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7课

合集下载

(2024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7课在集体中成长《共建美好集体》PPT课件

(2024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7课在集体中成长《共建美好集体》PPT课件

05 单元思考与行动
情境思考
“情境一: 爸爸工作很忙,平时总加 班。那天开完家长会,他和我谈了谈学 习。我抱怨他心里只有工作。
情境思考
情境二: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妈妈拿把雨伞到学校门口接我, 不小心崴了脚。我一时心急冲她:“我这么大的男孩子,这么点儿小雨, 至于吗? ”同学都说我对妈妈的态度不好。
共建美好集体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七课 在集体中成长
汇报人:XXX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01
新课导入
目录
02
新知讲解
03
延伸拓展
04
课程小结
05
单元思考与行动
01 第一部分
我们班的事情都有明确的分工,大家各负其责。 秋游爬山的时候,有的同学体力不支,大家相互关爱、相互支 持,不让一个人掉队。
探索与分享
两位同学都是学校乒乓球队的主力·· 团体赛里咱们刚刚拿了冠军,合作愉快!
个人赛就要开始了,期待与你相进!
结合材料,说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在集体生活中,你是如何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作 与竞争的关系的?
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集体的 发展既有赖于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也需要成员间的良性竞争。我们 既要敢于竞争、勇于挑战,又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
陶行知关于学生自治的观点对我 们建设美好集体有什么启示?
在建设美好集体中,你如何发挥 主人翁作用?
建设美好集体,希要我们树立主人翁意识, 自觉承担集体责任。集体中没有旁观者,每个人 都是集体的主人。在美好集体的建设中,我们应 主动作为,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各负其责、 各尽其能。
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我们有序参与集 体生活。对于集体的共同规则,我们要自 沉遂守; 对于集体的事务,我们应积极参 与、共同商定; 对于集体中的不合理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提出改进的建议,使集体生活得以有序开 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

3.能够就纳米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的讨论。

二、教学重点1.掌握纳米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2.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能够简单描述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课件或图片展示纳米技术的应用实例。

3.板书准备:纳米技术的定义和相关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纳米技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文章的内容,重点是纳米技术的应用实例。

三、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给予简单的奖励。

四、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纳米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五、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纳米技术的理解和应用领域。

六、课堂延伸1.让学生自行查找纳米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向同学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纳米技术的手工制作活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纳米技术的理解。

2.撰写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短文,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出对新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2
1.展示PPT,框架梳理近代科学与文化成就
2.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科技是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 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当属《流浪地球》。

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

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创作了漫画(如下图),以讽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该漫画客观上却宣传了()
A.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B.达尔文就是一只猴子
C.万事万物皆上帝创造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3.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指出各种生物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始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

这种进化论观点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A.沉重的打击了宗教“神创论”学说 B.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C.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D.是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4.贝多芬为拿破仑写的,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A.《维也纳森林序曲》 B.《英雄交响曲》 C.《春之声》D.《蓝色多瑙河》
5.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经典之作是()
A.《物种起源》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英雄交响曲》D.《欧也妮•葛朗台》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D。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进,以柔克刚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政治:无为而治,
——《道德经》
追求小国寡民
一、老子和《道德经》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老子(生卒年不详)
顺应自然 仁:爱人 有教无类 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
二十大报告摘录
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坚江定山就中是华人民文,人化民就自是江信山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仁政 民贵君轻 礼治
6、影响: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深远影响。
出土的《论语》竹简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 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 学艺术价值而著称。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论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是处什仁么理者是人爱“与人仁人”关?系的最高 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要有爱心如何、爱同人理?心和同情心。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孔子的思想主张 (2)政治主张: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制度和文化。

广东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广东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点拨】 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格式相同,
语义相关即可。小语、小文的发言中,都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表达了母爱的作用。仿写时要运用同样的修 辞,也要表达出母爱的作用。
返回
5. [2023 宁波一模] 探“时”之本义。
小文:老师,“时”的甲骨文 下面是“日”,指太阳, 但上面的 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是红莲,虽被雨点打得左右qī xié,但在妈妈的yīn bì下, 我们_____________ (完好如初 毫发无损)。母爱是冬日的阳 光,温暖着我们冰冷的心;母爱是沉寂夜空中的歌谣,带给 我们心灵的慰藉。让我们一起___________ (沐浴 陶醉)在母 爱的阳光里,抛弃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尽情地享受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问题
愿意 陪妈 妈逛 街
一天见 妈妈累的时 妈妈
不到妈 候会为她揉 批评
妈会想 揉肩、捏捏 时会


顶嘴
当妈妈没准 备你需要的 东西时会发 脾气
小学的
时候 30% 27%
26%
8%
9%
初中的 时候 21% 16%
10% 28% 25%
_____示__例__:__①__随__着__年__龄___的__增__长__,愿__意__陪__妈__妈___逛__街__、__一__天__见__不__ _到__妈__妈__会__想__她__和__妈___妈__累__的__时__候__会__为__她__揉__揉__肩__、___捏__捏__腿__的__比__ _例__下__降__了__。__②__初__中___生__在__被__妈__妈__批__评__或__妈__妈__没__准___备__到__他__们__需__ _要__的__东__西__时__,_更__容__易__顶__嘴__或__发__脾__气__。__感__受__:___看__到__这__个__调__查__结__ _果__,_我__觉__得__我__们__需__要__更__加__珍__惜__与__妈__妈__在__一__起__的__时__光__,_不__要__因__为__ _自__己__年__龄__增__长__忽__视__了__对__妈___妈__的__陪__伴__和__关__心__。__同__时__,_我__们__也__要__ _学__会__控__制__自__己__的__情___绪__,__不__要__让__妈__妈__因__为__我__们__的___叛__逆__而__伤__心__。 _家__庭__是__我__们__最__温__暖__的__港__湾__,_我__们__应__该__用__更__多__的__爱__去__守__护__它__。__返_回

第7课 电子标签我揭秘 课件 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第7课 电子标签我揭秘 课件 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NFC就是学生和老师两个人都戴着 胸卡,他们可以在看到对方胸卡后就知道 对方是谁。此外,NFC还可以更改胸牌上 的内容,改变对方接收到的数据。
第7课 学习内容
二、了解近场通信的奥秘
2016 年,我国自主创新的 NFC 非对称实体鉴别、NFC 对称实体鉴别 两项近场通信安全技术正式成为 ISO/IEC 国际标准。
第7课 学习内容
二、了解近场通信的奥秘
近场通信(NFC)是一种近距离的高频无线 通信技术,允许数字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 点数据传输。
NFC 是由 RFID 演变而来。与 RFID 相比, 除了通信协议,NFC 还规定了数据交换格式。
第7课 学习内容
二、了解近场通信的奥秘
如果说RFID是一个学生戴 着胸卡方便别人了解他,老师 看一眼他的胸卡就知道这个学 生的姓名和班级。
第7课 课堂总结
1.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特点及场景应用 2. RFID与NFC的关系。 3.实践活动——读取电子标签序列号。
第7课 拓展与提升
在学校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混淆或拿错校服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 题,利用电子标签标识每件校服,当电子标签靠近读卡器时,读卡器读 取电子标签上存储的数据,并在显示屏显示学生姓名。
第7课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一 揭秘射频识别技术 二 了解近场通信的奥秘
第7课 学习内容
一、揭秘射频识别技术
了解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物品标识和自动识别技术,本质上是 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第7课 学习内容
一、揭秘射频识别技术
RFID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思考: 1.为什么把身份证放在指定位 置才能成功进站? 2.说一说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

安徽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安徽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第(4)空,【甲】文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篇, 由此展开想象,写一个顽皮的儿童跟妈妈玩起“躲猫猫” 的情景,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妈妈的依恋,表现了人类 天性的美好。第(5)空,【乙】文从现实生活中自家院子 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荷叶为红莲遮雨,触景生 情,由荷叶联想到母亲,赞颂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__拓__不__一__样__的__世__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 创作诗歌 “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同的人面对不同
的风,往往会拂动万千情思。请你参考示例,从思维导图 中任选一个意象,发挥想象,仿写一首短诗,抒发情思。
【示例】意象:微风 短诗:当微风吹过,就像母亲的手掠过我的发丝。哪怕 眼角只有一丝倦意,它也会帮我轻轻拂去。 意象:__季__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诗:_虽__脚__步___匆__匆__,__但__总__是__如__期__而__至__。__无__论__岁__月__如___何__ __变__迁__,__它__都__没__有__忘__记__自__己__的__职__责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8. (写作方法)两个文段在结尾都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但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你更喜欢哪一个文段的结
尾?为什么?(3 分) _____示__例__一___:__我__更__喜__欢__【__甲__】__文__的___结__尾__。__因__为__它__的___ _结__尾__含__蓄__委___婉__,__耐__人__寻__味__,__不__把__孩___子__对__母__亲__的__爱__直___ _接__说__出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示__例__二__:___我__更__喜__欢__【__乙__】__文__的___结__尾__。__因__为__它__的___ _结__尾__直__抒__胸___臆__,__直__接__点__明__中__心__,__感___情__强__烈__,__更__易__于___ _打__动__读__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对母亲形象的理解。
(2)实验:设计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游戏:设计一个关于母亲知识问答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文内容。
4.理解课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例题:请谈谈你对课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答案:课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母爱的赞美和对家庭责任的强调。课文通过描述母亲的勤劳、善良、坚韧和爱国等品质,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启发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和感激母爱,承担起家庭责任。
重点题型整理
1.分析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例题: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动或敬佩。
答案:母亲的品质包括勤劳、善良、坚韧和爱国。具体事例包括:母亲白天忙农活,晚上还要做家务;母亲总是关心和照顾家人;母亲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母亲关心国家大事,支持革命事业。
2.理解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知识点梳理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朱德对他的母亲的认识和评价。通过具体的事例,描绘了母亲勤劳、善良、坚韧、爱国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以下是本节课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1.作者背景:介绍朱德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的革命事迹,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知识。
2.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引子、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分析《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了母亲的品质和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小组讨论、实验、游戏等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我利用了PPT、视频等教学媒体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第7课《溜索》--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7课《溜索》--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
阿 城

《溜索》
——
九年级语文上册
关于“溜索”
第二单元 第7课《溜索》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
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 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可分为平溜和 陡溜等。常见于山地,如中国的横断山脉。除渡 人外,亦可渡货物、牲畜等。
关于作者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籍贯为重庆江津,当代 著名作家。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 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他的处女作《棋王》引 起广泛关注,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具有散文 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作 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 逸趣,寄寓了关于宇 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 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溜索》
文章赏析
问:本文用了不少笔墨写牛,有什么作用?
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 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 尿尽数撒泄”,这些描写逼真地刻画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的样子烘托出峡谷的险恶 和牛溜索时的极度恐惧。
分析: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 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 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 临其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溜索》
文章赏析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 (35张)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 (35张)
经济: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 “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灭了
建设性
政治: 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产生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
英国工业革命
确立。
的背景条件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2.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 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
3.改变了世界面貌
练习
1.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① 工业的发展,造成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问题。
重商主义
成长中的 资产阶级
工业革命完成 经济自由主义
成熟的资产阶级
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 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 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读后思考: (1)材料中所指“破坏性使命”和“建设 性使命”分别指什么? (2)请以中国为例,加以说明。
② 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 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
③ 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剥削手段,使得无产阶级日益 贫困。
2.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① 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② 荡涤了封建时代遗留下的旧制度、 旧观念,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推 动了社会变革。
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
英国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前提)
资本(丰厚)

最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精品教学课件

写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 去”,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经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 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7课溜索/阿城
感知全文
6、本文用了不少笔墨写牛,有什么作用?
“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描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 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牛的惊恐和“我”“抽一口气”“腿子 抖起来”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我” 和牛的惊恐万状与领队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
文章的三要素:
第二单元第7课溜索/阿城
环境: 怒江大峡谷 人物: “我”、马帮(首领、汉子) 情节: “我”和马帮 飞渡峡谷
九年级语文下册
当堂检测
第二单元第7课溜索/阿城
1.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 )、( 情节 )、( 环境 )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 ) 、( 发展 ) 、( 高潮 ) ( 结局 )四部分。
细读课文
2、小说开篇写到怒江峡谷的险峻,请找出相关语 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 作用?
(一)先是听到声音“隐隐喧声腾上来”,然后是
“我”远眺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再俯瞰江面“蓦 地心中一颤”,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从多个角 度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险峻气势,展示了峡谷壁顶孤悬、 高峻、险恶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 感知全文
第二单元第7课溜索/阿城
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7课溜索/阿城
感知全文
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有何特点?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53张PPT).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53张PPT).ppt

合作探究
1、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情 表达效果的原因。
文本善用朴素的语言,而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 有感染力。
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 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 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 天不亮就起床。
7 回忆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1、请结合全文思考,“我”在写母亲勤劳善良一生的 同时,抒写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教育与影响。
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 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 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 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 “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 革命的意志。
聪明能干
在家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周济 性格和蔼,并有朴素的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阶级意识
事件
形象及性格
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 朴素善良,同情穷苦人
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生活困苦,却节衣缩食送作者读书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的作者许多劝慰
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 深明大义
作者将母亲接出来,但母亲劳动惯了,回家 继续劳动
课堂小结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 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 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 热爱的感情,表达了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 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学后感悟
身教重于言传,朱德的母亲没有从言语上给予他 深刻的教诲,却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任劳任怨、宽 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行。母亲是一本永远都书写 不完的大书,母亲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母亲 的恩德,感激不尽,永生不忘,母亲不仅给予我们 生命,更给予我们享用终生的宝贵财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共建美好集体 教案(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共建美好集体 教案(2024年版)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框共建美好集体一、课标引领2022年版课标要求政治认同:了解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学会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健全人格: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目标导航通过扬帆起航、共同制定规则、校记者采访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建设美好集体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共建美好集体过程中,提高担当意识,学会承担责任,促进自我成长二、重点难点1.重点:建设美好集体。

2.难点:集体的愿景。

【课堂设计】一、视频导入欣赏七年级(3)班足球赛视频片断思考:咱班取得第一的荣誉是一个人的功劳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他们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奉献了,是集体的功劳。

我们怎样与集体一起共同成长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二框“共建美好集体”。

二、教学建议活动一:扬帆起航我们学校的操场整修完成后,七年级的足球对抗赛首秀, 4月7号圆满结束,我们(3)班勇夺冠军。

我们学校要举行校运动会了,我们班怎么做?学生回答: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1.共同确定这次运动会的愿景和目标。

(学生共同确定这次运动会的愿景和目标)2.设计班徽。

展示分享:学生设计小组代表分别分享本组班徽设计的含义。

教师总结: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我们确定共同的愿景。

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

活动二:共同制定规则为了保障班级的良好秩序,校徽设计好后,班长带领大家积极参与校运动会规则的制定。

学生共同商定运动会规则与制度内容,制定如下规则:1.按时到场,按时退场;入场式服装统一、队伍整齐、精神面貌良好。

2.尊重裁判,有疑问由班主任向裁判长提出,不得顶撞裁判。

3.积极投稿,啦啦队组织有序,气氛热烈。

教师总结: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我们有序参与集体生活。

对于集体的共同规则,我们要自觉遵守;对于集体的事务,我们应积极参与、共同商定。

活动三:校记者采访七年级(3)班获得了全校优秀班集体荣誉,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是欢呼雀跃。

校记者在采访时问了同学们两个问题:你们是怎样建成优秀班集体的,你们在这样的班集体感觉怎样?马航同学说:“我们班的同学学习非常努力,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我们依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7课《上课了,好好学》教学设计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7课《上课了,好好学》教学设计2课时

乐学善思、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从能够做到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合理安排课余生活,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法治观念上,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在健全人格上,感知并学习适应环
境的变化。加强责任意识,热爱学校和班集体,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关心
和帮助他人。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同学刚刚步入小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有
分学生规则意识浅薄。需要加强对课堂习惯和学习的培养。 3.目标确定
遵守课堂纪律,维护学校秩序,树立规则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会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遵守课堂纪律,维护学校秩序,树立规则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会学。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大家一起学
教师活动
环节三: 认真听,勤思考
教师活动 判一判: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这些同学
的听讲状态好不好?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在情境中判断对错,学会正确的学习状态
有交头接耳的,有趴在桌子上的,有东张西 望的,都不是一个正确的听讲状态。
谈一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表现?
听小熊的故事,能够表达出课堂认真听讲, 大胆举手,善于提问等要点
环节二:作业认真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作业认真做是非 常重要的!
拿出大家的语文作业本来,相互比较一下,
比一比 谁是作业小达人
看看谁写的最好。同学们,作业完成的好,同
学们都会给你竖大拇指,让我们好好完成作业!
学生能够说出作业亮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 通过比拼环节,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
环节三: 这样的作业我也认真做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

荷叶护莲图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二: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请同学们带着对母爱的 赞美之情,以轻柔舒缓 的语调朗读文章,进一 步感受文章的感情美、 意境美。(男生一段,女生一段)
作者借助荷叶这种具体形象来歌颂浓浓的母爱, 这是怎样的一种写法?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
诗人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 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物予以抒发。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无畏 遮蔽)
红莲 心中的雨
寄寓 联想
象征
母亲 (无私 爱护)
我 人生路上的 坎坷磨难
感恩母爱: 以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那浓浓的爱。 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里有浓浓的母爱; 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里有浓浓的母爱;
将红莲昨夜的菡萏和今晨的“开满” 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 “亭亭”写出了红莲的娇美与可爱。
红莲盛开图
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6、作者是如何描写红莲的三幅画面的?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板书设计
忆红莲——欣喜

荷 叶
雨打红莲——烦闷 看红莲 荷叶护莲——心宁
借物喻人 歌颂母爱


悟红莲——感动
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
摘抄赏析。
Thank you!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
(4)课堂分享:在下一堂课的开始,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课后学习和创作成果,大家互相欣赏、交流、学习。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飞鸟集》:泰戈尔的另一部著名诗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诗篇,可以进一步体会泰戈尔的诗歌艺术。
-视频资源:《大自然的神奇》:一部关于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以选择其中一项拓展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一堂课开始时,向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和展示。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情境模拟:在讲解《金色花》时,我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2.互动讨论: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在学习《捅马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捅马蜂的行为和寓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是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本课包含两首散文诗:《金色花》和《捅马蜂》。这两首散文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散文诗深层含义的解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金色花》中孩子与母亲间深刻的情感联系以及《捅马蜂》中的寓意。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多方面去欣赏和评价散文诗的美。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部编版(共52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部编版(共52张PPT)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话小说,是一部规 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 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书共一百 回,《猴王出世》选自第一回。这部带有童话 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 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 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 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公主害怕忙回了洞府,闭门不出。悟空变作 一只小虫,飞入洞中,钻在茶沫之下,随茶水被 公主喝入肚腹之中,拳打脚踢,来回翻腾,公主 腹中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 却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夺回。悟空与牛魔王大 战,八戒、沙僧、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战,最后把 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你还知道关于猴王的哪些 故事,能体现出他的这些特点?
根据下面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 讲一讲 说与它相关的故事。
官封弼马温 悟空弃官回山
大战红孩儿
真假美猴王
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的各 种特点在《三打 白骨精》中体现 得淋漓尽致,喜 欢的同学可以自 主阅读。
结构梳理
猴王出世
仙石出世 成为猴王
聪勇大 明敢公 伶机无 俐智私
辨字组词。 涧(山涧 ) 镌(镌刻) 挠(挠痒) 间(房间 ) 携(携手) 浇(浇花)
导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花果 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后 来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件事。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互动课堂
课文先写了石猴出世,再写了石猴怎么 成为猴王的,你能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吗?
(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 (第2—4自然段)石猴称王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陕西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朗读比 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办手抄 报等。任选其中一种,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即可。
[任务三] 践行孝文化 你们一家计划暑假外出旅游,为了让这 次出行更方便、更舒心,你准备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 帮助长辈做好旅游攻略。你会怎么去做这份旅游攻略? _____示__例__:__①___上__网__筛__选__旅__游__地__点__,__合__理__规__划__线__路__;__②__查__询___ _当__地__天__气__、__景___点__、__美__食__等__情__况__;__③__优__选__出__行__方__式__,__订__购__往___ _返__程__票__;__④__网___上__预__订__酒__店__等__;__⑤__预__订__优__惠__的__景__点__门__票__;__⑥___ _列__出__必__备__物__品__清__单__,__收__拾__行__李__准__备__出__发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跨学科学习 11. 升入初中后,科目增多,同学们感觉没有小学阶段那么轻
松了。为此,班级组织开展了“如何科学提高学习效率” 的活动。活动中班主任给大家分享了一幅图。大家讨论后 发现,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教师 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呈 现出不同的曲线。请你观察并概 括下图,总结出两条规律,并给 你的任课老师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碍;思想上的距离)”。
返回
5. [2023 邵阳改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语文
老师让第五组的同学策划开展一场以“孝亲敬老”为
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传承孝文化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经典故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问题7
结合资料1、2,你认为战国青铜器铜冰鉴的主人应该是平民还是贵族?如果是贵族,会是哪一个阶层的贵族?
预设答案:贵族(天子)。最后答案是曾侯乙。
问题8
看地图(战国前期与战国后期地图),结合书本31页史实内容,寻变化预设答案: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结论分封制到战国已崩溃。
问题9
结合资料3,你可以看出诸侯国变化的什么趋势?预设答案: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战国七雄。
投影《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播放《长战之战》视频,让学生结合原来的认识及从视频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并以战国战争与春秋战争对比,师生讨论与归纳战国战争的特点。板书展示:战况:激烈(兼并战争,你死我亡)
探究战国战争特点的问题设计
问题编号
具体内容
问题3
你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战争?预设答案:依据学生的认识,来决定教师讲多少。《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重点讲述“长平之战”
问题4
观看《长平之战》视频(约2分钟),从中得出战国战国的哪些特点?
预设答案:惨烈,坑杀了四十多万人;智谋,军事谋略的运用对战争影响非常大;规模大,双方应以几十万或上百万人参战等等。
问题5
秦国为什么一要坑杀了赵国投降的这四十多万人?预设答案:怕降兵造反,所以一定让他们死等。结论:战国的战争是你死我亡
问题11
请你讨论:哪些资源(资本)是(战争)胜利的保障?预设答案:财力物力(国富);人力人才(兵强);制度谋略(制明);管理奖惩(治严)。结论社会剧变促进变法改革成为诸侯国求存发展的应变举措
问题12
你认识秦各位阶层中(平民、国君、贵族、将士、地主),谁会为商鞅变法的内容点赞,并说明理由预设答案:平民、国君、将士、地主。学生在能结合内容说出理由过程中,实际已将变法内容的影响作了具体的理解,言之成理就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精梳理·通时空观念一、选官制度(先秦至隋唐)二、三省六部制1.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为尚书省。

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

2.隋朝:隋文帝正式确立□01三省六部制。

3.唐朝:□02完备三省六部制(1)运行程序:中书省负责□03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04审核;尚书省负责□05执行。

(2)特点:①三省□06分工明确,又彼此□07牵制;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共执□08宰相之职。

宰相会议设立后,三省出现□09一体化的趋势。

[金版微点拨]【思考探究1】教材P39学思之窗金版点拨: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知识拓展】“范进中举”中举人的级别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四级。

(1)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秀才;(2)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称举人;(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4)皇上亲自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为进士,前三名赐“进士及第”,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其他进士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知识拓展】唐朝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1)囚犯、僧人、道士、商人、犯讳的人、女人(武则天开女试属特例)。

(2)“娼、优(古代从事“艺术表演”方面工作的人)、隶(衙门里的轿夫、马夫、伙夫、更夫)、皂(衙役)”这四类人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易混易错】三省六部制并未取代三公九卿制下面是隋朝中央机构图示,从中可以看出,三省六部制下,只是宰相的权力被分割,其他部门依然存在。

(3)完备:唐太宗时,成立中书门下,设立宰相会议,扩充宰相数量,尚书省下设□10六部,每部下设四司,九卿变为九寺、五监。

(4)评价:①宰相会议的设立,提高了□11工作效率;②加强了君主专制;③减少决策失误;④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三、赋税制度(汉到唐) 1.汉代:⎩⎨⎧ 田租:较轻。

人头税(算赋和口赋):较重。

更赋(代役税):较重。

2.魏晋:□01租调制(魏孝文帝改革) (1)国家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授给农民耕种是为均田制。

(2)受田农民承担⎩⎨⎧ ①租:纳粟。

②调:纳布或帛。

③役:成年男子承担力役。

3.唐初:□02租庸调制(1)征收对象:赋税征收对象年龄范围缩小。

(2)内容:除租调外,可纳布(或绢)代役;如果朝廷加役可减免租调。

(3)意义:①减轻了农民负担;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03生产时间;③基本保障政府赋税收入。

4.安史之乱后:□04两税法(1)原因:在籍户口大量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政府收入锐减,为解决财政困难。

(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

(3)内容:①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②主、客户均编入居住的当地户籍;③每户按□05人丁和□06资产纳户税,按田亩纳地税,取消一切租庸调、杂税、杂役;④分夏秋两季纳税。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土地私有制下实行的税收制度,包括田租、赋役(人头税)、徭役(劳役)、兵役等税种。

国家收取赋税,包括实物地租,如粟、稻、麦、蔬菜、布帛等,也有货币地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逐渐占主流。

【思考探究2】教材P40思考点金版点拨: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土地、财产为主。

这说明了农民对封建国家依附关系的减弱。

②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手续简化。

【思考探究3】读教材P40史料阅读,概括两税法的背景金版点拨:(1)土地兼并,流民增多。

(2)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及田亩籍账的能力。

(3)军费急需。

(4)各地军政长官任意增加赋税名目,赋税制度混乱。

(5)官民想方设法逃税。

【思考探究4】教材P41问题探究金版点拨: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有重要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有利有弊。

利:①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扩大了税源,使唐政府走出财政困境。

②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不均现象,利于增加政府控制人口。

③成为调节国家、地主、农民三者关系的主要手段。

弊:①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变化,以贫富为差的原则越来越不能体现。

②随着钱重物轻,农民实际负担加重。

研重难·籍史料实证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主题一ZHUTI一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二这一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时,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三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国史新论》四(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教你读史]史料一中以省略号为分界点,前面讲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后面讲其影响。

史料二中讲其选拔方式。

史料三讲其对象之广。

史料四讲其停止的时间。

[问题探究]上述史料分别反映出科举制有何特点。

金版参考:由史料一可知,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学说和考试成绩,一旦考取影响很大;由史料二可看出其以考试为选拔方式;由史料三可知,科举制的选拔对象广泛,成为平民晋升途径之一;由史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科举制被废除,此制从隋开始,在中国存在了1千多年,影响深远。

[史论总结] 1.科举制的特点(1)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

(2)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3)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出身,皆可参加。

(4)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被废除。

2.科举制的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主题二ZHUTI——《新唐书·百官志》二唐三省六部制工作流程图三汉代宰相是首长制,③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④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四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⑤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教你读史]史料一中,注意①和②。

史料二中,注意不同部门的职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史料三中,注意③④。

史料四中,注意⑤。

[问题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金版参考:由史料一可知,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质是分散相权;由史料二可知,相权一分为三,集权于皇帝,加强了君权,另一方面,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程序、体系严谨;由史料三可知,三省共同议政,集思广益,提高了行政效率,可减少决策失误;由史料四可知,三省有一定的决策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史论总结] 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订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不足的弊端。

(4)加强专制: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演变(2)趋势①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

②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

③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

本课小结史苑窥斑科举制的作用与影响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

……官员考选制削弱了世袭性、割据性的封建贵族政治,形成世界上较早的完备的文官制度。

参加科举考试的主要是学校生徒,因而此制带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唐时学校分京师学和州县学,各级学校主要研习儒家经典,此外还学习律令和书法、算学等专门技能。

因此,科举制度既是一种选官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制度,它自隋唐延及明清,发挥重要的社会功能。

科举制度以封闭式考试录取官员,具有公正性和法定性。

因不计生员出身,唯才是举,从而较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拔选人才,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

官员和候补官员基本上都是知识阶层的精英,普遍提高了官僚队伍的人文素质。

……自隋朝始兴(隋文帝开皇七年,即公元587年)至晚清诏废(清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科举制度实行1318年,其间不独汉族政权如此,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权也实行此种制度选拔人才。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在学校教育、异地赴任、月给俸禄、致仕退休等方面都形成系统,构造了完备的文官制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与郡县制相匹配的,是从贵族世卿制向游仕制的转化,进而形成官僚制度。

如果说,周代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分等级次第的世袭封建贵族当政,那么,秦汉以下则是由朝廷任命的非世袭的官僚用权。

——冯天瑜:《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课堂跟踪训练1.汉代太学犹如现在的国立大学,这里面的学生毕业考试分两等,当时称“科”。

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遇地方政府需要人才就从这里挑选。

材料表明汉代太学毕业考试的突出特点是其成绩()A.与官员选拔挂钩B.与平时操行考核结合C.体现教考分离制D.以“科”来划分等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遇地方政府需要人才就从这里挑选”可知,太学毕业考试成绩与官员选拔挂钩,故A项正确。

材料涉及“毕业考试”,但未涉及“平时操行考核”,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教考分离,故C项错误;D项对材料理解有误,故排除。

2.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可知,这种制度是由中央政府官员进行选拔,不是通过血缘关系世袭,也不是通过考试录取,所以不是世官制和科举制,故排除A、D两项;在这种制度中,官员是由设置的“性行中正者”进行选拔,即设置了中正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九品中正制,故C项正确;察举制中没有中正官的设置,故排除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