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近代中西经济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看材料2中的观点,它能否成立?为什么?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材料2:20-e2-~60年代以后,西方一直有一些学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自近代以来将非西方国家变为其附庸或外围,使后者注定不能发达(日本是例外),后者要真正发展就必须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一、‎问答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

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4分)‎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中国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近现代中国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近现代中国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近现代中
国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 描述五四运动后国民党的改革措施。

答:五四运动后,国民党开始推行的改革措施包括政治上的“宪政”,经济上的“民生”和军事上的“国防”。

政治改革方面,国民党成立了国会,颁布了宪法,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国民党采取了发展农业、兴办企业、推行银行改革等改革措施。

军事方面,国民的国防军事力量,推进现代化军队管理模式,采取国家化的方式进行深化改革。

此外,国民党还实行了近代化的民主制度,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

2. 请谈谈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运动中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逐渐引领了中国的新思潮,激发了中国文化复兴的热情。

五四
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新思潮的开端,引领了中国独立自主精神的兴起,同时也启发了学生运动和各类民族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近代化进程受到推动,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史材料解析题.doc

近代史材料解析题.doc

材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风行,并占有一定的地位。

材料二:秦始皇创帝制,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秩序,以后历朝历代都这样仿效。

材料三: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 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先后挫败西、荷、法等国,占领了印度,侵入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在美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日不落”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实质?(2)从本质上讲,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19世纪英国的强大又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而且,从材料一、二可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3)材料三反映了 19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并发展,19世纪英国的强大,从本质上说是制度的先进,使其能够适应资本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与天下。

则为害甚臣,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卸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洋棉每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为止。

故近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续富国策》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身心,民族英雄林则徐洞察英国用心之险恶,主张开展焚烟运动。

材料二反映了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资本主义国家商人操作市场,压低价格,把中国变成了其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辨析题材料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辨析题材料题(附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参考答案: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参考答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双方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鸦片战争》资料材料2 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

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

《鸦片战争》资料材料3 “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

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请回答:(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1和材料2是何关系?简要说明之。

(3)材料3反映了什么问题?(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解题分析】这是几则反映鸦片战争的史料,设问一要求概括出材料1、2分别反映什么历史现象,是考查阅读、概括和提炼能力。

材料1不难看出清朝官员吸食鸦片情况严重;材料2以“规银”“系与……官员”等词可以看出是贿赂官员。

设问二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指明材料1和材料2是何关系?可以看出是互为因果关系,官员吸鸦片导致腐败受贿,而受贿又方便了鸦片走私。

设问三要求概括出材料3反映了什么问题,也是考查理解与提炼能力。

设问四要求答出三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难度加大,涉及哲学上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原理,从鸦片走私、官员吸食、贪污受贿等现象上透视出晚清政治腐败这一本质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李鸿璋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引自《中国近代史》材料2 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非标准答案)一、材料 1: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

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史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仅隔 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 .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他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材料 2:1949年 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北坡前往北平(北京)。

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

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进京‘赶考’嘛。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8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材料 3:2013年 7月11日至 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尤其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是加重了中国的苦难。

首先,割让香港和赔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中国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其次,开放五处商埠和取消公行制度等条款,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为严重的是,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使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独立受到了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尊严遭到了严重践踏。

总之,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政治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上,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进入半封建社会。

尽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并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构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据___的分析,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并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显然的优势。

封建剥削制度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构成帝国主义统治和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

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的“瓜分中国”一事,虽然中国的武备虚弱、财源枯竭、政象纷乱,看似是千载难得的实行瓜分的时机,但实际上,英国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不愿占领福建,各国对于英国垄断长江也认为势难坐视,美国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

俄国方面如果能够独占满洲而不加阻扰,则可以对其他国家瓜分中国的行为视而不见。

因此,急欲促成瓜分中国的行为实际上没有任何益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材料分析题之一材料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

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

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

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

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

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

(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

(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材料2:……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

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

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

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早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

——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偿的利息,这就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纲要材料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
纲要材料题
这篇文档将讨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纲要材料题。

近代史纲要材料题是历史类考试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从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材料的含义及作用,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并进行适当的判断和推断。

对于这种题型,考生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和思想,分析材料与当前历史事件所存在的关系,挖掘历史事件中的本质及其深层次的原因。

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应该有以下几点策略:
1. 明确材料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材料表达的思想;
2. 通过分析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逐步挖掘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3. 确定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4. 进行判断和推断,结合自己的常识和历史常识,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归纳总结。

通过上述的策略,考生可以在考试中高效地完成近代史纲要材料题,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分析题-近代史纲要材料题的介绍。

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近代史材料分析题近代史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研究近代史时,我们常常需要分析大量的历史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针对近代史材料进行分析,以期对近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份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材料。

这份材料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根据材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欧洲各国之间的殖民地争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的形成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不仅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通过分析这份材料,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以及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其次,我们来研究一份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材料。

这份材料描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根据材料显示,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工业革命的出现不仅加速了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导致了城市化的加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通过分析这份材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当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份关于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历史材料。

这份材料描述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对殖民地国家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根据材料显示,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原本被殖民地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开始了反抗斗争,最终实现了解放和独立。

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殖民地国家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分析这份材料,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殖民地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和政治格局的深刻影响,以及殖民地解放运动对当时世界的巨大推动作用。

通过对这些历史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历史材料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近代史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XX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XX主义的革命。

——:《新XX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XX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XX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XX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XX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XX主义的革命。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XX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XX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解析题(中国近代史)

材料解析题(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汇编第一部分八年级上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其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

竟被打碎。

”“焚毁的命令下达后,不久就看见重重的烟雾,大火持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笼罩在北京上空,长久不散。

”------- 摘自英国〈泰晤上报〉材料二:“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祥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但为数必将重大无疑。

”-----------瓦德西(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记述了哪一历史事件?瓦德西是什么人物?答:火烧圆明园和北京第二次遭枪的情景;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的统帅。

(2)这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一年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中?答:发生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3)这两次战争的结果如何?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都失败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你对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有何感想?答:是指国家丧失了部分主权,又处在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上。

感想就是腐败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现在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加快发展,尽快地赶在世界前列。

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刻苦学习。

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2、赏诗説史:“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植株一串串/流球是我动情地/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的家传/目前/酷热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这首诗描绘了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渴望回归祖国的思想感情。

你知道台湾是怎样被割占的吗?答: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

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2)“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指的是哪一件事?答:郑成功收复台湾(3)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少数“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台独”活动越演越烈,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个给予有力的反击吗?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吴国卫温率船队达到台湾,与台湾建立了友好联系,以后历代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

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4分)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40.材料(1):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

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

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材料(2):“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

…“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础嗟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

……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赫德、瓦德西关于义和团运动言论摘编”回答问题:材料(1)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列强侵略中国的何种情形?答:反映了西方殖民主义列前争先过分中国但又无相纠葛,无相矛盾,最后都没什么收获。

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没能实现的原因。

答:1中国人口总多,领土广阔,列强势力不够 2 中国人纷纷群其二反抗列强的瓜分 3列强之间的矛盾纠葛,美国的反对,俄国的旁观简评约瑟夫的“列强矛盾阻止瓜分中国说”。

答:该说法不完全正确。

列强瓜分中国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其中还有一些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风行,并占有一定的地位。

材料二:秦始皇创帝制,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秩序,以后历朝历代都这样仿效。

材料三: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先后挫败西、荷、法等国,占领了印度,侵入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在美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日不落”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实质?(2)从本质上讲,材料一及材料二之间的关系?(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19世纪英国的强大又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而且,从材料一、二可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并发展,19世纪英国的强大,从本质上说是制度的先进,使其能够适应资本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一: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及天下。

则为害甚臣,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卸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洋棉每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为止。

故近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续富国策》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身心,民族英雄林则徐洞察英国用心之险恶,主张开展焚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篇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回答问题:(1) 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答:“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2) 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 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答: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说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

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2.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让香港;②赔款二千一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④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定;⑤取消清政府的公行制度,两国商人实行自由贸易。

1843年中英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条款规定: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请依据以上资料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① 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材料3.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写道:“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请依据毛泽东的分析,谈谈你对近代封建与资本主义剥削的认识。

答:①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 并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②封建剥削制度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一起,构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③封建主义的统治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材料4: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

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

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材料5: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

…“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础嗟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

……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回答问题:(1) 材料(1)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列强侵略中国的何种情形?① 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

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中法《黄埔条约》亦规定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1858年《天津条约》之《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③ 海关自主权的丧失,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倾销商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海关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

(2) 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没能实现的原因。

①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3)简评约瑟夫的“列强矛盾阻止瓜分中国说”。

答:该说法不完全正确。

列强瓜分中国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其中还有一些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就一定程度制衡了各国的瓜分。

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材料6: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

其一由西太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

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三篇《政变前记》回答问题:(1) 戊戌政变发生在何时?答:发生在1898年。

(2) 简评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答: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梁启超归之为二条:意识光绪皇帝无权;二是守旧官僚反对。

严格意义上来说,梁启超所列举的这些情况并不是造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改革必然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是正常现象。

上述这些改革举措基本上是必要的、及时的,可指责的地方并不多,则更不能列为变法夭折的动因。

只有改革政策出现大的失误,才可与最后的失败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在这里将因果关系弄颠倒了。

但是,透过梁启超的这些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守旧派太强,维新派太弱。

(3) 简要综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研究的前沿观点。

答: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史学工作者用革命史观去认识和探讨变法的失败,产生了一些新观点。

有些著作共同将变法失败的原因归之为:①坚持改良主义,不赞成革命;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

有些著作还加上第④不反对帝国主义。

这显然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观的具体化。

50年代末和60年代乃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发生了新的大的变化,在“文革”时期,具体到戊戌变法,基本是进行“大批判”了。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将中国引入一个新时代。

史学界反观历史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戊戌变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1982年,广东学术界曾召开过一次关于重新研究戊戌变法的座谈会,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戊戌变法的失败,并不一定等于“此路不通”,也不意味着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没有获得某种程度实现的可能性”。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材料:7“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何时?它的性质是什么?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南京)通过,3月1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实施。

它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享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等内容。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从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何缺点?临时约法主要缺点是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它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1、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2、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3、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3)简述孙中山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贡献。

孙中山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先驱,她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篱;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中编综述材料8: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回答问题:(1) 材料中毛泽东所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其内涵是什么?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