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共38页PPT资料
护理学研究,知识点讲义,第五章 护理研究设计
![护理学研究,知识点讲义,第五章 护理研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6b5821360cba1aa911da0b.png)
第五章护理研究设计学习目标掌握1.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2.自身对照、组间对照、配对对照的概念3.量性研究的类型4.质性研究的特点5.总体、样本、抽样、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的概念6.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概念7.偏倚的主要类型8.选择性偏倚、信息型偏倚和混杂性偏倚的概念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6个名词术语)1、研究设计:制定的总体规划、具体方法和实施方案。
包括有计划地收集、归纳、分析资料,最后回答问题,突显研究目的。
设计中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降低误差。
理想的研究设计是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
2、干预:对研究对象人为实施的干预措施;3、设立对照(也叫控制):“对照”是将条件相同、诊断方法一致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接受与对照组不一样的干预,最后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外变量)的影响;4、随机化:随机取样(随机选择样本)和随机分组(将样本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5、盲法: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的前提下进行指标观察、数据收集、结论判断。
目的是减少研究者和受试者的主观影响;6、预实验:可行性研究。
是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进行小规模的试验。
目的是检查课题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有没有要修正的地方;二、研究设计的分类分三类:(一)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二)实验研究、类试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三)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一)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1、量性研究(定量研究)通过观察指标获得数据,通过数字或其它量化方法来说明研究结果的方法。
采用量表、问卷等量化工具。
2、质性研究(定性研究)通过资料、观察、记录、分析进行本质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具体内容在本章第三节中讲。
(二)实验研究、类试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在量性研究中常采用的三种方式。
1、实验研究(干预性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控制和干预因素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设计都必须具备干预、设立对照组、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三个内容。
实验性研究-PPT课件全篇
![实验性研究-PPT课件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9271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8.png)
(七)试验分组
必须设对照组
(八)试验观察期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九)依从性
(十)结局的测量
1. 死亡确诊和登记;2. 行为改变;
3. 减少传播;
4. 不良反应;
(十一)资料分析
评价指标:抗体阳转率、预防分值、效果指数等
统计分析方法:常规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等
23
六、类试验 又称半实验研究,指在实验研
究中,不设对照组,或设对照组但 不是随机分组。
16
研究实例
国产新药14氨基酸800(14AA-800)治疗肝昏迷 的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的协作研究。以 上海、浙江、福建等12所医院为现场,共收集 了肝昏迷病人80例。对80例病人除一般治疗外, 静脉滴注14AA-800,指标为是否“苏醒”。将 结果与上海瑞金医院过去用传统治疗的41例肝 昏迷病人的治疗效果资料进行比较。
(三)特点
研究期间内两种措施都交叉用于每一受试对象, 可进行患者自身疗效的比较,或不同患者间的疗效 比较,试验效率高。
18
(四)优缺点 1. 优点 每个研究对象都接受两个方案的治疗,消除了个体间的差异。 患者自身比较,效果观察较准确。 随机分组避免了组间差异。 可有效地控制选择性偏倚。 所需样本量较少。 2. 缺点 对于急性炎症性病变、不可能回复到第一阶段治疗前的疾病 (心梗、溃疡等),以及那些不应当回到第一阶段治疗前状态的 疾病(心衰、昏迷等)都不能采用交叉试验。 两阶段治疗可能存在顺序效应。 若每个阶段用药周期过短,药效可能不易充分发挥,若周期过 长,则难以保证良好的依从性。
因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总体,研究时期不同步,
可比性难以保证,结果的说服力较弱。
15
4. 优缺点 (1)优点 同时期内所有病人都可接受新疗法或新药物,符合伦理。 可减少自愿者偏倚。 可充分地利用既往的病历等常规资料。 省时、省力、节约经费。 (2)缺点 过去的条件(诊断水平、诊断标准)与现在可能不同,可 比性差。 病人来自不同的总体,代表性不好。 不能施行双盲法。 既往资料的完整性不够。
非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e580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9.png)
非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是指在研究过程中不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控制或干预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比之下,实验性研究会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设计和控制,以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和测量特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非实验性研究则更多地关注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中的关系和趋势。
一般来说,非实验性研究更适用于那些难以进行实验的研究问题,或者是那些需要更真实反映自然现象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1.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现有的情况和事件,记录和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
观察研究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参与观察或间接观察的方式。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面谈或电话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受访者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调查研究可以是横断面研究,即在某一时间点上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也可以是纵向研究,亦称为跟踪研究。
3. 文献回顾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文献、报告、研究和统计数据,总结和评估某一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结果。
4. 历史研究:通过回顾和分析历史文献、档案、照片等资料,研究并描述过去的事件、进程和变化。
5. 应用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数据,以改进和优化特定领域的实践和决策,如医疗保健、教育等。
非实验性研究的优点是能够对自然现象进行较真实的观察和描述,有助于理解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
另外,非实验性研究通常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在现有的资源和数据基础上进行。
然而,非实验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研究人员不能直接控制和操纵变量,因此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其次,非实验性研究可能受到研究对象的主观性、偏见和误差的影响。
此外,非实验性研究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在进行非实验性研究时,研究人员应充分考虑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
同时,注意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取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非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5d62e628ea81c759f57808.png)
估计该人群患病率或某种特征
局部
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
揭示某种疾病的分布规律或流行水平
特点:花费少、速度快、覆盖面大且正确性高
优点
抽样调查
-- 范围小 集中人力和物力
-- 有充足的时间
缺点
-- 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 不适用个体变异过大的资料
-- 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较复杂
纵向研究(随访研究)
用
途
了解疾病的基本分布情况
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建立生理标准
优点 缺点
普查
• 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早期治疗 • 普及医学知识,了解疾病分布和特征 • 揭示明显的规律性,提供病因分析规律
工作量大时,易造成遗漏和偏倚 • 不适用患病率低且无简单易行诊断
手段的疾病
抽样调查
从研究人群的全体对象中抽取一部分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缺点 - 控制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偏倚难度大 - 对照组选择困难 - 控制外变量比较困难
非实验性研究
优点 - 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 - 用来描述/比较各种变量的现状 - 最简单和易行的一种研究方法 - 可以同时收集较多信息 - 为实验性研究奠定基础
非实验性研究
局限性 - 没有人为的施加因素 - 无法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
护理描述性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现况调查
描述在特定时间和地区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 描述疾病与某因素或特征间的关系 研究医疗卫生与护理措施的效果 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监测高危人群 进行疾病监测
普查
根据一定目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 内所有对象进行调查或检查
早期发现病人
举例
◆ 太原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 我校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情况调查分析 ◆ 新疆哈密地区初中学生心理伤害研究 ◆ 16所市级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 北京市各级医院护工的管理现状调查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ppt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595aab240c844769eaeeb0.png)
先将动物编号1~15号。再查随机数字表,(任意)令从第16行第6个随机
数开始,从左至右逐个抄录15个随机数按顺序依次分配至动物1~15编号下,
以3(分三组)除每个随机数字,令余数为0者分A组;余数为1分B组;余数为
2者分C组。
表 30 只动物完全随机化分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随机数字 33 35 72 67 47 77 34 55 45 70 08 18 27 3 90
余 数 020112110120020
初步分组 A C A B B C B B A B C A A C A
第一节 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原则
一、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实验单位、实验效应
(一)处理因素(treatment factor):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实验单位, 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并阐明其效应的因素,即研究因素。可以是生物、理化、 心理、社会等因素,也可以是机体本身内在对机体有影响的因素。
1.指标的关联性——能够确切地反映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专业知识)。 2.指标的客观性:①客观指标,是借助一定的仪器或检验等方式测定所得
的客观数据。多数为定量指标。②而主观指标则是通过研究者观察判断或 由受试者自身主观感觉而回答的结果。多数为定性指标。——可采取多人、 多次、盲法、交叉法进行观察判断。 3.指标的精确性:包括指标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①精密度是指重复测量或 观察时,测定值(观察值)与其均值的一致程度。 ②准确度是测量值的 正确性的量度,即测定值(观察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4.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①特异性是表示该指标能够鉴别真阴性的能力。 ②敏感性是表示该指标能够检出真阳性的能力。
试验性研究
![试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879f1890c69ec3d5bb7552.png)
一阶段所用药物的半衰期5-7倍的时间
停止给药,然后开始第二阶段的治疗
目的:使第一阶段的作用不致于影响第
二阶段
同组病人的前后对照研究验
冲洗期
A药 6W 2W B药 6W
V0
V6
V8
V14
交叉对照试验(Crossover design)
A药 6W
冲洗期 2W
分组——由主管研究的医师决定,或
——根据病人或病人家属是否愿 意接受某种治疗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优点:容易被医师和病人所接受,依
从性较高 缺点:难以保证各组间结果比较的合 理性
3 自身对照试验(self-controlled trial):
以同一人群试验前的结果作对照
•比较同一组病人用药前后指标的变化, 根据变化程度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前提:如果不给这些病人以有效的治疗 药物,其病情(指标)将保持稳定不变 •实际上缺乏真正的对照,不能如实评价 所研究药物的效果。
霍桑效应(英语:Hawthorne
Effect),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
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 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
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七 盲法的应用
单盲(single blindness) 双盲(double blindness) 三盲(triple blindness)
各方面必须与实验组近似或可比
4 干预措施:必须对实验组加以 干预措施,或称处理因素,可以 是某种新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或膳食调整。
三 主要类型
四种类型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 干预试验、类试验
流行病学实验三要素
实验性研究主要由研究因素、
实验性研究讲PPT课件
![实验性研究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43e9acf61fb7360b4c65db.png)
受控试验:是指实验在严格的条件进行,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用同样的条件和方法都 能稳定地重复
5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
是指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 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 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 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26
基本原则:
(一) 对照的原则:要求两组研究对象必须 具有可比性,即除了是否给予不同干预措 施外,其它的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居 住环境等应尽可能一致。
(二) 随机的原则:参加实验研究的对象必 须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提高两 组的可比性或均衡性。
(三) 盲法的原则:由于受研究对象和研究 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 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信息偏倚,为避免可采 用盲法
阿司匹林使严重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约1/4
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1/3
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1/4
阿司匹林使血管性死亡风险下降约1/6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BMJ 2002;324:71-86
34
ATC荟萃分析 阿司匹林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带来收益
其中包括饮食指导组,运动组,饮食+运动 组和对照组 、随访六年。
19
1992年结束研究时,他们发现,对照组的 累积患病率为67.7%,饮食指 导组为43.8%, 运动组41.0%,饮食+运动组46%,干预组 与对照组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调 整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后的标化患 病率为饮食组31%,运动组46%,饮食+运 动组42%。 可见饮食控制和/或运动锻炼确 实可降低糖耐量异常发展成Ⅱ型糖尿病。
实验研究类实验
![实验研究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8974eeb0740be1e640e9a7a.png)
.
40
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具备干预 与实验性研究不同的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中的随机分组或没有 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
41
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 时间连续性设计
.
42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O1
X
O2
O1
O2
例:研究责任制护理对护士工作士气的 影响
.
33
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 索罗门四组设计
.
34
实验性研究的优点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干扰因素对所施加 的处理因素的可能结果的影响,得出 的结论比较客观和可靠。
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 究设计
.
35
实验性研究的局限性
临床研究中,干扰变量的控制比较困难。 伦理的原因,有时很难做到完全随机分组。 难以找到完全对等的对照组。
.
29
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为了减少偏倚,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 服力,应该如何优化研究设计?
.
30
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 关系的影响
设计2:对1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或测量两组患者与 丈夫的关系。然后试验组给予心理辅导,对照 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两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并比较之。
.
27
索罗门四组设计模式
实验组1 前 干预
测
研 究
随 机
对照组1
量
对分 象 组 实验组2
干预
后 测 量
对照组2
.
28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70f2ed81c758f5f61f67a8.png)
按随机原则分组或没有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但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内容(操纵)。 类实验性研究结果虽对因果关系论述较弱,不如实验 性研究可信度高,但类实验性研究结果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在护理研究中比较实用。由于在实际对人的研究中,很 难进行完全的实验性研究,特别要达到随机分组比较困难 ,故选择类实验性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3. Challengers Forward
YOUR SITE HERE
二、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一)无相等对照组设计 (二)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二)时间连续性设计
YOUR SITE HERE
三、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类实验性研究在实 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 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 同实验性研究相比更为 实用。特别是在护理实 践中当无法严格控制干 扰变量而不能采用实验 性研究来回答因果关系 时,类实验性研究是较 好的研究方法。
局限性
由于类实验性研究无法 随机,已知的和未知的干 扰因素就无法向随机实验 那样均衡分布在各组中, 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 实验,效果的判断更是很 难完全归因于干预措施, 故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 可信度高。
YOUR SITE HERE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一、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类实验性研究同样具备有人为地施加影响因素 的特点。同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的另外两个特点中的一个。也就是
2. Strategy
或者没有相பைடு நூலகம்的对照组,或者不是用随机的原则分 的组。在个别情况下,也有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
临床研究ppt课件
![临床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8476c0102de2bd960588d8.png)
33
二、对照组的类别 ●同期随机对照 (concurrent randomized control) ●自身对照( self control) ●历史对照(historical control) ●非随机同期对照 (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 ●配对对照 (matching control)
种类
研究现场 研究对象 干预措施施加
现场试验 社 区 尚未患病的健康 针对个人
(个体)
人群或高危人群
社区(干预) 社 区 试验
同上
针对社区
临床试验
医院
到医院就诊的已 患某病的患者
针对个人
4
经典性实验研究
如: James Lind 关于坏血病病因的研究;
George Baker 关于铅与腹绞痛因果关系 的研究;
含义
分配方法及结果 见表5-5
能保证区组内和组间的病例数相等,且随时保持两 组间例数的平衡。
要注意的是每个区组内人数不宜过多;
25
26
(四)系统随机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 (五)多级抽样法 (multi-stage sampling)
27
三、随机化的优缺点
随机分配可提高可比性,防止混杂偏倚; 随机抽样可提高代表性,减少选择偏倚; 缺点是设计和实施较难。
8
临床科研设计的“三要素” 与“三原则”
研究对象 三要素 处理因素
效应指标
三原则
随机化 设立对照 盲法观察
9
1.研究因素(处理因素)
研究因素是根据研究目的 所确定的需要研究的某干预 措施。
10
临床试验设计中,确定处理因素 时应明确以下几方面:
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1813ca9e314332396893a0.png)
第九章实验性研究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第二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一、处理因素二.受试对象三.实验效应第三节实验设计的原则一、对照原则二、重复原则三、随机原则四、齐同原则五、盲法原则第四节实验性研究优缺点一、优点二、缺点第五节临床试验一、临床试验的类型二、临床试验注意第九章实验性研究学习目标说出实验性研究的概念与特征;阐述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简述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能对某一新药或新疗法效果评价作出研究设计。
案例:关于Goldberger糙皮病的研究。
糙皮病于1735年在西班牙首先发现,之后在意大利、法国、美国等相继发生。
开始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传染病,也有认为是遗传病。
Goldberger认为不可能是传染病。
他在发病多的孤儿院内作了细致的现场调查后发现6~12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而该组儿童每日主食以玉米为主,一周只吃一次肉,故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
问题:怎样通过实验性研究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将一组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种或多种处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人为地给予或控制某因素,而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或给予安慰剂,然后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或结果)。
如添加赖氨酸促进生长发育的实验研究,将随机抽取的若干小学三年级学生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甲组课间餐中添加赖氨酸,乙组仅给予正常课间餐,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增长情况。
实验设计是关于实验研究的计划、方案的制定。
良好的设计是顺利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的先决条件,也是使实验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如上例,赖氨酸的添加是人为设置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或不接受这种处理。
2.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试验性研究
![试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32a0cfc1c708a1284a4468.png)
RCCT
• 设计原理:首先根据诊断标准确定研究对 象的目标总体,再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从中排除不愿意参 加的研究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愿意 加入研究的合格对象随机分配至试验组或 对照组,向各组施加相应的处理(治疗措 施和安慰剂或不给予任何措施),观察一 定时期后,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 做出结论
处理因素
• 定义:对受试对象人为地外部施加的因素, 是研究者要观察、研究的因素。 •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 需要严格控制,并执行标准化
受试对象
• 人或动物(包括动物的器官、组织)
实验效应
•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后产生的一系列 变化或反应,主要借助观察或实验指标来 反映
• 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性研究分为临床试 验、现场试验、类试验
同一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
• 特点:1、研究方向是前瞻性,属从因到果 2、前后两种处理都在同一个体中, 可排除个体差异,可比性较好
同一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
• 优缺点 优点:1、符合伦理;2、消除个体差异,较少样本 量,节约时间和成本3、减少自愿者偏倚和研究者 意愿偏倚4、可以实现试验措施的标准化5、试验 中如采用盲法观察并采用随机方法安排前后措施, 结果可信度提高,结果可信 缺点:1、若两阶段观察期过长,可能使两阶段开始 前的病情不一致,可比性差;2、中间需要有一个 洗脱期,尽可能避免第一阶段措施的顺序效应;3、 应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慢性、复发且不能自愈 自限的疾病
交叉试验
• 适用范围:慢性病且不宜根治并需要药物 维持治疗的某些疾病的研究 新药开发和研究,I期临床试验常采用交叉 试验方法来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交叉试验
• 特点:两种措施都交叉用于每一受试对象, 可进行患者自身疗效比较,或不同患者间 的疗效比较,试验效率高
实验性研究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实验性研究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86e73ab8f67c1cfbd6b845.png)
保护率(Protective rate):60-90%
9
1979年前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在东北某地区开
展向人群投硒制剂以预防克山病的现场实验 苏德隆等在启东进行的水源与肝癌发生关系
的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10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发展历史
推荐参考文献
吴涛, 詹思延, 李立明.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发展历史. 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7): 633-636.
vitB与糙皮病
8
1955年 Francis进行的疫苗现场试验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人群实验
Jonas Salk
Thomas Francis,Jr
脊髓灰质炎疫苗(poliomyelitis vaccine)现场试验 (1955)-美国+加拿大
疫苗组(vaccine)440,000 人,安慰剂组(placebo)210,000 人,对照组 120,0000人。
6
James Lind (1716-1794)
维C 缺乏-坏血病 (1747) Vitamin C deficiency--scurvy
7
第一节 概述
一、实验流行病学的历史回顾
18世纪 经典的人群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James Lind vitC与坏血病
George Baker 铅与腹绞痛
Golderger
布均衡性良好( X2年龄=1.6596,P=0.198; X2性别=2.77,P=0.096)。
27
u 观察人群发病情况 2008年11-2009年6月底, 在研究期间观察的县城及其周边3个乡的22 所小学和21所幼儿园,共监测到水痘103例, 其中接种过VarV-Fd或MM联合疫苗的观察 人群44例,发病均以爆发形式发生,分布 在4所小学和幼儿园。
《实验性研究》课件
![《实验性研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9ded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4.png)
实验的操作
实验操作流程
数据采集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步骤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各项数 据,包括实验对象的状态、反应和测量结 果等。
质量控制
安全措施
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例如使用标准品、进行重复实验等 。
根据实验的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确保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健康和安全。
模型选择与建立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 如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等。
结果解释与报告
结果解读
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解读,理解其实际意义。
结果呈现
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呈现结果,使结果更直观易懂。
结果讨论
对结果进行讨论,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实际意义,并提出相应的 建议或展望。
PART 05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实验的记录与整理
数据整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核对、分 类和编码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
结果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 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和解释。
数据存储
选择适当的数据存储方式,确保数据 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后续的查阅 和使用。
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结果,撰写详细 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等。
医疗照顾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为受试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照顾和救 助措施,确保受试者的身体健康。
研究结果的保密与公开
保密义务
研究者需对实验数据和资料保密,不得随意泄露或用于其他用途。
成果分享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7ac563336c1eb91a375d2f.png)
有效应 无效应 有效应 无效应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 按研究对象分类 人体试验现场试验 社区试验
病因试验 按研究目的分类 预防试验 治疗试验
例:甲氰米胍治疗严重十二指肠溃疡(胃镜确诊;反 复发作;符合手术条件)双盲试验。
空白对照常用安慰剂对照。交叉对照注意必须有足够 的洗脱时间。
(六)使比较组间条件齐同 1、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基本条件要有均衡性 2、两组成员的易感性要有可比性 3、两组的评价指标、诊断标准、措施等各方面都必须一致 4、对两组的观察应同样重视
5、最好用“双盲法”处理试验组与对照组
(七)确定效果观察指标
一、研究因素 (一)研究因素的性质 研究因素可以是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理的、遗 传的、心理的 、行为的、社会的等等因素。 (二)研究因素的强度
即所使用的药物或措施的总量、次数、每次的剂量、疗 程的数量等。若研究对象本身的某些特征作为研究因素,也 有与强度相类似的问题。 (三)研究因素的实施方法
1、短期临床效果观察
2、长期临床效果观察
(八)盲法应用
1、单盲试验设计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对象不知道所接受措施的具体内 容,从而避免了他们主观因素对疗效造成的偏倚。 2、双盲试验设计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对象和直接观察者均不知患者分 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 必须有另外的监督人员负责监督试验全过程,以保证 研究对象的安全。 3、三盲试验设计 即研究对象、直接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分组 和处理情况。
三、影响疗效研究的因素
1、研究方法应用不当 2、研究设计是否合理 3、依从性 4、偏倚 5、沾染和干扰 沾染是对照组意外地接受了试验组的处理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⑶索罗门四组设计
•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 其中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和干预 后两次测量,而另一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进行干 预后的测量。该设计实际上是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和单纯实验后设计的组合。适用于实验前测量本 身可能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情况,特别是涉及 到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表示如下:
• R………………………X…………O1 • R………………………………….O1 • R…………O1…………X…………O2 • R…………O1…………………….O2
9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⑶索罗门四组设计举例 • 问题:认知教育改善护士对AIDS患者态度的研究 • 选择符合条件的护士200名,随机分成4组,每组
6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⑵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施加干 预因素前,对两组进行观察或测量,在实施干预 措施后,再对两组进行观察或测量,表示如下:
• R…………O1…………X…………O2 • R…………O1……………….……..O2 • 注:R=随机分组;X=干预措施和处理因素;O1
13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⑸交叉设计举例
• 不同靠背角度对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 影响
• 选取符合条件的脑损伤患者60例,首先将条件相 近的被试配对,共30对,按随机的方法分成两组, 每组15对,各30例。每个被试均接受两种实验处 理,即处理A(平靠背)和处理B(倾斜30度的靠 背),但是处理A和B顺序交替进行,保证有一半 被试先接受处理A,再接受处理B,另一半被试先 接受处理B,再接受处理A,最后比较分析两种靠 背方式的效果。
50人,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组,首先对其中的 一个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态度的测量,然后对两 个实验组进行认知方面的教育,结束后再对全部 四个组进行态度的测量。
10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⑷随机化区组设计
• 也称配伍组设计,是将条件相近的研究对象配成 一组,称为区组,每个区组的样本例数主要取决 于研究需要的对比组数。
(2)设立对照组:为了突出实验处理因素的主效应, 必须对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设 立对照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3)随机分组(randomized allocation):目的
是使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在均衡条件下进行比较,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无关变量的影响。
3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 将每个区组中的研究对象按随机的方法分到各个 对比组,给予不同的处理或干预。这种设计增强 了各组间的均衡性,可进一步控制干扰因素。
11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⑷随机化区组设计举例
•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 系的研究
• 在某医院心内科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皮 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50例,每例注射5次。将 每例患者的5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5组,设定5组的 压迫时间分别为1min、2min、3min、4min、5min, 选用统一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在统一的皮下部 位注射,注射后护士分别用棉球压迫1min、2min、 3min、4min、5min。12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和出 血面积的大小。
2.实验性研究设计的类型
• ⑴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 ⑵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 ⑶索罗门四组设计 • ⑷随机化区组设计 • ⑸交叉设计 • ⑹析因设计 • ⑺拉丁方设计 • ⑻正交设计
4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⑴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
施加干预因素后,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 察和测量,表示如下: • R…………X…………O • R…………………….O • 注:R=随机分组;X=干预措施和处理因素;
14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⑹析因设计 • 是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排列组合, 交叉分组进行试验,可用于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 作用。
=第一次观察或测量;O2=第二次观察或测量
7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⑵实验前后对照设计举例
•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 将随机选取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各为100例(全部病例符合WHO/ISH及我 国新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首先对实验组 和对照组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实 验组实施护理干预计划,如:知识宣教、饮食指 导、运动指导和心理指导等等,对对照组不采取 任何措施。通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高血压患 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
研究设计方法
1
第二节 科研设计的常见类型
• 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 和非实验性研究
• 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
按设计内容的不 同进行划分
按照研究时间的 不同进行划分
2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一)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1.必备三个特点:
(1)干预(intervention):是研究者根据研究 目的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处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⑴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举例
• 问题:康复训练对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 选择5-1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
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两组均按先天性心 脏病手术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入院之日起即在护 士指导下每天按时进行康复训练,直到手术前1日。 术后2日继续康复训练。对照组手术前后均不做康复 训练。观察两组患儿在术后撤呼吸机时间,术后在 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的差异。
12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⑸交叉设计
• 也称重复测量设计(repeated measures design),是一种特殊的自身对照设计。
• 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将条件相近的观察对象配对, 再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决定其中之一先采用实验处 理A,再接受B;另一半对象先接受B,再接受A; 两种实验处理在研究过程中交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