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比较分析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比较分析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比较分析整体来看,无论是不良资产转让、成立AIC还是发行不良ABS,均达到完成不良资产处置、降低银行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增加现金收入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们针对以上3种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方式,分别探讨银行业在采取各种方式处置不良过程中的利弊。

一、单户对公和批量零售类不良转让(一)从益处来看:对公方面从3户打包转让到允许单户对公直接转让,使得对公不良的处置更加灵活,这和监管先前将对公批量转让门槛由10户下降到3户的监管意图一致。

通过减轻批量处置的数量门槛,银行业可以将不良资产更好的进行分类处置。

在批量转让对公不良时,基于对公贷款的借款人经营情况、资信水平、偿债能力、流动性水平等差异较大,同质化程度低,将3家以上进行打包出售,较难满足AMC 等收购方特定的资产需求,也增加了给不良资产包定价的难度,加大了产生分歧的可能。

而单户对公转让不存在上述问题,银行和AMC可以根据特定不良资产进行转让,资产评估和定价更加容易。

零售方面,允许批量零售类不良转让。

零售贷款具有同质性高、单笔金额低、客户分散的特点,因此基于单笔不良进行评估定价不具有经济可行性。

基于大数法则,批量打包转让的零售不良资产包整体现金流更加稳定,充分的分散投资降低单笔不良对整体资产的冲击力。

(二)从弊端来看:其一、价格不高。

目前不良转让的主要途径是国有4大AMC,其市场占比超过90%,不够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以及国有AMC对于地方银行及其不良客户的经营情况并不熟悉,导致4大AMC在收购不良资产时往往在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大打折扣,从银行角度性价比就较低。

其二、零售不良的回收率较高。

零售贷款因为其单笔金额低,叠加当前征信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违约人后续的偿还意愿和能力均较高,因此即使在不良发生后,零售贷款不良仍有较高的几率可以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同时银行更加熟悉违约客户的情况,可以更加针对的进行不良催收清缴工作。

在较高的不良回收率下,较低的不良资产收购价就更加不具有性价比。

最全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汇总解析与经典案例

最全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汇总解析与经典案例

最全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汇总解析与经典案例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成果对加速商业银行改革,支持国有企业脱困,乃至协助整个中国的金融深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主要有诉讼追偿、资产重组、债权转股权、多样化出售、资产置换、租赁、破产清偿等,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面临市场问题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1.1诉讼追偿司法诉讼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维护国家金融债权的最后屏障,也是经济活动中追索债务最常用的手段。

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但并不表明丧失完全的还款能力,有的依靠其自身的经营收入还有一定的偿债来源,但一些企业无视信用,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归还,利用各种手段逃债务。

通过起诉追索债务,能加大对债务人履约的力度,同时也可以避开国有机构处置不良资产需要履行的烦琐的报批手续。

1.2资产重组资产的重组包“债务重组,企业重组,资产转换和并购等,其中债务重组包括以资抵债、债务更新、资产置换、商业性债转股、折扣变现及协议转让等方式。

其实质是对债务企业做出债务重新安排,有的在还款期限上延长,有的在利率上做出新的安排,有的可能在应收利息上做出折让,有的也可以在本金上做出适当折让。

对债务人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是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方式。

1.3债权转股权债权转股权,指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的独立评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将银行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阶段性持股,并对所持股权进行经营管理。

1.4多样化出售①公开拍卖:公开拍卖又称公开竞买,是一种通过特殊中介机构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和交易活动。

不良资产采用公开拍卖处置方式,具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符合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能体现市场化原则,是当前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抵押资产屮使用较多的方式。

该处置方式主要适用于标的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通用性强的不良资产,如土地、房产、机械设备、车辆和材料物资等。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评估方法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评估方法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评估方法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评估方法2017-04-30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银行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与金融秩序。

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对这些不良资产进行有效的处置,处置的前提是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本文主要针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其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

一、不良资产的概念不良资产,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是不好的资产,就是由于资产本身的缺陷或受限制而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利益流入,尤其是银行放出的贷款,如果贷款发放后不仅不能按时收取利息还有可能使本金完全损失,那么这笔贷款就会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因此,不良资产就是在现有条件及将来都无法形成有效收益的资产。

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具有复杂性,在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属于市场风险;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与他们有着很大的区别。

造成不良资产的原因不仅是自身经营不善,而且也受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历史的因素。

主要原因:1)银行内部监管体系薄弱;2)管理体制缺陷;3)银行内部人员素质不高;4)银行间无序竞争;5)企业的原因;6)法律法规不健全;7)金融监管不力;8)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

三、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更多地采用债权减免、债权或相关资产的出售、置换、债转股、申请破产清算等资产处置方式,而较少采用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债券与股票上市等投资银行业务范畴的资产处置方式。

1、债权直接出售或置换将债权直接出售(包括债务企业回购)或进行置换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常采用的资产处置方式之一。

在这种资产处置方式下进行评估,应着重关注债务企业整体价值及偿债能力,评估对象应定位于债务企业整体,评估价值类型应为现行市价,评估方法应主要选用市场法。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也随之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信贷项目可能会产生不良资产。

如何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识别首先,商业银行要正确地识别不良资产,并对其进行核销或处置。

不良资产是指由对方资不抵债、担保物不足、被执行或被诉讼等情形所产生的债权。

商业银行应该经常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识别哪些贷款已经出现了偿还能力不足、担保物不足等情况,并根据不同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处置策略。

商业银行有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核销:将不良贷款在银行账户上全部核销,资产减值损失记在当期损益中。

但要注意,核销处理不良贷款只解决了资产减值问题,未解决对方的还款问题,如果对方实力较强,仍可能被继续追缴债务。

2、委外:将不良贷款转让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处置。

委外方式好处在于银行可以将不良贷款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置,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优势,并且委外方通常有比较完整的不良贷款处置流程和有效的不良贷款催收手段。

3、追偿:该方式是银行根据担保人、主借款人等利益方不良贷款处置前提下,利用法律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追偿。

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资产,既涉及到银行贷款收回的实际问题,也可能对银行经营、信誉、市场份额等方面造成影响。

为有效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2、十分谨慎的放贷:加强对贷款的审查和风险控制,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合法性以及可回收性。

3、加强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不良资产处理规程、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

4、加强合作:与专业催收机构合作,合理分配利益,避免双方利益冲突,实现合作互赢。

总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应指导银行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和规避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梳理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梳理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梳理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清收:这是银行针对逾期贷款的普遍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应在诉讼时效内进行清收,并注意清收的方式。

即使借款人等债务主体未在催款函上签字或盖章,但有证据证明该文书已到达对方,那么银行的清收能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2. 呆账核销:对于一些无法起死回生或根本不能回收的不良资产,银行会用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拨备前利润和银行自有资本进行冲销处置。

根据《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准备金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贷款的实际情况提取呆账准备金,简化冲销呆账的程序。

3. 发放贷款增量稀释: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使整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降低。

这种方式实际上并没有减少不良资产存量,而且还有可能演变为一种资源内耗,利用借新还旧等方式腾挪不良资产,并没有真正降低不良资产的偿还风险。

除了以上方式,还有一些其他方式,例如利用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进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债转股等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处置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处置效果。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坏账等。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利润下降、资本损失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不良资产一旦堆积过多,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偿付能力和流动性,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

及时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减少银行资产的不良率,提高资产回报率,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一旦出现大额不良资产,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以降低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以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只有重视并有效处理不良资产问题,银行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

因为不良资产一旦积累过多,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银行的稳健经营。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会降低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

不良资产的处理还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降低客户信任度,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银行才能确保良好的资产质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稳健经营。

2. 正文2.1 不良资产的分类和特点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存在违约、违约风险或者违约已经发生、不良的资产。

不良资产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逾期贷款、呆账、资产负债率大于50%的债券和持有的股权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汇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汇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汇总
一、通过追偿手段处置不良资产
1.诉讼追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借款人归还逾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用于清偿不良资产。

二、通过转让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1.直接转让: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以折价方式直接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或企业,以期获得一定程度的资金回收。

2.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的利率和还本方式进行偿还。

3.对外招标:商业银行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不良资产转让给有意购买的企业或机构。

三、通过自办和联办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1.自行开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行开发不良资产所在地的房地产、工业园区等项目,将不良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并通过出租、销售等方式获得经济效益。

2.与其他企业联办: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联办项目,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将不良资产转化为新增经济效益。

四、通过破产清算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1.强制清算:商业银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倒闭企业进行清算,以便清偿不良资产。

2.自愿清算:商业银行可以与倒闭企业协商一致进行自愿清算,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的价值。

五、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可以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置不良资产,由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收购、转让、租赁、出售等方式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对于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经营利润至关重要,也对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汇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汇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模式汇总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银行对于信贷业务中出现的不良贷款或其他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和清偿的过程。

处置不良资产对于维护银行的稳定运营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一、委托处置模式:此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委托给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进行处理。

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以低价购买或委托清收的方式获取不良资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债权清收、资产变现。

此模式适用于银行资金紧张、处置能力不足或对风险管理能力不确定的情况。

二、债务重组模式: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协商,通过重新安排债务结构、改变还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方式,将不良贷款转化为可接受的债务水平,以达到减少不良资产和恢复信贷质量的目的。

此模式重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合作和协商,有助于保持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稳定。

三、处置转让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公开招标、协商转让、与处置机构合作等形式,将不良资产以较低价格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或地方政府等。

此模式注重有效市场竞价机制和合理定价,以便快速清理不良资产,减少风险敞口。

四、资产证券化模式: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通过转化为特定的证券或债券等金融工具,发行给投资者。

投资者购买这些资产支持证券后,商业银行会获得相应的资金,从而减少不良资产及风险敞口。

此模式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

五、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

资产管理公司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和资产处置能力,能够更好地处理不良资产并争取最大化收益。

此模式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分担的作用。

六、自愿性委托清收模式: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协商,约定借款人自愿委托给商业银行进行清收的措施。

商业银行通过委托清收资产,采取法律手段追缴欠款,恢复银行债权。

此模式注重法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几种常见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

银行不良资产七大处置方式全解析

银行不良资产七大处置方式全解析

银行不良资产七大处置方式全解析作者|张洁来源|《中国农村金融》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全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向下迁徙、波动性增大的压力,不良贷款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含外资银行)贷款余额为70444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9825亿元,不良占比为1.39%,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14个百分点。

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03%,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35个百分点。

不良资产上升必然带来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针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有多种渠道,如直接催收、协议处置、借新还旧、实现担保物权、法院诉讼、不良资产转让、贷款损失税前扣除等。

笔者现针对上述处置方式进行了法律分析。

一、直接催收这是银行针对逾期贷款的普遍做法,但直接催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应在诉讼时效内进行催收。

诉讼时效是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以强制程序保护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的法定有效期限。

因此诉讼时效首先是法定有效期间,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该期间可以中断(重新计算)、中止(继续计算),但当事人不得约定延长或缩短;其次未在诉讼时效期间主张权利,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即请求人民法院以强制程序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但并不丧失实体权利,即如果债务人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银行返还已支付的欠款,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二是注意催收的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1号)第10条的规定,银行发送催款函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催款函可以信件,也可以数据电文,数据电文包括但不限于短信、电子邮箱、微信等电子方式,因此这要求银行在借款、担保合同中应明确借款人、保证人等债务主体的联系方式,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

其次,即使借款人等债务主体未在催款函上签字或盖章,但有证据证明该文书已到达对方,那么银行的催收能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

Part
05
政策建议与展望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处置环境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包括资产处置、债权保护、 信息披露等方面。
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促进 不良资产的合理流动。
创新处置方式,提高处置效果
能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法律途
径进行追偿。
02
包括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等方式,以维护
自身权益。
03
法律诉讼有助于保障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但需要耗
费时间和资源,且执行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 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03
印度SBI Capital Markets案例:SBI Capital Markets成 立于2000年,作为印度国家银行的子公司,负责处置其母 行的不良资产。该公司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资产出售、 债务重组和证券化等,成功地降低了母行的风险。
国际经验对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启示
设立专门的处置机构
借鉴RTC、KAMCO等机构的经验 ,我国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 责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 高处置效率。
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同时,可以通过分散风险和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债转股
债转股是指商业银行将债 权转化为股权,成为企业 的股东。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汇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汇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汇总不良资产是指银行从贷款业务中产生的由于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违约等原因而导致的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资产是一种风险和负担,需要积极处置以减少对银行的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地处理不良资产,商业银行采用了多种处置模式。

以下是商业银行常见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1.委托处置: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专业机构进行处置。

委托处置通常包括转让不良资产、重新评估资产价值、重新定义债务重组方案等。

通过委托处置,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从自身风险中剥离出来,减少对银行业务的不利影响。

2.转让处置: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协商转让等方式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其他机构或个人。

转让处置可以快速减少不良资产的占比,转移风险,提高银行自身的偿付能力。

转让处置的方式包括直接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

3.自主处置:商业银行通过自身力量进行不良资产处置。

自主处置包括资产回收、抵债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

通过自主处置,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掌控处置进程和效果,减少委托他人造成的风险和成本。

4.全流程处置:商业银行从不良资产的识别、评估、处置到追回资金的全过程进行处置。

全流程处置模式主要包括不良资产治理、组织实施和资产追回等环节。

通过全流程处置,商业银行可以全面管理和控制不良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和追回率。

5.资产重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债务人协商,调整债务的利率、期限、担保方式等来减少不良资产的风险。

资产重组的方式包括债务重组、债务转股、债务转让等。

通过资产重组,商业银行可以优化资产结构,改善债务人还款能力,减少损失。

6.处置机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与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处置不良资产。

合作可以通过共同投资、风险共担等方式进行,以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和回报。

不同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综合使用多种处置模式可以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果,减少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损失。

不良资产处置十大模式

不良资产处置十大模式

不良资产处置十大模式不良资产是指由于贷款人违约、破产、拖欠利息等原因,导致银行或金融机构无法按照原定的计划收回贷款或利息的资产。

面对不良资产,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置,以减少损失并保护自身的利益。

下面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十大模式。

1.划拨处置:即将不良资产划拨给其他机构进行处置,如资产管理公司(AMC),银行将不良贷款出售给AMC,由后者进行催收和处置。

2.出售处置:将不良资产以固定价格出售给其他机构或个人,由后者承担风险和管理责任。

这种方式适用于贷款逾期时间较短,资产价格较高的情况。

3.协议处置:与借款人或担保方进行协商,约定一定期限内支付债务,避免不良资产的增加。

4.倒闭清算:对于贷款逾期时间较长且无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或企业,可以采取倒闭清算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拍卖资产并清算债务,将资金回收。

5.债务重组:与借款人进行谈判,重新制定还款计划,延长贷款期限和降低利率,帮助借款人恢复偿还能力,减少不良资产的损失。

6.委托管理:将不良资产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处置,由专业人员进行催收和还款等工作,分摊风险。

7.资产重组:将不良资产整合到一起,通过优化组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低风险和高回报。

8.公开拍卖:对不良资产进行公开拍卖,以最高出价者购买资产,将资金迅速回收。

9.债权转让:将不良贷款的债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由后者购买债权并催收。

10.以资养资:通过将不良资产作为担保物,从其他机构获得融资,然后再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扩大业务规模,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以上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十大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优势。

银行和金融机构在面对不良资产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保护自身利益。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探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探析
K I N G 商业银行
K[爾 Rerformi!7^Ig^a:nsR)脈 ommereiallBanks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探析
■吴茜
随 着 金 融 创 新 的 不 断 发 展 和 银 行 业 务 的 不 断 扩 张 ,商业银行 始 终 要 在 盈 利 性 和 安 全 性 之 间 寻 找 平 衡 。截至2020年 底 ,银保监 会 公 布 的 数 据 显 示 , 商 业 银 行 不 良 贷 款 率 已 经 达 到 1 .92°/。, 但许 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比例偏低。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会影响银行 的 经 营 业 绩 , 甚 至 可 能 会 传 导 至 整 个 金 融 体 系 ,进而导 致金融危 机 的 爆 发 。 因 此 ,如 何 处 置 商 业 银 行 不 良 贷 款 ,降 低 不良资产风 险 ,始终是银行业的•项重要课题。
全球性金融体系联系愈加紧密的今天,防 范 不 贷 款 风 险 对 维 护 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尤为承要。
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
经 过 不 断 的 创 新 和 发 展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目 前 有 多 种 处 置 不 良 资 产 的 方 式 。传 统 的 + 良 贷 款 处 置 方 式 包 括 抵 押 资 产 出 售 、追 索 、清 收 、批 量 转 让 等 ,创 新 型 的 处 置 方 式 包 括 愤 转 股 、资产证 券化 、收益权转 让 等 。
54
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I N G iftj• 仆•银行
障 倍 数 小 于 1 , I M F 就 将 其 视 为 “在 险 ” ) , 山 此 统 计 出 有 在 险 公司590家 ,这 些 公 司 的 在 险 债 务 总 额 占 样 本 公 司 总 债 务 的 比 例 为14.1%。IMF认 为 ,行业水平的在险债务比率,可以应用到整 个银行体系的行业贷款构成,由此测算出我国商业银行潜在的在 险 公 司 贷 款 平 均 比 例 为 1 5 .5 % 。

(完整word版)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完整word版)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实体行业去产能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持续“双升”。

2016 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就从2015 年末的12744 亿,上升到15122 亿,增长18.66%,不良贷款率也从2015 年末的1.67%上升到1.74%。

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承压,不良情况尚不言顶。

如何有效、合规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当下银行业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试图对当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各模式的优劣势及合规性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诸位业内好友提供帮助。

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为了方便理解,在此将其分为传统类处置方式和创新类处置方式,并分别介绍。

一、传统类处置方式包括现金清收、重组、核销,以及卖断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AMC )。

(一)现金清收现金清收包括包括协商催收和诉讼催收。

1. 协商催收这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的首选方式,银行在做好还款提示的前提下,对借款人持续进行电话催收及实地催收。

协商催收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一是有较强的还款意愿;二是有效资产能完全覆盖其债务;三是负债结构简单,其他债权人未采取且预计在催收期内不会采取法律行动;四是能够按照商定的还款计划如期偿还债务。

优势协商催收作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的一种主要手段,具备成本低、操作技术难度不高的优势,绝大部分从事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并运用。

同时,鉴于大部分借款人并非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所以采用常规清收手段,可以把对借款人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够确保在有效维护与借款人关系的基础上,取得清收处置效益最大化。

劣势协商催收手段的弊端在于,清收处置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果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产生变化,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清收手段。

同时,协商催收手段的基础在于借款人借款单一或其他债权人不会采取法律诉讼,可变因素较多,需时刻关注并调整清收策略。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是指银行针对无法按期还款、违约的贷款、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处理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置方法:
1. 内部重组:银行可以通过重组债务、延长贷款期限、调整利率等手段,与借款人协商,寻求达成还款安排的方式。

2. 处置转让: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AMC)或其他金融机构。

转让价格可能低于不良资产的账
面价值,但可以减轻银行的风险,并快速收回部分资金。

3. 外包服务: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或服务机构。

这样可以减轻银行自身的负担,提高处置效率。

4. 自行处置:银行可以通过拍卖、处分抵押物或股权等方式,自主处理不良资产。

这需要银行自身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5. 破产清算:如果不良资产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恢复价值,银行可能不得不对借款人进行破产清算,以尽可能地追回部分资金。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处置方法,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良资产的具体情况、市场环境和银行的战略决策等因素。

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合规和机会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操作流程。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评估方法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评估方法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评估方法不良资产(Non-performing assets,简称NPA),指的是由于借款人无力或不愿支付贷款本息而导致贷款无法按时回收的资产。

不良资产的存在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妥善处置不良资产至关重要。

一、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1.市场化处置:(1)直接出售: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将不良资产转让给专门从事资产管理的机构、投资基金或其他金融机构,从而变现并解决坏账问题。

(2)拍卖:将不良资产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给有购买意愿的投资者,以市场化的价格变现。

(3)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通过公开发行或私募方式进行销售,并由投资者承担相关风险和收益。

(4)债转股:将不良资产转为债权人的股权,通过债务重组或股权转让来实现变现。

2.非市场化处置:(1)委托第三方处置: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或专业机构进行,他们负责整个处置过程,包括评估、清收、变现等。

(2)债务重组:与借款人进行协商,通过延期、减免、转换债权等方式重组借款人的债务,以实现不良资产的回收。

(3)租赁、合作经营:将不良资产出租或与借款人进行合作经营,以获得现金流或增加投资回报。

(4)甄别、追偿:对不良资产进行核查和追偿工作,尽可能地挽回债权或债务。

二、不良资产的评估方法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评估不良资产的价值必不可少,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市场比较法:通过比较市场上类似资产的成交价格,结合市场供需状况和资产风险,进行资产估值。

2.收益法:根据资产的预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通过贴现的方式估计资产的未来收益。

3.成本法:资产的估值基于获取或再生产资产所需的成本,可分为购买成本法和再生产成本法两种。

4.对冲法:通过对冲手段,利用其他风险参照物或标的物的价格进行估值,如利率对冲、币种对冲等。

5.多指标法:结合市场评估、现金流量测算、收益测算、利润最大化等多个指标,综合考量资产的价值。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不良资产的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法以加快治理不良资产的步伐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基本现状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仍然占据国内银行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巨额的不良资产比率严重地影响着其经营效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余额高、占比大、消化难等特点截至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资产余额高达16000亿元左右平均比例占到25%各家银行分别披露其不良比例或下降比例建设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78亿元比年初减少了2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6%比年初下降3.99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率25.52%比年初下降了4.2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境内分行不良资产率下降4.7%;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到22.37%同比下降5个多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结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人民币短期贷款中的不良资产高于中长期贷款;二是人民币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占比高于外币贷款;三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地区、各行之间不平衡普遍存在中西部地区银行不良占比高、东部沿海地区银行不良占比相对较低的状况按照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2005年我国要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2006年放开金融准入和市场竞争在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竞争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全面提高资产质量便更为紧迫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双降”迫在眉睫二、导致不良资产的主要成因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很复杂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成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因素如原有投资体制的弊端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等二是银行因素银行自身的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如忽视科学决策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规模效益信贷管理上的内控机智不健全、缺乏必要的风险约束机制等等由此造成一些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投资失误等极大地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三是企业因素如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大面积亏损、企业改制过程中银行债务的悬空和逃废等实际上这些造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常常是密切相关、共同作用的从本质上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由于对国有企业发放的带有隐性财政补贴性质的贷款造成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高负债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亏损便直接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在90年代后期国内需求明显不足国有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不断增加的巨额不良资产已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严重挑战因此专家分析指出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政府角色定位是解释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第一变量可解释现有的银行不良贷款的70%;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则是第二变量解释银行不良资产剩下的30%三、处置不良资产的制约因素及难点(一)从外部环境看1.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十分薄弱部分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观念淡薄认为银行的资金是国家的资金往往将贷款挤占挪用或利用改制、破产、兼并、多头开户等手段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完全摆正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位置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官员缺乏大局观念只考虑地方、部门利益而置银行于不顾暗地里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开绿灯、充当保护伞同时由于存在一定的法律制度障碍致使依法惩处、打击不力助长了“失信毁约”的蔓延2.授信企业缺乏现实偿还能力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大部分授信企业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过热时期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中的许多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下历史包袱过重、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等原因经营效益持续大幅下滑无力偿还债务即使有的贷款有抵押资产但由于是企业职工生存的主要来源若依法清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大难以执行3.银行间无序的竞争银行间的不规范、不公正竞争为一些授信企业骗取银行贷款、蓄意逃废债务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使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重复抵押、虚假担保、贷款不还等不正当行为屡禁不绝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4.相关费用标准过高银行和企业难以承受一是抵押登记费用高使一些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中没有足够的资金办理各种手续造成无效抵押或抵押物不足值二是资产讦估费用高三是抵贷资产接收、处置过程中相关费用太高商业银行难以承受四是重复纳税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按照权责发生制已经按规定缴纳了相关税赋但在抵贷资产接收和处置时银行还需要再次缴纳占抵贷物资标的额3—5%的税金(二)从银行内部来看1.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不利于信贷资金安全运行如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为一级法人一级以下分支机构无法人资格而具体的信贷资产运作大都是在一、二级以下分支机构完成这样就形成贷款发放过程的责、权相分离2.自身消化不良资产能力有限近几年国有银行通过剥离和清收、盘活、核呆一部分不良资产得到了有效处置但仍有大量的政策性不良贷款损失和自身经营性不良贷款遗留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且多是收回无望的损失类贷款从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来看要消化如此之大的历史包袱难度很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何况还有新的不良资产在不断产生3.不良贷款治理缺乏有效手段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治理所采取的手段基本局限于盘活、清收、重组、核呆和扩大贷款总量等传统手段仅靠这些手段已不足以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第一受自身财力所限呆坏账核销无法作为处置占比过高的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第二盘活、清收、重组一般只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还款能力或具备再生能力的企业而对那些完全失去再生能力的企业的不良贷款并不是有效的处置手段第三在拓展增量市场上由于受市场资源、授信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各商业银行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十分有限贷款总额扩张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稀释作用不明显4.内部管理缺陷导致对不良贷款控制乏力一是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定性、静态、局部的分析多定量、动态、全局分析少难以对贷款风险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无法确保借款决策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二是贷款管理机制落后自我约束力不强擅自放宽贷款条件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贷后管理不严、对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不断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此外借新还旧技术转化也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特别是一些基层行为完成压缩不良贷款和收息指标等要求办理借新还旧手续甚至人为地调整数据从而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贷款在企业的长期周转使用中逐步损耗最终变风险为损失5.信息不对称造成贷后管理的漏洞面对复杂变化的社会没有深入企业进行贷后跟踪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而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造成信息的误导陷入了被动局面6.治理不良贷款的资源投入不足国有商业银行现有人员素质与发展要求差距很大合格的高素质信贷管理人员层层告缺急需配备充实多技术、多专长、多领域的综合人才和操作人才同时在财务费用投入上也有限不能保障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7.在主导思想上还仅停留于“等、看、望”“等”就是企业停产后等破产“看”就是静观企业如何动作“望”就是指望每年上级行的核销政策主动寻找压缩市场的力度不够四、积极探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与手段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由于不良贷款资产的激增而损害了本国的金融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现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资产予以处理以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从而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各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不同各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发不良贷款资产形成的具体原因不同因而各国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其标准或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政府支持方式即一国政府或金融监管当局对危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资产(2)市场化方式即银行在进行市场化处理时既可以通过集中式——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通过各家商业银行分散式来解决(3)民营化方式即在整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必要的资本重组、提高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基础上向国内外私人资本出售银行股权(一)明确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目标及原则为了化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我们国家于1994年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进行了分离采取银行业、信托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原则同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1998年财政部增发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并采用呆账核销等方法来化解不良资产到2002年底华融、信达、东方、长城等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公开拍卖、出售、资产重组等方法共处置不良资产1013.18亿元回收现金674.82亿元人民银行监管目标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每年降低2到3个百分点2005年不良资产率达到15%以下为此我们首先应确立以下目标模式一是必须确定增量贷款的优先地位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发生放在首位以便通过总量的扩大来消化存量从而达到降低不良资产占比的目的;二是分清不良贷款的成因分层次落实解决;三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并根据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实际的信贷投入领域与相关产业在此目标模式下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原则根据国际经验教训政府参与对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至关重要更不可避免地需要金融监管当局的参与及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坚持区别情况、分类处置的原则区别对待就是把事实呆账、随时间一同贬值的资产和预期具有升值潜力的不良资产区别开来对事实呆账应尽快进行处置但责任一定要分明防范道德风险尽量减少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对于与时间一同贬值的不良资产要加快处置步伐以控制和减少损失对有升值潜力的不良资产可以暂缓进行处置特别是回收率很低的应该缓行以待时机3.坚持债权人主导与宽让原则银行的必要让步是履行支持国企改造的责任和义务也可以摆脱一些历史包袱因此需要实事求是的实施“宽让”;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曾经并将继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重大作用目前一部分处于困境的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再度增强还款能力或扭亏为盈的可能性较大要最大限度地保护银企双方的利益探索强有力的、灵活的减让债权与债权盘活一并操作的手段4.坚持治标治本和防范兼顾的原则解决不良资产不能像割韭菜割一茬又一茬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标本兼治建立风险防范与监督机制制止金融恶性竞争并充分运用银行同业的监督作用提高银行业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二)借鉴国外处置不良资产经验国外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的实际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效处置不良贷款资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政府应该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提供全力的支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计划管理体制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是一项特殊的经济活动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因此国家应制定一些相应政策、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解决不良贷款资产转换过程中的其他有关法律问题如产权交易、债券交易以及债权证券化、股份化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启示之二采取集中方式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将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与不良资产分账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组建相对独立、相对集中的不良资产处置体系专职负责不良资产的清收、重组、保全工作构建统一、标准、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全面提升分账经营层次实现不良资产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除了借助于商业银行的一般管理手段外还要更多地吸收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以及信息资源、区域经济、技术经济、市场分析、法律救援等手段形成管理上的整体优势启示之三通过各种渠道使不良资产的债权市场化不良贷款资产债权的市场化就是指能够使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进入市场交易将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以各种方式向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转换具体形式有一是由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机构用财政债券或政府担保债券方式直接收购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实现债权向债券的转换二是由中介机构收购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将债务进行重组后实现债务向股权的转变三是建立不良资产交易中心组建有组织、有固定地点通过集中竞价公开买卖不良资产的交易场所实现不良资产的真正市场化运营四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过谈判达成债权变股权的协议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使不良资产债权流动起来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成本最小的一个基本思路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政府处理不良贷款资产专门机构的目标及侧重点有所差别有的国家强调回收率的最大化有的国家则注重从时间上尽快地完成不良贷款资产的处理还有的国家则把帮助企业恢复竞争力、调整结构作为主要目标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三)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积极探索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由于各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过程各异仅依靠某一种手段和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边清理、边处置以加速盘活不良资产1.加快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建立明确的权责制从体制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一级法人制没有明确的授权制在授信决策上权、责、利不清晰存在集体负责实际无人负责的现象致使信贷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快现代商业银行建设步伐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要明确一级法人及层层授权制明确被授权人的权限、责任及利益在权、责、利的激励、约束下从管理上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时要大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透明度建设从而有效地防范内部道德风险2.建立严格的不良资产清收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在不良资产清收中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制定出专门的不良资产清收奖励办法对清收人员进行单独的奖罚对有能力且在清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敢于在物质上给予重奖敢于在待遇上打破常规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一个人人争先的工作氛围3.以盘活存量为立足点下大力压缩现有不良贷款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首先从盘活不良资产存量入手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多法并举多管齐下把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逐步压缩至可控的限度内充分利用银行自身优势和各种服务功能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支持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寻求同国内外优势企业联合通过兼并合作、债务重组、增资扩股等新路子盘活企业存量资产要加快处置抵债资产通过对以物抵债资产的开发、转让、租赁和拍卖变现等形式实现资产的保全对恶意逃债、还款意识淡薄的企业要坚决采取诉讼方式或联合制裁追索债务依法维护银行债权安全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搞好剥离、债转股、核呆工作推动银行清理消化不良资产对无法实施改制且有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银行要依法参与全过程破产处置工作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4.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扩大对不良资产治理的可为空间一是实行不良资产专业化经营以二级分行为单位成立不良资产处置中心集中辖内不良资产组织专门人才队伍进行清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二是突破收贷范围银行要在收贷中以保全信贷资产为根本宗旨以市场变现难以程度为标准以收取货币资金为上策兼顾实物资产、票据、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最大限度地保全信贷资产三是开展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国有商业银行可考虑把一些不良贷款委托给业务手段相对灵活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由资产管理公司采取国有商业银行难以采用的手段包括租赁、债权转让拍卖、资产置换、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治理四是拓宽不良资产信息交流出售渠道积极寻找国内外资源寻找潜在的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加快收回资产的处置速度5.建立以银行为导向的企业监控机制实行封闭贷款活化新形成的不良资产封闭贷款工作是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进行的需要企业主管部门、司法部门等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提供优惠政策为银行监控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在当前法制不健全、行政干预突出、部门间协调难度大的情况下开辟一条银行强化权益的渠道有利于活化新形成的不良资产6.加大风险准备金的预提比例集中化解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我国自推行风险准备金制度以来已经做过多次调整和改进目前按年初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但它与现在银行的经营状况以及信贷资产损失弥补需求上有很大差距相对国际惯例次级贷款按25%提取、可疑贷款类按50%、损失贷款按100%提取也是远远不够的提高风险准备金比例有利于对信贷交易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银行活化不良资产的能力7.抢占增量市场的制高点有效扩张信贷资产总量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狠抓信贷增量市场的拓展通过信贷资产的有效扩张对不良资产进行稀释在新增市场中要做到一是在信贷的产业结构上要把贷款配置在国内急需发展的能源、交通、电讯和主导产业上去重点发展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在信贷资产的企业结构上要重点扶持和发展市场广、产品优、管理严、效益好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在信贷资产的规模结构上要控制贷款集中程度大额贷款与小额贷款保持合理比例四是在信贷资产的区域结构上信贷资产质量必须重点在经济发达地区适当兼顾不发达地区要通过资源技术互补发挥优势提高效益和利益合理共享的经济手段来促进和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五是要紧抓市场热点稳步发展消费信贷8.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治理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构筑一个安全、流动、高效的管理平台一是完善授信风险机制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业务环节中实行分段管理职能分开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强化贷款项目的调查评估工作、贷后跟踪管理以及后评价制度集体审批决策要有权、有责、有科学性二是完善信贷资产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如信贷风险预警台账等一旦贷款进入预警范围内则提示信贷员要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信贷风险发生三是全面推行五级分类统一不良资产质量统计口径防止因统计口径不一出现监管真空四是加快信贷人员队伍建设实现信贷人员集约化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解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实体行业去产能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持续“双升”。

2016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就从2015年末的12744亿,上升到15122亿,增长18.66%,不良贷款率也从2015年末的1.67%上升到1.74%。

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承压,不良情况尚不言顶。

如何有效、合规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当下银行业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试图对当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各模式的优劣势及合规性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诸位业内好友提供帮助。

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为了方便理解,在此将其分为传统类处置方式和创新类处置方式,并分别介绍。

一、传统类处置方式包括现金清收、重组、核销,以及卖断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AMC)。

(一)现金清收现金清收包括包括协商催收和诉讼催收。

1.协商催收这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的首选方式,银行在做好还款提示的前提下,对借款人持续进行电话催收及实地催收。

协商催收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一是有较强的还款意愿;二是有效资产能完全覆盖其债务;三是负债结构简单,其他债权人未采取且预计在催收期内不会采取法律行动;四是能够按照商定的还款计划如期偿还债务。

优势协商催收作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的一种主要手段,具备成本低、操作技术难度不高的优势,绝大部分从事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并运用。

同时,鉴于大部分借款人并非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所以采用常规清收手段,可以把对借款人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够确保在有效维护与借款人关系的基础上,取得清收处置效益最大化。

劣势协商催收手段的弊端在于,清收处置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果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产生变化,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清收手段。

同时,协商催收手段的基础在于借款人借款单一或其他债权人不会采取法律诉讼,可变因素较多,需时刻关注并调整清收策略。

2.诉讼催收诉讼催收是指银行就到期未受清偿的债权,依法向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诉讼、仲裁、申请支付令或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等,通过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判决(或裁决)、裁定,确立债权的合法性,依据判决书或裁定书回收债权,或者依靠强制执行程序(含和解)收回债权的清收处置方式。

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一是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债务虽未到期,但债务人/担保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三是债务人/担保人已停止经营,处于关、停、并、转状态,或实际控制人下落不明;四是债务人/担保人还款意愿差,且不配合签署催收文件;五是债务人/担保人有明显转移资产或逃废债务的行为;六是债务人/担保人涉及其他诉讼,可能影响到我行债权安全;七是债务人/担保人的实际控制人涉及刑事案件;八是债务人/担保人法人代表外逃、死亡或失踪。

优势诉讼清收是不良资产清收的一种常见手段,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如债务人/担保人有意“拖、赖”不还,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债权人很难运用经济、行政手段解决。

而法律由于其特定的权威性、强制性、抗干扰性等特点,可以公平、公正和合理地处理债务纠纷;同时,依法收贷能迅速、准确地控制债务人/担保人的有效资产,防止债务人/担保人采取各种手段转移、藏匿自身财产。

劣势诉讼清收最大的弊端在于结果的不可控制性。

由于目前的司法环境和地方保护主义,依法收贷工作常遇到“不受理、不判决、不执行”等尴尬局面,这些情况的改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而非债权人单方面能力所及。

而法律诉讼程序要求严格、繁复,本身处置效率较低,加上目前辖内债务纠纷类案件大范围爆发,法院面临较大压力。

由于人手不足,法官人均承担案件过多,地方法院对立案采用挂号排队限制,不良清收面临挂号难、立案难、执行慢的局面。

加之部分借款人因恶意逃债失联,法院传票等诉讼材料无法有效送达,诉讼时间被人为拉长。

同时,依法收贷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较多(如法院、评估机构、拍卖机构等)、流程较长,必然导致依法收贷耗费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二)贷款重组对于部分短期内经营出现困难但仍具备一定还款能力、且仍有还款意愿的借款人,商业银行一般会采取贷款重组的方式,逐步盘活化解风险。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中的定义,贷款重组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做出调整的过程。

贷款重组后的贷款称为重组贷款。

贷款重组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借款人:一是债务人原则上应为尚能正常经营,但一次性全部偿还贷款本息存在困难的企业;二是在重组后的还款期间内,可预测企业具有正常的经营性现金流入,扣除成本后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三是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成长性或存在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

优势与其他清收方式相比,贷款重组倾向于对债务人债务偿还期限的调整、对担保品的重置和补充,而不是对债务人资产的处置。

因此,在确保债务人经营的前提下,债权人通常可以获得较高的受偿甚至全额受偿,而债务人通过重组方式亦可能获得重生的机会。

劣势然而,债权人在重组过程中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更大。

贷款重组约束债务人的仅仅是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公权力(如法院)的介入,因此债权人仅能通过常规的贷后管理来了解和控制债务人,在重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高。

(三)核销贷款核销是指银行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版)》(财金〔2015〕60号)的要求,将尽职追索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从利润中注销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不良贷款都可以核销。

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版)》(财金〔2015〕60号)第四条规定:金融企业经釆取必要措施和实施必要程序之后,符合《一般债权或股权呆账认定标准及核销所需相关材料》(附1)所列认定标准之一的债权或股权可认定为呆账。

只有认定为呆账的不良贷款才可以核销。

核销方式适用条件:《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版)》(财金〔2015〕60号)规定的一般债权或股权呆账认定标准(即呆账核销的条件)如下表所示:一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者撤销,相关程序已经终结,金融企业对借款人财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法院依法宣告借款人破产后1年以上仍未终结破产程序的,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经法院或破产管理人出具证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或者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劳动能力,金融企业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追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赔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金融企业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四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五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者下落不明,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者超过3年未履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义务的,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六借款人触犯刑法,依法被判处刑罚,导致其丧失还款能力,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七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有财产,但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超过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有财产,但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由于执行困难等原因,经法院裁定终结或者终止(中止)执行程序的债权;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或者终止(中止)的债权。

八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按照《破产法》相关规定进入重整或者和解程序后,重整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经法院裁定通过,根据重整协议或者和解协议,金融企业无法追偿的剩余债权。

九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者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者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借款人和担保人责任;或者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者丧失诉讼时效,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金融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对抵债金额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符合上述(一)至(九)项原因,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一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一)至(十)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十二具有投资权的金融企业对外投资,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呆账:1.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者撤销,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2.被投资企业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3.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或者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破产清算或者清算期超过2年以上的,金融企业无法收回的股权;4.金融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超过10年,且被投资企业资不抵债的,金融企业无法收回的股权。

十三金融企业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债务减免等市场手段处置债权或者股权后,根据转让协议或者债务减免协议,其处置回收资金与债权或股权余额的差额。

十四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50万元及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5万元及以下)的对公贷款,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五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10万元及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1万元及以下)的个人无抵押(质押)贷款、抵押(质押)无效贷款或者抵押(质押)物已处置完毕的贷款,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六因借款人、担保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涉嫌违法犯罪,或者因金融企业内部案件,经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正式立案侦察2年以上,金融企业对借款人、担保人或者其他还款义务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十七金融企业对单户贷款余额在3000万元及以下的,经追索180天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其中,中小企业标准为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涉农贷款是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以后变化从其规定)规定的农户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