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系统中电磁干扰的分析

焊接系统中电磁干扰的分析
焊接系统中电磁干扰的分析

水力发电厂电缆防火阻燃措施设计规范(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水力发电厂电缆防火阻燃措施设计规范(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396-51 水力发电厂电缆防火阻燃措施设计 规范(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范围 1.0.1 本规范规定了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水电厂)电缆敷设工程中防火阻燃措施的设计。 1.0.2 本规范适用于水电厂新建和扩建工程的电缆敷设中关于防火阻燃措施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 为使电缆防火阻燃措施设计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便于施工和运行维护,特制定本规范。 1.0.4 电缆防火阻燃措施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公安消防部门及水利电力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5464-1999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625-1988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GB/T 9978-1999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T 18380.3-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A 161 防火封堵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A 181 电缆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防火材料及措施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电磁干扰及其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对策(一)

电磁干扰及其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对策(一) 摘要:随着医疗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干扰致使仪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同时有损系统的现象日趋严重。当电场强度超过2.4G时,可以损坏集成电路;如果磁场强度达到0.03G时,可以使无屏蔽的仪器设备误动作。为了有效地抑制干扰,提高仪器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在基层维修人员中宣传、普及抗电磁干扰知识,特别是抗电源线上的电磁干扰知识尤为重要。本文就其进行重点讨论,诚望有所裨益。 关键词:干扰;干扰方式;干扰类型;防护方法与技术1干扰 1.1干扰的方式 干扰分为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串模干扰。差模干扰又叫常模干扰、横模干扰或对称干扰,它是指叠加在线路电压正弦波上的干扰,是载流导体之间的干扰。如电网的过欠压、瞬态突变、尖峰等。共模干扰又叫纵模干扰、不对称干扰和接地干扰,它是指产生于电网与零线之间的干扰,是载流导体与大地之间的干扰,是由辐射或干扰耦合到电路中来的。如尖峰干扰、射频干扰、零线与地线间的稳态电压等。串模干扰是指外界磁场电场引起的干扰。如变压器漏磁、偏转电场引起的干扰等。 1.2干扰的类型 电源干扰的类型包括电压降落(如重载接通造成电网电压下降)、失电(如雷电、变压器故障或其它因素造成的短时停电)、频率偏移(如区域性电网故障或发电机不稳定等)、电气噪声(如开关电源或大功率逆变设备等产生的电磁骚扰、无线电信号、电厂或工业电弧等)、浪涌(如突然减轻负载、变压器抽头不当等)、谐波失真(如整流、变频调速和开关电源的工作)和瞬变(如雷击、大功率开关的切换、对电感性负载的切换)等。 l.3干扰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影响 心脑电图机、监护仪、超声诊断仪、针灸电疗仪或银针直接接触人体的仪器设备等,特别是检测人体生物电信号的仪器设备,由于信号非常的微弱,如果受到干扰,就会在检测结果如波形、图形、图像上叠加一种类似于某些病变的畸变造成误诊,同时还会引起微电击,严重时还有生命危险。如果是带有计算机系统的医学仪器设备,当共模干扰中的尖峰干扰幅度达到2V~50V,时间持续数微秒时,可引起计算机逻辑错误、信息丢失等。强磁场会使显像管、X线影像增强管显示图象变形失真;加速器射线偏移;计算机磁盘、磁卡记录数据破坏;呼吸机工作失灵;心脏起博器工作失效等。 2抑制干扰的常用方法 2.1接地 在阐述接地之前,必须弄清地线与零钱、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基本概念。即:地线是指连接地球通向大地的金属连接线,而零线是我国电力部门提供的工作线路;保护接地是将仪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接上地线,在外壳由于干扰引起带电时,电流沿地线流入大地,达到保护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的目的。而保护接零是将仪器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源的零线连接起来,在短路时,立即烧断保险,以达到切断电源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少基层维修人员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混为一谈,必须予以区别。 2.1.1仪器设备的信号接地 ①浮地把电路的“零”电位或设备的“零”电位与公共接地系统,或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绝缘,即不接地,使此“零”电位相对于大地的零电位来说是个悬空的“零”电位。常用的方法有变压器隔离和光电耦合隔离。浮地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静电积累。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设备地与公共地之间的电位差可能引起剧烈地静电放电,而成为破坏性很强的骚扰源。解决的方法是在浮地与公共地间跨接泄放电阻、阻值的大小以不影响设备漏电流的要求为宜。 ②单点接地电路和设备中凡需要接地的点都接到被定义的只有一个物理点为接地参考点的

测试系统的干扰及其抑制

测试系统的干扰及其抑制 Interference in Te sting Syste m and It s E limination 李传伟 (山东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威海 264200) 摘 要 阐述了检测系统中的各类干扰,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较详细的分析。针对干扰的特性,指出了它们的危害范围及程度,提出了检测系统抗干扰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测试系统 干扰 抑制 Abstract Various kinds of interference in testing system are described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ference,their harm ful scope and degree are put forward.The methods and s olutions of anti-interference for detecting systems are given. K eyw ords T esting System Interference E lim ination 0 引言 随着自动控制的迅速发展,测试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由于存在干扰,它对测试系统的稳定度和精确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严重时可使测试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系统的设计、安装、制造、使用方式以及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考虑抗干扰的问题。所以对干扰的研究是测试技术的重要课题。 1 干扰因素 干扰形成的全过程是由于干扰源发出的干扰信号,经过耦合通道传到感受器上,构成对整个系统的干扰。干扰的三个环节,称之为干扰系统的三要素,如图1所示。要有效地抑制干扰,首先要找到干扰的发源地,抑制发源地的干扰是抑制整个系统受干扰的积极措施。当产生了难以避免的干扰时,削弱通道对干扰的耦合以及提高感受器的抗干扰能力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方法。 图1 干扰系统三要素 检测系统中,主要存在空间辐射干扰,信号通道干扰、电源干扰、数字电路干扰、地线干扰及系统内部的其他干扰等。 1.1 空间辐射干扰 1.1.1 自然干扰 自然干扰包括雷达、大气层电场的变化、电离层变化以及太阳黑子的电磁辐射等等。雷电能在传输线上产生幅值很高的高频浪涌电压,对系统形成干扰,甚至破坏无线电通信设备。太阳黑子的电磁辐射能量很强,可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来自宇宙的自然干扰,只有高频才能穿过地球外层的电离层,频率在几十MH z 到200MH z之间,电压一般在μV量级,对低频系统影响甚微。 1.1.2 放电干扰 ①电晕放电 最常见的电晕放电来自高压输出线。高压输电线因绝缘失效会产生间隙脉冲电流,形成电晕放电。在输电线垂直方向上的电晕干扰,其电平随频率升高而衰减。当频率低于1MH z时,衰减微弱;当频率高于1MH z时,急剧衰减。因此电晕放电干扰对高频系统影响不大,而对低频系统影响较为严重,应引起注意。 ②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即气体放电。当两个接点之间的气体被电离时,由于离子碰撞而产生辉光放电,肉眼可见到蓝色的辉光。辉光放电所需电压与接点之间的距离、气体类型和气压有关。荧光灯、霓虹灯、闸流管以及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大型辉光离子氧化炉等,均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辉光放电设备。这类设备对测试系统而言都是干扰源,频率一般为超高频。如荧光灯干扰,电压为几十到几千微伏,甚至可达几十毫伏。 ③弧光放电 弧光放电即金属雾放电。最具典型的弧光放电是金属电焊。弧光放电产生高频振荡,以电波形式形成干扰。这种干扰对测试系统危害较大,甚至对具有专门防干扰的设备,在半径为50m的范围内,当频率为0115~015MH z时,干扰电压最低仍可达1000μV;当频 7

谈火电厂电缆防火措施示范文本

谈火电厂电缆防火措施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谈火电厂电缆防火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火电厂的电缆数量多且遍布全厂,如敷设不当、化学 腐蚀、长期超负荷运行很容易引起电缆火灾。据粗略统 计,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火电厂因电缆着火蔓延燃 烧酿成重大火灾事故的有70次,均造成重大损失。因此, 加强火电厂电缆防火安全意识,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特 点,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火电厂发生电缆火灾的原因 电缆火灾有的因电缆本身故障起火,也有因外界因素 起火。在70次电缆火灾事故中,因电缆本身故障起火延燃 的有17次,占总数的24.2%,因外界火源引起电缆着火延 燃的有53次,占总数的75.8%。 1.1 电缆本身故障导致起火

造成电缆本身故障起火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许多电缆长期浸泡在积水的电缆隧道、电缆沟中,外皮腐烂,绝缘层严重受潮,造成击穿短路;二是电缆头制作工艺粗糙,绝缘层暴露时间太长,致使运行中爆炸。 1.2 外界因素导致起火 电缆沟盖板不严,电焊渣火花落入沟内使电缆着火;电缆排上积煤粉,又靠近高温管道,煤粉自燃使电缆着火;浸油电气设备故障喷油起火,油流入电缆隧道内引起电缆着火;汽轮机油系统漏油,喷到高温热管道上起火,将其附近电缆引燃;制粉系统防爆门爆破,喷出的火焰使附近的电缆着火;锅炉的热灰渣喷出,遇到附近电缆引燃着火。 2 火电厂发生电缆火灾的特点 2.1 火势凶猛 火电厂电缆多采用隧道和架空密集敷设,电缆处于高

汽车内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与预防

汽车内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与预防 汽车产生电磁干扰的源,不单纯是点火系统,应用于车辆上的各种电子电器设备也同样产生电磁干扰。干扰不但对车辆外界的无线电设备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对车辆内部的各种电子部件造成不良影响。 1.汽车内电磁干扰现象 汽车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在汽车内部造成相互影响,举例如下:例1,某种中高档轿车,具有高性能ABS系统,样车在一次实况测试中遇到了雨天,启动雨刮器,在某一车速运行时,ABS突然失去了作用。例2,国内生产的某一型号微型汽车,其发电机调节器经常出现易被击穿损坏现象,经查,当雨刮器工作时,这种损坏现象就容易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雨刮器驱动电机是感性负载,在切断电源时会产生反向电流并通过电源线传输到供电系统中,从而在电源系统中产生干扰脉冲,使一些电子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例3,一种国内开发生产的安全气囊,在汽车整车装配线上突然引爆。经查发现该安全气囊的电子引爆控制器不能承受较强的环境辐射电磁场,当有静电放电发生时,会有误动作。2.汽车电子设备的EMI危害及特点 工业发展不仅给人们生存环境带来一些凭感官就可识别的有形污染,诸如水、空气及噪声污染。然而,伴随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电路、移动通信和开关电源的普及应用,又多了一种凭感官无法感觉到的无形污染,这就是电磁干扰(EMI),或叫电磁噪声。 电子设备辐射、泄漏的电磁波不仅对电子设备本身造成严重干扰,而且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现代汽车上的各个电器工作方式不同,它们之间会以不同的方式彼此侵扰。通常所有汽车电器具有相容性,即能在车上共同工作而不干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同时也有抵抗其他电器干扰的能力。 对汽车电子设备的电路来说,任何因素激发出的电路中的振荡,都会通过导线等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不仅干扰收音机、通信设备,而且对车上具有高频响应特点的电子系统也会产生电磁干扰。同时由车外收发两用机之类的无线电设备、雷达、广播电台等发射无线电波,会干扰汽车上的仪器,使电子控制装置失控。因此,汽车上应用计算机(控制器)等,都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措施,一旦屏蔽损坏,也会导致工作异常。 车内电磁干扰传播方式特点: (1)感性负载产生沿电源线传导的干扰。汽车内使用的各种感性负载,如:雨刮 器驱动电机、汽车启动电机、暖风电机等。当供电被突然切断时,会产生反向瞬变电压U c,线圈初始储能越大,关断速度越快,瞬变过电压就越高。一般U c

传导性电磁干扰(EMI)噪声测试系统

实验二传导性电磁干扰(EMI)噪声测试系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传导电磁干扰基本概念 2 熟悉传导电磁干扰诊断与抑制基本原理 3 掌握电磁兼容基本实验仪器使用 二实验设备 ?频谱分析仪GSP-827 ?线阻抗稳定网络LISN ?分离网络DN ?开关电源(型号为KR0960AA 24V 40A) ?EMI滤波器 ?负载电阻盘 ?线缆 ?50Ω匹配阻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传导性电磁干扰诊断与抑制原理图 图1是传导性电磁干扰诊断与抑制系统示意图。在主测量装置的输出端获取被测设备(EUT)的EMI噪声后,输入到共模CM/差模DM分离网络进行模态分离。而后由诊断软件对从频谱分析仪传送到计算机上的信号进行处理。该智能系统不仅可利用硬件提供独立的共模及差模分量,同时也利用软件为滤波器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诊断信息。本实验只要求学生利用频谱分析仪检测到噪声信号,及了解加入滤波器后噪声明显降低,满足EMC标准。 图1 传导性EMI智能测试系统示意图 2 、实物接线图及各部分功能介绍 将开关电源接一组(3个)500W,5Ω并联的电阻盘用作被测设备即噪声源,在测试系统中加入自制的功率滤波器以此作为我们全智能测试系统的检测对象。该系统由由线阻抗稳定网络LISN,AC/DC,24V 960W直流输出开关电源接一组(3个)500W,5Ω并联的电阻盘,由功率合成器combiner构成的噪声分离网络DN及GSP-827频谱分析仪构成的EMI噪声智能诊断系统,由EMI滤波器构成噪声抑制系统,供电电源来用单相三线220V交流工频电源。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以开关电源拖带阻性负载为被测设备的实验装置图 ⑴线阻抗稳定网络LISN:目前国际标准进行的传导性电磁干扰测量系采用线阻抗稳定网络LISN,,其核心是通过电感、电容和标准50 阻抗构成的测试网络(前一节已做介绍),作为获得被测设备EUT所产生的传导干扰信号的接受器。 ⑵噪声分离网络DN:,LISN只能测量到传导性EMI噪声的混合信号而不能从中检测出CM 和DM分量,但EMI滤波器设计却分为共模和差模滤波器两种。由此在电磁兼容解决方案中噪声分离网络就变得极为必要。用来将LISN测到的被测设备的噪声信号,进行共模差模噪声分离以便根据不同的抑制机理,实现滤波器设计。 ⑶频谱分析仪GSP-827:实时检测到噪声信号,对信号进行分析。 ⑷EMI滤波器:负载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通过传导耦合产生的噪声电平,可以通过滤波电路使之减小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实验步骤 图 3 开关电源EMI的传导性噪声测试系统图 ⑴按系统示意图连接电路,我们从传统的火线、中线、地线引三根线接线阻抗稳定网络LISN,从LISN提取的信号V L,V N接分离网络(CM/DM DN),再接频谱分析仪,以便对测试结果能有效的观测。LISN经插座接开关电源,再接一组(3个)500W,5Ω并联的电阻盘,实现了开关电源EMI的传导性噪声测试系统的设计。如上图3所示: 此系统可对一般设备产生的EMI噪声进行测量,分别测到总噪声,差模噪声,共模噪声,看看是否超标。考虑到如果其测量结果不满足要求,可利用滤波器进行滤波,从而实现了噪声抑制。 ⑵如果超标,在被测设备和LISN之间加入EMI滤波器,然后测得滤波后的总噪声,差模噪声,共模噪声,对比两组实验结果。

23_吴琛 整车线缆线束信号完整性及电磁辐射干扰仿真分析

整车线缆线束信号完整性及电磁干扰仿真分析 吴琛张敏* 吴睿张欢 (同济大学现代集成电磁仿真研发中心,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804) * 通讯作者:张敏博士教授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min.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85183585.html, 摘要随着现代电子的飞速发展,电子系统也向高密度电子设备与高速信号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设备间的电磁兼容(EMC)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系统中的线缆线束是电磁兼容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CST电缆工作室?内仿真了某型号悍马车内的整个电缆网络系统,并观察其传导干扰(CE)特性,同时与CST微波工作室?协同仿真,观察其辐射干扰(RE)的特性。 关键词线缆线束,电磁兼容(EMC),仿真,CST电缆工作室?,CST微波工作室? Signal Integrit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Car Cable Harness WU Chen, ZHANG Min*, WU Rui, ZHANG Huan (Modern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R&D Center (MIEMS), Tongji University 4800 Cao’an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4) * Correspondent Author: Prof. Dr.-Ing. Min ZHANG, min.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85183585.html,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lectron, the electric systems make progress in the direction of high density equipment and high rate signal, which results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le (EMC) problem more important among the devices. In the field of EMC, Cable harness is a significant problem in the whole system. In this paper, a cable harness network system in a hummer car is simulated in CST CABEL STUDIO?, and conducted emission performance will be observed. Then CST CABLE STUDIO? can be co-simulated with CST MICROWAVE STUDIO?, and radiated emission performance will be observed. Keywords: cable harness; EMC; simulation; CST CABLE STUDIO?; CST MICROWAVE STUDIO? 1 引言 当一套独立进行EMC辐射发射测试时完全合格的设备通过电缆连接起来后,整个系统就变得不再那么容易通过测试;而按照设计规范设计的整套电子系统设备往往由于电缆处置不当,而造成系统产生严重的EMC问题。这些都是因为电缆本身既是高效的电磁波接收天线,又是高效的辐射天线[1]。此外,导线之间由于高密度捆扎而导致的线间串扰,也常常是造成系统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电缆是既是传导干扰的良好通道,又是辐射干扰的重要源头。因此在整个系统布线设计时,电缆是尤其需要重点考虑的对象。 2 电磁兼容中的线缆线束问题 当两条电缆相距很近时,磁场耦合导致了多导体传输线中一条电缆的电磁能量耦合进了另一条或多条电缆中,像这类电磁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吴琛,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波通信、天线、电磁兼容理论和线缆线束EMC仿真技术等;张敏,男,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场理论与计算电磁学、微波通信、电磁兼容理论等;吴睿,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波通信、射频电路、电磁兼容理论和PCB的EMC仿真技术等;张欢,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微波通信、天线、电磁兼容理论和机箱机柜的EMC仿真等。

电缆火灾防治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电缆火灾防治技术措施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缆火灾防治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防治电缆火灾的技术措施基本上有下列两大类型: (1)对防灭火不健全但已运行电缆的补救措施。已敷设 投运的电缆线路及附件,凡不符合消防法及防火施工法要 求的,在不改变电缆材料和结构条件下,按消防及防火新 规定进行改造施工。如增设阻火隔墙及密封桥架、附件及 电缆外表涂刷防火涂料、包绕防火包带等补救措施。 (2)新建电缆线路防灭火措施。对新建电缆电气工程, 首先选用新型耐火或难燃型电缆及附件; 装设先进实用的防 灭火装置及自动报警系统。 (一) 封堵方式防止电缆着火 变电站中敷设的电缆与各种电力设备的连接是通过孔 洞、穿墙、人井、桥架、夹层、隧道等方式进行的,线路

走向十分复杂且多变,为了保证安全,防止火灾发生,在电力电缆敷设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电缆进行防火堵封。 施工中电缆的封堵,既要按有关规程进行,但又要因地制宜,不能教条和盲目设置封堵点,随意确定封堵方式,这样,不仅浪费工料,提高工程造价,而且使电缆通道的通风及散热条件变坏,易造成火灾隐患点应结合施工场所的具体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确定重点防火部位和应采取的措施,下面介绍电缆封堵几种常用的方式。 1. 电缆预留孔洞的防火封堵 在电缆系统工程中,电力监控屏、盘及开关柜等是变电站中的主要设备,一般放置在主控室,在其下方的预留电缆入口部位,应采用防火隔板做上下两层封盖,隔板中间铺以堵料严密封堵,并留有适当的电缆穿越的孔槽。孔槽周围的电缆穿越处应填以软性的有机堵料(俗称防火胶

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应用到汽车上,提升了汽车的整体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采用大量电子设备而产生的电磁干扰。针对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汽车内部的点火系统、电机、电源、线路以及静电等引起的电磁干扰,并提出一些措施来防止电磁干扰。 只要是带电的物体都会对周围产生辐射或受到其它磁场辐射的作用,那么对于应用大量电子设备的车辆而言,电磁辐射干扰对于车辆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的大量应用,汽车电磁干扰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1 汽车电器电磁干扰概念及分类: 1.1汽车电器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汽车电气、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对有用电磁信号的接收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设备、传输信道和系统性能劣化的电磁骚扰。根据电磁干扰所产生的特点,将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在汽车电磁干扰形成的过程中,电磁干扰源为汽车启动或运行时电压瞬时变化较大的设备:如高压点火系统、各种感性负载(电机类电器部件)、各种开关类部件(如闪光继电器)、各种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各种灯具、无线电设备等;电磁干扰途径主要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如在汽车启动瞬间点火机构所产生的扰动为传导干扰,而无线电干扰即为辐射干扰。敏感设备主要为汽车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ABS、安全气囊及各种电子模块等。 1.2汽车电子设备工作在行驶环境不断变化的汽车上,由于汽车电子设备形成以蓄电池和交流发电机为核心电源以及车体为公共地的电气网络,各部分线束都会通过电源和地线彼此传导干扰,而不相邻导线间也因天线效应而辐射干扰,干扰组成较多,环境中电磁能量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意味着系统所受到的电磁干扰来源比较广泛。按照电磁干扰的来源可分为汽车内部电磁干扰、汽车外部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车体静电干扰。 2针对不同的干扰源,下面对汽车电磁干扰现象作以分析: 2.1 汽车内部电磁干扰 2.1.1点火系统的电磁干扰 点火系统中的点火线圈、火花塞、分电器、高压线等都是干扰源,尤其是火花塞是引起高频电磁干扰的主要部件。当点火线圈初级电路被切断以后,交流发电机励磁绕组与蓄电池断开,但与其它负载仍有电的联系,这时在励磁绕组上仍有自感电动势,为一负向脉冲,脉冲幅度取决于断开瞬时的负载和调节器的状态。在初级电路所发生的是一种衰减振荡,初级电压的最大振幅值一般为300-500V,此瞬变电压若无有效的抑制措施,势必对初级电路中的电子器件构成威胁,甚至通过导线对其它电子装置产生严重的干扰。同时,在次级线圈中所感应的次级电压最大值一般为20000~30000V,足以击穿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产生电火花放电。火花放电将产生约0.15~1000 MHz的宽带电磁波向周围的空间辐射;如果在初级点火电路断开时打开点火开关,则产生最强的瞬时过电压,对汽车内部的电子设备产生强烈的辐射干扰。 2.1.2汽车内部过电压干扰 在汽车电器系统工作过程中,当电器的开关接通或断开、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以及磁场发生变化时,都容易产生高频干扰信号,同时感性负载产生沿电源线传导的干扰。 2.1.2.1负载突变过电压 交流发电机与蓄电池是并联工作的。行驶过程中,若交流发电机处于额定负载下工作,一旦将交流发电机与蓄电池间的连线断开,将产生负载突变过电压。所谓负载突变过电压,即脉冲电

电缆防火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74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电缆防火措施正式样本

电缆防火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近年来电缆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由于防火措施不 完善,着火后蔓延很快,火势凶猛,难以扑灭,不但 直接烧损了大量的电缆和设备,而且停电修复的时间 很长,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据有 关部门统计,在中国发生的多次电缆火灾事故中直接 和间接损失巨大。 1电缆火灾事故及其原因 因电缆着火延燃造成的事故,遍及发电厂、变电 所、工厂企业、高层建筑、邮电局、铁道、船舶等场 所。为了吸取电缆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文中列举了

国内外电缆火灾的部分典型事例。 1989年南方某电厂因高压燃油溅落在350℃高温阀门上而起火,烧着了平台下的电缆并蔓延到电缆竖井,导致总长约20km的270根电缆全部被烧坏。 1991年10月~11月,华北电网3座主力电厂接连发生低压电缆着火,造成5台200MW机组停电。 1979年12月福建某220kV变电所,室外主变220kV电流互感器A相爆炸,电缆沟起火,火势很大,逐渐向控制室蔓延,幸亏电缆沟入控制室的洞口被封堵才使大火未能烧及主控制室,然而户外段电缆全部烧毁。 1975年2月13日晚,座落在美国纽约市的110层411m高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第11层突然起火,烧着通讯电缆,经由未封堵的孔洞延燃并波及动力电缆,沿着竖井使火灾从9层直达19层,火灾中

电缆通信干扰的分析和对策

UCN 电缆通信干扰的分析和对策 钟耀球 (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贵溪 335424) 摘 要:概要介绍了一个典型的DCS 系统配置情况,并对UCN 电缆干扰产生来源及传播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阐述了EMI 电磁干扰、接地对UCN 电缆干扰的机理。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解决抗干扰技术的方案措施和对策。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运行,该项目解决了DCS 系统通信的故障问题, 关键词:DCS 系统 UCN 电缆 EMI 电磁干扰 屏蔽 接地 0 引言 贵冶闪速炉TDC-3000自控系统配置情况如图1所示,共有6台US 万能工作站,3台打字机,1台拷 贝机。2001年三期改造后,系统增加一套HPM23/24 控制单元,同时增加3台GUS 工作站,通过以上系统达到对贵冶熔炼闪速炉车间生产作业的自动化过 程控制方案的实现。 但由于外界环境的电磁干扰导致的UCN 电缆报 警一直是困扰Honeywell TDC3000/TPS 系统在我厂正常运行的问题。特别是2001年三期改造后,尤其螺旋给料机使用变频器以来,闪速炉DCS 系统UCN 电缆检测到每小时数以千计的UCN 冗余A/B 电缆噪音和通信数据包丢失报警。使得DCS 系统UCN 通信 频繁出现通信中断故障,系统无法投入正常运行。如果不及时解决UCN 电缆噪音问题,一旦主导UCN 通信的两根电缆同时故障则会造成整个DCS 系统通信瘫痪,由此引起整个DCS 终止运行,造成整个系统瘫痪,从而影响整个闪速炉生产作业。为确保DCS 系统安全顺序运行,因此提出了对熔炼DCS 系统UCN 通信故障攻关这一课题。 1 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1.1 电磁干扰源的产生与类型 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迭加所形成。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 模件损坏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 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干扰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1.2 UCN 通信电缆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1.2.1 来自空间的辐射干干扰 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 )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极为复杂。若TDC3000/TPS 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回收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TDC3000/TPS 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而是对UCN 电缆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距离)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强弱有关,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TDC3000/TPS 系统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1.2.2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 ①来自电源的干扰 TDC3000/TPS 电源通常采用UPS 隔离电源。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路。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大型电力设备起停、变频器、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过电压冲击等产生的电磁干扰都会通过电源线路进行传播; ②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TDC3000/TPS 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忽视;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是很严重的。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 图1 自控系统

电线电缆防火措施

电线电缆防火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电线电缆防火措施 1,选择满足电缆的热稳定性的要求。选择电缆,在正常的情况下,能满足长期额定负载的加热要求,在短路,可以满足短时间热稳定性,避免电缆过热着火了。 2,防止超负荷运行。电缆负荷操作,一般不超过额定负荷运行,如果超负荷运行,应严格控制超负荷运行时间的电缆,以避免过载发热电缆火灾。 3,遵守电缆敷设的有关规定。电缆敷设应尽量远离热源,避免和蒸汽管道平行或交叉排列,如果平行或交叉,应保持规定的距离,并采取保温措施,禁止所有电缆平行敷设在热管的上方或下方;在一些管道的隧道或沟,通常避免铺设电缆,这样当需要运行,应采取保温措施;架空电缆敷设,特别是塑料,橡胶电缆,由于热管的保温措施,防止,如的影响;电缆敷设,电缆,电缆和热管及其他管之间,电缆与道路,铁路建筑之间,之间的平行或交叉距离应满足法规,规定除电缆适用,应左波形津贴,在冬季运行收缩电缆停止产生太多的紧张和损坏电缆绝缘。该电缆转弯应保证最小曲率半径,在过度弯曲和损坏电缆绝缘;电缆隧道应避免在接头,电缆接头是电缆绝缘的地方最薄弱的环节,上篮容易发生电缆短路故障时,必须安装在隧道中间接头,与其他电缆的耐火板中的应用。的有关规定,以防止电缆敷设在电缆过热,绝缘损坏消防所有有效的行动。 4,定期巡视检查。对电力电缆应定期巡检,空气的温度和电缆温度应定期测量电缆沟,特别是大容量电力电缆和光缆接头盒的温度记录。通过及时检查发现和处理缺陷。 第 2 页共 4 页

5,密切封闭电缆孔,孔并设置防火门和隔断。为了防止电缆火灾,都必须通过墙,地板,轴,电缆沟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仪表柜,如电缆孔的位置开关柜是关闭(关闭紧密,光滑,美观,电缆不伤害)。一个长的电缆隧道及其分支路口应设置防火隔墙,防火门。在正常情况下,电缆沟或孔的门应关闭,因此,电缆一次火,可以隔离或限制燃烧范围,防止火势蔓延。 6,通过地下电缆外护套的外观黄麻。直埋电缆的外表有一层浸渍沥青等黄麻覆盖,埋在电缆具有保护作用,当埋地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其外观浸渍沥青等黄麻罩应被剥夺,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扩大。同时,在电缆沟盖板应盖好,并覆盖完整的,强大的,焊渣不容易陷入火灾,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电缆。 7,保持清洁和适当的电缆隧道通风。电缆隧道或通道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垃圾和杂物,在水和成品油的隧道和槽应及时清除;在正常运行时,适当的通风电缆隧道和通道。 8,保持电缆隧道或信道有良好的照明。电缆层,电缆隧道内的照明或信道往往是在良好的状态,并且需要上下的隧道和槽的专用梯交叉。 第 3 页共 4 页

电动汽车常见问题问答

1、 新能源汽车有什么特点 新能源汽车,即是采用新型清洁型能源作为动力,来代替通常使用的高污 染类可燃油质(如汽油和柴油)。 按照燃料的来源划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分为五类: 是基于传统石油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如先进柴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二是基于天然气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气汽车; 三是基于石化燃料化工的替代燃料汽车,如煤制油等; 四是生物燃料汽车,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汽车; 五是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6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及系统总成技术 7、什么是动力电池,有何特点,哪些电池适用于做动力电池? a)动力电池学术界至今没有明确定义。但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基本约定:为 电动汽车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被称为动力电池,包括传统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以 及新兴的锂离子动力电锂电池,分为功率型动力电池(混合动 力汽车)以及能量型动力电池(纯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 电子产品使用的锂电池一般统称为锂电池,以区别于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动力锂电 池)。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最关键的技术。传统的铅酸、

镍氢电池在安全性能、循环寿命、环保等方面的弱点已不是动力电池的主流。 b)。功率型动力电池需要短时间大电流充放电(短时间提供大能量)池浅充浅放(每次使用时少量放电少量充电),锰酸锂电池(甚至负极用钛酸锂材料)适合做混合动力电池;能量型动力电池强调大能量均匀提供汽 车较长时间行驶的动力,电池深充深放(每次使用时尽量将电方完然后充 满),磷酸铁锂电池适合做能量型动力电池。 8、动力电池有那几部分组成? 二次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组成: 9、动力电池如何解决使用的安全性? 、电 a) 正极 b) 隔膜 C)负极 d) 有机电解液 e) 电池外壳 a) 材料选定:选择安全性好的材料(正、负极,隔膜) b) 电池设计:正、负极活性物质匹配, C) 生产工艺:工艺合理 d) 机械设计:防爆阀设计合理 e) 充、放电保护:安装保护板,选择性能可靠的充电机

消除电磁干扰的措施分析

消除电磁干扰的措施分析 摘要:1990年的海湾战争已经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常规的硬杀伤武器在战争中已不再是唯一主角,电子战能力的大小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绝对控制着电磁频谱的多国部队在伊拉克百万大军尚未找到攻击目标时就将其击溃。美军的E-3预警机、F-4G“野鼬鼠”干扰机、隐形轰炸机和反辐射导弹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子战越来越重要已勿容置疑。这种始于二战的战斗方式在低功率(kW)范围内已发展得十分成熟,相应的装备和作战方式可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已不大。作者认为,未来电子战的发展方向应是射频武器(功率在100MW以上)。 关键词:电子战干扰机诱饵射频武器高功率微波电磁脉冲 1. 引言 电子战是一种控制电磁频谱的战斗。电子战科学可分为三大部分:电子支援(ESM)、电子干扰(ECM)和电子抗干扰(ECCM)。电子支援是指对敌方雷达和无线电进行侦听,典型装备有美军的ALR-XX系列。电子干扰是指扰乱、欺骗和致盲敌方电子设备,它又分为有源干扰(如噪声干扰和欺骗干扰)和无源干扰(如投放铝箔条带和拽光弹两大类),先进的电子干扰根据ESM收集到的情报采取对抗措施。电子抗干扰主要包括电子情报(ELINT)和信号情报(SIGINT)以及保持友邻部队继续使用电磁频谱的有关行动。 有源干扰电子干扰是电子战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又以有源干扰为主。有源干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机制:1、调辐载波干扰,即对恒定周期的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它对雷达的作用距离有非常明显的影响。2、角度干扰,当扫描火控雷达的方位和高度信息存在于回波脉冲的调制成分中时所采用的一种对抗技术。干扰这个脉冲的办法是发射一个和雷达脉冲类似,但其调制信息与回波目标角度调制信息反相的脉冲。3、异步脉冲干扰,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一种干扰方式,干扰脉冲频率几乎和雷达脉冲重复频率完全匹配,而且,干扰机还能发射该频率的倍数频率,如果干扰脉冲宽度大于雷达脉冲宽度,干扰效果更好。4、阻塞干扰,即对各个波段同时进行干扰。5、欺骗性干扰,一种特殊的电子干扰,主要用于对付火控雷达和寻的系统,它不是消除目标信息,而是阻止敌方建立有益的目标信息。它又分为人为性欺骗和模仿欺骗两种形式,人为性欺骗包括改变或模拟己方的电磁辐射来进行欺骗,模仿性欺骗包括将电磁辐射引进敌人的信道,以模拟敌

电缆防火的主要措施

电缆防火的主要措施 实现电缆难燃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电缆构成材料中的可燃物质尽量减少; (2)创造隔绝氧气、减少传导、遮断热幅射的条件; (3)使电缆燃烧时形成厚的强固碳化层,以隔断可燃质与氧气的接触; (4)增加燃烧过程中的冷制作用。 根据以上几种基本途径,目前,电缆防火所采用的措施如下: (1)耐火电缆和阻燃电缆 耐火电缆就是在火燃烧条件下仍能在规定时间(约4h)内保持通电的电缆。以满足万一发生火灾时通道的照明、应急广播、防火报警装置、自动消防设施及其它应急设备的正常使用,使人员及时疏散。在火灾发生期间,它还具备发烟量小,烟气毒性低等特点。该型电缆价格较贵,一般应用在高层建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等对防火安全条件要求较高的场合,是应急电源、消防泵、电梯、通讯信号系统的必备电缆。该型电缆在上海电缆厂等厂家相继问世,并已批量生产,不过目前这些电缆厂生产耐火电缆电压等级仅在1kV及以下。 阻燃电缆主要特点就是不着火(或着火后延燃仅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所以这类电缆适用于有高阻燃要求、防燃、防爆的场合。现在研制出了阻燃氯磺化聚乙烯橡皮护套电缆(电压等级为6kV)、阻燃交联聚乙烯和船用阻燃电缆,以及无卤低烟型系列电缆,这些电缆已被许

多工程采用。 目前中国生产的耐火及阻燃电缆的规格材料,结构绝缘性能及试验方法,均符合国际和IEC3328标准。在生产实践中广泛采用阻燃电缆,电缆火灾事故明显减少,保证了电厂及电网安全运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防火涂料 近年来,中国研制出了多种防火涂料,经国家鉴定合格的产品在实践中使用及证明效果良好。其中丙烯酸涂料适用于不良环境;改性氨基涂料适用于潮湿环境。 另外,膨胀型过氯乙烯防火涂料,于1988年由公安部组织的新产品鉴定。该涂料的特点是遇火膨胀生成均匀致密的峰窝状隔热层,有良好的隔热、耐水、耐油性。该涂料刷喷均可,但施工过程中必须隔绝火源,每隔8h涂刷一次,达到每平方米400~500g即可,但这种刷涂型防火涂料,在电缆密度大,长度长、空间小等场合使用不方便,且耗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影响施工工期。 (3)防火包带 国内生产的电缆防火包带,按试验证明具有不低于日本同类产品的阻燃特性。以1mm厚防火包带,采取往复各一次的绕包方式缠绕在电缆上,水平布置达到了7层,经模型试验,显示出了有效的阻燃性能。这种材料用于局部防火要求高的地方效果特别好。能达到以较低费用而达到较好的防火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在电力电缆接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