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60294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d.png)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平衡等。
3. 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教学难点: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环保意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2. 课件:环保知识PPT。
3. 教具:垃圾分类桶、节能灯泡等。
4. 素材:相关环保案例。
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平衡等。
3. 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教学难点: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环保意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2. 课件:环保知识PPT。
3. 教具:垃圾分类桶、节能灯泡等。
4. 素材:相关环保案例。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环保宣传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f22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5.png)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构造、资源分布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构造:地球的layers,地壳、地幔、地核等。
地球的资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地球有更直观的了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资源的了解和保护地球的想法。
第二章: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全球和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
我国环境问题: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2.3 教学活动: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有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环保行动的意义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学会一些简单的环保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环保行动的意义:保护地球、改善生活质量等。
环保方法和技巧: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行动的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际效果。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想法。
第四章:绿色生活的实践与推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概念和实践。
培养学生推广绿色生活的热情。
4.2 教学内容:绿色生活的概念: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
绿色生活的实践案例:学校和社区绿色行动的实际效果。
4.3 教学活动: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庭在绿色生活方面的实践。
小组讨论:分享绿色生活的心得和推广绿色生活的方法。
第五章:环保法律法规与公民责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环保法律法规:我国主要的环保法律法规简介。
公民责任:每个公民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5.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fa5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d.png)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我国的环境状况,全球环境问题。
2. 环保意识培养:环保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3. 环保行为养成: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4. 环保知识学习:空气质量、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组织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制作、垃圾分类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3.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环保视野,提高环保素养。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环境问题的现状1. 导入: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引出环保主题。
2. 教学内容:我国的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
3. 课堂活动:讨论环境问题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环保意识培养1. 导入: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意识对环境改善的作用。
第三课时:环保行为养成1. 导入:环保行为的必要性,引出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行为。
2.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环保行为。
3.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制定环保行为计划。
第四课时:环保知识学习1. 导入: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素养。
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环保知识。
3. 课堂活动:观看环保知识视频,进行讨论。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1. 导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2. 教学内容:环保小制作、垃圾分类竞赛等实践活动。
3.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是否有所提高。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实践活动的积极程度。
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
![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fbc0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9.png)
教案名称:初中环境教育备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环境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
2.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教材《环境教育》。
2. PPT课件。
3. 环保活动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 学生讨论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环保活动案例,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环保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自我做起,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环保实践活动要求,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学生承诺并签订环保实践活动协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环保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问题现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保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讨论环保活动的意义,以及签订环保实践活动协议,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课后跟进,了解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https://img.taocdn.com/s3/m/554317b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8.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一、教案名称: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结构、资源分布等。
2.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3.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球的结构、资源分布等基本知识。
3.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
二、教案名称:水资源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我国水资源状况。
2. 水资源的使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的用水情况。
3.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水源地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数据展示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使用和保护措施。
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三、教案名称:垃圾分类与回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情况。
2.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意义:减少垃圾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2. 垃圾分类的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
3. 垃圾回收利用的情况:回收体系、利用技术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关注。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及回收利用情况。
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四、教案名称:生态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ca172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5.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水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生态环境危机感,使学生掌握一些环境科学知识。
3、能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和关于节水方面的具体切实可行的建议。
4、地球只有一个,保护自然资源,人人有责。
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却日趋严重。
因此在班队活动中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开始”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学生调动家长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从而使环保活动从学校走向家庭,从家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准备:1、学生在家中观察统计用水、用电情况,想想怎样才能节约一部分水、电,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它方面可以怎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做出记录(水表、电表各月走了多少)。
2、查找有关节水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环保天使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
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十分璀灿,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
地球拥有的水量非常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
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
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但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
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
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极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
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https://img.taocdn.com/s3/m/2244fe5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1.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一、教案:认识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2.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3.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挑战4. 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全球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4. 总结:教师总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案:环境污染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预防环境污染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预防环境污染的方法,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4. 总结:教师总结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强调预防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三、教案: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状况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 我国资源的状况和特点2. 节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3. 节约资源的实际行动案例4. 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我国资源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的状况和特点,分析节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分享节约资源的实际行动案例。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https://img.taocdn.com/s3/m/763a2d6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2.png)
七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人口、资源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升准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水平。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们共同的家园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现在地球的处境吗?思考举例:(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2准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但是能够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板书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其实质都是发展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教案(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bd9c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f.png)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环保素养。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3.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4. 环保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5. 环保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 教学难点:环保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环保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环保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环保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环保素养。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教材。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https://img.taocdn.com/s3/m/ec6e22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e.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一、教案名称:认识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种类。
2. 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环境问题的现状。
2. 讲解:介绍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影响。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4. 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二、教案名称:环境污染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2.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2. 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环境污染的看法和感受。
4. 总结:强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三、教案名称:节能减排,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节能减排的定义和意义。
2. 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数据和图片展示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节能减排的定义和意义。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节能减排的方法和经验。
4. 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四、教案名称: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状况和重要性。
2. 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水资源的状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水资源的状况和重要性。
3. 讨论:让学生分享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经验。
4. 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水资源,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
五、教案名称:垃圾分类与回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好处。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https://img.taocdn.com/s3/m/2f00b65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c.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一、教案名称: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结构、资源分布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图片,让学生描述地球的特点。
2. 讲解地球的结构和资源分布,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多样性。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想法。
二、教案名称: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经济发展等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2. 分析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三、教案名称:环保行动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
2.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2. 参与环保活动: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环保习惯。
2. 分享环保活动的经验和故事,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
3.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自己的环保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案名称:水资源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分布: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
2. 节约用水的方法: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稀缺性。
2. 分享节约用水的方法,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下)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0de4ff3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9.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问题的成因:工业排放、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
3.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法律法规、技术治理、公众参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 讲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列出具体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现状。
3. 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讲解各种污染源的产生和影响。
4. 讲解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介绍法律法规、技术治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措施。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2. 让学生掌握环保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 环保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垃圾分类技术等。
3. 公众参与环保的方式:环保宣传、志愿活动、绿色出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环保技术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环保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公众参与环保的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环保技术。
2. 演示法:展示环保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0871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 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4.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5.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难点: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环境教育教程》2. 课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3. 实践活动材料:如环保标语、环保手册等4. 视频资料: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片或案例视频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问答,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
6.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
7. 总结与反思:对课堂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行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https://img.taocdn.com/s3/m/347586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4.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第一章:认识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1.2 教学内容环境的定义和分类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3. 阐述环境的重要性。
4.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意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短文。
第二章:环境问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全球和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全球和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
2. 讲解全球和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3. 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4. 介绍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一个环境问题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方法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3.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
2. 讲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3. 阐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4. 引导学生思考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方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3.5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一个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四章:环保行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4.2 教学内容环保行动的基本方法参与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参与环保行动的注意事项讲解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环保行动的了解。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5274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6.png)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行为。
4.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生态环境的破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3. 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介绍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分析个人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
4. 环保行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4. 实施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环境问题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环保活动的材料,如垃圾分类、绿植种植等。
3. 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保行为的实践和表现。
3.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的具体细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学内容5. 自然资源的保护: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6. 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产生的影响,认识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7. 环境法规与环保政策:介绍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环保政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法制观念。
8. 环保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环保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七年级环境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61d2569eae009581beca8.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1 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教学目的:1.了解我们的地球;2.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3.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和制造另一个地球的努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
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学难点: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了解我们的地球:这一节我们将视角拉近到地球本身,学习一下地球自身的结构。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大气圈的组成:2.水圈:水圈有哪些组成?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矿物水)水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水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2)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3)水为满足生物需求创造了前提。
(水自身、水溶解营养物质)(4)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5)水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生物圈在地球上的范围?(最高到达哪里?又可以深入至哪里?)分析:什么是自然环境?它应该包括多么大的范围?自然环境的定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能够影响到人类的范围自然环境的五大因子: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
因此自然环境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自然环境的范围:大气层下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上层——地球表层学。
这个范围也正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交汇的位置,也正是生物圈的位置。
二、认识其它星球人类不能生存的原因,知道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1.结题导言: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月亮的传说。
2.质疑:传说中的月亮那么美,似乎是神仙住的地方,那我们人类可釉支月亮上居住吗?月亮能成为另一个地球吗?人类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看课文中登月的内容,思考:读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宇航员为了寻求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讨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幻想将火星作为另一个地球?为此你了解到人类探测火星的哪些知识知识?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星球的行动?知道哪些宇航员?杨利伟(首次)2003.10.15 费俊龙(指挥长)2005.10.12 聂海胜(操作手)翟志刚(指挥长)(首次出舱)2008.09.25 刘伯明(轨道舱)、景海鹏(返回舱)5.你想对这些宇航员说什么?6.小结:宇航员昌着生命危险进行迷信探索,正如“阿波罗”实验阶段牺牲的宇航员格里索姆说的那样“??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齐读这段话. 7.过渡:宇航员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付出了努力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那他们发现了什么?8.宇航员发现了许多的价值的资料让我们将月球、火星上的情况与地球上作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制造出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只有一个,她是多么的重要啊。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9aeb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5.png)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技能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2.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3. 学生的环保责任4.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5. 环保实践与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学生的环保责任,环保法律法规简介,环保实践与行动。
2. 教学难点:环保法律法规的运用,环保实践与行动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学生的环保责任,环保法律法规简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第二课时: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第三课时:学生的环保责任第四课时:环保法律法规简介第五课时:环保实践与行动六、第六课时: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教学内容:1. 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
2. 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和应用。
3. 分析环保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具体条款。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法规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
2.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环保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的能力。
七、第七课时:环保实践活动策划教学内容:1. 了解环保实践活动的类型和目的。
2. 学习如何策划和组织环保实践活动。
3. 探讨如何评估环保实践活动的效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保实践活动的类型和目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环保实践活动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策划和组织活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估环保实践活动的效果。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dbe6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e.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2、知道温室效应对人类的作用弊大于利;3、结合温室效应的成因学会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
教学重点温室效应的危害教学难点减缓温室效应的途径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温室效应-介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地面起到了类似暖房的玻璃罩或塑料大棚的作用,提高了地表的温度,通常称为“温室效应”。
(可用图示)-回忆:塑料玻大棚、璃暖房的作用。
理解温室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1、矿物燃料燃烧排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2、毁林,导致大自然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减少。
二、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资料,并尝试进行归纳、整理。
对学生的结论加以肯定,再展示自己的结论:温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有好处,但更有弊端,体现在:1、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和部分岛国的淹没;2、部分陆地气温过高,将带来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3、生态系统将失衡,部分物种会灭绝;4、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受到严重威胁。
阅读资料,归纳、整理教材,并交流、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什么-介绍《京都议定书》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两条思路: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增加大自然对二氧化碳的消耗。
-讨论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的目的的危害,形成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
热烈讨论缓解温室效应的可行性途径和实际操作。
对应措施:四、教学反思:1、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垃圾能等;2、植树造林,从我做起。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2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了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3、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1.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赤潮形成的原因。
2.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思考:海洋污染物质来源于哪些经济部门,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海洋中,从而产生海洋环境问题的。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0de36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9.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健康受损等。
3.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法律法规等。
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2.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践。
四、教学难点:1.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2.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4. 实践活动法:发起环保倡议,制定绿色生活计划。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环境问题的产生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环保短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15分钟)1. 教师讲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呈现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如PM2.5污染、水体污染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四、课堂小结(10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其产生原因及危害。
2. 思考如何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提出建议和措施。
第二课时:环境问题的危害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危害的认识。
二、讲解环境问题的危害(15分钟)1. 教师讲解环境问题对生态、资源、健康等方面的危害。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呈现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如雾霾、土地荒漠化等。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下)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下)](https://img.taocdn.com/s3/m/5f19c39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e.png)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 提高学生环保行动的能力,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2.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危害3.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4.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5. 环保行动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类型、危害及保护环境的措施。
2. 难点: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环保行动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危害、环保法律法规等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行动的意义和实践。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行动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4课时。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 提高学生环保行动的能力,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危害2.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3.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4. 环保行动与实践5. 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类型、危害及保护环境的措施。
2. 难点: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环保行动的实践。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危害、环保法律法规等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行动的意义和实践。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行动能力。
5. 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环保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十、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4课时。
六、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危害资源枯竭: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生态破坏: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物多样性丧失2.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类型、危害及保护环境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教育课本课程内容
第一节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的特性
1、整体性:即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2、有限性: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其空间是有限的。
3、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五法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
4、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而且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
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的元素。
第二节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
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
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6.1998年1月3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周公报; 2000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公报;2001年6月5 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预报和公报
7.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第三节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
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
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
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1 疏浚西湖和城区河道,
2 建设西湖引水工程和钱塘江一西湖沟通工程。
3 整治运河,
4 建设运河截污处理工程。
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 建成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目前最大的一级污水处理厂。
7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
目前,
9 杭州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
1998年12月1日起,10 杭州市区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包括含磷洗衣粉、肥皂粉和洗衣液),11 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无磷化省会城市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
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
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第四节环境问题——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
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
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
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
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第五节善待地球母亲——植物保护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 大气污染对植2. 物的危害 3. 水污染对植4. 物的危害5. 土壤污染对植6. 物的危害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 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 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
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
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
[小资料] 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 2.建造绿色家园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
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第六节重庆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乡重庆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集体讨论:谈谈你身边的所见到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环境:2007年重庆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2.62亿吨,烟尘排放19.78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18.23万吨。
近几年来主城区环境大气质量持续好转,但主要指标仍然超标。
二、水环境;2007年重庆工业废水排放6.72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6.54亿吨,长
江嘉陵江是重庆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同时又是最大的和最终纳污水体,随着沿河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和乡镇工业迅猛发展,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次级河流污染有蔓延加重之势。
三、固体废弃物;2007年重庆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86万吨,生活垃圾285万吨,
未经处理的垃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噪声:重庆作为山城,道路狭窄,湾多坡陡,车流量大,鸣笛多。
主城区噪声普
遍超标。
生活噪声主要来自于街道和建设物内部各种生活及人群活动,时常干扰周围居民的工作、学习、休息,这种影响呈加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