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全注全译《资治通鉴》豪华精装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彩图全解资治通鉴(彩图精装)

彩图全解资治通鉴(彩图精装)
当千万人的生死被页页翻过,不觉慨叹:何为人生?何为止境?而吾辈众生,区区一体,何其渺小,寥寥一 生,何其短暂!。
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
这个版本虽然不太完整但对于我这种历史盲来说已经足够充实,以时间为轴,详细叙述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 大事及历史人物的作为,以前碎片化的了解部分历史事件,也通过这本书串起来,了解其中因果。
齐纪
梁纪
杨坚篡周
隋军灭陈
隋纪
玄武门之变 贞观治道
中宗复辟 韦后乱政
01
李林甫为相
02
安史之乱
03
马嵬事变
04
张巡守城
06
元和中兴
05
子仪破吐蕃
甘露之变
雪夜袭蔡州
黄巢进京
后梁纪
后唐纪
后晋纪
后汉纪
高平之战
世宗征淮南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北宋 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 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 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 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为人温良谦恭、刚正 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这就没了,我以为资治通鉴要多写点儿,南唐还没灭,赵匡胤还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戛然而止,我一 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只是看到后周雄才伟略的柴荣,辛辛苦苦为大宋做嫁衣,感觉略有不愤,然历史就是如此, 成王败寇,城头变换大王旗,都付笑谈中。

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doc

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doc

本部网络版《资治通鉴》原文部分,主要参照光绪刻本《资治通鉴》影印件予以校对,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王闻其贤,欲见之。

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du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王悦之,未任用。

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

”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

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

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

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

”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

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

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

”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

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

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

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戊寅),尽玄黓困敦(壬子),凡三十五年。

通典 全本全注全译

通典 全本全注全译

通典全本全注全译
韩非子,春秋时代儒家思想家、著名的外交家。

韩非子原名韩娃,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齐国四伯之一,因任职齐宣
王国家大夫而被称为韩非,两字拼音就成了他古代文献中的称号,也
称之为“韩非子”。

他以创立说实学派而著称,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
的历史哲学家之一,他的名言丰富而深刻,反映出他对政治和伦理的
精辟思考,把实学派教义传播到其他国家,加强了西方对韩非子的尊重,使他在古代哲学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韩非子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书有《韩非子》和《非林》。

《韩
非子》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文中收录有韩非子的思想论述,重点说明
了韩非子的儒家学说。

书中讲述了多种政治与伦理理论,如“崇信”、“政治实学”、“礼义”等,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

《非林》则是
一部记录韩非子外交实践的专著,介绍了韩非子的朝觐之旅、外交实践、及其成功改变各国依存关系的著名外交政策。

韩非子的思想和著作,对于中国政治、哲学及文化的发展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克己复礼”,是以德取人,以礼定义、礼让
正义;强调改革公社制政府,因权力而致邪,只有用仁慈之理治理国家。

他说:“政治是以礼义来实施的,失败是因为政治不恰当”。


也强调了考虑社会不平等而维护正义,因此他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也具
有普遍的影响。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王化兵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5月28日,万卷出版公司举行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新书发布会。

柏杨夫人张香华,“柏杨文创”创意总监徐荣昌先生以及柏杨夫妇挚友、ING香港分公司经理陈少荃到会,分别发言并致辞。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王化兵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2
【相关文献】
1.柏杨版《资治通鉴》的翻译问题 [J], 衣抚生
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J], 王化兵
3.本期力荐:《柏杨版资治通鉴》 [J], 沿江
4.关于《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秦汉风雨》的商榷 [J], 孙之卓
5.千亿体彩出彩中原——河南体育彩票筹集公益金超267亿元、累计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 [J], 凡高峰;胥艳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治通鉴 最好解读书单

资治通鉴 最好解读书单

资治通鉴最好解读书单
以下是一些《资治通鉴》的解读版本,供您参考: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一代大家”柏杨把这套晦涩艰深的帝王书,
翻译成了轻松有趣的白话文故事!虽然在翻译的准确度上,被人诟病,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说,入门进阶都绰绰有余,读起来也能轻轻松松上手。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和《文白对照资治通鉴》,这两本书都是精
选了《资治通鉴》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文白对照。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套装7册),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了整部《资
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

《汇评精注资治通鉴》,这本书精选古人注释的《资治通鉴》版本,仅对
个别字词进行了注解。

《极简资治通鉴》是白话版《资治通鉴》的节略本,作为对《资治通鉴》
中主要史实的全景式了解,还是可以的,但确实缺少了《资治通鉴》的精华。

《<资治通鉴>通识》,这本书是介绍《资治通鉴》的一本书,非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熊逸版》,这是逐字逐句解读“串讲”的方式,为这套帝王书
走进平民百姓家搭建了桥梁。

第三辑延续了之前的风格,依然是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联结,通过立体化的剖析,解读适合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此外,还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简体原版)、《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繁体原版)等版本供您选择。

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古籍现存书目

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古籍现存书目

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古籍现存书目书名装帧册数定价出版日期抄本黄公说字十二集精装二册 $116 1997.10 小学稿本七种精装三册 $159 1997.10蒙古通鉴长编八卷精装一册 $43 1996.03皇明资治通纪三种精装二册 $101 1997.06满洲编年纪要不分卷精装二册 $84 1996.10夷匪犯境闻见录六卷精装一册 $43 1995.10中国西北稀见方志续集精装十册 $554 1997.10 全祖望校水经注稿本合编精装六册 $482 1996.05 外国通鉴稿二十二卷精装三册 $152 1997.01辛亥革命稀见史料汇编精装一册 $55 1997.05 稿本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精装一册 $53 1996.10 吴大澂手批本弟子箴言精装一册 $53 1997.01 容斋五笔类钞五十四卷精装一册 $55 1997.12 稿本聊斋志异精装一册 $55 1995.11 抄本历代高僧集传精装五册 $236 1997.10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精装一册 $55 1997.05 柳如是诗文集精装一册 $29 1996.08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精装一册 $48 1997.01 五灯全书精装三册 $133 1996.02佛学三书精装一册 $55 1995.12禅林象器笺精装一册 $58 1996.02 中国历代观音文献集成精装十册 $940 1998.07 宋元资治通鉴精装二册 $96 1996.03 西园闻见录一百七卷精装三册 $116 1996.05 太平天国稀见史料三种精装二册 $80 1995.06刘襄勤公奏稿十六卷线装四函 $48 1986.02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精装一册 $29 1991.04诸葛亮传记集四卷精装一册 $70 1998.05安南纪略三十卷首二卷线装四函 $39 1986.02 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五种精装八册 $482 1995.05 文澜阁四库全书选粹线装一函 $145 1996.03 抄本聊斋文集精装一册 $43 1998.12明刻珍本史学要义精装一册 $70 1999.09 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精装三册 $181 1999.08 抄本筹边纂议精装二册 $108 1999.07金毓黻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精装二册 $118 2000.02 瀛环志略·航海琐记精装一册 $67 2000.02敦煌道藏精装五册 $333 2000.02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精装十六册 $1928 2000.01 辛亥革命稀见史料续编精装一册 $72 2000.03敦煌密宗文献集成精装三册 $214 2000.04大唐开元礼精装一册 $57 2000.05 明代孤本方志选精装十二册 $1639 2000.09《明文海》文渊阁本抽毁余稿线装二册 $118 2000.09 《日知录》文渊阁本抽毁余稿线装一册 $70 2000.09 宋拓王献之法帖硃释本经折装一册 $190 2000.09 敦煌密宗文献集成续编精装二册 $166 2000.08 族姓史料丛编(第一辑)精装五册 $386 2000.09 东莞志[崇祯] 精装二册 $166 2001.03清代粤人传精装三册 $236 2001.03广东通志稿精装五册 $407 2001.04 清内府八旗列传档案稿精装二册 $183 2001.05 明稿本事类提要精装二册 $166 2001.05林则徐等西部纪行清抄本三种精装一册 $72 2001.07 晚明史料二种精装一册 $94 2001.07明史列传拟稿精装一册 $67 2001.07 稿本吴孚威上将年谱四卷精装一册 $67 2001.07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精装十三册 $1639 2001.07 密教发达志精装二册 $140 2001.07 中国古代当铺鉴定秘籍精装一册 $92 2001.07大观录精装一册 $94 2001.08岳雪楼书画录精装一册 $94 2001.08 罗氏雪堂藏书遗珍精装十六册 $1831 2001.09 消闲四种线装四册 $116 2001.09语美画刊精装一册 $77 2001.09 古本红楼梦插图绘画集成精装六册 $675 2001.10 辽陵石刻精装一册 $92 1992.07明抄本万历起居注精装十六册 $1928 2001.11国图藏稀见古代医籍抄稿本丛编精装四十册 $5205 2002.04宋藏遗珍精装二十册 $1398 2002.04西谛藏珍本小说插图精装十册 $1253 2002.04坚瓠集精装二册 $188 2002.04魏忠贤轶事精装一册 $94 2002.04刘侍郎奏议精装一册 $94 2002.04三朝辽事实录精装三册 $236 2002.04明史约精装一册 $101 2002.04三古人苑精装一册 $101 2002.05清内府奏折档—东三省练兵奏议八卷精装二册 $190 2002.05伪满州国史料(88种) 精装33册 $2313 2002.05清代军政资料选萃精装十册 $1349 2002.05湖南名人家谱丛刊精装46册 $5301 2002.12大藏经精168册 $4819 2002.07(民国)集邮期刊汇粹精装七册 $675 2002国图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精装365册 $23735 2002.4清代孤本方志选精装60册 $7711 2001.10净土宗大典精装16册 $1663中国边疆史志集成-内蒙古史志精装70册 $11807 2002.11清宫粤港澳商贸档案全集精装10册 $1928 2002.8清代秘密结社档案辑印精装10册 $3012 1999.5十一朝东华录精装15册 $2892 2000.3清代台湾档案史料全编精装10册 $2651 2000.4清季内阁档案全辑精装15册 $3133 1999.3清季外交史料全书(秘稿)精装40册 $9157 1999.12台湾史料辑精装13册 $2771 1999.2光绪政要精装10册 $2892 2001.6明清笔记史料丛刊精装300册 $28916 2002.1宣统政纪精装10册 $3133 2001.3《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精装30册 $6024 2001.3《今献汇言》精装5册 $964 2001.4《八旗通志》精装54册 $10361 2002.7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外交档案精装52册 $6747 2003.3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孤本外交档案精装26册 $3614 2003.3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精装35册 $4819 2003.4一、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抄本黄公说字十二集四十五卷(清)顾景星撰顾景星,湖北蕲州人。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套装共7册)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套装共7册)
五十 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八唐纪五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七唐纪五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九唐纪五十五
0 1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0 2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一唐纪五十 七
0 3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二唐纪五十 八
0 4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三唐纪五十 九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晋 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四晋纪六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三晋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五晋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七晋纪九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六晋纪八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八晋纪十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九晋纪十一
目录分析
资治通鉴卷第 1
一周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 2
二周纪二
3 资治通鉴卷第
三周纪三
4 资治通鉴卷第
四周纪四
5 资治通鉴卷第
五周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六秦纪 一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 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秦纪 三
资治通鉴卷第九汉纪 一
资治通鉴卷第 1
十汉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 2
十一汉纪三
3 资治通鉴卷第
十二汉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四隋纪八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五唐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七唐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六唐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八唐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唐纪六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二唐纪八

成功的政客商人书架上都会看到这6部书,到底有何吸引力?

成功的政客商人书架上都会看到这6部书,到底有何吸引力?

成功的政客商人书架上都会看到这6部书,到底有何吸引力?一本好书能够成为人生的新支点,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不管你从事什么事业,相信一定有某本书,或者某一段话,能够拨动你的心弦,让你的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尤其是史书,思危则安,思亡则存,“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忘记或背离这一辩证法,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有例外。

同时,读史的好处是知兴替,明得失。

人之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史是最佳选择。

因为读史不仅使我们可以学习历史智慧,而且还可以运用历史经验。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创业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荆棘,遇到问题,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从书中汲取经验教训,前方的路途将会变得顺畅平坦。

【经商从政书】孙子兵书正版¥98.00 天猫购买《孙子兵法》为我国春秋时代孙武所著,距今已2500多年,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

日本许多大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读书。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曾表示:“没有哪本书像《孙子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管理思想”。

前东洋精密工业公司董事长大桥武夫,在企业濒临倒闭之际,发现《孙子兵法》有助于经营,很快使企业起死回生,为此他写了一本专著《用兵法指导经营》,成为畅销书。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商学院,也把《孙子兵法》融入了MBA的战略课程中。

全书共13篇,约6000字,是一部公认的最权威的“军事战略”著作,同时也被视为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通过竞争获取事业成功的哲学书。

史记(全四册)含注释译文白对照¥35.80 天猫购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花费一生的精力来创作的。

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

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

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欢迎阅读。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

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资治通鉴》版本推荐(包括电子版)

《资治通鉴》版本推荐(包括电子版)

《资治通鉴》版本推荐(包括电⼦版)原创敖让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11-07
(以下推荐排名不分先后,只是展⽰给⼤家看,⼤家不要在链接⾥买,因为有佣⾦的缘故,好贵,直接到购物⽹站买就⾏了,看准促销时机,应该更优惠点。


买书我是专业的:
图⽚
第⼀个推荐中华书局的⽂⽩对照版
⼴告
传世经典·⽂⽩对照:资治通鉴(精装全18册)
作者:司马光
这版适合没看过资治通鉴,看不懂⽂⾔⽂的朋友,不推荐纯⽩话⽂,因为翻译的⽂意和原⽂是有出⼊的,保存原⽂有利于更好的理解。

这版既有⽂⾔⽂,⼜有⽩话⽂,⽽且是对照排版,左边是⽂⾔⽂,右边是翻译,⼀⽬了然,缺点是字不太⼤。

图⽚
图⽚
第⼆个推荐中华书局胡三省注(繁体竖排)的版本
资治通鉴(繁体竖排·全20册)
作者:司马光
京东
这⼀版是没有⽩话翻译的,不懂⽂⾔⽂的同志不建议买,繁体竖排很有仪式感,在公众场合掏出来看特有范。

同时胡三省的注会帮助读者更能理解古⽂意思,适合能看懂⽂⾔⽂的朋友,字⾮常⼤,⽐较适合我这种眼神不好的,简直完美,缺点是没有翻译。

图⽚
图⽚
第三个推荐的是电⼦版
QQ阅读⾥⾯有很多公版电⼦书,其中包括资治通鉴。

图⽚。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周易》(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杨天才张善文译注,中华书局《诗经》(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刘毓庆、李蹊译注,中华书局《尚书》(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王世舜、王翠叶译注,中华书局《左传》(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中下册)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译注,中华书局《春秋公羊传》(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黄铭、曾亦译注,中华书局《春秋穀梁传》(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徐正英、邹皓译注,中华书局《周礼》(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徐正英、常佩雨译注,中华书局《仪礼》(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彭林译注,中华书局《论语大学中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陈晓芬、徐儒宗译注,中华书局《孟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勇译注,中华书局《尔雅》(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管锡华译注,中华书局《山海经》(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韬译注,中华书局《国语》(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陈桐生译注,中华书局《战国策》(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缪文远、缪伟、罗永莲译注,中华书局《史记》(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全九册)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洛阳伽蓝记》(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尚荣译注,中华书局《贞观政要》(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骈宇骞译注,中华书局《史通》(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白云译注,中华书局《文史通义》(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罗炳良译注,中华书局《大唐西域记》(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董志翘译注,中华书局《宋论》(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刘韶军译注,中华书局《墨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勇译注,中华书局《老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汤漳平、王朝华译注,中华书局《庄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勇译注,中华书局《列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叶蓓卿译注,中华书局《公孙龙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外三种)黄克剑译注,中华书局《鬼谷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许富宏译注,中华书局《荀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勇、李波译注,中华书局《孔子家语》(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王国轩、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孙子兵法》(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陈曦译注,中华书局《六韬》(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陈曦译注,中华书局《徐霞客游记》(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全四册)朱惠荣、李兴和译注,中华书局《晏子春秋》(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汤化译注,中华书局《商君书》(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石磊译注,中华书局《韩非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中华书局《吕氏春秋》(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陆玖译注,中华书局《淮南子》(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陈广忠译注,中华书局《颜氏家训》(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檀作文译注,中华书局《抱朴子内篇》(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张松辉译注,中华书局《抱朴子外篇》(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张松辉、张景译注,中华书局《世说新语》(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朱碧莲、沈海波译注,中华书局《搜神记》(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马银琴译注,中华书局《人物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梁满仓译注,中华书局《黄帝内经》(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姚春鹏译注,中华书局《楚辞》(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林家骊译注,中华书局《文心雕龙》(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王志彬译注,中华书局《古文观止》(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钟基、李先银、王身刚译注,中华书局《春秋繁露》(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中华书局《盐铁论》(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陈桐生译注,中华书局《法言》(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韩敬译注,中华书局《新书》(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向东译注,中华书局《新序》(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马世年译注,中华书局《政论昌言》(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孙启治译注,中华书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逸安、张立敏译注,中华书局《坛经》(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尚荣译注,中华书局《太平经》(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中下册)杨寄林译注,中华书局《弘明集》(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刘立夫、魏建中、胡勇译注,中华书局《聊斋志异》(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全四册)于天池注,孙通海、于天池等译,中华书局《阅微草堂笔记》(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中下册)韩希明译注,中华书局《闲情偶寄》(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杜书瀛译注,中华书局《梦溪笔谈》(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诸雨辰译注,中华书局《周易参同契》(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章伟文译注,中华书局《劝学篇》(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冯天瑜、姜海龙译注,中华书局《齐民要术》(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下册)石声汉译注,石定枎、谭光万补注,中华书局。

《资治通鉴》记录的历史横跨中国( )个朝代

《资治通鉴》记录的历史横跨中国( )个朝代

《资治通鉴》记录的历史横跨中国( )个朝代.读者朋友们好。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任何人只要读一遍,便可终身收益无穷的神作。

它自诞生,便让后世无数英雄顶礼膜拜。

作家冯唐直到49岁,依旧每天读两章,以静心养性。

是的,这本书就是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

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而是专为宋朝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

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6个王朝的兴衰交替。

一本为皇帝写的书,普通人有什么阅读价值呢?作家张佳玮在知乎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读《史记》多了,人会热血沸腾;读《通鉴》多了,会考虑做大事前......先学一点逻辑思辨。

水煮君太认同了。

如果说《史记》让我们得以一窥历史人物的风云事迹,那么《资治通鉴》就是帮助我们洞悉人性,看透人心的“处世宝典”。

给大家举个小例子。

《田忌赛马》,大家中学都学过,田忌采纳孙膑的妙计,三局两胜,赢了齐王。

这段历史,在《史记》中,和书上记载的差不多。

然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告诉你:田忌赢了赛马,出了风头,却遭到“小人记恨”。

贵为齐国相国的邹忌,却因为嫉妒田忌之才,派人假冒田忌占卜测大业。

在古代,朝廷重臣,私自占卜是大忌讳,于是,田忌被诬陷起了谋反之心。

齐威王便质问田忌是何居心去占卜,田忌难以自证清白,一气之下,竟举兵攻入都城要捉邹忌复仇,结果战败而逃......这个英雄失意的结局,忽然让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教育意义。

而这正是《资治通鉴》被历代帝王将相视为枕边之书的原因——比起个人的奋斗和传奇,它更尊重史实,更希望我们看到历史进程中,不变的人性和成败定律。

我想,每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可能内心里都有一个隐秘的理想,就是这一生要通读一遍《资治通鉴》从处世的性情上来说,当千万人的生死,被你一页页翻过,你会变得更豁达。

从做事的决策力来说,当你看到绵延千年的兴衰成败、新旧交替,再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你会更有远见和魄力。

从做人的格局来说,当你冷观1362年的历史棋局,翻阅16个王朝的兴衰起落,你会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功、名、利、禄。

《资治通鉴》全注全译

《资治通鉴》全注全译

《资治通鉴》全注全译《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全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对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每个重要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记述,涵盖了从周朝初建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进程。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的全注全译。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根据明代蒋廷锡的《资治通鉴集解》所著的,全书分为经、纬两篇。

经纬总计292卷,纪传体叙述了从周朝初建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涉及的事件和人物众多,内容相当丰富。

这使得《资治通鉴》成为明清两代最流行的史书之一,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历史学家和学者。

《资治通鉴》的优点之一在于其简明扼要的文字风格。

司马光以极富哲理的笔触,对历史人物的行事举动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和评述。

他在书中忠实地呈现了历史事件的全貌,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同时,作者还以中庸之道为准绳,对历史人物进行了以人性为纲的评价,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全注全译的《资治通鉴》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通过对每个事件的详细注释和解释,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背景和原因,从中汲取智慧和教益。

例如,在谈到唐朝的玄宗时,司马光详细解读了杨贵妃失宠的原因,阐述了宦官专横的弊端,从而使读者对唐朝末年的政治困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全译的《资治通鉴》还能更好地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每个朝代的兴衰起伏进行全面的翻译,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变迁趋势。

例如,司马光详细译述了五代时期的战争与统一,揭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使读者对五代十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资治通鉴》全注全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工程,但却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

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还具有丰富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当代学者若能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历史素养,精心进行全注全译工作,必将为后人提供一部史学经典,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宝贵财富。

适合初中生的资治通鉴版本

适合初中生的资治通鉴版本

对于初中生来说,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全白话文版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版本通俗易懂,适合入门,不会像原文那样晦涩难懂,能够保持初中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一定的收获。

此外,如果初中生已经在高中或高中以后,对文言文的语法和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阅读文白对照版本来充实自己。

文白对照(文言文加翻译)版本在阅读文言文的同时有翻译在旁边,可以加深理解,促进文学素养的提高。

总的来说,选择适合初中生的《资治通鉴》版本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阅读水平。

资治通鉴 横排版(胡三省注)294卷全

资治通鉴 横排版(胡三省注)294卷全
一百七十九
資治通鑑卷第
一百八十
資治通鑑卷第
一百八十一
2
5
資治通鑑卷第
一百八十二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
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
十四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
十五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
十六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
八十八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
八十七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
八十九
0
2
0
4
0
6
資治通鑑卷
第一百九十

資治通鑑卷
第一百九十

資治通鑑卷
工不棄。今君處戰國之世,處,昌呂翻。
目录分析
胡刻通鑑正文校宋記
述略
新註資治通鑑序
興文署新刊資治通鑑

宋神宗資治通鑑序禦

資治通鑑卷第二
資治通鑑卷第一
資治通鑑卷第三
0
2
0
4
0
6
資治通鑑卷
第五
資治通鑑卷
第七
資治通鑑卷
第九
0
1
資治通鑑卷
第四
0
3
資治通鑑卷
第六
0
5
資治通鑑卷
第八
資治通鑑卷第十
資治通鑑卷第十一
爲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爲惡者,惡亦無不至矣。
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爲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爲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
事君,下無以治民。爲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
子思曰:‘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夫,音扶。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下面是关于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资治通鉴·肥水之战》原文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

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

”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

伐之,必有天殃。

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

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x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

”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

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

吾当内断于心耳!”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

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

”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

”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

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

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

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

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注释全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16开豪华精装
定价:3695.00元(全12卷)
优惠价:880元
《资治通鉴》不光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历史书,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权谋”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兵法”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心理学”书。

大家多看几遍《资治通鉴》就会发现,司马温公能把中国一千多年的各色最强的人的“心理活动”推测得精确到了完美的境界!
《资治通鉴》:学会了如何才能“做人”,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转败为胜。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1362年的历史。

全书294卷,共计300余万字。

[商品说明]:《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资治通鉴》在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它的学术人才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入以来《资治通鉴》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但质量较高的却所见甚少,可谓“凤毛麟角”。

而相当一部分版本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或断章取义,或妄如评注,贻误读者。

《资治通鉴》是一部集体编写的历史巨著,主编是司马光,协修是刘恕、刘攽和范祖禹,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
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

编成这部巨著共花了19年的时间。

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

他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资治通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的鉴戒。

《资治通鉴》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

《资治通鉴》所搜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据估计,《资治通鉴》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

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资治通鉴特色及评论
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若能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必有掀起循而不至失坠。

——曾国藩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此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
学习历史,有助于开阔视野,鉴往知来。

——江泽民
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

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


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