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黄河基层调研报告
![黄河基层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ebf1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c.png)
黄河基层调研报告黄河基层调研报告自古以来,黄河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的状况和问题,我们在近期进行了一次基层调研。
以下是我们对黄河基层调研的报告。
调研地点:位于黄河流域的山西省临汾市。
一、黄河的自然环境状况黄河是我国面积最大、水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开发和其他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黄河有着自然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问题。
调研发现,黄河的水位和水量有所下降,河床淤积严重,泥沙含量高,造成了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同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流域的干旱和洪涝问题也十分严重,给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黄河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具有较高的战略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黄河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黄河流域的人口密度较高,农业生产压力大,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
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和人口的集中,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贫困问题。
三、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保护。
我们调研发现,政府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水利工程,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此外,一些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参与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除了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也是我们调研的重点。
根据我们的了解,尽管政府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扶持力度,但一些基层居民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就业机会有限,给基层居民带来了生活的困扰。
综上所述,黄河基层调研报告显示,黄河面临着自然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问题。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4fb3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png)
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黄河上游水资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黄河上游水资源状况,分析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上游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采集数据: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询和统计数据收集等方法,获取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2. 问卷调查:对当地居民、农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关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黄河上游水资源量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黄河上游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较高,雪水资源丰富。
但由于降水集中且不稳定,存在着强降雨和干旱交替的情况,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困难。
2. 黄河上游水资源利用(1)农业用水:黄河上游地区以农业为主,农田灌溉是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然而,农业用水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2)城市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使得城市用水需求快速增加。
但由于城市用水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着供水紧张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3)能源用水:黄河上游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 黄河上游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黄河上游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推行水资源节约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方面,推行节约用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水源地和河流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调研结论黄河上游水资源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存在着用水不规范、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推行节约用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1. 建立和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监管和管理。
2. 推广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3.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的调查报告
![黄河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67e4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9.png)
黄河的调查报告黄河的调查报告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黄河进行一次调查报告,探究其流域的环境状况、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一、环境状况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备受关注。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
调查显示,黄河上游的水源地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威胁,导致水质下降,水量减少。
同时,大量的农田灌溉和城市用水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此外,黄河流域还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土壤的侵蚀和河道的淤积。
据统计,每年黄河流域的土壤流失量高达数亿吨,严重影响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水资源的综合调度和节约利用。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和引水渠道等方式,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加强土壤保持和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例如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禁污水排放和非法采砂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此外,中国政府还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区建设。
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等措施,恢复和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三、经济发展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的粮仓,也是重要的经济区域。
调查显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的农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同时,黄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黄河流域治理调查报告总结
![黄河流域治理调查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6c2d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0.png)
黄河流域治理调查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黄河流域治理成为了我国一项关键的工作。
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并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本报告总结了调查结果,旨在向各界介绍黄河流域的现状和治理方向。
我们调查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
调查发现,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量逐年减少,水质也趋于恶化。
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流域内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是治理的重要方面。
我们关注了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流域的生态安全。
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过度放牧以及过度开发都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是黄河流域治理的重要任务。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破坏问题。
过度的水利工程、泥沙淤积、湿地消失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流域的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采取措施修复湿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
在治理调查中,我们还重点关注了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河道淤积、水库蓄水不合理以及城市扩张等原因,洪涝灾害频发且破坏性巨大。
因此,加强河道疏浚、完善防洪设施、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是减轻洪涝灾害的重要举措。
我们调查了流域内的社会经济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流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水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制约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流域内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农村扶贫工作,以及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
黄河流域治理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洪涝灾害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向。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黄河流域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推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334f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c.png)
中国黄河调研报告
根据对中国黄河进行的调研,以下是相关的报告内容:
1. 河流生态系统调查
在黄河流域进行的生态系统调查研究表明,黄河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态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湿地、湖泊和河流。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供应、土壤保持和食物链维持等。
2. 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调查显示黄河水资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研结果揭示了黄河上游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污染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黄河水资源,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等。
3.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减少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非常有效。
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等。
4. 灾害风险评估
调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干旱和土地退化等。
我们建议采取综合的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设防洪工程、提高干旱抗灾能力和改善土地管理等。
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调研结果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建议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黄河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建议,旨在保护和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调研报告
![黄河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9de9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5.png)
黄河调研报告黄河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我们此次调研黄河是为了了解其发展现状、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一重要的水资源。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实地考察包括沿河流域的观察和测量,访谈则主要针对相关的水资源管理部门和当地居民。
三、调研结果1. 黄河的发展现状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青海省,在流经九个省份后注入渤海。
黄河流经的地区人口众多,水资源被广泛利用于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与管理,黄河面临着水量不稳定、河道淤积和水污染等问题。
2. 水资源利用情况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灌溉水源之一,约有1000万亩耕地依赖它的灌溉。
此外,黄河的水也用于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逐渐突出。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造成了水资源利用的浪费现象。
3. 面临的挑战黄河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水资源的不均衡供应、河道淤积和水污染。
黄河水量在不同季节和年份之间存在较大的波动,且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明显不足。
河道淤积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水资源开发造成的,严重影响了水流通畅。
水污染则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污和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问题给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四、保护和管理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黄河的水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权责分工。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采用科学灌溉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资源价格调节等手段,减少对黄河水资源的浪费。
3. 推动水环境保护。
加强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保护黄河的水质环境。
4. 加强河道管理。
开展定期的清淤工作,保持河道通畅,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五、总结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保护和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黄河专题调研报告
![黄河专题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b95a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6.png)
黄河专题调研报告黄河专题调研报告一、背景简介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总长度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为752,000平方千米。
黄河流经中国的九个省份,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基地。
由于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面临着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污染情况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收集数据和信息,为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生态环境现状调研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水资源短缺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黄河年均来水量逐年减少。
其次,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河道冲淤频繁,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
此外,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2.保护措施面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力度,实行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了水资源调配。
其次,加强了土地沙漠化防控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尤其是植树造林和草原保护。
此外,还推行了严格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加大了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3.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的保护措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在保护措施实施方面存在着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某些地区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仍然存在。
另外,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治理水平仍然较低,未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
四、建议和对策为了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保的意识和参与度。
3.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并加大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寻找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c5f7c2804d2b160a4ec08e.png)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
下面是关于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一、调查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
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
为此,我通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调查结论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
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
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
保护黄河水实践报告(2篇)
![保护黄河水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06b16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c.png)
第1篇一、前言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流域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提高人们对黄河水保护的认识,我们组织了一次黄河水保护实践活动。
以下是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然而,黄河水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水资源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等。
三、实践目的1. 提高对黄河水保护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2. 了解黄河流域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
3. 探索黄河水保护的有效途径,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四、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实践团队前往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重点了解了黄河水污染的现状。
考察内容包括:- 黄河干流、支流的水质监测;- 沿岸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调查;-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的了解。
2. 问卷调查实践团队对黄河流域的居民、企业、政府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黄河水保护的认知程度、参与意愿和期望。
3. 专家访谈实践团队邀请黄河流域的环保专家、水利专家、政府官员等进行访谈,探讨黄河水保护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撰写报告根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结果,实践团队撰写了《黄河水保护实践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五、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黄河水保护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黄河水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2. 了解了黄河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实践活动揭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后续治理提供了依据。
3. 探索了黄河水保护的有效途径实践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 严格环境监管,减少污染排放;-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生态保护,恢复水生态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黄河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黄河调研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31e2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9.png)
黄河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一、调研目的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其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质下降,流域生态系统恶化,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决定进行一次黄河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研内容我们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将对黄河流域的水质、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情况。
2. 黄河周边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将走访黄河流域的一些村庄和城市,了解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收入水平、教育医疗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
3. 黄河流域的发展规划与保护措施:我们将了解当地政府对于黄河流域的发展规划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分析其实施的效果。
三、调研方法我们将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
我们将在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走访,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我们还将设计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掌握更多的信息;此外,我们还将尽可能地联系到当地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的访谈,从他们那里获取更专业的信息。
四、调研成果在这次调研中,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1.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发现,黄河流域的水质下降严重,土壤质量较差,植被覆盖不足,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
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2. 黄河周边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的一些村庄和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水平较差,生活环境较为艰苦。
这些都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3. 黄河流域的发展规划与保护措施: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对于黄河流域的发展规划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近年来有所加强,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五、调研收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f69b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5.png)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66195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2.png)
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标题:小学生调查黄河水污染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水污染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其水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了解黄河水污染情况,我们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揭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1. 目的:调查黄河水污染的现状和影响。
2. 方法:我们小学生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根据老师指导,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数据,并通过互动访谈向沿黄地区的居民了解他们对黄河水污染的认识和看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1. 黄河水污染现状:黄河水污染严重,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废弃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肥等。
这些污染物对水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影响了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污染源:调查显示,主要的污染源包括沿岸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
这些污染源的存在加剧了黄河的水污染程度。
3. 影响:黄河水污染严重影响了沿河地区的生产生活,农田灌溉用水、饮用水安全以及水产品安全等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此外,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
四、解决方案针对黄河水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沿岸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等进行严格监管和处罚;2.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 促进科技创新,研发高效、低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材料,减少对黄河水质的影响;4. 加强跨地区合作,共同推动黄河的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五、结论通过我们小学生的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黄河水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只有我们齐心协力,制定合理的措施并加以实施,才能保护好黄河这条母亲河,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黄河流域社会实践报告
![黄河流域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a9d6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4.png)
黄河流域社会实践报告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之一。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社会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和调研。
以下是通过本次考察和调研所得到的一些观察和总结。
一、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利用情况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平原,以平原地貌为主。
这里的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因此对水资源的利用有着极高的需求和重要性。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者非常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农民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农业与农村发展情况黄河流域农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民们依靠土地生产粮食和农产品,同时也通过养殖业和渔业来增加收入。
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当地的农民们正在积极探索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他们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种植高效的农作物,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和质量。
此外,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补贴和培训等方式来推动农业的发展。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水污染、土壤退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当地居民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
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地的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
四、教育与文化事业在黄河流域,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现代化的学校和文化设施,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当地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高,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看到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校,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同时,当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黄河的调研报告
![黄河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dbf2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a.png)
黄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黄河的流域情况、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访谈、收集相关材料等。
三、基本概况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跨越九个省份,流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七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
总长约5464公里。
黄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982亿立方米。
四、生态环境1. 河流生态黄河上游多为峡谷河段,河道陡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湿地减少,河水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衡。
保护黄河上游的天然湿地和植被,是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2. 水资源利用黄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源地,支撑着黄河流域7个省份的农业生产、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
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五、经济发展1. 农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大。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工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同时,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也比较集中,涉及石化、冶金、化工等行业。
六、保护与发展1. 生态保护加强黄河上游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减少河流的水土流失。
搭建河岸生态护岸,加强植被的保护,推动河道生态恢复。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采取科学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减少浪费,保障供水安全。
3.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水平和效益。
同时,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
促进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黄河水质调查报告
![黄河水质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a8247d3c1ec5da50e270c8.png)
黄河水质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调查者:*** 调查时间:20XX-4-17 调查地点:周边各条河流、湖泊调查内容:关于家乡的水资源调查方法:查阅地图、资料、实地考察调查所得: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而山东省更为特殊,导致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与人口和土地资源分布不相适应。
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分别我国的南北两侧,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
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加地带,东接淄博,西邻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背靠黄河,济青高速横穿其境内。
邹平县的水资源十分短缺,不足全国人口的一半,黄河水成为邹平县重要的水资源,只有合理利用好黄河水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水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但是黄河水非常有限,曾经多次断流,多年平均流量为580亿m3/a,相当于长江流量的1/20,尽管如此,但实际可以利用的流动量仅为370亿3/a。
又因为黄河处于亚洲的东部,位于人口稠密区,随着黄河沿岸地区的人口增长,工业、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用水量也随之急剧增加,黄河水已逐渐不能满足两岸的用水需求,黄河水的供应矛盾愈演愈烈。
黄河由于降水量的原因,频频断流,水资源危机已严重的制约着两岸流域工、农业等生产和发展。
只有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加强水资源配置,落实各级部门的职责,才能然我们的母亲河永远“年轻”,这才是治理和开发黄河的终极目标黄河水滋润了梁邹大地,促进了邹平县工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只有保护好它,才能成为邹平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支柱。
篇二:水质监测报告水质监测报告水质自动监测周报班级: 12 水本2班姓名:王雪学号:12111503047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20XX 年 5 月 10 日一、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状况本报告重点监测20XX年第47周(11月17日~11月23日)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的水质情况,主要检测八项指标(水温、pH、浊度、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有机碳)。
黄河调研后的总结
![黄河调研后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5554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d.png)
黄河调研后的总结黄河,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的现状和问题,我进行了一次黄河调研。
在此我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黄河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
调研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水量逐年减少。
这给沿岸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黄河上游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黄河水流量减少,这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黄河的水资源,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上游生态环境。
黄河水质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调研发现,由于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黄河的水质逐渐恶化。
高浓度的农药和化肥残留导致黄河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这对沿岸地区的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黄河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
黄河的河道演变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调研结果显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河道不断改变。
河道的改变导致了河水的泛滥和涝灾,给沿岸地区的居民和农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河道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河道监测和修复工作,确保黄河河道的稳定和安全。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关注。
调研发现,由于过度的人类开发和环境破坏,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森林砍伐和草原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这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恢复和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黄河的洪水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的洪水频发,给沿岸地区的居民和农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洪水灾害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还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黄河的洪水预警和防治工作,确保沿岸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7dbc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9.png)
黄河调研报告结论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国的母亲河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黄河,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这份报告。
以下是我们对于黄河调研的结论:1. 黄河水源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限制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还需要建立水库和水利工程,以调节水流和防止洪水。
2. 黄河的流量管理需要改进。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黄河在旱季流量不足,而在雨季则容易出现洪水。
我们建议建立流量调节系统,以合理分配水资源,并在洪水期间采取预防措施。
3. 河岸和河床的疏浚和整治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黄河的河床上淤积了大量的泥沙,导致河道变浅。
这会对河流的流量和水质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进行河床的疏浚和整治,以确保黄河能够正常运行。
4.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只有通过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5.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需要改善。
我们建议改善灌溉技术和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并推广节水农业。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得到水资源的公平分配。
6.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
保护和管理黄河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涉及到全社会的参与。
我们建议加强公众对黄河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总之,黄河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建议,可以为黄河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之忧调查报告范文
![黄河之忧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ebc73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b.png)
黄河之忧调查报告范文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下面有整理的黄河之忧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一、关于黄河防洪问题防御黄河洪水无论过去或此刻,乃至此后相当长时期内都是黄河问题中第一名的问题。
黄河洪水患害主如果在下游。
70余万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几乎全数集中于黄河的中上游,而下游是一条上宽下窄、绵延八百千米的“悬河”,这种河流形态恐怕是中国乃至世界大江大河中仅有的。
洪水在短时间内大流量、强冲力、长距离由平原地域“悬河”入海,十余万平方千米范围内数万万人口面临可能的灭顶之灾,其防洪难度及任务的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
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洪水,泛滥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也是其他河流洪水不可比拟的。
1938年花园口扒决形成的黄泛区,至今仍是中国贫困的地域之一。
对黄河洪水患害的评估,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加以熟悉,如对人文环境、社会进步、政权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影响的研究等。
单纯以经济的、区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是很不够的。
黄河下游防洪存在的问题较多,最现实的问题首先是要对中常洪水进行再熟悉。
所谓中常洪水,是一个从预见期上界定的概念,表现为流量特征上区别于大洪水和中小洪水。
中常洪水对黄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是输沙入海、冲蚀河道和稳定河槽;二是下游补源,知足环境和生态用水需求。
从历史上来看,黄河下游每一个大的河道演变周期,都是一个河道逐渐淤高、河口举高延伸的进程,也是纵向比降趋缓而横向比降增大的进程。
正是这一进程孕育了超级洪水发生河道变迁、中常洪水三年二决泛滥的结果。
现行河道维持100连年后,长时期安澜的今天,1996年8月中常洪水情况下出现的下游异样高水位和行洪进程,提示人们应当对中常洪水进行从头熟悉。
中常不常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仅仅以预见期和流量界定、区别和熟悉黄河可能发生的洪水是不客观的,相对而言水位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游荡性河道内洪水小流量、高水位漫滩可能无序性演进,河道工程功能大大减弱,进而出现河势急剧转变危及堤防安全。
黄河调研报告的新闻稿总结
![黄河调研报告的新闻稿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c9ca5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b.png)
黄河调研报告的新闻稿总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就我省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
近年来,省人大环资委结合年度全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调研、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情况调研和执法检查、代表建议办理、江河源环保世纪行宣传等活动,了解掌握我省黄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经综合归纳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省黄河流域自然状况及价值省域黄河流域水系发达,河源区沼泽广布,湖泊众多,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40个,其中鄂陵湖、扎陵湖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
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77条,主要支流有达日河、西科河、泽曲、巴沟、曲什安河、大河坝河、茫拉河、隆务河等。
出省后流入干流的支流有湟水、洮河、大夏河等。
地表水资源量206.8亿立方米,占黄河径流量的39.0%,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64.3亿立方米(含甘肃、四川入境水量61.2亿立方米),占黄河径流量的49.4%。
2018年省域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07.89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4.41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68%。
省域黄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良好,可供开发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站址有57处,装机容量1728.3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54.16亿千瓦时。
我省黄河流域地位重要,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既是青海发展、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屏障。
从生态功能看,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水源地,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水流量分别为184亿立方米、268亿立方米、107亿立方米,分别占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8%、黄河的49%、澜沧江的17%。
经评估,三江源头的青海省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300亿元/年,生态屏障价值极为重要,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3、调查组织形式调查团由水文局局长牛玉国同志任团长,委财务局赵春理副局长、委三门峡枢纽局刘红宾副局长任副团长,调查团成员有委机关财务局、防汛办公室、三门峡枢纽局、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三门水文水资源局、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及水文局信息中心、测验处、科技处、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
自XX年9月12日开始至XX年9月25 日,历时13天。
调查了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西宁勘测局、兰州、玛曲、大水、唐克、久治、吉迈、黄河沿、黄河、唐乃亥等水文站、黄河沿水电站、龙羊峡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以及沿途自然、生态、经济状况。
通过实地调查,耳闻目睹了河源地区的真实情况,收集了有关资料,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黄河河源区的基本概况黄河河源区是指唐乃亥以上地区,流域面积为121972km2,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可分为三段,即黄河源头区(黄河沿以上)、黄河沿至玛曲区间和玛曲至唐乃亥区间。
该区域内有高山、盆地、谷地和众多的湖泊、冰川及多年冻土地貌。
由于外应力作用,特别是流域内的降水、蒸发、水流、冰川、持久强劲的风力等影响,不断对流域表层物质进行强烈的风化、侵蚀、沉积、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地貌景观。
唐乃亥站以上黄河干流河道弯曲、狭谷和川地相间,流域平均宽度约80km;水系河网发达,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一级支流有23条之多,大部分支流未设水文站点。
该区中部左岸自东向西横贯着山高坡陡、终年积雪的积石山山脉,与南部岷山相抵,迫使黄河干流围绕积石山的南侧、东侧、北侧流过,形成著名的黄河第一弯。
黄河河源区内降水量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东南部黑河、白河流域的700mm以上逐步递减到源头区扎陵湖与鄂陵湖一带的300mm以下。
区间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达204亿m3,占黄河流域(不含内流区)水资源总量的28%,为黄河流域的重点产流区之一。
该区内径流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其次为冰川融水及地下水。
由于该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差等原因,区内工农业耗水量只有亿m3左右。
位于青海省xx州xx县境内,1998年4月开工修建了小型径流电站一座,站坝址在鄂陵湖口下游17km处的黄河干流上。
单台机组已于XX年12月运行供电,运转平稳,另一台机组也可望近期安装发电。
该电站为坝后式电站。
建坝后形成与鄂陵湖相连的平原水库,水库总库容达×108m3,调节库容×108m3,总装机容量为2×1250kw,年平均发电量×108kwh,正常库水位情况下库区面积达,最大坝高18m,坝顶长。
坝区平均海拔4260m,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导流发电管、厂房、升压站及变电工程等部分组成。
总投资达8195万元(含调整概算投资)。
黄河河源区主要有藏、汉、回等十几个民族。
以藏族为主,藏族人口占90%以上。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只有人。
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位置,但畜牧业基础薄弱。
黄河源头玛多以上地区,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北邻柴达木盆地,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
黄河源头区流域面积万km2,干流长270km,河道比降为‰。
该区属于高寒气候,地形相对低洼,排泄不畅,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泽湿地。
位于区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面积达,扎陵湖平均水深9m,鄂陵湖平均水深,两湖水面海拔4260以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淡水外泄湖。
这里气候寒冷,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无绝对无霜期,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蒸发量为,多年平均气温为零下℃,最低气温达零下53℃,大气含氧量为海平面的60%,冰期长达近7个月,全年为取暖期。
由于黄河源头区的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等因素,决定了该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植被分布以大面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及沼泽类草原为主。
牧草地占土地面积80%以上。
本河段河谷较宽,地势平缓,草滩广阔,滩丘相间,无明显分界,相对高差小,对径流的调蓄作用显著。
玛多至玛曲区间,流域面积万km2,黄河流经山峡、丘陵、平原,右岸水系发育,最大的两条支流白河、黑河位于流域最南部,源头水系发达,中下游属平原、丘陵和沼泽地带,植被较好,蓄水能力强,是黄河上游的主要产流区,区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00-874mm之间,多年径流量140亿m3,素有“黄河上游蓄水池”的美称。
玛曲至唐乃亥区间,流域面积万km2,河道切割较深,地形复杂,水系较发达,右岸的切木曲、曲什安河发源于阿尼玛卿冰川,冰川面积约192 km2,每年融雪量约亿m3。
区间植被较差,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50-620mm之间,多年径流量亿m3。
三、调查见闻此次黄河河源区调查历时15天,调查从兰州开始,途径玛曲、若尔盖、唐克、久治、达日、玛多、牛头碑、唐乃亥、龙羊峡到西宁,由海拔1500m到4700m,调查了沿途的下垫面变化、牧区放牧、源头支流、湖泊、沼泽、湿地、水库及11个水文测站断面、测验设施设备、职工工作生活、吃水工程建设等情况。
1、生态环境恶化、草场退化河源源头区的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据了解,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草场尚无沙化,到处都是一片“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象。
到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开始出现零星沙化。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沙化现象更趋严重,在靠近黄河岸边的植被,因黄河水长期侵蚀,淘空了植被下面的流沙层,已经形成了大面积塌陷沙滩。
位于黄河源头的xx县,素有“千湖”之称,全县有306万亩的水域,占全县面积%,湖泊众多、星罗棋布,90年代初全县有大小湖泊4077个,但是,目前已不到XX个,萎缩过半。
两大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位近年平均下降了2m,湖面周边到湖中心的距离平均萎缩30m。
沿途可见,天然草场有相当部分已经变得非常稀疏,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沙化,xx县鼠害严重,鼠洞遍地皆是.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确实严重,走访xx县的牧民,他们的牲畜不如70~80年代的十分之一,生活已变得贫困。
从河源地区现状来看,生态恶化的警钟已经敲响。
另外,黄河源区卡日曲盆地存在明显的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与植被沙漠化现象。
2、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为万km2, 多年平均输沙量达8814万吨,既损失了土壤,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给下游的河道淤塞、湖泊淤积萎缩、水利设施的危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下垫面自然因素,黄河源头区卡日曲在藏语中是“红色的河”,河水浑浊,红色泥沙很多,原因是存在大面积的第三纪地层裸露,植被覆盖度低;早期(更早新世)湖底沉积物暴露于地表,固结程度低。
这样的下垫面条件非常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地表径流流经该区时会携带大量泥沙,当其进入扎陵湖后形成较强的水下泥沙流,经初步滞流、沉积、净化,再流入鄂陵湖,水中泥沙自然减少。
也就是说,扎陵湖起到一个初级沉淀池的作用,对鄂陵湖起到巨大的保护作用,这也是扎陵湖比鄂陵湖消亡速度快的原因。
第二是气候因子,黄河源头区雨热同季,降水相对集中,为水土流失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6~9月为雨季,同时也是河源的高温季节,这样的气候条件无论是对于基岩区还是对于第三纪地层区的水土流失,都极为有利。
第三个原因是人类非法采金,河源地区本来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但是近期受经济利益驱使,河源区存在大批的非法采药采金者,这一行为一方面破坏了微地貌,改变了地表径流路径,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增加了岩石的裸露程度,在地表径流和风力作用下,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在采药采掘挖金的过程中,人为的不间断地用强度远远大于降雨强度的高压水流冲洗沙砾地面,直接增加了河流中的泥沙。
两者共同作用导致河源产生大量含沙量很大的地表水进入河流和湖泊,淤积后形成三角洲,湖中水量减小,河床升高,加速了河流湖泊的消亡。
3、径流量明显减少随着黄河河源区经济发展,河源区农牧民及外来人员超载放牧、过渡采药,挖草种粮、非法采金等人类活动影响以及降雨减少、鼠害泛滥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日趋严重,目前,黄河源区已出现了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减小、草场退化、沙化、下垫面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等现象,来水量逐年减少。
据统计,XX年黄河源头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了,水源涵养能力降低,致使对地表水的补给功能逐渐降低,甚至丧失,进而造成黄河源头区断流频繁发生;同时,由于黄河河源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了河源区土壤含水层厚度变薄,下垫面条件发生变化,下垫面蓄水能力降低,降雨径流关系改变,原有水循环模式也发生变化,60年代,最大5个月(6~10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枯水期7个月(1~5月、11~12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而1998~XX年,最大5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2%,枯水期7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8%,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例比60年代增大了11%,说明近几年径流主要在汛期产生,非汛期径流逐渐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河源区水资源紧缺,这也是近几年黄河源头区连续在枯水期形成跨年度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