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复习教案】《运动的世界》01

【复习教案】《运动的世界》01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了解人类探索科学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能说出什么是机械运动,并能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时间。

4.会利用v =s t分析简单的物体运动情况,初步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关于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掌握全章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第二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复习《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物理世界的认识与探索1.彩虹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它常出现在( C )A .阴天B .下雨之前C .雨后初晴D .下雨时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方法指导:运动和静止的判断: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就是运动的;若未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归纳总结:1.读取被测长度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该数位上无数,则应补零。

2.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分别读出(小盘转一圈为15min)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四;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四。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友情提醒:平均速度具有区间性,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二)动与静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船。

【原创】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原创】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 例1、中秋节早上,小杜同学一家人从泉州市区九一路去惠安 崇武古城游玩,坐在汽车里东张西望的小杜听到路边行人说: “这车开得可真快呀!” 爸爸告诉座椅上的小杜坐好别动, 注意安全。
这车开得可真快呀!以 小杜坐好别动! 以
为参照物。 为参照物。
•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 (2)选择参照物
(1)所选择的参照物必须符合题中范围; (2)不能选择被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托盘 B.地面 C.餐桌 D.墙壁
• 2、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
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 例2、路过华大高架桥时,小杜看到窗外的交通标志牌,就 想估测一下汽车没有超速。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杜坐在车上 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19根路灯杆的时 间为18s,相邻路灯杆的距离为2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 为多少m/s?有没有超速?
已知:s=360m t=18s
18s= 360m=
• (3)请你在如左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速度—时间图像。
拓展:如图是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s-t图像, 由图像可知,前5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在5 s~15 s内物体的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m/s.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 1、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
• 例3、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 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课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课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案复习本章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会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体验合作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体验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复习巩固基本知识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图分析:学生掌握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会正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甲乙丙2题图)其中甲图表示,乙图表示我会自学:1.机械运动2.所选的参照物(1)直的不变不变s3.快慢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v =t4. 3.6 20 185.秒s 60 36006.米m 0.125 1×10-5 4×10-10 10-3我能解决例1.mm 2.65cm. 例2. D 例3. 120s我会解决1.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一座1600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为120s,求火车长?2.(1)汽车的速度最快不能超过70km/h 此地距南京的距离是180km。

(2)不超速,因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60km/h。

t=s/v=180km/(60km/h)=3h。

诊断评价题1.(1)km (2)dm (3)mm(4)μm2.2.303.A4.静止,运动,长途汽车5.B6.160km/h。

运动的世界复习导学案教案

运动的世界复习导学案教案

一、知识再现:(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2、举例说明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3、诗人用语言的和赞美运动;画家用和描绘运动;音乐家用和表现运动。

4、科学家用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5、称为机械运动。

6、叫参照物。

7、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8、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是怎样的?选择电梯为参照物是怎样的?9、世界上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举例说明为什么?10、叫测量单位。

11、叫国际单位制。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除此之外,长度还有哪些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时间还有哪些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1);(2);(3);(4)。

14、什么叫测量误差?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减小误差?误差能不能避免?错误能不能避免?15、称为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此公式的变形公式是什么?16、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17、人、自行车、光运动的大致速度是多少?18、推导速度的两个单位“m/s”和“km/h”的关系是什么?19、怎样探究某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写出探究方案。

20、通过上面的自学、讨论交流,独立完成下面知识网络: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_______________.与静止: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静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选定的_____________.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度尺要________,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_____;运长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要估读到_______动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并记下单位;的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_______________.世时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界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误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特点:误差不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速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公式: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换算:_________.慢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评:教师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2024)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2024)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复习)【学业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概念分析机械运动问题;能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3.能完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等实验;能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合作意识。

4.知道从物理学视角描述运动是人类描述运动的一种方式;具有探索身边物理现象的兴趣;能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与运动相关的科技成就。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梳理本章知识结构体系,学列思维导图。

学习难点:运用基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器材准备】和《运动的世界》相关的视频、图片、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列思维导图快速翻看课本P10--29,回忆每节内容,列出本章的思维导图。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考点1:动与静1.任务清单:合上课本,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要求:用红笔圈画重点语句。

)(1)我们生活在的世界里。

(2)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叫作机械运动。

(3)宇宙中所有物体都是(填“运动”或“静止”)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4)参照物:事先被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除了物体外,其它任何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首先要选择参照物,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若位置改变,则研究对象是的;若位置没有改变,则研究对象是的。

(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

【答案】(1)运动;(2)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3)运动,不存在。

(4)选做标准;被研究;(5)运动、静止;(6)参照物。

【解析】略。

2.小组内互相批改,找出正确答案。

然后进行释疑环节:助学释疑一考点1 动与静考点小练:1.科技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人用来测量(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盘面的刻度线是的,整个日晷相对是静止的.【答案】时间,运动,地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

2. 速度:回顾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加速度:复习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含义。

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运用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 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中的物体运动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知识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二章的内容,包括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择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册上的题目和一些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设计板书,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练习册上的题目。

2. 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6、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米/秒,地球的周长约4×107米,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____秒。
7、请根据图4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意,在遵守
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小时,汽车的速度是_____米/秒。
教后
反思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例4】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精析:进行长度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必须紧贴刻度尺。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太阳
【例2】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B.7m/s C.3.5m/s D.2.5m/s
【例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临沭县石门镇石门初级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学期总编号:01
课题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课型
复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
2、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板书
设计
运动的世界复习课
1、机械运动:动与静;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沪科《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

沪科《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

一.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二.知识要点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是t s v =。

单位是:m/s ,km/h (1 m/s =3.6 km/h )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来表示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是:总总t s v =-2、时间和路程的计算: v st =, s=vt三.课堂练习【例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分析】跳伞员看到直升机在向上运动时是以自身作参照物。

由于跳伞员相对地球是在向下运动,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上运动或静止时,跳伞员都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

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下运动,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慢,跳伞员同样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直升机向上运动。

由此可见,跳伞运动员无法依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直升机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D【例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江岸的码头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D.奔流的江水。

【分析】本题需要将题目中四个物体逐个选为参照物,分别考察研究对象——“乘客”的运动情况。

【例1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1100米长的铁桥,用时1分20秒。

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解答】v=54千米/时=15米/秒,t=1分20秒=80秒,l桥=1100米,求:l车根据题意s=l桥+l车则l车=vt-l=15米/秒×80秒-1100米=100米。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彭竟亮学员物理科目第4次个性化教案授课时间教师姓名谢玉娟备课时间学员年级初三课题名称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学阶段第()周课时总数共( 2 )课时教育顾问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容复习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并做同步的练习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第二章的知识点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实验探究,学会测量和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评讲1.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2. 如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蜡的熔化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3.物态变化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4.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5.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不一定升高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温度时间0二、回顾与复习一.水的三态通过实验探究,可以看到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复习教学案2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复习教学案2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教学案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时间: 第 周 课时: 总 课时:一、复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4、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5、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基础知识回顾,规律方法小结(一)长度及时间1、长度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m= km= dm= cm= mm= μm = nm 。

1km=______m,1dm=______m,1cm=______m,1mm=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 。

2、时间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为 。

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s= h= min= ms= μs 。

1h=___ ___s,1min=__ ____s,1ms=____ __s,1μs=_____ __s 。

3、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1)72m= cm (2)7.2×105mm = m(3)0.32km=__________dm(4)256000μm=_______dm (5)7200s = h (6)1h20min= s4、认识刻度尺和停表(如图),其中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

(沿小圈走的是分针,沿大圈走的是秒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是30秒。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速度:复习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速度的变形公式。

3. 加速度:复习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4. 力与运动的关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摩擦力的概念。

5. 运动的描述:复习位移、路程、平均速度等概念。

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等知识点。

2. 加深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能够运用牛顿定律解释简单的运动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物理课本、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运动的概念。

二、知识复习:1. 运动的概念: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速度: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速度的变形公式。

3. 加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4.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

5. 运动的描述:位移、路程、平均速度等。

三、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讲解和巩固运动的概念、速度、加速度等知识点的运用。

四、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加深对运动的概念、速度、加速度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运动的概念: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速度的变形公式加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运动的描述:位移、路程、平均速度等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到某一速度所需的加速度大小。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学设计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学设计

端谷底,惊险刺激。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A. 两岸山上的树
B.橡皮艇
C.河岸上的摄影记者
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反思拓展: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 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不疑行舫动,惟看远树来。 ”这一现象可以用物理学

的知识来解释。
(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3.( 1)下面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
) A 测量跳远的成绩选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 B 测
量并安装窗户玻璃选用分度值是 1cm 的刻度尺 C 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普通手表 D 测量越野长跑
赛跑的时间选用普通手表
一、复习导航:
1.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首先选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对于同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这样的说法正确吗,请举例说明。
3.①长度的测量工具: __________。时间的测量工具
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举世瞩目的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的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全长约二千三百余米,坝顶高 185m。 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 “上窄下宽 ”的形状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一名工作人员步行走过三峡拦河大 坝约需 __________s 的时间。

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运动的世界的复习教案

〔1〕、量程: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被测物体长度必须在刻度尺的量程之;〔2〕、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最小的两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它标志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3〕、零刻度:看零刻度线是否清晰,如果零刻度线不清晰,则测量时可以以*一整刻度为起点进展测量。

2、一个测量值都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两局部,在测量工具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是正确使用和正确读数,准确值都是一样的,但在每次测量中估计值可能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人为误差。

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这种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只有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的,所以在求平均值时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存与测量值一样的有效数字位数。

〔十〕、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在利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时,公式中的"s〞是在时间"t〞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v〞即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特别要注意的是,时间t应包括在中途停留的时间。

2、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上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因为在不同路程上或不同时间的平均速度通常情况下是不同的。

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路程上速度的平均值。

三、小结谈收获,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应用提升一、课堂练习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便道上向东散步,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2. 如下图,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状态列队飞行.假设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天空中浮动的云B、地面C、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D、"歼10〞战斗机3.如下图,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假设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以下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4. *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窜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教案及针对练习一《运动的世界》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教案及针对练习一《运动的世界》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教案一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cm.3、长度单位换算1Km=10 3m1m=10dm=100cm=10 3mm=10 6m=10 9 nm例: 45 m=4.5 10-5m0.23dm=2.3 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其中:( 1)计算时将 s 和 t 的单位化成 m/s 或者 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 5 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 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 5 秒内人走的路程为:S 船 =V 船 t=100m/s5s=500m5 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 =V 声 t=340m/s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 v=s来计算,切勿利用 V=V1V2来计算。

t2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 ,前 50m 的速度为 20m/s,后 50m 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 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

解:前半段时间为: t=s50m=2.5s =20 m / sv后半段时间为: t=s50m=5s=10 m / svs100m=13.3m/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t7.5s[ 针对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教案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从具体的长度、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

2.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3.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4.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2.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4.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课前准备预习“物体的运动”,写出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2.刻度尺的使用3.误差的概念和减少的方法4.特殊的测量方法学生总结1长度的单位有Km m dm cm mm μm nm 及其单位换算学生练习:在下列数值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某同学身高17.22.一根头发直径约为72 。

3.南京长江二桥全程长21197 。

4.物理课本长度为258 。

看:5.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读:一、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对齐读:二、视线垂直刻度尺三、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练习:读出下列两个刻度尺所测的物体的长度:二、复习速度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v=s/t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学生练习: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九年级复习运动的世界 复习学案.doc

九年级复习运动的世界  复习学案.doc

班级小组姓名九年级物理复习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会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2.知道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及与常用单位的换算;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掌握速度概念及物理意义;理解v=S/t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的测量。

【重点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物体动与静的判断。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刻度尺读数方法。

3.利用速度公式v=S/t进行计算。

4.设计并进行速度的简单测量。

【知识要点】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简称运动。

这里的“另一个物体”被作为参照标准,叫做。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情况也不同。

2.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米尺等,长度的国际单位是,比“米”大的单位有,比“米”小的单位有、、、、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 dm= cm= mm= μm= nm。

3.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秒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比“秒”大的单位有“时(h)”、“分(min)”,它们间的换算关系为1h= min;1min= s;比“秒”小的单位有、。

它们间的换算关系为1s= ms,1ms= μm4.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为,读作。

生活中还常用“km/h”读作,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km/h= m/s;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用符号表示)。

5.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该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该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公式和路程公式时间公式7.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为:人步行速度为m/s ,自行车速度为m/s,声速m/s。

光速为m/s。

【知识点拨】1:机械运动部分:要求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会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会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1:(2013庆阳)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运动的世界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运动的世界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运动的世界执教班级时间年月日项目学科物理设计者王相阳执教人教学目标中考要求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2 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3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4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教学设计重点难点: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2 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3 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4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教学方法:启发、讲解、讨论教学流程教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者二次备课引入新课介绍本章中考要求及重难点听讲标记让学生明确中考要求及重难点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一、整理本章知识:1、机械运动:动与静2、参照物的选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长度与时间的单位:。

长度与时间2、刻度尺的使用:三查: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运动的的测量四会:会选、会放、会读、会记世界3、误差:定义、产生原因、减小方法。

定义:,表示物体的。

1、速度计算公式:,单位:1m/s= km/h速度的测量工具:、。

快与慢2、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3、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步骤:、制定实验方案、、、、。

二、知识复习建议1、在复习机械运动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体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参照物意义的理解。

2、本章的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从理论到现实的能力,如估测物体的长度、长度的特殊测量法等。

3、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例题分析例1、正在向南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驶的乙车从旁驶过,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那么,这个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太阳例2、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3m/s B.7m/s C.3.5m/s D.2.5m/s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例4、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世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基本知识: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复习巩固基本知识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 点】如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时】1课时
【教 具】投影、视频点播
【教 法】启发、总结、讨论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
二.知识要点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是t s v =。

单位是:米/秒,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
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来表示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是:总总
t s v =-
2、时间和跑程的计算: v
s t , s=vt 三.课堂练习
【例1】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分析】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解答】前句竹排运动的参照物是地球。

后句青山运动的参照物是竹排。

【例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定
【分析】跳伞员看到直升机在向上运动时是以自身作参照物。

由于跳伞员相对地球是在向下运动,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上运动或静止时,跳伞员都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

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下运动,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慢,跳伞员同样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直升机向上运动。

由此可见,跳伞运动员无法依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直升机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D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例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
A .江岸的码头
B .游轮的船舱
C .迎面驶来的汽艇
D .奔流的江水。

【分析】本题需要将题目中四个物体逐个选为参照物,分别考察研究对象——“乘客”的运动情况。

【解答】根据题意,A 和C 都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坐在游轮中”,应该与船舱相对静止;D 则要加以分析,游轮顺流“行驶”,不同于木筏、竹排顺水“漂流”:前者“行驶”——相对于水运动;后者“漂流”——相对于水静止!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
C 、
D 。

【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驾机飞行时,在脸旁抓到一颗德国子弹。

据你判断,这颗子弹是从法国飞机的哪个方向射来的?(当时飞机的速度约为几十米/秒,子弹出膛速度约为几百米/秒。

) [ ]
A .前方
B .后方
C .侧方
D .下方
【分析】本题考察相对运动的知识。

子弹能被用手“抓到”,应大致与法国飞行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就是同向同速。

【解答】A 、C 、D 都不能使射出的子弹与法国飞机同向同速;而B 虽同向,却不同速(子弹速度>飞机速度),但考虑到下述情况:(1)追及速度为两速度之差;(2)飞机做匀速运动,子弹受空气阻力做减速运动,所以,从飞机后方较远处射出的子弹,到达飞行员脸旁时,有可能与飞行员同向同速,因此,正确答案是“B ”。

【例5】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
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
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④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解答】分析参照物的方法是,先根据题意弄清楚是谁相对于谁运动或静止,那么后一个谁(物体)便是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应为电梯对地面上升,因此地面为参照物,而“人是静止的”,应是人对电梯静止,因此,电梯是参照物。

②“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人是参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是墙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人(或电梯)是参照物。

④“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例2】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分析】平均速度应是运动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


【解答】C
【例7】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设全路程为s,前半段运动时间t1,后半段运动时间t2.则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说明】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即不能用(20m/s+30m/s)÷2来计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一种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

如:某物体在10s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5m/s.【例8】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在1分钟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72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分析】对于公式v=s/t,v,s和t应该是“对应”的,即在同一公式中的各量应指的是“同一段路程”。

本题可取“1分钟内”的路程,“听到撞击声72次”就是通过了72根钢轨。

答:火车的速度是108千米/时。

【例9】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2秒,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5千米/秒,一架飞机的速度最快可达3200千米/时,若乘坐这架飞机能直驱月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分析】本题暗含的等量关系是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s,还需要注意的是激光传播所用的时间是“往返时间”,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解答】根据题意,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s始终不变
即s激光=s飞机而s=vt
则有v激光·t激光=v飞机·t飞机
所以t飞机=v激光·t激光/v飞机
=(3×105千米/秒×1.28秒)/1千米/秒
=3.84×105秒=102.7小时
答:这架飞机需要102.7小时才能到达。

【例10】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出学生从家到校的平均速度。

写明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计算关系式。

【分析】一般情况下,从家里到学校都有一定的路程,因此必须用“以少测多”的方法来测距离,并尽量保持走路步伐一致。

运动时间可借助手表来测定。

【解答】(1)实验所需器材为米尺、手表。

(2)测一步的长度l;保持步伐一致,数出从家到校的步数n,同时记录整个步行的时间t.
【例1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1100米长的铁桥,用时1分20秒。

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分析】本题属于一类“车辆过桥、钻洞问题”,特点是:题目给出车辆长度,“路程”不能直接代人“桥(洞)的长度”[若是这样代人,车辆行完计算出的路程后,并未完全通过桥(洞),此时整个车辆还在桥上(洞里)!],而是路程=桥(洞)长+车长。

【解答】v=54千米/时=15米/秒,t=1分20秒=80秒,l桥=1100米,求:l车
根据题意 s=l桥+l车
则l车=vt-l=15米/秒×80秒-1100米=100米
答: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米。

【例】关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是s1=s2
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是s=s1+s2,t1=t2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1.熟记并理解基本概念2.总复习P
【板书设计】
§机械运动
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