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955e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1.png)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产城融合理论概述 • 产业新城规划原则与方法 • 产城融合在产业新城规划中实践 • 产业新城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2
3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日 益紧密,产城融合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新城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 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
绿色低碳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产业新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包括清洁能 源利用、绿色建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多元化产业布局
未来产业新城将更加注重多元化产业布局,通过引入不同产业类型的 企业,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产城融合实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等方式,推动产业与 城市融合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业同质化竞争、城市功能不完善、生态环境压力等。
产城融合对城市规划影响
空间布局优化
被动收入是指个人投资一 次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次或被动收入投资一次 次或少数几次后,被动收 入是指个人投人投人投人 投资一次或被动收入投资 收入投收入投
内涵解析
产城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产城融合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产城融合经历了从产业集聚到产城互动,再到产城融合的演变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 级,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状概述
产城融合理念下都市产业园规划策略研究徐一烦
![产城融合理念下都市产业园规划策略研究徐一烦](https://img.taocdn.com/s3/m/d1e4d1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6.png)
产城融合理念下都市产业园规划策略研究徐一烦发布时间:2023-06-07T04:17:19.883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3年6期作者:徐一烦[导读] 经济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产城融合成为了新型政策指导内容,产业园、开发区得到了集中规划。
本文主要围绕着都市产业园来展开,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研究规划都市产业园的意义,提出高效规划策略,合理规划城市的增量空间,加快产业园区转型,集中处理资源,建设城市新区,提升社会经济水平。
广州市思翰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00摘要:经济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产城融合成为了新型政策指导内容,产业园、开发区得到了集中规划。
本文主要围绕着都市产业园来展开,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研究规划都市产业园的意义,提出高效规划策略,合理规划城市的增量空间,加快产业园区转型,集中处理资源,建设城市新区,提升社会经济水平。
关键词:开发建设;地块划分;功能融合;园区规划引言:为了改善经济状态,部分地区政府建设了很多产业园,带动城市经济明显进步,同时也为人们增加了就业机会。
而城市快速发展中,产业园区在逐渐转型,各种现实问题暴露出来,对此,应该为产业园区制定细致的规划,应用合理的布置方式,充分展现产业园区的功能,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顺应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要求。
一、规划都市产业园的意义近年来,各个地区的政府积极响应新时代建设思想,逐渐重视产城融合的理念,结合产业层面,传统产业逐渐被取代,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相继推广,不断提升产业园区高度,改善其内部功能;结合城市建设,建设用地规模出现了改变,逐渐推行存量规划,同时,基于国土空间的规划条件,城市的外围耕地受到重视,有关部门设立并执行了高度严格的保护对策,制约了城市不良扩张行为,未来城市可以用于建设的土地会更少,所以,需要集约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成熟社区的周围,存在着大量工业用地,整体价值比较高,具有良好的工业产出前景,由此衍生了都市产业园。
产城融合 调研报告
![产城融合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bb11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c.png)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产城融合是指以城市为载体,将产业与城市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产城融合也被称为“城市产业融合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报告对产城融合进行了相关调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1.1 城市功能需求的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城市不仅需要提供基础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还需要提供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
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城市功能需求的升级将产业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1.2 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城市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只有通过产城融合,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价值链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产城融合的实践案例2.1 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也是产城融合的典型代表。
通过整合自贸区内的产业资源,吸引了大量的金融、贸易、航运等企业入驻,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北京中关村中关村作为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充分融合了产业和城市的发展。
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孵化器,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资源支持,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推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产城融合的挑战与对策3.1 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当前,许多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产业需求,提前规划和布局产业空间,为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城市运营和产业布局不匹配城市运营和产业布局也需要更好地匹配。
城市需要关注产业发展的需求,为产业提供优质的供应链和物流支持,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
四、产城融合的发展机遇与建议4.1 创新合作模式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
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企业应提供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高校应提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产城融合_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_产业新城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b21d9cf7ec4afe05a1df42.png)
目录
一、产业融合的发展背景 1. 产业地产的概念 2.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3. 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 4. 产城融合的开发主体
二、打造产业新城 1. 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 2. 根据产业新城建立模式的不同
三、产业新城的规划研究
1. 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 2. 产业定位 3. 功能组成与规模研究 4. 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
四、案例分析
1. 保定北部低碳新城—新能源城、汽车城 2. 即墨汽车城 3. 新密银基轩辕圣境黄帝宫文化产业新城 4. 无锡东方田园综合体
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
产业地产的崛起
国家宏观调控从严从紧,未来几 年活跃程度将持续降温
市场开发较为成熟;同时,尤其 一线城市用地供应有限
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是目前比 较活跃的地产板块之一
云海谷
大侠谷
盐坝高速
• 城市对外交通 • 盐坝高速在华侨城南侧通过 • 盐山公路由南到北贯穿基地 • 道路组织 • 以盐山公路为道路主体,各个组团片区主要 道路与其相连,形成完整的内部道路系统; • 盐山公路与盐坝高速相连以满足对外联系需 求。
旅游地产:东部华侨城 • 东部华侨城拥有二个主题公园、三座旅游小镇、四家度假酒店、两座18洞山地球场、住宅等精品项目。
新建产业新城:固安工业园
• 固安工业园区位于天安门正南50公里,地处大北京核心位置。
农业县
12年
产业 新城
以城带产 以产兴城
产业园升级:以无锡新区为例
主题酒店
东部华侨城瀑布酒店、东部华侨城房车酒店、 茵特拉根酒店
其他景点
茶翁古镇、大华兴寺、大华兴寺菩提宾舍、 云海谷高尔夫会员球场和公众球场等
农业地产:成都三圣花乡乡村旅游区
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中规划手法的研究
![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中规划手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9514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a.png)
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中规划手法的研究【摘要】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园区规划是产城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研究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中的规划手法。
首先介绍产城融合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的原则,探讨规划手法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深入探讨规划手法的具体实践。
研究认为规划手法对产城融合有促进作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未来研究方向应深入挖掘不同背景下规划手法的适用性,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有效的规划手法。
规划手法在产城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城市产业园区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园区规划、规划手法、规划原则、实例分析、促进作用、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城融合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产业园区规划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城市和产业往往是相互分离的,并且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
而产城融合的理念提出了将城市和产业融合在一起,通过产业园区规划来推动城市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规划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合理规划产业园区,促进产城融合,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的关键问题,从规划手法的角度展开研究,对规划原则进行探讨和提炼,为产城融合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产城融合和产业园区规划,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城市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中规划手法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升城市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产城融合的概念和特点,揭示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总结产城融合导向下的规划原则,并探讨不同规划手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规划设计研究
![基于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规划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667bc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3.png)
基于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规划设计研究摘要: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加速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传统产城分离的生产结构,难以满足现阶段产业发展。
基于产城融合理念下,大量城市开始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倡导混合开发,促进城市资源合理利用,设计产业园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城关系共同共融。
近些年各地不断规划生态新城,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对于实际规划设计等细节之处还有待完善,需要基于产城融合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城融合;生态新城;规划设计引言:城市化发展,对于城市新型产业园建设提出的新的建设要求。
在满足生态新城建设理念的基础上,需要对新城功能予以完善,基于产城融合对生态新城进行科学规划。
从人性化与多元化需求的角度入手,对产业园进行合理布局,保证空间最大限度的利用。
提升园内空间品质与功能性,与城市空间形成良性互动,为产业与城市健康发展,互动提供融合条件,推动产城融合设计,打造系统完善的产城融合空间。
一、产城融合发展背景以及发展理念(一)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当前国内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业升级与城市新发展的局面。
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基于网络、制造业、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发展。
面对大环境带来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也在逐渐从传统产业朝向创新科技领域转型,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对空间形式变化造成影响。
产业园作为产业升级的载体,其内部空间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另外,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发展过程中出现用地资源紧张等问题。
土地集约化、复合化开发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有待解决。
城市扩张发展,新型产业园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产业园内部构造简单,功能单一,限制产业园区发展。
传统产业园区难以有效发展,同样也对城市发展造成阻碍。
因此,新时期背景下,城市升级与转型背景下,需要根据产业与城市发展需求,结合产城融合理念,加强创新设计,保障城市与产业建设的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82ab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4.png)
产城融合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产城融合是指将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经济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城融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报告旨在研究产城融合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产城融合的意义产城融合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通过将产业与城市紧密结合,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产城融合还可以促进资源的集聚和优化利用,提高城市的资源效率。
3. 产城融合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城市积极推行产城融合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中国的深圳、上海和杭州等城市,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城市规划的调整,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国外的一些城市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也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中心。
4. 产城融合的案例分析4.1 深圳产城融合实践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最成功的产城融合案例之一。
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成功将产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的快速发展。
4.2 纽约产城融合实践纽约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纽约不仅拥有繁荣的金融产业,还集聚了众多的文化、娱乐和创意产业。
通过吸引和扶持不同类型的产业,纽约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成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城市。
5. 产城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产城融合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创新,产城融合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5.1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未来的产城融合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将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支撑。
通过将创新科技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5.2 强化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未来的产城融合将更加强调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关注产业的需求,同时产业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引导。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fdc4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4.png)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产城融合是指将城市与产业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界限,以期实现城市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城融合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对产城融合进行研究。
一、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1. 产业集聚型模式产业集聚型模式是指通过将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或园区群,以促进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
这种模式能够减少城市和产业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互动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园、深圳的华为基地等都是典型的产业集聚型模式。
2. 产城深度融合模式产城深度融合模式是指通过将产业要素深度融入城市空间,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全面融合。
这种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产业布局,而是将产业与城市的功能、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城市和产业的有机结合。
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城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
3. 产城一体化模式产城一体化模式是指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和城市的无缝衔接,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优化升级。
这种模式要求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相互配套,确保产业发展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能够促进产业发展。
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是产城一体化模式的典范。
二、产城融合的实现路径1. 产城政策支持政府在产城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产城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鼓励企业和城市共同参与产城融合。
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导基金、科技创新支持等措施,加大对产城融合的支持力度。
2. 产城空间整合产城融合需要进行产城空间整合,即通过城市规划的整合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使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相互贯通和融合。
这需要加强规划部门与产业发展部门的协同合作,推动城市和产业空间的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产城整合环境。
3. 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产城融合需要优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居住等方面的服务。
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b34f0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e.png)
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具有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然而,过去工业园区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相对独立,且存在产城规划不协调、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探索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是我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二、产城融合的定义与意义产城融合是指将工业园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相互协作、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的意义在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1. 产城规划不协调:目前我市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城市规划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工业园区发展与城市布局不一致,长期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
2. 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工业园区存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
3. 缺乏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工业园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园区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四、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 加强产城规划衔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机制,确保两者目标一致、互相促进。
2. 提升环境管理标准: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动工业园区实施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3. 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在工业园区提供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园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4. 鼓励产业升级转型:通过支持技术创新、引导优质产业进驻,推动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高竞争力。
五、预期效果1. 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与建设不协调问题,提升城市整体规划水平。
2. 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 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度。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六、总结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但目前存在产城规划不协调、环境污染、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d2ba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4.png)
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依托型新城逐渐崛起。
景区依托型新城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还具有独特的商业和文化氛围。
然而,由于新城与景区之间的产城融合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一系列的发展策略来加强产城融合。
本文就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构建良好的景区依托型新城规划产城融合的首要任务是构建良好的规划,使景区依托型新城的各项功能互相衔接。
要充分考虑新城的发展布局,以及景区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城规划方案,包括新城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以及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的合理划分等。
二、拓宽新城经济主体新城经济主体的拓宽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关键。
新城应该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驻,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给景区提供更多的商业、服务配套和就业机会。
同时,景区也可以通过赞助等方式来支持新城的经济发展。
例如,景区可以引导周边商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向新城靠拢,为新城注入经济活力。
三、加强两者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产城融合的重要保障。
新城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实现便捷的出行。
例如,建立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修建景区与新城之间的直达道路,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为新城提供更多的跨区域交通便利。
同时,要加强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增强新城的发展活力。
四、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是产城融合的重要保障。
景区与新城之间应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探讨和解决产业协调,资源共享等问题。
此外,景区与新城也可以加强联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景点配套设施、文化传媒等产业,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
五、加强新城与景区的文化交流促进新城与景区的文化交流是实现产城融合的重要手段。
新城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在新城中融入景区的文化元素,增加新城的文化氛围。
景区也可以通过主题讲座、展览和节庆活动等形式,向新城展示景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情,增进两者的文化交流。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46ca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3.png)
02
CHAPTER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原则与策略
生态优先
以产业为引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产业导向
人本关怀
创新驱动
01
02
04
03
鼓励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城市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产城融合。
产业升级与转型
创新模式
探索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新模式,如公私合营、委托经营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生态保护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出行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等,减少机动车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治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监管,减少工业、交通等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
05
CHAPTER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研究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引进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培养与使用
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机制,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04
CHAPTER
城市功能提升规划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联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公共交通覆盖范围。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意义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产城融合产业新城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国内的长沙、苏州等地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了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存在问题
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17a3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1.png)
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景区资源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这种情况下,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是指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之间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模式。
在景区依托型新城中,产城融合策略不仅能推动新城区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能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实现景区与城市的双赢发展。
本文将从景区依托型新城的发展特点和产城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景区依托型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景区依托型新城的发展特点景区依托型新城通常是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开发建设新型的城市,以实现产城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景区依托型新城具有以下发展特点:1.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景区依托型新城通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如山水风光、古镇民俗、特色民风等。
这些旅游资源为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城市产业多样:在景区依托型新城中,除了旅游业,还包括了其他产业,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这些产业的多样性为新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 城市规划灵活:景区依托型新城通常以景区为核心,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在城市规划上更加注重环保、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灵活多样的城市规划为新城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产城融合需求强烈:景区依托型新城通常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但同时也需要发展其他产业,以实现产城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城融合的理论基础产城融合是城市产业和城市规划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指出,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在景区依托型新城中,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2. 产城融合理论:产城融合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联,城市规划应当服务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也应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产业区块为例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产业区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9644e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7.png)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产业区块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产业园区发展从1.0蜕变至3.0,逐步走向产城融合的园区形态。
本文以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产业区块为例,介绍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产城融合;园区规划;功能配套;用地供给产业园区不断发展,其形态、功能、业态不断演变。
从最开始的简单集聚,到形成产业集群,再到产业生态,带动产业载体从园区1.0蜕变至园区3.0(即科技园区),产业形态、发展动力和物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传统产业以简单集聚为主,围绕大企业产品配套或由于产品的相似而在某一区域形成了产业集聚区,其开发模式粗放、园区功能单一,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而使企业建厂,产业和产业链没有太多核心要素,依赖技术进口,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20世纪以来,产业园区向2.0方向演进,园区逐渐形成在某一领域内,地理上邻近、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形成产业集群,注重产业链的打造,积极向上游研发和下游销售等环节延伸,制造和服务并存,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强,高端产业也开始出现,其发展动力由单纯的投资办厂与创业孵化并举,形成了研发楼宇与工业厂房两种物业形态。
而随着如今我国的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园区更加注重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更加强调产城融合,形成了园区3.0的产业生态,此阶段产业形态不再是单纯的制造业,而是以新兴产业和原创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为源动力,更加强调服务经济的配套。
在空间上去中心化,实现网络化生产的平台型企业,主要由楼宇-公共空间和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形态出现。
从园区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随着园区功能的不断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也不断深度融合。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没有载体支撑,缺乏发展动力;而没有城市完善配套的园区也只是厂房的集合,园区发展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以产城融合为目标的产业新城规划研究报告PPT文档62页
![以产城融合为目标的产业新城规划研究报告PPT文档62页](https://img.taocdn.com/s3/m/c7ba83a5f01dc281e43af05d.png)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规划研
究报告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产城融合 调研报告
![产城融合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d71f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f.png)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产城融合是指城市和产业之间的融合,通过将产业与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产城融合的现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产城融合的现状产城融合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基地搬迁到城市周边,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注重产业支撑,通过引入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等手段,推动产业发展。
二、产城融合的优势1. 促进经济发展:产城融合可以提高城市产业的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2. 优化城市布局: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空间的优化利用,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3. 促进城市更新:将传统产业与城市更新结合,可以带动城市的更新与升级,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4. 促进社会公平:通过产城融合,可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减少城乡差距。
三、产城融合的挑战1. 城市规划和产业需求不匹配: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导致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2. 产城融合的机制不完善:当前对于产城融合的政策和机制还不完善,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
3. 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有限:产城融合会增加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压力,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力度。
四、建议1. 完善政策和机制:加大对产城融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和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合作。
2. 加强产城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满足城市和产业的需求,实现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
3. 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力度:在产城融合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通过智能技术、绿色设计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和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加强产业培训和技术创新,实现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
总之,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将产业和城市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保定北部低碳新城—新能源城、汽车城 2. 即墨汽车城 3. 新密银基轩辕圣境黄帝宫文化产业新城 4. 无锡东方田园综合体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崛起
国家宏观调控从 严从紧,未来几 年活跃程度将持 续降温
市场开发较为成 熟;同时,尤其 一线城市用地供 应有限
配套 设施 体系
商业配套设施按城市级、分区级、邻里级三级配套 居住区以邻里中心的方式集中设置社区主要配套设施 工业区以综合性便利中心的形式设置集中的宿舍区和商业便利服务设施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3)功能复合的产业综合体
以北京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规划产品为例:
第一代园区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代园区
第三代园区
政府
打造 附加价值
产学研产业集群
地产商
企业
高
利润空间 大
利润空间 大
零
部
低
试件 制生 品产 开 发 等
模 块 利润空间 零小 部 件 生 产 组装
销 售
售 后 服
务 业务工序
上游
下游
产业
依托
地产
载体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与城市、人口组成的关系
产业发展
资本积累
城市主导功能转变
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
人的社会需求提高
利润空间大
零
产业
部
低
试件 制生 品产 开 发 等
模 块 零
利润空间小
销 售
部
件
生
产 组装
依托
售 后 服
务 业务工
序
上游
下游
地产
载体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概念
• 产业地产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
运营。
开发对象 整合
独栋写字楼、高层办公楼、标准化厂房、中试研发楼等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
产业结构的复杂化,导致人口结构复杂化,规模增大,相应的,要求服务配套设施的规模增 大,种类增多,体系复杂。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分类:
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人口职业组成: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2)单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根据人口结构的复杂性,苏州工业园区的居住和配套设施体系分等级设置
功能
以产业招商和 产业集群为主
努力实现产业,商务,居住功 坚持打造产业新兴城市,集
能的复合需求,但是仅仅能够 居住,商业,办公,教育,
满足城市简约化需求
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
代表案例 中关村软件园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
嘉兴智富城
核心 理念
多元产业聚集融合 城市资源均衡配置 社会管理智能高效
第三代 产品
工业邻里,教育,生 产和生活服务
较完善配 套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1)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以蛇口工业区变身高科技产业区为例 1995年 产业结构调整,从产业链底端向中高端转移
2002年 形成以地产、物流为核心产业,高科技、园区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新产业格局
2008年 打造成高端服务业基地,主导发展网络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三大产业
居住体系
居住用地根据住宅密度分为五种类型,可全面满足不同居住人群需求。
产品类型 高密度(公共住宅) 高密度(公馆式公寓) 中密度(公馆式公寓)
低密度 工人宿舍
容积率 2.3 2.3 2.0
0.7-1.2 2.3
密度(人/ha) 用地比例(%)
750
48
510
12
360
32
60
7
230
1
人口比例(%) 62 9.4 18.9 0.7 9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目录
一、产业融合的发展背景
1. 产业地产的概念 2.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3. 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 4. 产城融合的开发主体
二、打造产业新城
1. 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 2. 根据产业新城建立模式的不同
三、产业新城的规划研究
1. 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 2. 产业定位 3. 功能组成与规模研究 4. 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
要素 主导功能
与城市 的关系
与人口组成 的关系
主导空间
与城市联 系
对人才要 求
对功能配 套要求
成型期 纯工业
生产空间
城市外围,联系 弱
普通工人,收入 低
工人宿舍,配套 少
成长期 工业与部分配套
成熟期 综合功能
生产与配套服务空间 消费空间
与城市联系日益密切
形成新城 区
高技术产业人群,出 现收入差异
结构复杂 化
受宏观调控影响 较小,是目前比 较活跃的地产板 块之一
下一个焦点 产业地产
➢ 政府的大力支持 ➢ 市场的旺盛需求 ➢ 广阔的发展空间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概念
• 产业地产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 ,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附加价值 高
利润空间大
人
2014-3-16
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
微缩模型
新型 城市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城融合是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城发展的政策背景
• 从2000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2.6%。但该数据是伪城镇化率,居
住在城市的务工人员并未享受真正的市民待遇。若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仅为35%
纵向延伸
横向共生
整合发展
单个产业
产业链
产业集群
产业网
海尔集团: •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在青岛以电冰箱生产起家。在2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厂发展 成为拥有完整家电产业链的跨国集团,包括制造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等。在青岛拥有五大 园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2)单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功能定位
产业导向
新型高 科技园 示范 区域
高新技 术产业 核心发 展区
循环经 济产业 示范 基地
汽车 电子 产业
汽车 电子
先进 装备 制造
新能 源新 材料
生物 医药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2)单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生产要素聚集阶段 产业主导特征阶段
创新突破阶段
现代科技都市阶段
。
• 十八大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
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 会
2014-3-16
有质量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
人
城镇化
城镇 化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产城发展的政策背景
十八大
有质量的城镇 化
城
十八届三中全会
人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