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与尹师鲁第一书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见绐(dài)惶迫(huāng)愚懦(rú)
B.怪骇(hài)诛死(zhū)怨嗟(j
īe)
C.欢戚(qì)砧斧(zhān)鼎镬(huò)
D.枕藉(jiè)襄州(xiāng)咽喉(yā
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旧疾江湖流连
B.眨谪感激宝重
C.叹赏史册时事
D.庭趋切责老婢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去:距
离。

B.莫苦相尤否尤:怨尤,责难。

C.日知进道而已道:道路。

D.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益:更
加。

4.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才明白这个老奴懒
惰没去见你,(我)被欺骗了。

B.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只好再三托
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知我的情况,接着
就派人向西给你送信了。

C.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
否:在路上没有捎信的地方,不知王拱辰
曾写信转达了我的意思没有?
D.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然而师鲁你又说我
对朋友不了解。

5.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
以为然。

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

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

此事修今亦遵此语。

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

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6.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待。

B.感激不避诛感激:同现代汉语“感激”
C.则戚戚怨嗟戚:悲戚。

D.安道亦以为然然:对。

7.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产生难以忍受的困
苦愁怨,将它诉诸文字。

B.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用这些话来告
诫安道千万不要写悲伤的文字。

C.自言我为大不为小: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大
事为主,不拘小节。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我)到夷
陵县之后勤于政事,改掉了在洛阳时懒散的毛病。

8.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道与予在楚州与:连词,“和”。

B.又常与安道言与:连词,“和”。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代词,
“这件事”。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结构助
词,“的”。

9.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
的一组是()
①感激不避诛死。

②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③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④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⑤此事修今亦遵此语。

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

⑥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10.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
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
够豁达。

]
B.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文字,凸现了作
者面对贬谪的泰然心境。

C.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先后因直
言政事被贬逐,当时有人作《四贤一不肖
诗》传诵一时。

四贤:指范仲淹、高若讷、
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余靖(字安
道)。

D.本文行文朴实,同叙家常一样,充满着温
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的朋友而言,这是
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

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贼:残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年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若屡为之若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以就死木欣欣以向荣
D.乃罪大恶极臣乃敢上璧
1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
一项是()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1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
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
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
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
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
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
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
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
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
可能做到的。

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1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译文:
(2)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译文:
(3)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译文:
四、语言运用
16.假如你是尹师鲁,就信中的情况给欧阳修回
信,你会怎么写呢?请你试一下吧。

100字以上。

答案与解析
1.D(A项“惶”应读“huáng”,“懦”应读“nuò”,B项“嗟”应读“jiē”,C项“戚”应读“qī”,“砧”应读“zhēn”。


2.B(B项“眨谪”应为“贬谪”,“宝重”应为“保重”。


3.C(C项“道”应为“道德”之意。


4.B(根据语境,A、C、D三项理解均无误,B项对“以西”的理解有误,这里的意思是“随后我就出发西行了”,而不是送信人西行。


5.A(A项“以”是表示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6.B(B项“感激”在句中的意思是“感动发愤”,与现代汉语不同。


7.C(C项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是:他们自称以大事自负,不拘小节。


8.B(B项应为介词,“跟”“同”。


9.C(①②写“前世有名人”的表现,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无异庸人”;④写“近世人”被贬后的表现,作者也不赞成;③⑤⑥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后的心态,符合题意。


10.C(A、B、D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根据,C项对背景的描述有误。

“高若讷”应改为“余靖”,“余靖”应改为“高若讷”。


11.D(贼:欺骗。


12.B(B若:均作连词,表假设。

A于:前句的,介词“到”,后句的,介词,“在”。

C以:前句的,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后句的,连词去修饰,相当于“而”。

D乃:前句的,判断词“是”,后句的,副词“才”。


13.B(“而又纵之而又来”是作者对君王施恩考量所作的合乎情理的推断。


14.D(君子与小人在难易之间,而没有说小人不可能做到,表达过了。


15.(1)宁愿为坚持道义而死,不苟且侥幸活着。

(2)哪里有什么皇帝施给犯人恩德和那犯人懂得信义的事情呢?
(3)不标新立异来自称高明,不违背人情来求得好名声。

附参考译文:
信义在君子间通行,刑罚却是对付小人的。

被判处死刑的人,是罪大恶极,这种人又是小人中最坏的。

宁愿为坚持道义而死,不苟且侥幸活着,把死看得很平常,这种人又是君子中最难得的。

在唐太宗贞观六年,查取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三百多人,释放他们回家,与他们约定按期自动回牢受死。

这是拿君子都难得做到的事,去期待小人中最坏的人一定做到。

那些犯人到斯果然都自动回牢来,没有一个超过期限的。

这真是君子难得做到的事,小人却容易做到。

这难道近人常情吗?
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

等到施用恩德去对付他们,就可以使他们变为君子。

恩德深入人心,迅速改变人的品行,才有象这样的事出现。

”我说:“唐太宗之所以做这事,正是为了求得恩德深入人心的好名声。

怎知放他们回去,不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牢来希望皇帝免他们的死罪,所以才放他们的呢?又怎知他们被释放回家,不是估计到他们自动回牢来一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所以再回来的呢?如果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回家,那就是皇帝骗取民心。

如果是估计到皇帝一会免他们的死罪才自动回来,那就是犯人骗取皇帝的信任。

我从这件事中,只看到皇帝和犯人互相欺骗来成全各人的好名声,哪里有什么皇帝施给犯人恩德与犯人懂得信义的事情呢?如果不是这样,太宗在天下施行恩德,到这次释放犯人的时候已经六年了,不能使小人不去犯极大的罪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犯人不怕死;懂信用,讲义气,这又是讲不通的道理。

”“那么,怎样做才可行呢?”我说:“放了又回来的,照样杀头不予免罪,再放他们回去,他们又回来,这才可以知道是皇帝的恩德使得他们这样做的。

但是,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

放他们回去,又让他们回来,再免他们的死罪,只可偶尔做做,如果经常这样做,那么杀人的都可以不死,这可以成为国家的常法吗?不能成为常法的,能称得上是圣人的法典吗?所以尧、舜、夏禹、商汤、周文周武治理天下,一定以合乎人情为根本出发点,不标新立异来自称高明,不违背人情去求得好听的名声。


16.提示:要根据原文中的相关内容来回信,如:临别前,尹师鲁曾怎样嘱托作者的,作者又怎样做的;尹师鲁对被贬事件的看法等等。

写作时,语言要亲切自然,符合朋友身份,情真意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