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层示意图2

合集下载

土壤耕层PPT课件

土壤耕层PPT课件

气、土居生物都在骨架内部的孔隙中移动、生
活。
第2页/共26页

固相:土壤固体颗粒部分。

液相:毛管孔隙(孔隙直径为0.001-0.1mm),
具有毛管作用,水靠毛管引力向上下左右移动,是对作
物最有利的水分状态。(无效孔隙:小于0.001mm,
水分被土粒强烈吸附,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气相:非毛管孔隙(直径大于0.1mm),是水分
第23页/共26页
六、思考题
• 1、比较不同层次土壤耕层构造状况的差异。
第24页/共26页
七、实验安排
实验时间
9月23日上午 9月24日中午 9月24日晚9:00 9月25日早8:00
9月26日晚8:00
实验内容
称重、取土、吸水 吸水饱和的土样称重、然后放入105度烘箱进行烘 关掉烘箱 打开烘箱
第9页/共26页
•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 (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 米3),称为土壤容重。它的数值总是小于 土壤密度。
第10页/共26页
• 两者的质量均以105 - 110℃下烘干土计。 容重的数值大小,受密度和孔隙两方面的影 响,而后者的影响更大,土壤疏松多孔的容 重小,反之则大。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 - 1.5g/cm3范围内,自然沉实后的表土的容重 约为1.25 - 1.35g/cm3。
• 3. 称重

将田间取好的土样带回室内,将环刀
和原状土样及上下盖一起称重,记下结果。
第18页/共26页
• 4. 室内土样吸水饱和

将环刀的上盖取下,放到一边,带眼
的盖子向下,小心放在搪瓷盘中已裹好滤
纸的吸水槽上,然后向搪瓷盘中加水至吸

农业类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优秀课件

农业类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优秀课件
结构体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块状或核状结构体
块状: 纵轴和横轴大体相等,边面一般不明显, 但不呈球性。
核状: 在粘重的心土、底土层,常见多棱角的 碎块,这种碎块系由石灰质、氢氧化铁 胶体胶结而成,内部十分紧实。
2、柱状或棱柱状
纵轴远大于横轴,在土体中直立。 棱角不明显的称为柱状结构体,常出现
2、能较好地协调水、气的矛盾: 团粒与团粒结构之间的大孔隙可以通气 透水,结构内部的大量的毛管孔隙可以 保存水份。
3、协调的保肥与供肥能力: 团粒结构表面中微生物活动强烈,土壤 养分供应较足。团粒结构内部微生物活 动较弱,有利于养分的储藏。
4、耕性较好: 团粒结构丰富的土壤,粘结性弱,耕作 阻力小,宜耕期长。
土壤总孔度一般以50-60%为宜。
2、土壤孔隙比
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 壤孔隙比。
例如:某土壤孔度为55%,土粒占45%, 则其孔隙比=0.55/0.45=1.12
(二) 土壤孔隙分级
1、当量孔径 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 有效孔径。计算公式如下: d=3/h
D:当量孔径(mm) H:土壤水吸力(毫巴)
每一当量孔径与一定的水吸力相对应。
例如:当水吸力为10毫巴时,当量孔径 为0.3毫米。
也就是说,此时土壤中的水份保持在小 于0.3毫米以下的孔隙中,大于0.3毫米的孔 隙中没有水。
反过来说,此时凡持水的孔隙,其当量 孔隙都小于0.3毫米。
2、孔隙的分级
(1)非活性孔隙 当量孔径小于0.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这 些水份难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
第三节 土壤耕作和管理
一、土壤耕作的概念
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 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 进行的机械操作。

2.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2.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养分向根表的迁移的方式
质流 扩散
质流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 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 流向根表迁移。其特点是运输养分数量多,养分 迁移的距离长。养分通过质流到达根部的数量取 决于植物的蒸腾率和土壤溶液中该养分的浓度。
质流的动力 ---水分蒸腾
质流输送的养分量
*根据Baeber(1974)估计,根容积等于土壤容积的1%
不同迁移方式对根系养分的相对贡献*
“available”in Total uptake Supply (kg/ha) by the topsoil by crops (kg/ha) (k/ha) Interception Mass flow Diffusion
Nutrient
Calcium Magnesium Potassium Phosphorus
4000 800 300 100
45 35 110 30
40 8 3 1
90 75 12 0.12
95 28.9
影响养分移动的因素 养分向根表的迁移受到根系吸收和土壤供应两 方面的影响,影响因子包括多个方面
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蒸腾量
玉米的水分吸收与根际钠,氯积累的关系
水分吸收
(蒸腾ml/cm×10)
氯(Cl -) ( mg/Kg ) 土体 根际 根表
根表电导率 土体 根际 根表(nS/cm)
钠(Na+) (mg/kg)
0.38 0.46 0.82 0.95
310 360 430 440
410 580 430 650 660 970 640 1280
扩散的动力
-养分浓度梯度
扩散输送的养分量
直接法: 直接测定扩散系数计算,很难 间接法: 扩散输送的养分量=植物吸收总量-根系截获量 -养分质流量

2021年优质教学课件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2021年优质教学课件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 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思考: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 集、捕捉猎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 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原 始 农 耕 分 布 图
1 河姆渡人的生活 2 半坡居民的生活 3 原始农业的发展
明起源和发展的多元一体化。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第二课 2.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写作业本上)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粮食作物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纺 织 制 衣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
栽培稻。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su)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
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原始农业的发展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 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①农作物种植;②家 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拓展:良渚(zhǔ)遗址
时间:约四五千年 地址:太湖流域(浙江余杭良渚) 遗址:古城、村落、墓地、祭坛等 出土文物:石器、陶器、玉器、丝织品、麻织品等 除此之外,还有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证实了中华文
CONTENTS







骨锥



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 湿温热。

第二章 土壤耕地机械

第二章 土壤耕地机械

第二节 土壤耕作力学
一、耕层土壤的力学特性
为了正确认识在耕耘过程中,机械对土壤的 施力状态和土壤产生的反应,我们不仅要了解 耕作土壤的物理特性(如:土壤的机械组成、结 构、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还必须研究土 壤在机械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动力特性如强度、 流变、摩擦因数等),即只是在受外力作用时才 表现出来的力学特性。这种特性,或称土壤的 动力效应(dynamic behaviOr)。
1、土壤强度
是指某种土壤在特定条件下抵抗外力作用的能 力,也可定义为土壤承受变形或应变的能力。
Micklethwaite最早把土壤强度与机具联系起来。应用
土力学中的摩尔一库伦定律,建立了车辆的前进推力或附着力
的模型:
Pφ=Fc+Gtanφ
式中:
Pφ—土壤对车辆的最大推力或附着力;
F——车轮的接地面积;
4、土壤坚实度
土壤坚实度也称贯入阻力。当压缩非密实土壤 时,使其压痕的容积为1cm3时所需的力称为单位 压实力。当以一定断面形状(圆形、锥形等)的柱塞 压入土壤,其压陷深度与单位压实力的乘积称为土 壤坚实度。
Bekker首次建立了土壤承载能力与下陷深度的 数学模型,并被得到普遍的引用,其模型为 P=(Kφ+Kc/b)Zn 式中:P——土壤坚实度; Kφ——土壤内摩擦变形模量; Kc——土壤内聚力变形模量;
三、土壤耕作机械的种类
土壤耕作机械的种类较多,根据耕作的深度和用途不同, 可把土壤耕作机械分为两大类:一是耕地机械,它是对整个 耕作层进行耕作的机具,常用的有铧式犁、圆盘犁、全方位 深松机等。二是整地机械,即对耕作后的浅层表土再进行耕 作的机具,按动力来源分,可分为牵引型和驱动型两种:牵 引型整地机械包括圆盘耙、齿耙、滚耙、水田耙、镇压器、 轻型松土机、松土除草机等,驱动型整地机械包括旋耕机、 驱动船、机耕船、灭茬机、秸秆还田机、盖籽机等,其耕作 深度约等于播种深度。此外,土壤耕作机械还有兼有耕、整、 灭茬和垄作的联合耕作机械,如耕耙犁、联合耕作机、旋耕 灭茬机等。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ppt课件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ppt课件

灌淤土剖面图
栗钙土剖面图
石灰土剖面图
磷质石灰土剖面
灰钙土剖面图
石膏盐盘棕漠土剖面图
海滨盐土剖面图
二、土壤结构
土壤的结构性是对土壤中土粒存在方式 的一种描述。 土壤中的土粒:或者彼此不粘结,呈单 粒态;或者彼此相互粘结,形成具有一定 形状和大小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即为结 构体。
土壤形成结构体的性质以及结构体的特 征就称为土壤的结构性。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5、团粒结构,土质疏松 5、土体紧实,不利于根 多孔,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系生长,也不利于农业操 ,利于农业操作。 作。
6、具备良好的肥力基础 。
6、需改良。
土壤结构的破坏
• 1、雨水的冲刷、人畜的践踏、农机具的镇 压、不合理的耕作 • 2、化学破坏 K、Na、NH4 • 3、生物破坏
pptppt精选版精选版1313暗棕壤剖面图暗棕壤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1414潮土剖面图潮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1515黄绵土剖面图黄绵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1616龟裂性土剖面龟裂性土剖面pptppt精选版精选版1717红壤剖面图红壤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1818褐土剖面图褐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1919灰化土剖面图灰化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020黑土剖面图黑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121黄壤剖面图黄壤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222灌淤土剖面图灌淤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323栗钙土剖面图栗钙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424石灰土剖面图石灰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525磷质石灰土剖面磷质石灰土剖面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626灰钙土剖面图灰钙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727石膏盐盘棕漠土剖面图石膏盐盘棕漠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828海滨盐土剖面图海滨盐土剖面图pptppt精选版精选版2929二土壤结构二土壤结构土壤的结构性是对土壤中土粒存在方式的一种描述

小麦的器官建成:萌发、叶、根、茎、分蘖

小麦的器官建成:萌发、叶、根、茎、分蘖
产量水平,土壤条件 浅耕0-15cm,不能利用根层的下肥力 产量越高,中下层根量比例越高(耕作层中绝对根量高于低产田)
33
(二)根的功能
1.吸收功能 吸收大量水和无机盐
靠根压和蒸腾拉力 根压:主动吸水力——早晨吐水现象 分蘖前,种子根,分蘖后次生根作用逐渐变大 种子根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种子根吸收P能力较强,次生根N利用率较高 全株,种子根吸收量小于次生根,如抽穗期,吸P占全株8%左右 根系吸收营养物质主要输向地上部生长中心
n——种子覆土深度,以cm表示
20——幼芽鞘出土到第一片叶露出芽鞘2cm时所需平均积温
覆土深度为5cm,所需积温:
∑t℃=50+10×5+20=120℃
据多年气象资料,可估算播种到出苗所需日数
17
3、水分 适宜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75%—80%
(土壤绝对含水量:沙土14—16%,壤土16—18%,粘土20—24%)
红色、白色(中间色)
麸皮(15-17%):
加工制粉中,皮层与糊粉层合并 红粒:皮层厚,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白粒:皮层薄,休眠期短,出粉率高 长江中下游:雨量较多,麦粒红色居多
黄淮平原麦区:气候干燥,以白色居多
休眠期长: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细胞排列疏松、不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5
31
3、根系发生:两个高峰期
冬前分蘖期: 较多从主茎分蘖上长出
春季拔节期: 一生中发根力最旺盛时期 成倍增加,分蘖次生根增加率高 根系总干物质的40-50%
拔节后,增加率显著下降 一般持续至抽穗,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32
4、根系分布
主要 0-40cm 土层 0-20cm:70-80% 20-40cm:10-15% 40cm以下:10-15% 根量的垂直分布???

2土壤质地与结构

2土壤质地与结构

2、土壤孔隙比
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 壤孔隙比。 例如:某土壤孔度为55%,土粒占45%, 则其孔隙比=0.55/0.45=1.12

(二) 土壤孔隙分级
1、当量孔径 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 有效孔径。计算公式如下: d = 3 / T d :当量孔径(mm) T物风化过程以及土壤成土过程 中形成的碎屑物质,是构成土壤固相的 基本组成。 矿质颗粒为主,少量有机颗粒


单粒和复粒
土 粒 分 级
土壤粒级的分级标准
二、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和性质

1、矿物质土粒的矿物组成 2、矿物质土粒的化学组成 3、矿物质土粒的水分物理性质
1、矿物质土粒的矿物组成

不同质地的生产性状—粘质土


物理性黏粒大于45%
(1)通透性差 (2)保水力和保肥力较强 (3)养分含量较丰富 (4)土温较稳定 (5)耕作较困难 (6)有毒物质多 (7)发老苗不发小苗




不同质地的生产性状—壤质土

壤质土,质地介于粘质土和沙质土之间,兼具两 者优点,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土壤质地的剖面构型也是制约土壤肥力的重要因 素,其中上沙下粘型的构型,即“蒙金型”,对 耕作、发苗和保水保肥最为有利。

不同粒级土粒的基本性状
三、

土壤质地
(一)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分类

(二)不同土壤质地的生产性状
(三)土壤机械组成

(一)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分类

土壤质地:指不同粒径的土粒在土壤 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1)国际制P24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类别 砂土 壤土 质地名称 砂土及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壤土 粉砂质壤土 砂质粘壤土 粘壤土 粘壤土 粉砂质粘壤土 砂质粘土 壤质粘土 粘土 粉砂质粘土 粘土 重粘土 粘粒(<0.02) 0―15 0―15 0―15 0―15 15―25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25―45 25―45 各级土粒(mm)重量(%) 粉粒(0.02―0.002) 0―15 0―45 35―45 45―100 0―30 20―45 45―85 0―20 0―45 45―75 0―35 0―35 砂粒(2―0.02) 85―100 55―85 40―50 0―55 55―85 30―55 0―40 55―75 10―55 0―30 0―55 0―35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第二节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 解释中国耕 地资源的分 布,说明其 开发利用现 状,以及耕 地保护与粮 食安全的关 系。
备考指津
知识体系
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认识我国 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 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 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2.人地协调观:结合我 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的关系,掌握我国维护 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理解耕地保护对维护粮 食安全的重要性。
2.保护耕地的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数量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
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质量 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
保护 贫瘠化等;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能力运用] 考向1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 全的基础。与世界相比,中国耕地的问题非常突出。读中国与世界人均 耕地面积数据对比图,完成第1~2题。
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1)概念: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1___生__存__和__健__康___所需要的足够食 物。 (2)危及粮食安全的环节:粮食□2__生__产____、储备、流通、进出口。
2.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国家政策 影响产量
的因素
耕地资源 及粮食生 产的特征
1.对于形成图中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退耕 B.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
2.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实现这一 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 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二章耕作机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犁的类型第三节铧式犁的构

第二章耕作机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犁的类型第三节铧式犁的构

第⼆章耕作机械第⼀节概述第⼆节犁的类型第三节铧式犁的构第⼆章耕地机械第⼀节概述⼟壤耕作是对⼟壤进⾏耕翻和疏松。

其⽬的是为农作物的种植和⽣长创造良好基本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1)通过翻耕、疏松⼟壤,改善⼟壤中的⽔分、空⽓和⼟粒间的结构状况,增强⼟壤吸⽔及透⽔透⽓的能⼒。

(2)通过翻耕,铲除并覆盖杂草、绿肥、作物残茬及肥料等,增加耕层的腐殖质和肥⼒。

(3)将⼟层下⾯的⾍卵翻⾄地表消灭,防除病⾍害。

耕地机械主要是铧式犁和圆盘犁,尤以铧式犁因其优良的翻⼟和覆盖性能得到最⼴泛的应⽤。

另外,为深松⼟壤,深松犁也⽇益得到⼴泛应⽤。

⼈类应⽤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刘仙洲教授在《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认为中国在3200年前已经⽤⽜拉铧式犁进⾏耕作。

虽然犁可算得上是最古⽼的农具之⼀,但对犁的研究在今天仍是令⼈感兴趣的课题。

世界各地的⼤农机公司每年都要推出⼀批新种类的铧式犁供农民选⽤。

世界⼟壤耕作研究组织(IsTRO)则每两年都要组织⼀次⼤型国际会议,探讨耕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个不了解⼟壤的物理⼒学性质、不懂得犁是如何对⼟壤起作⽤的⼈,可能认为犁是⼀种⾮常简单的⼯具,不需要什么研究。

然⽽事实是,要设计、调整好⼀架符合要求的犁,取得最佳的耕作效果是不容易的,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典型的铧式犁⼯作过程如图2—1所⽰。

犁通过拖拉机的液压悬挂机构挂接在拖拉机后⾯,其犁体⼯作⾯上的胫刃和底边的铧刃将⼟壤沿左边的垂直⽅向与底⾯的⽔平⽅向切开并翻转、破碎。

农业技术对犁耕质量的要求各地不尽相同,但⼀般可归纳为如下⼏点:(1)良好的翻垡和覆盖性能;旱耕后⼟层松碎,⽔耕后断条长度⼩,⼟垡架空,以利晒垡。

图2-l犁耕作业(2)耕深⼀致、沟底平整。

(3)不漏耕、不重耕、耕后地表平整。

第⼆节犁的类型⼀、普通铧式犁1.⼀般构造普通铧式犁是指具有铧式犁基本⼯作部件,⽤于⼀般⽬的的旱地、⽔⽥犁等。

图2—2为⼀普通铧式犁,具有犁架、圆犁⼑、⼩前铧、主犁体等主要部件。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 ②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 包括等高带状间作、 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包括留茬或残茬 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等;
• ③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 包括少耕(含少 耕深松、少耕覆盖)、 免耕等。
保土作用
• 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 加上秸秆覆盖作用, 可以有 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减少水土流失。众多研究表明, 免耕可 大大减少土壤侵蚀甚至为零。Blevins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 免耕土壤侵蚀量减少94.15%;由于地 表覆盖秸秆或作物残茬, 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 阻挡了雨水 在地表的流动, 增加了雨水向土体的入渗, 从我国北方多点 试验示范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0%~ 60% , 减少土壤流失80% 左右, 减少田间大风扬尘 50%~60% 。
保护耕作的理论依据
(1)生物耕作 (2)土壤自调作用 (3)减少了机械作业的副作用
常规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比较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 (1)风蚀、水蚀严重 (2)水分损失 (3)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5)能耗与成本增加
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 和土壤的理 化性状与耕层有密切关系, 耕作层浅的容水肥量少, 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 吸肥体积减少, 易引起倒代, 严重影响产量, 因而一定深度的耕层是水稻高产的 基础。
水田土壤耕作
2.松软的耕层
有了一定的耕层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根系 生长的一切条件, 良好的三相比例关系, 也是根系 充分生长所具备的肥力条件。
六、水田土壤耕作
• 水稻对耕层土壤的要求 • 1.一定深度而松软的耕层 • 2.保持一定的水层 • 3.地面平整 • 南方以秋耕、冬耕、春耕、夏耕和插秧后土壤耕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大 约四、 黄河流域 农耕经济 汶 五千年 山东泰安 更大发展 口
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 民制作的陶器,你能 说出它的用途吗?
蒸食物
右边是半坡彩 陶上的彩绘动 物图案,它们 是什么动物? 你能说出这些 动物和当时原 始居民的生活 有什么关系吗?
是鱼和鹿的图案。说 明半坡的原始居民捕 鱼打猎,以补食用。
原始 距今 居民 时间 河 姆 渡 半 坡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制造陶器、 玉器和原始 乐器 制造彩陶、 纺线、织布、 制衣 制造黑陶、 白陶,手工 业更大进步
磨制石器、 约七千 长江流域 耒耜 饲养猪狗 浙江余姚 最早种植 年 水稻 磨制石器、 约五、 黄河流域 耒耜 饲养猪狗 六千年 陕西西安 最早种植 等动物 粟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 1.地点: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 2.时间: 约7000年前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 4.农耕作物:水稻(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会挖掘水井 • 6.原始饲养业:猪、狗 • 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骨耜
河姆渡出土石器
石凿
石斧
水 我 稻 国 的 是 世 界 上 种 国 植 家 。
河姆渡
出土的陶猪
河姆渡出土的 猪纹长圆形钵
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房屋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房屋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思考:
•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 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 湿温热。这种建造方式 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 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 殖家禽家畜。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 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新教材精创】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1课时)教学设计(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精创】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1课时)教学设计(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1课时本节内容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了土壤形成的原因。

1、认识土壤。

描述了土壤的分层结构、发育程度以及分析了土壤的物质组成。

2、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分析了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标本,识别出各地区土壤类型、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形成的因素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体验和观察,分析土壤剖面结构和土壤特征。

人地协调观:认识土壤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良土壤。

1. 土壤的分层结构。

2. 土壤的组成。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

坛上层铺垫着五颜六色的土: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间为黄色。

实际上,这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来自我国不同地方的五种土壤。

问题:不同类型的土壤颜色为何有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一、认识土壤1、土壤: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分层①、分层:土壤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②、土层特点表层:枯枝落叶层和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颜色较浅。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成土母质层:疏松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被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基岩:坚硬的岩石。

【合作探究1】土壤的分层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一线精品】 七年级上册历史 原始的农耕生活优秀公开课件

【一线精品】  七年级上册历史   原始的农耕生活优秀公开课件

骨耜
原始 手工业
彩陶
乐器
纺织、 制衣
工具 骨耜
耒耜
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填一填
原始 距今 活动 原始农耕 原始 原始 居民 时间 区域 (工具、作物)饲养业 手工业
半坡 约 原始居民 6000年
陕西西安
(黄河 中游)
半地穴式房子 磨制石器
骨器、角器
弓箭、长矛、石球 渔叉、渔钩、石网坠 种植粟
饲养 猪、狗 等家畜
顺应自然规 律,因地制 宜、科学合 理。
填一填
原始 距今 活动
原始农耕
居民 时间 区域 (工具、作物)
半地穴式房子
半坡 约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原始居民 6000年 (黄河
中游)
原始 原始 饲养业 手工业
石锥 石刀
石锛(bēn) 石凿
新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 时代,叫作新时 器时代。大约从 1.4万年前开始, 结束时间距今 4000年左右。
我曾试过收起那些东西甚至屏蔽一切与你有关的东西。直到最后,我不得不承认,用心爱过的人,就连忘记也需要格外用力。 最近在抖音上被这样一句话刷屏了:“以后我们的关系就这样吧,如果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不找我,那么我也不会主动找你,直到慢慢的没有交集。你的微信我不会删,电话也不会删,因为毕竟我们爱过。如果你给我发消息我还是会秒回你。但是没有任何期待了。我会放下手机继续等待。如果你来,我还是会原地等你,但这次我不知道会等多久,因为等一个人的期限是有限的,我也说不出你哪里好?只是你给了我别人给不了的感觉。”
河姆渡 原始居民
约 浙江余姚 7000年 (长江
流域)
干栏式房屋 木结构水井 种植水稻
骨耜
饲养 猪、狗、 水牛 等家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