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绪论简答: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3.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判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本体判断:1.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正确2.课程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简答:1.西方和我国课程与教学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

2.常见的主要课程观有哪些?3.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种层次的课程。

4.教学概念的主要归属类型有哪些?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第二章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学校课程规划判断:进行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主要是基于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学校实际。

简答:1.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路径。

2.学校课程研制的保障条件。

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4.小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5.小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判断:在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的特点。

简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2.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哪些?5.设计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论述: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四章小学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2.校本课程开发3.教学内容简答:1.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哪些?2.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3.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哪些?4.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5.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有哪些?6.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论述:1.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组织名词解释:1.课程组织2.课程类型3.显性课程4.班级授课制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试题库(含答案)作者:董少华目录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3)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20)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25)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30)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8)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40)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3)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名词解释1.课程(博比特观点)2.学术中心课程3.观念4.统觉5.经验课程6.作业(杜威)7.教学二、填空题1.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截止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最先在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

3.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

4. 被誉为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5. 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6.在1924年的《》中,博比特进一步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10大领域。

7.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8.1934年,泰勒出版了《》一书,从而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9.1949年,泰勒出版了《》一书,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

10.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和。

11.施瓦布在《实践3:转换成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即实践性课程,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13.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1632年用捷克语出版了《》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三、学校的特征 (一)校长的角色
1、反应者 2、管理者 3、发动者 (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四、外部环境的特征 (一)政府机构的力量 (二)社区的支持
第五节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二、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7、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
三、课程创生取向
1、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 的教育经验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 教育经验的过程,既 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 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2、课程创生取向看来,课程知识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个事件,而是一个不 断前进的过程。在这里,课程知识是一种“ 人格的建构”。
课程与教学论
目录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
一、课程实施的涵义 1、课程变革:指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 安排下所发
生的一切变化。 2、课程实施: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 3、课程采用:指作出使用某项课程变革计划的决定过程, 它是一项课程
变革正式启动的第一阶段,它所关注的焦点 是是否决定采用某项课程 计划,和课程实施是不同的。 4、课程评价:指课程变革的最后阶段是对变革总过程的 评估包括了 课程变革的所有方面。

06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06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 式。
《论语· 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 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六、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第一,要了解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学。
第二,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建立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
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第一,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第二,追踪世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到“常教常新”。 第三,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
化;科研是一所高校获得声誉和资源的有效手段;科研是教师 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大学的地位靠科研。”
科研兴校,校兴科研!
正因为如此,不少高校把科研看得很重。“大学的生存靠教学,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科研
科研是教师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在职称的晋升上,虽说是教学、科研并重,实际上,
第一,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
之间的关系,使之既成系统又有一定弹性,能够根据需要灵活 地进行调整。
第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
(1)课程即学科和教材(最悠久的认识) (2)课程即经验(杜威) (3)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 (4)课程即社会改造(弗雷尔) (5)课程即活动
课 程
LOGO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课 程
LOGO
活动课程含义的争论
• 活动课程,又被称为经验课程或经验学习、学生中心课程。
• 有人认为,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 有人认为,活动课程就是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 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有人认为,活动课程是以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
预期的学习结果。
• (8)课程基本上由五大板块组成:母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外 语。
• (9)课程被认为是有关人类经验的日益广泛的可能的思维方式——不 是指结论,而是指导出结论的方式以及产生的背景。
课 程
LOGO
以上九种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关于课程的定义还有很多,不再— —列举。 将这些定义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
LOGO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涵义: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 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 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 课程目标确定: • 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
• (2)学生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 • (3)整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实施计划。 • (4)课程是一种方法论的探讨,它要探明学科要素的各个方面,如教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在生活中随时进行的,具有长 期性和反复性。
应用要点:
(一)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 契机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8、情感支持性原则
内涵: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 开主题。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 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应用要点: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1、强化原则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 的特点。(案例)
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 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 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2)展开部分。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00467《课程与教学论》非选择题分章节汇总

00467《课程与教学论》非选择题分章节汇总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非选择题汇总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P14 2017年4月简答实践性课程的内涵及本质。

P17 P20 2016年4月简述夸美纽斯教学原理的基本内容。

P26 2018年10月请谈谈您对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的认识。

P38 2020年10月筒答“教育性教学”思想。

P40 2016年10月简述杜威关于教育的四个哲学命题。

P41 2017年10月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P49 2019年4月简述有关课程定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P53 2019年4月结合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试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展的六大趋势。

P54-56 2017年4月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简述泰勒模式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P77 2018年10月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P77 2017年4月简答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

P80-81 2016年4月简述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

P83 2018年4月简述发现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P97-98 2019年10月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P98 2017年10月简述有意义学习所必须符合的基本条件。

P103 2020年10月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习成就动机的三种驱力。

p109 2021年4月简述范例教学模式中“范例”的基本特征。

P122 2021年4月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P125 2019年4月简答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P126 2016年10月简述相比于传统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P131 2020年8月请论述程序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意义。

P135 2019年10月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简述普遍性目标存在的缺陷。

P149 2019年10月简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大领域。

P155 2019年4月请简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P160 2020年10月简答布卢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局限性。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三本教材: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2008年小结: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

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1

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1
A、教科书的构成: 目录、课文(主体)、图表、注释、附录和作业。 B、教科书的编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 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
(2)教科书的编排的要求(了解)
①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 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②内容阐述: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
3、教科书设计
(1)教科书与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 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 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人常把教科书和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 反映学科内容的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3、课程目标 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 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规定性(1)时限性—某一特定教育阶段;(2)具体性-明确学生 所要达到的具体发展水平;(3)预测性-不是结果是理想规划;(4) 操作性-明确的可付诸实施。 4、教学目标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 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 标准。 特征: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变化;灵 活性,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于 朱熹 宽着期限,紧着课 程 2、在西方,“课程”一词来自拉丁语Currere(racecourse):
“跑马道”,指学生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 3、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门术语,始地英国教育家斯宾 塞,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Curriculum ,指教学 内容的系统组成。
3、背景(主体、对象及环境等)、输入、过程、成果、(CIPP) 评价模式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涵义及特点
(一) 教学过程的涵义
由教师、学生、教学内三个要素构成,三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复 杂的教学过程。
(二) 教学过程的特点
双边性、间接性、发展性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个体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课程教学交往过程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过程的统一
课程实施的研究重点在于考察实际中发生了什么, 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实施的过程。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实施与课程采用涵义
课程采用:是指作出使用某项新课程方案的决定的过程。 “课程采用”是从文件规定的课程到实施的过程的过渡环节。
教育变革分三个阶段: 第一是启动、动员、采用阶段;(课程采用) 第二是实施、开始使用阶段;(课程实施) 第三是持续化、常规化阶段
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课程设计的主体。 四个基本理念:一是信任我,
二是展示给我看, 三是做我需要做的事, 四是与你在一起。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 课程实施的忠实观、相互适应观、课程创生观的关系 三种观点是包容与超越的关系:相互适应取向是对忠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方法的演变
(一)教学方法的历史 (二)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以学论教,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 3.重视学生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4.强调教学方法的整体化、综合化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方法和应用》教学课件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方法和应用》教学课件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

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源自第一节 课程实施影响课程 实施的因

人和物的二因素说
三因素说
强调教师作用的交流和合作 因素说 兼顾课程计划、教师和社会 等多种因素说
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人和物的二因素说
人的因素是指教师与学生 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主要包 括教师和学生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教科书和教 学设备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与 作用。物的因素较多,如各种 形式的教科书和各种教辅资料, 纸质的、电子的都包括在其中。
C 避免课程实施受到忽视,
或与其他概念混淆
三、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第一节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
程实施过程的本质的不同认
A
识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
课程价值观。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B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教育价
值观、不同的课程实施观,
对课程实施的态度也不同。
最保守的 取向
忠实取向
第一节 课程实施
四种取向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从效益来看,持最
保守取向的人对学生是极为
A
不利的,违背了教育工作者 道德准则,其开展的课程实
C
施是最不合理的做法。
其次,忠实取向侧重的是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 程变革中的作用。相互适应取向则把外部专家所开发的课程 与对这种课程产生影响的学校情境、社区情境的因素均予以 考虑。课程创生取向则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 在课程开发、课程创造当中的主体性解放出来。这种区别对 我们选择何种课程实施取向有参考价值。
小练习
“教师是课程开发者” 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工具理性取向 D.创生取向 【答案】D。 解析:创生取向是指课程实施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 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创生过程中,预定的课程方案仅仅是师生进行 或者实现“创生”的材料或背景,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于这种资源, 师生不断地得以变化和发展课程本身也不断得以生成。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六章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皆可称为()。

A.课程采用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D.课程计划【解析】B比较“课程改革”与“课程革新”而言,“课程变革”是最常用的概念。

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皆可称为“课程变革”。

故选项B正确。

2.提出著名的“课程层次理论”的教育家是()。

A.华虚朋B.克伯屈C.古德莱德D.杰克逊【解析】C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及其助手在1979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课程探究:课程实践之研究》的专著,在本书中古德莱德提出了课程的五个层次,形成其著名的课程层次理论。

故选项C正确。

3.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

A.量化研究B.质的研究C.实证研究D.理论研究【解析】A由于忠实取向探究的基本问题是测量课程实施对预定变革计划的实施程度的基本因素,所以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量化研究。

故选项A正确。

4.“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的观点属于()。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变革取向【解析】C在课程创生观看来,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一套设计和实施新课程的组织程序。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故选项C正确。

5.在“兰德课程变革动因研究”中,麦克劳林指出,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关键是()。

A.学校机构对课程变革的接受性B.具体实施课程计划的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需要C.参与课程实施的学生对课程变革的需要D.参与课程计划编制的专家对课程变革的分析【解析】B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麦克劳林在“兰德课程变革动因研究”中指出,学校机构对课程变革的接受性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具体实施课程计划的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需要才是关键。

故选项B正确。

6.“校长应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以及教育创新意识,并且能够与教师、学生一起不断创生新的课程”,这符合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哪一种领导形象()。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目录页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PART THREE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兰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的基本内容与贡献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简称“RD&D”模式,它体现的是忠实取向。 该模式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分离的,有顺序的步骤:① 研究:通过研究确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课程变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②开发: 将研究发现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课程资料的开始过程中,由此获得新课程。③传播:将研究开发出的 新课程系统传播给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供其使用。④采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使用新课程 并将新课程整合于学校课程之中。 该模式所课程变革视为"研究—开发—传播—采用"的线性过程,指向于课程变革的技术本身,而不 是学校与课堂中教学的性质,把教师视为一个新课程计划的被动消费者,其目标必须与课程开发者 的目标相一致。它实际上是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种工业生产过程:通过研究开发而获得新的“课 程产品”,然后在具体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对其“消费”。 该模式存在两个根本缺陷、①它假设教育改革是科学本位和技术驱动的,教师是专家所开发出的课 程计划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技术可以准确地从一个情境传递到另一个情境、这种假设在本质上是排 斥教师的,因此在教育实践情境中很难被理想地付诸实施、②该模式的四个步骤是分离的,原子化 的,结果导致这四个方面的功能日益专门化,每一个功能都发展自己的专家群,这些专家与课堂中 的教师的距离与日俱增,结果,专家为教育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详尽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略,而 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则从未碰到过这些问题。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 对课程变革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 涵义 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 ,内容,方法,组 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相互适应取向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假设体系集中体现在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 质以及研究方法论的认识方面、在相互适应取向看来:①课程不仅包括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 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具体内容,而且还包括学校和社区中各种情境因素所构成的谱系,这些情境因素 会对课程变革方案作出改变、②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实践者(教师) 所创造的课程知识与专家所创造的课程知识同等重要、不论课程是在哪里创造出来的,在实施过程 中都必须不断作出调整、不断调整以求相互适应,是课程知识的一个基本特征、③课程变革过程是 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否与预期目标一 致,都是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④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课程方案的"消费者",为了使预 定课程方案适合具体实践情境的需要,教师理应对之进行改变,这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 ⑤相互适应取向的研究重心不是测量课程实施的程度,而是把握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所以它既包 括量化研究,也包括质的研究。 由于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变革视为课程变革计划与具体实践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强调课程变 革的决策者,计划制定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变革意义的一致性解释,强调课程变革 的过程性和复杂性,因此,它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一、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其中一个最适合的,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

1.()认为,课程实施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预定课程方案的过程。

a.创生取向b.相互调适取向c.忠实取向d.情境取向2.()是课程实施的决定因素。

a.校长b.教师c.学生d.教育当局3.课程实施的主体包括()。

a.校长、教师与学生b.校长、教师与家长c.校长、教师与社区d.校长、教师与教育官员4.兰德变迁模式,信奉课程实施的()取向。

a.创生b.相互调适c.忠实d.情境5.()假设,个体的改变先于组织的变迁。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b. 组织发展模式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d. 情境模式6.()假设,教师的课程实践总是基于他们对特殊情境的知觉。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b. 组织发展模式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d. 情境模式7.()把课程实施视为一种理性化和技术化的过程。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b. 组织发展模式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d. 情境模式8.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

A.技术理性支配B.实践理性支配C.解放理性支配D.理论理性支配9. 美国课程专家()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

A.塞勒 B. 布鲁姆 C. 泰勒 D. 古德莱德10.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

a.认知矛盾b.情感矛盾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d.教师提出的认知任务与学生现有知识和心理发展的矛盾11.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等阶段。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12.根据杜威的主张,教学过程可以分为()等环节。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13.领会书本上的知识,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的教学环节是()。

a.运用知识经验b.感知教学材料c.激发学习动机d.理解教学材料14.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的认识过程的是()。

幼儿园课程-第六章-幼儿园课程实施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第六章-幼儿园课程实施ppt课件
教师是课程主动、积极的消费者。
.
思考:
现有两种课程:一种是忠实取向课程(结构化程度高的教材 或参考用书)
一种是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 不断调整局部,花时间花精力)
思考:你会选择哪一种?
.
提高适应取向的策略:
(一)利用幼儿园课程的集体审议 (二)在忠实取向的基础上增加某些变量 (三)运用“宣传—理解—调整”来促进相互的适应
.
主题活动“影子同乐会”的价值
在幼儿主动探索、寻找答案,丰富与影子有关的生活经验 的主题旅程中,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科学实验精神有所提 升,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人际互动能 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了解到皮影戏的创编过程。
.
主题活动“影子同乐会”的价值
大致分四个领域来进行活动: 科学: 艺术: 语言: 社会:
.
3、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a. 描述幼儿正在做的事情 b. 引导幼儿进行对话
.
.
.
.
.
三、创生取向
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作品的演奏
.
作品的演奏:
课程计划被看成一个乐谱,课程实施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 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有不同的体会,从而也有不同的演 绎,效果则大不相同。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生动、积极。 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
“神秘洞”主题活动案例分析
.
课程实施确立几种思想:
.
(2)主题活动总目标
.
“影子同乐会”的总目标
① 了解多种物体的影子形态 ② 欣赏影子的动态美,尝试与同伴合作表现影子造型。 ③ 能用绘画、标志符号的方式表征自己喜欢的影子。 ④ 和同伴合作,尝试创编皮影戏。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课程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课程

04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的模式
1 2 3
目标模式
以目标为导向,强调课程开发的目标设定、内容 选择和组织结构,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过程模式
注重课程开发的过程,强调课程内容的生成、选 择和组织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适应社会和 学生的需求变化。
环境模式
强调课程开发应考虑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 方面因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规划
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 施和评价。
课程评价
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课程提供依据。
课程实施
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确保课程目标 的实现。
课程调整
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 进。
06
课程研究与展望
课程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法
通过对课程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分析,探究课程发 展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环境与课程实施
教学环境建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课程实 施的重要保障,包括硬件 设施、教学资源和人文环 境等方面。
教学环境利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环境 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 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环境优化
教师还应关注教学环境的 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需 求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满 足课程实施的需要。
改进。
学生与课程实施
01
02
03
学生中心
课程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 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学生需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 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 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学生参与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实施 过程,发挥主体作用,通 过探究、实践、合作等方 式主动学习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环境的特征
政府机构的力量 社区的支持
第五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避免用成人的认识替代儿童的认识 避免使儿童认识的发展流于自发状态,放纵儿童认识的发展
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互补性
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
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
教学设计本质上是“排斥教师的”
学生被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
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 作用的实践活动
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学区的特征
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
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
学区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 课程变革人员的发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程 度 课程变革的时间表与评价体制
学区教育委员会与社区的特征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学校的特征
校长的角色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主要观点
课程是有计划的内容。 课程知识是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设计的。 教师是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多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
技术理性
相互适应取向
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 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相互 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适应包括
既定的课程计划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具体实践情境的 特殊需要。
课程创生取向
课程就是师生的经验。 课程知识是一种“人格的建构”。
课程变革是师生个性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教师是课程开发者。
研究方法更注重质的研究。
解放理性
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变革的特征
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
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
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有利于课程改革方案再设计。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 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 的课程价值观。 忠实取向 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创生取向
忠实取向
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研究的主题
测量一项特定的课程革新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 确定影响课程实施过程的因素。
情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 受上的联系。 学习共同体 教师职业的特点:回归性、不确定性、无边界性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区别ຫໍສະໝຸດ 课程实施在内涵上涉及的范围比教学更广
课程实施与教学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二 者进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联系
课程实施内在地整合了教学
教师观
知识经验的传递者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课程的研制者
师生的基本关系
业务关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 别充当一定的活动角色,组成师生双边的活动共同体, 形成分工合作的角色关系。
伦理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师生组成特殊的道德共同 体,各自要遵守一定的伦理原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 任,也享有一定的道义权利。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 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活动的特点:
目的的多元特点 活动的双边特点
结构的三体特点
认识的双主体特点
现代师生观
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 学生是权责主体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含义
课程变革过程: 课程计划 课程采用
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课程的五个层次
理想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有 效指导课程实践。
既有的课程实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变革计划的要求。
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不仅包括有计划的具体内容,也包括有学 校和社区中各方面组成的情境因素。 课程知识应既包括课程专家创造的知识又包括 实践者创造的知识。 课程变革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 的过程。 教师是课程计划方案的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 研究采用的方法既有量化的,也有质的研究。
实践理性
课程创生取向
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 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 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创生的经验是什么?教师与学生如何创造这些经验?怎 样赋予教师和学生权利以创生这些经验? 课程资料、教学策略、教育政策、师生的性格特征等外 部因素对创生课程有怎样的影响? 实际创生的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
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特点
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 人的解放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思考题
简述古德莱德关于课程五个层次的划分。 分析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
试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谈谈你对现代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师生 关系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