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引言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她孕育了万物生灵,同时也教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知识。
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大自然的语言课堂,聆听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第一节:蔚蓝的天空当我们仰望蔚蓝的天空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片广袤无垠的蓝色,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语言。
云朵在天空中飘动,它们的形状和颜色传递着天气变化的信息。
白云如绵羊般的飘逸告诉我们天气晴朗;暗云密布则预示着暴雨或雷电即将来临。
大自然通过云朵告诉我们,她的语言不仅存在于文字和声音中,更融入了天空的一切。
第二节:沉静的大海大海是大自然中另一个宏大的语言课堂。
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发出悦耳的声音;海浪涌动在一起时,却又形成了浩渺的怒涛。
海鸥翱翔在海面上,在它们的叫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喜怒哀乐。
大自然用她的海洋告诉我们,她的语言是以跌宕起伏的海浪为音符,以海鸥的鸣叫为歌词。
第三节:绿意盎然的森林走进森林,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中。
森林中的生物们通过声音和气息传递着信息。
鸟儿的歌声告诉我们四季的变迁,蝉鸣传递着夏日的热情,虫鸣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大自然用森林告诉我们,她的语言不仅存在于文字和声音中,更融入了大地的万物。
第四节:绚丽的花朵花朵是大自然中绚丽多彩的美丽之物,它们以鲜艳的颜色和愉悦的香气吸引着昆虫和鸟类。
人们通过观察花朵的开放和闭合,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一朵花在阳光下绽放,是大自然用花朵告诉我们,她用美丽和香气向我们传递信息。
结论大自然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她拥有无限的智慧和语言。
通过天空的云朵、海洋的浩渺、森林的生命和花朵的绚丽,她用非言语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信息。
让我们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从她那里学习到更多宝贵的知识和智慧。
注:本文引以为荣地使用了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将素材组织成了一篇1200字以上的文档,展现了大自然中几个代表性元素的语言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大自然的语言》是知识性小诗,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刻苦钻研;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比如斗转星移,那何止千年万年!可直到哥白尼出现,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 在暴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雷电。
放风筝的人千千万,为什么没有这项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1、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yùn)育簌簌(sù)农颜数据B、纬(wěi)度连翘(qiáo)经度差异C、物候(hòu) 避免(miǎn) 予报播种D、萌(méng)发刺槐(kuí) 短促土壤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⑴衰()()()()⑵翘()()()()⑶观()()()()⑷落()()()()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4、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⑴物候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大自然的语言普通话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普通话原文
1. 你知道吗,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比如那天空中变幻的云朵,有时像棉花糖,有时像巨龙,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在和我们说话吗?就像我们用表情来表达心情一样。
2. 嘿,想想看那四季的更替,春天花开,夏天炎热,秋天叶落,冬天飘雪,这不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在诉说着时光的流转呀!这和我们用语言讲述故事有啥区别呢?
3. 哇塞,鸟儿的歌声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呢!它们欢快地鸣叫,好像在告诉我们它们的快乐,这不就跟我们高兴时会大笑一样吗?
4. 哎呀,那夜晚的星空,闪烁的星星不也是一种语言吗?它们好像在眨着眼睛和我们打招呼呢,是不是很神奇呀?就像朋友之间的眼神交流。
5. 你瞧,那河里的流水声,哗哗地响,不正是大自然在喃喃自语吗?好比我们低声的倾诉。
6. 嘿呀,那森林里树木的生长,从小小的树苗到参天大树,这过程不就是大自然在书写它的故事吗?就如同我们成长的经历。
7. 哇哦,那风雨的来临,风声雨声,不就是大自然在表达它的情绪吗?有时愤怒,有时温柔,和我们的喜怒哀乐没啥不同嘛!
8. 哎呀呀,那大地上的绿草如茵,从嫩绿到深绿,不就是大自然在展示它的变化吗?就像我们换不同的衣服来展示自己。
9. 嘿哟,那山峰的雄伟,沉默地矗立着,不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吗?好像在告诉我们它的坚韧,这和我们坚定的信念不是很像吗?
10. 你看呀,那大自然的一切,不都是它独特的语言吗?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去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它呀!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这么让人着迷!
我的观点结论: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多去观察和感受,才能更好地与大自然相处。
《大自然的语言》
整体感知
(1—3)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1—12)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文章结构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朗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本段是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等,条理清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2 新人教版
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章第二部分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 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 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 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 上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举例子)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引号能否去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意思就是“物候”。这是作者 的形象说法。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了,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也 暗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事安排、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文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杏 花: 传 语
举例子
桃 花: 暗 示 布谷鸟: 唱 歌
拟人
品味: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苏醒: 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融化、次第:用词典雅,富于形象性。 翩然: 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孕育: 典雅形象。 簌簌: 纷纷落下,形象典雅。 销声匿迹: 消失了叫声,藏起了形迹。简炼典雅。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用词典雅,给人美感。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2月10日《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大师。
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它独特的语言,每一种生命都在这个庞大的语境中发出各自的声音。
当阳光洒落在地面上,微风拂过枝叶,大自然的第一句话便由此开始。
树木微微发抖,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
鸟儿在枝头跳跃,歌唱着属于它们的悦耳乐章。
花朵争相开放,散发着芬芳的花香。
这是大自然向我们宣告的第一场音乐会,如此动听而纯净。
大自然也会用雨水和雷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自然要为我们带来一场雨时,这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开始了新的演奏。
雨滴犹如钢琴的琴键,轻轻敲打在大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暴雨过后,道路上的小溪开始欢快地流淌,仿佛是在欢庆大自然的赐予。
大自然的语言也在万物生长中显现。
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谜语。
山川之间的瀑布,草原上的牛羊,湖泊中的莲花,它们无需任何语言,却能向我们传递浓浓的情意。
它们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不受人为干扰,与大自然保持了最纯粹的联系。
大自然还通过风的呼啸、蝉的叫声、虫鸣与我们进行交流。
风摇曳的树枝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问候。
蝉鸣声时而悦耳,时而刺耳,也许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生命不应该停止歇息。
虫鸣中的节奏感,带给我们一种宁静与平和,让我们放下内心的烦躁,倾听大自然低语的声音。
此外,大自然还用绚烂的色彩展现自己。
五彩斑斓的彩虹,如同大自然亲手编织的美丽画卷;红艳艳的夕阳,映照出大自然的晚霞美景。
大自然用色彩告诉我们,生活是多么美好,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领略到其中的诗意与神奇。
大自然的语言是无需翻译的,它与我们相通而和谐。
我们要学会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其中的音乐、情感和智慧。
去追寻大自然的脚步,去发现那些无声却强烈的语言,它们将让我们更加接近大自然的心灵,从而理解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我们能够找到生命的回响,也能感悟到自身的渺小。
让大自然的语言成为我们心灵的课文,去解读其中的智慧与美丽。
《大自然的语言》
桃
花: 暗 示
拟 人
布谷鸟: 唱 歌
品味: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苏醒: 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用词典雅,富于形象性。 融化、次第: 翩然: 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孕育: 典雅形象。 簌簌: 纷纷落下,形象典雅。 销声匿迹: 消失了叫声,藏起了形迹。简炼典雅。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用词典雅,给人美感。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第二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第一部分(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第三部分(6-10)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 第四部分(11-12)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引号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引号表示特定含义, “活的仪器” 是指“活的生物”。去掉之后,就违背了事实。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 果、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回顾举例:
(1)《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 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 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 态万状,惟妙惟肖。” (2)《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 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 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 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 显得格外辉煌。”
古今 差异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1)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描写、拟人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 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文章语言科学、准确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知识延伸:
你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来分析这首诗吗?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 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 要内容,他介绍事物的 形状、构造、类型特点、 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 义、原理、关系、演变 等。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举事例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 方法。举例说明,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 具体、通俗、明了。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 么内容?这一部分是什么顺序?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 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 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 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 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 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竺可桢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纬度差异
二月海南
二月雪乡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差异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高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下 的 差
不知转入此中来。
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伟大老师。
她给予我们生命,并且教导我们如何生活。
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大自然满是奇妙和神秘,这些奇妙和神秘包括了许多我们无法解释和理解的事物。
大自然的语言是她创造的一切。
她用风吹散树木和花瓣,又用涓涓细流流过山间盆地,她用闪电、雷声和风暴表达她的怒火;她用星空、彩虹和绚丽的夕阳告诉我们她的美好。
大自然也教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事情。
她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她告诉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适应不
同的情况;她还告诉我们关于循环和变化,告诉我们一切都是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大自然的语言是无声的,但是有时候它却有比人们的语言更强大的影响力。
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并且尊重大自然,像她那样真正地生活。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
下面是《大自然的语言》的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
叶圣陶
大自然有自己的语言,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能听懂它的话语。
夏天的夜晚,耳边听着听着蝉鸣,一阵微风过来,仿佛是大自然在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感。
晨曦晨曦初露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远处天边的霞光,就像一轮明月,渐渐地从地平线上跃起。
这时候,大自然仿佛在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壮丽和美丽。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慢慢落下,远处的天空被染成了一片橙红色。
这时候,大自然仿佛在向我们倾诉着它的疲惫和不舍。
暴风雨来临之前,天空中会出现一些警报的云朵,它们像是大自然的眉毛,轻轻地皱了起来。
这时候,大自然仿佛在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告诉我们暴风雨即将来临。
秋天到来的时候,大自然的色彩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树叶变成了红色、黄色和橙色,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板。
这时候,大自然仿佛在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临,是时候收获收获了。
冬天到来的时候,大地被冰雪覆盖,天空中飘着雪花,大自然仿佛变得更加沉默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在寂静中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大自然有自己的语言,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能听懂它的话语。
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语言,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完整版)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②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③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①。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②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③。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④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⑤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①、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第一课火的秘密
火,人们熟知的自然现象之一,它的存在可以带来无数便利,但同时也带来无数的危险。
那么,因为什么原因会出现火呢?
当我们来到火堆旁,可以看到火的颜色五颜六色,也能感受到那股热气。
火的温度有多高呢?普通的篝火温度也高达一千度!这样高的温度不仅可以让我们煮饭,烧柴火,而且还可以熔化金属。
也就是说,火不仅是我们的朋友,而且是我们的助手。
如果没有火,整个人类文明将完全不同。
我们或许不知道的是,火的原理为什么会出现呢?原来,在木材里面,还存在着和空气中相同的氧气,但是,它们在以前是由于木材中的含水量多而难以接触而无法燃烧的。
当我们要点燃木材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雨水或者其他水分蒸发,木材内部就存留了可燃气体,呈现了火焰。
对于人类而言,火的产生不仅是为了获得劳动力,还为了进行芝麻油、玉米、豆类等的烹饪,而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我们开发了炮火、灯火,并用火加热水,这些都是我们利用火的方式。
火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也威胁着我们的安全,一旦失控就会导致无尽的灾害和人员伤亡。
比如,在森林中,非常不小心地抖动树枝、垃圾等来引发火灾。
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火的危险性,不能随意使用,更不能滥用。
在大自然的世界里,火也有着神秘的一面。
比如,在火山间的岩浆流中,我们也能感觉到它那炙热的威力,但是,从它产生的原理、火山爆发的规律和时间间隔等方面,科学家还存在研究上的难点。
火造就了人类文明,也给了我们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但也需要我们保护它,因为保护大自然,也保护了我们自己。
大自然的语言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原文: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大自然的语言每年春节过后,大地就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芽,各种花木次第开花。
再过两月,燕子翩然归来,大自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渐次转入炎热的夏季,植物忙着孕育果实。
等秋天到来的时候,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经不住阵阵秋风的吹袭,就簌簌地落了下来。
这时北雁南飞,其他各种候鸟也相继离去,大地又呈现一片万木落叶、衰草连天的萧飒景象。
从此,活跃在田间草际的各种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大地又沉沉睡去,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岁岁如是,周而复始……这些自然现象不知陶醉了多少诗人,因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也都成了他们讴歌大自然的素材,成了他们抒发感情的凭借。
不过农民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感受和诗人们又不同。
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
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
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十二候。
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物候方面的农谚,就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
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无声而深刻的教育。
以下是一篇以大自然为主题的语文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来了,大自然开始了她无声的语言课。
漫步在田野间,你会听到那沁人心脾的春意,花儿低声绽放,仿佛在述说着生命的奇迹。
河水潺潺流淌,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弹奏的美妙旋律。
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述说着季节的变迁。
大自然的语言不需要言辞,却能让我们领略到生命的美好。
夏日的阳光,像是大自然为我们洒下的金色课堂。
微风吹过,树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仿佛是在教我们如何优雅地面对风雨。
蝉鸣如诗,告诉我们生命的坚韧不拔。
秋天来了,大自然的课堂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调色盘。
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似乎在诉说着收获的季节。
落叶飘零,宛如大自然为我们铺设的金色地毯,让我们明白生命的轮回。
冬日的寒风吹过,大自然的语言变得深沉而静谧。
白雪覆盖大地,
如同一层薄薄的诗意,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静好。
树木在冰雪中沉默,却在寂静中传递出生命的力量。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深邃的教科书。
她教会我们生命的顽强,教会我们如何欣赏美好,教会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领略到了宇宙的宏伟,感受到了生命的奥妙。
让我们静心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让她的声音在心灵深处回荡。
或许,在这无声的课堂中,我们能领悟到更多关于生命、关于宇宙的奥秘,成为大自然的忠实学生。
这篇课文以四季变化为线索,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大自然无声的教育对我们的深远影响。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1-人教版
“有道理,我听你的!” 但水白云一听何易的话,顿时起了疑心,厉声喝道:“你们真的敢抗命?” 再细看他的全身,都是血污,衣服破了好几处,全身软瘫无力。 看来,我的饕餮境算是真正的成了,冯叔刚才给我准备的东西,足够比得上一头牛,但我只上了四次厕所,就将所有的营养都转化成了血脂,储存在丹田气海之中,就是十天半月不吃饭,我也是无碍。 所有的人都吃惊,但最吃惊的人,是顾月楼。
每一个加入大雪山响马团的兄弟,都必须抓一个活人来和他喝挖心血酒,算是交纳投名状;只有敢和他喝挖心酒的兄弟,才会得到他真正的信任。 “我呸!小子,你就这点出息,我真后悔附身在你的身上,想我堂堂大匈帝国的皇帝,天庭之中的神龙,真的是以和你在一起为可耻!” “怪不得。”何易顿时恍然了,一些老弱妇孺,还有留守的帮众,数量肯定是这些精锐的十倍不止。 但奇怪的是,现在的何易,十数里的路程下来,他居然觉得神采奕奕,不仅没有乏力的感觉,反而是越来越有精神。 “大哥在奇怪什么?”
蒙面人连珠七箭一发,何易居然安然无恙,使他吃惊不小,一勒马缰,向山上冲了上去。 但每每在他无法控制的时候,冰雪,四边八方的冰雪融化着他的灵魂。 “老龙,我现在已经肯定,暗杀我的人,就是顾月楼,我中过他的阴风指,只有这样的指力,才能发出这样要命的飞刀!” 那一片耀眼的刀光亮起,晴空万里! 水白云显然早已经摸清楚,何易最可怕的,就是他腰带上的柴刀以及背上的长弓。所以这段日子对他们可谓是倾心相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所为的,不过就是迷惑何易一人,以实现今天的计划,让何易却于情面和礼节,将
管家冯叔一看到他,脸上就露出欣喜的神色。 宋护法擦了擦嘴巴上的酒水:“顾总管说的没错,这位薛兄弟的身手是有些滑溜,而且我感觉到他的心性非常强大。明明败在我手上,还敢说不伤我的大话。” “当、当、当!” 蒙面人吃惊的叫了起来,何易居然在飞刀的包围中冲了出去! 桃木的弓身微微弯曲,但何易拉开的角度,仅仅是一弯残月!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
不就“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如果你砍倒大树,
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侯,
学会了计算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计算?
大自然的语言呵,
真是妙不可言:
懒汉永远看不懂,
粗心人怎么能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原文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
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
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