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一、简介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
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
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
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
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针灸科规章制度模版(四篇)
针灸科规章制度模版1.医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人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填写病案,明确诊断,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2.严格要求无菌操作,____人1针,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
3.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为针具有弯曲变形,针尖带沟,生锈及时更换或换掉。
4.对留针病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术者不得离开岗位。
5.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应取穴准确,操作敏捷轻柔,取针后仔细查点针数。
6.对发生带针,滞针,折针,出血,血肿等意外情况应立即处理。
7.施灸和拔火罐等防止烫伤。
8.进修人员或学员施行针灸时,必须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9.针灸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必要时男女患者针床用屏风隔开。
针灸科规章制度模版(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针灸科的工作秩序,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针灸科是一门传统医学疗法,应在合法的许可范围内开展相关医疗活动。
第三条针灸科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医疗工作,不得超越许可范围。
第四条针灸科医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针灸科医师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确保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六条针灸科医师应积极推行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针灸科的认知。
第二章针灸科工作流程第一节就诊登记和前期准备第一条患者就诊时,针灸科医师应认真填写就诊登记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征和主诉等内容。
第二条针灸科医师应将患者病情、相关检查结果和医嘱等相关信息整理清楚,方便后续诊疗。
第三条针灸科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第二节针灸治疗过程第一条针灸科医师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第二条针灸科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针灸治疗引发不良反应。
第三条针灸科医师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确保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第四条针灸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程观察,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针灸科规章制度范文(4篇)
针灸科规章制度范文(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针灸科的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相关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针灸科是本医院治疗患者疾病的重要科室,所有从事针灸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针灸科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针灸治疗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第五条:针灸科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本医院的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第二章针灸技术标准第六条:患者针灸治疗前,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第七条:医务人员必须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针具和灸具,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第八条:医务人员必须确保针灸治疗的操作规范,包括准确找位、插针深度、力度等。
第九条:医务人员必须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如捻转法、推拿法、敲击法等。
第十条: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针灸治疗,包括针刺、灸疗、艾灸等。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第三章治疗安全管理第十二条:针灸科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病历记录清晰、完整。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并随时更新。
第十四条:针灸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治疗器械的无菌。
第十五条: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保持严密的观察,发现患者异常情况时及时干预。
第十六条: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保证患者的隐私权,确保治疗环境的安静和卫生。
第四章管理与培训第十七条:针灸科必须建立科室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职责,确保科室正常运转。
第十八条:针灸科必须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第十九条:针灸科必须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共同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2024年针灸科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针灸科规章制度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填写病案,明确诊断,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____人1穴1针,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
3、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为针具有弯曲变形、脱柄、针尖带钩、生锈者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对留针病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术者不得离开岗位。
5、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应取穴准确,操作敏捷轻柔,取针后要仔细查点针数,严防漏针。
6、对发生带针、滞针、折针、出血、血肿等意外情况应立即处理。
7、施灸和拔火罐时要防止烫伤。
8、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器械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有无接地装置,治疗完毕应将开关关闪,输出扭旋至零位。
9、进修人员或学员施行针灸术时,必须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独立操作。
10、针灸室应当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
必要时男女患者的针床用屏风隔开。
2024年针灸科规章制度(二)____年针灸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针灸科的临床操作和管理,提高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务人员,包括针灸医师、针灸师等。
第三条针灸治疗应遵守医学伦理原则,坚持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权,并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第四条针灸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二章临床操作第五条针灸治疗应当遵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消毒规程,确保临床操作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第六条针灸治疗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病理特点,明确治疗目的和方案。
第七条在实施针灸治疗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舌诊、脉诊等,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八条针灸治疗应当使用符合规定的针具和设备,并确保其洁净和安全。
第九条针灸治疗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准确选择穴位,掌握正确的插刺技巧,避免误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针灸科操作常规范文
针灸科操作常规范文针灸科作为中医学的一种治疗手段,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项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下面是针灸科操作的一些常规步骤。
1.望诊:针灸治疗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来判断病情。
包括面色、舌苔、眼底、皮肤等方面的观察,从而帮助医师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机。
2.问诊:医师会询问患者关于病情的详细信息,包括病史、主诉、病程、伴随症状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3.闻诊:医师通过闻患者的呼吸、声音、尿便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等。
4.触诊:医师通过按摩,以及触摸患者的脉搏、穴位、经络等,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及疼痛部位。
5.诊断:医师根据以上的检查和判断,结合中医理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确定疾病名称、病因、病机、证型等,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6.针刺:根据诊断结果,医师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和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针刺方法包括拔罐,磁疗,耳针,手针等。
7.疗程:针灸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
通常来说,每次治疗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每周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3个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8.注意事项: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师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保健事项,如不要在空腹或饱食后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出现晕厥、恶心等症状;避免感冒、饮酒、剧烈运动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9.随访:针灸治疗后,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适症状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针灸科操作的一些常规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医师进行详细的观察、判断和调整。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师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科规章制度(4篇)
针灸科规章制度针灸科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针灸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针灸科规章制度的详细内容,共____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针灸科的临床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权益,提高针灸治疗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针灸科是指在医学基础上,运用针刺及其他物理疗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科室。
第三条针灸科的工作内容包括:接诊、诊断、治疗、记录和研究等。
第四条针灸科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五条针灸科应具备必要的设备、药品和器械,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针灸科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术研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七条针灸科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八条针灸科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提高医院的综合治疗水平。
第二章针灸科临床工作规范第九条针灸科应按照医院的临床路径规范,制定针灸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条针灸科医生在接诊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身体检查,确保明确其病情。
第十一条针灸科医生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运用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判断。
第十二条针灸科医生在治疗时应注意操作规范,掌握合适的针刺技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第十三条针灸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四条针灸科医生在治疗结束后应进行记录和总结,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相关问题。
第十五条针灸科医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
第三章针灸科设备和药品管理第十六条针灸科应购置符合国家标准和医院要求的针灸仪器和设备。
第十七条针灸科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针灸科应对针灸器具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其无菌状态。
第十九条针灸科应采购符合药典要求的中药材和针灸药品,确保质量安全。
第二十条针灸科应合理使用药品和器械,避免浪费和滥用。
第二十一条针灸科应建立药品和器械的进货、存储和使用记录,以便追溯和管理。
火针操作规范
火针操作规范篇一:火针(操作规范)火针一、概念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
《灵枢·官针》中指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刺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二、针具火针针体较粗,质量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
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痣、疣的治疗;钨合金火针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
三、操作方法火针的操作包括:选穴与消毒、烧针、针刺深度和针后护理。
(一)选穴与消毒根据不同病症辨证取穴,或“以痛为腧”局部取穴。
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卧位,须防止患者改变体位,影响取穴的准确性。
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棉球脱碘。
施术者:施术前医生应用肥皂水洗擦双手,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后才可持针操作。
施术部位:在施术部位,应用75%酒精棉球从进针的中心点向外扩展绕圈擦拭;或先用2.5%碘酒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脱碘。
已消毒后的皮肤应避免再接触污物,以防重新污染。
(二)烧针烧针——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
《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烧针方法:用乙醇灯较方便,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近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
烧针次序: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烧灼程度: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
若针刺较深,需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
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如疾出,轻浅点刺。
针灸科规章制度
针灸科规章制度针灸科规章制度针灸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针灸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并且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为了规范针灸行业的发展,针灸科规章制度成为了保障针灸患者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针灸临床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针灸医生在进行临床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做好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包括病史、症状等。
对于初诊患者,医生还应该详细地询问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确保诊断正确。
此外,在进行针灸操作之前,医生应该让患者充分了解针灸操作的过程、风险以及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同意后才能进行针灸操作。
2、操作环境: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医生还需要确保操作环境良好,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器材,并且不允许其他非医护人员进入操作区域。
3、选择针具: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使用合适的针具,针具需要满足国家标准。
此外,医生必须对针具进行消毒或采用一次性使用的针具,确保针具干净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4、操作技巧: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必须非常小心谨慎,避免伤及血管、神经等重要脏器。
医生必须了解不同针灸穴位的深度、方向和角度等等,以及拔针的技巧。
5、监护和护理: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医生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护和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和治疗。
二、针灸医师资格要求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针灸医师的资格要求需要得到非常严格的控制。
根据国家规定,针灸医师需要获得卫生厅颁发的操作许可证,并且具备以下条件方可从事针灸行业。
1、医学知识:针灸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包括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心理学等。
2、操作技能:针灸医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针灸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3、职业道德:针灸医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每一位针灸医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针灸科规章制度操作规范
针灸科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针灸科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针灸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工作。
科室负责人应严格遵守本规范,保障患者利益,维护医疗秩序。
第三条针灸科应制定科室管理手册,明确科室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卫生消毒等规范操作程序。
第四条针灸科应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第五条针灸科应保持医疗设备的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安全可靠。
第六条针灸科应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患者资料归档、保密及备份工作。
第七条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第八条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或用药。
第九条医护人员应做好职业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
第十条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得因个人利益损害患者利益,不得索取患者财物。
第二章针灸治疗操作规范第十一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仔细查阅患者病历,了解病情及病史,明确治疗目的和方法。
第十二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一次性针具。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准确选择穴位和插针深度,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和脏器。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准确把握手法和力度,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伤害。
第十七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并定期复诊复查。
第十八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保持专注、严谨,不得擅离职守或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
中医医生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正文:近日,为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互助县中医院经过6个月的努力,编撰完成了《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一书。
该书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基层培训教材,旨在推动中医药诊疗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由互助县中医院针灸科、康复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以及全国中医护理骨干11人组成的编委会历时6个月,经过5次修改完善而成。
全书共收录了针刺类、艾灸类、拔罐类、贴敷类等8大类42项中医适宜技术,并统一配备了操作教学视频,方便学员自主参照学习。
该书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针对本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基础病的诊疗范围,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书中收录的中医适宜技术均具有在临床应用中确有疗效、简便易行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筑牢网底。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的发布,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互助县中医院将继续依托针灸适宜技术推广帮扶基地、海东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实训基地等平台,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互助县中医院还出版了《药茶》一书。
该书为《中医优势治疗技术丛书》之《药茶》分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为基层医生及医学爱好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药茶》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概论部分,介绍了药茶的学术源流、基本原理、药物(器具)制备、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适应证和禁忌证、优势和注意事项。
下篇则以临床上疗效较好的病种为纲,着重介绍药茶技术的临床应用。
互助县中医院通过编撰《常用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和出版《药茶》一书,展现了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的成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该院将继续致力于中医药事业,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针灸科规章制度
针灸科规章制度针灸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针灸科的工作秩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针灸科医师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针灸科医师应遵守中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国家、行业的技术规范,严守职业道德。
第四条针灸科医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针灸服务。
第二章针灸设备第五条针灸科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且经过合格验证的针灸设备。
第六条针灸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第七条针灸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并定期接受技术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针灸治疗技术第八条针灸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选择针灸治疗方法和穴位,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第九条针灸治疗过程中,医师应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执行,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第十条针灸治疗过程中,医师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第四章针灸治疗记录第十一条针灸科医师应对每一次针灸治疗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治疗方法和效果等。
第十二条针灸治疗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妥善保存,方便随时查阅。
第五章针灸废弃物管理第十三条针灸废弃物应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置。
第十四条针灸废弃物应专人专车收集、储存和运输,禁止随意丢弃,确保不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第十五条针灸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安全和无害化处理。
第六章针灸科安全与卫生第十六条针灸科医师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符合从事针灸工作的要求。
第十七条针灸科医师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穿着整齐的工作服和工作帽。
第十八条针灸科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洁净操作,保持诊疗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第十九条针灸科医师应定期对诊疗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二十条针灸科医师应遵守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将医疗废物妥善收集、分类、储存和处置。
第二十一条针灸科医师应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中医院针灸科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中医院针灸科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科室职责1. 负责针灸科的临床诊疗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 负责针灸科的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
3. 负责针灸科设备、药品、耗材的管理和维护。
4. 负责针灸科患者的接诊、治疗、康复和随访工作。
5. 负责针灸科与医院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
三、人员管理1. 针灸科医师、护士、技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要求。
2. 针灸科医师应具备针灸专业资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 针灸科医师、护士、技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应符合医院规定。
4. 针灸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四、诊疗规范1. 针灸科医师接诊患者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明确诊断。
2. 针灸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
3. 针灸科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针灸科医师应做好患者病情记录,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案。
5. 针灸科医师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五、设备与药品管理1. 针灸科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针灸科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规定进行采购、储存和使用。
3. 针灸科药品应实行“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存放、专账记录、专册登记、专用处方。
4. 针灸科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六、患者管理1. 针灸科应设立患者接待处,为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2. 针灸科应做好患者病情登记、随访和康复工作。
3. 针灸科应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4. 针灸科应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七、质量安全管理1. 针灸科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中医针灸规章制度范本
中医针灸规章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针灸治疗质量,维护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针灸科(室)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针灸科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坚持针灸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提高针灸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针灸科全体工作人员应遵守本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诊疗管理第五条针灸科应建立健全诊疗流程,明确诊疗步骤,确保诊疗安全。
第六条针灸科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
第七条针灸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一人一针一穴,针具必须严格消毒。
第八条针灸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
第九条针灸科应建立健全针灸治疗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制度。
第十条针灸科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质量管理第十一条针灸科应建立健全针灸治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检查针灸诊疗工作,提高诊疗质量。
第十二条针灸科应严格执行针灸技术操作规程,确保针灸安全有效。
第十三条针灸科应定期对针灸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针灸科应加强针灸药品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相关规定。
四、人员培训与教育第十五条针灸科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针灸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十六条针灸科医师应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七条针灸科应开展针灸技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促进针灸学科发展。
五、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第十八条针灸科应保持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第十九条针灸科应加强安全管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六、罚则第二十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一经发现,将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一条严重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将暂停或取消其针灸诊疗资格。
靳三针疗技术诊疗规范
张店区中医院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靳三针技术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
“三针”的定义是:一、某些病症针刺三次即控制症状。
二、某种疾病用三个特定的穴位治疗。
一、适应症(一)脑病:中风后遗症、痴呆、帕金森病、小儿脑瘫、多动症、自闭症、弱智、抽动症、癫痫等。
(二)痛证: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通等各种痛症。
二、禁忌症(一)妇女妊娠三个月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
(二)怀孕三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针刺。
(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应禁刺。
(四)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
(五)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六)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三、操作流程(一)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一次性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盛放用过的毫针)。
(二)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三)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以右手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将针尖轻置于穴位皮肤表面,然后将拇食二指互相推前退后,捻动针柄,在捻转时适当用力压下,针尖迅速透皮。
然后边行针边体会手下针感,得气即止。
捻转时要求医生集中精神运用腕力和指力到针上,并注意针体垂直,不要弯曲,转动应小于90°,以免滞针。
(四)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五)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斜刺",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深刺的部位;针体与皮肤呈1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ppt
06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发展与前景
中医适宜技术发展趋势
针灸学术语标准化
针灸学术语标准化的趋势越来 越明显,国际针灸学会和国内 相关机构正在积极推动针灸学
术语的规范化。
针灸临床研究
针灸临床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方法也日益严谨,针灸治疗 的优势病种、最佳刺激参数等成 为研究重点。
结束治疗
按照治疗方案规定 的时间和次数进行 治疗,结束后清洁 治疗部位。
04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应用
针灸科常用穴位
足三里
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三阴交
调节生殖系统、缓解痛经。
合谷
调理头痛、牙痛。
调理上肢关节痛。
曲池
调理胁肋疼痛。
阳陵泉
调理头痛、眩晕。
太冲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失眠
针灸可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针灸科适宜技术介绍 •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基础知识 •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操作流程 •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应用 •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注意事项与禁忌 •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发展与前景
01
针灸科适宜技术介绍
适宜技术概念及特点
适宜技术
指针对某一疾病或症状,采用非药物或药物手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 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操作方法,达到治愈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骨折等。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意义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满足民众健康需求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能够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针灸科工作制度模版(3篇)
针灸科工作制度模版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
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
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
定期分析总结本科前五位病种的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和临床科研,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推拿室工作制度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____,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针灸科工作制度模版(2)一、工作时间安排1. 工作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上午8点至12点,下午2点至6点。
针灸科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针灸科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针灸科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医院内的针灸科工作。
第三条针灸科是本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负责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及相关服务。
第二章针灸科权限与职责第四条针灸科具有以下权限:1. 开展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等技术服务;2. 制定并实施针灸科的管理规程;3. 配合其他科室开展针灸相关联合治疗;4. 开展针灸科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5. 参与相关培训与教育工作。
第五条针灸科的职责包括:1. 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确保针灸医疗的安全、有效和规范;2. 提供专业的针灸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和健康指导;3. 完善病历记录,确保病情真实可靠;4. 开展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提高治疗水平;5. 配合其他科室开展针灸相关联合治疗;6. 参与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章针灸科的管理第六条针灸科设有科室主任、副主任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室主任负责整个科室的管理与指导。
第七条针灸科的管理从业人员应具备以下资格和条件:1. 具有相关专业的针灸学习经历和学位;2. 具备相关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技能;3.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开展工作。
第八条针灸科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室管理规程,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九条针灸科的运行应实行科室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科室会议,讨论、解决科室内的工作问题和疑难病例。
第十条针灸科应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真实、完整和规范。
第十一条针灸科应配备充足的治疗设备和器械,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针灸科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开展针灸治疗的联合工作,提升治疗效果。
第四章针灸治疗的操作规范第十三条针灸科治疗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四条针灸科治疗操作规范包括:穴位选择、针具消毒、操作技巧、治疗时间等要求。
2024年针灸科规章制度样本(四篇)
2024年针灸科规章制度样本患者治疗与服务规范一、患者治疗原则1. 患者治疗应秉持床边会诊及治疗的持续性,以患者需求为急,以患者康复为目标,展现深厚爱心,力求最大化促进其身心健康恢复。
2. 严格执行周会制度,深入贯彻医院工作方针。
科室工作需月度总结与规划并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严禁收受红包,避免大处方现象,确保医疗透明,维护患者权益。
同时,加强科室内部协作,倡导团结精神,以大局为重,杜绝小团体倾向。
3. 建立健全专业学习机制,确保每日业务交流有序进行,采用专人主讲模式,鼓励提出新问题,总结新方法,制定并优化操作方案,始终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持续提升科室医技人员的专业水平。
4.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排查火、电等安全隐患,明确各治疗室责任人。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将依据医院奖惩条例,严肃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二、康复治疗室工作制度1. 运动治疗患者需由康复科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共同填写治疗申请单,确保治疗过程有据可依。
2. 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个体情况,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需量身定制运动治疗方案,并定期对患者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详细记录,以精准调整治疗目标及方案。
3. 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反应,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方法,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 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设备与器械,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通过定期维修与保养,保障治疗安全。
5. 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治疗技术,不断提升治疗水平,同时保持治疗室环境整洁,严禁吸烟与喧哗。
三、理疗室工作制度1. 理疗患者需由接诊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经检查后确定理疗种类与疗程。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充分告知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详细记录。
3. 疗程结束后,需及时总结并妥善保管治疗卡,以供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估。
需继续治疗者,需与医生沟通确认;治疗中断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4. 高频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患者身上金属物的去除及地面隔离,确保治疗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针刺---------------------------------------------------------------22.艾灸---------------------------------------------------------------53.推拿---------------------------------------------------------------74.刮痧---------------------------------------------------------------85.拔罐---------------------------------------------------------------96.点刺出血疗法-------------------------------------------------117.埋线--------------------------------------------------------------128.穴位注射--------------------------------------------------------139.特定电磁波疗法----------------------------------------------14一、针刺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1.1刺前准备1.1.1选择针具: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的毫针。
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形、针刺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1.1.2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应以医生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
常用体位主要有:1.1.2.1仰卧位:适用于取头面、胸腹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1.1.2.2俯卧位:适用于取头顶、胸腰背、臀部和四肢下肢后面的部分穴位。
1.1.2.3侧卧位:适用于取身体侧面的穴位。
1.1.2.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部、胸部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1.1.2.1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项和背部穴位。
1.1.3消毒:1)针具的消毒2)医生手指的消毒3)针刺部位的消毒。
1.2进针方法:1.2.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穴位上,以右手持针,紧靠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主要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1.2.2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主要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1.2.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穴位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将针刺入。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
1.2.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提起的皮肤上端将针刺入。
主要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1.3行针法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1.3. 1行针的基本手法: 1)提插法。
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反复上提下插。
2)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捻转。
1.3. 2行针的辅助手法:1.3.2.1循法:用手指顺着经络的循行路线在腧穴的上下轻柔地循按。
1.3.2.2弹法:在留针的过程中,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身轻微震动。
1.3.2.3刮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或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下而上地刮动针柄。
1.3.2.4摇法:用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像摇铃样轻轻摇动针柄,使其左右摆动。
1.3.2.5飞法:手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1.3.2.6震颤法: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地提插捻转,使针身轻微震颤。
1.4补泻手法1.4.1提插补泻1.4.1.1提插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
1.4.1.2提插泻法。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
1.4.2捻转补泻1)捻转补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或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以左转用力为主。
2)捻转泻法: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或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以右转用力为主。
1.4. 3疾徐补泻1.4. 3.1疾徐补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
1.4. 3.1疾徐泻法。
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
1.4. 4迎随补泻1.4. 4.1迎随补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刺入。
1.4. 4. 2迎随泻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逆经刺入。
1.4. 5呼吸补泻1.4. 5.1呼吸补法。
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1.4. 5. 2呼吸泻法。
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1.4.6 开阖补泻1.4.6 .1开阖补法。
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
1.4.6 .2开阖泻法。
出针后摇大针孔而不按。
1.4.7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1.5针刺异常情况与注意事项1.5.1异常情况:1.5.1.1 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1.5.1.1.1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致针刺或留针过程中而发此症。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1.5.1.1.2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
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1.5.1.1.3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1.5.1. 2 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
1.5.1. 2 .1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
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1.5.1. 2 .2现象: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
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用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1.5.1. 2 .3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1.5.1. 3 弯针: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
1.5.1. 3 .1原因: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1.5.1. 3 .2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如针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
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断入体内。
1.5.1. 3 .3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
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碰撞和压迫。
1.5.1. 4 断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
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1.5.1. 4.1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
进针前失于检查。
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
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
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的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针。
1.5.1. 4.2现象: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其断端部分针身尚露于皮肤外,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1.5.1. 4.3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1.5.1. 4.4预防:为了防止折针,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
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
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
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断折时取针。
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
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1.5.1.5血肿: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称为血肿。
1.5.1. 5.1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
1.5.1. 5.2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断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c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
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1.5.1. 5.3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1.5.2注意事项:1.5.2.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1.5.2.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1.5.2.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
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1.5.2.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