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防止染菌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PPT精选全文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PPT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fee7b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7.png)
落。
(2)管路得连接
管子得连接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与焊接三种。
A、 螺纹连接。
需在管端铰出螺纹,安装时在螺纹上涂以白漆并加麻 丝(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作填料,密封要求高得可用石墨粉加 少许机油作填料,用氧化铅甘油胶合剂更好。
过滤器器壁腐蚀形成氧化铁层,就是多孔物质,空气 会短路,使空气中带菌并造成污染。
过滤介质变位:
活性炭棉花作为介质得过滤器,活性炭 受到气流得冲击而破碎、灰化、体积减小、 空间增大,上下两端得棉花受空气得顶撞力 而逐渐改变位置。
设备与管件得渗漏一般就是指设备与管件由于腐蚀、 内应力或其她原因形成微小漏孔所发生得渗漏现象。
这些漏孔很小,特别就是不锈钢材料形成得漏孔更小, 有时肉眼不能直接觉察,需要通过一定得试漏方法才能发 现。
1、发酵罐得渗漏
(1)冷却管得渗漏
由于发酵液腐蚀、固体物料摩擦引起管外壁磨损。管 内冷却水得浸泡、冲击、蒸汽冲击导致管内壁磨损。所以 冷却管就是发酵罐中最容易渗漏得部件之一。
截止阀在使用中经常发生以下两个问题:
a 阀心轧坏。物料中得硬质物或焊接施工后得焊渣以 及螺钉零件等被带到阀内,当关闭得,阀心与阀座被上述坚 硬物轧住,能将紧密面轧成凹凸不平得痕迹,就关不严密。
b 填料得渗漏。操作时用扳手过分关紧,会使阀杆弯 曲,弯曲后得阀杆不仅启动费力,并且使填料部分不紧密而 引起渗漏。阀门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阀杆磨损或填料损坏 也会引起渗漏,就需要将填料压盖适当拧紧或更换填料。
发酵工厂得有关管路要保持光滑、通畅、密封性 好,以避免与减少管道染菌得机会。
例如:
法兰与管子焊接时受热不匀使法兰翘曲密封面发生 凹凸不平现象就会造成死角。
医学课件第八章染菌的防治
![医学课件第八章染菌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2a164a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f.png)
二、噬菌体污染的防治
噬菌体污染的鉴别 现象鉴别: 发 酵 液 变 稀 、 发 粘 , OUR , DO ,
NH4+—N,泡沫。 平板鉴别: 观察噬菌斑。
污染的预防
选育抗噬菌体菌株;
环境、明沟、下水道定期消毒;
排气过滤,菌体排放前灭菌;
选用孔径为0.01 m的微滤膜空气过滤器; 发酵车间远离农田、排污明渠、污水处 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化学消毒剂:
(3)霉菌培养基 察氏培养基(Czapek’s agar):sucrose
30 g, NaNO3 3 g, K2HPO4 1 g, MgSO47H2O 0.5 g, KCl 0.5 g, agar 15~20 g, distilled water 1000 ml, pH 6.6。
无菌检查的流程:
个别罐批连批染菌
设备问题
个别罐不连批染菌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失误
从染菌时间分析
早期染菌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种子带菌 接种管道灭菌不彻底或接种操作不当
中期染菌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加消沫剂、补料系统灭菌不彻底或渗漏 发酵设备渗漏 泡沫顶罐 后期染菌 空气系统有问题
从染菌的菌型分析
酵母菌:种子室、摇瓶间、计量罐、进料补
一、一般染菌的防治 消灭培养基染菌:
严格物料采购、运输、仓贮 配料(防止块状物料、清洗配料罐) 灭菌(保证蒸汽的压力、稳定及畅通、按操作 规程操作) 保压 (防治培养基倒流)
一、一般染菌的防治
严防空气带菌:
提高空气进口的洁净度 除尽压缩空气中的油和水 空气过滤器灭菌时防止被冲翻 保证空气过滤器介质的填装质量
取样 接入试管或斜面 培养(细菌32~37℃,1~2 天;真菌25~28℃,1~3天) 肉眼检查 镜检
发酵过程控制染菌和防治(复制的).ppt
![发酵过程控制染菌和防治(复制的).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9ff1ccbd64783e08122b26.png)
染菌和防治
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多年来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
9.64
接种时罐压跌零
0.19
培养基灭菌不透
0.79总空气系统有菌19.96泡沫冒顶
0.48
夹套穿孔
12.36
盘管穿孔
5.89
接种管穿孔
0.39
阀门渗漏
1.45
搅拌轴密封渗漏
2.09
罐盖漏
1.54
其它设备渗漏
染菌和防治
防止方法: 缓慢开启蒸汽阀门,或加入少 量消泡剂。 灭菌时还会因设备安装或污垢堆积造成一些 “死角”。这些死角蒸汽不能有效达到,常 会窝藏耐热芽孢杆菌,所以设备安装要注意 不能造成死角,发酵设备要经常清洗,铲除 污垢。
染菌和防治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杂菌大量产 酸,培养液pH下降;糖、氮消耗快,发酵液发粘,菌丝 自溶,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 物分解。有时也会使发酵液发臭,产生大量泡沫。
措施 降温培养,减少补料,密切注意代谢变化情况。 如果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可以提前放罐,或者抗生素 生产中可以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送一部分到染菌罐,抑 制杂菌。
染菌和防治
4、灭菌不彻底
灭菌技术的好坏与灭菌质量很有关系
蒸汽通入培养基,升温快慢、保温时间——产生过多泡 沫
蒸汽总压是否达到要求标准
环境中的杂菌数量因季节而有很大差别。如上海第四制 药厂在卡那霉素生产中,于炎热的夏季将连续灭菌预热至 800C的培养基采样培养,可发现无法计数的大量的芽孢杆 菌;而在冬季取样的培养中,则仅发现2~3个芽孢杆菌。 故染菌率因季节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8bf38ca26925c52dc5bf20.png)
发酵后期染菌 影响相对较小 。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回
不同染菌原因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 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空气带菌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培养基或设备 灭菌不彻底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 发酵罐发酵失败。
设备渗漏
染菌几率较大。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回
不同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程度越严重,即在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 就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越大。但当生产菌在发 酵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 如果污染极少量的杂菌,此时对发酵不会带来太 大的影响。
设备渗漏方面原因
渗漏原因 由于发酵罐需要经受温度的升降变化,使用久了难免
会出现夹层盘管的细微腐蚀而出现渗漏,导致染菌的发生。
染菌特点 当设备渗漏时,往往每批染菌发生的时间逐渐提前。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回
空气过滤系统方面原因
原因分析 进风口、生产环境、空气过滤器(滤芯的灭菌
要彻底,过滤介质要定期检查更换)。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其它异常现象
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一些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 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 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 异常下跌、发酵周期的异常拖长、发酵液的粘度 异常增加等判断染菌。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回
染菌原因分析
分析目的 总结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必
要的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再次染菌,把发 酵染菌控制在生产前。防患于未然是发酵生 产过程中控制染菌污染的最重要措施 。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从两表中可以看出,由 于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技 术管理水平好坏不同,而使 各种染菌原因的百分率有所 不同,其中尤以设备渗漏和 空气带菌而染菌较为普遍且 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不明 原因的染菌分别达20.0%和 35.13%。这表明,目前分 析染菌原因的水平还有待于 进一步提高。
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止措施
![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f3b00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6.png)
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止措施第一篇: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止措施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在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免除染菌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问题。
因此,要求有确切、迅速的方法来检出杂菌的污染,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显微镜检查通常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对霉菌、酵母发酵,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生产菌的特征,然后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有否染菌存在,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区别,判断是否染菌。
必要时,可进行芽孢和鞭毛染色。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先将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灭菌的平板中置培养箱摄氏37度,保温24h检查无菌即可使用。
将需要检查的样品,在无菌平板上划线,分别置摄氏37度、摄氏27度培养,以适应嗜中菌和低温菌的生长,一般在8h后即可观察。
噬菌体检查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
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熔后倒平板,凝固后,将上层培养基熔解并保持摄氏40度,加生产菌作为指示菌和待检样品混合后迅速倒在底层平板上,置培养箱保温培养,经12~20h培养,观察有无噬菌斑。
培养基(PH7.0)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上层 0.5 1.0 1.0 0.5 1.0 下层 0.5 1.0 1.0 0.5 2.0(3)肉汤培养检查法将需要检查样品接入经灭菌并经过检查无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放置摄氏37度和摄氏27度分别培养24h,进行观察,并取样镜检。
此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也可用于噬菌体检查,此时使用生产菌作为指示菌。
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牛肉膏0.3%,葡萄糖0.5%,氯化钠0.5%,蛋白胨0.8%,1%酚红溶液0.4%,PH7.2。
用以上的检查方法检查未发现污染,还不能肯定未被污染。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从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是否染菌,如溶解氧、PH值、排气中CO2含量和菌体酶活力等变化来判断。
第七章 发酵生产的染菌及防治
![第七章 发酵生产的染菌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84bfadf33d4b14e852468d5.png)
青霉素 链霉素
种子带菌 空气带菌
无菌室 沙土管,试管 培养基
污染途径
操作失误
设备 噬菌体 种子培养期: 灭菌或弃之
染菌挽救
发酵前期
:灭菌后补加种子或分罐
中、后期:加杀菌剂或抗生素、通风搅拌 设备用120℃30min杀菌
6、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生产不同的品种,可污染不同种类和性 质的微生物。不同污染时间,不同污染途 径,污染不同菌量,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 件又可产生不同后果。
Hale Waihona Puke 谷氨酸发酵时正常 和异常的溶氧曲线
噬菌体
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1、检查的目的、意义 以无菌试验的结果较可靠、迅速的判断染菌, 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每个工序或经一定时间都 应进行取样检查。 无菌试验的目的: (1)监测培养基、发酵罐及附属设备灭菌是否 彻底 (2)监测发酵过程中是否有杂菌从外界侵入, 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染菌的隐患和死角 2、 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显微镜检查 (简便、快速,能及时发现杂菌,但镜捡取样少, 观察面也小,则不易捡出早期杂菌);②平板划 线检查;③肉汤培养检查。( 后两种操作较繁琐 (需过夜培养),但能捡出比前者更少的杂菌, 结果为主要依据 )
6.1、噬菌体的污染与防止 Phage的主要生物学特征:(1)具有专一的寄主
感染途径:
性,在菌体繁殖的情况下繁殖(2)不耐热性,70 0C以上其基本失(3)pH稳定性pH大于10,pH 小于5 Phage急剧失活(4)不耐药性(5)对干 燥的稳定性
三个必要条件
环境带菌、环境带活菌、 噬菌体与活菌接触
三、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污染时间:是指用无菌检测方法能检测到的污染时间 (因为杂菌进入培养液后,需有足够的生长、繁殖的时间才能显现出 来 ),不是杂菌浸入发酵系统的时间。
发酵染菌问题的预防
![发酵染菌问题的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3ebaf51dff00bed5b9f31d6d.png)
编者: 您好 我是《发酵科技通讯》的读者, 贵刊 2008 年第 1 期 39 页《味精生产问答》题 88 里面的“汽
泡传热较漫”应为“汽泡传热较慢”。 遥祝 工作顺利! 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包鑫
!!!!!!!!!!!!!!!!!!!!!!!!!!!!!!!!!!!!!!!!!!"
—35—
管道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a、管道阀门越简单越好; b、各罐排气、排污管道必须分开:
!!!!!!!!!!!!!!!!!!!!!!!!!!!!!!!!"
!!!!!!!!!!!!!!!!!!!!!!!!!!!!!!!!"
第 37 卷第 2 期 2008 年 4 月
发酵科技通讯
c、物料管道流向应自上而下; d、避免 U 型管道的设计等; e、管道设计必须保证管道中物料无残留。 3.2 管道安装质量必须保 证 : 法 兰 必 须 内 外 焊 接, 内部采用氩弧焊, 外面采用普通电焊, 确保管 内无焊渣、死角; 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管道与法兰 必须确保垂直, 否则安装后很容易发生渗漏。本厂 有一只发酵罐在投产后经常染菌, 怀疑是设备死 角所致,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进行罐内死角的清查, 但仍未能解决染菌问题, 最后发现接种分配站处 法兰与管道不垂直, 连接螺丝拧紧后仍然有微小 渗漏, 造成接种时带菌, 重新更换法兰后, 染菌问
膜过滤器在灭菌或通气过程中, 必须缓慢开 启阀门, 防止气流冲击滤芯导致滤芯损坏。
此外, 必须定期检测 膜过滤器滤芯的完好性, 可 以 通 过 泡 点 检 查 、在 位 空 气 肉 汤 培 养 、尘 埃 粒 子 计数器等方法来检验。
2 设备死角及渗漏
一般情况下除非设 备设计有缺陷造成的死 角外, 只要加强罐内的清 洗, 尤其是视镜、排气管、 联轴器等地方的清洗, 确 保无积料, 就不会有设备 死角; 而设备渗漏造成的 染菌更为常见。
01染菌防治技术.ppt
![01染菌防治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f04c9bcf84b9d529ea7abc.png)
4. 染菌的原因分析
(1)从染菌类型分析 (2)从染菌时间分析 (3)从染菌规模分析
5. 染菌的预防
(1)预防实验室种子不纯 (2)消除设备的隐患 (3)生产操作必须严格、规范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二、项目实施:染菌的处理
(1)原罐进行灭菌处理 (2)换罐进行灭菌处理 (3)放罐进行灭菌处理
发酵染菌的处理
教学内容 一、项目导入: 染菌的危害、检查与判断、原因分析
二、项目实施:染菌的处理
一、项目导入: 染菌的危害、检查与判断、原因分析
1. 染菌的异常现象
发酵的异常现象有很多,包括条件控制不当和染菌所造 成的异常现象,其中染菌造成的异常现象往往会在pH变 化、温度变化、溶氧变化、排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泡 沫、发酵液颜色、气味以及菌体形态等方面表现出来。
2. 染菌的危害
(1)不同发酵过程的染菌危害 (2)不同杂菌污染的危害 (3)不同染菌程度的危害 (4)不同时间染菌的危害
3. 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1)杂菌的检查与判断
杂菌检查方法有肉汤培养法、平板培养法、斜面培养法和 直接显微镜观察法。
(2)噬菌体的检查与单层平板法、平板交 叉划线法和快速检测法。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染菌及预防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染菌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ebae2fd8fc4ffe473268ab88.png)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染菌及预防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科学研究及生产应用上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深入研究,抗污染的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
由于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生产实践已逐渐认识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菌、真菌污染是影响试管苗质量好坏和整个组织培养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见报。
但在实际的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染菌现象还是经常发生,已然成为困扰广大组培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基于此,本文就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染菌现象的产生的种类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染菌;原因;预防措施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从本世纪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繁殖技术。
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这项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研究重要内容之一。
特别是近几年来,它的研究领域十分活跃,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重视,应用该项技术作各种课题研究的人员与日俱增,这是由于它在生物学理论探讨和生产实践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目前,在发展和应用这一技术上,各国竞相投资,已在快速繁殖培养、去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和次生代谢物生产、种质资源保存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毫无疑问,它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的好坏通常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污染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为了降低染菌现象给植物组织培养造成的影响,还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污染的分类及表现植物组织培养中染菌现象的发生是限制植物组培育苗成果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的污染病源包括细菌污染和真菌污染两类。
受到病菌污染的培育苗,常常会表现出生长速度缓慢、增殖率降低、玻璃苗现象增多等现象,造成植物组织培养的失败。
1.1细菌污染细菌污染的通常都有较长的潜伏期,前期难以用肉眼观测到。
多在5~10天后,在培养基的表面、材料附近或培养基的内部出现(白色或黄色的)黏液状菌斑、鼻涕状或丝状的菌落等,水迹呈浑浊状且伴随有发酵状的泡沫。
防止细胞染菌的措施
![防止细胞染菌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3de1c4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c.png)
防止细胞染菌的措施咱先来说说这细胞染菌的事儿,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呀!这就好比咱家里进了不速之客,把好好的地方弄得乱七八糟。
那怎么防止这些“坏家伙”来捣乱呢?首先,得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呀!就像咱每天都要把家里收拾整洁一样,细胞培养的地方也得一尘不染。
所有的器具都得好好清洗消毒,可不能有一丝马虎。
你想想,要是有个脏东西藏在角落里,那不就给细菌提供了温床嘛!所以呀,认真清洗这一点可太重要啦。
还有啊,操作的时候可得小心翼翼。
咱就好比是个精细的工匠,每一步都得精确无误。
比如拿东西的时候,手得稳,不能乱晃悠,不然把细菌带进去了可咋办。
而且呀,操作过程中得全神贯注,不能分心。
这就跟开车一样,得时刻注意路况,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
再说说培养液吧,这可是细胞的“食物”呀,得保证它的质量。
要是这“食物”都不干净,细胞还能健康成长吗?就像咱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会生病一样,细胞也会遭罪呀。
所以,培养液的配制和保存都得严格按照要求来,不能有半点差错。
另外,人员的管理也很重要呀!进入细胞培养室的人得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换装,就像进手术室一样。
可不能随随便便就进去了,那不是把细菌也带进去了嘛。
每个人都得有这个意识,要对细胞负责,对实验负责。
咱还得定期检查呢!就像咱定期去体检一样,得看看细胞培养的环境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潜在的风险。
这可不能偷懒,不然等出了问题再发现就晚啦。
你说,要是不注意这些措施,那细胞染菌了可怎么办?那实验不就白费功夫了嘛,多可惜呀!所以呀,咱们得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把防止细胞染菌这件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对待。
只有这样,咱们的细胞才能健康成长,咱们的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呀!大家可一定要记住这些哦,别不当回事儿!。
第四章灭菌及染菌的防治
![第四章灭菌及染菌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f5c9fd9284ac850ac024216.png)
(3)射线灭菌
方法: 通常用紫外线、高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辐射灭菌。 其中以紫外线最常用。
原理:紫外线的作用光谱与细菌体内核酸的吸收光谱相一 致,DNA链上核苷酸的碱基因此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 能力,引起DNA结构形式的变化而导致死亡。
火焰灭菌: 主要用于金属接种工具、试管口、锥形
瓶口、接种移液管和滴管外部灭菌。
特点:时间长、耗热量大,应用不广。 应用:一般用于灭菌后要求保持干燥状态的物料。
(2)湿热灭菌-蒸汽灭菌 用高压蒸汽将物料升温到115-140℃保持一定
时间。常用的灭菌条件是120℃,20-30min。 优点: ①微生物对干热的耐受比湿热大得多 ②湿热蒸汽有潜热 ③湿热对微生物细胞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应用:广泛用于物料或设备容器的灭菌。 热阻指标:杀灭芽孢杆菌的温度和时间
7min,蒸汽100℃, 4-5×105Pa,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4.冷却:采用冷水喷淋时,喷淋前冷却管内应充满填料。
特点:
(1)连续灭菌的时间短、温度较高。培养基受到 的破坏较少,故质量较好。
(2)不足之处是所需设备较多,操作较麻烦,染 菌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四、发酵附属设备及管路的灭菌
发酵附属设备有总空气过滤器、管道、计量罐、补料罐 等。过程同空消.
2.培养基灭菌:将蒸汽由进气口、进料口、取样口等 导入罐内, 120 ~130℃,保温30min。
目的:使罐内液体翻动剧烈,物料达到均一的灭菌温度。
3.冷却:灭菌将要结束时,应立即引入无菌空气以保持罐 压,然后开夹套或蛇管冷却水冷却. 目的:避免罐压迅速下降,产生负压而抽吸外界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灭菌不彻底 灭菌技术的好坏与灭菌质量很有关系 蒸汽通入培养基,升温快慢、保温期间— —产生过多泡沫 蒸汽总压是否达到要求标准 环境中的杂菌数量因季节而有很大差别。 如上海第四制药厂在卡那霉素生产中,于 炎热的夏季预热至800C的培养基采样培养, 可发现无法计数的大量的芽孢杆菌;而在 冬季取样的培养中,则仅发现2~3个芽孢 杆菌。故染菌率因季节不同而发生明显变 化。
染菌的防治
什么是染菌?
发酵过程中除了生产菌以外,还有其 它菌生长繁殖。
一、染菌的影响 发酵过程污染杂菌,会严重的影响 生产,是发酵工业的致命伤。 造成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在经济上造 成巨大损失
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
遇到连续染菌,特别在找不到染菌原 因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 影响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
不 同 产 品
不 同 产 品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 等虽不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无所 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 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产菌的正常 代谢;改变pH,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 生素抑制霉菌,对细菌几乎没有抑制 和杀灭作用。
不 同 产 品
疫苗生产染菌危害很大。现在疫苗多 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而 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 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菌、活菌 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因此, 发酵罐容积越大,污染杂菌后的损失 也越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 接种时罐压跌零 培养基灭菌不透 总空气系统有菌 泡沫冒顶 夹套穿孔 盘管穿孔 接种管穿孔 阀门渗漏 搅拌轴密封渗漏 罐盖漏 其它设备渗漏 操作原因 原因不明 百分率% 9.64 0.19 0.79 19.96 0.48 12.36 5.89 0.39 1.45 2.09 1.54 10.13 10.15 24.94
沉降菌 ( settling microbe ):采用平板暴露法收 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 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空气浮游菌采样器
采样点数
采样面积 ( m 2 ) < 10 ≥ 10 ― <20 ≥ 20 ― <40 ≥ 40 ― <100 ≥ 100 ― <200 ≥ 200 ― <400 ≥ 400 ― <1000 ≥ 1000 ― <2000 2000 洁 净 度 级 别 100 2 ― 3 4 8 16 40 80 160 400 800 1 万 2 2 2 4 10 20 40 100 200 10 万 2 2 2 2 3 6 13 32 63
采样点位置: ① 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 0.8米高度的位置上均 匀布置。 ② 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 0.8 -1.5 米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 5 点
遇到无菌室严重带菌则要用甲醛熏蒸。做
法是: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一般每平方 米需40%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8克,进行熏蒸。 使用时,先密闭门窗,量甲醛溶液盛入容器中、 然后倒入量好的高锰酸钾,人员随之离开接种室,
无菌室要求
用消毒药水如新洁而灭擦桌子、拖地,开启超净 台的通风。
在无菌室中装有紫外灯,打开紫外灯,照半小时, 关灯后15分钟再接种。 接种时必须在超净台上操作,超净台装有一台鼓 风机,进风口有一粗过滤器,出风口有高效过滤器, 保证无菌风从超净台吹出,外界有菌空气不可能进入 接种区域,保证无菌条件。 接种人员必须穿好无菌服,戴好口罩,手用酒精 棉球擦干净。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最易染菌,且危害最大。
原因 发酵前期菌量不很多,与杂菌没有竞 争优势;且还未合成产物(抗生素)或产生很 少,抵御杂菌能力弱。 在这个时期要特别警惕以制止染菌的发生。
染菌措施 可以用降低培养温度,调整补料 量,用酸碱调 pH 值,缩短培养周期等措施予 以补救。如果前期染菌,且培养基养料消耗不 多,可以重新灭菌,补加一些营养,重新接种 再用。
(4)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后期发酵液内已积累大量的产物,特 别是抗生素,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能力。 因此如果染菌不多,对生产影响不大。如果染 菌严重,又破坏性较大,可以提前放罐。
(二)发酵染菌对提炼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1、发酵染菌对过滤的影响 染菌的发酵液一般发粘,菌体大多数自溶, 所以在发酵液过滤时不能或很难形成滤饼,导 致过滤困难。即使采取加热、冷却、添加助滤 剂等措施,使部分蛋白质凝聚,但效果并不理 想。
二、染菌的原因
(一)发酵染菌率计算基准 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 总投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染菌批次数 应包括染菌后培养基经重新灭菌,又再次染菌 的批次数在内。 总染菌率%=
(二)染菌原因 造成染菌的因素很多,对绝大部分罐批 染菌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际生产中 发酵染菌率仍比较高,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 大多数是由于工作中“明知故犯”“不负责 任”和“侥幸心理”所造成的。例如,灭菌 的蒸汽压不足不能灭菌;设备有渗漏不能进 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但因为有侥幸心理 还是照样灭菌,进罐,结果以污染杂菌而告 终。现将我们收集到的国内外几家抗生素工 厂发酵染菌原因列于下:
污染杂菌的种类对过滤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如污染霉菌时,影响较小,而污染细菌时很难 过滤。由于过滤困难,过滤时间拉长,影响发 酵液储罐和过滤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了生产 平衡。染菌发酵液还会因过滤困难而大幅度降 低过滤收率,直接影响提炼总收率。
2、发酵染菌对提炼的影响
染菌发酵液中含有比正常发酵液更多的 水溶性蛋白和其它杂质。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提炼工艺,则极易 发生乳化,很难使水相和溶剂相分离,影响 进一步提纯。 采用直接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提取工艺,如 链霉素、庆大霉素,染菌后大量杂菌黏附在 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而且有 的杂菌很难用水冲洗干净,洗脱时与产物一 起进入洗脱液,影响进一步提纯。
(3)发酵中期染菌 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杂 菌大量产酸,培养液 pH 下降;糖、氮消耗快, 发酵液发粘,菌丝自溶,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 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物分解。有时也会使发 酵液发臭,产生大量泡沫。 措施 降温培养,减少补料,密切注意代谢变 化情况。如果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可以提前放 罐,或者抗生素生产中可以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 送一部分到染菌罐,抑制杂菌。
补料的料液灭菌不彻底或补料管道、阀门渗 漏,一般不会是种子问题
五、染菌的防止
1、防止种子带菌
制备种子时对沙土管及摇瓶严格加以控制。
沙土制备时要多次间歇灭菌
注意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子瓶、母瓶的移种和培养 无菌室和摇床间都要保持清洁。无菌室内要 供给恒温恒湿的无菌空气,还要装紫外灯用以 灭菌,或用化学药品灭菌。
2、种子及发酵液无菌状况检测 酚红肉汤培养基检测 平板划线
显微镜观察
四、染菌情况分析
染菌的原因有多种,对于实际情况如何分析呢?
1、单罐染菌 不是系统问题,而是该罐本身的问题。 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罐有渗漏、 死角、分过滤器失效
2、多罐染菌 系统问题,如空气过滤系统有问题,特别是 总过滤器长期没有检查,可能受潮失效;移种 或补料的分配站有渗漏或灭菌不彻底 3、前期染菌 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4、中后期染菌
静态测试 ( at-rest test ):洁净室(区)净化空 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 装,洁净室(区)内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进行 的测试。
动态测试 ( operational test ):洁净室(区)已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浮游菌 ( airborne microbe ):采用空气采样器 (如撞击式或离心式采样器)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 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 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第四制药厂链霉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外界带入杂菌(取样、补料) 设备穿孔 空气系统有菌 停电罐压跌零 接种 蒸汽压力不足或蒸汽量不足 管理问题 操作违反规程 种子带菌 原因不明 百分率% 8.20 7.60 26.00 1.60 11.00 0.60 7.80 1.60 0.60 35.00
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总结 1、设备渗漏 设备渗漏包括夹套穿孔、盘管穿孔、接种管穿 孔、阀门渗漏、搅拌轴渗漏、罐盖漏和其它设备漏 等。从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对染菌原因分析 发现,这类染菌占 33.85 %,上海三厂的分析这类 染菌为37.5%。所以说加强设备本身及附属零部件 的严密度检查,对制服染菌是极其主要的,也是重 要的。
3、不同时间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污染时间是指用无菌检测方法确准的 污染时间,不是杂菌窜入培养液的时间。 杂菌进入培养液后,需有足够的生 长、繁殖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显现的时 间又与污染菌量有关。污染的菌量多,显 现染菌所需的时间就短,污染菌量少,显 现染菌的时间就长。
(1)种子培养期染菌 由于接种量较小,生产菌生长初期 不占优势,而且培养液中几乎没有抗生 素(产物)或只有很少抗生素(产物)。 因而它防御杂菌能力低,容易污染杂菌。 如在此阶段染菌,应将培养液全部废弃。
原材料储存和保管,如液胨、玉米浆、母液 糖等有机原料——杂菌的数量 发酵罐、培养基配制罐等设备的清洗质量— —有无灭菌的死角 对减少或避免染菌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5、技术管理不善
技术管理就是要对发酵每个环节严格 控制,发酵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染菌,所以 不能有侥幸心理而放松管理
三、无菌状况的检测 1、无菌室无菌状况检测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1)污染噬菌体
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 速,也较防治,故危害极大。污染 噬菌体后,可使发酵产量大幅度下 降,严重的造成断种,被迫停产。
(2)污染其它杂菌 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量 泡沫,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 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搅拌。 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 致使pH下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 别是染芽孢杆菌,由于芽孢耐热,不易 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反复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