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14.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第19讲 化学平衡(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第19讲 化学平衡(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1b9c4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1.png)
第19讲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分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平衡特点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定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 +n=p +q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气体密度(ρ)①只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密度保持不变(恒容密闭容器中)不一定平衡②m +n ≠p +q 时,密度保持不变(恒压容器中)平衡③m +n =p +q 时,密度保持不变(恒压容器中)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平衡知识点二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原化学平衡状态由上图可推知:(1)化学反应条件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化学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
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图甲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图乙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如图丙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如图丁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如图戊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如图己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如图庚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如图辛【特别提醒】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主要看改变压强能否引起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变化才会造成平衡移动,否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9ac0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9.png)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可能存在化学 平衡状态。 (2)“v(正)=v(逆)”,是化学平衡状态微观本质的条件,其含义可简单地理解为:对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物质而言,其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不变”是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是v(正)=v(逆)的必然结果。 (3)平衡状态直接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也是可逆反应进 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4)从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时,要特别注意外界条件 的限制及反应本身的特点,如“恒温、恒容”、“体积可变”、“体积不变”、 “全是气体参加”等。
(2)若将2 molN2和4 molH2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与(1)相同的温 度下达到平衡,试比较平衡时NH3的浓度:(1)________(2)(填“>”、“<”或 “=”)。
解析:①由反应:N2(g)+3H2(g) 起始物质的量
2NH3(g)
(mol)
2
4
0
转化物质的量
(mol)
x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3.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1)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同一可逆反应,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越大 ,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2)平衡常数只与 温度 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3)固体 和纯液体 的浓度通常看作常数“1”,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思考:
反应:①3H2+N2
1.应用 (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 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值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 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浓度商Q=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巩固训练(学生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巩固训练(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4576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8.pn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移动【真题再现·辨明考向】1.(2023年广东卷)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
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
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2. (2023年江苏卷)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 △H=-164.7kJ∙mol-1CO2(g)+H2(g)=COg)+H2O(g) △H=41.2kJ∙mol-1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
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n生成(CH4)n生成(CO2)×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CO(g)+2H2(g)=CO2(g)+CH4(g)的焓变△H=-205.9kJ∙mol-1 B.CH4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D.450℃时,提高n起始(H2)n起始(CO2)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2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3. (2022年6月浙江卷)关于反应Cl2(g)+H2O(l)HClO(aq)+H+(aq)+Cl-(aq) △H<0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氯水中的c(HClO)减小B. 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HClO)增大C. 取氯水稀释,c(Cl-)c(HClO)增大D. 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4. (2022年北京卷)某MOFs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N2O4“固定”,实现了NO2与N2O4分离并制备HNO3,如图所示:己知:2NO2(g)N2O4(g)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N2O4的固定B. N2O4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NO2的去除C. 制备HNO3的原理为:2N2O4+O2+2H2O=4HNO3D. 每制备0.4molHNO3,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25. (2022年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知识点讲解考点28化学平衡
![高考化学知识点讲解考点28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539d766f3b3567ec112d8a0e.png)
考点28化学平衡1.复习重点1. 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2. 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3. 常识性介绍化学平衡常数. 2.难点聚焦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的速率是不够的. 例如:3222NH 3H N 高温高压催化剂⇔+这是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的生成物,是逆反应的反应物。
) 特点:(二同)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显然,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即: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 因此,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说,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这就牵涉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规律的。
如: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的程度的影响等。
(一) 化学平衡的建立:当我们把蔗糖不断的溶入水中,直至蔗糖不能继续溶解。
此时,所得溶液为蔗糖的饱和溶液。
在此溶液中,继续加入蔗糖,蔗糖不再减少.(温度等其它条件不变时.) 蔗糖真的不能继续溶解了吗?我们做一个小实验:用一块中间有凹痕的蔗糖,放入蔗糖的饱和溶液中。
过一段时间,我们会看到,凹痕不见了。
取出蔗糖,小心称量,质量未变!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蔗糖并非不再溶解,而是蔗糖溶解的同时,已溶解的蔗糖分子又回到晶体表面。
而且,溶解的速率和结晶的速率相同。
所以,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蔗糖晶体。
晶体的质量不会减少,但凹痕却不见了。
这种状态,叫溶解-结晶平衡状态。
简称:溶解平衡状态。
显然,溶解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的情形又是怎样呢? 实验证明:在一氧化碳和水蒸汽的反应中:0.0050.005 0.005 0.005 0 0 1 0.0 0.01 H CO O H CO 228002衡:始:催化剂℃+⇔+ 如果温度不变,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容器里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正反应,逆反应都在继续进行! 只是: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这种状态,称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在继续进行.只是由于在同一瞬间,正反应生成的CO 2和H 2,的分子数,和逆反应所消耗的CO 2和H 2,的分子数相等! 即: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份的浓度不变!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二) 化学平衡常数:H CO O H CO 228002+⇔+催化剂℃参见表2-1 分析数据可知: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2. 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的浓度之积,比上生成物的浓度之积,是一个常数.---化学平衡常数. 注意:1.对同一个化学反应来说,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但不一定是1)2.化学计量数为浓度的指数.3.K 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亦然.3.例题精讲例1: H 2(g)+ I 2(g)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
2021高考化学考点等效平衡(基础)
![2021高考化学考点等效平衡(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3c2f57489eb172dec63b79e.png)
【解析】在定温、定容下,
建立起化学平衡状态,从化学
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化学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根据“等价转换”法,
如果将两种不同方式的起始投料按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转换成同一半边满足对应相等, 这样最终达到的等效平衡不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对应相等,而且其物质的量也对应相 等,则两平衡互为等同平衡。等同平衡可视为等效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遇到等效平衡问题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看外界条件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 压; 二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与否;三看“等效平衡”中的“等效”要求:一般指“物 质的量分数相等”,但有些题目中要求达到的等效平衡是“等物质的量”或“等浓度”等, 应格外注意题目的要求。解题时要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 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 考点二、等效平衡的类型和规律:
B. 2molNH3 和 1molN2 ,比起始时 2molNH3 多了 1molN2;
C. 将 3molH2 和 2molN2 转化为 NH3 时生成 NH32mol,同时余 1molN2,比起始时 2molNH3 多了 1molN2; D. 将 0.95molN2 和 2.85molH2 完全转化为 NH3 时生成 NH3 1.9mol,再加上加入的 0.1mol NH3, 共为 2mol NH3,与起始时 2mol NH3 相同。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D。 【高清课堂:等效平衡 ID:363511 例 4】
示反应前后气Leabharlann 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要点诠释:
高考化学_知识总结:“平衡标志”去伪存真
![高考化学_知识总结:“平衡标志”去伪存真](https://img.taocdn.com/s3/m/f759bdd10740be1e640e9a29.png)
mol CO2与4 mol H2通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甲进行上
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2.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
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判断时必须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若是同种物质则数值必须相同
若是不同种物质则要速率之比与该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相等
定:反应过程中的变化量保持 一定(不再发生变化)
“平衡标志”去伪存真
●考纲解读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能确定可逆反应已达 到平衡状态。
●考情分析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化学平 衡状态的判断,
同一 <
同时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着正、逆
反应的过程。开始时总是会观察到反应向某个方向在进行。 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反应停止了”。其实反应并没有 反应完全,当然也没有停止。
4.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等价标志 所谓“等价标志”是指可以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与“v正=v逆”等价的标志 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如:
v正生成=v逆消耗。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等价 的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课件
![《化学平衡状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27ff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b.png)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因素影响。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高,反 应速率越快;压力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适当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总结词
反应方向决定了化学平衡的移 动方向。
详细描述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 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就会向 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制药工业中,化学平衡状态对于药物的合成和分离过程至关重要,通过调节平衡 条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药物。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状态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重 要的应用,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中,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来降低大气中的污 染物浓度。
在土壤污染修复中,通过调节土壤中 的化学平衡来降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的活性,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
用率。
促进环境保护
通过研究化学平衡状态,可以减少 有害物质的排放,促进环境保护。
推动科学研究
化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动力学和 热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深 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02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化学反应的速率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关键因素 。
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了反应进行的快慢,对 于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平衡状 态的特征之一。
《化学平衡状态》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 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 化学平衡状态的应用 • 化学平衡状态的实验验证
01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01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 率相等且不再改变的状态。
02
高考化学遍过考点 可逆反与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试题
![高考化学遍过考点 可逆反与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3340e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4c.png)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考点38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1)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中使用“”。
可逆反应必须是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对于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物、生成物正好相反的反应则不能认为是可逆反应。
(2)特点:三同一小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c.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2.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1)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动态标志:v正= v逆≠0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
如a A+b B c C+d D,ABvv正逆()()=ab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静态标志:各种“量”不变①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变;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③温度、压强(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或颜色(某组分有颜色)不变。
(3)综合分析举例m A(g)+n B(g)p C(g) +q D(g) 状态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p mol C不一定平衡v A∶v B∶v C∶v 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消耗了q molD不一定平衡压强m +n ≠p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 m +n =p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r M )r M 一定,当m +n ≠p +q 时 平衡 r M 一定,当m +n =p +q 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系温度一定平衡密度 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 颜色含有有色物质的体系颜色不再变化平衡考向一 可逆反应的特点典例1 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 2+O 2催化剂△2SO 3中,充入由18O 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 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 A .多余的氧气中 B .生成的三氧化硫中 C .氧气和二氧化硫中D .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解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18O 2的加入一定会与SO 2结合生成含18O 的SO 3,同时含18O 的SO 3又会分解得到SO 2和O 2,使SO 2中也含有18O ,因此18O 存在于SO 2、O 2、SO 3这三种物质中。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https://img.taocdn.com/s3/m/683c7f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5.png)
核心突破
1.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
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 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该反应 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ΔH>0,ΔS>0 C.ΔH<0,ΔS>0
=3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v正(N2) =v逆(H2) ,即3v正(N2)=
v逆(H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
3
返回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
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
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
D.Z为0.4 mol/L
解析:当Z完全转化为X2、Y2时,X2、Y2分别为0.2 mol/L、0.4 mol/L;当
0.1 mol/L X2完全转化为Z时,Y2为0.2 mol/L,Z为0.4 mol/L,则0<X2<0.2
mol/L,0.2 mol/L<Y2<0.4 mol/L,0<Z<0.4 mol/L,A选项符合题意。
√C.TiO2(s)+2Cl2(g)===TiCl4(g)+O2(g)
D.TiO2(s)+C(s)+2Cl2(g)===TiCl4(g)+CO2(g)
返回
解析: A.由图可知,600 ℃时C(s)+O2(g)===CO2(g)的ΔG<0,反应自 发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600 ℃时2C(s)+O2(g)===2CO(g) 的ΔG<0,反应自发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600 ℃时TiO2(s) +2Cl2(g)===TiCl4(g)+O2(g)的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C符合题意; D. 根 据 盖 斯 定 律 , TiO2(s) + C(s) + 2Cl2(g)===TiCl4(g) + CO2(g) 可 由 C(s) + O2(g)===CO2(g)与TiO2(s)+2Cl2(g)===TiCl4(g)+O2(g)相加得到,再根据题 给图像中的数据可得,600 ℃时其ΔG<0,反应自发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经典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经典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687ae2f46527d3250ce019.png)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经典题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答案】322222Fe 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解析】 【分析】 【详解】(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I Fe I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c3b68f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5.png)
________。
(2)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 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 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 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⑥中,由⑤中的分析可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⑦中,消耗A的量与生成B的量之比与 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相等,也就是反应正向进 行和逆向进行的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⑧中,A、 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只是反应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的 状态,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 A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解析 (1)由图可知 10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所以 v(CO)=0.03 mol·L-1/10 min=0.003 mol·L-1·min-1,方程式的化 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时物质转化的浓度之比,所以反应达平衡 时,c(H2)=c(CO2)=0.03 mol·L-1。(2)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反应 体系组成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 减少的化学 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 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 所以选①③。 答案 (1)0.003 mol·L-1·min-1 0.03 mol·L-1 (2)①③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 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 正 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逆 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小于 (填 “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基础)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3616d94a5e9856a57126014.png)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
【考点梳理】考点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要点诠释:(1) 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能同时进行。
(2) 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进行完全,任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均小于100%。
(3) 最终只能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
3.表示:化学方程式中的“=”用“”代替。
考点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清课堂:二、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定、动、变、同”要点诠释:(1)“逆”:可逆反应。
(2)“等”:υ正=υ逆对于同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对于不同物质:要将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按照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折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且满足上述条件(υ正=υ逆)。
(3)“定”:条件一定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反应物转化率等)不再随时间变化。
(4)“动”: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对同一物质:υ正=υ逆≠0,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5)“变”:反应条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可能不再相等,平衡就会发生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正逆反应速率又达到相等。
(6)“同”:一个特定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等效平衡)。
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只要条件相同(温度、浓度、压强),不论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从正、逆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只要投料相当,均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例如:相同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2SO2(g) + O2(g)2SO3(g),投料2 mol SO2和1 mol O2或投料2 mol SO3,最终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2da2d00871fe910ef02df850.png)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min)或mol/(L·s) v=△c·△t2.规律:同一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都表示同一反应速率。
且不同物质的速率比值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反应mA+nB=pC+qD 的v(A):v(B):v(C):v(D)=m :n :p :q3、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的注意事项由于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 A(g)+b B(g)===cC (g)+d D(g), 比较v A a 与v B b ,若v A a >v B b,则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的大。
4.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 口诀:内因定速率,外因有影响;温浓催化剂,表面原电池;恒容充惰气,速率无变化,平衡不移动;恒压充惰气,有气速减小;相当减压强,衡向大移动;缩容增压强,有气速增大;设计探究验,单一变量法;增浓与压强,单体活化增;升温催化剂,活化百分增;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反应历程变,不变反应热;同增正逆率,平衡不移动。
(2)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
例如H 2、F 2混合后,黑暗处都发生爆炸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极快,是不可逆反应。
而H 2、N 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较慢,由于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外因: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发生反应的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归因分析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归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3082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e.png)
[复习目标] 1.掌握速率、平衡图像的分析方法及类型。
2.掌握实际工业生产中的陌生图像的分析方法。
1.(2022·全国甲卷,28)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TiO 2)转化为TiCl 4,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
回答下列问题:(1)TiO 2转化为TiCl 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
在1 000 ℃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ⅰ)直接氯化:TiO 2(s)+2Cl 2(g)===TiCl 4(g)+O 2(g) ΔH 1=+172 kJ·mol -1,K p1=×10-2 (ⅱ)碳氯化:TiO 2(s)+2Cl 2(g)+2C(s)===TiCl 4(g)+2CO(g) ΔH 2=-51 kJ·mol -1,K p2=×1012 Pa①反应2C(s)+O 2(g)===2CO(g)的ΔH 为________ kJ·mol -1,K p =__________Pa 。
②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105 Pa ,将TiO 2、C 、Cl 2以物质的量比1∶∶2进行反应。
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反应C(s)+CO 2(g)===2CO(g)的平衡常数K p (1 400 ℃)=__________Pa 。
②图中显示,在200 ℃平衡时TiO 2几乎完全转化为TiCl 4,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doc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doc](https://img.taocdn.com/s3/m/74126d4d0912a216147929ec.png)
学科:化学教学内容: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基础知识精讲】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前提是可逆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逆性,即反应的可逆性是化学反应的普遍特征.但有的逆反应倾向比较小,从整体上看反应实际上是朝一个方向进行的,这些反应就不能称为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若开始只有反应物,没有生成物,则v正最大,v逆为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不断增多,v正越来越小,v逆越来越大,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v正=v逆,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程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简称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如右图所示)简单地说: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部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3.化学平衡的特征(1)前提特征——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论化学平衡.反过来,论化学平衡,一定是针对可逆反应.(2)动态特征——v正=v逆≠0.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表示平衡时反应并未终止.(3)定变特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一定相等).但若改变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就会被破坏,使v正≠v逆,经过一段时间后,建立新的平衡,v正′=v逆′≠v正.(4)等同特征——对某一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无论是由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终均可达到同一平衡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简称等效平衡.4.化学平衡常数人们为了研究化学平衡的特征,将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乘积,发现只要温度不变,该值就不变.而无论可逆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的大小如何,该值均保持不变.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以反应CO+H2O(g) CO2+H2为例,K =)()()()(222O H c CO c H c CO c ⋅⋅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K =n m qp B A D C ][][][][⋅⋅ 化学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 值只是温度的函数.如果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 值增大;如果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 值减小.反之,则反.但是,只要温度一定,对于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即使改变其它条件使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后,K 值也不变.5.转化率转化率有多种表示方法.对某个指定的反应物A 的转化率:αA =物质起始浓度物质平衡浓度物质起始浓度A A A -×100% =物质起始浓度物质转化的浓度A A ×100% =物质起始物质的量物质转化的物质的量A A ×100% 转化率也能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但转化率随着反应物起始浓度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点区别于平衡常数K.可见,平衡常数K 更能反映出反应的本质.6.方法导引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规律,有如下三行式解法: mA(g)+n B(g)p c(g)+q D(g)起始浓度 a b c d变化浓度 mx nx px qx平衡浓度 b-mx b-nx c+px d+qx三种浓度中,只有变化浓度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以此可以计算反应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以及根据阿伏加德多定律及其推论进行有关气体体积、密度、压强、物质的量等计算.如(1)求A 物质的转化率AA =a mx ×100% (2)求平衡时B 物质的体积分数φBφB =qxpx nx mx d c b a nx b ++--+++-×100% (3)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rMr =qxpx nx mx c b a D dMr C cMr B bMr A aMr ++--+++++)()()()(当我们对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掌握了一般解法后,不可忽略另外一些计算技巧.如(1)恒比法各反应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一致,则不论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不变.因为当起始量等于系数之比时,消耗量必等于系数比,故平衡时的剩余量也等于系数比.其实这里已有了“差量法”的思想.(2)守恒法利用平衡体系的总质量一定守恒,或某元素一定守恒等,可以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 例:amolN 2和bmolH 2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生成cmolNH 3,求NH 3在平衡混合气中的质量分数W(NH 3).分析:若按三行式计算N 2 + 3H 22NH 3起始 a b 0变化2c c 23 c 平衡 a-2c b-c 23 c (这里由于是“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三种浓度直接用物质的量代替,因为可认为体积相等)NH 3的质量分数应等于平衡态(即终态)时NH 3的质量除以平衡态时各组分的质量和.即为 ω(NH 3)=c c b c a c17)23(2)2(2817+-+-×100% =ba c 22817+×100% 巧解: 平衡混合气质量守恒,仍为起始混合物的总质量(28a+2b)g ,其中NH 3为17cg.则有 (NH 3)=ba c 22817+×100%【重点难点解析】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2.应用可逆特点树立等效概念和推理方法:等效平衡的概念:同一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途径或不同的配料,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分数(即含量)分别相同.(1)定温定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是等效的.此时,各配料量不同,只能推出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平衡压强等分别不同于原平衡.(2)定温定容时,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半边的物质的量保持其数值相等,则两平衡是等效的.此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包括平衡压强等也分别与原平衡相同,亦称等同平衡.(3)定温定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方程式系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等效平衡.此时的情形与(2)相似,但投料量不同时,不能称等同平衡.3.表达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①同一化学反应,配平计算数不同K 值不同.例如,N 2O 4(g) 2NO 2(g) K 1=)()(4222O N c NO c 21N 2O 4(g)NO 2(g) K 2=2/)()(1422O N c NO c K 1≠K 2②有固—气或固—液的平衡反应,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不写在平衡常数关系式中 例如,CaCO 3(固)CaO(固)+CO 2(气)K =c(CO 2)CO 2(气)+H 2(气) CO(气)+H 2O(液)K =)()()(22H c CO c CO c ⋅ ③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写在平衡常数关系式中.这是因为物质在稀的水溶液中,水的浓度近似于一个常数,如1L 水,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1000=55.5(mol/L),可将它合并在平衡常数K 中去.如Cr 2O 72-+H 2O 2CrO 42-+2H +K =)()()(2722224-+-⋅O Cr c H CrO c但在非水溶液中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水的浓度不能看作常数.总之,要按照反应的具体情况,正确地书写和使用平衡常数关系式.【难题巧解点拨】例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 2(g)+B 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全国高考题)( )A.单位时间生成nmol 的A 2,同时生成nmol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生成2nmol 的AB ,同时生成nmol 的B 2D.单位时间生成nmol 的A 2,同时生成nmolB 2分析:可逆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选项A ,虽然是表明正逆两个方向,但错在单位时间生成A 2和AB 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不一致.由于此反应是气体不变的反应,所以未达平衡也同样是总压不随时间变化,选项B 不是达平衡的标志.在选项D 中,A 2、B 2均为同时生成的方向即均是逆反应方向(不是正、逆两个方向),未达平衡也符合这样的关系,故D 也不是平衡标志.选项C 表示了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单位时间生成的AB 和生成的B 2的物质的量符合此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本题答案:C例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 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分析:对反应A(s)+2B(g) c(g)+D(g),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显然不能用混合气体总压强不变来判断其已达平衡.故“A ”不正确;由于该反应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果只有气体参加反应的话,“密度不变”是不能作为判断已达平衡的标志的(因为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气体体积不变,则密度ρ=Vm 也不变,始终为一定值).但现在有固体A 参加反应,只要A 消耗的速率不等于A 生成的速率,混合气体的密度就会不断地变化.反之,只要A 消耗的速率等于A 生成的速率,混合气体的密度就不会再发生变化.故“B ”可作为判断已达平衡的标志;同样道理,B 为非固态物质,其浓度不会是一个常数.因此,当B 的浓度(或百分组成)不再发生变化时,就意味着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已达平衡.所以,“C ”也正确;该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因此,不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为一定值.故“D ”不正确.本题答案:B 、C例3:已知氟化氢气体存在下列平衡:2H 3F 33H 2F 2,H 2F 22HF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g/mol ,则H 3F 3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A.小于10%B.大于10%C.等于10%D.大于或等于10%分析:本题涉及多步平衡关系计算,由于题目所给数据较少,一般会考虑“巧解”、“巧算”.若假设混合气体中没有HF 存在,这时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出H 3F 3与H 2F 2的物质的量之比.,得n(H 3F 3)∶n(H 2F 2)=1∶9,即H 3F 3占10%.但考虑到还是有HF 存在,会使平均摩尔质量低于42g/mol.这时,若考虑提高H 2F 2(式量40)是肯定不行的,只能是在此基础上,(固定H 2F 2)用H 3F 3与HF 再平均“估算”,当二者为1∶1,平均式量只有40,此时,与前者综合对比分析,H 3F 3的体积分数必须大于10%才能满足题意.看来,此题用“巧解”、“巧算”并不简捷,若考虑不周,以为有HF 存在,会使H 3F 3的体积分数低于10%,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我们直接假设平衡混合气总物质的量为1mol ,其中,H 3F 3、H 2F 2、HF 分别为x 、y 、z ,看似未知数多,其实更简捷、更易理解.列式分析如下:60x+40y+20z=42×1(质量守恒) ①x+y+z=1 ②将②×40-①得 x=0.1+z由于z >0,所以x >0.1,即体积分数大于10%.例4: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 和1molB ,发生反应: 2A(g)+B(g) 3c(g)+D(g)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C 的浓度仍为Wmol/L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4molA+2molBB.2molA+1molB+3molC+1molDC.3molC+1molD+1molBD.3molC+1molD分析:同一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这是化学平衡的特征之一,也是用来判断本题的基本思路.选项A 中,因为4molA 和2molB 比题中给出的量多1倍,且容积恒定,因此在平衡时,生成C 的浓度必然大于Wmol/L ,A 是错误的.选项B 中,把3molC 和1molD ,按式中的计量数关系回推为反应物,则其物质的量亦为4molA 和2molB ,与选项A 相同,B 也是错的.选项C ,因为多了1molB ,达平衡时,C 的浓度不等于Wmol/L.选项D ,将3molC 和1molD 按式中的计量数关系回推为反应物,其物质的量恰与原平衡加入的起始量相同,故C 的浓度仍为Wmol/L.本题答案:D例5:在密闭容器中,给CO 和水蒸气混合物加热时,达到下列平衡:CO(g)+H 2O(g) CO 2(g)+H 2(g)在800℃时,平衡常数K =1.如果把2molCO 和10mol 水蒸气互相混合,并加热到800℃,求CO 转化成CO 2的转化率.分析:设达平衡时,CO 转化为CO 2的物质的量为n(CO),容积为V 体积.CO + H 2O(气) CO 2 + H 2)/(L mol 起始浓度 V 2 V 10 0 0)/(L mol 平衡浓度 V CO n )(2- V CO n )(10- V CO n )( VCO n )( K =)()()()(222O H c CO c H c CO c ⋅⋅=VCO n V CO n V CO n V CO n )(10)(2)()(-⨯-⨯=1 解之得 n(CO)=1.67mol∴CO 的转化率=molmol 267.1×100%=83.5%【命题趋势分析】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常以选择、填空、计算等题型出现.若与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几乎每年必考,甚至以难度偏高的选拔题出现.综合科目考查,为结合生物学、物理学、生活实际命题,因为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平衡知识,所以命题材料非常丰富.【典型热点考题】例1:可逆反应:2NO 22NO+O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 2的同时生成2nmolNO 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 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分析:①表示v 正=v 逆,正确.②不能表示v 正=v 逆,不正确.③只要发生反应v(NO 2)∶v(NO)∶v(O 2)=2∶2∶1,不正确.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⑤因不知体积是否变化,因此混合气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已达平衡.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本题答案:选A.例2:(1999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反应在210℃达到平衡:①PCl 5(g) PCl 3(g)+Cl 2(g)-Q 1 K=1②CO(g)+Cl 2(g)COCl 2(g)+Q 2 K=5×104③COCl 2(g) CO(g)+Cl 2(g)-Q 3(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表达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A.[PCl 5]=[PCl 3]=[Cl 2]=1B.[PCl 5]=[PCl 3][Cl 2]=1C.[PCl 5]=[PCl 3][Cl 2]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 .(填相同或不同)(2)降低Cl2浓度,反应③的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A.反应①、②同时升温B.反应①、②同时降温C.反应①降温反应②维持210℃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对于反应①来说:K=][]][ [523 PCl ClPCl=1;故应选 C.反应②和③的反应物,生成物恰好颠倒,K的表达式是不同的.平衡常数与物质浓度无关,只随温度而变,温度升高,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K值增大,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K值减小,所以②应填不变,③应选A.评析:平衡常数的考查是近年全国高考化学新增的知识点,在2000年、2001年试题中连续出现,对平衡常数,不少学生错误认为K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必须引起注意.例3:(2000年广东高考题)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2NH3(g) N2(g)+3H3(g)B.2NO(g) N2(g)+O2(g)C.2N2O5(g) 4NO2(g)+O2(g)D.2NO2(g) 2NO(g)+O2(g)分析:反应物分解时气体总体积增加,说明正反应是气体系数增大的反应,B不合适.仔细琢磨所给的两个数据,可以得出产物系数与反应物系数之差值等于反应物系数,对照选项,答案为A.评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差值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如何根据试题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算,是高考化学对平衡计算考查的着眼点,今后几年还要延续.例4:(1996年高考题)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气)+2B(气) 2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A.40%B.50%C.60%D.70%分析:由A(气)+2B(气) 2c(气)可知,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反应,若A消耗一半,即转化率为50%时,B完全消耗掉.因反应是可逆的,B不可能消耗完,所以A的转化率必小于50%,只有A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本题看似计算,但实际只要结合有关规律即估算出结果.例5:(1998年全国高考题)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两容器可设为如图所示装置.2SO2(g)+O2(g) 2SO3(g)是一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甲容器体积保护不变,压强变小,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减小,达到平衡时转化为状态丙,假设乙中的活塞不移动,达到平衡时乙中压强小于丙中压强,因此丙中SO2转化率大于乙中SO2转化率.如甲、乙两个容器的体积、温度相同,达到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存在的为等效平衡,SO2的转化率相等,所以丙中SO2转化率大于甲中SO2转化率.答案为B.评析:等效平衡的确定对解题非常有用,它可以化难为易,有曲径通幽之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引起重视.【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与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C.任何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逆性,但不能都称为可逆反应.D.可逆反应在开始时,总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2.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 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amolX,同时生成3amolYC.X、Y、Z的浓度不再变化D.X、Y、Z的分子数比为1∶3∶24.可逆反应H2(气)+I2(气) 2HI(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H2、I2、HI的浓度相等D.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5.向平衡体系2NO+O22NO2中通入18O组成的氧气重新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 )A.仅在O2中B.仅在NO2中C.仅在NO中D.平衡体系中6.测知某一反应进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xA(气)+ yB(气) zc(气)起始浓度(mol/L) 3.0 1.0 02s末浓度(mol/L) 1.8 0.6 0.8推算出各物质系数之比x∶y∶z为( )A.2∶1∶3B.3∶1∶2C.3∶2∶1D.9∶3∶47.反应CO+H2O (g) CO2+H2在800℃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是(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00℃C.添加催化剂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8.在温度、压强不变时,1LNO2高温分解,按2NO22NO+O2达平衡时,体积变为1.2L,这时NO2的转化率为( )A.50%B.40%C.20%D.10%9.能充分说明可逆反应N2(g)+O2(g) 2NO(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O2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消耗速率B.容器内始终有N2、O2和NO共存C.容器内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内每生成nmolN2,同时生成2nmolNO10.对于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O2+CO NO+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等于开始反应时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B.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C.达到平衡时,NO2、CO2、NO、CO的物质的量均相等D.达到平衡时,N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N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和1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HI,在一定温度下2HI(g) H2(g)+I2(g)达到平衡时,有30%的HI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是( )A.4molB.3.4molC.2.8molD.1.2mol12.在温度压强不变的情况下,1体积N2O4在密闭容器内分解:N2O42NO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变为1.4体积,则N2O4分解率为( )A.70%B.60%C.40%D.30%13.把3molP和 2.5molQ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P(g)+Q(g)xM(g)+2N(g),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N 1mol,经测定M的平均速率是0.1mol/(L·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5mol/(L·min)B.Q的转化率是25%C.Q的平衡浓度是1mol/LD.x的值为214.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500℃时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2molN2和2molH2,则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的值是( )A.0.1mol/LB.0.2mol/LC.0.15mol/LD.0.05mol/L15.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值分别是①H2+F22HF K=1047②H2+Cl22HCl K=1017③H2+Br22HBr K=109④H2+I22HI K=1比较K值的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④③②D.无法确定16.X 、Y 、Z 三种气体,把amolX 和b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 的转化率是( ) A. 5b a +×100% B.b b a 5)(2+×100% C. 5)(2b a +×100% D. a b a 5+×100% 17.在一只2.0L 密闭容器中,把2.0mol 气体X 和2.0mol 气体Y 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 3X(g)+Y(g) xQ(g)+2R(g)当反应达平衡时,生成0.8molR ,并测得Q 的浓度为0.4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x 的值为2B.Y 的平衡浓度为0.2mol/LC.X 的转化率为60%D.X 的平衡浓度为0.6mol/L18.X 、Y 、Z 都是气体,反应前X 、Y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 的转化率是( )A.80%B.20%C.40%D.60%二、填空题19.A 、B 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A(g)+bB(g) cC(g)+dD(g)取amolA 和bmolB 置于容积为VL 的容器内1min 后,测得容器中A 的浓度为xmol/L ,则此时B 的浓度为 C 的浓度为 .以A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0.已知反应PCl 5(g) PCl 3(g)+Cl 2(g)在230℃达到平衡,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c(PCl 5)=0.47mol/L,c(PCl 3)=0.098mol/L ,c(Cl 2)=0.098mol/L ,则这个反应在230℃时的平衡常数为 .21.将9.2gN 2O 4晶体放入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升温到25℃时N 2O 4全部气化,由于N 2O 4发生如下分解反应:N 2O 4(g) 2NO 2(g)(正反应吸热)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合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为同温下N 2O 4(g)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试回答:(1)平衡时容器内NO 2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平衡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为 .(3)如果改变该可逆反应的下列条件,则平衡常数是否改变?①加压: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N 2O 4的浓度: .22.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SO 2和1molO 2通入一个有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 2+O 22SO 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 、b 、c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mol).如a 、b 、c 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 .(2)若a=0.5,则b= 和c= .(3)a、b、c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23.在某温度下,反应H2(g)+Br2(g) 2HBr(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c(H2)=0.5mol/L,c(Br2)=0.1mol/L,c(HBr)=1.6mol/L,求H2、Br2、HBr可能的起始浓度.【素质优化训练】1.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比值x为( )A.只能为2B.只能为3C.可能是2,也可能是3D.无法确定2.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有反应2A(g)+2B(g) 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I:A、B的起始浓度为2mol·L-1;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1和6mol·L-1;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B.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不同C.达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v(A)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v(A)1D.达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的密度为途径Ⅱ所得混合气密度的23.在四个相等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各自进行如下反应:2SO2+O22SO3+Q,反应分别按如下条件达到平衡后[SO2]最小的是( )A.500℃,10molSO2和5molO2混合B.500℃,20molSO2和5molO2混合C.400℃,10molSO3和5molO2混合D.400℃,15molSO3分解4.一定温度下,向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X和3molY,发生如下反应:X(g)+Y(g)nZ(g)+nR(g),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φ1,维持温度不变,若把3molX 和2molY放入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φ2,则φ1与φ2关系为( )A.φ1<φ2B.φ1>φ2C.φ1=φ2D.无法判断5.CO2和H2的混合气体加热到850℃时,可建立下列平衡:CO2+H2CO+H2O(气)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有90%氢气变成水,且[CO2][H2]=[CO][H2O(气)],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H2的分子数之比是( )A.1∶1B.1∶5C.1∶10D.9∶16.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为:2I-+2Fe3+2Fe2++I2(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2)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此时反应已不是平衡状态,用平衡常数解释;此时溶液中I-、Fe3+、Fe2+、I2的浓度如何变化,理由是(用平衡常数解释).7.下列情况中说明2HI(g)H 2(g)+I 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 2的同时,生成nmolHI ;②1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 —I 键断裂;③混合气中百分组成为HI%=I 2%;④反应速率v(H 2)=v(I 2)=21 v(HI)时; ⑤混合气体中c(HI)∶c(H 2)∶c(I 2)=2∶1∶1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2NO 2N 2O 4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⑩项能否说明A(g)+B(l) c(g)达到平衡状态 .8.CO 对合成NH 3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所以要除去.使之和水蒸气作用生成CO 2和H 2,若反应在1000K 进行.(1)若起始c(H 2O)是c(CO)的9倍,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是多少?(2)欲使CO 的转化率高于95%,问起始物中c(H 2O)/c(CO)多大?(反应:CO(g)+H 2O(g) CO 2(g)+H 2(g),K =0.627)9.如下图所示,打开两个容器间的活塞K ,使两种气体混合,充分反应后,平衡状态时(温度不变),A 管中汞液面比B 管中汞液面高7.1cm(反应刚开始时液面高10cm),设此温度时产物为气态,汞蒸气压强忽略不计,体系容积为定值,A 管上端玻璃管为真空,求NO 2转化为N 2O 4的转化率?【生活实际运用】1.汽油不完全燃烧:3C 8H 18+23O 2−→−12CO 2+4CO+18H 2O人体吸进的CO 、空气中O 2与人体的血红蛋白建立如下平衡:CO+Hb ·O 2O 2+Hb ·CO(Hb 为血红蛋白)此化学平衡常数为210(室温),当Hb ·CO 浓度为Hb ·O 2浓度的2%时,人的智力将受到严重损伤.某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能有效利用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为2.24×106m 3(O 2约占空气体积的21%),以每辆汽车满负荷行驶,每天约有28.3g 汽油不完全燃烧,此城市如平均每10人有一辆汽车,试回答:。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课件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05778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d.png)
[答案] (1)> (2)> 由图像知,A 点未达平衡,B 点已达平衡,A 点 v 正(CO2)>B 点 v 正(CO2)=B 点 v 逆(CO2)=B 点 v 逆(H2O),故 A 点 v 正(CO2)>B 点 v 逆(H2O) (3)v 正(CO2)=12v 逆(NH3) (4)A 点 v 逆 (CO2)<B 点 v 正(CO2) (5)是
cHClO·cH+·cCl- K=__________c__C_l_2_ ________。
2.熵与熵变 (1)熵:描述体系___混__乱__程__度___的物理量,符号为S。熵值越大,体 系__混__乱__度___越大。 (2)熵变:ΔS=S(生成物)-S(反应物)。 (3)常见的熵增过程 ①同一种物质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S(s)<S(l)<S(g)。 ②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__增_加___的反应。
可逆反应判定的实验设计 1.某研究性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 度。取 5 mL 0.1 mol/L KI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0.1 mol/L FeCl3 溶液 2 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 2Fe2++I2。为证明该反应具有 可逆性且具有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 AgNO3 溶液,发现有少量黄色沉淀(AgI),证 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
②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 证明萃取到I2,即有I2生成。综合①②的结论,他们得出该反应具 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1)老师指出他们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前提下,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还有一种简便方法 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1e51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4.png)
《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
2.学业要求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新旧教材在内容选取、概念描述、组织编排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内容选取上:新教材加入了“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商Q”以及“通过浓度商Q和K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等新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已是高考常考内容,此次重新整合,使教师教学时更加得心应手、有规可循。
在编排顺序上:新选择性必修1去掉了必修部分提出的“可逆反应”,互换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顺序,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出“化学平衡移动”,形成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新顺序。
在概念描述上:新教材在“化学平衡状态”概念中加入“反应达到了‘限度’”一说,为后面“化学平衡常数”的提出做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溶解平衡知识,能举例说明一些典例的可逆反应。
在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中,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可逆反应具有一定的反应限度,了解了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初步学习了化学平衡理论知识。
但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还不够清晰,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深入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2.能理解并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3.能掌握判定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评价目标】1.通过探讨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探究化学概念的思维水平(基于经验、基于概念理解)。
2.基于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及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微观表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平衡建立的认识思路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和认识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单角度、多角度)。
3.由对平衡状态判定模型的构建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简单化学问题、简单实际问题)及化学价值认识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9b9de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2.png)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1.【2022年河北卷】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①X Y ;②Y Z 。
反应①的速率11v =k c(X),反应②的速率22v =k c(Y),式中12k k 、为速率常数。
图甲为该体系中X 、Y 、Z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反应①和②的1lnk~T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随c(X)的减小,反应①、②的速率均降低B .体系中v(X)=v(Y)+v(Z)C .欲提高Y 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D .温度低于1T 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2.【2022年湖北卷】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2322NaHS s +CS l =Na CS s +H 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3Na CS 不能被氧化B .23Na CS 溶液显碱性C .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D .2CS 的热稳定性比2CO 的高3.【2022年北京卷】某MOFs 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24N O “固定”,实现了2NO 与24N O 分离并制备3HNO ,如图所示:己知:2242NO (g)N O (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24N O 的固定B .24N O 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2NO 的去除C .制备3HNO 的原理为:242232N O O 2H O=4HNO ++D .每制备30.4mol HNO ,转移电子数约为226.0210⨯4.【2022年1月浙江卷】AB 型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可视作特殊的化学反应)表示为AB(s)=A n+(aq)+B n -(aq),其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 和ΔS 。
对于不同组成的AB 型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ΔH 和ΔS 均大于零B .ΔH 和ΔS 均小于零C .ΔH 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ΔS 大于零D .ΔH 和ΔS 均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5.(2021.6·浙江真题)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A .421mol CH (g)<1mol H (g)B .221mol H O(g)<2mol H O(g)C .221mol H O(s)>1mol H O(l)D .()()>1mol C s,金刚石1mol C s,石墨6.(2020·浙江高考真题)一定条件下:2NO 2(g )⇌ N 2O 4(g ) ΔH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g) B(g) + x C(g) 初 2 0 0 变 2a% a% x a% 平 2 - 2a% a% x a% 据题意: 2 - 2a% + a% + x a% = 2(1 + P%) 即:( x - 1) a% = 2 P% 将选项代入上式验证,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再见!
甲
乙 乙
3.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甲容器中充入2 mol的 SO3乙容器中充入4mol SO3,在相同温度下均发生反应: 2SO3 2SO2 + O2
并达到平衡。则甲容器中SO3 的转化率比乙容器中SO3
大 的转化率________( 填大、小、相等下同),SO2的产率
大 。 _________,O2的体积.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
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2 + O2 2SO3 并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容积不变,乙容 器保持压强不变。达到上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分别通 不变 入等量的He 气体,则甲容器中 SO2 的转化率将________ 口述 ;乙容 (填增大、减小、不变, 下同),其原因是:______ 减小 ,其原因是________ 口述 。 器中 SO2 的转化率将_______
化学平衡过程分析
1.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 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2 + O2 2SO3 并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容积不变,乙容 器保持压强不变,则乙容器中 SO2 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
高 SO2 的转化率___________( 高、低、相等)。
甲 乙
大
4.
已知:2A(g)
B(g)
+
x C(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固定的容器内压强
增大了P%,若测得A的转化率为a%,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 若 a = P ,则 x = 1 C. 若a = 3P,则 x = 3 [解] B. 若a = 2P,则 x = 2 D. 若2a = p,则 x = 1
化学多媒体课件3-1-03
• 制作者:彭
云 • 授课者:彭 云
化学平衡建立的途径
例如:2SO2+O2 2SO3
在相同的条件(温度等)下: (1) 正向投入2 mol SO2和1molO2 (2) 逆向投入2molSO3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含量均相等。 这两种情况下建立的平衡是等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