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时,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新课导入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 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朝代不断整修,但大规模的修建则是在。

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1.由于明朝的提高,的繁荣,促进了的发展。

2.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3.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

还强调相协调、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

4.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百科全书,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知识链接右图是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现指位于北京的博物院,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代建筑。

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堂训练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去考察明长城的最西端,那么他们的目的地应该是【】A.嘉峪关B.山海关C.鸭绿江D.函谷关2.【2012·兰州】如果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D.《本草纲目》3.下列选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A.司马迁一-《史记》B.郦道元——《水经注》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宋应星——《齐民要术》4.“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明清皇宫D.长城5.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北林区兴福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 2014-5-审批:课题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 1 课时;共 1 课时)设计者:刘百燕一年级·组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2、过程与方法:导学、合作、探究,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联系、总结、归纳,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严谨治学的精神,宋应星的勇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是什么?导致什么后果?、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一、精挑细选,(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交流展示3分钟)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

故宫在明朝时被称作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外城( )2、明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是( )A.中央官署B.天坛C.皇城D.宫城3、雄伟的北京城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北京城的中心是( )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外城4、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 )A.潼关B.嘉峪关C.山海关D.阳关5、明长城蜿蜒曲折、气势宏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工程。

全长约( ) A.五千余公里B.六千余公里C.九千余公里D.一万千余公里6、《本草纲目》的著作者是( )A.宋应星B.李时珍C.郭守敬D.徐光启7、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同一类型的科学家是( )A.华佗B.扁鹊C.李时珍D.宋应星8、《本草纲目》是一部( )A.著名的医学著作B.治疗学著作C.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D.临床医学著作9、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0、总结明代农业海手工艺生产技术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张择端C.宋应星D.徐光启二、把下列著作与作者连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这是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折射出《红楼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无法取代的。

正如专家所评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都达到顶峰的不朽名著。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参透其中的奥妙。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探究新知(一)《红楼梦》1.展示材料:材料一下图为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材料二《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

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

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

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

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程甲本《红楼梦》卷首,《红楼梦序》(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1)《红楼梦》是一本讲述什么的小说?它为什么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呢?(2)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和《红楼梦》的影响。

提示:(1)《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显示出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以及必然灭亡的命运。

原因:《红楼梦》中,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体现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红楼梦》是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一本教科书。

(2)特点: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朝前期文学成就和特色。

2.知道昆曲和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朝前期戏曲艺术成就和特色。

3.从《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中,探究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红楼梦》【基础梳理】1.初名:________。

2.作者:曹雪芹和高鹗。

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并题名_________。

3.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4.内容:讲述贵族青年________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5.特色(1)思想性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矛盾,揭示______________的历史命运;歌颂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2)________高: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

6.外传: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合作探究】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红楼梦》的名称是谁定的?这本书之前叫什么?(2)结合教材知识,请简要叙述一下《红楼梦》的内容,并指出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红楼梦》能获得材料所述评价的原因。

知识点二戏曲【基础梳理】1.昆曲(1)简介:________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特点:既体现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3)兴衰①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很大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________的剧种。

②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③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导学案: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导学案: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组别姓名
一、合作探究题:
1.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呢?
2.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3.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著作概括出来吗?
4.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有何特点?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评价单答案:
1.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外国人赞誉长城为世界奇迹之一,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侵害。

2. 明长城与秦长城的不同: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3. 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
(1)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3)从人的主体行为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4)从部分内容看: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精品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精品导学案

教学反思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

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总结,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小说与京剧繁荣原因和京剧成为国粹的原因。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红楼梦》1.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红楼梦》这部强、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

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二、能力目标: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二、新知预习:1、时,在元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它是古代的杰作。

城中心的里面的宫殿楼阁,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有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巨著《》,是的重要文献。

科学家宋应星著有《》一书,外国人称它为“”。

科学家徐光启的代表作《》,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合作探讨】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设计(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设计(有答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2.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3.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预习案】1.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代的戏剧创作受到大众喜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清朝的戏剧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5.明朝昆曲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有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6.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是在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一时誉满京城。

7.____________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被称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探究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探究一】1、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所以能受到追捧。

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导学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导学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朝前期文学成就和特色。

2.知道昆曲和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朝前期戏曲艺术成就和特色。

3.从《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中,探究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初名:________。

2.作者:曹雪芹和高鹗。

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并题名_________。

3.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4.内容:讲述贵族青年________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5.特色(1)思想性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矛盾,揭示______________的历史命运;歌颂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2)________高: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

6.外传: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合作探究】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红楼梦》的名称是谁定的?这本书之前叫什么?(2)结合教材知识,请简要叙述一下《红楼梦》的内容,并指出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红楼梦》能获得材料所述评价的原因。

【基础梳理】1.昆曲(1)简介:________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特点:既体现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3)兴衰①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很大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________的剧种。

②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③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由于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22课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22课导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内容简介:
描写四大家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知识点二:戏剧的繁荣
1、概况:明清时期,__________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文化活动。
2、明朝后期戏剧家是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5、强调人类要与、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
学生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提纲:
一、建筑
1.北京紫禁城(故宫或宫城):我国及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鸭绿江(东),嘉峪关(西),六千公里
2、明长城:万里长城自___________修建后,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知识点二(科技巨匠和巨著):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原因(背景):(1)根本原因:社会___________的提高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繁荣(2)直接原因: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A、苏东坡B、汤显祖C、关汉卿D、曹雪芹
学生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提纲:
一、古典小说
名称
成书时间
作者
地位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我国第一步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明朝中期
吴承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基础知识】一、《红楼梦》1、原名:______是清代一部长篇小说。

2、作者:______创作了前80回,______续写了后40回。

3、面世:______晚期排版面世。

4、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思想性强。

5、社会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昆曲:别称:_____、_____,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成熟:明朝时表演艺术日趋成熟,代表作有_____创作的《______》顶峰:_____时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有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

衰落: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1) 1790年,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

(2)皮黄戏:_____年间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

(3)皮黄戏博彩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_____的地方特色,被称为“_____”或“_____”。

(4)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_____的扶持,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流传四方。

【能力提升】1.我国古典小说在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的原因?2.京剧在清朝繁荣的因素。

【堂测】1.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2.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A.《三国演义》和秦腔B.《水浒传》和昆曲C.《红楼梦》和京剧D.《西游记》和汉调3.以下关于昆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云南的昆明B.糅合了南曲的特点和北曲的声腔C.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D.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4、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A.《桃花扇》B.《牡丹亭》C.《长生殿》D.《窦娥冤》5、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是()A.吕剧B.京剧C.越剧D.豫剧。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名校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名校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学生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编写质量评价完成水平评价【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道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重点);3、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1、班班通多媒体系统、《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导学案、历史地图册等。

2、课前自学法、课堂讨论法、及时小结法。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阅读课文P121-P124,并标注在课文中。

)一、预习导学1、建筑成就⑴北京紫禁城:时修建的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⑵明长城:东起,西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科技成就⑴的《》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⑵的《》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称为“”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达标检测】(一)书面作业1、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

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

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A.紫禁城B.圆明园C.颐和园D.天安门2、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A.赵州桥B.大运河C.故宫D.长城3、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

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中。

明朝时,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医药学家是()A.孙思邈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4、下列我国古代科技著作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组是()A.《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与《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与《水经注》D.《天工开物》与《水经注》5、“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pdf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pdf新人教版

« 一㊁ 红楼梦 » : 作者 曹雪芹 定稿前 8 高鹗 续写了后 4 1 ������ 0回, 0回. 以贵族青年 贾 宝 玉 与 林 黛 玉 的 爱 情 悲 剧 故 事 为 主 线 , 通过 2 ������ 内容 : 贾㊁ 史㊁ 王㊁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 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 和尖锐矛盾 ,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 , 从而揭示了 封建社会 走向 衰亡的历史命运 . : 地位 这部思想性强 ㊁ 艺术性 高的小说 ,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 得 3 ������ 的文学名著 . ㊁ 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 4 ������ 昆曲 : ( ) 起源 : 原是流行于 苏州 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 1 ( ) : 改良 明朝 万历末期 , 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 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 种 , 2 . 牡丹亭 » 代表作有 汤显祖 的 « » ㊁ ( ) : « 桃花扇 » 成为昆曲的传世之 3 顶峰 洪昇的 长生殿 孔 尚 任 的 « 作. ( ) 衰落 : 清朝中期以后走向衰落 . 4 : 京剧 5 ������ ( ) 乾隆时 : 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 四大徽班 先后到北京献艺 . 1 ( ) : 京调 ㊁ 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 , 加 道光年间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 ㊁ 秦腔 ㊁ 2 以创造和改进 , 在道光年 间 逐 渐 形 成 为 一 个 新 的 剧 种 皮 黄 戏 , 以 后就被称为 京戏 或 京剧 .
6 ㊀ 2
第2 2 课 ㊀ 活动课 :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 略 )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1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1课导学案
2.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4.中考要点:识记明清主要科技、文化成就
二、夯实基础
1、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课题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习流程
教师导引
一、目标解读
1.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四、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归纳
五、过关检测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B、山海关遗址C、嘉峪关遗址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4、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A、作者朝代不同B、图文并茂
C、被译成多国文字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6、“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地之间物以万计,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

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4、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A、作者朝代不同
B、图文并茂
C、被译成多国文字
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6、“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地之间物以万计,
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
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请回答: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有什麽指导意义?
六、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