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

合集下载

人血涂片的制作及显微镜下观察

人血涂片的制作及显微镜下观察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1、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
2、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3、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 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双 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4、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 下观察人血细胞。
5、整理:将用过的酒精棉球、吸水纸等放入污物杯, 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 状态.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嗜碱性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50-70%):易观察。呈球形,直径在10-12微 米。细胞核紫色,有分叶,一般2-5个叶。细胞质中有很多 细小、分布均匀的浅紫红色的颗粒。
实验二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听不到血管音。 外压>收缩压: 血流阻断,无血管音 收缩压>外压>舒张压:血流时断时续,出现血管音 外压<舒张压: 血流通畅,无血管音
三、实验器材
• 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四、实验步骤
(一)制作人血涂片
1、消毒:按摩取血部位,使血流通畅;再用酒精消毒 采血针和取血部位。
2、取血:待酒精干后,刺破皮肤,使血自然流出,勿 挤。取干净载片,将血滴在离载片一端4~5mm处, 注意手指持握载片的边缘,勿触及其表面。不使载玻 片接触采血部位的皮肤。
(一)制作人血涂片
3、推片: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将其一端置于血 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 片与载片的接触处。然后使推片与载片呈30°~40°角, 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涂片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 然干燥。

血液永久涂片实验报告(3篇)

血液永久涂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血液永久涂片的制作过程。

2. 掌握观察血液细胞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组织,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通过制作血液永久涂片,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细胞的形态结构,从而了解其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瑞氏染液、固定液、盖玻片、载玻片、吸管、滴管、显微镜等。

2.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烘箱、剪刀、镊子、剪刀、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血液采集:取新鲜血液约1ml,置于无菌试管中。

2. 制备涂片:将血液滴于载玻片中央,用另一张载玻片轻轻涂抹均匀,形成薄片。

3. 固定:将涂片置于固定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

4. 染色:将涂片置于瑞氏染液中染色5-10分钟,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

5. 晾干:将涂片置于空气中自然晾干或用烘箱烘干。

6. 观察与记录:用显微镜观察涂片,记录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细胞质呈红色。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 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较大。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具有防御和免疫作用。

3. 血小板:无细胞核,体积较小,呈不规则形状。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

六、实验讨论1. 血液永久涂片是一种常用的观察血液细胞的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液细胞的形态结构。

2. 在观察血液细胞时,应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调整好焦距和亮度,以便更好地观察。

3. 通过观察血液细胞,可以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诊断疾病。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液永久涂片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技巧,了解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血液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血液永久涂片实验实验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实验者:____实验结果:1.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细胞质呈红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3 血涂片的制作和血细胞的观察-计数(1)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3  血涂片的制作和血细胞的观察-计数(1)

嗜酸性粒细胞 比中性粒细胞略大,数量少,约占7%以下。核常分两 叶,着紫蓝色。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充满粗大、圆形的颗粒,色鲜红或 桔红。
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很少,约占1%以下。在一般血涂片 上不易找到,体积比上述2种白细胞稍小。胞质中分散着 许多大小不一的深紫蓝色颗粒。胞核形状不定,圆形或分 叶,也染成紫色,但染色略浅,一般都被颗粒遮盖,形 状不清。
实验三 血涂片的制作和 血细胞的观察、计数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正确的书写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仪器、试剂及材料)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结果(作图、测量结果、计算等) •六、讨论 •七、思考题
实验目的
•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方法,了解各种血细 胞的结构特点
• 掌握人体微量采血和用血细胞计数板进 行细胞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 淋巴细胞 数量较多,约占20%-40%,可见中、小型,淋巴细 胞。其中小淋巴细胞最多,略大于红细胞。核大而圆,几乎占据 整个细胞,染成深蓝紫色。胞质极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 线状天蓝色或淡蓝色的胞质。中淋巴细胞比红细胞大,胞质 较小淋巴细胞的稍多,着色较浅。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
胞中部,也染成深蓝紫色。
(二)血细胞计数
1.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
• 4条直槽,内侧两槽中间有 一条横槽把中部隔成二长方 形的平台。
• 平台玻璃板平面低0.1mm。
• 平台中心部分各以3mm长, 3mm宽精确划分为9个大方 格,称为计数室,每个大方 格面积为1mm3,体积为 0.1mm3
• 四角的大方格,又各分为16个中 方格,适用于白细胞计数。
Hale Waihona Puke 采血前用70%酒精 棉球消毒指腹
采血
推片:挤出血滴置于载玻片的右侧

制作血涂片的实验报告

制作血涂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2. 了解血涂片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 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血涂片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将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和染色处理,使血细胞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从而对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进行形态学和数量的观察,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三、实验器材1. 载玻片2. 盖玻片3. 刺血针4. 消毒酒精5. 蒸馏水6. 瑞氏染液7. 显微镜8. 移液器9. 计数板四、实验步骤1. 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耳垂或手指尖),用消毒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用刺血针刺破皮肤,血液自然流出。

2. 制备血涂片:a. 将载玻片倾斜45度,用移液器吸取少量血液。

b. 将血液滴在载玻片的右端,用另一载玻片作为推片,将推片的末端斜置于血液滴的左缘,成30°~40°角。

c. 将推片稍向后退,使之与血液滴接触,使血液在两载玻片之间充满斜角。

d. 将推片向前推动,使血液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形成薄薄的一层。

e. 将盖玻片轻轻放置在血涂片上,避免产生气泡。

3. 固定:将血涂片放入固定液(如甲醇)中浸泡5分钟,取出晾干。

4. 染色:将固定后的血涂片放入瑞氏染液中染色10分钟,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5. 观察:将染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血涂片上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呈淡红色。

2. 观察到白细胞有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质呈蓝色或紫色。

3. 观察到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细胞质呈蓝色或紫色。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涂片的制作方法,了解了血涂片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为后续的医学诊断提供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采血时,要确保采血部位消毒彻底,避免感染。

2. 制备血涂片时,要保持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避免血液涂抹不均匀。

制作血涂片实验报告

制作血涂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2. 了解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二、实验原理血涂片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染色、固定等步骤,使血液中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清晰的形态。

通过观察血涂片,可以了解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三、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载玻片3. 盖玻片4. 刺血针5. 酒精棉球6. 瑞氏染液7. 滴管8. 烧杯9. 镜台10. 玻片夹四、实验步骤1. 采血:在耳垂或指尖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用刺血针刺破皮肤,使血液自然流出。

2. 涂片:用载玻片沾取第二滴血液,将载玻片倾斜45度,用另一载玻片的一端将血液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形成薄层。

3. 干燥:将涂好的血涂片放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 固定: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血涂片边缘,固定细胞。

5. 染色:将瑞氏染液滴在血涂片上,染色时间为5-10分钟。

6. 冲洗:用蒸馏水冲洗血涂片,去除多余染液。

7. 吸干:用吸水纸轻轻吸干血涂片上的水分。

8. 观察显微镜: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呈两面凹陷的圆饼状,白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核,血小板较小,形态不规则。

2. 高倍镜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白细胞的大小、细胞核的形态及血小板的特点。

3. 统计分析:统计血涂片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并计算百分比。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血液涂抹的厚度要适中,过厚会导致细胞重叠,过薄则不易观察到细胞。

2.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细胞变形。

3. 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区域,再进行高倍镜观察。

4.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涂片的制备方法,了解了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提高了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血涂片的制备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血液细胞的观察技巧。

血涂片制作的实验报告

血涂片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的基本制作方法。

2. 了解血涂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 观察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二、实验原理血涂片制作是血液学检查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将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和染色,使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学特点,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推片、瑞氏染液、0.9%NaCl溶液、蒸馏水等。

2. 试剂:瑞氏染液、0.9%NaCl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消毒与采血- 用70%酒精棉球消毒受试者的指腹,待酒精干燥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使血液自然流出。

- 待第一滴血流出后,弃去,取干净载玻片,让血滴在离玻片一端中4-5mm处。

2. 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为推片,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角。

- 平稳地向另一端推出,使血液在载玻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

3. 干燥- 将推好的载玻片在空气中轻轻摇动,使血液自然干燥。

4. 固定- 用瑞氏染液将干燥的血涂片染色,放置约10分钟。

5. 洗涤- 用蒸馏水将染色的血涂片轻轻冲洗,去除多余的染液。

6. 吸水- 用吸水纸轻轻吸干血涂片上的水分。

7. 观察与记录-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记录红细胞的形态、白细胞数量和类型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边缘微暗,中间较宽,无细胞核。

2. 白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可将白细胞分为以下类型:a. 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呈分叶状,染色较浅。

b.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核呈2-3叶,染色较深。

c. 嗜碱性粒细胞:细胞核呈2-3叶,染色较深。

d. 淋巴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浅。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涂片的基本制作方法。

2. 了解了血涂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制作血涂片实验报告

制作血涂片实验报告

制作血涂片实验报告制作血涂片实验报告引言: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作血涂片,了解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制作血涂片的步骤和技巧。

材料与方法:1. 血液样本:从健康人士的指尖或静脉采集新鲜全血。

2. 血液采集器:使用无菌注射器或采血针。

3. 血涂片:玻璃片或载玻片。

4. 血涂片制备工具:无菌棉签、无菌盖玻片、无菌滴管等。

5. 染色剂:酒精、甲苯、吉姆萨染色液等。

步骤:1. 消毒:将玻璃片、棉签、滴管等工具用酒精或甲苯擦拭消毒,保证实验无菌。

2. 采集血液:用无菌注射器或采血针采集适量血液样本,避免空气污染。

3. 制作血涂片:将一滴血液滴在玻璃片上,用无菌棉签将血液涂抹成薄膜状。

4. 干燥:将制作好的血涂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避免外界污染。

5. 固定:将干燥的血涂片浸入酒精或甲苯中,使细胞固定在玻璃片上。

6. 染色:将固定的血涂片浸入吉姆萨染色液中,使细胞染色。

7. 清洗: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轻轻冲洗血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8. 干燥:将清洗后的血涂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水分残留。

结果与讨论:通过制作血涂片并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血液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其中,红细胞是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呈圆形或凹陷状,无核,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则有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它们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涂片的制备过程中,固定和染色是关键步骤。

固定可以使细胞保持原有形态,并防止细胞脱落。

染色则能够突出细胞的形态特征,使其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吉姆萨染色液是常用的染色剂,可以染出细胞核和胞质的颜色差异,便于细胞分类和计数。

制作血涂片的技巧也需要注意。

首先,血涂片的制备过程应尽量快速,避免血液样本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以免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其次,血涂片的涂抹要均匀且薄,以确保细胞分布均匀,不会重叠或过于稀疏。

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

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

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医学领域,血涂片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和成分。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涂片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并观察不同染色剂对细胞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液样本- 血涂片- 血涂片玻璃片- 血涂片染色剂(如吉姆萨染色液、伊昔洛尔染色液)- 显微镜2. 实验步骤:1)取一滴新鲜的血液样本,放在血涂片玻璃片的一端。

2)将另一片玻璃片倾斜放在血涂片上,使血液沿着玻璃片的一侧均匀涂开。

3)将血涂片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4)将干燥的血涂片,分别放入吉姆萨染色液和伊昔洛尔染色液中浸泡,按照染色液说明书上的时间要求。

5)取出血涂片,用水轻轻冲洗,使多余的染色剂洗掉。

6)将血涂片晾干,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结果与讨论1. 血涂片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血液样本应新鲜,避免血液凝固。

- 血涂片制作时,玻璃片的倾斜角度要适中,以保证血液均匀涂开。

- 血涂片晾干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后续观察。

2. 不同染色剂对细胞的影响:- 吉姆萨染色液:吉姆萨染色液主要用于染色细胞核,使其呈现暗蓝色或紫色。

这种染色剂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染色效果较好,能清晰地显示细胞核的形态和细胞数量。

- 伊昔洛尔染色液:伊昔洛尔染色液主要用于染色红细胞,使其呈现橙红色。

这种染色剂对红细胞的染色效果较好,能够清晰地显示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3. 观察结果:- 在吉姆萨染色液中染色的血涂片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细胞核,细胞核呈现暗蓝色或紫色。

- 在伊昔洛尔染色液中染色的血涂片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红细胞呈现橙红色。

4. 结果分析:- 吉姆萨染色液和伊昔洛尔染色液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细胞成分的观察和分析。

- 吉姆萨染色液适用于细胞核的染色,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和计数细胞核的数量。

- 伊昔洛尔染色液适用于红细胞的染色,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和计数红细胞的数量。

血涂片实验报告

血涂片实验报告

血涂片实验报告血涂片实验报告引言:血涂片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血涂片的制备和观察,了解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数量变化,进一步加深对血液疾病的认识。

实验步骤:1. 血液采集:使用无菌注射器从患者的指尖或静脉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注意避免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

2. 制备血涂片: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在玻片上,利用另一块玻片将血液涂抹成薄膜,然后晾干。

3. 固定染色: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浸入甲醇中,固定血细胞的形态,然后再放入染色剂中,如吉姆萨染色液,使细胞成为可观察的颜色。

4. 镜检观察:将染好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血细胞以及它们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呈圆形或扁平的双凸形,中间凹陷,边缘光滑。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具有多个核,细胞质内有颗粒状物质;淋巴细胞则呈圆形,细胞质较少,核浓染;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偏心,细胞质较多。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带有颗粒状物质,分别呈酸性和碱性反应。

讨论:通过血涂片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而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例如,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的存在,而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变化则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此外,血涂片还可以用于诊断一些特定的血液疾病。

例如,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可能与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则可能与感染或炎症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则可能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结论:血涂片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断一些特定的血液疾病。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血液疾病提供了基础。

血涂片制作

血涂片制作

• 嗜中性粒细胞 是白细胞中较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5070%。体积比红细胞大,主要的特征是胞质中的特殊颗粒细小, 分布均匀,着淡紫红色。胞核着深紫红色,一般分3—5叶,叶 间以染色质丝相连。核分叶的多少与该细胞年龄有关,如核为 杆状,则为嗜中性粒细胞的幼稚型。
• 嗜酸性粒细胞 比中性粒细胞略大,数量少,约占7%以下。核 常分两叶,着紫蓝色。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充满粗大、圆形的颗 粒,色鲜红或桔红。
• 单核细胞 数量少,约占2%-8%,是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常在细胞一侧,着色比淋巴细胞浅。
• 血小板 为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小体,其周围部分为浅蓝色,中 央有细小的紫色颗粒,常聚集成群,分布于红细胞之间。高倍 镜下一般只能看到成堆的紫色颗粒,在油镜下才能看到颗粒周 围的浅色胞质部分。
普通生物学——
实验六 血涂片的制作和 血细胞的观察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目的
•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观察红血球的形态及 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来自材料和用品• 材料
– 人血或鱼血
• 主要用品
– 显微镜 酒精 棉花 5﹪ NaCl 0.9% NaCl 盖玻片 蒸馏水 载玻片
• 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很少,约占1%以下。在一般血涂片上不易 找到,体积比上述2种白细胞稍小。胞质中分散着许多大小不一 的深紫蓝色颗粒。胞核形状不定,圆形或分叶,也染成紫色,但 染色略浅,一般都被颗粒遮盖,形状不清。
• 淋巴细胞 数量较多,约占20%-40%,可见中、小型,淋巴细 胞。其中小淋巴细胞最多,略大于红细胞。核大而圆,几乎占据 整个细胞,染成深蓝紫色。胞质极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 状天蓝色或淡蓝色的胞质。中淋巴细胞比红细胞大,胞质较小 淋巴细胞的稍多,着色较浅。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部, 也染成深蓝紫色。

实验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

实验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

实验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引言:血涂片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观察和检测血液中的血细胞。

通过制作血涂片,我们可以观察和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

实验目的:1.了解血液中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2.掌握制作血涂片的基本技巧;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实验原理:血涂片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血涂滴片、血涂片制作和染色观察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小心地在玻片上滴一滴新鲜的血液,然后以恰当的角度将另一块玻片贴在上面,使血液平均分布。

接下来,我们放在通风处晾干血涂片,然后进行染色处理。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湿润的染色染,经乙醇递增染,增百倍的苏丹三合一染色等。

实验材料:1.新鲜血液样品;2.玻片;3.显微镜;4.染色剂。

实验步骤:1.准备血涂片:a.将一块玻片清洁干燥;b.使用干净的无菌注射器抽取新鲜的血液;c.将血液滴在玻片上;d.用另一块玻片贴在上面,使血液平均分布;e.将制作好的血涂片放在通风处晾干。

2.染色处理:a.将晾干的血涂片浸泡在染色剂中,约1-2分钟;b.将染色好的血涂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直至水清澈;c.将清洗干净的血涂片用纸巾吸干水分;d.放干的血涂片在染色片佐剂中保持10-15分钟。

3.观察血涂片:a.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b.用低倍镜首先寻找一个合适的视野;c.逐步将镜头调整到高倍,同时调整焦距,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d.记录所观察到的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结果:在观察血涂片时,我们可以看到红细胞呈圆形、扁平形且呈淡红色,白细胞常常是圆形细胞,比红细胞大很多,并可根据细胞核和细胞质颜色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其他一些异常细胞的出现。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血涂片是观察和检测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常用方法;2.血涂片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样本污染;3.显微镜是观察血涂片的重要工具,需要合理调整焦距和放大倍数,以获得清晰的观察结果;4.通过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识别一些血液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血细胞观察实验报告

血细胞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掌握血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提高对血液学基本知识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血涂片3. 显微镜油镜4. 计数板5. 吸管6. 血液样本7. 稀释液8. 清洁纸巾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显微镜是否清洁,调整光源亮度。

- 将血液样本用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2. 制作血涂片:- 取一滴稀释后的血液,滴在载玻片上。

- 用另一张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刮过血液,使血液均匀分布。

- 将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血液上,避免产生气泡。

3. 显微镜观察:- 将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 使用低倍镜寻找红细胞区域,然后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4. 血细胞计数:- 使用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 计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 分析数据,了解血细胞在血液中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1. 红细胞:- 形态: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 白细胞:- 形态:体积较大,有细胞核。

- 功能:参与免疫反应,防御病原体。

3. 血小板:- 形态:无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 功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4. 血细胞计数结果:- 红细胞数量:4.0-5.5×10^12/L- 白细胞数量:4.0-10.0×10^9/L- 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五、实验讨论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中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2. 血细胞计数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对于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3. 本次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白细胞存在异常形态,可能与感染、炎症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了解了血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

1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形态观察

1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形态观察

实验一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形态观察一、目的原理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二、材料及用具(每组)牛(羊)或鸡的新鲜血液、载玻片、显微镜、瑞氏染液、胶头滴管、染色缸。

三、方法步骤1.血涂片制备取两张洁净的载玻片A、B,用B蘸取少许血液与A的1/3处。

用B 末干净的一端成45度角紧贴与在载玻片A上,并使A的血液顺着B均匀的散开,然后使A、B成45度角往前平行的推B至末端1cm处。

2.血涂片染色将血涂片在室温下放置2-3分钟使血涂片完全干燥。

然后用胶头滴管吸1滴瑞氏染液与血涂片上,使染液要完全漫过血液。

静置5分钟左右,然后倾去染液,用很小的流水紧贴载玻片的一端轻轻的冲洗染液直至染液完全被冲洗干净。

3.血细胞观察用吸水纸将血涂片上的水吸干后放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四、血细胞形态1.血涂片观察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无核、红色扁圆形小体。

由于它是双凹盘形,所以中央染成较边缘为淡。

鸡的红细胞呈卵圆形,内有一个卵圆形的细胞核。

2.嗜中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淡红色微细颗粒,胞核有3—5个分叶。

3.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深红色大而圆的颗粒,核通常有2—3个分叶。

4.嗜碱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粗细不等的紫蓝色颗粒,核分叶不明显。

5.小淋巴细胞:细胞形态小,核椭圆形或豆形,染成蓝色,细胞质很小,染成浅蓝色。

6.中或大淋巴细胞:细胞较大,细胞较多,核的周围有亮晕。

7.单核细胞较淋巴细胞大,细胞质亦较多,细胞核是肾形或马蹄形。

8.血小板体形甚小,形态不规则,内含紫色颗粒,无核,常聚集成团。

五、要求与思考题5种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有何差异?六、注意事项1.推开的血涂片要均匀,血液不能太多太厚,要尽可能的薄。

2.应严格控制染色的时间,并适当的做出调整。

3.观察细胞形态应耐心细致观察,如嗜碱性粒细胞应仔细寻找。

制作血涂片的实验报告

制作血涂片的实验报告

制作血涂片的实验报告制作血涂片的实验报告引言:血涂片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

本实验旨在探索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染色方法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血液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血液样本:本实验采用新鲜的人类全血样本。

2. 血涂片制备:使用无菌玻璃片和无菌血液涂片,将血液样本滴于玻璃片上,迅速涂开成薄膜。

3. 固定与染色:将血涂片在室温下晾干,然后进行固定和染色。

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吉姆萨染色和偏碱性甲苯胺蓝染色。

4. 显微镜观察: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与讨论:1. 血涂片制备:制备血涂片时,关键是要迅速涂开血液样本,以获得均匀薄膜。

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的稳定性和技巧性,以避免产生空隙或过厚的细胞层。

2. 吉姆萨染色:吉姆萨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可以同时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核呈现紫色至深蓝色,细胞质呈现粉红色至橙红色。

该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细胞核的形态和细胞质的颜色区分,有利于细胞的分类和计数。

3. 偏碱性甲苯胺蓝染色:偏碱性甲苯胺蓝染色主要用于染色白细胞,对红细胞的染色效果较差。

观察结果显示,白细胞呈现深蓝色至紫色,而红细胞呈现浅蓝色。

该染色方法有助于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并可更好地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4. 细胞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呈现典型的圆盘状,白细胞则具有较大的细胞核和不同形状的细胞质。

血小板呈现为小而不规则的细胞片状结构。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细胞的健康状况和功能。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血涂片和不同染色方法的应用,成功观察和分析了血液中的细胞结构和数量。

吉姆萨染色和偏碱性甲苯胺蓝染色都是常用的染色方法,各有其适用的细胞类型。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一、引言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和细胞成分。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观察其在显微镜下的特征。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液样本:采用新鲜的全血样本,可以是人体血液或动物血液。

- 血涂片玻片:清洁、无尘的玻片。

- 血涂片刷:用于涂抹血液样本的细长刷子。

- 血涂片染色剂:常用的有Wright染料、Giemsa染料等。

2. 实验步骤- 准备血液样本:将新鲜的全血样本采集到干净的试管中,避免污染。

- 制作血涂片:将玻片持斜角度放于血液滴上,使血液自然流动,形成薄膜。

- 干燥血涂片:将制作好的血涂片放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

- 染色处理:将干燥的血涂片浸泡于染色剂中,时间根据染色剂的要求进行。

- 清洗与干燥:将染色后的血涂片用水冲洗,然后晾干。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血涂片的特征经过制作和染色处理后,观察血涂片下显微镜,可以看到以下特征:- 红细胞:呈现圆形或略扁平的红色细胞体,中央凹陷,边缘光滑。

- 白细胞:大小不一,核质比较大,核型多样,染色深浅不一。

- 血小板:呈现小而圆的形状,染色颗粒均匀。

2. 实验注意事项- 血涂片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卫生和无菌,避免污染。

- 制作血涂片时,要控制好血液的流动速度和涂抹厚度,以保证制片的质量。

- 在染色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染色剂的要求和时间进行处理,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均匀。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血涂片下显微镜的特征,可以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和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贫血或其他疾病的情况;白细胞的数量和核型可以提示炎症或感染的存在;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出凝血功能的异常等。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制作血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成功观察到了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和细胞成分。

血涂片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血液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等方面。

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

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2. 熟悉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分布特点。

3. 了解血涂片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将血液涂布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等步骤,使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便于观察和分析。

血涂片制作的关键在于血液的涂布、固定和染色。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载玻片、推片、采血针、酒精棉球、生理盐水、瑞氏染液、蒸馏水、显微镜等。

2. 试剂:10%甲醛溶液、95%乙醇、甘油等。

四、实验步骤1. 消毒与采血(1)取一支采血针,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2)将采血针对准皮肤,轻轻刺入,使血液自然流出。

(3)用生理盐水湿润载玻片,取少量血液滴在载玻片中央。

2. 推片(1)将推片的一端放在血滴上方,另一端紧贴载玻片。

(2)以30-40°角将推片平稳地推出,使血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3. 固定(1)将血涂片在空气中晾干。

(2)将血涂片浸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5-10分钟。

4. 染色(1)将固定好的血涂片浸入95%乙醇中脱色2-3分钟。

(2)将脱色后的血涂片浸入瑞氏染液中染色3-5分钟。

(3)将染色的血涂片浸入蒸馏水中分化1-2分钟。

5. 观察(1)将染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3)高倍镜下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细节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略呈碱性。

2. 白细胞:分为三种类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分叶;嗜酸性粒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为2-3叶;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为2-3叶。

3.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含有血小板颗粒。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血涂片,并观察到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对血液细胞形态学知识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打下了基础。

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精)

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精)

实验六:ABO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1 . 了解 ABO 和 Rh 血型分类系统的背景知识和遗传学原理2. 掌握微量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方法3. 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区分红细胞与各种白细胞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医用采血针、酒精棉球、载玻片、血推片、消毒牙签2. 实验试剂:瑞氏染液、抗 B 血清、抗 A 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3. 仪器设备: Motic 光学显微镜三、实验内容和方法1 ABO 血型鉴定1.1 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记号笔标上记号。

1.2 用小滴管吸 A 型标准血清(抗 B )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 B 型标准血清(抗 A )一滴加入右侧1.3 以穿刺法自左手无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

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1.4 静置室温下 10—15min 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并据此判断血型。

2 血涂片的制作及血细胞观察2.1 取末捎血一滴置于玻片的一端 , 左手持载玻片 , 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

然后便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 30-45 度平稳地向前移动 , 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2.2 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玻片在空气中挥动 , 使血膜迅速干燥 , 以免血细胞皱缩 .2.3 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 , 以防染液溢出 , 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 . 加瑞氏染液 2-3 滴 , 使覆盖整个血膜 , 固定 0.5-1.0 分钟 . 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 , 与染料混匀染色 5-10 分钟 .2.4 用清水冲去染液 , 待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 , 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2.5 白细胞分类计数: 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 , 在油镜下计数 100 个红细胞 , 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 , 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

注:1. 瑞氏染液 : 瑞氏染料 1g 加甲醇 (AR)600M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一、引言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结论,因此,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二、实验目的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显微镜、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等。

试剂:瑞氏染液、%Nacl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
1、消毒与采血
先按摩采血部位(人的指腹),使血流通畅,采血前用70%酒精消毒人的指腹,干燥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使血液自然流出(第一滴血不要)。

取干净载玻片,让血滴在离玻片一端中4-5mm处,注意手指持载玻片的边缘,不触电及表面,也不能使载玻片接触取血部位的皮肤。

2、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做推片。

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o角,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图1)。

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然干燥。

图1 推片示意图
3、染色
用特种玻璃铅笔在血膜两侧画两条线,防止染液外溢。

再将瑞氏染色液(伊红-亚甲基蓝)滴在血膜上,至染液淹没全部血膜,染30秒。

加等量蒸馏水与染色液混合后再染5分钟。

最后用蒸馏水把染色液洗掉,用吸水纸吸干,自然干燥后,即可观察。

4、封片
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胶封片保存。

五、结果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结果如图2所示。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
小而圆,没有细胞核,血涂片中最多,常被染成淡红色,细胞的边缘厚,中间薄,使细胞边缘的颜色比中间的深。

2、白细胞:
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嗜酸性白细胞:
数量较少,但在血涂片中可以找到。

细胞质中存在粗大的嗜酸性颗粒,胞质常被染成红色或玫瑰花色,细胞核分叶形,染成紫红色。

(2)嗜碱性白细胞:
数量最少,在血涂片中很难找到。

细胞质中存在粗大的嗜碱性颗粒,胞质常被染成兰紫色,细胞核分叶形,染色较深,但常被粗大的兰紫色颗粒掩盖。

(3)嗜中性白细胞:
在有粒白细胞中,它的数量最多,很容易找到。

细胞质染成淡红色,胞质内含有细小的颗粒,一般不易看清,细胞核为兰紫色,核分杆状、蹄形和分叶形。

(4)淋巴细胞:
在白细胞中数目是最多的,大小不等,可分为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较少,占中小淋巴细胞的1/4~1/18。

细胞质所占的比例较小,但随细胞体积增大而相应增多,核周围细胞质,染成天兰色,细胞核大,圆形,染成紫兰色。

(5)单核细胞:
数目不多,是血细胞中最大的细胞。

核为肾形或马蹄形,颜色比淋巴细胞较淡,细胞质为淡灰兰色。

3、血小板:
为不规则的细胞质小块或碎片,形状象雪花,在血小板中有细小的紫兰色颗粒。

血小板常聚集在红细胞之间(注意: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染料、渣子和细胞及血小板等的区别)。

图2 血涂片中血细胞观察结果
五、注意事项:
1、载玻片的清洗:新玻片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
然后再清水和蒸馏水清洗。

2、使用玻璃片时只能手持边缘,切忌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无油腻。

3、血涂片制好后,立即固定染色,以免细胞溶解和发生退行性变。

3、血膜必须要干燥,以免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5、染色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染色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

染色液浓度越淡,室温越低,细胞越多,所需要的染色时间越长,或适当增加染色液。

6、染液不可过少,以防止蒸发干燥染料沉着于血片上难冲洗。

7、冲洗时应用流水将染色液冲去,不能先倒掉染色液,以免染料沉着于血片上。

六、作业
说明红细胞在不同渗透环境中的变化情况并讨论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