隶书《曹全碑》第一讲

合集下载

【书法鉴赏】《曹全碑》全文及高清彩印本(带释文)

【书法鉴赏】《曹全碑》全文及高清彩印本(带释文)

【书法鉴赏】《曹全碑》全文及高清彩印本(带释文)东汉《曹全碑》介绍及释文《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

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

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

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

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

”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

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

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

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

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

此碑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

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东汉)隶书《曹全碑》】(东汉)隶书《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隶书共1165字】【简介】名称:《曹全碑》别称:《曹君碑》《曹景完碑》《景完碑》出土地点:明万历初年,陕西省郃阳县旧城莘里村出土馆藏地点: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室规格:高2.53米,宽1.23米内容: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

王敏、王毕等立石。

【釋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gǔ)人也。

其先蓋周之冑。

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xūn),福祿攸(yōu)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

【释义】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釋文】秦漢之際,曹參(cān)夾輔王室。

世宗廓(kuò)土斥竟(通“境”),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

枝分葉布,所在為雄。

【释义】秦末汉初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踞一方。

【釋文】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zhǎng)史,巴郡朐(qú)忍令,張掖(yè)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鳳(fèn g),孝廉,張掖属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yú mí)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

父琫(běng),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释义】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曹全碑》——结构特点《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下面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

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图一图二图三2.大小相间。

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

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图四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

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精品美术】书法科目课件:平凡者的创造——隶书-曹全碑(共12张PPT)

【精品美术】书法科目课件:平凡者的创造——隶书-曹全碑(共12张PPT)

三、上紧下松,中敛外肆
《曹全碑》有个特点不好 把握,很多同学容易把它 写的特别松散,给人看起 来这个字非常懒惰,没有 精神,什么原因造成的? 就是因为你没有把握住这 个字的内在造成的。

示范与临摹

作品展示
谢谢大家
蚕蚕不头二设雁,雁尾不双飞 一波三折
在隶书中,表现力极 强的雁尾只能有一个, 多了反而不美观了
二、因字结形
什么叫因字结形?
请大家看下这个字,他是根 据这字的笔画多少,来决定这个 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因字结形, 你看隶书绝大多数是扁的,由于 有这个横和蚕头雁尾,它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给人感觉是扁的, 但是它还是有这样形状的,这种 情况在隶书中大量存在,包括其 它隶书中也大量存在,所以我们 同学不要以为隶书就是扁着写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情况出现,才给 隶书增加了变化,增加了艺术的 效果。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曹全是 汉初名将,《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 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 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 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 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 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 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 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曹 全 碑 为 例



书一

全二
章 节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范三
章 节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

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篆额久佚不存。

全碑共1165字。

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汉隶《曹全碑》解读与学习全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

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

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

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

君兴师征讨,有率脓之仁,分醪之惠。

隶书《曹全碑》1

隶书《曹全碑》1
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字体,其特点在于笔画的结构与形态。曹全碑作为隶书的重要代表,展现了隶书的独特魅力。然而,本内容在探讨曹全碑时,并未详细解析“弘”字的具体写法,仅提供了隶书和曹全碑的概述。对于寻求“弘”字最简单写法的用户来说,本内容可能未能直接满足其需求。在隶书的书写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笔画顺序和构特点,这些都需要通过仔细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因此,若想了解“弘”字在曹全碑中的最简单写法,建议进一步查阅相关书法教程或咨询专业书法家。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_兴艺书画文乐园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登录 | 注册兴艺书画文乐园旨在弘扬书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开拓青少年艺术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空间.教学理念:艺术启蒙,兴趣培育,崇尚个性,追求完美.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查看文章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2006-10-10 11:29《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曹全碑》一、《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

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

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

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

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

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

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

隶书曹全碑逐字讲解

隶书曹全碑逐字讲解

隶书曹全碑逐字讲解
曹全是方正隶书的鼻祖,也是早期印刷术的鼻祖。

曹全是宋代大书法家,也是文学家、诗人。

他的作品在印刷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作品以“曹全碑”最为著名。

曹全碑现存于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件特殊的隶书。

它的特点是,它的每一个字都是用一根针用一次就印制出来的,这是曹全碑与其他隶书的不同之处。

曹全碑的全篇押韵,每字都让人惊叹于其精致的大字笔法。

字体中夹杂着非常精致的小字,构成了一张完美的碑文。

曹全碑主要是以唐朝著名文学家李白的诗歌文章为文本,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每一个字都极具观赏性,形象清晰有力,字体精致大气,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由于它的独特性,曹全碑也被注册为珍贵文物。

曹全碑采用针刻印刷技术,是宋朝初期隶书印刷技术的第一代。

它不仅体现了宋人对细活的严格要求,而且体现出大书法家的审美观。

曹全碑的形式是以宋朝书法发展的历史和艺术思想为基础来展
开的。

它有着精彩的文字,激情四射的思想,使人们有机会观赏到宋朝的书法艺术。

曹全碑的书法风格是以慢笔连笔的技巧为基础,以分晓、坚固、端庄的笔墨来表现这种非凡的书法技艺。

曹全碑有着秀美、优美、明快的笔墨,它以简洁、质朴、洒脱的笔墨来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情怀。

总之,曹全碑是一部古典文学的杰作,是中国古代书法的非凡成
就,也是早期印刷技术的重要成果。

它是一部文艺作品,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最古老、最精致、最完美的表现形式。

隶书《曹全碑》第一讲(课堂PPT)

隶书《曹全碑》第一讲(课堂PPT)

3
• 学习隶书: • • 1、理解书体变革,及规矩的形成。 • 2、增加对字的主笔及对结构美感认识, • • 3、掌握装饰性、实用性书体,拓宽书写技能、 • 4、磨练沉稳的性格。
4
汉碑欣赏 可大体分为三类 1摩崖刻石系列
早期隶书字,刻在山崖上, 结构自由,虽以篆法入隶, 但打破了小篆的严谨对称结构。
《石门颂》疏朗、朴厚、 敦实往往与其所处的 莽莽山岭形成统一的美感。
如超过两个字长度的 高祖授命的“命”字。
5
•2 融古意系列

已形成了隶书独特风格,
•普遍用了波磔燕尾。
•字体基本一致,
•《张迁碑》:
•用笔方起方收,苍劲有力。
形成生涩的气韵。
• 折笔多呈直角,
• 毫不修饰,
• 点画奇绝
•多呈三角点。
25
26
27
隶书笔法特点
• 笔法讲究师承:
• 赵孟頫: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 •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 (后人评清尚变) • 用笔注意的环节:起、行、收
16
• 《郙阁颂》,东汉建宁 五年(172年)刻于陕西略 阳白崖上,为摩崖书。 刻石原在略阳徐家坪街 口村郭家地,1979年12 月农民修乡间公路, 《郙阁颂》受损,后被 迁至略阳灵崖寺。
17
《莱子侯刻石》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 山东滕县颜逢甲卧虎山前被发现的。此石开始
安置在邹县孟庙内,现存曲阜孔庙中。
1815),字组似,号 墨卿,福建汀州人。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 嘉庆十年任扬州太守。
•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 楫》中认为:“本朝 书家有四,皆集古大 成以为楷。集分书之 成,伊汀州也。”与 邓石如同为清代碑派 书法的代表人物,有 “南伊北邓”之称。 他师法汉碑中雄浑平 直一类,如《衡方碑》 《西峡颂》《张迁碑》 等,尤其是对《衡方 碑》临习达百遍之多, 从中吸收符合他性情 的东西。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 原帖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 原帖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原帖《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碑文记述和歌颂了东汉末代名将曹全的功绩。

下面是《曹全碑》全文:【碑阳】郃阳令曹全,字敬全,敦煌郡效谷县人。

祖父敏,司徒,父母亲,孝廉。

全兄弟五人,全为季子,少举孝廉。

初除郎中,除任城长,升公府椽。

中平二年八月,拜郃阳令。

视事三年,明年八月,在治无嗣,【庚戌】中,遭空了大害,百姓饥荒,道路相望。

郡檄缣居丹往临,全悯其饿馁,在官储谷百斛,【辛亥】弃官去。

后持老母,走入甘陵,里闬就之。

百姓号泣,感彻上天。

遭乱,止不言。

中平六年九月,乃言状。

昔鲁国孔夫子庙封有岱山,以崇元圣,则其民滔滔,为有兴者。

今天子制圣唐周之隆,祗承天序,少长有守,罔失其绪。

遭家不造,先母哀毁而卒,将绝户之始,兄五人弟二人。

一母同居,属有二女三男,幼弱未适人。

先妣有四男未举。

复以我受孝能之命,若以举五兄弟为六子。

以我取封为合阳侯云。

昔我谱考,在官多有非一。

顷更兵革,往来无常。

先为瓜田仪,我兄将兵奔走月支国,定西番逆党。

已破乌孙、大宛、康居等国。

我随南单于迁居沛国谯县都乡安乐里。

一岁之中,居无停日。

又以我西都长安故南门西张里中有社柏官舍中居。

在里南又为逆党所破散。

间在长安故里中曲泉中街南故里之中舍也。

凡我官期应更所上下下经历故里曲泉里东界中亭之则也。

时闻之诸已而不见其多也者。

非绝筋转路也。

夫望故乡,何居?居人已非矣!但思宿昔之人,老幼相敬爱,骨肉之恩深,舅姑父母良贱苦辛勤也;幼小孤独有父兄者,如客也;遣我物故长成人,而相佐也;或举孝廉、文学也;或内侍京师及在二州;太傅、征辟也;或茂才三公、公府掾、令史、侍郎也;或宛句、褒国、阿县、中心、宜禄、平阳、京兆、长安、都乡、宜春、谷口、周至、槐里、安陵、新丰、万岁、杜陵、下邽、背水左右及关中南部者也;或假贷游汁遮道及种田养鱼;或弃离枝叶而归本朝者也;或委身投命县官而远违都邑者也;或逾年掷当归还顾视其家者也;或沉声华于中游往来于人者也;或绝交游而居孤寡守斯故处者也;或依倚门户悲歌独自且让问而不应者也;或生sink不同的生活:有些人成为强盗,有些人饿死在路上,有些人在这个混乱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大饱眼福!经典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结构详细教程。

大饱眼福!经典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结构详细教程。

大饱眼福!经典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结构详细教程。

我一直以为临帖多临几遍就可以写好字了(综合法),但是很多初学者还是觉得如果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可能更适合他们,比如将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等分门别类,各个击破(分析法)。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认为在临摹一本碑帖之前,一定要花点时间对其细心揣摩,整体研究一下笔画的各种变化形态,然后再下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隶书的出现,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到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的出现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写作效率。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构匀整著称,为历代书法家推崇,是后代学隶书的”法门正范“。

曹全碑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气,充分展示了汉隶的成熟。

从隶书开始,汉字的字体结构由线条转为笔画,学习隶书可以掌握毛笔书法的基本笔画的写法,也为以后学习楷书及草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横、竖、撇、捺、钩、点、挑,但每一种笔画的写法又有多种形态差异,隶书也不例外。

如横画,隶书横画的基本笔画是”蚕头雁尾“,但书写中又有很多变化,可以分为直横、圆头长横、方头长横、曲头长横等;再比如钩竖钩、心钩、竖弯钩、长曲钩等;竖分为方头竖、圆头竖、尖头竖、尖尾竖;折分为竖折、圆折、方折、断折、折弯等。

这些多种形态的变化,加上结构及用笔手法的变化,从而呈现不同的风貌。

曹全碑隶书的笔画变化多端,赋予了隶书灵动飘逸、舒展自如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隶书入门基础教程》上对这些笔画变化的分析图解:一、头字的变化方法:接下来欣赏曹全碑经典隶书,一定让你大开眼界▼▼▼《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是中国古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由东汉末年的书法家曹全所创。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构成了隶书的基础,对于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初学者来说,掌握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非常重要的。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

首先是横,它是由左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平行于地面的直线。

竖则是由上向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垂直于地面的直线。

横和竖是隶书曹全碑中最基本的两种笔画,其他的笔画都是由横和竖组合而成的。

撇是由左上向右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边斜向下的线条。

捺则是由右上向左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左边斜向下的线条。

撇和捺是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经常出现在一起。

点是表示一个小圆点,常用来表示字的结尾或者字的一部分。

折是由上向下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上方的斜线。

提则是由下向上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下方的斜线。

折和提是一对相互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也经常一起使用。

钩是表示一个小曲线,可以是向上弯曲的形状,也可以是向下弯曲的形状。

钩常常用来结束一个字的写法或者表示一些特殊的笔画。

掌握了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初学者就可以开始练习隶书的书写了。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气势和感觉,提高书法水平。

同时,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风格的书法中,为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入门基础。

通过掌握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基本笔画,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技巧和风格,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隶书《曹全碑》第一讲

隶书《曹全碑》第一讲

书写技巧指导
用笔要活
在书写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笔 法,使线条富有变化。
结体要巧
巧妙安排字的结构和布局,使字形 美观、和谐。
章法要妙
注重整体章法的安排,使作品呈现 出统一而协调的美感。
05
学员临摹实践与互动环节
准备工具材料

松烟墨或油烟墨, 需研磨细腻、浓淡 相宜。

石砚或瓷砚,用于 盛墨和研磨。
提高书法爱好者的书写水平
本课程面向广大书法爱好者,通过系统讲解和示范,帮助学 员掌握《曹全碑》的书写要领和技巧,提高书写水平,培养 书法审美情趣。
课程安排
课程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16次课。
课程形式
采用线上直播授课形式,学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观看直 播并参与互动。
课程内容
从隶书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等方面入手,系统讲解《 曹全碑》的笔法、字法、章法等书写技巧,并结合实际书 写进行示范和指导。
隶书特点及艺术价值
隶书特点
以方扁为主,结构严谨,笔画粗细变 化明显,波磔分明,具有独特的韵律 感和动态美。
艺术价值
曹全碑是隶书中的经典之作,其书法 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不仅展现 了隶书的独特魅力,还体现了东汉时 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
作者及创作年代
作者
曹全碑的作者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敞。他精通隶书,善于运用笔法和墨色表 现隶书的神韵和气势。
关键字词解释
郃阳令
曹全曾任郃阳县令,是 其主要仕宦经历之一。
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 一,指孝顺亲长、廉能
正直的人。
张掖
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张 掖市,曹全曾在此地任
职。
功德
指曹全在任期间所表现 出的优异政绩和道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郙阁颂》,东汉建宁 五年(172年)刻于陕西略 阳白崖上,为摩崖书。 刻石原在略阳徐家坪街 口村郭家地,1979年12 月农民修乡间公路, 《郙阁颂》受损,后被 迁至略阳灵崖寺。
《莱子侯刻石》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 山东滕县颜逢甲卧虎山前被发现的。此石开始
安置在邹县孟庙内,现存曲阜孔庙中。
定义

•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就是在由篆而隶 的书写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 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 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

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
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
水岭,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 《礼器碑》
• 有“汉隶第一碑” 之称,
• 特点是瘦劲绝伦,线 条坚韧,灵动。
• 用笔以圆笔为主,写 时要高捉管,运转笔 锋要干脆,
• 其结体宽博,爽朗。 横画常平中带右上翘, 似开魏唐楷书之先河, 对后代影响颇深。
• 《史晨碑》

• 是关于如何祭祀孔子的 奏章,属于典型的庙堂 类(山野平犷类),横 平竖直,整齐如一,蚕 雁分明,布白均匀 , 法度森严。
• 赵之谦(1829— 1884),初字益甫, 号冷君,后改字撝叔。 会稽(今绍兴)人。 咸丰九年(1859)举 人。官至江西奉新、 南城知县。
隶书笔法特点
• 笔法讲究师承:
• 赵孟頫: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 •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 (后人评清尚变) • 用笔注意的环节:起、行、收
• 东汉末年作品,与《礼器碑》《孔庙碑》风格较近,此时碑 刻隶书多已趋向程式化用笔,该碑虽于笔法谨严不苟,但用 笔匀净,结字多姿而超尘拔俗。舒畅的横画和柔美的波势形 成了典雅、华滋的风格。其瘦劲而丰腴的点画,宛如体态窈 窕的少女。正如清万经评:“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聚, 洵神品也。”该碑属汉碑中秀逸一路的典型代表。
• 《曹全碑》 • 属于秀丽一格,平和静穆,柔中有刚,结体匀整, • 体态扁平,间有狭长之笔,撇捺极为舒展 • 通篇章法清丽婉畅,与《礼器》前后辉映 汉碑至宝。 • 且保存完好,字口清晰,易于学习。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 君表颂》,东汉中平三年 (186年)立。明初出土于 山东东平县。原石现存山东 泰安岱庙。高292厘米,宽 107厘米。碑额篆书“汉故 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书体有意曲屈盘绕,似汉印 之缪篆。布局紧密错落,浑 然一体,实为碑额中之妙品。
• 逆入:是指笔尖逆入由轻到重接触纸面,作切入状,自 然提笔后行。这在书法用笔上是常见的用笔动作,既符 合规律,又可以解决下笔随意性的习惯。
• 提示:下笔要快、准、稳。
中锋用笔
• 又称正锋,是笔法的根本。要求主锋必须在点画之间运 行,锋开毫平。“能运中锋,虽败笔圆;不会中锋,即 佳颖亦劣”
侧锋
•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 中认为:“本朝书家有 四,皆集古大成以为楷。 集分书之成,伊汀州 也。”与邓石如同为清 代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 有“南伊北邓”之称。 他师法汉碑中雄浑平直 一类,如《衡方碑》 《西峡颂》《张迁碑》 等,尤其是对《衡方碑》 临习达百遍之多,从中 吸收符合他性情的东西。
何绍基(1799—1873), 字子贞,号东洲。道州 (今湖南)人。出身宦 官人家,道光十六年进 士,官至四川学政。隶 书上他遍临《礼器碑》、 《张迁碑》、《史晨 碑》、《衡方碑》等百 余通,笔意纵逸超迈, 时有颤笔,融厚有味。
• 侧锋,偏锋、斜锋。指笔尖倾向于点画一端,线条行使 中有强烈的墨色变化。
解散篆书 改曲为直
•篆

偏旁分化: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 旁的写法明显不同。
偏旁混同:隶书以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 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较常见的偏旁。
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隶书为提高书写 速度,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
如超过两个字长度的 高祖授命的“命”字。
•2 融古意系列

已形成了隶书独特风格,
•普遍用了波磔燕尾。
•字体基本一致,
•《张迁碑》:
•用笔方起方收,苍劲有力。
形成生涩的气韵。
• 折笔多呈直角,
• 毫不修饰,
• 点画奇绝
•多呈三角点。
• 3法度严谨系列 • 形成非常完备的规范。 • 一笔一划有力凝固的法度, • 易学越学越像。 • 《乙瑛碑》处在汉隶鼎盛时期, • 且是庙堂类碑刻,严谨规范。 • 不见俗体字变体字, • 体现出书者对孔夫子 • 毕恭毕敬的形神。 • 用笔方中见圆, • 介于《礼器》的凌厉和《史晨》 • 的圆浑之间。
隶书讲座
2016年4月
隶书概况
• 隶书起源于战国后期,秦初多狱,狱吏称徒隶, 程邈受命整理文字。东汉达到鼎盛成熟 • 隶书上承篆书,下开草、楷、行,
从象形古文字转变为不完全形象今文字。 由“画字”转为写字,是今文字之祖。 也是当今主要书体 。 • 它在篆书直、曲笔画上增 加撇捺钩挑点形成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 被誉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
• 学习隶书: • • 1、理解书体变革,及规矩的形成。
• 2、增加对字的主笔及对结构美感认识, • • 3、掌握装饰性、实用性书体,拓宽书写技能、
• 4、磨练沉稳的性格。
汉碑欣赏 可大体分为三类 1摩崖刻石系列
早期隶书字,刻在山崖上, 结构自由,虽以篆法入隶, 但打破了小篆的严谨对称结构。
《石门颂》疏朗、朴厚、 敦实往往与其所处的 莽莽山岭形成统一的美感。
• 其中锋用笔,起收 浑圆,一般不见棱角, 撇画有上翘,雁尾末端 尖锐但下角圆润。
•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碑高 253厘米,宽123厘米,20行,行45字。明万历初年(1573) 于陕西郃阳县旧莘城里村出土,清朱彝尊道:“以其最后出, 字迹完好,汉碑之存于今者莫或过焉。”明代末年碑石断裂, 1956年移藏于陕西西安碑林。
清代隶书
• 1、郑簠隶书 • 郑簠书,纸本,纵
166.8厘米,横 50.3厘米,南京博 物院藏。 • 梁巘在《评书贴》 中称郑簠隶书: “八分学汉人,间 参草法,为一时名 手。”朱彝尊更称 其八分“古今第一”
• 金农隶书, 扬州八怪之 一,漆书。
邓石如
• 伊秉授(1754— 1815),字组似,号 墨卿,福建汀州人。乾 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 十年任扬州太守。
“汉三颂”:《石门颂》、
《西峡颂》和《郙阁颂》。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 楗为杨君颂》。桓帝建和 二年(148)刻石。 原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 谷石门崖壁上,内容为汉 中太守王升对杨孟文开凿 石门通道功绩的颂记。 1967年因修建水库,将摩 崖移至汉中市博物馆。
• 《西狭颂》又名《李翕 碑》、《惠安西表》, 东汉建宁四年(171年) 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壁。 内容为颂扬武都太守李 翕治西狭中道之事,从 史仇靖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