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剖析(一)
柳工集团国际化经营案例
柳工集团国际化经营案例第一节柳工集团概况广西柳工机械股分始创于1958年,前身为“柳州工程机械厂”,1993年柳工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广西第一家工程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
公司总部位于广西柳州,公司现有员工10000余人,柳工集团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依照2020年3月1日发布的上年年报显示柳工集团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加达%;实现营业利润亿,同比增加%;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加%,海外收入达到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30年的进展柳工集团在制造基地建设、营销网络和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柳工集团拥有现代化的研发制造基地和技术领先的产品,在国内有9大制造基地,别离位于柳州、上海、天津、镇江、江阴、蚌埠等地。
2020年公司在印度投资建设第一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
通过这么连年的进展,柳工集团形成了技术领先、质量靠得住、性能完善的全世界工程机械主流产品线,包括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液压挖掘机、路面机械(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铣刨机等)、小型工程机械(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叉车、起重机、推土机、混凝土机械等。
柳工集团拥有壮大的营销网络和市场地位。
在国内市场上,柳工集团拥有遍布全国的办事处、经销商特约维修中心和品牌店面使柳工的产品、配件和效劳就在每一名用户的身旁。
完善的营销网络,确保了公司产品销售实现跨越式增加,经营业绩不断创历史新高。
柳工装载机已奠定市场领导品牌的地位,市场占有率连年位居第一;柳工挖掘机业务快速增加,已成为国内挖掘机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柳工集团遍及海外的营销办事处及经销商组成了完善的营销、效劳、配件、信息、传播五位一体的代理、效劳商体系,致力于以优良的产品品质和人性化的效劳,不断提升用户中意度水平。
柳工集团还踊跃开拓国际市场,前后在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南美、欧洲设立子公司和营销公司,产品市场遍及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域。
中小企业跨国公司案例
中小企业跨国公司案例
有很多中小企业成功跨国经营的案例,其中之一是中国的华为公司。
华为成立于1987年,最初是一家小型企业,但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全球化战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全球知名品牌。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业务网络,拥有超过170个国家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通过不断扩大国际业务,华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Infosys公司。
Infosys成立于1981年,最初是一家小型软件服务公司,通过提供高质量的IT解决方案和全球化战略,迅速成长为印度最大的IT服务公司之一。
Infosys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办事处和研发中心,与全球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拓展了国际市场。
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中小企业要实现跨国经营,需要制定全面的国际化战略,包括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中小企业还需要关注国际贸易法规、汇率风险、文化差异等问题,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跨国经营的稳健发展。
总的来说,中小企业要成功实现跨国经营,需要通过创新、国
际化战略和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成功。
稀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稀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when engag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ocuses are placed on the case of China, the world's largest rare earth producer and exporter. This paper employs 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shap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It shows that while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has great potential, it also fac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such as political conflict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price volatility.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need to adopt a cautious and strateg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including building a strong brand reputation, following the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city.Keywords: rare earth, SMEs, internationalization, China Introduction:Rare earth minerals are a group of 17 elements, including the 15 lanthanides, plus yttrium and scandium. These minerals ar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high-tech products, clean energy, military equipment,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China dominates global rare earth production, accounting for over 80% of the world's total output.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capture the opportunities created by the rising global demand for rare earth minerals. However, engaging in internationalbusiness also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them. This paper provides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and highlight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success.Background:The Chinese rare earth industry has undergone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1990s. Th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policies to consolidate the industry, reduce illegal mining,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 result, the number of legal rare earth mining companies has decreased from over 100 in the 1990s to less than 50 currently. The government also imposed export quotas and taxes on rare earth minerals to control domestic prices and protect national resources. However, these policies resulted in trade disputes with the US, EU, and Japan, who claimedthat China was using it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to restrict exports and dominate global supply. In response to these conflicts, China has gradually relaxed its export controls and encourag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are earth SMEs.Case stud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through the case of Shandong Zhengquan Rare Earth New Material Co., Ltd., a leading rare earth producer and exporter in China. It produces a wide range of rare earth products, including rare earth oxides, metals, alloys, and magnetic materials. It exports to more than 50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S, EU, Japan, and South Korea.Factors sha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This case study shows that several factors shap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includingmarket demand, global competi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Market demand:The global demand for rare earth minerals has risen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decade, driven by the growth of high-tech industries, clean energy, and electric vehicles. This present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to expand their exports and market share. However, it also poses challenges such as price volatility and market saturation.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need to carefully analyze market demand and adapt their production and exportstrategies accordingly.Global competition:The rare earth industry is highly competitive, with many countries seeking to develop their own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reduce reliance on China. This create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They need to develop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such as low cost, high quality, and reliable supply chain, to maintain and expand their market share. They also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and adjust their pricing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accordingl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vital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need to inves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ir production processes, reduce costs, and enhance product quality. They also need to explore new applications of rare earth minerals and diversify their product portfolio to meet changing market demands. Innovation can also provide a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export market and improve thereputation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Regulatory environment: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hap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mposed stri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the rare earth industry, which has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costs and export volumes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need to comply with these regulations and adop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ologies to avoidpenalties and improve their reput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need to follow the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build apositive image through transparent and responsible business practices.Conclusion:Chinese rare earth SME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expand their global market share and meet the rising demand for rare earth minerals. However, they also face significantchallenges such as political conflict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price volatility. To succee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need to adopt a cautious and strateg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including building a strong brand reputation, following the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city. This case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rare earth SMEs and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countries seeking to develop their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engage ininternational business.。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一、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互联互通,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通过拓展海外市场、跨境贸易和投资等方式,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
本文将以实例剖析的方式,介绍几个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二、案例一:小米科技小米科技是一家中国的中小企业,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
小米科技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小米科技开始着眼于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
他们选择了印度作为他们的第一个海外市场。
小米科技通过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与当地电子零售商合作、推出以印度市场为目标的产品等方式,顺利进入了印度市场。
他们深入研究了印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了定制化的产品,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同时,小米科技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了品牌美誉度。
小米科技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定制化产品。
其次,他们与当地电子零售商合作,借助他们的渠道和资源,快速推广产品。
最后,小米科技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三、案例二:洋河股份洋河股份是中国的一家传统白酒企业,成立于1949年。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洋河股份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
洋河股份通过与国际贸易公司合作、参加国际酒展、与当地酒商合作等方式,顺利进入了国际市场。
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同时,洋河股份还注重品牌推广,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在当地建立形象店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洋河股份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克拉玛依市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实践案例分析
克拉玛依市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实践案例分析克拉玛依,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
克拉玛依市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家克拉玛依市中小企业的国际合作实践案例,探讨中小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果。
一、企业背景该中小企业是一家专注于安全设备制造的公司,产品包括消防器材、防护装备等,是克拉玛依市乃至整个新疆地区领先的安全设备供应商。
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员工规模约100人,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二、国际合作目的该中小企业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拓宽销售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并与国际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技术和经验的双向流动。
三、国际合作过程1. 寻求合作伙伴该中小企业通过参加行业展会、与外贸公司合作等方式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在与多家国际厂商接触后,公司最终选择了一家来自德国的知名安全设备制造商作为合作伙伴。
2. 技术引进与交流借助合作伙伴的支持,该中小企业安排员工赴德国进行技术培训与交流。
通过与德国厂商的合作,企业学习到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产品研发与生产中。
3. 产品质量提升合作伙伴提供了一系列专业技术支持和建议,帮助该中小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引进德国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产品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获得了更多的客户认可。
4. 销售市场拓展在与德国合作伙伴的帮助下,该中小企业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同时,与德国合作伙伴的品牌认可度和技术优势,也为企业在国内市场中赢得更多订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合作成果通过国际合作实践,该中小企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企业的销售市场实现了规模化拓展,出口额大幅增长。
其次,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得以提升。
再次,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五、面临的挑战在国际合作中,该中小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企业国际化法律案例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问题成为了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某知名家电企业为例,分析其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企业提供国际化法律风险防范的参考。
一、案例背景某知名家电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
近年来,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然而,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遭遇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影响了其国际化进程。
二、案例描述1. 知识产权纠纷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发现其产品在某些国家被侵权,侵犯了当地企业的知识产权。
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企业品牌形象。
具体案例如下:(1)在美国市场,企业的一款洗衣机被指控侵犯当地某家电企业的专利权。
经调查,企业发现该款洗衣机在技术方案上与当地企业专利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2)在东南亚市场,企业的一款空调被指控侵犯当地某家电企业的商标权。
经调查,企业发现该款空调的外观设计涉嫌侵权。
2. 合同纠纷企业在签订国际合同时,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争议,导致合同纠纷。
具体案例如下:(1)在与某欧洲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由于合同条款对交货时间、质量标准等存在争议,双方发生纠纷。
(2)在与某东南亚企业签订的代理合同中,由于合同对代理费用、代理权限等存在分歧,双方产生纠纷。
3. 劳动纠纷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导致劳动纠纷。
具体案例如下:(1)在某非洲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时,企业未能遵守当地劳动法规定,导致员工罢工,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2)在某东南亚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时,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员工关系,导致员工投诉,影响企业形象。
三、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纠纷(1)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前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状况。
中小企业跨国公司案例
中小企业跨国公司案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涉足国际市场并成功建立起跨国公司。
本文将以一家中小企业跨国公司为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及相关经验。
1. 公司背景介绍这家中小企业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主要生产高品质汽车零部件。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东部城市,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国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声誉。
然而,公司高层意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新的增长机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市场调研与定位为了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公司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
他们了解到,在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上,有着庞大的需求,并且竞争对手相对较少。
因此,公司决定将其跨国业务重点放在这些市场上。
3. 产品研发与品质保证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公司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研发和升级。
他们与多家知名大学合作,引进了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
同时,公司严格执行ISO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
这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4. 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公司采取了多种营销策略。
首先,他们参加了多个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并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
其次,他们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开展在线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公司还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
5.供应链管理与国际合作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公司优化了全球供应链管理。
他们与多个国际物流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客户。
同时,公司还与当地政府和商协会密切合作,了解当地市场规则和政策,为企业在当地运营提供支持和保障。
6.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为了顺利运营跨国公司,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他们通过外派员工到海外分公司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业务素养。
同时,公司建立了激励机制,激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一)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尝试进军海外市场。
虽然这条道路充满着挑战,但却也是机会和增长的来源。
国际化经营需要企业在产品、管理、文化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其经验与教训。
简介本文所述的企业是一家生产手工浴球的小型工坊,总部位于中国南方一个小城市。
这家工坊已经在国内市场发展了多年,产品质量备受好评。
不过,在生产技术方面,他们与同行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
考虑到市场竞争激烈,该工坊决定通过国际化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前期准备在决定进军海外市场之前,该工坊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在欧美等地区寻找适合销售手工浴球的商家。
同时,他们还对当地市场需求、价格水平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其次,为了满足海外商家的标准,该工坊在产品包装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提升。
最后,在寻求国际渠道时,他们选择了一家专业的电商平台。
实施过程经过前期准备之后,该工坊开始了海外销售的尝试。
他们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并上传了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信息。
由于手工浴球这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算常见,所以该工坊的产品立即吸引了一些酒店、SPA等商家的注意。
在商业洽谈中,该工坊积极借助翻译软件和其他工具解决了语言障碍,并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进行了个性化定制。
结果及教训通过海外销售,该工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文化差异问题。
在与海外商家进行合作时,该工坊需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和商业习惯。
其次是海运和关税的问题,这些额外成本也影响了该工坊的进口成本和商品价格。
最后,该工坊在与海外商家合作时还需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避免产生侵权纠纷。
总结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经营,需要在市场调研、产品包装和质量控制、渠道选择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拓展业务,注意文化差异和商业习惯,同时尽可能降低海外销售的成本和风险。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渠道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
同时,本文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国际营销经验、品牌建设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关键因素;对策建议Abstract:This paper uses case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ypical cas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rket positioning, product positioning, channel management, brand build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se enterprises,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summarized. At thesame time,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also discovered, such as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experience, insufficient brand building, and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peration; case analysis; key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1.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内容摘要:本文从出口贸易、劳务输出、投资活动三方面对河南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研究。
指出了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河南企业国际化经营出口贸易劳务输出对外投资根据西方研究跨国经营学者的理论,一般认为,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轨迹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样三个过程。
河南省作为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企业国际化还处在初始阶段,商品进出口仍是当前企业对外经营的主要方式。
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一)出口贸易近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与过去相比,发展十分迅速。
2005年,河南省进出口完成77.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出口51.01亿美元,增长22.1%,进口26.35亿美元,增长8.1%。
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9.31和9.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和30.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
从数字上看,河南省出口形式较好,但与其它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河南省对外贸易在全国的位次靠后,且仍在下降。
在全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2000年为0.6584%,2003年为0.6559%,2005年更是降到0.5439。
而同期河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比重和位次分别是2000年位次第四,比重5.74%,2003年位次第五,比重6.01%,2005年比重5.778。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03、2005计算得出)。
另外,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一地经济与世界相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0.9%以上,2005年河南省则仅为3.97%,可见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差距很大。
540)this.width=540" vspace=5>(二)劳务输出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还很薄弱,且集中在少数大企业。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主要渠道。
然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
本文将通过实例剖析的方式探讨几个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和经验,以期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庄钢铁大庄钢铁是一家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大型钢铁企业,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同时生产高、中、低品质钢材的企业之一。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庄钢铁决定进行国际化经营。
首先,他们通过参加国际钢铁展览会、与国外贸易商交流等方式了解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格局。
然后,他们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开发了适合市场的产品,并在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络。
此外,大庄钢铁还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这些措施使得大庄钢铁能够稳定向国际市场供应高品质的钢材,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东方红集团东方红集团是一家以制造化工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其产品涵盖粘合剂、彩色涂料等系列。
为了拓展市场,东方红集团决定进行国际化经营。
首先,他们通过与外国卖家交流、与境外贸易商合作等方式尝试在国际市场寻找合适的渠道。
然后,在了解到德国市场对环保型涂料的需求很大之后,他们开发出了符合德国标准的环保型涂料,并与德国某著名企业合作生产。
此外,东方红集团还在东南亚等地建立合资企业,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些措施使得东方红集团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拓展了销售渠道,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编程小学编程小学是一家专注于少儿编程教育的中小企业,其产品包括编程课程、编程工具等。
为了拓展市场,编程小学决定进行国际化经营。
首先,他们通过了解国际市场的教育需求和竞争状况,开发出了适合国际市场的编程课程和工具,并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了销售渠道。
在经营过程中,编程小学不断迭代和改进产品,同时注重与当地教育机构进行合作。
这些措施使得编程小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成为了国内少有的跻身国际市场的少儿编程教育企业。
企业战略-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文档资源★★★摘要: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薄弱,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
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要薄弱很多,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有的甚至从开创之初就已从事跨国经营。
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案例上海保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隆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97年5月。
保隆公司从汽车气门嘴的出口起家, 立足于汽车配件的销售和生产。
至2005年7月,已拥有4家生产公司和7家销售公司,其生产的轮胎气门嘴和不锈钢排气尾管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气门嘴占通用汽车公司使用量的25%。
保隆公司在1997年成立之初,专门从事汽车气门嘴的外销,是一家纯贸易型的公司。
在气门嘴这一细分市场中,保隆公司以优质服务和拼搏精神站稳了脚跟,同时于1998年入股某厂家拓展了产品线,增加了尾管消音器类产品。
在1999年底,两个主要产品线上已有80多个稳定的国外客户。
同年成立了生产气门嘴类产品的工厂。
此时公司规划在十年内在全球布局8家销售分公司,分别设在中西欧洲,东欧,日本,北美,南美,中西亚,大洋洲,非洲。
2000年,保隆公司经与其35号客户和100号客户的协商,三方各持股33%成立了加拿大威乐公司,由于之前已许诺100号客户为气门嘴类产品的北美独家代理,所以新成立的加拿大威乐公司以销售尾管产品为主,目前年销售额为600万美元。
考虑到匈牙利经济在东欧国家里相对发达,且在2005年将入欧盟,保隆公司打算在匈设立一家销售分公司。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一.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1999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其中工业收入212亿元。
目前集团下设企业100多家,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
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目前海尔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7个,1999年出口创汇1.38亿美元。
除出口业务以外,海尔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在南斯拉夫、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硅谷、里昂、蒙特利尔建立海外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海外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二.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
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
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
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所谓“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进入成本链相关的多个业务。
相关多元化使企业在各业务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技能转移和成本分担使多元化企业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转移,并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跨国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剖析几个成功的实例,来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挑战。
一、企业A:某电子产品制造商企业A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制造的中小企业。
为了实现更广泛的市场拓展,该企业决定进行国际化经营。
首先,企业A选择了亚洲市场作为起步点,因为亚洲市场对电子产品有较高的需求量和消费潜力。
为了在亚洲市场立足,企业A采取了以下策略。
首先,他们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建立了销售网络。
这些经销商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能够帮助企业A更好地理解当地市场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
其次,企业A积极参加国际电子产品展览会,并与来自各个国家的潜在客户建立了联系。
通过展会的平台,企业A成功吸引了一些大型电子产品零售商的注意,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然而,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企业A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
亚洲市场的消费者有自己独特的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这对企业A来说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企业A在当地雇用了一些本地员工,他们对当地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当地语言与客户进行沟通。
其次是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差异。
不同国家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不同,企业A需要快速适应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二、企业B:某服装品牌企业B是一家专注于高端休闲服装的中小企业。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该企业决定将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
首先,企业B选择了欧洲市场作为切入点,因为欧洲有一定的消费实力,而且对高品质产品有较高的认可度。
在进军欧洲市场时,企业B采取了多重策略。
首先,他们通过与知名品牌合作,借助对方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来提升自己在欧洲市场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此外,企业B还通过在当地开设旗舰店和参加时装周等活动,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然而,与企业A相似,企业B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竞争对手的压力。
欧洲市场已经存在了很多知名服装品牌,企业B需要与这些品牌展开竞争,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PPT文档资料
张 俊
案例1:海尔的国际化
• 总战略目标是: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级的名牌。 •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始于2019年。当年海尔的自有品 牌家电在国内市场达到了30%的市场占有率,同时 已经可以预见中国将要入世,海尔意识到要适应 未来的发展,必须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尔的 国际化战略是首先实现海尔产品1/3国内生产国内 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 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 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跨越。
案例1:海尔国际化----经验
• 1.以出口创牌为导向,形成海尔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 先难后易,形成质保体系。
• 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6种质量标准,海尔都已经通过。 海尔的实验室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取得了6个国际 认证机构的数据等效认可
• 植根于当地消费者的营销网络。
• 2019年,海尔的产品已出口到146个国家和地区,营 销网络达3.8万多个,并进入30多家国际大连锁店、 大采购集团。比如已进入美国10大连锁店中的6家。
案例1:海尔国际化----整合全球资源
• 事实上,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地利用分布 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 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 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和文化融合的 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 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过程中,海尔用二三年的时间,在美国、欧洲等 主要经济区建起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 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案例1:海尔国际化----当地化战略 • 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 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 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 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 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 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 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 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 设计和生产的。
企业国际化法律案例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复杂的法律环境和政策风险。
本文将以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为例,分析其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案例背景某中国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制造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中国企业计划在海外进行投资并购。
经过前期调研,企业选择了某国作为投资目标国,并选定了一家当地知名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三、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1. 合同法律问题(1)合同签订: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与目标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合同,包括股权转让协议、技术服务协议等。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公平性,避免因合同问题导致纠纷。
(2)合同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关注合同履行期限、付款方式、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2. 税务法律问题(1)税收优惠政策:中国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国的税收政策,争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2)跨境税收问题: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关注跨境税收问题,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确保合法合规。
3. 知识产权法律问题(1)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企业需要关注目标企业知识产权的归属、保护等问题,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2)知识产权许可: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可能需要与目标企业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协议,明确许可范围、期限等。
4. 劳动法律问题(1)劳动法规遵守:中国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国的劳动法规,确保企业运营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2)员工权益保护: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关注员工权益保护,如工资、福利、劳动条件等。
5. 环境法律问题(1)环境保护:中国企业需要关注目标国的环境保护法规,确保企业运营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2)环境影响评价: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可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企业运营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剖析(一)
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艺鞋业或东艺)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6月的温州东风工艺皮鞋厂,当年的东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注册资本只有4.6万元,十来个职工,日生产皮鞋20多双,产品无名无牌,仅是一个小小家庭作坊。
而今天的东艺,拥有了两万平方米的厂房,固定资产高达1.1亿元;今天的东艺,设备上也早已“鸟枪换炮”———投资3000多万元不断的更新设备,使它已拥有800多套设备,8条现代化皮革流水线。
其中,意大利莫尼娜公司生产的前帮机、后帮机,是温州鞋业界少有的设备,它的机械制鞋和引进设备是温州最早、最好、最多的一家。
时至今日,东艺鞋业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的制鞋大企业,产品畅销俄罗斯、东欧各国、日本、韩国、东南亚数国,少量出口美国、约旦、西欧等国,并远销中非、南非等国,成为浙江制鞋行业的最大企业之一,全国制鞋业的出口大户和创汇大户。
从新世纪起,东艺鞋业还要在260亩的规划土地上建立起新的东艺工业园区,以构筑中国的“鞋都”。
东艺的发展目标是,做鞋业巨匠,创世界名牌。
一个民营小企业,如何在开展国际营销“攘外安内”中,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宝贵创业经验何在?
案例点评:点评人——魏杰
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东艺鞋业成功进行国际营销的重要基石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产业,要想成功地开展国际营销,重要的是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以优越的性能价格比来获取市场。
东艺鞋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与意大利等国先进的制鞋企业相比,不仅没有产品优势,更不具备技术方面的任何优势,东艺打造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基础就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直接优势,构造出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以此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接受。
在俄罗斯市场,东艺鞋业的产品在性能上与其他类似的国际产品相差无几,但其价格却低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