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经典精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经典精读
一、填空
1.元杂剧四大家: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白朴;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載、范椁、揭傒斯; 元曲类型:小令(叶儿)、套数(套曲、大令)、带过曲
2.公安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4、《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小说集体创作转向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四大奇书”。
5.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文以明道)《项脊轩志》
6.清代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7.清代诗人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提倡“神韵说”,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8.《长生殿》洪昇;《牡丹亭》汤显祖;《西厢记》王实甫;《桃花扇》孔尚任
9.虞集七律《挽文山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10.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11.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2.纳兰性德《山花子》: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13.王士禛《秦淮杂诗》第一首: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14.袁枚《湖上杂诗》:桃花吹落沓难寻,人为来迟惜不禁。我道此来迟更好,想花心比见花深。
15.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16.元代:抒情文学(散曲和元诗)和叙事文学(话本小说和戏剧),
二、名词解释
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祯独具艺术个性的诗歌。杨维祯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铁崖体”在体裁形式上以自由奔放的“古乐府”为主,造语藻绘而有力度美,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在诗的整体审美效应上具有“陌生化”的特征,自成一体。代表作有《鸿门会》。
历史演义小说:古代小说的类型之一,“历史演义”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兴衰等话题为历史基干题材,组织、敷演形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历史演义小说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在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特点: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功,也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例如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志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一种。英雄传奇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人物为重点,多吸收民间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但多为虚构,虚多实少。创作方式多“因文生事”。一部分由“说话”中的“小说”发展,后期从历史小说中分化而来。多写草莽英雄;如写帝王将相,也着重表现发迹的历程;着重写英雄人物小传,较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除了重大政治军事斗争外,涉及市井小民的生活;语言生活气息较浓厚。
世情小说: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也即是指那些主要以普通男女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以及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等为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涉及世情,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于是,鲁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制作。元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体制有有小令和套数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基本形式,语言风格为以俗为尚,趋于口语化和散文化,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神魔小说:明代后期通俗小说中的一种,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在这类小说中,有的作品完全以宣扬宗教迷信、封建道德为主要目的,故事荒唐,文字粗鄙,很快被历史淘汰。代表作品《西游记》。
三、简答题
1、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1)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
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
(2)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显然冷热场面的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3)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他的剧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他解决悬念的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4)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
(5)关汉卿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他注意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词,会随着情势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6) 关汉卿剧作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这也是关汉卿对元代剧坛的一个突出贡献。
2、《聊斋志异》的文言文短篇的艺术创新:
(1)《聊斋志异》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情节,作品类型的多样化,既表明作者仍然因袭了旧的内涵无明确界定的小说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单记事的短篇,但也表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创造,增添了不专注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
(2)《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
(3)《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偶尔用之,而且极少写出整首的诗词,却由此显出作者以诗入小说的艺术匠心。其诗化倾向,不仅表现于小说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意,还表现于许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带有诗的品格特征。作者假狐鬼抒情写意,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多是意象化的,表现的不是世俗的人生相,而是超俗的、理想化的、幻化变形的人情事理,个中寄寓着诗一般含蓄朦胧、甚至不易捉摸的内蕴。其叙事也吸取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点,作者虽然用全知的视点,却时而故作含糊,造成扑朔迷离的意味。
(4)语言特点是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适应小说叙事的要求,采用了唐宋以来古文辞日趋平易的一格,又揉合进了一些口语因素,小说人物的语言尤为显著,于是形成了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则灵活多样的特点,并在叙事状物写人诸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而有意味的境界,完成了各自的艺术使命。
(5)《聊斋志异》的人物语言所占比重大,也因人因事而多样化。在保持文言基本体式的限度内,人物语言有雅、俗之别。增强了文言小说的小说性,进一步拉大了与传记文的距离,更富有生活气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