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OK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应考指南第三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导论一、重点名词国际经济一体化P2企业经营国际化 p13 经济全球化 P11二、重点掌握1、国际企业的特征、类型和经营方式P16---212、国际企业的含义及共同特征是什么 P16--18三、一般掌握1、国际企业的形成及发展;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P14-18,21--26第二章国际企业的基本理论一、重点名词所有权优势 P40 区位优势 P41二、重点掌握1、国际企业直接投资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P36—41,42--492、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指的是什么?它对国际企业经营的意义何在? P46-48三、一般掌握1、各种国际企业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P29--48第三章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一、重点名词本国化 P 技术环境 P61二、重点掌握1、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及其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关系P63,66三、一般掌握1、经营环境的要素构成及其对国际经营的影响P60第四章国际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一、重点名词国际战略联盟 P87 特许经营 P82二、重点掌握1、全球化战略的种类及其主要内容,国际企业的跨国并构战略和国际战略联盟。
P79,85,86三、一般掌握1、国际企业各种经营战略的优缺点分析。
P79---92第五章国际企业的营销管理一、重点名词国际营销组合 P98 国际分销渠道 P109二、重点掌握1、产品组合策略、国际营销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和调整。
P113三、一般掌握1、各种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内容P100--1202、国际营销组合的含义和作用P98-99第六章国际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一、重点名词技术转移 P136 技术许可证 P137 交钥匙工程 P138二、重点掌握1、国际技术转移,国际生产系统的设计思想P137三、一般掌握1、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
P129--1312、企业生产系统的运营P132第七章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重点名词工作审议会 P174 工作丰富化 P174二、重点掌握1、选派海外经理人员的标准P158三、一般掌握1、人力资本理论、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考评方法、奖惩原则。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提纲1201(1)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考试形式:闭卷)一、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单项选择(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多项选择(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4、论述题(2小题,共32分)5、案例分析(1个案例,共18分)二、答题要求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得分。
3、论述题要先回答论述要点(各要点标明顺序号,并独立书写为一行),再针对要点展开论述。
4、案例分析要求:结合案例内容,结合所提的问题,结合有关理论;明确提出个人观点,并就此观点充分阐明理由。
三、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国际企业P6 国家竞争优势P50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P87 横向一体化P141文化差异P250 直接投资P18 内部化优势P64 政府干预P96 总成本领先战略P145 文化协同P261 国际商务P7 产品生命周期P62 国际政治环境P93 纵向一体化P141 文化融合P258 经济全球化P25 区位优势P65 政府干预P96 战略联盟P161绩效考核P287 许可证贸易P190 合约生产p191 转移定价p207 全球中心法p279 控股公司结构P324 合约管理P190其它知识点要求:1、试述国际经营的基本方式。
P152、什么是政治风险和政府干预?东道国政府干预的类型有哪些?P963、论述国际企业的发展趋势。
P224、什么是许可证贸易?试分析其优缺点。
P1905、论述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P25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冲击与挑战表现为哪些方面?P297、试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P288、什么是合约生产?试分析其优缺点。
P1919、论述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P2510、论述国际经营环境的基本内容和特征P87 P91其它:1、单项与多项选择复习范围参照“网上课堂”中的三套新版综合练习。
2、案例分析的范围是“网上课堂”“案例库重点分析”中的案例。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大纲13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四、论述题15分国际企业管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国际企业管理概论一、国际企业的内涵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Enterprise)是指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劳务、信息、资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国际商务的内涵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指两国或多国卷入的全部商业交易活动的总称。
1.国际企业的类型一、从分工和组织结构看1.水平型:即指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没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基本上生产同种产品、经营同类业务2.垂直型:即指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实行专业分工,制造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但其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和衔接的3.混合型:即指母公司与子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不仅跨行业,而且相互间毫不相关,范围很广二、从经营的内容看1.资源型:即直接投资于资源所在国以获取本国所短缺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2.制造型:即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开始是以加工装配为主,随着当地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投资转向资本货物部门和中间产品部门3.服务型:即提供技术、管理、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的国际企业三、从经营的价值取向看1.母国取向型(Ethnocentric,直译为“民族中心”)2.东道国取向型(Polycentric,直译为“多元中心”)3.世界取向型(Geoentric,直译为“全球中心”)四、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地理导向看(一)内向型❑即通过进口、作为许可证交易的受约人、购买技术专利、在国内与外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成为国外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成立国外企业全资的子公司(或被国外企业并购)等方式,发展国际化经营(二)外向型❑即通过出口、技术专利出让、向外国公司发放许可证、在国外与外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建立或收购外国企业、兼并国外企业、进行国际战略联盟等方式,发展国际化经营2.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一.扩大销售二.获取资源三.经营多元化3.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方式一.商品的进出口二.劳务的进出口三.投资活动4.劳务的进出口(一)交钥匙工程交钥匙工程是工程技术劳务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企业国际管理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考试要点第一章1、什么叫国际企业国际企业:开展了国际化行为的企业包括以下类型:✧经营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专业性外贸企业;✧没有对外直接投资,但进行了其他国际化行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或跨国经营)的企业——跨国公司跨国企业(公司),是国际企业的高级形态或完成形态,是典型意义上的国际企业。
附:本课程采用的企业国际化定义:企业扩张活动跨越国界进入到不同市场或区域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了产品出口、特许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
2、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初级、高级、超级)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递进的过程。
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 国际化初级阶段❝以利用和发挥母公司的知识和能力来适应各地的不同需要,即企业在其他国家的各种经营活动都是母国意识和能力的输出;❝主要形态是出口;❝设立了专门处理国际业务的职能部门(如出口部或者国际业务部)初级阶段的后期:✓尽可能减少中间商、进一步降低在国外经营的成本或绕开贸易壁垒;✓开始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海外投资建厂;✓海外子公司的管理职能得以健全,开始从事采购、营销、融资、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对海外当地市场的经营管理活动越来越深入;✓母公司将逐步实施新的战略调整,从而满足与当地本土企业和当地的其他国外企业展开竞争的需要。
(2)国际化高级阶段企业将出现两种不同的国际化意识全球化的战略导向重视国际化经营中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效益,并且期望以此为竞争优势克服不同国家市场差异性问题。
多国化的战略导向重视对各个国家市场差异的适应,用差异化战略和分权的管理模式弥补自己在地方反应上的劣势。
(3)超级国际化阶段跨国化的战略导向3、跨国公司的特征跨国公司特征小结:❝跨国公司是那些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和控制子(分)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是多种文化的、多国的、跨越全球的系统;❝这种系统拥有共同所有权、共同战略,共同分享资源,承担责任。
国际企业管理考试重难点
1.国际企业:主要指从事涉及国际范围的产品、技术、服务、信息、资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将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生产流动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1、类型:从决策角度分类:民族中心型、多元中心型、全球型;从经营角度分类:资源型、制造型、服务型;从企业结构角度分类: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
2、作用:a、对世界经济作用:加速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过程,促进国际贸易在原有基础上更大发展,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跨国转移。
b、对母国经济影响:增加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对外贸易;保证本国所需资源的稳定供应;有助于本国经济结构调整。
c、对东道国作用:有助于资金短缺问题,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向东道国输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东道国对外贸易发展。
但对东道国存在弊端:加剧东道国资金短缺矛盾;不适宜技术的输入,存在不合理的条款、价格;对东道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一定局限性;造成东道国对国际企业一定程度的依赖性)2.国际企业的战略联盟:两个以上跨国公司采取联合结盟的形式,在投资、科研、生产和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以对付其他竞争对手的一种战略。
3.国际企业战略:企业面对剧烈变化的国际经验环境,以及国际市场的严峻竞争,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特点:全局性、全球性、长远性、纲领性、抗争性、风险性)4.国际企业的公司战略:一般称为国际化成长战略,是有关企业在国际市场成长的基础上,加快其国际化增长和发展的战略。
(三大基本类型:密集型成长战略-国际企业采取积极的措施,发挥生产和销售潜力,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增加新的花色品种,进一步扩大市场面;一体化成长战略-国际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产品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优势,沿着其产品生产经营链条的纵向或横向,不断通过扩大其经营业务深度和广度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其收入和利润水平,使企业发展壮大;多元化成长战略-跨国企业通过创建厂和兼并其他企业,经营与原有企业业务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跨行业业务,形成生产多种产品的综合体系,使公司能够保持持久的开创力和应变力,以避免可能的经营风险。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要点 (1)
1、国际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国际企业管理的理解。
(1)概念:指以公司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附属生产企业,并在母公司一元化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经营活动的企业.(2)特征:⑴它必须是在一国以上拥有资产并从事跨国的经营活动;⑵海外的资产和营业额占公司全部资产和营业额的比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⑶在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集团组织体系,通过统一的决策体系,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
(3)国际企业管理:是对国际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国际企业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2、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⑴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⑵具体原因:①优化的配置资源;②规避企业风险等;③扩大企业销售;④扩大企业影响,树立企业形象;⑤寻找更多的经营优势;⑥获取先进技术;⑦冲破壁垒障碍,实现企业行为的国际化、规模化与经济化;3、国际企业发展阶段理论⑴美国学者罗宾逊六阶段论①起始阶段②出口阶段③国际经营阶段④多国阶段⑤跨国经营阶段⑥超国家阶段⑵美国学者泊尔穆特四阶段论①国内指向阶段②当地化阶段③区域指向阶段④世界指向阶段⑶美国学者安索夫三阶段论①出口阶段②国际阶段③跨国经营阶段5、若干对外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⑴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该学说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是如何为一国带来财富的。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认为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是货币,增加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货币拥有量。
②认为货币增加的主要途径依赖于国际贸易中的出口。
⑵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国家财富的标志是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②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并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
③各国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④国际贸易对贸易各方都是有利的。
⑤自由贸易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⑶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优势,即使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每一种产品都缺乏绝对优势,但只要具有相对优势,则也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贸易利益.主要观点有:①提出了比较成本法则.②强调了相对优势的重要性.③强调了国际贸易的普遍性.⑷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①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的不同。
国际企业管理重点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企业现象(重点)一、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各种商业活动,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
(二)国际商务形式1、国际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2、国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二、国际企业对国际商务产生的影响产业内贸易增加,服务贸易地位提高,公司内部贸易增加,直接投资迅猛增长三、国际企业与跨国公司(重点)(一)国际企业定义包括国内企业跨国公司(二)跨国公司定义标准结构性标准(跨国的程度,所有权,组织结构)经营业绩标准(四分之一是国外产值)行为特性标准(决策者要有全球化的眼光)(三)跨国公司核心三要素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2、有一个中央决策系统3、内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四)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重点)1.母公司2.分公司(不是独立的)3.子公司(独立法律实体)4.避税地公司(有独立的经营权)5.控股公司(纯粹控股,混合控股:有股权也参与经营活动)2.母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三者的联系①母公司与子公司是并列的,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有自己的章程。
②子公司的法律体经营权的独立性是有限的,还是受母公司控制的③母公司与分公司,分公司附属于母公司,是母公司的一个派属机构,没有独立法人实体④母公司对经营实体有控制权(五)跨国公司是一家公司吗?跨国公司是若干家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群体。
跨国公司是若干家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群体。
四、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理解)保护自己,免受国内商业周期和不确定性之累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打开世界市场对日趋激烈的国外竞争做出反应降低成本通过到国外市场的内部去生产,绕过关税壁垒期望利用技术直接制造产品,而不是允许别人使用这种技术去生产产品五、国际企业发展的类型(重点)1、从决策角度分地球中心说民族中心多元中心全球中心2、从经营的角度分资源型制造型服务型3、从企业结构角度分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六、国际企业的发展阶段(记)间接的或被动的进出口阶段直接的或主动的进出口阶段设立海外代理机构阶段成熟的多国导向型阶段七.国际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的全球化,企业规模大型化,企业组织股权化八.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了解):战略性管理,群体性管理,跨越性管理九、有效的国际经营管理:国际性思考, 管理的趋同性和差异性, 比较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利益)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者所掌握的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称为绝对优势。
国际企业管理考试复习提纲
国际企业管理一、名词解释及举例单选二、单选三、简答四、论述第一章名词解释:1、国际企业广义的国际企业,是指从事国际性贸易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企业。
狭义的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Enterprise,是指国际化经营水平发展到高级或成熟阶段的跨国企业——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着生产和服务设施,并在母公司一元化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企业。
2、许可证贸易:技术出售者将其技术标的物的使用权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的形式销售给技术接受方的一种贸易方式。
3、独资和合资:独资是指由外方投资者(包括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
合资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
外国合营者可以是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
中国合营者目前只限于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不包括个人和个体企业。
简答:对外直接投资用货币在国外建立开展经营活动,它能够直接参与国外被投资企业的活动,不仅对国外企业拥有所有权,而且对国外企业的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控制权。
论述:跨国公司独资倾向及对策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加入WTO后,外商独资的浪潮更为猛烈,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独资化趋势并不是跨国公司最近的新动向。
根据1984年至200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结构变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结构已从1984年合资、合作分别占40.3%和55.8%下降到2002年的22.4%和9%,而独资形式则从1984年的只占3.8%迅速上升到2002年的69.2%。
根据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投资趋势调研课题组2004年6月~11月对主要行业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情况调查,2005~2007年间在跨国公司生产投资中,57%的企业倾向于独资新建,有37%的企业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在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中,有46%的企业倾向于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有33%的企业倾向将更多先进技术引进中国进行研发,同时有33%的企业计划扩大在中国原有的研发人员数量,24%的企业选择合作研发。
国际企业管理知识点整理
国际企业管理知识点整理
1.国际市场环境:国际企业管理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社
会文化等环境因素,以及市场潜力、竞争情况和法律法规等。
2.跨国企业组织结构: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设置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如何协调各个单位的工作以实现整体目标。
3.跨国企业战略管理:跨国企业需要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
包括市场选择、产品定位、市场推广和合作伙伴选择等。
4.跨文化管理:由于国际市场的多样性,企业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文化差异,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沟通技巧。
5.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跨国企业需要管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
员工,包括招聘、培训、薪酬和绩效评估等。
6.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市场推广
和销售渠道管理等工作,以满足不同国际市场的需求。
7.国际财务管理:包括跨国企业的资金筹措、国际投资决策、汇率风
险管理和报表分析等。
8.跨国企业合作与竞争:跨国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与竞争,
在全球供应链中寻求合作伙伴,并与竞争对手进行市场竞争。
9.国际企业创新与技术管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
管理,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0.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企业需要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并采取
相应的社会责任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灵活运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国际企业管理》课程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最新度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国际企业管理》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内实现了国际化.2、企业经营国际化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的过程。
3、区位优势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选择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
4、国际避税指国际企业利用税法规定的差别,采用选择合适的经营地点和经营方式等种种合法手段,来减少或消除其纳税义务的一种行为。
5、国际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种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6.国际分销渠道是产品从一国生产企业到达国外最终购买者(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所经过的各种环节和途径,它实质上是执行把产品及其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最终购买者的所有活动(功能)的一套经济机构。
7、交钥匙工程是一种特殊的承包,它由承包提供包括技术、设备、厂房在内的全部的设计、安装、调试、甚至包括产品打入市场的一揽子转让。
转移定价:是国际企业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人为制定的背离正常市场价格的内部交易价格。
8、外汇风险是指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在汇率变动而发生变化的风险。
9.跨文化沟通是信息的发出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受者是另一种文化成员之间的沟通。
二、单选题1.国际利益分配模型表明,资本的跨国移动会增加( C )的国家利益。
A.资本输入国B.资本输出国C.资本输入输出双方国家D.第三国2.实施产品出口战略可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在( C )中表现显著。
A.纺织品B.餐饮业C.飞机制造业D.旅游业3.21 世纪企业的环境适应模式是以( A )为中心的适应关系。
A.文化信息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D.自然地理4.IBM 在国外长期推行的是( D )战略。
西亚斯--国际企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国际企业是指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劳务,信息,资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2.国际企业的共同特征:A在众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共同的所有权为纽带而相互联结;B企业的跨国程度是由跨国指数决定的;C规模庞大,依赖于共同的资源组合;D具有寡头独占性质;E实行全球经营战略;F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国际经营的基本方式:特许专营;许可协议。
4.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国外开办工厂,建立贸易公司,开采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购买当地原有企业,以及与当地私人,团体,政府合资兴办和经营企业,等等。
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通过购买股票或债券的形式进行。
5.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经济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融合。
从目前的世界格局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既成事实,经济一体化只是局部区域,局部领域内的状态和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仍然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理想目标。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首先提出。
7.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由英国教授约翰 J.邓宁提出。
决定因素:所有权因素,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9.政府干预的类型:价格控制,关税壁垒,进口限制,外汇管制,国有化政策。
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为了减少商品进口或调整商品进口结构,会对进口商品采取关税控制,如对某些限制进口的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外汇管制:东道国政府对所有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和支出进行控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东道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或外汇短缺的时候。
国有化政策:是国际企业在国际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政治风险,可以分为没收和征用两种情况。
10.东道国通货膨胀对国际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东道国市场需求的影响,二是对国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双重的。
采取措施:一是随着成本的上升而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以补偿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但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产品的市场需求;二是将收入及时兑换成稳定的货币,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17页文档资料
《国际企业管理》@一导论一、国际企业的内涵和特征国际企业是指从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劳务、信息、资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现代国际企业的共同特征有:1,在众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共同的所有权为纽带而相互联结。
2,企业的跨国程度是由跨国指数决定的。
(其中,跨国指数是三个比率的平均数,即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工/员工总数)3,规模庞大,依赖于共同的资源组合。
4,具有寡头独占性质。
5,实行全球经营战略。
6,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二,国际企业经营其基本动机是扩大销售、获取资源、实现经营的多元化。
经营的基本方式是商品的进出口——包括进口、出口、运输;劳务的进出口——交钥匙工程、特许专营、管理合同、许可协议;以及投资活动。
其中,投资活动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主要指为了达到控制企业目的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间接投资的最大特点是不刻意追求对企业经营的控制权,主要通过购买股票和债券的形式进行,如通过分红或红利收取回报。
三,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大致了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技术条件;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能力,发展载体;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的经济规则,制度保障;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体制基础;世界局势总体趋缓。
四,并购很光彩,整合很痛苦。
并购只是完成了整合的20%,剩下的80%是要消化。
@二基本理论【了解每个理论的大致基本内容,主要是案例分析时会运用某某理论来解释问题。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合生产某产品的绝对优势,先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的绝对优势去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彼此来说都是有利的。
该理论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实际上是按照绝对成本的高低进行分工,因此,又被称为“绝对成本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国与国之间的成产要素禀赋不一,生产与销售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可以使彼此获益。
国际企业管理--复习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13.本国化措施:是指通过缩小外国企业在本国某一行业或某一企业中的所有权比例、限制进口组装生产、提高国有化程度、在外企中安插高级管理人员、增加决策影响力、提高本国雇员的比例等。
37.“本国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是指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取“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
26.产品线: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但其型号规格有不同的产品项目集合而成的产品。
27、产品项目:是指一个产品线的内在规格、标准、价格、式样及其他属性,也可称之为“品种”。
11.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作用,又称为成文法。
该法系有专门调解活动的法典,进行案例判决时,以法律条文而不是过去的判决理由为依据。
17.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
29、独家使用权:是指在许可证合同中规定的许可方允许受权人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对所许可的技术享有独占使用权。
许可方不得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在该地域使用该项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更不得把该技术转让给第三方。
38.“多元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采取“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
15.分包: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1.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内都实现了国际化。
也就是说,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实现了国际分工与合作。
4.国际企业: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企业。
20.国际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22.国际营销组合:是指企业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手段的综合。
28.国际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一国生产企业到达国外最终购买者(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所经过的各种环节和途径,实质上是执行把产品及其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最终购买者的所有活动(功能)的一套组织机构。
国际企业管理考试重点
国际企业管理考试重点1、跨国公司的含义(书7)①广义上来说,跨国公司是指符合至少要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家设定生产点或是争取其他形态的直接投资;具有名副其实的世界性预测能力,其经营者在市场开发、生产和研究等方面,能作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多种多样的基本决策这两个条件的公司。
②狭义上,跨国公司就是一个以母国为中心,控制着一大群在不同国家设立公司的母公司,不同国家的各个公司之间人力和财力实行统筹使用,并且有共同的经营战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巨大。
注:跨国公司的基本条件a。
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b.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的战略和配套政策c.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的风险对各个国别市场运营系统实施统一战略和组织一体化管理是跨国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
2、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化经营的区别(书20)①概念不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界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国际化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和交往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企业国际化在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中有着很强的民族意识.企业全球化经营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全球化则是将世界视为无国界的,货物、劳务、资金、人员、技术、信息等在其中自由流动.②发展过程不同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基本进程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包括经济联系过程和组织联系过程两个环节。
企业全球化经营包括社会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组变量决定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与许可证交易之间的选择。
经营方式优势
所有权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技术转移有有有内部化优势有有
无区位优势有无无第四章国际企业经营战略
1.企业战略
制定组织目标、目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目的所必需的长远规划。
3、全球中心战略
全球中心战略是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取最佳的资源并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采用全球中心战略的企业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连接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这种战略既考虑到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又可以顾及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发展趋势。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出身交易所经纪人家庭,14岁开始作证券经纪人,25岁拥有250万英镑,是第一位集经商、从政与治学经历为一身的经济学家。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俄林认为,李嘉图只用劳动支出这一因素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是片面的,在生产活动中,除了劳动起作用外,还有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各国产品成本的不同,必须同时考虑到各个生产要素。
1.高技术定位
2.高感受定位
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如高质量、低价格、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定位,如何选择产品定位,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的性质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等。▲第六章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在一个国际企业内招聘、分配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的过程。
《1》.国际企业的人员配备
一、员工招聘
人员配备:
结论:
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因而应出口的产品,是他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一国的比较劣势产品,因而应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比如,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意义(或目的)
进行国际市场细分意义:
(1)有利于企业发掘国际市场机会,开拓国际市场。
(2)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国际目标市场,以获取局部竞争优势。
(3)有利于企业调整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4)有利于企业分配国际营销预算,提高国际营销效益。
国际消费品市场细分
1、依据地理变量细分(1)地理位置(2)地理环境
国际企业管理
一、单选10*2=20
二、多选4*3=12
三、名词解释4*5=20
四、简答4*8=32
五、案例分析1*16=16
第一章全球化
1.全球化
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变化。我们正在逐渐远离由于跨国界贸易和投资的障碍。我们正走向各民族经济结合为一个互相依存的全球经济制度的世界,这通常称为全球化。
契约式国际合作经营
许可证协议
特许经营
合同制造
管理合同
交钥匙工程
许可:
是指外国企业(受许可人)生产和销售本公司产品的权利,为此公司对售出的每一单位的产品收取许可权使用费。
(3)对外直接投资(FDI)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2、交易成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无法控制全部因素。如果实现市场内部化,即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可以起到润滑作用。
3、市场内部化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国际直接投资倾向于高技术产业,强调管理能力,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保证跨国公司经验优势,都是为了实现上述各方面要求。
(3)区位优势理论
在母公司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下做出的经营战略,其目的在于以高度一体化的形象和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的特点是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协调,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经营决策权由母公司控制。
优点:
集中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
缺点:
产品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差。
2、多国中心战略
③有利于经营活动中关键技术的保密和母公司核心能力的继承等。
局限性:
(1)不利于海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晋升激励机制。公司总部派出的海外经理人员,在海外工作时间久以后会意识到,其为公司从事的海外服务可能会使他们丧失跻身于总公司高层职位的机会。
驻外人员的失败
1、驻外人员派出后,无法在国外工作岗位上完成所接受的任务而提前召回;
2、"驻外人员在海外工作岗位上的岗位很不理想。
3、所派人员不被当地分公司人员接受
4、驻外人员对海外工作不满
5、驻外人员回国后安排不当以至跳槽
导致驻外人员失败的主要原因:
1、驻外人员的配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2、驻外人员本身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在统一的经营原则和目标的指导下,按照各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生产和经营。母公司主要承担总体战略的制定和经营目标分解,对海外公司实施目标控制和财务监督;海外的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优点:
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好,市场反应速度快。
缺点:
增加了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协调难度。
(一)甄选母公司或其他国外派人员
1.选择标准
职业/技术能力
交际关系能力
国际动力/态度
家庭配合程度
语言技能
跨文化的
适应能力
2、甄选方式
面谈
标准测试
评价中心
个人资料
工作样本
推荐
3、驻外人员的管理
驻外员工的个人生活成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为了使外派的人员安心工作,国际企业必须对员工的个人生活以更大程度上的关心,并直接进行一些必要的安排。目前,许多国际企业都设立了“国际人力资源服务”部门,专门确保驻外人员的住房、医疗以及为出国任职所提供待遇的各个方面,如生活费用津贴、奖金、纳税等。
3、其他家庭问题
4、驻外人员的个人性格或心理问题
5、驻外人员不能胜任海外工作
6、驻外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7、驻外人员缺乏海外工作的积极性
(二)甄选东道国员工
符合当地法律,遵守东道国劳动法
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方法
四、人员配备的四种方法:
——民族中心法
优点:
①子公司主管人员与母公司不存在文化的差异;
②母公司的控制地位可以在海外子公司得到更好的体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势;
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
(2)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
内部化理论认为:
1、外部市场机制失败,这主要是同中间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技术、信息、商誉等)的性质和买方不确定性有关。买方不确定性是指买方对技术不了解,卖方对产品保密,不愿透露技术内容,因此跨国公司愿意纵向一体化。横向和纵向都愿意向国外投资。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3.国际企业的海外进入模式
(1)贸易进入模式
出口:
是指在本国生产产品然后将其运往接受国销售。
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出口的局限性:
(1)运输成本
(2)贸易壁垒(配额)
(3)进口关税
(2)契约型进入模式
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人之间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合作协议而进入目标国家。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希缺。
2.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
(1)通用战略模型
1、差异化战略:
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2、成本领先战略:
企业利用成本优势,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
3、集中化战略:
在某一细分市场采用局部市场差异化战略或局部市场成本领先战略。
(2)国际战略取向
1、本国中心战略
2、依据人口变量细分(1)人均收入(2)人口总量(3)年龄(4)宗教信仰
3、依据心理变量细分
4、依据行为变量细分
二、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和产品定位
(一)选择国际目标市场的标准
总体标准是要能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满足该子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
1、规模、质量与可测量性
2、竞争缓和性
3、相容性和可行性
(二)产品定位
第三章国际企业的基本理论
1.国际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也称为绝对成本说、地域分工说。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是指在某一同质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即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
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各国都有利。
指某一国家能为在其境内从事增殖活动的公司提供的便利条件(经济状况、自然条件、政策、法规)。主要用于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投向问题。
影响区位优势的主要因素:
•劳动力成本;
•原材料供应;
•市场位置和市场潜力;
•贸易壁垒;
•政府政策。
(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