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一、马克思早年学习和思想启蒙阶段:马克思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在青少年时期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古典哲学、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方面。

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一些革命组织,开始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二、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接触: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期间,接触到了黑格尔的理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他开始关注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试图将其运用于历史和社会分析中。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部分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三、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合作与分歧:在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结识了费尔巴哈,两人开始进行合作研究。

他们共同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认为黑格尔过于理想主义,没有关注到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

然而,他们在经济学和社会变革的具体方法上存在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合作破裂。

四、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形成:在与费尔巴哈的合作破裂后,马克思开始独立思考社会历史分析的方法。

他深入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历史分析理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与恩格斯的合作下,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革命实践的道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方法。

六、《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一生致力于著作《资本论》的创作和完善。

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

《资本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迅速传播,并成为了许多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总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早年学习和思想启蒙阶段、对黑格尔哲学的接触、与费尔巴哈的合作与分歧、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形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资本论》的创作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2012.03.13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实现“两 个 转变”——唯心主义世界观向唯物主义 世界观的转 变;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二、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到《共产党 宣言》发表,是马克思主义的孕育和形成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三个阶段
1.革命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历程、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进行分 析,他们刚开始坚持的革命民主主义时主要是在封建社会,那时资产 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要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以武装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则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广大人民尤 其是工人阶级深受资本家压迫和剥削,为了求得政治解放,就必须以
武装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专政。
2.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转变中,都谈到关于宗教问题、私有制问 题、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问题。对于宗教,要真正消灭它的压迫,就
要消灭人间压迫,消灭剥削劳苦大众的阶级政权;在私有制问题上,
当然他们揭露了私有制本质后,也主张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 制为主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
级关系问题上,他们主张无产阶级这个进步阶级就要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 远大理想准备条件。
二、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到《共 产党宣言》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孕育和形 成阶段
(一)从1842-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 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是马克思主义孕 育和形成阶段。《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到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产生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初创阶段、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

1. 初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创阶段主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

他们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二国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俄国和德国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中心。

列宁在俄国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同时,在德国,马克思主义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

这些理论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它不仅适用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21世纪的世界。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革命历程

马克思革命历程

马克思革命历程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革命思想,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青年时期:马克思生于1818年,在德国波恩市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

他曾在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与费尔巴哈等人交往,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阶级斗争产生兴趣。

1843年至1848年:马克思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加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在此期间,他与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1848年至1871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与了欧洲的革命运动,支持了巴黎公社的建立,并发表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著作,如《资本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

这些著作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必要性。

1871年至1895年:马克思在英国伦敦度过了他的晚年,他继续从事社会理论和政治活动,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如关于帝国主义和世界革命的理论。

他的影响逐渐扩展到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指导思想。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坎坷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LOGO
2.思想开始转变(1841年9月—1842年年中)
1841年8月以后,恩格斯阅读了费尔巴哈的 《基督教的本质》,一方面维护黑格尔的辩证法, 另一方面开始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不彻底性。在 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开始转向唯物主义。
LOGO
3.“两个转变”的实现(1842年底—1844年2月) 1842年底,恩格斯到曼切斯特深入调查英国经济与政治状 况,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了解,并参加各种工人集会。他 还经常同英国社会主义者与宪章运动活动家交往,同流亡 在英国的德国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密切联系。同时搜集资料 ,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量著作。 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第1期、第2期合刊上 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者 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LOGO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1820—1895年)
1.思想初步形成(1838年—1841年8月)
1838年,无意经商,关心民主主义政治思想,主动了解工 人阶级的疾苦、斗争和愿望,并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浓厚 兴趣。 1839年,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 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程,与青 年黑格尔派交往。撰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的启 示》等小册子,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 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பைடு நூலகம்格斯全面论述唯物史观
对于唯物史观的全面论述,是这一时期马克 思恩格斯对理论工作的一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彻底清算了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了“物质生 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强调了人类实 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思想体系,它提出了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独特解释,并致力于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公平。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渗透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思想以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解放的思想体系。

它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包括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对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批评、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未来社会的设想。

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阶段,即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阶段,即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洲和亚洲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学说。

第三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阶段,即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三、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包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积累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可持续性和危机性。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组织和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自由,主张消除阶级和国家的差异,实现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正。

四、对当代世界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理论上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解释,还在实践上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推动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和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过程中的错误。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成功。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远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从全球角度来看,自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发展过程,大致可以把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他们在西欧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为贫困的劳动人民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是马克思形成,并成为一种指导思想,使理想的空想主义落到的实践上。

第二阶段是列宁时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取得第一次成功,使理论较好的应用到现实中,并且列宁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做了一定的补充和丰富,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铺垫,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阶段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发展的重要时期,此过程主要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实事求是,学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并且在理论指导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我们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趋势是:由西方到东方,由理论到实践,有构想到现实。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较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生命力。

就第一阶段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刻的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在于资产阶级通过占有无产阶级所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的价值之外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

因而资本主义全部经济关系在及其上层建筑必须以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来加以解释。

在充分承认资本主义特定于特定的历史阶级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一阶段的根本贡献是在于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主义到现实的跨越,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贡献了许多对社会科学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观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发展阶段,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萌芽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思考与合作之中。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他们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这些著作揭示了私有制及其对社会进步的限制,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创作的《资本论》。

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方式。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通过对国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探讨,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探讨和丰富,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独特而复杂的历程,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国情的变革。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探索。

五、当代马克思主义阶段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也在不断调整和丰富。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探索在当代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并对全球化、环境问题等新情况进行思考。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传播与发展、中国化和当代五个阶段。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归纳考研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许多社会学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与思想交流,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纲领和目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

《资本论》则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法持久的发展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石。

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例如,在中国,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在其他国家,亦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五、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全球化、经济危机、社会变革等问题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

例如,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开创者,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思想体系。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初级阶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他们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围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展开研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等重要观点,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2.二次发展阶段二次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列宁和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当时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列宁主义的提出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3.科学化阶段科学化阶段是指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中叶以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阶段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方面,还逐渐涉及到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中都是如此。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历史演进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的。

2.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展开研究。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展开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指导意义。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历程经历了一系列阶段,不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衍化出丰富而复杂的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世纪末,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尖锐。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学生留学日本、欧洲,接触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思想。

其中,陈独秀等人通过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路。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掀起了一波波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

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所吸收并发扬光大。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等革命者不断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贯彻。

中国党和政府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承和创新,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五、结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是一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篇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也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以上就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它的诞生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深刻思考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以及其发展的历程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无产阶级的困境日益加深。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他们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上不可避免的趋势。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和发展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为人们认识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1.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始著作进行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经典马克思主义。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各国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其独特性。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在苏联等国家都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与国情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拓展与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拓展与完善。

毛泽东在中国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此外,一些新的理论分支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等也在不断涌现,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面对全球化、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等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洞察力和指导作用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深刻分析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工具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源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并在20世纪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和创作,同时也需要考察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的贡献和扩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不同阶段的发展。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1848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概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呼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848年-1894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和质疑。

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以及列宁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指导理论。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和思想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1894年-1924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地位。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同时,列宁对于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如《帝国主义论》和《国家与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1924年-今)列宁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斯大林的兴起和苏联的崛起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政治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也伴随着对其理论合法性和实践效果的质疑。

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演变和扩展,但其核心原则和方法论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的焦点。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被归类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200字)马克思主义源于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其创始人,他们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无产阶级的命运,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呼吁工人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600字)1.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左翼政治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各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形成了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思潮,如德国的修正主义、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等。

2. 马克思主义在亚洲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传播到亚洲,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中国和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成为了这两个国家的主导思想。

中国的共产党领导者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400字)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物质生产力和阶级矛盾推动的。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原理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为无产阶级争取权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影响(500字)1.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实践,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人革命浪潮,深刻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恩格斯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理论,将其系统化地整理成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俄国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世界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俄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列宁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世界的各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本文将重点介绍其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萌芽期(19世纪40年代-5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主要主题包括资本主义剥削和无产阶级解放。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中扩展影响力。

此时,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在欧洲各地兴起,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主要主题包括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国际”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20世纪初,“第二国际”时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和学术争议。

主要主题包括无产阶级组织与策略、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和平与战争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十月革命”时期(20世纪1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之一是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时期。

这一阶段以苏联的建立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

与此同时,解放运动在各个殖民地国家中崛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逐渐与当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主要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全球共产主义事业和国际无产阶级团结。

第五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斯大林时代”(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斯大林时代”,苏联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并对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得到了系统的理论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最新版)高考文综历史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优秀文化成果,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20世纪初,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提出了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率先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他所施行的新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及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邓小平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思维提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理论上经历了空想→科学→发展→创新的过程,它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开拓进取、丰富创新的。

因此,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创始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等地从事革命和思想研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他们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为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带领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不断发展和演变。

3.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在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全球范围,成为各国左翼、工人运动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思想武器。

在亚非拉等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为迅速。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像古巴和越南等国的革命运动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

4. 当代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注重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拓展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三、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 个阶段: 1、1848年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和发展的阶段
1848年欧洲革命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经受了检 验,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 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 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科学地总结了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系统 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等问题。 从50年代开始,马克思致力于研究经济学,写出了一系列重要著 作。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性 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
下面请观看视频
谢谢!
1886年,恩格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 时代》上 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1888年出版单行本),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这本著作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的进一步深化和展开。 恩格斯晚年在一系列著作与书信中,阐述了关于无产 阶级革命斗争方法和策略等许多方面的新见解,批驳了资 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青年派”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 化的错误作法,阐明了唯物史观的根本性质,指出历史唯 物主义是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论,捍卫和发展的历史唯物 主义。
从1873年开始,恩格斯前后又用了20多年时 间,研究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撰写了《自然辩 证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恩格斯捍 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段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为宣传、捍卫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恩格斯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遗著《资本论》。1885年7月,《资 本论》第2卷出版,1894年11月,《资本论》第3卷出版。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 代社会》一书的摘要。他以此为基础,用了两个半月写出 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于1884年出版。这部 著作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 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

他在人生的不
同阶段不断探索、思考、实践,最终成为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下面,我们分步骤来回顾一下马克思的成长历程。

1. 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
马克思于1818年出生于德国特里尔一个富裕家庭。

在童年时代,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开始对哲学、历史等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18岁时,他进入波恩大学学习。

在那里,他开始研究哲学、历史和
文学,并逐渐形成了他的思想基础。

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转向
在1843年后,马克思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他的视野从哲学和文
学领域转向了经济和社会问题。

之后,他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成为
了朋友,并相互交流着他们个人的思想和研究。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此时,马克思已经成为了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并继续不断完善他的思想。

4. 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推动
马克思逝世后,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
播和推动。

在俄国,列宁将其进一步发展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毛泽东将其运用于农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球
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总的来说,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是极为坎坷和动荡的。

但是,
他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和成就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西方文明的产物。

然而,它却在20世纪的东方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变革。

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东方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作为一种制度和世界体系的东方社会主义,引领了整个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

然而,对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百年来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巨大的争论和分歧,缺乏相互的沟通和理解。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它们之间分歧的线索,分析它们争论的理论焦点和主要根源,并基于此探讨21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对话与互动的可能性,以寻求世界社会主义在新世纪走出低谷、蓬勃发展的前景。

一、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分歧和发展格局自20世纪始,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在西方,由于伯恩施坦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社会民主主义在世纪初开始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轨道,通过改良主义制度化于资本主义。

而西方国家的共产党除了两次大战时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之外,在战后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其影响已日渐式微。

尤其是90年代以后,共产党在西方主要大国已成为非主流政党。

但是,191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卢卡奇、葛兰西等人对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本文中加引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一个狭义的学派,而不是指西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下文同。

--作者注。

)的崛起。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后盛行一时、并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达到巅峰之后,现已风光不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新社会运动”相关的、在“后现代主义”旗下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目前在西方思想界有一席之地。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西方的这些变种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去甚远。

概言之,在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取得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也基本没有出现导致根本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规模群众性阶级斗争。

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在20世纪已不再具有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主流和中心的地位。

在东方,列宁独树一帜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纪初的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曾使50年代以后的世界“东风压倒西风”。

五六十年代古巴革命的胜利和越战中社会主义越南的胜利挟民族解放运动的雄威,使马克思主义风行天下。

尽管80年代末苏东阵营的崩溃使东方马克思主义遭受重创,但是经历20年改革的中国重现活力与生机。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主流发展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很少谐振在同一个频律上。

相反,二者之间产生过多次重大的理论和政治分歧。

第一次较大的分歧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期间。

此前,第二国际在一战中的分裂,还没有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裂为东西方两条线索。

而这一时期罗莎·卢森堡的理论观点明显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批评。

卢森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民主问题上。

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出发,批评列宁所主张的党的集中制,认为工人阶级不需要一个“无所不在和无所不知的中央委员会的托管”;她反对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解散立宪议会、禁绝反对派的政策,认为没有民主将造成公共生活的沉寂,集中制会造成“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会导致官僚化倾向,“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

卢森堡是列宁的战友,是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左派。

她不仅坚决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也坚决反对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

她高度支持十月革命,也与列宁同样对资产阶级民主持否定态度。

卢森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使其批评显得分外有价值。

事实上,列宁也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必须以民主为基础。

在经历了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最初斗争之后,列宁在其晚年竭力与他深恶痛绝的官僚化和特权现象进行斗争,试图扩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但是终未战胜已经体制化的官僚主义倾向。

尽管列宁在政治上、策略上并不支持卢森堡的观点,但是,他们二人的基本思路和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理解是一致的,那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事实上,他们的忧虑已为20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证实。

第二次较大的分歧体现为20年代西欧革命失败后产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代人--卢卡奇、葛兰西、柯尔什等人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与其他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不同,葛兰西等人是直接参与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的西方知识分子。

这一时期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不同认识上。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存在差异类型学,匈牙利革命需要过渡性的民主主义口号;葛兰西持与卢卡奇相同的立场,强调在法西斯统治下民主诉求的重要性以及为推翻法西斯主义而与农民结成联盟的极端重要性。

他们诉诸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观点并不一定代表了西方革命的正确道路。

但是他们重视民主、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应走区别于十月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主张是有意义的。

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暴力革命在西方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基本不存在现实可能性。

葛兰西等人当年提出的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观点,在世纪末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重要性。

30年代以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出现为标志,“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它的成熟形态,其特点是完全脱离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实现了非政治化的纯学术转向。

在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走了一条相反的学术道路,即它不是从哲学转向政治学和经济学,而是不断转回到哲学。

这一学术转向突出地暴露了它们在经济政治领域无所作为的弱点。

在战后几十年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登堂入室,进入大学讲坛,成为一种文化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激烈攻击资本主义,同时也批判东方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为首的这一线索应视为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第三次重大分裂。

1968年苏军侵捷和震撼西方的“1968年革命”两大事件再一次加深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分歧的鸿沟。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效应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到达其巅峰。

它影响了西方战后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和青年,其余波一直延续到当今西方政治思想界。

但是,由于70年代以后当代西方进入了后现代化、全球化的新阶段,曾在五六十年代走红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思潮开始从其发展顶峰滑落,让位于后现代形态的、多元化发展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如生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等等。

同时,东方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内部分裂,如苏南分歧、中苏分歧等,使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分歧更趋复杂化。

70年代后的“新马克思主义”标志着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第四次重大分裂。

苏联解体是继西方“1968年革命”后的又一次当代世界历史性重大事件,它再度深化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歧。

1989年以来,苏联解体引发了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命运问题的大反思和大总结。

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由此断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宣告历史终结于自由主义的胜利。

东方社会主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决否定“历史终结论”。

尽管他们对苏联解体根源的认识不同,但是他们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价值,从主客观不同角度阐释和分析20世纪社会主义的这一重大挫折。

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左翼几乎众口一辞地声称,苏东解体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从来就没有在世界上实现过,苏联体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在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看法上,许多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新马克思主义”者持相同观点,即:文化大革命体现了马克思反官僚主义的民主理想;改革开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加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西方左翼的这些流行看法,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巨大差异和深刻误解。

上述分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东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历史格局。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总体格局是:“西方不亮东方亮”。

资本主义总危机在20世纪始终没有出现。

马克思预言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发达资本主义的西方发生,也不是沿着“西方革命--东方革命--世界革命”的道路前进,而是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取得了成功。

东方成为20世纪世界革命的策源地。

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胜利标志着它的世界性发展,标志着它在20世纪已成为全球性的革命思潮,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圣经。

尽管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蒙上一层阴影,但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容抹煞的。

二、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歧的理论焦点和主要原因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历史命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始料未及,同时也在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队伍中引发了持续百年的争论。

随着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争论的老问题再度浮出水面:西方为什么没有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偏偏产生在东方落后国家?东方社会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从世纪初桑巴特提出“美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社会主义”的著名发问以来,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问题上一直没有取得过共识。

综观马克思主义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我们看到,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争执集中在民主与市场两大理论焦点上。

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民主的遗产及其在20世纪的发展,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及其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贯穿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始终的重要问题。

20世纪初罗莎·卢森堡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和政策的批评,代表了处于西方工人运动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左派对民主的深入思考;20年代欧洲革命期间卢卡奇等人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反思,主要是强调西方革命道路的民主特点;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各学派,其共同的批判目标是人性异化的资本主义,和官僚化、非民主化的社会主义;70年代以后以解构“现代性”为已任的各种后现代类型的“新马克思主义”,在经济上既批判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谴责计划经济体制下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

尽管西方各种“新”马克思主义派别林立,但是,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的民主传统和人文理想,是其批判的共同理论背景。

批判苏联现实社会主义体制非民主化和非市场化造成的弊端,是“新”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的历史线索。

同时,在战后资本主义长期繁荣的背景下,东方社会主义各国陆续走上了以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为指向的改革之路。

尤其是中国20多年来进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是在国家和制度的层面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一次重大尝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