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教案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四班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4篇)四班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信息窗中其次个红点问题,即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借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困难,因此同学要首先理解和把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创设他们感爱好的、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中,御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3、在合作沟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乐观情感。
【重点】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1+路程2=总路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个能在一条线上自由活动的小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刘老师家住哪儿吗?静静告知你们吧,刘老师家离着人民公园特别近,究竟有多近呢?你们来看。
ppt出示:刘老师从家动身步行去人民公园,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到达。
依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ppt出示:刘老师家距离人民公园有多远?你会解决吗?ppt:60×5=300(米)这60表示什么?5呢?300呢?通过这个小例题,我们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课件出示)。
今日我们就在这个关系式的基础上来讨论点新问题,好不好?二、合作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初步感知相遇问题ppt出示例题:小明和李老师同时从家动身相对而行,小明步行每分钟走60米,李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骑行140米,5分钟后他俩在人民公园相遇。
四年级奥数巧解相遇问题教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授课教师:所授科目:奥数
学生年级:四年级课次:4/16
课时:7、8课时上课时间:2013年8月7日16时00分至18时00分
教学内容
巧解相遇问题
训练目标
相遇问题隶属于行程问题的范畴,是一种典型应用题目,相遇问题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行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从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扩展到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展开的,同时,学会解决两三步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题经验、方法策略等,都为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提供了重要基础。
10.甲、乙两地之间有一条公路,李明从甲地出发步行到乙地,王晶从乙地出发步行到甲地,李明每分走120米,王晶每分走80米,李军骑摩托车和李明同时从甲地出发遇到王晶后折回向李明骑去,遇到李明又返回向王晶骑去。已知李军以每分钟400米的速度走了4000米才和李明和王晶同时相遇。求甲、乙两地间公路长度?
教学目标
基础练习
1.甲、乙两站,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站出发,经过5小时在中途相遇,问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东、西两镇相距480千米,一辆客车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10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问:货车从西镇开出后几小时与客车相遇?
1、通过对相遇问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行程问题;
2、通过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进行多方位思考、会采用数形结合方式进行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题意,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四年级奥数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教学内容】: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运动,越行越接近,到一定的时候两者可以相遇;两个物体的运动一般视为匀速运动,他们往往是同时出发,到相遇时所用的时间相同。
解答相遇问题的主要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
3.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
4.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新知探究】:#1、例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后两列火车相遇思路点拨: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总路程为700千米,两车同时相对开出,那么一小时,两车行的路程应该是85+90=175(千米),即两车的速度和。
利用“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来解答。
700÷(85+90)=4(时)答:4小时候两列火车相遇。
2、例2A、B两地相距64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四小时后两车相遇。
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0千米,求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
-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由4小时两车行640千米,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和。
根据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0千米,可求得两车的速度。
两车的速度和:640÷4=160(千米/时)乙车速度:(160-10)÷2=75(千米/时)甲车速度:75+10=85(千米/时)或(160+10)÷2=85(千米/时)思路点拨2: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由四小时后两车相遇,和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十千米,可算出甲车比乙车多行的路程。
数学相遇问题教案(5篇)
数学相遇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和路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一)口答列式,并说明理由.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二)创设情境1.录音(或录相)“有一天,张华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李诚打电话通知他,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本还给李诚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2.小组集体讨论(1)张华送到李诚家;(2)李诚来张华家取走;(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给李诚.3.认识相遇问题(1)找两名学生表演第三种情况,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是怎么走的?(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2)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教师指出:当两个人的距离为零时,称为“相遇”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三)出示准备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根据已知条件填写下表走的时间张华走的路程60米李诚走的路程70米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现在两人的距离1分60米70米2分···3分···思考:1.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说明什么?(相遇)2.两个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两人所走路程和=两家距离)二、教学新课(一)教学例3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1.教师指名读题,并在例题中“同时”、“相遇”的下边用红笔做上标记.请同学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2.动画演示两人行进的过程,并在图中显示出已知数据.(演示课件:相遇问题)3.由学生尝试解答例34.结合线段图订正答案.方法一:65×4+70×4方法二:(65+70)×4=260+280=135×4=540(米)=540(米)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5.比较(1)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简便?(2)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三、巩固练(一)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52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二)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讨论:行程问题在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动动方向、运动结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运动方向:相向(相对、对面)运动结果:相遇(三)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出发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四)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1.由学生用手势表述题意.2.比较:与前面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之处?(五)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经过2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由学生用手势语言向同组同学介绍题意.2.由学生独立解答3.出示四种不同解法,请同学小组讨论并做出判断.方法一:75×1+75×2+69×2方法二:75×(1+2)+69×2方法三:75×1+(75+69)×2方法四:(75+69)×(2+1)四、课堂小结通过上面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行程问题也还有许多变化,请你猜一猜,行程问题还可能有哪些变化?(相背、同向、不同时、不相遇、相遇后返回第二次相遇,三个物体运动……)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求路程,它需要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怎样求?如果要求“相遇时间”该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怎样求呢?请同学们在课下思考?五、课后作业(一)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二)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第二篇:《相遇问题》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100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建立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相遇问题,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画图、列表、方程等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化的相遇问题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发现、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究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中注重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形成解题思路。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相遇问题的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中找一个相遇问题的实例,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方法求解。鼓励同学们将这个问题分享给家长,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相遇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基本要素、解决方法、生活中的实例等。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激发学生对相遇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难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遇问题情境,如两人从不同方向相向而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活场景图,如两个小朋友从学校的东西两边同时出发走向对方,然后在学校的中间相遇,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
解决问题策略之相遇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策略之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相遇问题(四年级)二、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对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
3、能准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难点:1、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四、教学准备:相遇问题操作卡纸以及相遇问题演示器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到学校,她家距学校多少米?2、谁能协助小芳解决这个问题?[50×4=200(米)]这道题求的是小芳家到学校的路程,用到了哪个公式?(路程=速度×时间)3、过渡:刚刚我们复习了一个物体的行程问题,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来共同学习两个物体的行程问题。
(二)教授新课1、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①用相遇问题的演示器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并想想这两辆车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面对面,也就是相对或相向)运动时间怎样?(相同,是同时出发)运动结果怎样?(碰到一块了,用数学语言就是相遇了)②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遇问题的实际问题,请看题目。
2、教学例题①课件显示题目: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如图),小明每分钟走100米,小芳每分钟走5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②复习列表整理在以前,我们学习过用列表来整理已知条件,现在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
边复习边画。
这道题中有几个人的信息?(两个)所以画两行。
题中又分别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哪些信息?(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100米,走4分钟;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走50米,走4分钟)列表整理③学会画图整理过渡:除了用列表整理之外,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画线段图整理。
在学习画线段图之前请你们在信封里拿出老师发下来的相遇问题的操作材料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相遇问题》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转换:学生需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文字描述转换为数学表达式。
举例解释:
-在运用关系式法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找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例如,当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学生需要理解路程差等于速度差乘以时间。
-在画图分析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教师可以通过示例或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在图中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成果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计划在之后的课程中,多给一些机会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相遇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可能还不够,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相遇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向相遇和反向相遇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关系式法和图解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遇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模拟两个物体的相遇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观察相遇现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图示法、公式法、方程法等。
3. 相遇问题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法解决相遇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概念。
3. 解决方法:介绍图示法、公式法、方程法等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练习:布置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精神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
4. 应用能力: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15篇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15篇《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含用方程分析解答相遇时求其中一个速度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解下列方程(0、9+x)×3=3、60、32×5+5x=4、62、出示准备题(1)全体学生审题后列式解答(用两种方法解答)(2)解题后口述解题思路:(58+54)×1、5 (先算速度和,在求两地路程)58×1、5+54×1、5 (先分别算出两车相遇时行的路程,再求总路程)二、学习例6:1、审题:(1)与准备题比较不同在哪里?(2)如果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列方程解你会么?2、解答后反馈:(1)你是如何解答的?(58+x)×1、5=168(2)还能列出怎样的方程?58×1、5+1、5x=1681、5x=168-87(2)比较这两个方程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3、与这两种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是怎样的?4、师小结:用方程解这类应用题一般根据速度和×相遇的时间=两地的路程这个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三、巩固学习1、独立练习:练1练第1、2两题。
全体学生解答后同坐两人互相说说解答的方法步骤。
2、出示试一试。
(1)弄清问题和要求要求。
(怎样解方便就怎样解(2)解答后讨论:与例6有比较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解答的?能否求速度和?(3)你能列出与这两个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吗?1、独立作业。
(1)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2)反馈:与例6比较有什么不同?解题方法呢?师指出:运动物体行驶的方向不同,行驶的结果也不同,一种是相遇,而另一种则是相离,但计算方法相同。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方程解什么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有有哪几种情况?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2、通过操作、观看、比较、分析,提高同学敏捷解答的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预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2、板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二、引入过去,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今日我们就来讨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新授1、教学预备题(1)点击课件中预备题出示题目(2)同学理解题意。
(3)找出动身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相向而行时间间(4)点击热键和强调动身时间和运动方向。
(5)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同学思索会出什么状况。
利用课件连续演示会消失的三种状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利用课件出示预备题的表格,指导同学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课件演示填空内容。
(7)请一同学上来利用交换性课间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写。
(8)引导同学争论:动身三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时,张华走了几分钟?李诚呢?他们俩人共走了几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有什么关系?(9)小结:动身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这时两人就相遇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教学例5。
(1)点击新课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3)四人小组争论:a、两人是怎样走向学校的?b、 4分钟后两人怎样?c、两人所行的路程与全路程有什么关系?(4)同学试做。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教案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在同学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根底上,初步学习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三量的含义。
2、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的力量,提高同学的实践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爱好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能精确地理解并表达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方今日我们就从我们动身共同来试验二小上课。
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用了20分钟就到了,老师是骑车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
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师:你能依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板书算式〕2、汇报作业:〔小组〕边表演边讲解二、新课:1、师:同学们遇到这么多状况,今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争辩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动身,相对行走最终相遇的这种状况。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出题小明和小红是一对要好的伴侣,他们每天都约好早上7:30从家动身,4分钟后两人正好在门口相遇。
小明每分走50米,小红每分走60米,你知道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吗〔1〕同学说条件,师在黑板上画图。
50米4分钟相遇60米小明家小红家米师:〔介绍学具:绿色纸条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粉色纸条表示什么小红的速度这条线段表示什么路程〕〔1〕先用学具演示,两人从同时动身到相遇的过程。
〔2〕通过演示,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3〕说说每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吗3、小组演示,争辩。
4、小组汇报:〔边摆边说〕〔1〕504+604=440〔米〕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相遇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相遇求路程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类型,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
2. 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遇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
① 同向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速度不同,求相遇时间或路程。
② 相向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相距一定距离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求相遇时间或路程。
③ 追及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速度不同,求追上的时间或路程。
(2)讲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① 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② 利用相遇问题的公式进行计算。
③ 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遇问题,并运用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求解。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步骤。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遇问题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以及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遇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应用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相遇问题》奥数教案
师:嗯,请坐,还有不同的吗?生:这两列火车,甲列火车是以每小时86千米的速度行驶,乙列火车是以每小时102千米的速度行驶,经过5小时在途中相遇。
师:嗯,两个人都不错,根据你们分析的情况,我们可以画出一幅线段图,假设线段的两端分别是杭州和南京并标注说明,线段的长度是杭州到南京的距离。
那你们可以根据图将其他的信息标注上去吗?板书:生:根据图和题目的意思,分别将甲列火车和乙列火车写在杭州和南京的上面。
板书:师:嗯,那这样就好了吗?生:还有。
要把速度和时间都加上去。
师:还有吗?可不可以说全啊!生:我们还要把假设一个相遇点。
师:哇,真棒,既然把假设相遇点都说出来了,那现在看到这幅图,你们能把问题解决了吗?板书:生:能,杭州到南京的距离是甲列火车5小时行驶的路程加乙列火车5小时行驶的路程,列式是86×5+102×5。
师:不错,但你们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算式给简化呀!生:可以,简化成(86+102)×5。
师:嗯,很聪明,那把路程算出来吧!生:(86+102)×5=188×5=940(千米)师:是的,所以杭州到南京的距离是940千米。
那你们从这个例题中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方法吗?生:在这个例题中,我知道了相遇路程=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
师:很好,但是有一点小不足,相遇一定是车吗?我们人不可以吗?生:哦!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师:诶,这就比较好了,请坐。
板书:(86+102)×5=188×5=940(千米)答:杭州到南京的距离是940千米。
练习1:(6分)两艘军舰从相距609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2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几小时相遇?分析:要求相遇时间,应先求得两艘军舰的速度和,根据题意,速度和为42+45=87(千米/小时),然后用路程除以速度和即可求得相遇时间。
板书:609÷(42+45)=609÷87=7(小时)答:经过7小时相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相遇问题里的行程问题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相遇问题里的行程问题︳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解题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引导学生运用方程法、图解法等方法解决相遇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相遇问题的分类及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2. 方程法、图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学生对相遇问题本质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教鞭等;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2. 新课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解题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相遇问题里的行程问题;2. 正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3. 配图:相关例题、图解法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遇问题题目;2. 提高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编相遇问题题目并解答;3. 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氛围;4.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教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教案(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相遇问题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经过3小时相遇。
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例3.小明和小华两家相距3千米,他俩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明骑车每分钟行175千米,小华步行每分钟行75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例4.例5.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出发后2小时,两车相距141千米;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例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相遇点距中点20千米。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8.路程差÷速度差=相遇时间例9.甲、乙两地相距300米,小明和小军各从甲、乙两地相背而行,7分后两人相距860米。
小明每分走多少米?例10.例11.A、B两村相距2800米,小明从A村出发步行5分钟后,小军骑车从B村出发,有经过10分钟两人相遇。
已知小军骑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行160米,小明步行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例12.例13.甲、乙两艘舰船,由相距418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甲舰船每小时航行36千米,乙舰船每小时航行34千米,开出1小时候,甲舰船因有紧急任务,返回原港,又立即起航与乙舰船继续相对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舰船相遇?例14.例15.一支1800米长的队伍以每分钟9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端的通讯员用9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通讯员每分钟跑多少米?例16.例17.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相遇问题教学设计(通用5篇)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篇1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
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学好此内容,也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
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
除此之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实践探究、巩固深化、课后小节。
(一)创设情境1、引发思考: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车多、人多)2、播放录像:注意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以下情况:相对、相反、同向)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基于此,课始创设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
(二)实践探究1、理解意义(1)揭示课题——相遇问题(2)制定目标——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研究哪些内容?(教师依学生所说归纳出学习目标并板书:意义、规律、应用)(3)联系生活——提问: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属于相遇问题?(4)归纳小结——要想出现相遇的情况应具备哪些条件?(板书: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5)教师指出——本节课侧重研究两个物体“同时”行进的'规律。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相遇问题》(教案)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堂上,我将教授《问题解决数学相遇问题》这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涉及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一、教学内容1. 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介绍;2. 相遇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思路;3. 运用图形和表格分析相遇问题;4. 实际情境中的相遇问题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射线演示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直线、射线和角,引导他们发现直线、射线和角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典型的相遇问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相遇问题,及时反馈并讲解错误。
5. 应用拓展:布置一个实际情境的相遇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2. 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3. 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4. 实际情境中的相遇问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一个角;(2)一条直线;(3)一条射线。
答案:1. (1)一个角:由一个点出发,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一条直线:无端点,无限长的线段;(3)一条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的线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了解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还需加强,课后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运用直线、射线和角的知识解决?鼓励学生举例并尝试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经过3小时相遇。
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小明和小华两家相距3千米,他俩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明骑车每分钟行175千米,小华步行每分钟行75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
例3.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出发后2小时,两车相距141千米;
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相遇点距中点20千米。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路程差÷速度差=相遇时间
例5.甲、乙两地相距300米,小明和小军各从甲、乙两地相背而行,7分后两人相距860米。
小明每分走多少米?
例6.A、B两村相距2800米,小明从A村出发步行5分钟后,小军骑车从B村出发,有经过10分钟两人相遇。
已知小军骑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行160米,小明步行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例7.甲、乙两艘舰船,由相距418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甲舰船每小时航行36千米,乙舰船每小时航行34千米,开出1小时候,甲舰船因有紧急任务,返回原港,又立即起航与乙舰船继续相对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舰船相遇?
例8.一支1800米长的队伍以每分钟9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端的通讯员用9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通讯员每分钟跑多少米?
例9. 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
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提示:分相遇前、相遇后讨论)
随堂练笔
1.甲、乙两地相距285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3小时后在途中相
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A、B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两辆汽车从甲乙两地相向开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两车
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30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明每分钟走100米,小强每分钟走120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5分钟相遇。
如果两人每分钟都多走40米,那么两人相遇需多少分钟?
5.迪士尼乐园里,冒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把小火车面对面的开上了同一条铁轨,米老鼠
的速度是每秒10米,唐老鸭的速度是每秒11米,由于没有及时刹车,结果两列小火车相撞。
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提前秒同时紧急刹车,不仅可以避免两车相撞,两车车头还能保持3米的距离(紧急刹车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小火车分别向前滑行30米)。
6.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城出发,相背而行,快车每小时行43千米,慢车每小时行37千
米,经过16小时,它们相距千米。
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车再开3小时到达B城。
已
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每小时快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一辆汽车前10分钟用半速行驶,后10分钟用全速行驶,20分钟共行驶21千米。
这
辆汽车全速行驶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9.某解放车队伍长4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进。
一战士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排
尾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那么这需要多少时间?
10.甲、乙两车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当甲
车比乙车多行32千米时,甲、乙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11.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
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后,已
超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课后作业
1.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100米,两人相遇后,乙再走
1000米来到A地,甲再走12分钟到B地。
乙每分钟走多少米?
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3.6小时相遇,这时甲车比乙车多行18千米。
已知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相对而行,4小时相遇。
相遇后甲车继续行3小
时到达B地,已知乙车每小时行24千米。
求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少年宫去,已知学校到少年宫的距离是2400米,甲到少年
宫后立即返回学校,在距离少年宫300米处遇到乙,此时他们离开学校已30分钟.甲每分钟走_______米,乙每分钟走_______米.
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6千米,乙每小
时行18.8千米,0.25小时后两人相遇,0.3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
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A、B两地相距352千米。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乙车因有事,在甲车
出发32千米后才出发。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4千米。
两车各自从出发到相遇,哪辆车走的路程多?多多少千米?
8.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
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行驶了180千米
刚好遇到从乙地开来的货车。
已知货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出比货车从乙地开出早多少小时?
9.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5千米的两地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5千米。
乙每小时行4.8
千米。
2.5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10.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对出发,甲骑摩托车每小时36千米,乙步行,经过
30分钟相遇。
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8倍,求两地的距离。
11.龟兔赛跑,全程2000米。
龟每分钟爬25米,兔每分钟跑320米。
兔自以为速度快,
在途中睡了一觉,结果龟到中点时,兔离中点还有400米。
兔在途中睡了几分钟?
12.甲乙两人年龄不相等。
甲像乙这么大时,乙才2岁;乙像甲这么大时,甲已经20岁。
甲乙二人今年多少岁?
13.老师带学生共100人去植树,学生平均3人栽1棵,老师每人栽3棵,正好栽树100
棵。
老师和学生各去了多少人?
14.晶晶读一本故事书,原计划若干天读完。
如果每天读11页,可以比原计划提前2天读
完;如果每天读13页,可以比原计划提前4天读完。
求原计划多少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