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杰-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理论和方法

合集下载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1. 引言河流作为自然界重要的水资源承载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许多河流面临着健康状况不佳的困境。

因此,对河流的健康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2. 河流健康的概念与意义河流健康是指河流系统以其所承载的生态系统功能保持完好和稳定的状态。

河流健康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进行河流健康评价,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河流健康问题。

3. 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基础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河流生态学和环境指标的选择。

河流生态学研究河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讨不同生态环境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为河流健康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选择合适的环境指标对于河流健康评价至关重要。

环境指标可以从水质、河道形态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估河流的健康状况。

4. 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河流健康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水质评价、藻类指数、鱼类生态评价和物种多样性评价等。

水质评价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水样中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对河流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进行评价。

藻类指数是评估河流富营养化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河流中藻类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多样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环境中的养分含量和水质状况。

鱼类生态评价则是通过对河流中鱼类种群结构、数量和生殖状况等进行调查和监测,来评价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

物种多样性评价则是通过对河流中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评估,来判断河流的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5. 河流健康评价的实践案例实践案例一:长江流域健康评价。

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长江流域的水质、藻类、鱼类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长江流域的健康状况,为长江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延吉市水系统健康循环与生态恢复研究

延吉市水系统健康循环与生态恢复研究

表 1 超 采 区 井 网布 局 及 水 位 下 降状 况表 ( 0 3年 ) 20
注: 理论合 理开采量 和合理井距数据出 自2 0 0 1年延 吉市地 下水资 源开发利用评 价报告 [ , 际开采量 、 实 实
际 井 距 和 最 大 水位 降 数据 取 自 20 03年 的延 吉市 地 下 水 质 量 评 价 报 告 。
XU Hu Z a , HANG n , AIYu—h a , ANG Hu n , ra B u W a HA0 ig Jn
( . aj Ct Wa rAfi ueu aj 1 30 ,J i ,C ia . e igId s yU iesy 1 Y ni i t f r B ra ,Y ni 3 0 0 in hn ;2 B in n ut nvri , y e as l j r t
[ 中图分类 号] X 7 . 1 1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0 6—77 ( 0 1 1 0 3 — 4 15 2 1 )0— 0 1 0
Wae ytm at ic lt n a d E oo ia etr t n i ni trS se Hel C ruai n c lgc l s ai Ya j h o R o o n
e t b ih wae a i i t rr s ur e nd t e ef c ie us fr came t r e b ltto f sa l tr s vng ct wae e o c s a h fe t e o e l i d wae ,r ha ii in o s y v a u b n wa e y l r a trc ce,e h n i tru e,s i a d wa e o e v t n a d c n r lo on o r e p l n a cng wa e s ol n trc ns r a i n o to fp i ts u c o— o l t n a d t ntg ai n o c e i c a ai n lu b n wae ,t n u e s sa n b e s ca nd e o u i n he i e r t fs int nd r to a r a tr o e s r u t i a l o ila c — o o i f

城市水系统的安全性与韧性评估

城市水系统的安全性与韧性评估

城市水系统的安全性与韧性评估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城市的运转和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城市水系统就如同城市的血脉,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其安全性和韧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水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涵盖了水质安全、水量供应稳定以及供水设施的可靠性等方面。

水质安全是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城市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会严重污染水源,导致水中有害物质超标,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慢性中毒,有机物污染可能引发肠道疾病等。

因此,严格的水质监测和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是保障水质安全的关键。

水量供应的稳定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以及气候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用水量的增加或水源的减少。

在干旱季节或突发灾害时,如何确保城市有足够的水量供应,满足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城市绿化等方面的需求,是城市水系统安全性的重要考量。

这就需要我们合理规划水资源,建设有效的蓄水和调水设施,以及优化用水管理。

供水设施的可靠性也是保障城市水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供水管道的老化、破损可能导致漏水,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影响供水压力和水质。

水泵、水塔等设备的故障也可能导致停水事故。

因此,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建立完善的应急抢修机制,是确保供水设施可靠运行的必要措施。

而城市水系统的韧性,则强调的是其应对各种干扰和冲击的能力,以及在遭受破坏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能力。

自然灾害是对城市水系统韧性的重大考验。

洪水、地震、台风等灾害可能会破坏供水设施、污染水源,导致水系统瘫痪。

例如,洪水可能淹没水厂和泵站,损坏供水管道;地震可能导致水塔倒塌、水池开裂。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水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灾能力,如采用坚固的建筑结构、设置备用电源和应急供水设施等。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也对城市水系统的韧性提出了要求。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专家系列解读-整理版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专家系列解读-整理版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专家系列解读《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专家解读之一: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当前,我们国家许多城市面临水环境恶化、城市逢雨必涝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而切入点就是规范的排水以及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利用。

所谓健康水循环,就是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环不损害水的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是促进城市用水的健康循环、恢复水环境的生命线工程。

它的任务早已超出了排除雨水污水、保护城市生活环境、防止公共水域污染的范畴。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提出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要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等原则。

首先,要“尊重自然”。

这一原则是统领性原则,是其他四项原则的根本,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也符合最近国务院《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城市开发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的精神。

《条例》多次提到“削减雨水径流”、“雨水径流控制”等要求,并相应的提出有关措施,包括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等,体现了低影响开发理念和尊重自然的理念。

其次,要“综合利用”。

《条例》从规划、设施建设及政策鼓励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的制度措施。

同时,《条例》明确了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的方式,对初期雨水的排放调控和污染防治提出了要求,这对于防止城市水环境污染,特别是合流制地区下游污水厂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十分重要,也为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政策条件。

第三,“统筹规划、配套建设”。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是促进城镇健康水循环的重要工程,其系统布局直接关系到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因而必须统筹规划、配套建设。

【水系统 幻灯 课件】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理论和方法

【水系统 幻灯 课件】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理论和方法
捍卫城市的安全
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 中城市内涝事件出现的频 率增大,受灾城市由沿海 地势低洼地区向内陆城市 迅速扩展; 对城市经济发展、公共卫生、
交通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生态 环境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已 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 瓶颈。
2.城市水系统水资源流康循环
2.1节制用水
节制社会用水流量,略称“节制用水”与通常提 倡的“节约用水”是统一范畴的概念。但其内涵深 度却有很大的区别。节制用水是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健康的高度出发,在水 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节省用水,更要 在宏观上节制自然水的开采量,控制社会水循环的 流量,减少对自然水文循环的干扰。
各市雨水排除系统是在几十年间逐步修建的,在 雨水道系统多年的形成过程中也难免有些管段管 径过小,形成过水瓶颈。
2.3.3 创建在暴雨中的安全城市
( 1 ) 保护和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1)结合景观建设和修复城市湖泊、水池、溪流等 城市水体,保护和完善自然和人工湿地,使城市 水面率不小于10 %。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地、树林 、公园等自然植被地面,城市绿化率应在 30%之 上;构筑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譲暴雨雨洪有自然 储存调节和排泄通道; 2) 建立人工的雨水渗透、收集、存储和利用系 统。 这些措施修复了城市雨水自然循环的途径,可收 减少内涝危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效果。
将成倍增加,而径流时间缩短,径流峰值 增大。
• 同时由于地下水得不断补给,地下水位 下降,枯水期的水体得不到地下水补充,
会产生小河干涸、泉水枯竭等水环境退化 现象。
• 2)城市的无度拓展不断挤占湿地、湖沼、河滩等 自然水面,使雨洪失去了存身之所,增加了城市内涝 的危险
• 3) 城市热岛现象促使暴雨频发 城市气温逐年上升,形成了热岛现象。在过去的一百 多年间,世界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3 ℃,而快速城市 化的东京年平均气温上升3 ℃。城市热岛现象与暴雨 频发有着因果关系。 4 ) 全球变暖极端降雨频发。大气中饱和蒸汽压增 高,空气之中含有更多的水分,增加了大气中的潜在 降水量,另外低层气温大增使大气对流运动更激烈起 来,在激烈的大气对流下,更容易产生和发展携带强 降雨的雨云。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水的七个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水的七个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水的七个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水的七个标准是指定的主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健康的水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水的七个标准,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

1.水的源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中,水的源头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水的起源、来源、收集和储存方式等。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了水源地的保护和净化措施,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在我看来,这一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水的源头决定着水的质量和纯净度。

2.水的处理和净化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二个标准涉及水的处理和净化过程。

这包括过滤、消毒、软化和除臭等方法,以确保水符合健康标准。

对于我而言,水的处理和净化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步骤,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

3.水的供应第三个标准涉及到水的供应和配送方式。

这包括供水系统的建设、管道的维护和供水的稳定性等。

我认为,水的供应过程必须稳定、可靠和持续,以保障人们随时享有健康的饮用水。

4.水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强调了水的使用方式和用途。

这包括饮用水、食品加工水、洗浴水等各种场合。

在我看来,正确的水的使用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5.水的风险控制第五个标准涉及到水的风险控制和监测。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我认为,及时的风险控制和监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水质问题引发的健康风险。

6.水的质量检验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了对水质的定期检验和评估,以确保水的安全和健康。

对我而言,定期的水质检验是确保饮用水符合健康标准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公共健康的重要举措。

7.水的管理和监督最后一个标准涉及到水的管理和监督。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水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和推行相关政策法规等。

在我看来,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体系是确保水质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河流健康评价_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流健康评价_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流健康评价_理论、方法与实践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1. 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河流水体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河流健康评价是评估河流水质和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方法,能够为保护河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对河流健康评价进行综述。

2. 理论基础河流健康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河流生态学和水质学。

河流生态学研究河流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注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水质学则着重于研究水体污染和水质改善的方法,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应用。

结合这两个学科的理论,可以综合评估河流的生态和水质状况。

3. 评价方法(1)物理和化学指标物理和化学指标是评价河流水质的重要依据,包括溶解氧、水温、pH值、浑浊度、营养盐、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参数。

通过测量和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河流水体的基本水质特征,从而判断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2)生物指标生物指标是衡量河流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通过研究它们的群落结构、密度和多样性等可以评估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3)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权重和确定评价标准来评估河流的综合健康状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等,这些方法能够将不同指标的权重赋予合理,并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4. 实践案例(1)长江经济带河流健康评价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河流生态环境最严重受损的地区之一。

通过对长江及其支流进行河流健康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相关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国际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国际比较可以了解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地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可以为中国的河流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雨水资源化系统模式探讨

城市雨水资源化系统模式探讨

性 , 强 对 城 市 雨 水 的 收 集 、 用 , 展 城 市 雨 水 资 源 化 系 统 模 加 利 发
式 已成 为缓 解 水 资 源 危 机 和 防 洪 防 涝 的 一 项 有 效 措施 。
1 城 市 雨 水 资 源 化 系 统 的提 出 及 内 涵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着 工 业 化 程 度 的不 断 提 高 , 会 经 济 迅 速 随 社 发 展 , 批农 村剩 余 劳 动 力 向城 市 转 移 、 居 , 市 规 模 、 口 、 大 定 城 人 结 构发 生 变 化 , 市 化 进 程 发 展 迅 猛 , 城 随之 而 产 生 的负 面 效 应 如 交通 拥 挤 、 境 恶 化 、 态 破坏 等严 重制 约着 城 市 发 展 和 社 会 进 环 生
机 的 重要 途 径 。 在 城 市雨 水 利 用 理 论 的 基础 上 , 出 了 以“集 蓄一 利 用一 处 理一 评 价 ”为 指 导 思 想 的 系统 的 城 提
市 雨水 资 源化 研 究模 式 , 目的在 于 更加 合 理 、 效 地 利 用 水 资 源 , 有 实现 城 市的 整 体 可持 续 发展 。
资 源 化利 用过 程 中 又 有 作 为 资 源 的 部 分 特 点 。因 此 , 市 雨 水 城
资 源 化 系 统有 以下 特 点 。
2 1 尺 度 性 .
尺度 性 即指 区域 性 。城 市 从 兴 起 到 现 在 , 同 的 城 市 职 能 不 不 同 , 一 城 市 各 个分 区 又具 备 不 同 的功 能 , 同 因此 正 确 把 握 研 究 尺度 , 理 选 择研 究 区 域 至关 重 要 , 而 为 不 同 区制 定 不 同的 可 合 从
系 列 的 可 行 性 分 析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部 分 观 点 只 是 从 城 市 雨 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建立循环型城市水系统是一场重大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建立循环型城市水系统是一场重大变革
资 源 日益成 为 大家 所关 注 的焦 点 . 次会 议 把城 乡水质 与水 文学 、 此 景 由 美 国分 散 式 污 水 处 理 与 回 用 协 会 . 美 国 水 环 境 研 究 基 金 会 共
观 、绿 色城 市 和城 乡可 持 续发 展等 议题 有机 结合 起来 ,集 中讨 论 了 安 全饮 用水 、 雨洪 利 用和 污水分 散 式管 理等 方面 的 问题 和解 决 办法 , 就 确保 城 乡未 来水 资源 生 态可 持续 发展 、为未来 城 乡可持 续水 循环
循环 型水 系统在 排水 制 度 、污 水再 生 方法 .污泥处 理 与处置 等方 面
都将有重大变革。 圆
新 的方 向 ,呼 吁大 家积 极 关注人 类 的 “ 命之 水 。会议承 办 方北京 生 建 筑 工程 学 院郑 文堂校 长 、住 房 和城 乡建 设部 建筑 节能 与科技 司巡 视 员武 涌 、北 京市 科 学技 术委 员会 副 主任 朱世 龙分 别致辞 .中 国工 程 院 院士 、哈 尔滨 工 业大 学教 授 、博 士生 导师 张杰做 了题 为 《 水环
得 到 了 国 际 水 协 、美 国 分 散 式 污 水 处 理 与 回 用 协 会 美 国 水 环 境 研 究
专家 学者 与师 生代 表参 加 了大会 。 在1 1月 7日举行 的开 幕式 上 ,美 国 CH2 HlL( 图基 团)环 M L 希 境工 程咨询 公 司高级 副 总裁 、 技术 主 管 、 国 国家 工程 院院 士、 0 0 美 2 1一
基 础设 施建 设搭 建 了科 技交 流平 台 。
同发起 ,由北 京建 筑 工程学 院承 办 的 2 0 0 9年第 二届 生命 之水 ”前 沿 技术 国际盛 会于 1 1月 6— 9日在 北 京举 行 。来 自中国 、美 国 、荷 兰 、澳大 利亚 、德 国 、加拿 大 日本 、爱 尔兰 、香 港等 9个 国家和 地 区的9 0余 位知 名专 家学 者齐 聚北 京 , 同探讨 交流 前沿 技术 与最 新 共 成 果 .研 究水 科技 未 来发 展趋 势 。来 自 国内 的中 国科学 院 、清华 大 学 、北京 工业 大学 、中国人 民大学 、北 京建 筑工 程学 院 、哈 尔滨工 业

浅谈水循环与水资源管理

浅谈水循环与水资源管理

浅谈水循环与水资源管理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循环的基本理论,包括其组成、意义和作用、机理等,并从水资源机理出发,介绍了张杰院士与李圭白院士提出的“水的健康循环”与“水的良性社会循环”概念;最后,介绍了关于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并且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有助于良性水循环的形成。

关键词:水循环; 水的良性社会循环; 水资源管理1. 水循环1.1 自然水循环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水循环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水循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②水对物质是很好的溶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③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流失,而另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沉积往往要通过水循环来完成。

1.2社会水循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破坏日益加剧,水还由于人类的活动而不断地迁移转化,形成了水的社会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不断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经过使用,一部分天然水被消耗,但绝大部分却变成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放,重新进入天然水体。

社会水循环是自然水循环的一个附加组成部分,对自然水循环产生强烈的相互交流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世界上水的循环运动。

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干预的直接方式,在人类大兴水利带来巨大生产效益和能源效益的同时,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

2. 新型社会水循环概念鉴于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社会循环依赖于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而且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已经威胁到了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张杰院士与李圭白院士分别提出了“水的健康循环”与“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概念。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与方略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与方略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与方略张杰;李冬【摘要】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自然资源的循环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根源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证,对水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传统排水系统功能、水资源利用模式的变革以及社会用水健康循环和水环境恢复的方略.指出只有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限定于自然生态平衡之中,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2)006【总页数】7页(P849-854,868)【关键词】资源;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社会循环;可持续【作者】张杰;李冬【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目前全球一半左右的河流流量大幅减少或遭严重的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1].中国水资源总量28 000亿m3/a,平均2 200 m3/(a·人),到2030年将降为1 700 m3/(a·人),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与此同时全国江河除源头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绝大多数城市下游段沦为Ⅴ类或劣Ⅴ类水体.全国660多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水危机已突现在面前[2].面对水污染、水短缺的严峻危机,反思人类社会水事活动,寻求水危机的根源,探索水环境恢复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道路,正是迫切的任务.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自然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一直认为自己是主宰世界,征服自然的主人.为了经济利益,尽最大努力去开采资源,无度消费,大量排放废弃物,致使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社会也陷入了资源与环境的危机之中.自然界水与其他资源都是有限的,并处于不断的物质循环之中.人类的社会活动,生活与生产活动都要服从于物质自然循环的规律,与其相协调.人类社会水与物质的循环必须纳入自然循环运动之中,人类社会方可持续发展[3].1 水及植物的营养素循环规律1.1 水循环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水在海洋、天空和大陆之间进行着循环不已的运动.其循环总量就是地球降水总量或者是蒸发总量,平均每年为57.7× 104km3.大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而海洋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由于大陆与海洋这种降水与蒸发量上的差异,水由大陆流向大海,形成了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泊、地下潜流,滋润着地球万物的生长,这也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自然基础资源[1].水的自然循环如图1所示.图1 水的自然循环大陆年径流总量为大陆年降水总量与年蒸发总量之差,或海洋年蒸发总量与年降水总量之差:大陆年降水总量-大陆年蒸发总量=11.9× 104km3/a-7.2×104km3/a=4.7×104km3/a.海洋年蒸发总量-海洋年降水总量=50.5× 104km3/a-45.8×104km3/a=4.7×104km3/a.大陆径流量为4.7×104km3/a.人类社会在自然径流中取水来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用过的水又排回自然水体,就建立了社会用水循环,它和自然水文循环一起组成了地球复合水循环系统,如图2所示.社会用水循环是自然水文循环的一个子系统,它依附于自然水文循环系统.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程中,人类社会的水循环基本上与自然水循环相协调.只是近百年来人类大肆进行水事活动,才给与了母系统强烈的影响和冲击.图2 地球复合水循环系统1.2 植物的营养素循环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物种大概有150万种,其中20%是水生生物.每种生物都不是独立生存的,都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营养素循环中与其他物种相依存而生育、生息不止的.图3是植物的营养素在自然中的循环.从图3中可见,在太阳光能量的补给下,绿色植物吸收土壤中N、P、K等营养成分,利用CO2和水来合成有机物质,增长繁育自身,为草食动物生产食料,组成了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的食物链.枯萎的植物和动物的排泄物及其死亡后的肢体又被微生物所分解,重新产出植物的营养素N、P、K等营养成分,供给绿色植物利用.明示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营养素在绿色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再到绿色植物的反复不断地循环.图3 自然界植物的营养素循环在人类产生后的几百万年间,人类是食物链的最终端,但是古代人类基本没有破坏植物的营养素的自然循环,其循环途径可见图4.图4 人类与植物的营养素循环自从18世纪人类社会生产力发达以来,尤其是19世纪水冲厕所普及以后,城市另僻了植物的营养素开路循环,如图5所示.由于人口剧增,人类社会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将农作物、家畜、野生动植物都作为食物,消耗数量巨大,而其排泄物又通过下水道、垃圾处理系统排放于河流、填埋于地下或者进行焚烧,污染自然水系和大气环境,却不能通过分解者回到农田作肥料,铸成了大地植物的营养素的流失和水环境污染.农田土壤营养的贫乏不得不大量使用无机肥料(化肥).由于化肥便捷、肥效快,作物高产,造成了农民对化肥的依赖.然而化肥污染环境,随农田径流流入水系的化肥质量占施肥量的70%,是闭锁型水体富营养化的元凶.依靠化肥的农业是不可持续的,虽然氮肥可以从空气中取得原料,但是磷肥的原料只能依靠磷矿石.世界上磷矿石的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矿物学家估计照如此速度消耗磷矿石,世界磷矿资源最多还能开采30 a.另外施用化肥也使农田土壤渐渐板结贫瘠,导致农业的潜在危机,因此应从生态学的视点认真研究农业肥料的循环[4].图5 现代社会植物的营养素的开路循环1.3 人类社会水危机的根源1.3.1 二元论的自然观是水危机的社会思想根源历史上,自然往往视为被征服的对象.“驾驭自然,做自然的主人”曾被绝大多数人视为人类行动的指南.这种将人与自然割裂,忽视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的二元论自然观是水危机的社会思想根源.1.3.2 人口过度增长是水危机的必要条件人类诞生以来,人口相对稀少,直到1850年世界人口为10亿人.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万年,相当人类历史的99%.而第二个10亿仅用了80年,约在1930年世界人口达20亿人.45年后,1975年地球人口增至40亿,24年后,1999年达到60亿,现正以每年7 7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问题虽然不是环境问题的唯一原因和必然原因,但人口过度增长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灾难性危机和世界性水危机的必要条件.控制人口增长,就是控制人口总量不超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这必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1.3.3 水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二元论”自然观的引导下,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采用的是无度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摄取利润,致使本来人口剧增带来的环境压力更加突出.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大量采用、大量排放、肆意污染水体,致使人类社会用水的循环对自然水文循环的干扰越来越大.因此“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粗放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水危机的直接原因.1964年竣工的阿斯旺大坝,一度成为埃及的骄傲,它结束了尼罗河连年泛滥的历史,生产了廉价的电力,还灌溉了农田.然而近年人们发现它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如两岸土壤盐渍化,河口三角洲收缩.血吸虫病流行等等[5].咸海是界上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归宿.上世纪50年代,由于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上游兴建水库,开挖运河,扩大灌溉面积,使两河入海水量由58.8×108m3/a减少至30×108m3/a,到1980年9月咸海水位下降7 m,水面缩小1.5× 104km2,含盐量由原来的10%增至1980年的16%,渔产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6-7].在中国,社会水循环对水系水质的破坏事例比比皆是.一座工厂或一座城市污染整个流域的事屡见不鲜,生态系统遭到毒害,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危机,水污染与水短缺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人类社会的水循环给自然水循环强烈的冲击,是造成当前水危机的直接原因.但是如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注意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与自然水文循环相协调,就不致破坏水的自然循环,从而使自然界有限的淡水资源能够为人们循环而持续地利用.2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框架2.1 传统城市水系统的缺憾18世纪末发明的水冲厕所,在19世纪中期开始发达起来.污水道和水冲厕所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卫生条件,城市用水量迅速增加.但是城市居民的舒适生活条件是以牺牲河流水质为代价的.莱茵河曾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河流的普遍污染,水环境恶化,伤寒等疾病又流行于人间.人们开始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一百多年来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世界各大都市都普及了城市排水系统.虽然一些河流水质得到了改善,但是世界性的水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增长迅速,但是水污染并未得到遏制[8].城市的水资源流与物质流是密不可分的,表现在人居的排泄物和物资消费的剩余大都是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或放流水体.水环境污染就是因为城市排放水中混杂的有机物,N、P等物质进入水系而引起的.现代传统城市排水系统认为污水和水中的杂质都是污秽的废物,采取治理和及时排放水体的政策.其弊端是:1)形成了单向流开放式的城市水系统.采取大量取水,粗犷利用,大量排放的模式.为了满足城市用水的无度需求,不惜百里千里到上流甚至外流域调水,然后污染本市流域的下游水体.2)将生活,生产污水看作是废水,污秽之水,把水中有机物,N,P及其他人工合成化学品统统看作废物和污染物,经过污水厂末端处理,消除一定危害之后,尽快排除市区之外,进入下游水体,以此完成了水污染防治的任务.然而,水域污染并未得到遏制,反到越演越烈.3)传统城市水系统,只是注意满足单个城市用水和排水之需.城市居民在享受舒适便捷的现代卫生设备的同时,却污染了下游水体.因此,在耗费大量能源的同时却仍然达不到健康水循环的要求,这正是水短缺、水污染和植物的营养素循环紊乱的直接原因.2.2 城市排水系统功能的变革历来排水系统均把含有污染物的污水作为有害的废水进行处理和排除,为此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把污水中的N、P、有机物及各种杂质看成宝贵资源,进行回收或源头分离,把污水看成宝贵淡水资源进行再生、再利用、再循环,那么城市排水系统就成为了物质回收、污水再生,资源再利用再循环的城市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只担任收集、末端处理和排放污水的任务.它的功能应升华为:污水再生、再利用与再循环;城区雨水贮存、渗透、利用与排除;植物的营养素循环利用;能源与物资的回收[8].2.3 城市水资源的变革往昔作为城市水资源的只有地表、地下天然径流,本地区水资源不够应用或受到了污染就向流域上游取水,甚至到外流域调水.上、下游和流域间争夺水资源的纠纷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把城市放到流域和城市群来研究,就应当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来满足生活,生产之需,包括天然径流和非自然水资源.而不去争夺他乡水源,影响全流域和其他流域的生态环境.就做到了上下游共享流域水资源.可作为城市水源的水资源[9]如下:1)流域内自然径流水资源.流域水资源是流域内的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所共有的.人类社会取用水资源必须有节制,应以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原则.超过了这条底线就产生了水危机.如果社会用水达到了健康循环,每座城市都可就近取用天然径流,不必用科技力量长距离去源头取水,更不必跨流域去掠夺他流域水资源.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将强烈改变自然水文循环规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态平衡和环境问题.2)城市污水再生资源.将城市污水厂变为再生水厂,就可以生产再生水,建立城市再生水供应系统,可代替自来水用于工业,景观和非生活用水.城市污水的产生量约为用水量的70% ~80%,而城市用水量之中,为人们直接饮用和与身体密切接触的水量仅占全部用水量的30%.其余的均可为再生水所替代.那么城市需求的自然径流水资源就可减少50%以上.所以城市污水是城市稳定的重要水源.3)节水资源.提高用水户的用水效率,减少水量消耗和改变用水方式来降低城市用水需求,也可视为一种水资源.虽然节省下来的水资源是虚拟的,但确实减少了城市对自然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应视为城市不可忽视的水源.此外城市雨水和沿海城市的海水都可以作为城市的水资源.2.4 循环型城市水系统的模式在人类经历数千年漫长游牧、农耕时代和现代的快速发展之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解决资源短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建立循环型社会,其中水的循环利用是基础[10].循环型城市水系统模式如图6所示.图6 循环型城市水系统水资源流与物质流循环在循环型城市水系统中不但要有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还要有完善的污水再生系统.自然水在从采取到排放到下游水体之前,已被高效利用了多次,排放的也是高质量的排放水,并通过高质量再生水回用将社会用水循环与自然水文循环和谐地联系起来.在一个流域内,上、下游城市共享流域水资源,兼顾人类和河流生态用水,充分体现着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共享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着河流生命和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从图6还可以看到,循环型城市水系统除了有一个水资源健康循环系统之外,还有一个物质(植物的营养素)健康循环系统,收集人居屎尿、有机垃圾,经发酵分解生产有机肥料回归农田.水资源和植物的营养素的健康循环,构成了循环型城市的基础.这样的城市将在流域城市群中和其他城市一起重复和循环利用同一条江河的水,共享流域资源,而不污染下游城市.形成了如图7所示的以流域为地理单元的水资源共享模式.图7 流域社会用水健康循环模式2.5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的内涵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要求城市用水和食物资源消耗流同时实现健康循环.城市用水的健康循环就是在水的社会循环中遵循水文循环的规律,节制社会循环流量,控制源头污染,同时将用过的污水进行再生净化,实现再利用再循环,使得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环不损害水自然循环的规律,从而维系或恢复城市以及流域健康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城市食物资源流的循环主要是食物中富含的N、P、K等营养物质的循环,是自然界植物的营养素循环中的分支,城市食物资源流的健康循环就是不切断不损害植物的营养素的自然循环,不产生营养素的流失,不积累于自然水系而恶化水环境.从古至今长期以来食物资源流的循环都是健康的,人们把人畜排泄物、有机垃圾、作物秸秆等都用作农家堆肥的原料,回归到农田,这和自然界植物营养素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生产者的循环规律是吻合的.只有到了现代城市和现代农业的时代才出现了偏差.一方面城市向水系流失氮、磷等营养素,集中污染水环境,另一方面农业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消耗磷矿资源,同时产生强劲的面源污染.这种状态必须将其纠正过来,达到食物资源流的健康循环,使其再融入自然植物的营养素循环之中[11].社会水资源流和食物资源流的健康循环正是循环经济的基础,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的典范.3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实施方略3.1 节制用水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仅要节省、节约用水,还要据地域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工艺改革,提倡节水产业和清洁生产,通过法律、行政、经济与技术手段,在宏观上控制社会水循环的流量,节制自然取水量,减轻社会循环对自然循环的干扰,实行节制用水.节约用水是广大用水户珍惜水资源的自觉行动,而节制用水是政府水主管部门和整个社会强制性的行为.3.2 城市污水的再生、再利用与再循环城市污水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应突破污水处理系统“达标”排放就安全无事的想法,而应建立社会用水健康循还的理念.建设包括污水处理、深度净化、管道输送系统在内的,以城市污水为源水的城市再生水供水系统,实现城市污水的再生、再利用和再循环,从而将城市污水变成城市稳定的第二水源.此举既可以减少城市污水排水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域点污染负荷,还可以开发第二水资源,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再生水售水所得还可以补贴污水处理维护费用,减轻财政负担.当前我国每天产生超过108m3的城市污水,如果能利用其20%~30%,就可以解决10~20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某些地区就可以推迟或者取消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计划,免除难以预料的生态后果和巨额建设、运行费用.污水再生水除作为本城市的主要水资源之外,污水经深度净化后高质量的再生水还可以排入水体,作为下游城市生态水资源的一部分[12].以流域为地理单位,在流域城市群中规划各个城市污水再生系统并与流域水系功能相结合,实现流域内城市群间水资源的重复与循环使用,就会获得整个流域最佳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3 污水厂污泥回归农田作农业肥料自然界中存在着氮、磷、钾的循环,一般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到分解者再到生产者,污泥中富含植物的营养素,回归农田是其正当归宿,是由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所决定的.3.4 修复城市雨水水文循环的途径天然降水是维持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地表、地下径流的来源.传统城市规划及建筑小区设计习惯于将雨水当做“洪水猛兽”,都是以“将地面降水尽快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尽快入河入海“为首要原则,贯彻的是使雨水尽快远离城市这一防水思路.违反了或者忽略了雨水蓄存、调节、涵养地下水、补充地表枯水流量的水文循环规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如森林、农田、牧场等被建筑物、构筑物及硬化地面所取代.在现代城市中,除了散布于市区的公园绿地及天然水体之外,整个市区几乎被一张不透水的铜墙铁壁覆盖,阻隔了雨水向市区地面下土壤的渗透,截断了地下水径流,严重影响了城区雨水的水文循环.由此造成雨季市区内涝,枯水期小河干涸的局面.所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雨水的土壤渗透、调节和蓄存,应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补充城市地下水,以恢复城市雨水自然循环的途径.3.5 污染负荷源头分离水域水质污染是由于入流城市排水中混合各种污染物质造成的,从源头来分离污染负荷显然是减轻水域污染的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以往提倡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废弃物的再生、再利用,当然非常重要.居民生活污水中的污染负荷源头分离也很重要,千家万户积少成多,构成了城市污水中COD、TP、TN的主要来源.人居尿屎和生活有机垃圾,如果能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营养素N、P、K等成分,再供生产者农作物生产食物,供人们消费……,这样人们的食物消费就可以闭合循环了.人类就又回到了自然生态的系统之中.人类社会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前提.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人居卫生系统,可称为人居生态卫生系统.它是一个可持续的闭合循环系统.是将人居排泄物视为宝贵资源而不是废物,使水资源和植物的营养素在人类社会以闭合的回路进行循环,使有限的水资源和营养物质可持续为人类服务的生态卫生系统.人类是地球上自然生态系中的一员,居于生态食物链之终点,有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但却不可违反生态规律,涸湖而渔.与此相反,应自觉地服从自然规律,维护生态系平衡.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只能限定于自然生态平衡之中[14].3.6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水循环、水资源、水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是地球上水运动的3个方面,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且存在着因果关系.所以水环境不是某个城市或某个地区的,而是流域的.因此管理水环境的基本地理单元就是流域.在明确的流域、地域内建立跨部门跨行政地区的权力管理机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综合管理水质水量.适度开发且有效保护水土、生物资源,维护与恢复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确保江河湖泊流域水环境的健康[13].这种流域综合管理正是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的“我国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制度”的最好形式.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由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相关水事部门的代表共同组成,是国务院和住房与城市建设部、水利部、环保部授予其相关行政执法权力的机构.他的职能是:1)建立符合流域特点的水环境法规体系;2)编制流域水环境恢复规划;3)水功能区划管理;4)重大水事项目的审批;5)监督城市污水再生水厂和再生水供应系统的建设;6)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7)加强流域健康状况诊断和评估;8)建立公众参与机制;9)在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统筹领导下,流域内各城市、各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维系流域的健康水环境.4 结语本文从地球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出发,寻求人类社会用水循环与自然循环的和谐,指出了水环境恢复与水健康循环的基本途径和操作体系,形成了系统理论与实践指南.1)水循环、水资源和水环境是地球上水汽运动的统一体.虽然地球上参与水文循环的地下、地表径流量是有限的,但水是可以再生循环的自然资源.在流域社会用水健康循环的创举中,可以同时解决构成现代水危机的两大问题——水资源短缺和。

水循环与水健康循环

水循环与水健康循环
• 传统概念
水循环是 指水由地球不同 的地方透过吸收 太阳以来的能量 转变存在的模式 到地球中另一些 地方。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HIT
• 新概念
现代观点是将水循环分为两大部分,即:水 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 自然水循环:即传统的水循环概念。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HIT
感谢各位!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HIT
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 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 状况的变化。 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 渗等过程的变化。 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 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面对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学术 界与工程技术专家提出了健康水循环的新理念。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HIT
2、健康水循环的概念
健康的水循环,是指充分尊重水的自然生产、水 体自净和循环的运动规律,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 引水要适量、用水要节约、废水要处理和再生净化、 排水要达标;使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 域的水体功能、社会循环不损害自然循环的客观规 律,从而维系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的健康运行 或水环境保持自然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面对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学术界与工程技术专家提出了健康水循环的新理学习交流ppt健康的水循环是指充分尊重水的自然生产水体自净和循环的运动规律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引水要适量用水要节约废水要处理和再生净化排水要达标

城市水系统的动态管理策略

城市水系统的动态管理策略

城市水系统的动态管理策略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水系统的管理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城市水系统涵盖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与利用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动态体系。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保障城市水系统的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策略。

供水是城市水系统的首要环节。

确保供水的充足和优质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同时,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在供水过程中,优化供水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也十分重要。

采用先进的供水技术和设备,如智能水表、远程监控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供水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供水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建立科学的供水调度机制,根据不同时段和区域的用水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排水系统的有效管理对于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淤,确保排水畅通。

同时,要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防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污水处理后的回用,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城市绿化、工业生产等方面,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雨水收集与利用是城市水系统管理的新兴领域。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蓄水池等,可以有效收集雨水,用于补充城市用水。

这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可以节约水资源。

城市水系统的动态管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水量等参数,及时掌握水系统的运行状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发出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刘俊良:沉淀给水排水书写灿烂人生

刘俊良:沉淀给水排水书写灿烂人生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他是河北省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

他苦心孤诣30年,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

他是著名工业废水处理专家马中汉教授的关门弟子硕士、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教授的开门弟子博士,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指导的博士后。

他34岁破格晋升副教授,36岁破格晋升教授。

他主持编制了河北省全部11个设区市的城市节制用水规划。

他和武汉大学杨开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放教授被称为业内的“铁三角”。

……他是河北省给水排水专业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刘俊良。

创新节水技术收效甚佳全球淡水资源极为有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专家学者瞩目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是贫水国,水资源和水环境已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节约用水、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感、建立节水型社会应是我国当前和长远的基本国策,其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应用了城市可持续用水管理和城市用水健康循环理念,将水资源在城市用水健康循环中的各个环节统一在城市节制用水规划和管理中;运用改进灰色系统、时间序列-指数平滑、系统动力学等模型建立了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准确地描述了需水量与多个影响因子的关系,解决了我国城市多年来需水量预测结果偏高的问题;发展并应用了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内河水质维护技术体系,实现了水资源分质优化配置和水量平衡管理。

在城镇水处理方面,刘俊良教授科学分析了河北县城以上城镇市政水处理工艺技术特点及其升级改造需求,提出了水处理反应器填充料的分类方法及标准,并对市售水处理生物过滤载体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在净水处理方面,他确定了锰砂生物过滤去除有机物微污染及锰超标浅层潜水的工艺流程及其最佳运行工况;在城镇污水二级处理方面,他创新研究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过滤强化处理、淹没式固定生物滤池两种典型工艺的运行参数;在城镇污水再生处理中,他集中研究了堆积式陶粒生物过滤工艺优势,并对其建立的示范工程进行了能耗分析。

创建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创建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创建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杰;熊必永
【期刊名称】《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0)003
【摘要】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指出违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用水模式,是我国水环境恶化的根本所在.同时阐明建立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增强全社会的节水理念,加强对垃圾、污水的有效治理,采取有效的遏制手段净化城市污水,使城市污水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提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应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资金问题,为创造城市水系统健康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健康水循环系统还应实施节制用水.并且将有机垃圾、污水污泥回归土地,修复城市雨水水文循环系统,减少污染源.
【总页数】3页(P204-206)
【作者】张杰;熊必永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2
【相关文献】
1.谈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J], 赵学刚
2.强化城市节水促进沧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J], 刘伟;庞炳义;郝磊
3.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济宁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几点思
考 [J], 李征;郑莉莉
4.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乌鲁木齐城市供水价格问题探讨 [J], 刘迪生;
5.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在水循环、水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J], 张杰;臧景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开放型:“取水无度→低效利用→高污染排放”
再生循环
节制取水
反馈循环型:
污水深度 处理
高效利用
据社会用水健康循环的理念,人类社会用水必须从“无度开发→低效利用→高污 染排放”的直流式用水模式,转变为“节制取水→高效利用→污水再生循环利用”的 循环型用水模式,使流域内城市群间能实现水资源的重复与循环利用,使社会用水循 环和谐地纳入水的自然水循环之中。
2.3城市雨水健康循环——暴雨中 捍卫城市的安全
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 中城市内涝事件出现的频 率增大,受灾城市由沿海 地势低洼地区向内陆城市 迅速扩展; 对城市经济发展、公共卫生、
交通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生态 环境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已 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 瓶颈。
2.城市水系统水资源流康循环
2.1节制用水
节制社会用水流量,略称“节制用水”与通常提 倡的“节约用水”是统一范畴的概念。但其内涵深 度却有很大的区别。节制用水是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健康的高度出发,在水 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节省用水,更要 在宏观上节制自然水的开采量,控制社会水循环的 流量,减少对自然水文循环的干扰。
这些措施修复了城市雨水自然循环的途径,可收 减少内涝危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效果。
( 2 )大力提高城市雨水道规划设计标准
1)合理确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 2)合理划分汇水区域; 3)提高雨水道的设计暴雨标准P至3-5年; 4) 提高合流雨水道截流总干管的稀释倍数n0至2-5倍。
q

167
A1(1 C (t b)n
3.3世界各国污水污泥农业利用的发展历程
• 欧洲污水污泥农业利用的发展历程
30年前欧洲各地污水厂污泥并没有规范化处理与处置, 随意堆放,弃之荒野有之,填埋有之。经二十多年的努力, 欧洲年产1000万吨干污泥几乎全部都进行了规范化处理与 处置。而且规范化处理了的污泥用于农业的比例发展较快, 至2010年欧盟27国污泥农业利用比例达39%,预计2020年 可达50%;北欧更高,丹麦2011年为70%,娜威2009年为 78%。
3.4我国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至2012年全国污水处理量达400×108m3,产干污 泥500×104吨。除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都市采 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了不到全国污泥量的 10%得少部分污泥外,大多数省市都弃之荒野, 随意堆放或填埋。侵占农田,蚊蝇滋生,污染环 境和地表地下水体。遭到市郊民众强烈反对。有 的城市迫于民众压力,不好外运,在厂内堆积如 山,一筹莫展。估计到2020年,全国污泥产生量 将达到800×104/年,那时矛盾将更加突出。引导 全国污泥规范化处理和农业生态循环利用已迫在 眉睫。
海洋
1.1.2 社会水循环
城市水系统循环宛如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
1.1.3 全球复合水循环统
社会水循环是水文水循环的旁路,相互进行着强烈的交流
降水 地下水
云 蒸发
蒸发
蒸发
降水
供水厂
用户
污水处理厂
地下水
水、废水流

水文交换
地表水系、河川径流
潜在的回用水源
圈内为水的社会循环,圈外为自然循环
海洋
降水
1.3人类社会用水健康循循环理念框架
水源 a.
b.
供水 生产者
食品消费
用水
N、P
再生水源 创新的城市排水系统
消费者
粮食
农田
排水 系统
N/P肥料 农业灌溉
分解者
养分循环 自然界的养分循环
优质排放水
循环型城市水系统不但有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完善的污水 再生利用系统和污泥回归农田的系统;还有通畅的雨洪渗透 调蓄排泄和人工雨水道系统。自然水从采取到排放入下游水 体之前,已被高效利用多次,排放的也是高质量的再生水, 并通过高质量再生水将社会用水循环与自然水文循环和谐地 联系起来。在暴雨中不受水浸,水资源可继续利用,水环境 健康。
• 美国污泥农业利用的发展历程
• 美国联邦政府1993年颁布了《污水污泥利 用或处置标准》CFR40PART503。是一部 鼓励污泥农用的法规。至2010年美国1600 座污水处理厂干污泥已全部规范化处理和 处置。其中60%经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 理成生物固体用作农业肥料;17%填埋; 20%焚烧;另3%用于矿山恢复的覆盖。

4 城市水系统能源流健康循环
1)污泥能量的循环
随着污泥回归农田作肥料,泥中有机物的大 量能量就得以循环。
2)污泥消化沼气发电
3)污水热源
污水温度夏季低于大气,冬季高于大气。利 用这个温度差可建立污水热(冷)源空调系 统,建立污水热源热水供应系统。
5 创立循环型城市水系统
社会水循环和自然水循环的和谐
• 暴雨、径流、雨洪都是地球水循环的自然现 象,是不依人类的意志而改变的。但现在人类 不愿和几百年前一样与雨洪共存;
• 近多年来,各大都市暴雨内涝灾害是这些城 市极度畸形发展的结果。
• 亡羊补牢,在大量雨洪内涝灾害造成惨重生 命财产代价的教训面前,我们应反思,现代城 市是怎样侵占雨水径流的存身之所,是怎样堵 塞了雨水循环的途径,从而建立起在暴雨雨洪 水中安全的城市,为建设循环性城市提供基础 。
禁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的 有毒化学物质。
• 2001 年5 月23 日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标志着人类全面开始削减和淘汰POPs 的国际合 作。2004 年5 月17 日,《公约》在国际上正式 生效,2009 年5 月9 日,在日内瓦举行了《公约 》第四次缔约方大会。与会代表达成共识,同意 减少并最终禁用9 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自然环 境的有毒化学物质。目前,POPs公约禁止生产 和使用的化学物质已增至21 种。
。1)病原体是污泥利用的重要指标,控制病原体数量是 预防污泥农用风险的重要方面,但现有污泥处理的堆 肥发酵等技术已能满足病原体的杀灭和控制要求; 2)重金属全国44座污水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统计结果 与美国污泥土地利用重金属控制标准, 欧盟污泥土地 利用重金属控制标准并不超标。并且每年还有下降趋 势。同时不少金属离子(Cu、Fe、Mn、Zn、Mg、 Mu、Mo等)还是微量生理元素,有正效应。 3)持久性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某些工业排水中可能 含有的聚氯二酚、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物,如源头没 有良好地治理和监管就进入市政管网,是城市污水中 持久性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
2.3.1城市内涝的原因
1)综合径流系数倍增
按着许多城市的经验综合径流系数Ψ与人口密度X(人 /ha)、不透水地面率lmp 呈正相关关系。
• 如果城市初建时的地面硬化率为30-40%, 其径流系数为0.38-0.48。城市快速发展, 不断侵占自然地面,如硬化率达到80-90% 时,其综合径流系数将为0.65-0.72。产流 将成倍增加,而径流时间缩短,径流峰值 增大。
2.2城市污水再生与再循环
上游城市
然河流
下游城市
再生水
生态补水自然水体 湖 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维持良好生态系统工业冷却水
再生水
河流上中下游共享 城市绿化
良好水资源
中游城市
再生水
水是可再生的循环型自然资源。城市污水经再生净化达到再生水用户 的要求,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绿化冲厕等杂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经过 深度净化满足水体自净要求再生水,可放流水体,作下游城市水资源的一 部分。使城市用水循环和谐的融入水自然循环中。
人类社会用水健康循循环理论和方法
李冬 张 杰
1 研究背景
1.1地球上水运动规律
1.1.1自然水文循环 • 自然水文循环总量57.7万km3/年 • 地表、地下径流总量4.7万km3/年
降水 11.9 万km3
蒸发 7.2 万km3
土地
地表、地下径流 4.7万km3
降水
45.8 万km3
蒸发
50.5 万km3
解救水危机、拯救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空间上根本性战略是人类社会用水 的健康循环。 • 第一就是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
环不损害水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从而维系或恢复全流域,乃至全球的 健康水环境。就是水资源流的健康循环; • 第二社会水循环中不切断、不损害植物营养素的自然循环规律,保持农 业、城市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就是物资流的健康循环; • 第三 社会水循环中能源的循环利用,就是能源流的健康循环。 这样社会水循环和谐的融入自然水文循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 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各市雨水排除系统是在几十年间逐步修建的,在 雨水道系统多年的形成的安全城市
( 1 ) 保护和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1)结合景观建设和修复城市湖泊、水池、溪流等 城市水体,保护和完善自然和人工湿地,使城市 水面率不小于10 %。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地、树林 、公园等自然植被地面,城市绿化率应在 30%之 上;构筑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譲暴雨雨洪有自然 储存调节和排泄通道; 2) 建立人工的雨水渗透、收集、存储和利用系 统。
•。
5)城市城市雨水排除系统能力低下
我国各城市雨水排除系统的设计标准过低我国历 年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雨水道溢流周期 P=1-3年,而各城市的实践多为0.5-1年。世界各 国多为10-50年,与之相比,我国标准甚低。所以 我国各大城市每年或经常都有水浸发生,重者演 成内涝乃是自然之事。 6)管理和维护缺失
污水污泥归田是自然规律使然
城市水系统物质自流然规律不可抗拒,困难是可克服的!
植物营养素健康循环
污水污泥来源于处理过程,因此生污泥中也混入了污水中的病 原菌、虫卵、重金属、人工合成持久性微量有机污染物以及泥砂、 纤维等物质,为污泥回归农田设置了疑虑。然而,污泥回归农田是 自然规律使然,不可违背。疑虑是可以通过技术攻关来解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