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及环境的相互关系_杨凯

合集下载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寄生虫与病控制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寄生虫与病控制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寄生虫与病控制技术养殖渔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产业之一,而养殖场水体中的寄生虫和疾病一直是养殖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养殖场水体寄生虫和病害的控制技术进行探讨,帮助养殖业者更有效地控制养殖环境中的寄生虫和疾病。

一、寄生虫与病害对养殖渔业的危害养殖渔业中常见的寄生虫和病害包括鱼虱、水银虫、疫病等,它们会通过寄生或感染的方式对养殖鱼类产生严重的危害。

寄生虫和病害会导致鱼类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疾病扩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二、养殖场水体寄生虫与病害控制技术1.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防控养殖场寄生虫和病害的前提条件。

养殖场应定期检测水质,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清理残饵和鱼粪等,以降低寄生虫和病害发生的概率。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控制寄生虫和病害的重要手段。

养殖业者应确保鱼类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同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3. 个体检疫: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个体检疫,发现病症迹象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

个体检疫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传播,并减少病情的扩散。

4. 流变消毒:养殖设施和设备的定期消毒对控制寄生虫和病害同样至关重要。

利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方法进行清洁消毒,可以彻底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较为环保和经济的一种病害控制方式。

例如,在养殖水体中投放天敌鱼类或者实施放养细菌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某些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传播。

三、案例分享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场面临着长期存在的鱼虱寄生问题。

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先,养殖场加大了对水质管理的力度,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调控,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饲养管理方面加强了对鱼类饲料的监管,确保饲料的卫生质量。

并且采用了流变消毒的方式进行养殖设施的清洁消毒。

最后,该养殖场进行了生物防治,引入了对鱼虱有天敌作用的鱼类品种,配合物理清除的方式,有效控制了寄生虫的繁殖。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探究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探究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探究淡水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适用于各种鱼类,如鲤鱼、鲈鱼、鲶鱼等。

在淡水养殖的过程中,鱼类往往会遇到各种疾病,影响养殖效益。

正确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鱼类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究淡水养殖中常见的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疾病1. 疫病:疫病是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红色疱疹,鳃出现病变,鱼体变得虚弱无力。

疫病会导致养殖鱼类的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2. 寄生虫感染:在淡水环境中,鱼类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的感染,如虱子、吸虫等,导致鱼体变形、体色暗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菌病:淡水养殖中,常见的菌病包括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表现为鱼体溃烂、体表呈现灰白色或黏液状等症状;真菌性病害则表现为鳃部出现白色或浅色绒毛状物体、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凸起等症状。

二、防治措施探究1.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鱼类疾病的关键,养殖池塘需要定期更换水源、清理废弃物以及补充氧气,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应建立科学的养殖密度,避免鱼类过度拥挤导致病害传播。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增强养殖鱼类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注意观察鱼类的饮食情况,及时清理未进食的残留饲料,避免产生污染。

3. 加强疾病监测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发现疾病病变时,应将患病鱼类隔离治疗,避免病害扩散。

4. 使用疫苗预防和其他养殖业一样,淡水养殖的鱼类疫苗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养殖环境,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时间进行预防注射,增加鱼类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5. 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当养殖鱼类感染疾病时,应及时采用适当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治疗药物时,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和鱼类的种类,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问题。

养鱼场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控方法

养鱼场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控方法

养鱼场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控方法养鱼场是一个重要的鱼类养殖基地,但同时也面临着寄生虫病的威胁。

寄生虫病是一类常见的鱼类疾病,它会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养鱼场来说,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鱼场常见的寄生虫病防控方法。

一、环境管理1.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定期清除池塘底泥是防止寄生虫的重要措施。

池塘底泥是寄生虫的滋生地,通过清理底泥可以减少寄生虫的数量和传播途径。

2. 使用合适的滤网:在鱼池的进水口和废水排放口设置合适的滤网,以防止寄生虫进入养殖池。

滤网具有过滤水体的作用,能够阻止寄生虫传播。

3. 控制养殖密度:适当控制养殖密度也是防止寄生虫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养殖密度过高容易导致寄生虫传播更加迅速,因此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养殖密度调控。

二、病害预防1. 检疫入池鱼苗:养殖场在购买新的鱼苗时,应该进行严格的检疫,以防止寄生虫的传播。

可以采取隔离鱼苗一段时间,并观察其健康状况,以确保入池的鱼苗没有携带任何寄生虫。

2. 常规疫苗接种:养殖场可以根据鱼类的品种和寄生虫的种类,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常规疫苗接种,以增强鱼类的抵抗力,降低寄生虫的侵袭率。

3. 注意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

养殖场可以定期对鱼类进行检查,保证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疾病的鱼类,以防止寄生虫的传播。

三、药物防治1. 温和药物的使用:在养鱼场中,可以通过添加药物来防治寄生虫病。

选择温和的药物,避免过度使用或使用高剂量的药物,以免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2. 药物的循环使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减少滥用的情况。

药物的循环使用可以减少药残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养殖成本。

四、饲料管理1. 合理饲养方式:合理的饲养方式可以减少鱼类间的争斗和捕食行为,降低寄生虫传播的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控制鱼类的投喂量,避免浪费和过度饲养,确保每只鱼类都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原创水产寄生虫的前世今生——寄生虫是如何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

原创水产寄生虫的前世今生——寄生虫是如何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

原创水产寄生虫的前世今生——寄生虫是如何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目前水产养殖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分为4大类:粘孢子虫(包括武汉单极虫、洪湖碘泡虫、吴李碘孢子虫、吉陶单极虫等)、纤毛虫(包括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单殖吸虫(指环虫、三代虫等)、甲壳动物寄生虫(中华鳋、锚头蚤等)。

这些寄生虫大多寄生于鱼的体表和腮部,刺激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影响呼吸功能和游泳,引起细菌性继发感染,导致死亡。

寄生虫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不会集中爆发,引起水产动物死亡。

为什么我们池塘养殖的动物经常性的会有大量虫体寄生?这些寄生虫爆发的外部原因又是如何呢?寄生虫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病原、不良环境和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1、病原寄生虫病原通常有三个来源:塘口累积、苗种带入、交叉感染。

塘口累积:多年的养殖,池塘底泥中积累了大量的虫卵、幼虫和中间宿主,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就开始快速繁殖,感染体质弱的鱼体。

放鱼苗前,晒塘、使用高浓度漂白粉浸泡,可以杀死部分虫卵,从源头控制寄生虫病原数量。

苗种带入:购买的鱼种经常携带寄生虫,但由于放苗时气温低,虫体不会大量繁殖,不容易被发现。

因此,鱼种下塘前,使用盐水浸泡,可有效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交叉感染:寄生虫高发季节,最好不要引水进塘,防止交叉感染。

通常,同一个进水渠的塘口,只要有一个塘口爆发了寄生虫,周边的塘口都会相继爆发。

2、不良环境环境是寄生虫传播和大量爆发的诱因。

对于大部分寄生虫,其危害也是随着水质恶化而产生的。

在实际养殖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即使病原控制措施很严格,每条鱼上还是会有寄生虫,因为只有同时控制好池塘水质和鱼体健康,寄生虫才不会大量繁殖和传播。

3、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同一口塘我们经常发现体质好的鱼自始至终都不会得寄生虫病。

但是,那些经常使用杀虫剂的塘口,鱼的体质普遍比较差,一旦寄生虫爆发,基本全塘都会感染。

一些养殖户,平时不注意鱼体肝胰脏的保护,肝胰脏一旦发生病变,也会引发鱼体的健康问题,容易感染寄生虫。

鱼类寄生虫病防治对策 - -

鱼类寄生虫病防治对策  -          -

鱼类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摘要:随着渔业养殖密度及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已逐渐成了水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其中寄生虫病占有一定的比例。

寄生虫危害严重时可引起鱼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有时寄生虫的影响虽然并不显著,但从生产情况看,淡水鱼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细菌性体随着渔业养殖密度及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已逐渐成了水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其中寄生虫病占有一定的比例。

寄生虫危害严重时可引起鱼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有时寄生虫的影响虽然并不显著,但从生产情况看,淡水鱼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细菌性体表病,而寄生虫造成的损伤常是这类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寄生虫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防治鱼寄生虫病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科学管理鱼病防重于治。

首先养殖池塘要彻底清塘,排干池水,每亩用块状生石灰100~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对种苗实行检疫制度,不放养携带病原体的鱼种鱼苗,鱼种入池前用20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养殖期间,每个月全池泼洒一次鱼用敌百虫溶液,对饲料等生产投入品要严格控制质量与数量,以防污染水体。

采取科学规范养殖措施进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提高鱼自身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减少渔药使用;推广养殖抗病品种。

化学药物治疗常用于防治鱼寄生虫病的化学药物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碘、高锰酸钾、敌百虫和硫双二氯酚等。

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主要有鞭毛虫、肉足虫、孢子虫、纤毛虫和吸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主要有蠕虫、甲壳动物和钩介幼虫。

应根据它们不同的机体结构,选用不同的药物。

原生动物寄生虫是单细胞低等动物,常用渔药中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碘、高锰酸钾和甲醛等即可杀灭;而大型寄生虫器官分化较完全,杀灭此类寄生虫常用敌百虫和硫双二氯酚等。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且来源广、成本低,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寄生虫是指一种生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居住于另外一种生物体内,被寄居的生物称为宿主或者寄主,寄生虫的寄生行为同时对卑寄生生物产生损害。

寄生行为时寄生虫在宿主或者寄主体内或者依靠寄生虫自身一些特化的器官附着于宿主或者寄主体外,以从中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甚至繁殖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或者是庇护其不受其他不利因素干扰的行为。

此外,更加广义地说,就是小型生物依附大型生物来生存,可以被称为寄生,因此病毒也是可以称为寄生虫。

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

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强,依赖性愈大。

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

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

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甚至因此而产生一些适应宿主的结构或者功能。

由于寄生虫的寄生活动,寄生在鱼类上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是比较大地,显著时可引起被寄生鱼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如机械性损伤带来的感染、炎症等。

二是压挤与阻塞。

某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鱼类体内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

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

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

四是毒素的对鱼类的作用。

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是引起寄主的超敏反应。

寄生虫或者是寄生虫产生的物质被寄主体内识别为抗原,引起寄主体内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导致寄主的损伤。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与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与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与预防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环境、管理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疾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也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疾病防治的重要性水产养殖中的疾病对养殖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疾病的发生不仅导致养殖动物的死亡率增加,还可能引起养殖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危害其他生物和环境。

此外,疾病的防治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常见水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1.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杀伤力的一类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的质量和水质的变化往往会诱发细菌性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合理控制水温、酸碱度和溶解氧等因素;(2)合理使用养殖场所和设备,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3)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寄生虫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

寄生虫的存在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感染和传播,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2)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3)定期检查和观察养殖动物的体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寄生虫感染的症状。

3.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比较危害的一类疾病,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2)严格控制养殖场所的进出,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3)定期检测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将病害动物隔离。

三、预防水产养殖疾病的措施除了针对具体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外,预防水产养殖疾病的综合措施也非常重要。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水鱼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并且在水产养殖中非常常见。

这种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和预防,会导致鱼类的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对水产养殖产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对水鱼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系统的防治管理措施,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水鱼寄生虫病的病因和病症水鱼寄生虫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些可能的原因如下:1.未经处理的饲料:鱼类饲料中存在的寄生虫卵会在鱼体内孵化成幼虫,并在鱼体内生长繁殖,从而导致寄生虫病。

2.水环境:如养殖水体污染无法有效控制,水体寄生虫卵的存在,如石麻蚊(白线病原体)、鱼虱等。

3.鱼苗来源: 鱼苗本身就存在寄生虫卵,若寄生虫卵未被发现并及时处理,会在后期导致水鱼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扩散。

水鱼寄生虫病的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类:1.消化系统异常:如经常腹泻、肠黏膜炎症等。

2.行为异常: 食欲减弱,呼吸急促,游动比较抖动等,大鱼群体中个体间存在极大差异。

3.外部症状:如鳃弓但数、贫血、皮肤白色素增加等。

二、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针对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需要指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卫生管理:鱼塘中要严格掌握养殖密度、捕捞率、摄食量等参数。

水质监测也不能忽视,确保水质清洁,从而降低寄生虫卵存活的环境。

2.调整鱼类饲料:多种饲料混合使用,加入药物(如促消化制剂、酵母类制剂等)能有效抑制寄生虫生长。

3.涉及抗生素类药物:如季铵盐、氧化锌、硫酸铜等,对预防和治疗此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4.化学湖(活性池)消毒:涉及到对生物工艺及水、底泥、设备等消毒,能及时掌握和消除沉淀、污染等,从而降低病害产生的概率。

三.防病管理建议1. 优选鱼苗来源:建议选择权威养殖基地的鱼苗,鱼类基地对于检查和管理寄生虫病的能力也较为全面,精准卫生标准还可降低病害传染概率。

2. 针对饲料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消毒工作,对饲料等化学物品进行彻底消毒,进一步降低寄生虫繁殖。

水产动物寄生虫分类

水产动物寄生虫分类

水产动物寄生虫分类水产动物寄生虫是指寄生于水产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寄生生物,它们以寄生的方式依赖于水产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生理活动和生命体征。

水产动物寄生虫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导致水产动物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引起疾病传播和死亡。

因此,对水产动物寄生虫的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吸虫类寄生虫吸虫类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水产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主要通过口器吸附在宿主的体内壁上。

吸虫类寄生虫的体形扁平,呈条带状,主要寄生在鱼类和贝类体内。

常见的吸虫类寄生虫有肠吸虫、鳃吸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破坏宿主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水产动物消瘦、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异常等症状。

二、线虫类寄生虫线虫类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水产动物体内的蠕虫,它们的体形长而细长,呈线状。

线虫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鱼类体内,常见的线虫类寄生虫有钩虫、蛔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侵入宿主的肠道、肝脏等部位,引起消化系统炎症、肝脏损伤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产动物死亡。

三、节肢动物寄生虫节肢动物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水产动物体表或体内的寄生虫,它们的体形多样,包括甲壳类、软体类等。

节肢动物寄生虫主要通过附着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吸取宿主的体液或血液来获取营养。

常见的节肢动物寄生虫有水蚤、水蚓等。

这些寄生虫会引起宿主的皮肤病变、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水产动物死亡。

四、原生动物寄生虫原生动物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水产动物体内的微小单细胞生物,它们的体形简单,多为球形或椭圆形。

原生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鱼类和甲壳类体内,常见的原生动物寄生虫有滑刃虫、纤毛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繁殖和破坏宿主的组织和器官,导致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下降、生长受阻等问题。

五、环节动物寄生虫环节动物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水产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它们的体形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环节组成。

环节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鱼类和贝类体内,常见的环节动物寄生虫有吸虫、条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侵入宿主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部位,引起消化不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水产动物死亡。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中,病害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会导致养殖效益受损甚至死亡。

养殖场主们必须要学会防范和治疗水产病害,以确保良好的养殖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包括水蚤、跳蚤、寄生线虫、珍珠虫、鳃壳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在鱼体上繁殖,导致鱼体不适,影响鱼的生长和发育。

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2.定期进行消毒,消除寄生虫的污染。

3.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如苏力昂、氯脲等药品可以有效防治鱼类寄生虫病。

4.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在鱼塘中引入可食用小型虾类,其可吞噬寄生虫,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的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引起的。

当鱼体受到剧烈的环境变化、饲料成分改变、水质恶化等影响时,鱼体抵抗力会下降,易感染细菌。

1.加强养殖管理,维护水质清洁,并随时观察鱼体,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2.严格饲养,避免鱼类过度饱食。

3.使用药物预防,如使用氧化铜及其衍生物、抗生素类药物等,可对细菌产生杀菌作用。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和病原体。

病毒性病害在短时间内会造成大量死亡,养殖场主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且及时采取措施。

1. 建立健康的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洁与充足的饲料供应。

2. 避免污染源的输入,防止病毒病原体的传播。

3. 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如多杀灵等病毒抑制剂静脉注射,可减少病毒在体内的繁殖。

真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可直接危及水产养殖业。

真菌性病害通常在受损的鱼体表面上繁殖,如鳃部、鱼鳞等部位处。

真菌对于鱼体健康的危害可能与其他病害相比不大,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其感染面会不断扩大,最终会导致鱼的死亡。

3.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如硫酸铜、金霉素等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真菌病害的发生。

水产养殖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水产养殖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生产中病害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提高水产养殖的成活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针对常见的病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加强日常管理。

一、常见水产养殖病害1、寄生虫病害寄生虫能够影响鱼体的正常发育,导致其营养不良。

此外,当寄生虫在病鱼体内排放废物时,还会导致病鱼中毒感染。

再者,部分寄生虫能够对病鱼器官造成挤压,导致器官萎缩,严重时会使其丧失器官生理机能。

此外,寄生虫病害将会导致病鱼受到机械性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其他病变产生或导致其直接死亡。

2、细菌性败血病害导致细菌性败血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与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其每年3月至11月相对较为流行,同时在水温9℃至36℃均较易感染。

当病鱼感染细菌性的败血病害时,将会导致其下颌、眼睛、鱼体两侧、口腔内部与鳃盖表面充血,同时还会造成其腹部胀大、肛门红肿、腹腔内部存有大量腹水,同时伴随融血现象,肠道内粘液较多,同时内部无食物,有时还会导致病鱼鳞片竖起、眼球突出、鳃丝腐烂、肝脏肿大、器官贫血等。

导致细菌性败血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类细菌感染导致其出现溶血性腹水与出血性腹水病症。

3、病毒病害病毒病原体能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因此通过药物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旦病情爆发将会导致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鱼类病毒性疾病与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主要受鱼类品种和水温的影响比较大,例如鲤春病大多数发生于鲤鱼体内,发病时温度发生变化,通常在11℃至17℃,当水温高于24℃时将不会发病。

在鲤鱼与锦鲤体内还常发生锦鲤疱疹,发病温度为23℃至28℃,当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时该病将不会发生。

草鱼出血病大多发生于草鱼与青鱼体内,发病温度为20℃至30℃,当水温为25℃至28℃时病情传播最为迅速。

由于鱼类病害潜伏期差异性较强,同时临床症状相对较为复杂,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因此药物难以对病害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鱼塘养殖场的常见外寄生虫预防指南

鱼塘养殖场的常见外寄生虫预防指南

鱼塘养殖场的常见外寄生虫预防指南鱼塘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但常常受到外寄生虫的侵害,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为了保障鱼类的健康成长,有效预防外寄生虫的侵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鱼塘养殖场的常见外寄生虫预防指南。

一、选择健康的种苗1. 选择正规养殖场的种苗,保证来源可靠,避免拥有外寄生虫的种苗进入鱼塘。

2. 观察种苗的体表,注意是否有异常的斑点、与体表不协调的颜色等。

可通过放大镜观察判断是否有浮游幼虫等吸附在体表,若有则可能存在外寄生虫。

二、做好鱼塘的清洁工作1. 鱼塘清洁:定期清理鱼塘内的漂浮物、水生植物和沉积物,减少外寄生虫的滋生环境。

2. 清理器具:养殖器具使用之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防止外寄生虫通过器具传播。

三、加强鱼塘水质管理1.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鱼塘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保持水质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外寄生虫的滋生。

2. 保持水体流通:鱼塘水体应保持流通,防止外寄生虫在停滞的水体中滋生。

四、控制鱼塘种群密度1. 鱼塘种群密度不宜过高,保持鱼类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减少外寄生虫的传播速度。

2. 调整不同品种的鱼类比例,防止某一种鱼类数量过多,导致外寄生虫大面积传播。

五、养殖过程中注重观察1. 定期观察:养殖过程中定期观察鱼类的行为、食欲和体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鱼类行为异常:如果鱼类出现异常行为,如上下翻滚、摇头晃尾等,可能是受到了外寄生虫的侵害,需及时采取措施。

六、合理采用药物控制方法1. 药物防治:如确实发现鱼类受到外寄生虫侵害,可以依据养殖场大小和水质等条件,选择对鱼类和水环境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2. 药物使用规范: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释放时间和水质回复情况,避免对环境和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七、采取生物防治1. 生物控制:可以利用天敌如虾类、鱼类等,对外寄生虫进行控制,保持鱼塘的生态平衡。

2. 引入天敌:定期检查天敌的数量和活跃度,如发现天敌数量不足,可进行适当的引种增加。

淡水环境中南美白对虾的寄生虫及寄生病防治策略

淡水环境中南美白对虾的寄生虫及寄生病防治策略

淡水环境中南美白对虾的寄生虫及寄生病防治策略在淡水环境中,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养殖物种。

然而,南美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受到寄生虫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寄生虫及寄生病的防治策略对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1. 寄生虫类型及影响淡水环境中的南美白对虾常常受到多种寄生虫的感染,其中包括单生孢子虫、旋毛虫、纤毛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引起对虾养殖中的寄生病,严重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健康。

寄生虫感染会导致对虾体质减弱、免疫力下降,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进而引起致命性寄生病。

2. 防治策略(1)合理管理水质水质是南美白对虾寄生虫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虾养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洁、稳定,及时排除污水和废料。

定期检测水质的各项指标,如溶解氧、温度、PH值等,确保水质适宜,防止寄生虫滋生。

(2)加强饲料管理饲料是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来源,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选择优质、适宜的饲料,并根据对虾的生长发育阶段和数量合理投喂。

避免过量或不足的饲料供应,防止对虾因饲料过剩或营养不足而易受感染。

(3)定期疾病监测定期对对虾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和疾病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寄生虫感染和其他疾病的迹象。

对虾在不同发育阶段都可能受到不同种类寄生虫的侵袭,因此,根据对虾的生长情况和发育阶段,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4)使用合适的药物在发现对虾受到寄生虫感染时,选择合适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请专业兽医师建议药物的选择和用量,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注意使用药物时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以免对对虾养殖环境和消费者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5)生物控制方法生物控制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有效的寄生虫防治策略。

通过引入对寄生虫有控制作用且不会对对虾造成伤害的其他生物,如福寿螺、鱼类等,来达到寄生虫防治的效果。

这些生物控制方法可以减少对虾养殖中对药物的需求,保持水质的健康和稳定。

对水产养殖病害流行原因的一点看法

对水产养殖病害流行原因的一点看法

弱 ,对病原体和敌害的抵抗能力差 ,如果虾壳不能马上
恢复应有的硬度及其相应 的生理功能,就极易被病原体 感染或侵害 。因此 ,保持水产养殖动物机体有 良好健全 的生理机能是提 高养殖成活率 的关键核心之所在 。 综上所述 ,水产养殖病害流行 的真正元凶,笔者初
和核心 的还是要维持养殖水体的藻相平衡,平衡的藻相 不仅可 以增加 养殖水体 的溶氧 ,减少养殖 水体 中硫化 氢、甲烷等有毒有 害气体,还可以补充水产养殖动物所 需要的糖类、脂类 、蛋白质 多肽类、甾醇类、生物碱 、
甙类、挥发油等各种活性物质 ,而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
步认为从表层现象看来主要跟当年4 月的持续阴雨连 —5 绵低温天气或6 月的持续高、单殖吸虫、甲壳动物
多次反复寄生水产养殖动物并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综合
症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而从深层原因看应该与养殖公 共水环境 、水资源条件越来越恶劣、养殖水体 的次生污
又会妨碍其生长,在对虾的生长过程中每逢初一或十五 都会定期蜕壳 。正常 的脱壳是对虾生长的重要标志,但 在环境不适或受到重大刺激时对虾也会发生蜕壳,对虾
养殖动物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健康的水产养殖动物一般
不 易得病 ,或 者虽然感染 也不易发病 ,其 表现 为潜伏 性,一旦生长条件得到满足 ,如营养不 良或水质状况恶 化等条件下就会诱发水产养殖动物发病 。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水产养殖病害中不可或缺的主 导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池塘、水质、水源、气候等诸 多
素和调控水质 的难度 ,如果水产养殖 动物 1身状 况 良 9
好 ,它是完全有能力应付 多种应激 的。
例如 ,在鱼虾混养模式 ,平时因鱼对虾的不断影响
而让虾产生应激 ,从某种程度上讲,鱼的活动可 以减慢 虾的生长速度 ,从而有机会让虾摄食更多的有益藻类 、 小型水生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来补充虾 自身机体 的 各种营养需求,虽然这种养殖模式虾 的养殖产量不高, 但大多数还是能养成功 的。其 实环境因素当中最为关键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虫害及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虫害及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虫害及防治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虫害问题。

虫害不仅会对养殖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为了有效地防治虫害,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虫害种类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虫害种类1. 蚤虫:蚤虫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害虫,主要寄生于鱼类体表。

蚤虫吸食鱼体上的血液和体液,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感染病害。

蚤虫防治的关键是定期使用专业的杀虫药物,如马拉硫磷等,定期清洗鱼缸并保持水质清洁。

2. 蠕虫:蠕虫主要寄生于水质污染的养殖环境中,会进入鱼类体内寄生并吸食营养。

蠕虫寄生导致鱼类消瘦、生长迟缓,严重时可引发肠炎等病害。

防治蠕虫的方法包括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质清洁,并注入有效的杀蠕虫药物如多孔菌素等。

3. 蛆虫:蛆虫主要寄生于水体中堆积的有机废料中,会在水产养殖池塘中大量孳生,给养殖环境和鱼类带来严重危害。

防治蛆虫的关键是加强池塘的管理和清理,在养殖环境中定期清掉有机废料,控制蛆虫的繁殖。

二、防治虫害的方法1. 维护良好的水质:水质是水产养殖中防治虫害的关键因素之一。

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养殖水源,控制废料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

此外,适当添加植物类水生植物也能帮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控制虫害的滋生。

2. 引入天敌:选择合适的天敌可以帮助水产养殖防治虫害。

例如,在虾养殖中可以引入食草性虾类,如罗非鱼、草鱼等,它们会食用虫害的幼虫,起到控制虫害的作用。

3. 使用化学药剂:在严重的虫害情况下,使用化学药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使用药剂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鱼类和水体造成不良影响。

建议根据虫害的具体情况咨询专业人士,并按照药剂说明进行使用。

4. 加强设施管理:定期检查设施,修复漏洞和损坏部分,防止虫害的侵入。

同时,定期测量水质指标,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避免虫害滋生。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虫害包括蚤虫、蠕虫和蛆虫等,控制虫害的关键在于维护良好的水质、引入天敌、使用化学药剂和加强设施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寄生虫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寄生虫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寄生虫控制技术水产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重要农业产业。

然而,养殖水体中的寄生虫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寄生虫控制技术,帮助养殖业找到有效应对的方法。

一、寄生虫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因素之一,对养殖动物造成直接损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免疫能力。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水蚤、水螨、寄生虫原虫等。

它们会吸食养殖动物的体液,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寄生虫传染病。

二、物理控制技术物理控制技术是一种非化学手段,通过改变养殖水体的环境来控制寄生虫的生长繁殖。

常见的物理控制技术包括水质调节、光照控制和温度管理等。

1.水质调节保持养殖水体的适宜水质是控制寄生虫的重要手段。

首先,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氮、磷等养分物质的浓度,避免过度富营养,减少寄生虫的生长。

其次,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底泥,防止寄生虫的滋生。

最后,需要注意水体的搅拌和通氧,以维持水质的稳定性。

2.光照控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与光照有关,通过合理控制光照,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虫的数量。

养殖池塘中可以采取遮阳措施,减少日照强度,从而抑制寄生虫的生长。

此外,利用光线的波长和强度也可以诱捕和杀灭寄生虫。

3.温度管理寄生虫的繁殖和孵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通过控制养殖水体的温度,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虫数量。

通常情况下,提高水温可以促进寄生虫发育和孵化,但同时也加快了宿主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从而减少了宿主受寄生虫感染的概率。

三、生物控制技术生物控制技术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寄生虫数量和繁殖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生物控制技术包括鱼类捕食、虾类清理和微生物控制等。

1.鱼类捕食一些鱼类具有捕食寄生虫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虫的数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引入具有捕食习性的鱼类,如鲤鱼、鳜鱼等,利用其天敌关系来控制寄生虫的生长。

2.虾类清理虾类也是能够控制寄生虫的天然捕食者之一。

通过引入虾类,使其清理养殖水体中的寄生虫,起到净化水体、控制寄生虫的作用。

病原性寄生虫与水生环境关系

病原性寄生虫与水生环境关系

病原性寄生虫与水生环境关系病原性寄生虫是一类能够寄生在人类、动物或植物体内并对其造成危害的微生物。

它们在水生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病原性寄生虫与水生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寄生虫对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一、病原性寄生虫对水生环境的影响病原性寄生虫在水生环境中的存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一些病原性寄生虫会寄生在水生生物体内,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宿主的死亡。

这会打破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数量。

其次,一些病原性寄生虫会通过水体传播,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体造成感染风险。

例如,一些水生昆虫寄生虫会通过水生昆虫传播到人类体内,引发疾病传播链条。

因此,病原性寄生虫对水生环境的稳定和健康构成威胁。

二、常见的水生环境病原性寄生虫在水生环境中,常见的病原性寄生虫包括旋毛虫、裂体虫、吸虫等。

这些寄生虫在水体中以囊泡、幼虫或卵的形式存在,通过水体传播到宿主体内完成寄生生活史。

它们的传播途径多样,可以通过水生生物、水体、食物等途径传播到人类体内,引发疾病。

这些病原性寄生虫对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引起重视。

三、预防和控制病原性寄生虫的方法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性寄生虫对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检测水中病原性寄生虫的存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提高水处理技术:加强对水源的净化处理,去除水中的寄生虫囊泡、幼虫等,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减少水生生物寄生虫的滋生环境,降低病原性寄生虫的传播风险。

4. 定期消毒:对水源、水体、水生生物等进行定期消毒处理,杀灭潜在的病原性寄生虫,减少传播风险。

5. 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对病原性寄生虫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对水生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减少感染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性寄生虫对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健康。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王玉军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总页数】1页(P29)
【作者】王玉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嘉荫县沪嘉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53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3.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4.也论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5.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治疗要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体内寄生虫对宁夏水产养殖的影响及其对策

两种体内寄生虫对宁夏水产养殖的影响及其对策

两种体内寄生虫对宁夏水产养殖的影响及其对策
孙辉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近几年,随着池塘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外调鱼苗的增多,一些鱼体内寄生虫病在宁夏地区发病,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现对近几年在宁夏地区发病比较严重的两种体内寄生虫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一、绦虫病1.流行情况每年从"五一"前后开始出现,流行于6-9月份,一个养殖区域只要有一户发病则该区域都会发病,呈现出区域流行性。

2.主要症状病鱼表现为吃食不安,有时会有集群沿边狂游的现象,类似跑马病,有零星死鱼。

死鱼眼球突出,
【总页数】1页(P85-85)
【作者】孙辉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65.9
【相关文献】
1.宁夏引黄灌区水产养殖气候条件分析及适应对策 [J], 韩世涛;刘玉兰;姜志斌;李晶
2.葫芦茶粉剂和浸膏对山羊体内寄生虫卵的影响 [J], 李树荣;李琦华;张军胤;项伟;毛云玲
3.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对血液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刘金;曾伯平;颜亨梅;王文

4.宁夏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J], 苟金明
5.人为因素对水体内鱼类寄生虫区系的影响[J], E.B.ABдeeBa;E.б.EBдокиMOBa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寄生虫为病原的疾病是水产动物疾病的一大类型,病原的种类繁多,生活方式复杂,严重地危害着水产动物的健康,在寄生虫病发生及流行过程中,水产养殖动物(寄主)、寄生虫(病原)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三者之间的矛盾发展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进程,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机理可用“三环体”关系来概括,如图1:图1中所示的阴影区即为水产动物发病的条件区,当病原生物存在,寄主机体状态不佳,以及环境条件恶化时,就会发生疾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疾病发生以后,病原、寄主、环境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以下从几个方面作以概述。

1寄主与寄生虫的关系寄主和寄生虫之间的关系简单称为寄生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寄生虫对养殖对象的影响,其次是水产动物自身对寄生虫的抵抗反应,其影响程度难以估计,研究也比较少。

1.1寄生虫对寄主的影响寄生虫对寄主的影响几乎都是负面的,可导致寄主的病理变化,主要影响包括:机械损伤、压迫和阻塞、毒素作用及夺取营养。

1.1.1机械损伤机械损伤是寄生虫对寄主最主要的负作用,主要是指寄生虫对寄主的机械刺激损伤等作用。

由于损伤的方式不同,它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及危害也不相同。

机械刺激和损伤的典型病例为具有锚钩等固着器的寄生虫疾病,例如:三代虫、指环虫疾病,其固着器抓伤鱼体、鳃等重要部位,导致组织变性、坏死,并由于创伤的形成,可继发细菌性鳃病。

另一种寄生虫虽然不具有锚钩等固着器,但虫体基部通过主柄固着寄主体表,造成一种损伤,例如:中国对虾聚缩虫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聚缩虫主柄固着在对虾体表或鳃,形,,,,,,,,,,,,,,,,,,,,,,,,,,,,,,,,,,,,,,,,,,,,,,,,,,,,,,,,,,,,,,,,,,,,,,,,,,,,,,,,,,,,,,,,,,,,,,,,,,,,,,,,文章编号:1002-0659(2009)02-0004-03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及环境的相互关系觹摘要: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地不断提高,鱼类传染性疾病暴发所带来的损失愈发严重,鱼类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寄生虫病发生较为频繁,同时由于原发寄生虫所造成继发感染其它的疾病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损失。

当前,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鱼类疾病带来了病原体抗药性增加和药物残留等新问题,这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养殖、生态养殖的观点是不相适宜的,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及环境的相互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从寄生虫对寄主造成的损伤方式、寄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寄生虫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对水产养殖中的寄生虫防治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动物;寄主;寄生虫;环境中图分类号:S94文献标识码:B试验研究杨凯,冯守明(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300221)收稿日期:2009-02-16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项目(06YFGZNC001300)主要作者简介:杨凯(1978-),男,2001年毕业于天津农学院,现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工作,工程师。

杨凯等: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及环境的相互关系4《天津农林科技》2009年4月第2期(总第208期)成15~20um的圆盘,主柄穿过甲壳并在其表面形成一个直径为10~20um的圆孔,主柄呈树根状,从圆孔中央伸入甲壳下面的组织,寄生在鳃上的聚缩虫除了可导致鳃组织的变化坏死外,还可以吸附大量的污物,从而影响鳃的呼吸功能。

再有一种寄生虫的损伤是对体内组织造成的损伤,例如:中国对虾的蟹栖拟阿脑虫病,该病通过对虾体表的伤口进入体内,在对虾血淋巴中迅速繁殖,并随血淋巴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可吞噬大量的血细胞,造成血细胞大量减少,使各器官组织受损,以致对虾死亡。

再如:鱼类的血居吸虫病,尾蚴钻入鱼体后在鱼的心脏和动脉球内发育成成虫,虫卵随血液被带到肝、脾、肾等器官,在鳃上的虫卵可发育孵成幼虫,引起出血和鳃组织受损。

1.1.2压迫和阻塞寄生虫的压迫作用是指寄生虫大量寄生在寄主体内或器官上,对寄主的组织和器官造成压迫,引起组织的萎缩、变性或坏死的现象。

例如:鲤鱼的双线绦虫病,由于腹腔中大量寄生双线绦虫,整个腹腔的大部分被虫体充塞,从而压迫鱼体的各腹内器官,引起萎缩坏死。

再例如:寄生在鱼鳃上的粘孢子虫的孢囊对鳃组织具有压迫作用,而导致粘液细胞增多,上皮细胞肿大、增生。

寄生虫对寄主机体的阻塞作用指虫体或孢囊对鱼体管腔的阻塞作用。

例如:前面讲到的鱼类血居吸虫病,血居吸虫在血管中大量增殖,导致血管的阻塞,另外,鲤鱼肠道中产生的粘孢子虫的孢囊对空的肠道具有阻塞作用。

1.1.3夺取营养寄生虫在其寄生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大部分来自寄主,因此,寄主营养部分被寄生虫夺取,从而对寄主造成危害,这方面的病例很多,例如:鱼类的绦虫病、鲟鱼的单殖吸虫病等。

另外,一部分寄生虫与寄主不存在夺取营养的矛盾,例如:虾、蟹类固着纤毛虫病,虫体通过自己的胞口摄食水中的饵料颗粒,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

1.1.4毒素作用一些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生活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到体内,或分泌毒素,从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草鱼鳃上的鳃隐鞭虫分泌的毒素可引起溶血。

1.2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研究不多,一般来讲,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反应和体液反应等途径完成,从流行病学及生产需求来考虑,鱼病学工作者更应注意不同寄主对寄生虫产生的不同反应或影响,通过此方面的研究,对水产病害的防治起到指导作用,学者研究表明,锚头鳋对鲤、鲫的寄生存在着种间、种内差别,认为在锚头鳋寄生数量方面,荷包红鲤<方正鲫,未见镜鲤体表有锚头鳋寄生,白鲫>异育银鲫>彭泽鲫,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然而某些寄生虫对寄主则没有严格的选择,研究表明,三种纤毛虫幼体对宿主和非宿主鱼的组织,例如鳃、鳍、鳞具有相似的趋向反应。

寄主的年龄、食性及健康状况对寄生虫具有明显的影响,寄主的生理状态是决定是否发病的重要原因。

寄主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是指随着寄主年龄的变化,寄生虫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寄生在草鱼肠内的九江头槽绦虫,其感染强度随寄主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寄主的食性对寄生虫也有影响,主要是由于寄主在食物链中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导致的,例如温和性鱼类和凶猛性鱼类患寄生虫病的种类不相同,前者没有以其它鱼类为中间寄主的寄生虫寄生,而后者由于可以其它小型鱼类为食,故可以有其它鱼类为中间寄主的寄生虫寄生。

2寄生虫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寄生虫来讲,其所处的环境包括两方面,即寄主体内的环境及水环境,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寄生虫对寄主和水环境的依赖程度也不相同,一类寄生虫为寄主内寄生,它们主要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来源,对水环境的依赖程度较小,另一类为寄主体表寄生,其对水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部分或大部分的营养来自水环境,例如体表寄生的固着纤毛虫类。

从鱼病学角度来讲,寄生虫与环境的关系一般指寄生虫与水环境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是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并可以为防治技术的形成打下基础。

2.1理化因子与寄生虫的关系2.1.1水温季节与寄生虫的关系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作为水生生物受到水5温的严格制约,不同的寄生虫有其特定的最适水温,在最适水温下,寄生虫的活力及对寄主的感染能力都处于较高状态,在此情况下,如果其它条件比较适宜,则寄主就易发病。

另外,季节变化也主要是通过水温对寄生虫产生影响,在夏秋季节,由于水温升高,寄生虫生长速度加快,数量增加;在春冬季节,水温低,寄生虫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寄生数量减少。

在我国北方,春季水温较低时,养殖鱼类易被车轮虫、小瓜虫等原虫寄生,夏秋季节,易流行锚头鳋等挠足类引起的疾病。

2.1.2溶解氧与寄生虫的关系水中溶解氧对寄生虫的直接影响尚未查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初步查明,富含溶解氧的水体,鱼类寄生单殖吸虫较多,但那些具有特殊呼吸器的鱼类,如:泥鳅等,在相同环境中单殖吸虫寄生则较少,可以肯定水中溶解氧的高低与寄生虫的感染力有直接关系。

2.1.3有机质与寄生虫的关系水体中有机质含量一方面可以影响水中溶解氧或其它物质含量,从而间接地影响寄生虫的活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还能作为食物等重要因子,直接对寄生虫产生影响,水中的固着纤毛虫类可以通过胞口直接摄食有机颗粒作为食物,因此,富营养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水体,养殖对虾患纤毛虫病的可能性越大。

2.1.4其它因子与寄生虫的关系水环境中的其它因子,例如:水流、盐度等也可以对寄生虫产生影响,实验表明,水流对小鞘指环虫的幼虫及若干单殖吸虫都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盐度可限制中间寄主的存活,间接影响寄生虫的存活,也可以直接对寄生虫产生影响。

2.2密度及其分布对寄生虫的影响水环境中寄生虫和寄主的密度及它们的分布情况,可直接影响寄生现象的发生机率,在单位空间及一定时间内,寄生虫、寄主接触的机会越多,寄生现象越易发生,而接触机会取决于在特定的时间内和空间内二者的密度及分布,一般情况下,池塘水环境中病原数量及养殖对象放养密度越大,越易暴发流行寄生虫疾病。

2.3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对寄生虫的影响是明显的,人工使用杀虫剂,可直接降低环境中的寄生虫数量,另一方面,人为因素还有助于寄生虫的传播,例如:养殖品种的引进和移植,可将其它地区的寄生虫引入本地区,因此,必须加强检疫工作。

3寄主和环境的关系寄主和环境的关系是发生寄生虫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环境包括水环境、寄生虫两个方面。

寄主和寄生虫的关系前面已经述及,影响寄主的水环境因子基本包括:水化学因子、密度因子和分布因子,水环境对寄主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当水环境各项指标均适合寄主生长、发育时,则寄主可健康生长,而不易被寄生虫寄生;另一方面,当水环境因子不适于寄主生长发育时,则寄主就会被寄生虫寄生而患病。

在人工养殖水环境中,寄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在养殖池小生态环境中,如果措施合理,放养密度及种类的比例合理,则能基本保持生态平衡,达到健康养殖。

但是为了消除养殖对象及投喂等养殖行为对环境的负作用,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生态平衡,例如:增氧、换水等。

因此,充分了解寄主对环境的副作用,从生态养殖角度出发进行水产养殖,才能获得理想结果。

!!!!!!!!!!!!!!!!!!!!!!!!!!!!!!!!!!!!!!!!!"!!!!!!"!!!!!!!!!!!!!!!!!!!!!!!!!!!!!!!!!!!!!!!!!"!!!!!!"欢迎订阅《天津农林科技》杨凯等:水产养殖动物寄生虫及环境的相互关系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