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麻痹详解(借鉴内容)
眼肌麻痹怎么引起的

眼肌麻痹怎么引起的文章目录*一、眼肌麻痹怎么引起的*二、治疗眼肌麻痹的偏方*三、眼肌麻痹的饮食宜忌眼肌麻痹怎么引起的1、眼肌麻痹怎么引起的眼肌疾病是眼部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会有眼脸下垂、视物重影等症状,眼肌疾病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因此家长要重视该疾病。
眼肌无力发作的原因有:1.1、外界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病毒感染或使用一些抗生素,会造成免疫力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外邪容易入侵体内,诱发眼肌无力的发作。
1.2、遗传:眼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不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这些说明,眼肌无力的发作与遗传基因有关。
1.3、自身免疫异常:在检查诊断眼肌无力病人时,患者体内许多免疫指标异常,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了,异常的免疫指标却不见改变,这也许是本病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1.4、感染: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以使眼肌无力病情很快加重,发热不是影响免疫系统,而是影响了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体温下降后很快好转。
2、眼肌麻痹的症状2.1、眼内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下斜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等等。
2.2、提上睑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患眼上睑下垂和下斜视、患眼的视线被下垂的上睑遮挡,一般感觉不到复视。
2.3、睫状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使晶状体调节产生障碍造成近距离视物时模糊,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2.4、眼外肌麻痹六条眼外肌同时产生麻痹的几率非常小,多数是一条或两条眼外肌麻痹;麻痹产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2.5、复视、斜视和视混淆引起眩晕,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变化所视物体不能稳定引起眩晕,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和呕吐。
2.6、外展神经麻痹,向内、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复视。
3、眼肌疾病的检查诊断方法3.1、血中AChR抗体测定可用125I-α-BuTx(125碘-α-银环蛇毒素)标记AChR进行放射免疫测定。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种罕见的眼球运动障碍疾病,为慢性、进行性、双侧性病变,以上睑下垂开始,逐渐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最终眼球固定不动。
致病原因有外伤、毒素、退行性变、遗传性疾患及肿物等。
二病因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以进行性上睑下垂与眼球运动受限为特征,其病变部位可能在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末梢神经及脑神经核,其致病原因有外伤、毒素、退行性变、遗传性疾患及肿物等。
三临床表现1.上睑下垂为初发症状,多为两侧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或无上睑下垂,或仅单侧上睑下垂。
2.受累肌肉约1/4病例面肌受累,10%病例累及四肢肌肉和咽部肌肉。
3.试验性治疗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受限均无改善。
四检查1.血清检查在眼肌型眼病及眼咽肌病病人中血清CPK(肌酸磷酸激酶)可增加。
2.病理检查可取四肢肌肉进行病理检查,如行眼肌手术可取眼外肌,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间质增大,肌肉内有残存神经纤维,电子显微镜检查肌纤维内有异常线粒体聚集。
3.肌电图检查肌电图的表现与眼球运动受限不相对应,即令其向受累眼外肌作用方向运动时,有与眼球运动受限成比例的强放电现象,眼球运动受限越大,放电越强。
4.强迫转动试验用固定镊于角膜缘固定眼球,将眼球向左、右及上、下牵拉,眼外肌伸展性丧失,有明显抵抗,转动较差。
五诊断本病因其发病缓慢,病程长,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发病情况和病程非常重要,再根据特殊的临床表现,EMG(肌电图)检查和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的反应不难确诊。
六治疗本病为进行性疾患,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
全身治疗应注意维护及增进患者的营养状况,饮食中应有较多的动物蛋白,糖类和脂肪则少食。
部分患者可应用加兰他敏、三磷酸腺苷、赤霉素等。
近年有人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治疗,认为硝苯地平可选择性地阻滞细胞膜上慢通道,干扰钙离子进入细胞,以减轻肌纤维变性和坏死。
1.对上睑下垂的治疗保守治疗,可戴支架眼镜。
双眼上斜肌麻痹科普讲座PPT课件

如何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等 。
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症状制定。
如何诊断和治疗? 康复指导
患者在治疗后应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提 高眼球运动功能。
专业的康复指导有助于加快恢复。
何以预防?
何以预防?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 ,有助于降低风险。
双眼上斜肌麻痹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双眼上斜肌麻痹?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 5. 何以预防?
什么是双眼上斜肌麻痹?
什么是双眼上斜肌麻痹? 定义
双眼上斜肌麻痹是指控制眼球向下和内侧运动的 上斜肌功能减弱或丧失。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视物重影和眼位不正的现象。
早期诊断可以避免症状加重。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高风险因素的群体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预防性检查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何时就医?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和和治疗? 诊断方法
医生会通过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 确诊。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
何以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眼科和全身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 题。
早期干预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
何以预防?
关注症状
对眼部异常症状保持警惕,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
自我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
谢谢观看
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此病。
谁会受到影响?
相关疾病
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相比,他们 的发病率更高。
陆瘦燕金针实录——眼肌麻痹

陆瘦燕金针实录——眼肌麻痹由司眼肌运动之神经,为动眼神经、外转神经、滑车神经及交感神经,此等神经麻痹时,则所瞎之眼肌起麻痹,其原因不外乎眼之直接的及间接的外伤、压迫、梅毒、传染病(流行性脑炎)、白喉、感冒、中毒、糖尿病、脑脊髓病及眼肌神经核之外伤等。
凡脑皮质之病灶,于眼肌神经路之核上方传导中断者,不起麻痹,仅一时性往来眼球之共同性强迫位及上脸下垂。
眼肌既麻痹,斯眼之共同运动障碍,乃起斜视及复视。
斜视,因视侧方时不能取适当位置而起,分为内斜视及外斜视二种:内斜视时,眼轴交叉,恒起同侧性复视;外斜视则恒起交叉性复视。
复像之位置,易于检定,可由闭一眼而伪像消失,或于一眼前置一有色玻璃,而见复视中一像之着色而定之。
凡司眼球向外方运动之肌肉麻痹时,则起内斜视;反之司眼球向内方运动之肌肉起麻痹时,则成外斜视。
内外直肌以外之肌肉,司眼球之上下动或回旋,于是各该肌麻痹时,其复像不仅为水平位,且为上下位或斜位。
先仅以麻痹之眼球凝视一物,则该物随麻痹肌之牵引方向而移动,然后露出健眼,则健眼见其越凝视点而随其方向移动,若是者名之日健眼二次的倾过,由于对于病眼肌异常努力而移行于健眼肌之故。
因复像及异常作用之故,眼肌麻痹,同时每有眩晕。
全眼球麻痹时,曰全眼球麻痹;仅眼球肌麻痹时,日外眼球麻痹;仅瞳孔散大及缩小肌麻痹时,日内眼球麻痹。
市立某中心小学蒋校长之子,11岁,忽然瞳孔放大,身体疲软,四肢无力,此内眼球麻痹,兼下肢麻痹,针刺足以起之。
泄其内眼球麻痹处,使神经有敏觉感,则瞳孔收缩;更刺下部诸穴,以利下肢神经。
与刺风池、风府、上星、攒竹穴,每次针治,眼球即觉灵活,瞳孔逐渐收小;与泻委中、足三里穴,下肢即利,凡三星期而愈。
此症也,初视似甚严重,难求速愈,而针治之后,功效极速,可知神经麻痹之疾病,金针之力,用补可增强神经组织细胞,用泻能刺激神经产生敏感作用,每起沉疗。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2. 谁会得疼痛性眼肌麻痹? 3. 何时就医? 4. 怎么治疗疼痛性眼肌麻痹? 5. 如何预防疼痛性眼肌麻痹?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什么是疼痛性眼肌麻痹?
定义
疼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眼部疾病,表现为眼肌功 能障碍和伴随的眼部疼痛。
通常影响眼睛的运动,导致视力模糊或双重视力 。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也更易发生 。
谁会得疼痛性眼肌麻痹?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女性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荷尔蒙水平或其他生理因素有关。
谁会得疼痛性眼肌麻痹? 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可能更容易患病。
遗传因素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起到作用。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
如果眼部疼痛和运动受限持续超过一周,应及时 就医。
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 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多种疾病的基础。
如何预防疼痛性眼肌麻痹?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特别是对有高风险因素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如何预防疼痛性眼肌麻痹? 注意眼部保护
避免眼部受到外伤或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在有感染风险的环境下,需佩戴防护眼镜。
医生会根据病因调整具体药物。
怎么治疗疼痛性眼肌麻痹?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恢复眼部肌肉 功能。
如热敷、按摩等方法都可能有效。
怎么治疗疼痛性眼肌麻痹? 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修复受 损的神经或肌肉。
手术风险与收益需通过医生评估。
如何预防疼痛性眼肌麻痹?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科普知识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和治疗任何可能导致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潜在 问题是最佳的预防措施。
定期眼部检查和保持良好的眼 睛健康习惯也是预防措施的一 部分。
总结
总结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 部疾病,症状包括眼球运动受限、双视 等。
了解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 帮助用户更好地处理和预防该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慢性进行性眼 外肌麻痹的科
普知识课件
目录 简介 症状 原因 治疗 预防措施 总结
简介
简介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种 常见的眼部疾病,涉及眼外肌 的功能障碍,导致眼睛运动受 限。
本课件将介绍慢性进行性眼外 肌麻痹的症状、原因、治疗和 预防措施,帮助用户更好地了 解该疾病。
症状
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眼球无法正常转动、双视 、眼球斜视等。
其他可能的症状还包括眼睛疲劳、头痛 和眼球疼痛等。
原因
原因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原因 主要是神经和肌肉之间的通信 障碍。
这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肌肉 萎缩或其他潜在的疾病引起的 。
治疗
治疗
治疗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物理疗法可以 帮助加强眼外肌的功能,手术治疗可以 是症状得到根本性改善。
眼肌麻痹的中医诊疗指南

丸剂
将中药制成丸剂,方便患 者服用,如六味地黄丸等 。
散剂
将中药研成粉末,外敷于 患处,如正骨散等。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眼肌麻痹的 目的。
艾灸
通过艾灸的热力,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治疗眼肌麻痹。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01
02
03
04
眼球运动训练
通过眼球的上下左右运动,改 善眼肌功能,提高眼球运动协
调性。
视力训练
通过辨识不同距离和方向的细 小物体,提高视力敏锐度和空
间感知能力。
聚焦训练
通过调整眼镜焦距,训练眼球 调节功能,改善视力模糊问题
。
日常活动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穿 衣、洗漱、阅读等,提高生活
自理能力。
用于急性期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营养神经药物
如维生素B族、甲钴胺等,有助于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修复。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包括眼外肌后徙术、眼外肌缩短术等,以改善眼球运动功能,减轻复视症状。
04 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02 中医诊疗方法
辨证施治
辨病因
根据患者病情,判断眼 肌麻痹的病因,如风邪
、湿邪、热邪等。
辨病位
确定眼肌麻痹的病位, 如肝、脾、肾等脏腑。
辨病性
判断眼肌麻痹的性质, 如虚证、实证、寒证、
热证等。
辨病势
分析眼肌麻痹的发展趋 势,判断病情的轻重缓
பைடு நூலகம்急。
疼痛性眼肌麻痹讲课PPT课件

疼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预防感染:保持眼部卫生,避免感染病原体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眼部外伤:避免眼部受到外力伤害,如戴眼镜、隐形眼镜等 及时就医:如有眼部不适,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疼痛性眼肌麻痹
汇报人:
Hale Waihona Puke 目录汇报人员疼痛性眼肌麻痹的概 述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病 因和病理机制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诊 断和治疗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护 理和康复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预 防和保健
汇报人员:XX医 院-XX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 概述
疼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包括眼球运动障碍、疼痛和眼肌麻痹 疼痛性眼肌麻痹可导致视力下降和头痛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手术治疗:在药物 治疗无效或需要快 速缓解症状时,可 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如物理治 疗、中医治疗等,可 辅助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 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保持眼部清洁,定 期清洁眼部,避免 细菌感染。
避免长时间盯着手 机、电脑等电子屏 幕,适当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疲 劳。
饮食均衡,多吃富 含维生素A、C、E 的食物,如胡萝卜 、菠菜等。
保持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早发 现眼病迹象
什么是眼肌麻痹?

什么是眼肌麻痹?
什么是眼肌麻痹?眼肌痉挛是眼眼轮匝肌、眼眶和眼眶的自发性痉挛和收缩,这是由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性颜面神经麻痺是拥有属性不自主的眨眼和闭眼。
肌肉痉挛多由睡眠不足、用眼过度、疲劳引起,多发生在一侧,女性多于男性,持续时间为一天或几天。
你可以闭上眼睛,做眼保健操来缓解眼睛周围的肌肉痉挛。
轻症可以治好,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情绪,但中重度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治疗。
严重的病理性眼肌麻痹常发生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由面瘫综合征发展而来,持续时间长,眨眼范围大。
它是由脑干血管硬化、面神经扭曲和压迫引起的神经异常。
肌肉不断收缩,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难以自愈。
同时可伴有面肌痉挛,更严重者可因面肌痉挛导致功能性失明。
眼肌麻痹的原因尚不清楚,所以很难治好,目前口服神经营养药物、肌肉松弛剂的使用,但疗效不确切,严重的面肌痉挛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包括部分或全切除眼轮匝肌、面神经切除、后遗症更为明显。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减少视觉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这种病是气的病,是肝脾两经震动引起的。
每个人都呼吸风,但不是纯风,因为血虚。
大致可分为三种:血虚生风、肝风内动、心脾两虚。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
差异进行治疗,灵活运用中药配伍,同时将针灸与局部眼肌相结合。
以照亮海、参脉、后溪、风池、合谷、太阳、竹、鱼腰、四白等两侧穴位为宜,可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增加疗效。
因此,在眼肌痉挛的治疗中,中药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对眼肌麻痹鉴别诊断的认识

对眼肌麻痹鉴别诊断的认识眼肌麻痹是指眼球或其附件的肌肉因神经功能或肌肉本身的病变而不能充分进行正常的眼球活动,导致眼球运动异常或完全停止。
眼肌麻痹的症状不一,可以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固定性斜视、复视、眼球震颤、瞳孔变小或变大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眼肌麻痹,医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案。
一、眼肌麻痹分为哪些类型?1. 外展肌麻痹外展肌麻痹最常见,是因为外展肌神经障碍所致。
患者表现为单眼或双眼不能向外转动,静止时外展肌稍有受累的眼球位于中性位。
外展肌麻痹的常见病因包括眼外肌炎症、神经性疾病、通过骨折、脑干和脑神经病变等。
2. 内收肌麻痹内收肌麻痹是因为内收肌神经障碍而引起的,表现为患者单眼或双眼不能向鼻旁转动,静止时内收肌稍有受累的眼球位于中性位。
内收肌麻痹的常见病因包括嗜酸白细胞增多症、颅脑外伤、中暑、糖尿病、颅内病变等。
3. 上睑肌麻痹上睑肌麻痹是指因为上睑提肌或第三脑神经障碍所引起,表现为患者不能将上睑抬高,眼睛闭不紧或闭合不全。
上睑肌麻痹的常见病因包括肌无力、眼肌麻痹综合征、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4. 下视肌麻痹下视肌麻痹是由下视肌第三脑神经障碍所致,表现为患者在向下注视时不能充分下视,表现为下视肌麻痹的下部露白区域较宽。
下视肌麻痹的常见病因包括第三脑神经瘤、多发性硬化、脑干病变、颈动脉夹层等。
二、眼肌麻痹的诊断方法眼肌麻痹的诊断要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视力检查患者需要接受视力检查,以确定他们是否存在视力问题,并确定视觉障碍的影响。
2. 色觉检查色觉检查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色盲和色弱,以排除色觉障碍对患者视觉障碍的影响。
3. 眼压检查眼压检查用于测量眼内压力是否正常,以排除青光眼等眼压相关疾病。
4.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能够让医生检测出眼内发生的病理改变,如视乳头水肿、视网膜病变等。
5. CT和MRI检查CT和MRI检查是评估脑内病变是否存在的有力方法。
眼肌麻痹

1 糖尿病眼肌麻痹:为急性起病的眼外肌麻痹,常表现为一侧较重的以眼外肌受累为特点的动眼神经麻痹,其特征为不伴或仅有轻微瞳孔改变。
在眼外肌受累之前常有前额、眶上区疼痛。
亦可有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麻痹等表现。
可在几周内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2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为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组以单侧的眼部及眼球后部疼痛并伴有眼外肌麻痹为特征的综合征,少数病例为双侧,一般认为是海绵窦段的炎性肉芽肿所致。
开始表现为眶上和眶内顽固性剧烈疼痛;数日后出现单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均可受累,但瞳孔一般无任何改变;数周后可自行缓解,常可复发;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症状缓解。
3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患者多有普通偏头痛发作史。
在一次偏头痛发作1-2天后,头痛渐行减退之际,发生头痛侧的眼肌麻痹。
持续数日至数周后恢复,可反复发作,大多数在同侧。
4 颅内动脉瘤压迫综合征:主要由于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等Willis环附近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所致。
特点是发病较快,多为单侧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约90%出现瞳孔改变;往往伴有同侧头部、特别是局限于内眦部的剧烈疼痛,主要通过MRA、DSA确诊。
但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可能因动脉瘤破裂,瘤体变小、闭塞而导致MRA、DSA阴性。
如果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伴内眦部疼痛且早期就出现瞳孔散大应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
5 M G 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共分为五型, 其中1型为眼肌型, 病变限于眼外肌, 表现为上睑下垂和(或) 复视, 大多数患者以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
6 脑干血管性病变引起单颅神经损伤多为急性起病, 眼肌麻痹可以根据脑桥、中脑的血管走行来解释。
糖尿病引起颅神经麻痹, 常伴有眼或前额部疼痛, 以动眼神经眼外肌受累多见, 眼内肌通常较少受累.7 外伤所致颅神经麻痹, 多因脑干上下方向移动所致, 眼窝内损伤较少, 多伴有颅骨骨折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合并多数颅神经损伤。
眼肌麻痹详解

眼肌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眼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本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
祖国医学常根据本病病因、主观症状等称之为“风牵偏视”、“目偏视”、“视一为二”、“神珠将反”等。
西医对本病多给予维生素B类、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1 中药治疗1.1辨证论治刘怀栋[1]等以中药辨证治疗眼肌麻痹80例,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脉络失畅型治宜健脾益气,养血疏络。
方用培土健肌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当归10g,炙黄芪10g,钩藤10g,全蝎10g,银柴胡3g,升麻3g,陈皮3g,甘草3g。
2、风邪较重,脉络受阻型:治宜健脾散风,疏通脉络。
方用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组成:银柴胡10g,黄芩10g,白术10g,枳壳10g,羌活10g,防风10g,前胡10g,薄荷10g,全蝎10g,桔梗10g,钩藤10g,甘草3g。
3、肾阴不足,津血亏损型:治宜滋阴益肾,平肝息风。
方用育阴潜阳息风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生地黄15g,石决明15g,白芍药12g,麦门冬10g,天门冬10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怀牛膝10g,钩藤10g,全蝎10g,菊花10g,黄芩10g。
4、肾阳不足,脉络失畅型:治宜滋补肾阳,温化通络。
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味(《金匮要略》)。
组成:山药30g,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黄精15g,钩藤15g,附子10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 ,泽泻10g,全蝎6g,牡丹皮5g,肉桂5g。
总有效率97.5%。
1.2专方加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自身经验总结规律,确定基本方。
临证时根据不同症候加减化裁,也是近年较常用的方法。
白中山[2]用大秦艽汤(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细辛、白术、黄芩、生地、茯苓、石膏)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眼肌麻痹,10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眼肌麻痹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眼肌麻痹在中医眼科学的领域中,眼肌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但又颇具挑战性的病症。
眼肌麻痹是指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从而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症状。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眼科学中对眼肌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眼肌麻痹,首先会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球的位置、运动情况、眼睑的开合等。
若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复视,或者眼睑下垂,都可能是眼肌麻痹的表现。
同时,还会留意患者的面色、神态等整体情况。
闻诊方面,会倾听患者的声音,了解其语气、语速等,以判断其身体的虚实状态。
问诊则至关重要。
会询问患者发病的时间、诱因、症状的进展情况,是否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
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以及生活习惯、情志状态等。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和按压来感受脉象和经络的情况。
脉象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状态。
例如,弦脉可能提示肝郁气滞,滑脉可能意味着痰湿内阻。
对于眼肌麻痹的患者,还会在眼部周围的经络穴位上进行按压,检查是否有疼痛、结节等异常反应。
在中医理论中,眼肌麻痹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气血不足: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若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眼部肌肉失去濡养,就可能导致眼肌麻痹。
2、风邪侵袭:风邪为百病之长,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
当风邪侵袭眼部经络时,可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眼肌麻痹。
3、肝肾阴虚: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
肝肾阴虚时,精血不足,目失所养,也容易出现眼肌麻痹的症状。
4、痰湿内阻:痰湿阻碍气血运行,使眼部经络不通,进而影响眼肌的正常功能。
针对眼肌麻痹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以益气养血;风邪侵袭型的,可用大秦艽汤祛风通络;肝肾阴虚型的,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痰湿内阻型的,则用二陈汤合五苓散化痰祛湿。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的科普知识PPT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有时被认为是最好的治 疗方法,如调整肌肉的位置惯:在平时的生活中, 不要让眼睛过于疲劳,如长时 间看电视、玩手机等。 注意健康:吃得好、睡得好, 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引 发某些病症。
预防建议
预防: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病 变、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
视觉方面:病人会出现双视、 视物不清、眼球运动异常。 伴随症状:双上转肌麻痹的症 状还可能伴随头痛、眼肌疼痛 、流泪等问题。
症状表现
诊断:通常需要经过各种眼科检查,包 括CT或MRI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加强 双上转肌的肌力及角度的控制情况 ,如采用眼贴、眼球体操等。 药物治疗:比如使用神经传导物质 来促进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抑制 一些异常反应。
单眼双上转肌 麻痹的科普知
识PPT
目录 肌肉知识 症状表现 治疗方法 预防建议
肌肉知识
肌肉知识
双上转肌:双上转肌位于眼窝内上 方,是眼球运动中执行上转的重要 肌肉之一。 麻痹:双上转肌麻痹是指由各种原 因致使双上转肌发生功能障碍的一 种疾病。
肌肉知识
病因:常见的原因包括神经原性、肌肉 性、先天性、创伤性以及神经肌肉接头 问题等。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的科普知识

谢谢观看
不同的医生可能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
如何诊断?
如何诊断? 临床评估
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和体检来初步评估患者 的症状。
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的医疗历史和症状描述。
如何诊断?
影像学检查
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扫描,以排除其他潜在 问题。
影像学检查能帮助医生更清楚地了解病变情 况。
如何诊断? 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帮 助确诊。
有相关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眼部健康。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
一旦出现视力模糊、眼球运动受限或其他相关症 状,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恢复至关重要。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定期眼部检查也很重要,特 别是有高风险因素的人。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可以避免严重后果。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虑,应咨询眼科医生或神经科医生,以获 得专业建议。
这种检查通常无创,且时间较短。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炎药、肌肉松弛剂 等药物。
药物治疗通常是治疗的第一步。
如何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眼部肌肉的功能和灵活性 。
专业的物理治疗师会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如何治疗?
手术选择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尤其是当其 他治疗无效时。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பைடு நூலகம்,尤其是 老年人和有相关病史的人。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能增加风 险。
谁会受到影响? 风险因素
除了年龄,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外伤或感染 也可能是诱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肌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眼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本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
祖国医学常根据本病病因、主观症状等称之为“风牵偏视”、“目偏视”、“视一为二”、“神珠将反”等。
西医对本病多给予维生素B类、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1 中药治疗1.1辨证论治刘怀栋[1]等以中药辨证治疗眼肌麻痹80例,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 ,脉络失畅型治宜健脾益气 ,养血疏络。
方用培土健肌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当归10g,炙黄芪10g,钩藤10g,全蝎10g,银柴胡3g,升麻3g,陈皮3g,甘草3g。
2、风邪较重,脉络受阻型:治宜健脾散风 ,疏通脉络。
方用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组成:银柴胡10g,黄芩10g,白术10g,枳壳10g,羌活10g,防风10g,前胡10g,薄荷10g,全蝎10g,桔梗10g,钩藤10g,甘草3g。
3、肾阴不足,津血亏损型:治宜滋阴益肾,平肝息风。
方用育阴潜阳息风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生地黄15g,石决明15g,白芍药12g,麦门冬10g,天门冬10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怀牛膝10g,钩藤10g,全蝎10g,菊花10g,黄芩10g。
4、肾阳不足,脉络失畅型:治宜滋补肾阳,温化通络。
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味(《金匮要略》)。
组成:山药30g,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黄精15g,钩藤15g,附子10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 ,泽泻10g,全蝎6g,牡丹皮5g,肉桂5g。
总有效率97.5%。
1.2专方加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自身经验总结规律,确定基本方。
临证时根据不同症候加减化裁,也是近年较常用的方法。
白中山[2]用大秦艽汤(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细辛、白术、黄芩、生地、茯苓、石膏)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眼肌麻痹,10天为一个疗程。
50例中,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
吕天伟[3]等用血府逐瘀汤合牵正散加减(生地、黄芪、赤芍、菊花各15g, 当归、川芎、僵蚕、地龙、桃仁、防风各10g,全蝎、甘草各6g)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56例(56只眼)。
56例病人中总有效率为96.4%。
罗兴中[4]等以中药为主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基本方剂: 天麻9~15g、僵蚕9g、地龙9g、全蝎6g、钩藤(后下)6g、炮南星6g、炮山甲6g、海风藤9g、络石藤9g。
随症加减。
10天为1疗程,共服3疗程。
辅助治疗:血栓通注射液8~10ml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本组治愈率28.1% ,有效率84.4% ,无效15.6%。
陈旭虹[5]等以祛风活血化瘀为治疗法则组成祛风化瘀汤(羌活6g,生地黄12g,桃仁8g,红花5g,川牛膝8g,牡丹皮8g,生蒲黄20g,炒蒲黄20g,全蝎3g,炒僵蚕10g,蜈蚣1条 ,生龙骨20g,生牡蛎20g,桔梗5g)治疗麻痹性斜视28例,随症加减。
总有效率91.4 %。
2 针灸治疗:欧阳应颐[6]等以针刺治疗眼肌麻痹,取穴:内直肌麻痹取攒竹、四白、安眠、合谷,外直肌麻痹取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安眠、合谷,上直肌麻痹取阳白、攒竹、安眠、合谷,下直肌麻痹取四白、太阳、安眠、合谷,上斜肌麻痹取攒竹、安眠、合谷,下斜肌麻痹取四白、瞳子髎、安眠、合谷。
风邪袭络型配风池;风痰入络型配丰隆、肺俞;肝风内动型配内关、太冲、百会;外伤瘀滞型配膈俞、血海。
76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2.1%。
王晓燕[7]等以针刺治疗眼肌麻痹216例,主穴:风池。
配穴:提上睑肌麻痹,配阳白;上直肌麻痹,配鱼腰、阳白;下直肌麻痹,配球后;外直肌麻痹,配瞳子髎;内直肌麻痹,配睛明;复合肌麻痹,配阳白、睛明、瞳子髎。
216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7.3%。
疗效与病程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即病程愈短,疗效愈好。
王金玺[8]以针刺治疗眼肌麻痹,取穴:以眼肌麻痹情况对症取穴。
外直肌麻痹取瞳子髎、球后、外关、足临泣,配以太阳、翳风、中渚、合谷、风池;内直肌麻痹取睛明、攒竹、鱼腰,配以阳白、承泣、后溪、申脉等穴;下斜肌、下直肌麻痹取下睛明、承泣、三间、球后等穴,配以四白、内庭、光明、阳陵泉等穴;上斜肌、上直肌麻痹取上正(目正视瞳孔正中上方,目眶上缘处) 睛明、鱼腰、阳白,配瞳子髎、太阳、外关等穴。
主穴每次取2~3个穴,配穴每次取2~3个穴。
然后用电针治疗仪选适当的两个腧穴加电,用断续波、频率每分钟35次左右、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患眼眶周围肌肉跳动收缩为度。
每日电针1 次,每次15~20min。
10次为1个疗程。
随证加减: ①风中经络者加风池、合谷; ②痰湿阻络者加脾俞、丰隆;③禀赋不足者加照海、太溪、足三里; ④肝风内动者加太冲、行间。
4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
叶云红[9]以眼针为主治疗眼肌麻痹,取穴:主穴以眼针穴区上焦区、肝胆区、下焦区、脾胃区为主。
配穴:瞳子髎、太阳、合谷、太冲、睛明、足三里、三阴交等;伴眼睑下垂者取阳白穴合谷刺,脑血管病者配头皮针(顶颞前斜线前1cm平行线上2/3~3/5 处)。
每次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主穴2个,配穴3~4个。
本组20 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17例,有效3例。
随访至发稿时无1例复发。
李伟智[10]以针刺与艾灸治疗眼肌麻痹32例,针刺取穴:单眼上睑提肌麻痹:主穴:阳白透鱼腰。
配穴:太阳、丝竹空、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外直肌麻痹主穴:丝竹空。
配穴:球后、阳白、四白、风池、合谷。
动眼神经麻痹主穴:睛明、攒竹、鱼腰、四白、瞳子髎、球后。
配穴:风池、太阳、阳白、合谷、光明。
以上穴位轮换交替使用。
眼区腧穴捻转进针不提插,避免针刺太深,以防瘀血、肿胀和疼痛。
用轻中度刺激,远端穴位刺激稍强。
针刺后用有药艾条在眼区的远端穴位上施灸5-10分钟。
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
3 针药合用毛华[11]等以针刺及中药并用治疗眼肌麻痹。
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主穴: 眼肌穴、六条直肌。
配穴: 睛明、攒竹、瞳子髎、球后、太阳、承泣、阳白、四白、丝竹空、合谷、风池、曲池、留针30分钟, 每日1次, 10天1疗程。
(2) 中药治疗:①风伤筋脉证: 全蝎6g、白僵蚕10g、桑枝10g、荆芥10g、炒白附子10g、钩藤15g、防风10g、制半夏10g。
②痰湿阻络证:羌活10g、防风10g、炒白附子10g、木瓜10g、白僵蚕10g、茯苓10g、甘草6g。
③肝阳上亢证: 天麻10g、钩藤20g、生石决明30g、栀子10g、胆矾10g、夜交藤15g、僵蚕10g、全蝎6g。
④脾胃虚弱证:方药: 茯苓10g、白术10g、甘草10g、陈皮12g、法半夏10g、胆星12g、僵蚕10g、当归10g、赤芍10g。
随症加减。
水煎服,每日2次,10天1个疗程, 共服6~7疗程。
结果: 45例中治愈33例( 73.3 %),好转8例(17.7%),无效4 例(8.8 %)。
刘学敏[12]以针药并用治疗眼肌麻痹50例,针刺选穴:睛明、瞳子髎、风池、合谷、太冲、血海、支沟、阳陵泉。
手法:眼部穴位不做手法,得气即可;支沟、阳陵泉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
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中药用《审视瑶函》正容汤加味治疗。
处方:白附子、僵蚕、法半夏、白芍各12g,防风、秦艽、木瓜各10g,胆南星3g,羌活、甘草各6g。
随症加减。
10天l疗程。
结果:经3疗程治疗,痊愈率80%,总有效率为96%。
风伤经络型疗效最好。
庞荣[13]以全蝎钩藤饮伍用针刺治疗眼肌麻痹,采用庞赞襄自拟全蝎钩藤饮,组成: 全蝎、钩藤、柴胡、黄芩、前胡、防风、党参各10g,甘草3g。
日1 剂。
针刺穴位:太阳、攒竹、风池、上星、百会、承泣、透眉(丝竹空透攒竹)。
28 例患者总有效率96.4 %。
王高[14]等以活血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以1988年~1994年的52例55只眼为对照组。
1995年~2002年3月的49例53只眼为观察组。
对照组: 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与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混合肌肉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7天注射第2疗程;能量合剂250ml静滴, 每日1次,血栓通0.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250ml静滴,每日1次。
20次为1 疗程。
观察组: 内服活血牵正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
方药: 黄芪30g、地龙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红花6g、桃仁10g、全蝎3g(研末冲服)、僵蚕10g、白附子6g (先煎)、柴胡10g ,日1剂。
小儿减量。
随症加减。
针刺: 待眼眶局部肿胀、瘀血消除后随症取穴: 上睑下垂或下斜视取鱼腰透攒竹、睛明、瞳子髎; 上斜视取球后、睛明、瞳子髎;外斜视取睛明、攒竹; 内斜视取瞳子髎、鱼腰、太阳; 均配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合谷。
治疗1~6个月后随访观察1~3年,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治愈20例21只眼, 占38.18% ,好转8例9 只眼。
无效24例25只眼。
观察组治愈42例45只眼占84.91 %,好转5例5只眼,无效2例3只眼。
治愈病例随访观察1~3年均未见复发,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杜诚[15]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外肌麻痹,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加维生素B1、B12肌注,并对症治疗,合并糖尿病者给予降血糖,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血压,住院病人早期予地塞米松静滴,门诊患者予强的松口服。
中药治疗:辨证分为风邪中络和气虚血滞二型施治。
前者方用牵正散加减。
方药:白附子3g ,白僵蚕6g ,全蝎3g ,胆南星10g ,半夏10g ,羌活10g ,天麻10g ,钩藤10g ,炙甘草5g。
后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 黄芪30g ,当归10g ,赤芍10g ,炒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6g ,地龙10g ,半夏10g ,制僵蚕10g。
结果:本组34 例,治愈25 例(占74%) ,有效7 例(占20%) ,无效2 例(占6% ,经CT 检查确诊为鼻咽癌,转耳鼻喉科治疗) 。
牛俊波[16]等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眼肌麻痹43例,口服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中药: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丹参、葛根、全虫、僵蚕、白附子、甘草。
结合西药治疗:维生素B1片20mg ,腺苷B12片500ug,烟酸片50mg,三磷酸腺苷片40mg,每日3次口服,地塞米松针2mg, 2%利多卡因针0.5m1混合局部封闭,隔日1次,5次为l疗程。
结果:全部患者1-5疗程治愈。
平均4疗程治愈。
李玉冰[17]等以蜈丹散胶囊治疗眼肌麻痹,口服蜈丹散胶囊: 蜈蚣2 条、丹参5g、僵蚕5g, 上药烘干研细末, 装入胶囊, 为一日量, 分早晚2 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