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共两课时)学案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5课 白杨礼赞》01(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5课 白杨礼赞》01(含答案)

《第15课白杨礼赞》课时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婆娑.(suō)主宰.(zǎi)潜.滋暗长(qián)倔.强挺立(juè)B.开垦.(kěn)虬.枝(qiú)倦怠.(dài)无边无垠.(yíng)C.锤.炼(chuí)秀颀.(qí)鄙.视(bǐ)恹.恹欲睡(yàn)D.毯.子(tǎn)泛.出(fàn)旁逸.斜出(yì)坦荡如砥.(dǐ)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黄绿错踪积雪初溶参天耸立傲然挺立如火如荼纵横绝荡坚强不屈诸如此类不折不饶屈曲盘旋3.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和风吹送,(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3)这时你(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4)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露泛现)出淡青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只是这些树从未有人打理,枝干歪歪扭扭,树枝旁逸斜出....,看上去多出几分凄凉。

B.草原坦荡如砥....,那原始的野性、浑然天成的景色、远离喧嚣的平静,着实让人着迷。

C.小明平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次考试竟然得了90分,真是妙手偶得....啊!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B.白杨树是西北地区极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才有白杨树的影子。

C.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已经收到了1.43亿善款,它们将被用于购买医疗物资。

D.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白杨礼赞学案答案参考资料

白杨礼赞学案答案参考资料

肅(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肂7.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薂(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蚈(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膆(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蒅8.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羁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莈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寿命达90年以上。

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膈①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薃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蒁下联:腿②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袂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袃螈三、课文检阅1.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A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白杨礼赞》八上语文学案(答案版)

《白杨礼赞》八上语文学案(答案版)

14《背影》【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找准线索,理清脉络,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难点)3.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素养)【基础案】【基础知识】一、抄写(1)迂【yū】:1.曲折。

2.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

(2)拭【shì】:揩擦(3)搀【chün】:1.在旁边扶助。

2.混合。

(4)交卸【jiāo xiè】:1.卸去职务交付与后任。

2.谓卸下货物,并交付对方。

(5)狼藉【láng jí】:1.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2.也作狼籍。

(6)簌簌【sù】:1.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2.形容流泪的样子。

(7)赋闲【fù xián】: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

(8)游逛【yóu guàng】:为了消遣而闲走。

(9)踌躇【chóu chú】:1.犹豫不决。

2.思量,考虑。

3.得意的样子。

(10)马褂【mǎ guà】: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

(11)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12)颓唐【tuí táng】:萎靡不振的样子(13)琐屑【suǒ xiè】:细小、琐碎的事情。

(14)触目伤怀【chù mù shāng huái】: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15)【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16)【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17)【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18)【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典,典当。

质,抵押。

(19)【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

晋代潘岳辞官家店,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14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14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案)主备: 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北方白杨树是及其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都有它的身影。

这节课我们要跟随作家矛盾的脚步,看看白杨树是一种什么英姿。

一.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作品:1.填空:《白杨礼赞》选自《矛盾全集,体裁是散文,作者是茅盾,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子夜》,短篇小说的代表有《春蚕》和《林家铺子》本文以白杨树为线索。

2.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大毡.子()主宰.()倦怠.()婆娑.()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虬.()枝恹恹.()欲睡坦荡如砥.()秀颀.()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3.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4、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

5.作者对白杨树表达了什么感情?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对白杨树的观察从远到近,感情由浅入深6. 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第15课《白杨礼赞》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白杨礼赞》这首诗的基本信息和意思。

2.理解雨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写景传达的主题。

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分析和欣赏这首诗。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感性认识。

2.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赏析和分析的能力。

3.提高学生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彰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2.学生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感慨。

3.学生能够良好地发挥个人的情感,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白杨礼赞》的基本信息和意思。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分析和欣赏这首诗。

3.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感性认识。

2.教学难点1.理解雨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写景传达的主题。

2.学生对于诗歌欣赏和分析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导入1] 师生共同观察白杨树的图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分布区域,并带领学生思考白杨树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导入2]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表达对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自然天气现象的种种感受,如雨雪、风、日照和星空等等。

3.[导入3] 介绍诗人常山赵无极的简介和生平,了解他的诗歌创作生涯和创作风格。

2. 阅读1.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换阅读《白杨礼赞》的体验和看法,其中包括:诗句、感情、情感意义和语言特点等等。

2.个别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对于诗歌的意象进行揣摩,并做到互相学习、启迪思路。

3.教师让学生思考诗歌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3. 写作1.模仿诗歌写作,编写《我爱我的祖国》或者《我爱我的家乡》等等反映自己内心情感的诗歌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点评。

3.教师帮助学生修改和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提高与改进1. 掌握技巧在诗歌阅读中,学生需要学习许多技巧。

例如理解语言巧妙、深入的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多方面地欣赏、分析和思考诗歌,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15《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上 )

15《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上 )

15《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参考答案:课文中其他地方出现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有:第一处: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二处: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三处:第8自然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四处: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些语句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三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首先描写黄土高原,赞美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其次描写它的“干、枝、叶”笔直、向上的特点,赞美其外部形态的不平凡;最后描写白杨树力争上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的特点,赞美其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

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2.文章第7段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了白杨树。

“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和“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笔锋一转,则变抑为扬,说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夸它是“伟丈夫”等。

本文抑扬手法的运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5课 白杨礼赞》02(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5课 白杨礼赞》02(含答案)

《第15课白杨礼赞》课时练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婆娑.(suō)锤炼潜.滋暗长(qián)恹恹欲睡B.秀颀.(qí)宛若倔.强挺立(juè)积雪初溶C.虬.枝(qiú)伟岸无边无垠.(yínɡ)纵横绝荡D.主宰.(zhǎi)挺拨坦荡如砥.(dǐ)旁逸斜出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终于买到了,真是妙手偶得....啊!B.远处可见黄河的径流在坦荡如砥....的高原上勾勒出粗犷的线条,而这之上,是无垠的蔚蓝的天空。

C.刚开始我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时间长了,有一种奇怪的感受在潜滋暗长....。

D.唯有倾尽全力地拼搏、不折不挠....地坚守、无怨无悔地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非常喜欢茅盾的作品,对《子夜》曾反复阅读,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B.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亿人口都是一项巨大挑战。

C.当国旗冉冉升起时,运动员们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领奖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请按正确的顺序将之填写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

①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

②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③所以,胡杨也被称为“异叶杨”“变叶杨”。

④胡杨的奇特之处还在于一树三种叶。

⑤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松树的风格陶铸①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

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答案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答案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答案《白杨礼赞》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一:一、阅读《白杨礼赞》第5——6段,完成下列各题。

1.它的皮先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体会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

)2.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3.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4.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二、阅读《白杨礼赞》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

1.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参考答案:一、1.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2.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3.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4.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二、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八上白杨礼赞配套答案

八上白杨礼赞配套答案

八上白杨礼赞配套答案《白杨礼赞》(人教版第3册)①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速科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谨,也不缺少保守,更不必加它的坚强不屈与丰满,它就是树中的辉丈夫。

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林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⑥难道你就不想起它的朴质,严谨,坚强不屈,至少也寓意了北方的农民?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起,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一致,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寓意了今天在华北平原四海决荡,无偿献血者写下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 本文段选自一写的(白杨礼赞),该文是一篇托物言 ____的散文。

2.对第③句中“不好女子”的“不好”的表述,恰当的就是哪一项?()a.美b.婆婆c.旁逸斜出3.本文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若想倒转?()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c.无法,四句就是因果关系d.无法,第一句举例后三句,后三句就是因果关系4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5.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认知,恰当的就是哪一项?()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细致阐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d.先场后抑作铺垫,最后阐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答案: 1.茅盾志 2a3. a4b5. b大连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心灵憩所恬静的午后,坐在窗前,沏一杯暖茶,静静地浏览网页,或是倾听敲击键盘的那种轻脆的声音。

然后累了,就赏一赏窗外的风景,看树叶轻轻摇摆,看鸟儿自由翱翔。

任时间一点点轻擦,拂过心灵,温暖心头。

【部编教材】15《白杨礼赞》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教材】15《白杨礼赞》导学案附答案

15《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播放西北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图片,学生谈对这些树的感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就把视线投向了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创作了散文《白杨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就是“礼赞白杨”,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主宰(zǎi)恹.恹欲睡(yān)晕.圈(yùn)坦荡如砥.(dǐ)虬.枝(qiú)旁逸.斜出(yì)婆娑.(suō)不折不挠.(náo)倦怠.(dài)潜.滋暗长(qiá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2.作者链接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白杨礼赞》学案(共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学案(共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学案(共两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生字词2.能够划分文章结构,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难点】能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1. 积累字词主宰()恹恹欲睡()晕圈()坦荡如砥()虬枝()旁逸斜出()婆娑()不折不挠()倔强()潜滋暗长()倦怠()纵横决荡()2.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秀颀:美而高。

颀,高。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链接茅盾(1 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 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2.背景链接茅盾于1939 年3月到新疆讲学。

1940 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

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二《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自主预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画线词语的意思。

大毡子(zhān)主宰(zǎi)倦怠(juàn dài)婆娑(suō)潜滋暗长(qián zī àn cháng)旁逸斜出(páng yì xié chū)无边无垠(wú biān wú yín)恹恹(yān yān)欲睡坦荡如砥(dǎng)秀颀(qí)虬(qiú)枝纵横决荡妙手偶得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语句。

答:白杨树,你是树中的伟丈夫。

2)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或段落,概括白杨树的特点:答:它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叶子厚实茂盛,根深蒂固,不畏风霜,不屈不挠,是树中的伟丈夫。

3)文中除了描写白杨树外还写了哪些事物?分别列举如下:答:高原、大毡子、汽车、马、狗、草原、天空、星星、月亮等。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无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内容。

二)赏析白杨树的美1.朗读文中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

2.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段,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从外形与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概括白杨树的特点)答:作者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是因为白杨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叶子厚实茂盛,根深蒂固,不畏风霜,不屈不挠,是树中的伟丈夫,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美丽的外形。

3.探究:作者所见西北高原具有什么特点?面对这样的高原作者产生怎样的感受?写作者对高原的“所见”“所感”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答:作者所见西北高原具有辽阔、壮美、神秘、苍凉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收获平台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晕.圈()虬.枝()婆娑.()坦荡如砥.()秀颀.()无垠.()倦怠.()恹恹..欲睡()二.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答:(2)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答:三.仿照例句造句。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答:四.文中在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之前,先假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答: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决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2.白杨树的不平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3.找出文段中体现白杨树品质的句子。

团结:正直:进取:坚强:朴质:4.茅盾曾写过一首“题白杨图”诗,请概括本节内容为这首诗续一个颔联。

《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5.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答:6.当你面对这么一排或几株白杨树的时候,你会对它们诉说些什么?答:7.请你选择一种树木,也对它作一段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白杨礼赞》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白杨礼赞》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白杨礼赞》含答案和解析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àn dài( )。

(2)黄与绿zhǔ zǎi( )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g yì xiéchū( )。

(4)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 )强挺立的一种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奔驰视野锤炼坚强不曲B.朴质精华楠木纵横绝荡C.开恳宛然鄙视力求上进D.贱视婆娑倒退极易生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他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她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她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因为出土的幼苗必须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欺,最后才能在来年的5月扬花吐穗,孕出果实,倘若要躲掉那个刺骨的冬天,执意把它播种在温暖的春天,最终也只能徒长枝叶,永远不会结出一粒果实。

雪压霜欺对冬小麦来说,是一段不能缺失的经历,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种种磨难,倘在逆境中。

(1)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启迪?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和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和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纵横决荡,直挺秀颀”等常用词语。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3.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4.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文章状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重点: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把握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朗读并感受文章的状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在北方,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展示白杨树画面,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1.检查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 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2.相关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茅盾,著名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文学常识:《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及答案

白杨礼赞【课前学习】一、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茅盾的中学时代,“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这一切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同时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

1916年,茅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1920年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夜月》,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茅盾病逝于北京。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二、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

1938年底,茅盾应朋友之邀赴新疆学院任教。

1940年,经兰州去西安,接受朱总司令的邀请,到延安参观、访问,到鲁迅艺术学院等处讲学将近五个月。

同年8月,茅盾夫妇和董必武同志一起乘八路军军车从延安到达重庆。

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军将其主要的军事力量投入解放区战场,对我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积极地推行反共政策,继续发动反共高潮,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既要抗日,又要狠狠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尽管任务是艰巨的,但我军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积极开展斗争,尤其是当时的华北人民,英勇地坚持了敌后斗争,消灭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参考答案:作用:第1、4、6、8、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

白杨树的不平凡: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

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2.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白杨树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楠木是贵族化的象征;两者所代表的人不同,白杨树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楠木代表“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三、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

“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

说“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其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

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参考答案:第1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及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教案(公开课;共2课时)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教案(公开课;共2课时)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相关背景,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并且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播放歌曲《小白杨》) 《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二、预习交流,学生主讲1.作者简介。

2.学生梳理重要字词并讲析,老师投影补充。

3.当堂检测(见学案“预习检测”第1、2题)。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有感情自读课文。

2.朗读点评和指导。

3.自主学习,思考讨论:(1)全文有哪些段落是直接用抒情议论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2)在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中,有一个短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是哪一个短语?由此可见此文的线索是什么?四、再读课文,突破重难点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2.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互动交流,展示合作成果。

五、当堂训练完成学案“预习交流”第3题和“课堂反馈”第1、2题。

六、学生小结,谈本节课的收获七、布置作业1.学案“拓展延伸”(一)。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文章语言。

一、复习检查1.指名朗读,说说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2.检查文学常识和相关字词。

二、再读课文,理解象征意义1.文中的白杨树为什么能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它们有什么相似点?2.联系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文章最后的楠木象征什么?对“那也是直挺秀颀的”这句话应怎样理解?这样写目的何在?4.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总结。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匠心1.品读课文,学生思考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此文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2.交流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点拨总结。

白杨礼赞练习题及答案

白杨礼赞练习题及答案

白杨礼赞练习题及答案白杨礼赞练习题及答案白杨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它的形态高大挺拔,枝叶繁茂。

它是一种耐寒的树种,常见于北方地区。

白杨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白杨的练习题及答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练习题一:白杨是哪一种树木?答案:白杨是一种常见的树木。

练习题二:白杨的形态如何?答案:白杨的形态高大挺拔,枝叶繁茂。

练习题三:白杨常见于哪个地区?答案:白杨常见于北方地区。

练习题四:白杨是一种耐寒的树种吗?答案:是的,白杨是一种耐寒的树种。

白杨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

它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象征坚强、挺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例如,在《白杨礼赞》这首诗中,白杨被描绘为“挺拔如枪杆,直立在大地上”,表达了作者对白杨坚强的敬意。

练习题五:白杨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什么样的象征意义?答案:白杨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坚强、挺拔和不屈不挠的象征意义。

练习题六:请用一句话总结白杨在《白杨礼赞》中的形象描写。

答案:白杨在《白杨礼赞》中被描绘为“挺拔如枪杆,直立在大地上”。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白杨还有许多实际用途。

它的木材坚硬耐用,常被用于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同时,白杨的树皮富含纤维素,可以用来制作纸张。

此外,白杨还具有固土保护水源的功能,常被用于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工程。

练习题七:白杨的木材常被用于制作什么?答案:白杨的木材常被用于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练习题八:白杨的树皮可以用来制作什么?答案:白杨的树皮可以用来制作纸张。

练习题九: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答案:白杨具有固土保护水源的功能,常被用于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工程。

白杨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不仅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被广泛运用。

它的形象常常被赋予坚强、挺拔和不屈不挠的象征意义。

同时,白杨还具有实际的用途,它的木材坚硬耐用,树皮可以用来制作纸张,还可以用于固土保护水源。

白杨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树木,也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赞美和敬畏之情的表达。

《 白杨礼赞》课时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  白杨礼赞》课时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14白杨礼赞课时训练1.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主宰倦怠纵横绝荡 B.奔驰锤练妙手偶得C.挺拔晕圈坚强不曲 D.伟岸秀颀傲然耸立2.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2)无边无垠,(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4)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3. 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和风吹送,__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3)这时你_______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4.《白杨礼赞》作者,原名,“礼赞”是的意思。

阅读课文第4—7自然段,完成5—7题。

5.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6.阅读第5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挺立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努力、力争上游7.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课时训练答案1. D (A.纵横决荡 B.锤炼 C.坚强不屈)2.(1)妙手偶得(2)坦荡如砥(3)旁逸斜出(4)纵横决荡3.(1)扑(2)翻(3)涌4.茅盾沈雁冰尊敬、赞美5.两个指代词用的很巧妙,用“那”是白杨树还在远处,引出对它的描写;用“这”表示它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白杨礼赞》(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
B.参.天(cān)参.差(chēn)参.考(cān)
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
D.倔强(jiàng)强壮(qián)强迫(qiǎng)
2.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地壳.()恹恹.()
晕.圈()婆suō()qiú()枝秀qí()
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5.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奔腾),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2)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
(3)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

()
二、综合园地
6.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7.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寿命达90年以上。

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①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②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
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一、课文检阅
1.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A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只是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
我认为_____句好,因为:
2.文中结尾写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这“楠木”象征。

3.对下面是对课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 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 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
二、美文点将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

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

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从第四段中找出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标出。

2.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____________,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1.C A项中“折本”的“折”应读“shé”;B项中“参差”的“参”应读“cēn”;D 项中“强壮”的“强”应读“qiáng”。

2. zǎi dài qiào yān yùn 娑虬颀3. (1)坦荡如砥(2)妙手偶得(3)潜滋暗长(4)纵横决荡 4. 茅盾沈德鸿雁冰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抒情散文尊敬和赞美5. (1)奔驰(2)成果(3)惊奇6.(1)比喻(2)拟人7.(1)抒情(2)议论(3)描写8. 1.示例: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2.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第二课时一、1. 用A句,“一排——三五株——一株”构成递减,这符合人们的思维过程,能以引起惊奇的白杨树数量之少反衬白杨树给人的惊奇之大;2. 国民党反动派3. 选D.“扬”和“抑”,“扬”指好的方面,“抑”指不好的方面,二者都是写作艺术上的一种强调手段。

具体写法上有两种形式,即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D句中先写的是白杨树不好的方面,后写的是好的方面,故应是先抑后扬。

4. 因为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1、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2、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3、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4、对比;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
精神;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