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民银行货币大事记(二)
货币银行学案例: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历程
![货币银行学案例: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c19c47b307e87101f696e7.png)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了“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人民政权被分割成彼此不能连接的区域。
各根据地建立了相对独立、分散管理的根据地银行,并各自发行在本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
l948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1.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1948~1952年)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
华北人民政府当天发出布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
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
l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把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赋予其国家银行职能,承担发行国家货币、经理国家金库、管理国家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任务。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1fec7c858fafab068dc0283.png)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5. 1951年7~8月,农村信用合作社最初的组织章程确定195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补充指示》。
2010年人民币政策大事记
![2010年人民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12f82a7001f69e3142329404.png)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来源:央行时间:2011-02-09 08:14:19 浏览量:44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0〕5号),提出积极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及时提供有效融资支持,并做好专项监测。
2月1日至2日,召开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1日,发布《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形势座谈会。
按照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均衡增长,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银发[2010]79号),加强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保障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和使用。
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振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繁荣。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署《中白双边本币结算协议》。
该协议是我国与非接壤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也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后的区域金融合作的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白两国经济合作,便利双边贸易投资。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复习资料(完整版)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7c31f604a1b0717fd5dd9c.png)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复习资料(精品)第一篇银行知识与业务第1章中国银行业概况一、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3)主要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4、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5、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6、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7、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8、监督管理黄金市场;9、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10、经理国库;11、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12、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3、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2、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监管范围第二条规定: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
对在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经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也适用本法规定。
(3)监管职责: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3、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4、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5、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6、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7、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8、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9、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10、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11、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12、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13、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臵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臵预案,明确处臵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臵措施和处臵程序,及时、有效地处臵银行业突发事件;14、对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促成机构重组;15、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16、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17、对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予以取缔。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f3612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b.png)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新货币。
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国内物价上涨)。
1952年12月 1美元=26170 旧人民币自1953年起,鉴于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
1953至1972年:在中国1953至1972年的苏联式计划经济全盛期,l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1:10000),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为维持这种不切实际的汇率水平,中国政府采行严格的兑换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和个人向指定银行出售手中外汇。
1973年: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后,许多国家采行了浮动汇率机制,容许由市场决定各主要货币的汇价。
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1美元=1.755元人民币(国内价格受计划体系控制)。
70年代末期: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以建立比较市场化的体制,并实施货币双轨制,人民币只在内部通行,至于外籍人士则必须使用外汇券。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外贸体制,包括打破外贸垄断经营、建立外贸企业自我运行机制、改革进出口和外汇管理体制、消除价格和汇率扭曲等。
1980年:中国银行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持有外币者可在调剂中心向需要者出售外币。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最高点,随后在80年代美元不断升值而不断升高)。
1985年1月1日: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汇率下调。
198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
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贸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并对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7ddb5e19102de2bd970588e6.png)
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作者:来源:《金融周刊》2020年第06期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同时,第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 MLF)不再续做。
1月1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制定了《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试行)》,促进了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规范发展,进一步提升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9年第一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金额为2575亿元,以优惠利率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为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即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
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400亿元国内首单银行永续债,实现2倍以上认购,发行利率位于区间下限。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了首次CBS操作,费率为0.25%,操作量為15亿元,期限1年。
1月29日,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银发[ 2019)11号)。
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苏里南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11亿苏里南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和2.80%。
2月21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6d37d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9.png)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时间
表现
商朝后期 开始出现[1] 铜铸币 。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2] 圆形方孔钱 ,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 期沿用。
由纸币宝钞向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白银的流通 白银流通演变 使用。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货币政策得失与王朝兴衰 (1)稳定开明的货币政策对国家兴盛有推动作用。汉武帝实行货币由中央统一铸造的 政策,为汉武帝时代雄厚的经济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大大增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能力。唐高祖整顿货币,颁诏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对唐朝经济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混乱的货币政策加速政权的瓦解。王莽改革币制的失败加速了王莽新朝政权的衰 亡。王莽实行货币改革期间,物价飞涨,社会经济十分混乱,百姓深受其害。北宋 徽宗在位时,政府滥发交子,使其信用下降,引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六大趋势
由文书重量向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
通宝、元宝演 “半两”“五铢”等。唐初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
变
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由金属货币向 纸币“交子” 演变
北宋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 笨重,携带不便,纸币“交子”出现。
探究点演练及归纳总结
探究1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材料一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 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 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 其文,且不易被盗磨。
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06069402d276a200292e4f.png)
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有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瑞士,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5年第3号公告,允许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通知》(银发〔2015〕43号)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与常备借贷便利抵押品指引(试行)〉的通知》(银发〔2015〕42号),在前期10省(市)分支机构试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广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渠道。
2月10日,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苏里南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5.2亿苏里南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和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
2008年-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8年-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ab62ec5ef7ba0d4a733b3e.png)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2008〕13号),在利率、期限、项目资本金方面做出特殊规定,以引导有关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支持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在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方面的作用。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8〕18号),全面推出利率互换业务。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7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抗御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08〕36号),引导和协调金融机构合理摆布资金投入结构、进度和节奏,加大对抗灾救灾必要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紧急安排50亿元支农再贷款;加强发行基金调运管理,保证市场现金供应,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2月22日,发布《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7日,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
在强调从紧货币政策要求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坚持贷款投放有保有压,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优先保证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备耕生产的信贷支持。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
3月19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8〕90号),要求金融机构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加快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080d7840312b3169a451a4fe.png)
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1月21日,组织召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参加的窗口指导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支持“三农”、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
1月21日,颁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核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3号),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审批程序。
2月5日,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200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8日,发布实施《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5号),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引进国际债券发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推进国内债券市场开放与发展。
2月20日,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4号),明确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相关申请审批程序、风险控制规则以及监督管理职责分工,保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月26日,本着客观公平、基本稳定、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及银行间市场成员进行了综合考评,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2005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共有交易商52家,其中,商业银行42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4家,农村信用合作社2家。
2月27日,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5]47号),要求各地抓紧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加快完成所有省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经办行招投标工作,保证中标银行与高校签订协议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发放到位。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3deef401ed9ad51f11df20a.png)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天津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内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cb516d7e21af45b307a897.png)
2003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暂时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
12月21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89%下调到1.6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1.89%不变10月29日,报经国务院同意,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2004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2005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
一是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提高到5.85%。
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8%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暂不上调。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执行4%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14985119f18583d0496459b2.png)
央行发布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记者牛娟娟本报北京2月22日讯记者牛娟娟报道央行今天发布了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大事记显示: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阿联酋中央银行签署规模为350亿元人民币/200亿迪拉姆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1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2]23号),明确参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不再限于列入试点名单的企业,对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名单管理。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扩大至1800亿元人民币/900亿林吉特,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月15日,发布《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2012年中国农业银行改革试点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12]24号),在原有农业银行四川、重庆、湖北、广西、甘肃、吉林、福建、山东8个省563家县支行的基础上,将黑龙江、河南、河北、安徽4个省379家县支行纳入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覆盖范围,对涉农贷款投放较多的县支行执行比农业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
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12]32号),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加强和改进对旅游业的信贷管理和服务;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工具创新,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方式;改进和完善旅游业支付结算服务,支持发展旅游消费信贷。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3deef401ed9ad51f11df20a.png)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天津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内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e8efcbe3102de2bd960588ef.png)
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字号大中小文章来源:沟通交流2015-02-26 18:05:54打印本页关闭窗口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4〕9号),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要求金融机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各项具体工作。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的通知》(银发〔2014〕19号),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主要解决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3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26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4〕1号),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入市并进行了相应规范。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及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4〕29号),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促进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健康规范发展。
1月29日,为贯彻落实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银办发〔2014〕23号),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扶贫、就业等民生领域以及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金融服务工作。
1月30日,为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规范再贷款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再贷款分类的通知》(银发〔2014〕36号),将再贷款由三类调整为四类,即将原流动性再贷款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分类不变。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模拟考试历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0248b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4.png)
长沙市周南中学 2025 届高三第四阶段模拟考试满分 100 分,时量 75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掘,距今约9000 年前的浙江上山、河南贾湖等遗址,出土了中国特有的制作榫卯结构工具石凿;距今8000 至7000 年前的浙江跨湖桥、河姆渡等遗址,发现了榫卯木结构建筑。
之后,此类建筑在中华大地广泛分布、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建筑形式之一。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A.本土性和包容性B.多样性和连续性C.本土性和连续性D.多样性和包容性2.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三大(板)块”(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B. 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3.如表为两汉时期皇帝颁布“罪己诏”的情况统计。
由此可见汉代()朝代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西汉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东汉光武帝 3 日食、地震;总结失政和帝 1 蝗灾安帝 3 一系列自然灾害A .“罪己诏”多在国家动乱时颁布B.统治者都敢于自我反省C.君主行为受到主流学说的影响D.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4.唐代出身贫寒的科举官员,由于“来自田间,多由寒峻,其见识迂陋”,也不会逢迎阿谀,故对上司“作奸犯科,类不当行”之事,往往引经据典,加以阻拦;若由其经办处理,也能坚持律条,加以严惩。
材料反映科举制()A.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清明B.提高了官员的道德品质C.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D.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控制5.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988decf90f76c661371a69.png)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作者:来源:《金融周刊》2016年第06期中国人民银行2月23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详细梳理了2015年货币政策主要大事。
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有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瑞士,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5年第3号公告,允许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通知》(银发(2015) 43号)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与常备借贷便利抵押品指引(试行))的通知》(银发[2015)42号),在前期10省(市)分支机构试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广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渠道。
2月10日,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货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货币政策大事记
![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95c20fb7360b4c2e3f6475.png)
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字号大中小文章来源:沟通交流2014-02-28 17:27:09打印本页关闭窗口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1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对金融机构开展操作,提供流动性支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有效发挥短期再贷款流动性供给功能的通知》(银发〔2013〕22号),要求各分支机构充分认识再贷款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供给的积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短期再贷款作为解决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正常资金来源渠道,有效运用短期再贷款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
海峡两岸的金融机构除可通过代理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也可通过清算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2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6日,发布《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7日,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银办发〔2013〕26号),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城镇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就业等民生工程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工作。
2月8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加强中国与新加坡金融服务领域合作的相关安排,经过评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13〕58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政策,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功能,同时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人民银行货币大事记(二)——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1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对金融机构开展操作,提供流动性支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有效发挥短期再贷款流动性供给功能的通知》(银发〔2013〕22号),要求各分支机构充分认识再贷款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供给的积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短期再贷款作为解决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正常资金来源渠道,有效运用短期再贷款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
海峡两岸的金融机构除可通过代理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也可通过清算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2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6日,发布《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7日,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银办发〔2013〕26号),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城镇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就业等民生工程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工作。
2月8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加强中国与新加坡金融服务领域合作的相关安排,经过评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13〕58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政策,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功能,同时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
3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续签了中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1500亿元人民币/300亿新加坡元扩大至3000亿元人民币/600亿新加坡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3〕69号),允许符合条件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3月2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3〕78号),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合理金融需求,改进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3月25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银行间黄金询价远期交易品种。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600亿巴西雷亚尔,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南非储备银行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南非储备银行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
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3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
新加坡及中国的金融机构除可通过代理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也可通过清算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订了关于新加坡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
4月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交易方式,开展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直接交易。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3]105号)。
5月5日,为支持守法合规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防范外汇收支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3]20号),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分类管理以及外汇检查等。
5月9日,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31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黄金、白银和铂金周五夜市交易,进一步与国际黄金市场交易时间接轨。
6月14日,发布《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3年第二季度例会。
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办发[2013]142号),要求银行系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本着尽可能方便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合理调配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6月28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的工作部署,引导信贷资金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
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3〕第8号公告,要求银行间市场全部债券交易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系统达成,交易一旦达成不可撤销和变更,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行为,维护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13〕168号),简化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放宽了账户融资的期限和额度,规范了境内非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和对外提供人民币担保等业务。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3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三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四是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7月25日,商业银行开始在银行间市场试点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用于满足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
天津滨海农商行首家在银行间市场试点发行1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8月2日,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5日,国务院以国函〔2013〕91号文批复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参加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8月26日,为切实做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的通知》(银办发〔2013〕186号),要求人民银行各相关分支机构按14个片区分别建立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因地制宜,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信息共享、政策宣传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3〕第12号公告,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券款对付结算要求,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
根据会议要求,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9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匈牙利中央银行签署了中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3750亿匈牙利福林,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9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冰岛中央银行续签了中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5亿元人民币/660亿冰岛克朗,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阿尔巴尼亚中央银行签署了中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358亿阿尔巴尼亚列克,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3〕225号),对境外投资者在境内新设、并购和参股金融机构等业务使用人民币结算进行了规范。
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是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定价自律和协调机制,旨在符合国家有关利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进行自律管理,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规则》,选举了首任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主任委员。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3年第三季度例会。
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续签了中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3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
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
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公布。
贷款基础利率机制是市场基准利率报价从货币市场向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扩大深化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3〕263号),将农业银行江苏、浙江、湖南、云南、江西、陕西、广东7个省、538个县的县域支行纳入到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并延续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监管费和营业税减免等扶持政策。
11月5日,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