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的分类分析
内固定材料的种类
交锁与非交锁
普通髓内钉(非交锁)轴 向稳定性差,抗扭转强度 低-适应症较少。
交锁髓内钉有较好的抗旋 转、抗压缩作用,固定稳 定性好,符合生物学固定 原则(BO),在四肢长骨 中应用广泛。
股骨交锁髓内钉
股骨钉适应症
股骨粗隆下2cm距膝关 节9cm以上的各种类型 骨折。
股骨干中段陈旧性骨 折。
钢板内固定失败者。
股骨交锁钉的特点
✓ 固定骨折的力臂比钢板长,作用力均匀分散在整 个骨干的中轴上,不易发生折弯变形。
✓ 锁钉使骨干从上到下形成一体,防止缩短和旋转, 对骨折的固定达到最大的稳定性。
胫骨交锁髓内钉
胫骨钉的适应症
胫骨中1/3稳定型骨折: 横形骨折、短斜形骨折、 假关节。
锻炼; 更低的股骨头切割、内固定物松动和其他
器械相关并发症; 更容易的植入技术; 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更快愈合; 可微创操作,以减少并发症; 费用低廉。
1918年,最早报告利用金属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 干骨折。
1953年德国人设计并使用了第一枚交锁髓内钉。
髓内钉的固定机制
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钢板为偏心型固定)。
应力分散式固定,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 痂的塑形。
中心固定在理论上优于皮质外固定,可减小力臂, 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锁定内固定器—原理
内固定器(Internal Fixator)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接骨 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
2001年 接骨板发展的里程碑
LCP锁定加压接骨板
LCP结合孔
一个孔,两种功能
同一结合孔内可以完成任何一种成熟的技术
普通接骨板 螺钉技术
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的分析与体会 (2)
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的分析与体会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
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成内固定组(n=52)与保守组(n=53),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住院时间、V AS疼痛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内固定组明显低于保守组,内固定组显著降低了肺部感染、胸廓畸形及迟发性血胸的发病率。
结论: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有极大的优越性,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内固定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肋骨骨折内固定镍钛合金环抱器手术适应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外伤较前明显增加,特别是交通事故导致的外伤。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最常见的形式,约占胸部闭合性损伤的85%,其中第4~9肋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三根以上肋骨同时有两处或有两处以上的骨折称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当导致胸壁浮动时称为连枷胸[1]。
因胸壁不稳定导致呼吸、循环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国外部分临床医生对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治疗存在一定争议[2-3]。
个性化的处理统损伤的程度方法取决于创伤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其他器官系统损伤的程度[4]。
目前国内医生更倾向于手术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兰州陆军总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105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5例患者中,男56例,女49例;单根多处骨折11例,多根单处骨折61例,多根多处骨折27例,单根单处骨折7例;单侧骨折76例,双侧骨折28例;反常呼吸23例,胸壁塌陷畸形23例,合并血(气)胸81例,合并脑外伤12例,肝破裂7例,脾破裂3例,四肢骨折12例,锁骨骨折6例。
按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内固定组: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50.3±16.2)岁,AIS 评分(4.1±0.5)分,ISS评分(17.6±5.7)分。
保守治疗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51.3±10.3)岁,AIS评分(4.3±0.6)分,ISS评分(17.8±6.9)分。
骨折评级标准
骨折评级标准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
骨折的评级标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进行评级,以便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骨折评级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选择。
一、骨折类型。
1. 闭合性骨折,骨折发生后皮肤未受损,骨折断端未暴露在外。
2. 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暴露在外,与外界环境相通,易感染。
3. 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相对稳定,不易移动。
4.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不稳定,易发生移位。
二、骨折位置。
1. 近端骨折,发生在骨干近端部位。
2. 中段骨折,发生在骨干中段部位。
3. 远端骨折,发生在骨干远端部位。
三、骨折严重程度。
1. 简单骨折,骨折断端未造成明显移位,周围软组织损伤轻微。
2. 复杂骨折,骨折断端造成明显移位,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
3. 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暴露在外,易感染,治疗难度大。
四、骨折评级标准。
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医生们常常采用以下评级标准:1. 一级骨折,闭合性、稳定性、简单性骨折,治疗相对简单,预后良好。
2. 二级骨折,闭合性、稳定性、复杂性骨折,需注意复位和固定,预后一般。
3. 三级骨折,开放性、不稳定性、复杂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根据骨折的评级,医生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康复训练等。
同时,患者在了解自身骨折的评级后,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康复进程。
总之,骨折的评级标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骨折的类型、位置、严重程度等因素,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患者也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进程。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骨折评级标准,促进骨折治疗的科学进行。
骨盆骨折的分类及内固定治疗
骨盆骨折的分类及内固定治疗近年来,随着体外骨折模型的建立、大宗临床资料的总结以及各种相关技术的引入,骨盆损伤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骨折分类系统的适用性互补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价伤情特征、了解损伤机理、判断病程转归及推测预后结局等。
然而,目前各种分型方法都难以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相比之下,Tile [1]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及其移位方向所提出的分类标准(表1)得到了学术界(AO/ASIF, OTA, SICOT )较广泛的认可,具有明显的优点:(1)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稳定型骨折(A1-A 3):一般采取保守疗法;对分离性旋转不稳定型骨折(B1)可使用外固定支架或前方钢板固定;对压缩性旋转不稳定型骨折(B2、B3),应视伤情而定,其中骨折相对稳定者只需卧床休息,而骨折失稳者应同时对前后环施行手术固定;对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型骨折(C1-C3),其前环损伤可使用外固定支架或前路钢板固定,后环骨折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骶骨骨折,可采用骶骨棒或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可选择骨盆后环前路钢板固定或后路骶髂螺钉固定、髂骨翼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固定。
(2)与损伤严重度(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有一定的相关性。
(3)强调骨折的移位方向和稳定性。
(4)可间接反映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5)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远期疗效。
据文献报道[1,2],骨盆骨折常继发于直接暴力,其侧方压缩性损伤(lateral compression , LC)(图1)占41%-72% 前后挤压性损伤(anterior-posterior compression , APC)(图2)占15%-25% 垂直剪力型损伤(vertical shear, VS )(图3)占6%,复合应力性损伤(complex mechanism of injury ,CMI )占14%。
Young-Burgess [3,4]在总结Pennal和Tile [1]分型的基础上,以损伤机制为重点,提岀了新的修订方法(表2),作者认为,该分类方法可作为判断骨盆损伤严重程度的预警性标准,其临床意义为:( 1 )注重暴力的传递途径及骨折发生的先后顺序,旨在减少对后环损伤的遗漏;(2)注意骨折局部及其伴发损伤的存在,并预见性地采取相应的复苏手段;(3)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结合骨折的具体表现选择恰当的救治方法。
(科普扫盲)骨科内固定的一般内置物
(科普扫盲)骨科内固定的一般内置物板型为不同的骨骼和位置提供各种尺寸和形状的板。
动态压缩板(DCP)可提供3.5 mm和4.5 mm尺寸。
DCP中的螺钉孔成形为在远离板的中心的一侧上具有倾斜角。
当拧紧时,螺钉头沿着倾斜向下滑动,导致骨碎片相对于板的运动(参见下图)。
动态压缩原理:板的孔形状像一个倾斜和横向圆柱体。
像球一样,螺钉头沿着倾斜的圆柱体滑下。
因为螺钉头部经由轴固定到骨骼,所以它仅能相对于骨头垂直移动。
当头部撞击孔的成角度的侧部时,头部的水平运动导致骨片相对于板的运动并导致骨折的压缩。
当一个骨片在骨折处接近另一个骨折时,发生压缩。
板中的孔的形状允许在纵向平面中的25°的倾斜和在用于螺钉插入的横向平面中的7°的倾斜。
有限接触DCP(LC-DCP)被设计为通过将板- 骨接触减少50%来限制可能的应力屏蔽和血管损害(参见下图)。
有限接触动力压缩板的结构。
常规DCP具有位于板孔处的刚度降低的区域,并且随着弯曲,具有以分段图案在孔处弯曲的趋势,而具有包括孔和板下表面的不同几何设计的LC-DCP,允许轻柔弯曲分布在整个板(见下图)。
在动态压缩板(A)中,板孔处的面积比它们之间的面积刚性小。
在弯曲期间,板倾向于仅在孔的区域中弯曲。
有限接触动压板(B)具有均匀的刚度,而没有在螺钉孔处弯曲的风险。
最后,LC-DCP被设计为具有板孔对称性,提供从孔的任一侧的动态压缩的选项,并允许在几个级别的压缩。
一般来说,标准DCP在多年前被大多数制造商更换为LC-DCP上的变化的更新设计,并且这些板又被具有锁定和非锁定功能的板的所有制造商所取代。
一些特定的非锁定型板仍然保持使用,因为它们对于各种特定的骨折有效,例如用于外侧踝骨折的三分之一管状板和用于周围固定的3.5mm复合板。
用于应用DCP和LC-DCP的技术是相同的(参见下图)。
根据所需的机械结果,螺钉可以插入中性位置或压缩位置。
DCP使用绿色导向件来插入中性螺钉,由于0.1mm的偏移,这增加了对断裂的一些压缩。
骨折内固定术
AO理论与方法的进展:
2.理论: (1)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即是生命。——强调
5. 针尾留在皮质外的长度,一般以在不影响拔 针的情况下越短越好。过长则术后肢体活动时 与周围组织摩擦产生疼痛,过短则拔除时困难
6. 在股骨干骨折,行 "V" 形髓内针固定时, 也可采用髓腔扩大器扩大髓腔,这样可以扩大 髓腔和矫正部分弧度,以便插入髓内计起到牢 固的固定作用。
髓内针取出术
五、不锈钢丝内固定术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
骨折治疗的三项基本原则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固定的作用: 1 .维持已整复的位置 2 .保障正常骨愈合过程的进行 3 .为早期的肌肉关节活动创造条件 4 .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及预防继发损伤
一.概述
(一)定义:固定物置放于骨骼而使之稳定的手术
(二)种类:/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内固定如尺骨,股骨颈
与 骨更加“贴附”,增加了板下方骨皮质的破 坏
①髓内针属中心性固定,钢板属偏心固定,前
者抗弯应力大
②髓内针固定髓内血运破坏易恢复。(软组织
Bo的概念----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一)生物固定的内涵是: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血 运,固定坚强而无加压.
(二)Bo的原则: (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部软组织
(四).内固定材料
1
要求:
1)抗酸碱,不起化学作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分析
大 、 伤及 手术 大 , 与 内 固定 失 效 、 规 范 的 康 复 创 也 不
有 密 切关 系 。另外 , 由于 骨折 后 手 术 时 选 择 内固 定 物欠妥 , 致 内 固定 物 切 割 、 裂 、 位 而 失 效 的 病 导 断 移 例 不 断发 生 , 导致 患 者生活 质量 下 降 、 发症 增 加 是 并
孙红兵 , 石艳丽
( . 县 中医 院 骨 科 , . 县 第 三 人 民 医 院 , 南 叶县 47 0 ) 1叶 2叶 河 6 2 0 [ 要 ] 目的 摘 总 结 分 析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内 固定 方 法 的 临 床 效 果 及 影 响 因 素 。方 法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分 为 稳 定
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 别选用 D 分 HS和 股 骨 近 端 锁 定 钢 板 , 访 观 察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1 随 4例 患 者 随 访 6个 月 ~ 2a 骨折 愈 合 时 间 1 , 0~2 O个 月 , 一 例 内 固定 失 效 发 生 , 关 节 活 动 范 围 正 常 。结 论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的 手 术 治 无 髋 疗 除 了 遵 守 骨 科 的一 般 治 疗 原 则 外 , 疗 效 还 与 手 术 适 应 症 的 选 择 、 折 稳 定 性 的 判 断 、 同 内 固 定 物 选 择 、 范 其 骨 不 规
岁 以 上 老 人 , / 为 女 性 , 后 3 个 月 病 死 率 34 伤 1. % , 6 7 主要 原 因是 患 者 年 龄 大 、 并 症 多 、 血 量 合 失
21 0 0年 1 2月 根 据 不 同 的 骨 折 类 型 , 择 不 同 的 选
内固定 物 、 复锻 炼 方法 及 手术 治 疗 粗 隆 间 骨折 1 康 4
骨折的分类和治疗原则解析
骨折的分类和治疗原则解析一、骨折的分类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或破坏。
根据骨折发生的位置、类型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按照发生位置:(1) 闭合性骨折:也称为简单性骨折,在皮肤完整的情况下发生,没有与外界环境相通。
(2) 开放性骨折:伴随着软组织损伤,使骨折部位与外界相通,容易感染。
2. 按照断裂程度:(1) 完全性骨折:指骨头完全断开为两段。
(2) 不完全性骨折:仅有一侧皮质断裂,而另一侧未断。
3. 按照形态特征:(1) 直线性(纵向)骨折:沿着长轴方向断裂。
(2) 斜行(倾斜)型骨折:以不同角度倾斜断开。
(3) 螺旋型(扭转)骨折:呈螺旋状扭转断开。
(4) 横行骨折:与骨长轴垂直方向断裂。
(5) 骨粉碎性骨折:发生在暴力较大的情况下,骨头多处破碎。
4. 按照损伤程度:(1) 普通骨折:只有一根破碎的骨头。
(2) 复合性骨折:除破碎的主要骨头外,还有其他部位的附属损伤。
二、骨折的治疗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折,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治疗原则如下:1. 复位和固定:在复杂、恶劣环境中,开放性骨折需要在手术室进行清创术,并进行及时复位和内固定。
而闭合性骨折可以通过手动复位或应用适当牵引来保持正确位置。
2. 合理选择固定器材:依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如接骨板、外固定器、钢钉等。
局部解剖特点及功能需求是选择器材的重要考虑因素。
3. 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骨折愈合后,适时开始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恢复受损骨骼和肌肉的功能,并避免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
4. 药物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使用药物来帮助骨头愈合和减轻疼痛症状。
如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能减轻术后局部组织浸润反应,促进骨折愈合等。
5. 准确判断感染情况并进行处理:对于开放性骨折或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清创、清洁术和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以防止感染引起严重并发症。
6. 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患者的愈合情况,并根据新形成骨皮质、脊柱特点等进行评估。
骨折内固定方案及选择原则
优点
具有手术创伤小、不破坏骨折 端血运、固定牢固等优点。
缺点
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精确掌 握进针点和方向,否则容易导 致医源性骨折或神经损伤。
适应症
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尤其是 股骨、胫骨等承重骨骨折。
外固定架技术
定义
优点
外固定架技术是一种通过在骨折端两侧安 装外固定架,利用钢针或钢板将骨折端固 定在一起的手术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合理饮食、避免剧烈运动等,以 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
严格无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术前消毒、穿戴无 菌手术衣和手套等。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根据骨折类型和手术情况,合理选择预防性抗生素,降低术后感 染风险。
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
内固定技术发展历程
01
02
03
初始阶段
内固定技术起源于古代, 人们使用各种自然材料如 木棒、树皮等进行骨折固 定。
发展阶段
随着医学的进步,逐渐出 现了金属内固定物,如钢 板、钢针等。
现代阶段
当代内固定技术不断革术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可调 整性强等优点。
缺点
适应症
需要定期调整外固定架,且容易出现针道 感染、松动等并发症。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严重粉 碎性骨折等复杂类型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技术
定义
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 将钢板经皮插入并固定在骨折端的手 术方法。
优点
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减少软组 织剥离等优点。
骨折内固定的分类选择及注意事项优秀版
3、骨折分型:(AO、Neer、Evans、Garden 等等)
1、拉力螺钉不是越紧越好,滑丝(术中、术后)
二期愈合
• >10%
不稳定
不愈合
不同固定方式骨折端的稳定 性
外固定架
弹性钉
(ender钉)
髓内钉
石膏
桥接钢板
加压钢板 拉力螺钉
不稳定
稳定
固定的稳定性与骨痂的 形成
实际
retality
骨痂 callns
无骨痂
NO callns
不稳定
稳定
1.如果采用加压钢板等稳定固定方式,骨折端出现骨痂,说明钢板稳定性 不够,但是不一定不愈合。
A+型性格----尽可能避免外固定
5、手术医生对固定方式掌握程度、术中意外 的处理能力。
• 不违背原则情况下,选择你熟悉的 固定方式。
保守
外固定 支架
钢板
骨科使用率 第一位
髓内钉
什么是骨折稳定性?
• 在机械应力作用下骨折端发生形变的大小。
• <2%
绝对稳定
一期愈合
• 2%--10% 相对稳定
钉孔比小于
如果采用稳定固定方式,骨折端不断产生较多骨痂,说明骨折可能不愈合,内固定断裂。
简单骨折-----绝对稳定固定
5、手术医生对固定方式掌握程度、术中意外的处理能力。
2%--10% 相对稳定
二期愈合
>10%
不稳定
不愈合
4、病人的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年龄、基础病、 受伤机制、暴力程度。病人性格。
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编码
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编码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骨折。
该手术通过在骨折部位插入金属板、螺钉或钉子等材料,将骨头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内固定术的编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医生记录手术过程、诊断和治疗过程,以便于医学记录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骨折内固定术的编码及其相关知识。
一、骨折内固定术的编码骨折内固定术的编码是由ICD-10-PCS(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手术编码系统)规定的。
该编码系统是为了描述医疗过程中的手术操作而设计的,它包括七个字符,每个字符都代表着手术的不同方面。
ICD-10-PCS编码系统的第一个字符是手术部位(Body Part),用来描述手术操作的部位。
例如,如果手术操作是在股骨上进行的,则该字符为“0”。
第二个字符是手术方法(Approach),用来描述手术操作的方法。
例如,如果手术操作是通过皮肤切口进行的,则该字符为“B”。
第三个字符是设备(Device),用来描述手术需要使用的设备。
例如,如果手术需要使用金属板,则该字符为“F”。
第四个字符是操作(Operation),用来描述手术操作的具体过程。
例如,如果手术操作是将金属板插入骨骼中,则该字符为“3”。
第五个字符是定位(Qualifier),用来描述手术操作的特殊位置。
例如,如果手术操作是在骨髓腔内进行,则该字符为“4”。
第六个字符是补充(Supplement),用来描述手术操作的补充信息。
例如,如果手术需要使用镜子,则该字符为“6”。
第七个字符是后缀(Suffix),用来描述手术操作的修饰。
例如,如果手术操作是在右侧进行的,则该字符为“R”。
二、骨折内固定术的分类根据骨折内固定术的不同部位和手术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股骨骨折内固定术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内固定术,主要用于治疗股骨骨折。
手术操作通常是通过皮肤切口将金属板插入股骨内部,将骨头固定在一起。
该手术的编码为0BFF3ZZ。
髌骨骨折四种内固定治疗的分析
动, 通过 模造 , 髌股 关节 恢复 吻合 l 。 使 】 】
粗 丝线 荷 包缝 合 可 使骨 折块 向髌 骨 中心 聚 集 , 对 抗 髌 骨 周 围 的 张 力 , 到 复 位 固 定 之 目的 , 粗 丝 达 但 线 荷 包 缝 合 术 需 石 膏 托 固 定 , 能 进 行 早 期 的 膝 关 不
( P>0 0 ) 5
19 ~ 1 9 9 0 9 8年 共 手 术 治 疗 髌 骨 骨 折 1 8例 , 2 男 7 例, 5 6 女 2例 , 龄 1 ~ 7 年 8 6岁 , 均 4 . 平 2 6岁 。 受
伤原 因 : 祸伤 6 车 2例 , 伤 1 砸 8例 , 伤 3 摔 3例 , 处 高 坠落伤 l 2例 , 它 3例 。骨折 类 型 : 继 8 其 横 2例 , 纵
折。
直径 2 0 .mm钻 头 , 自髌骨 下缘 向髌骨 上缘平 行钻 二
孔 , 择 相 应 直 径 和 长 度 的 Boi , 助 推 器 打 入 选 i x棒 用 f
骨孔 内, 维持上 下骨块 稳 定 , 再用人 工 韧带对拆 后 双 股呈 “ ” 缠绕 打结 固定 。术后无 需外 固定 , 行早 8字 可
直 位 3周 , 去石 膏 后 行关 节功 能练 习 ; O张 力 带钢 A
丝 固定 4 2例 , 法 是 用 直 径 2 方 mm 的 克 氏 针 由 髌 骨
膏 固定 , 膝关节功 能锻 炼 和恢复带 来影 响 , 给 其疗 效
欠佳。 A 张 力 带 固 定 为 瑞 士 “ O” 派 所 首 创 并 推 O A 学 行 的 方 法 。骨 折 复 位 后 用 2枚 克 氏针 作 平 行 贯 穿 固
关键词 分类号 髌 骨骨 折 R 8 2 6 3 4 内 固 定
对骨折有效内固定的几点思考
对骨折有效内固定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11-04-13T11:11:12.6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陈跑洪刘建[导读] 固定术,在骨折的治疗手段中,内固定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陈跑洪江西萍乡市麻山中心医院 337029;2 刘建江西萍乡市二医院骨科 337000)【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014-02【关键词】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在骨折的治疗手段中,内固定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用内固定器材从外形和结构上分,总的可分为接骨板/螺钉、髓内钉、骨圆针和螺钉、钢丝等五类,其中前两者最常用于长骨干骨折的治疗。
内固定的主要目的,是在骨折的愈合的过程中,允许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因而,近50年来,AO倡导的坚强和加压内固定一直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1]。
但是,骨折在坚强固定下,常发生骨不连、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骨折等并发症。
由此可见,坚强内固定并不是万能的。
近年来,AO虽然又提出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thesis, BO)的新概念[2],强调保护骨折局部的血供和弹性固定,但是所用器材多为不锈钢,固定的坚强性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此外,BO固定下骨折愈合是二期愈合,这种愈合的初始骨痴强度不够,需较长时间的塑形才能满足功能的需要。
判断那一种疗法孰优孰劣,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临床实践,具体地说,是由骨折愈合的质量和伤肢的功能恢复决定的。
一般认为[3],AO 是一个成熟的治疗体系,BO则是发展中的概念,BO是对AO理论的重要补充和修正,如强调保护血供、改进内固定构形等,尽管在骨折的治疗原则上有不同之处,两者在内固定材料选择和结构特性等方面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换言之,在内固定器与骨构成的几何体系中,两者仍然一脉相承。
比如,近年BO推崇不扩髓髓内钉插入技术,其意在于减少对髓内血供的损伤[4],但是髓内钉固定无论逆行还是顺行插入,均要波及髋或膝关节,使术后功能康复受到限制。
《骨折的内固定》PPT课件
骨折的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 1.闭合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未 破裂,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 2.开放骨折 有皮肤或粘膜破裂, 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 (二)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
• 1.单纯骨折 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 腱或脏器损伤者。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 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适应证]
•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 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
• (2)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含骨骺损伤)或骨折合并脱位,手 法难以达到满意复位,日后肯定影响关节功能者。
• (3)手法复位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而可能影响骨 折愈合者。
• ⑷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肌腱、韧带完全断裂的复杂骨折 ,在探查或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及韧带时同期施行内固 定。
• (5)骨折断端间嵌夹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 膜等)手法难以解脱者。
•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
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
,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
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
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
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骨折固定是指通过不同的操作程序将骨折部位恢复正常,并固定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进行骨折固定操作之前,医生会对骨折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骨折类型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其评分标准。
1.关节固定:关节固定是指通过将骨折部位的关节固定在一定角度,以保持关节的正常位置。
这种固定方法通常适用于关节周围的骨折,如肱骨远端骨折、髋关节骨折等。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术后X线片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关节运动角度和关节功能。
2.内固定:内固定是指通过手术将钢板、螺钉或钢钉等内部固定材料置入骨折部位,将骨折恢复正常并固定。
这种固定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骨折,如胫骨骨折、股骨骨折等。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术后X线片的骨折愈合情况和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和骨折处活动度。
3.外固定:外固定是指通过在骨折部位周围外部固定材料,如钢筋或固定架等,来固定骨折。
这种固定方法适用于开放骨折和不能做内固定的患者。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术后创口愈合情况、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和骨折处活动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骨折固定操作程序,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固定方法,如利用患者自身骨片进行骨折固定、骨融合促进等。
这些操作程序的评分标准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进行骨折固定操作时,除了需要根据评分标准评估固定效果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相关检查(如X线、CT等)、术前麻醉准备和皮肤消毒等。
2.麻醉选择: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术中操作难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局麻或腰麻等。
3.术中操作:根据预定的手术方案进行骨折固定操作,注意术中无菌操作和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术后护理:术后进行及时的伤口处理、止血和固定检查,提供必要的镇痛和抗感染治疗,定期进行术后复查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主要根据骨折类型和具体情况而定。
锁骨骨折内固定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本组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 的治疗方法:
骨膜剥离较多,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甚至出现骨不连
髓内钉固定适合于简单的锁骨中段骨折
1 克氏针,或钛制弹性髓内针内固定 此方法最佳适应症应为横断形或短斜形骨折
钢板放置应根据骨折类型来判断 使用前必须攻丝,防止钉道周围微骨折致把持力下降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对于每个个体最终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的具体部位,以及骨折的粉碎程度而定
2 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 爬上最高的境界,你会陡然发现: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见惯的。
临床骨科杂志,2007,10(5):480.
踩着垃圾到达的高度和踩着金子到达的高度是一样的。
三点弯曲强度、扭转强度和刚度测量表明,钢板上置组和钢板前置组与正常标本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锁骨钢板内固定
普通型重建 钢板
钢板要按锁骨骨折部位外形折弯
解剖型重建 钢板不需要按锁骨骨折型锁定 钢板
使用方便;适用于粉碎性骨折; 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钢板内固定操作中注意点:
操作中尽量少剥离骨膜,尤其是不要游离骨折块 保证在骨折两断端各至少有3枚螺钉固定 使用非锁定螺钉时,螺钉长度应超出对侧皮质1~2
• 第三组:内1/3骨折 占锁骨骨折的5%~6%
Ⅰ型:轻度移位骨折; Ⅱ型:明显移位骨折; Ⅲ型:胸锁关节内骨折; Ⅳ型:骨骺分离,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Ⅴ型:粉碎性骨折。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锁骨骨折手术的绝对指证:
1)开放性骨折 2)合并皮肤缺损,或有神经、血管损伤者
锁骨骨折手术的相对指证:
1)断端短缩移位>1.5cm 2)有影响肩关节稳定的因素,如“浮肩” 3)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4)合并胸外伤的移位骨折 5)对闭合复位外固定不合作者 6)骨折断端刺破皮肤者 7)患者有外观美观要求者
大盘点: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策略及操作技巧!
大盘点: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策略及操作技巧!骨折治疗基本概述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1.固定的作用:1)维持已整复的位置;2)保障正常骨愈合过程的进行;3)为早期的肌肉关节活动创造条件;4)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及预防继发损伤。
2.内固定的适应症:A.有利于骨折愈合;B.有助于简化治疗;C.有利于并发的血管神经损伤的修复;D.有利于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机会;E.有利于不宜长期卧床病人的早期离床活动;F.经保守治疗不能取得理想复位者。
3.内固定选择原则绝对稳定(absolute stability)——关节内骨折、简单的骨干部骨折相对稳定(relative stability)——粉碎性骨折1)绝对稳定:-拉力螺钉/ 钢板-加压钢板2)相对稳定:-髓内钉-外固定-桥接钢板常用内固定种类及技巧(一)克氏针和斯氏针1.克氏针与斯氏针:即可用作临时骨折的固定,也可用作确定性固定,单独应用时应辅以支架或石膏。
克氏针-------常用于固定骨折块,直径常小于3mm,用作内固定时有时需要与钢丝联合应用。
斯氏针-------用于骨牵引,直径为3mm-6mm2.克氏针在骨折中的妙用1)克氏针阻挡复位技术当髓内钉偏于一侧时,会引起肢体力线的不正常,采用克氏针阻挡钉技术可以使髓内钉居中,从而复位骨折端。
2)U型克氏针撬拨技术U型针撬拨技术是利用杠杆原理,对侧方移位的骨折端进行撬拨,前提是骨折端得充分牵开,没有骨性阻挡。
3)U型针的支撑作用内踝骨折短缩,通常需要抗滑或支撑固定,而U型针可以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4)U型克氏针的悬吊固定作用近节指基底粉碎压缩性骨折,利用U型克氏针的悬吊固定作用,维持骨折的高度。
5)克氏针的阻挡作用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型的锤状指,利用克氏针的阻挡作用,将末节基底背侧的骨折块复位并卡压固定。
6)U型钉固定细小的骨折块对于一些特殊位置的关节面骨折块,使用U型克氏针,像钉书钉一样可以将两个骨折块抱在一起,不易退出,还可以将突出的骨折块压迫后复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需要接骨板和螺钉 • 钢板 + 螺钉为骨干骨折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 螺钉是重建关节面或干骺端骨折的最佳器 械 • 为即刻功能锻炼及理疗提供条件
钢板的选择
钢板种类甚多,应根据骨折部位、形态及 骨的直径选用固定效果好的品种。 钢板按其性能分为普通钢板和加压钢板两种, 按其形状分为L型、Y型、T型、四翼型等, 现举几种常用的钢板种类如下:
骨折内固定的分类
主持人:李红 主讲人:章晴 2013年7月5日 参加人员:査明,刘伟娟,王寿南,王静,李倩,艾燕, 石晶,黄素萍,周奕佳,刘畅,朱洁,刘月琴,张成红, 屈婕舒,那晓燕,汪涓,沈倩倩,江菲菲,胡月
骨折内固定
内固定是在骨折复位后,用金属内固定物 维持骨折复位的方法。临床有两种置入方 法:一种是切开复位后置入内固定物,另 一种是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或针拨复位 后,闭合将钢针插入内固定。
3.用加压钢板行坚强内固定后,由于钢板与 骨的弹性系数相差悬殊,肢体负重应力大部 分通过钢板而不通过其下的骨质,造成钢板 固定部位的骨萎缩,在钢板末端正常骨质与 萎缩骨质交界处容易折断或在去钢板后发生 再骨折。故钢板出出后,仍需适当保护3~6 个月,以免折断。再骨折多发生于钢板最远 端钉孔部位,为预防其发生,钢板最远端螺 钉可只穿过一侧皮质骨。这样,可避免肢体 负重应力集中于钢板端而是由骨逐渐向钢板 过渡,以缓冲钢板固定下的骨质与正常骨质 间弹性系数的突然转变
皮质骨与松质骨螺钉
皮质骨螺钉
松质骨螺钉(32mm螺纹) 松质骨螺钉(16mm螺纹) 踝螺钉
【注意事项】
1、钢板与螺丝钉要求同样材料制成,以免在体
内发生“电解性炎症”或“化学性脓肿”,钢板表面
要光滑,无气孔与裂痕。
2、螺丝钉与钻头要有一定的比例,一般螺丝钉 要比钻头大半号,即螺丝钉直径4毫米,钻头则为3.5 毫米。 3、螺丝钉最好一次拧入,不可反复,不可反复 多次取出、拧入,以致孔眼变大,减弱固定力量。
4、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一般先行内固
定,之后再处理神经、血管。如果主要血管损伤,且
时间较长,必须尽快恢复血液循环时,可先吻合血管,
后行骨折内固定。
5、对骨折不愈合行内固定时,应将骨折端软组 织及硬化骨切除,打通骨髓腔。以利骨髓腔血循环的 重建和骨内膜生长骨痂,必要时行松质骨植骨。 6、对急性愈合者,术前应根据X线片测量好截骨 部位及角度,术中根据所测量的截骨角度进行截骨, 而后作钢板内固定。
四、髓内钉内固定(股骨)
• 适应症:
• 股骨粗隆下2cm距膝关节9cm 以上的各种类型骨折。 • 股骨干中段陈旧性骨折。 • 钢板内固定失败者。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1.钢板弯曲、断裂 发生的原因多由于不用 外固定或外固定时间过短,过分依赖钢板有 限的固定力量去负重或活动,以致造成钢板 弯曲或断裂。一旦发生应重新手术,取出钢 板并另行内固定。 • 2.钢板取不出 有时取出钢板会遇到很大困 难,主要原因是螺头凹槽损坏,旋凿不能发 挥作用。应将一端螺钉周围的骨皮质凿除少 许厚度,用钢丝钳下压钢板,露出少许螺钉, 就可用钢丝钳夹住螺钉旋出,然后将钢板掀 起,依次同法取出其它螺钉。
适应症
1)手法复位外固定或牵引未能达到骨折功能复位标准,影 响肢体功能者。 2)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肌腱、韧带完全断裂的复杂骨折, 在探查或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及韧带时同期施行内固定。 3)骨折断端间嵌夹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膜 等)手法难以解脱者。 4)开放性骨折,在6—8小时之内就诊清创,如伤口污染较 轻且清创彻底者,可同时行内固定。 5)多发骨折和多段骨折。 6)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在行植骨术的同时进行内固定。
钢板的种类(形状)
• 1)L型钢板:适用于 锁骨骨折,胫骨平台 骨折
• Y型钢板:适用于股骨 远端踝骨折、肱骨踝 上骨折
• T型钢板:适用于尺骨 鹰嘴骨折、踝关节骨 折
• 四翼型钢板:适用于 肱骨头骨折
钢板放置的要求 • 1、钢板要安置在有肌肉覆盖的骨面, 不致使钢板与皮肤直接接触产生疼痛 2、钻头必须在钢板孔中心垂直进钻, 应用加压钢板时需用导钻,如有偏斜, 螺钉头就不能紧密拧入钢板孔的凹陷 部,固定效能必将减弱
常用内固定方式及种类
• (1)钢丝内固定 • (2)螺丝钉内固定 • (3)钢Hale Waihona Puke 螺钉内固定 • (4)髓内针内固定
一、钢丝内固定术
临床多用于髌骨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髁间隆突 骨折、短小骨的斜形骨折、
长管骨粉碎骨折等,有较
大的骨片分离而无其他固 定方法者,均可采用钢丝 内固定。
二、螺丝钉内固定
一般多与钢板同时应用,在 下列情况可单独应用。
• 1、在骨骼突出部位发生 骨折,如桡骨、胫骨内外 髁骨折,肱骨内、外髁骨 折,尺骨鹰嘴骨折等。
•
2、长管状骨的斜形及螺 形骨折,如股骨、胫骨、 肱骨等。
• 钢丝内固定的注意事 项: 穿引钢丝时必须顺直,
• 螺丝钉内固定的注意 事项:
1、斜形骨折及螺形骨
钢板的种类(性能)
• (1)普通钢板:其目的
是将骨折固定,其长度应 为骨折部位骨干直径4~5 倍,用于股骨固定者须用 6~8孔钢板;胫骨骨折应
用4~6孔钢板;肱骨、尺
桡骨多用4孔钢板;除此 之外还有2、3孔钢板。
• (2)加压钢板:加压钢 板较普通钢板厚而宽,其 强度超过普通钢板,在钢 板的一端洞壁上有一个可 供加压器钩住的小孔,先 用螺丝钉将骨板固定于一 侧骨段上,再将加压器固 定于另一骨折段上,钩住 钢板,拧紧加压器的螺丝, 使骨折断端纵向挤压,然 后将钢板固定于骨折处, 使骨折断端维持压缩力, 以消除断端间坏死骨组织 吸收后遗留的间隙
折时,螺丝钉的方向
防止扭转打结,以免
穿行困难或断裂。
应与骨干相垂直,切
勿与骨折线垂直。
2、用于松质骨处内固
定时,须用松质骨螺
丝钉。
三、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如 股骨、胫骨、肱骨、尺桡骨骨折等,也有 特制型钢板以固定掌骨、指骨、跖骨骨折, 也有制成“L”形钢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 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 长,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 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