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学是在特色各异
美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何异同?
美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何异同?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跨国留学,而美国和中国是留学生最主要的目的地国家。
然而,不同的教育系统注定了两国高等教育的异同。
下面将分别从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学科特色、学生竞争力和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师资力量在师资力量方面,美国的教授普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并在相应领域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同时,教授也注重引入多元文化,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
相比之下,中国大学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虽然有一些名校可以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阵容,但普及度较低,且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二、教学方式美国的高等教育重视开放性,课程设置灵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灵活适应不同的课程安排。
而中国的高校教学方式相对较为死板,依赖于书本和讲解,学生经常面临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
三、学科特色美国高校的特色学科较为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商学院的毕业生要具备商业分析和财务管理等技能。
在中国的高校,尽管课程设置较为全面,但很少有课程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四、学生竞争力由于中国高校招生人数庞大,学生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也因此培养出了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学生,但是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比较欠缺。
相反,美国的大学教育强调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追求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思考和独立性。
五、课外活动美国高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例如社团、公益志愿和体育运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富有特色的校园生活。
而中国高校的课外活动种类与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较为传统的学科,学生缺乏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结论总之,美国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别有很多,每个国家的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分析了两国高等教育的五个方面内容,希望给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实现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采用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及启示
类 高等学校 和办 学 机 构 , 联 邦 政 府 和 各 州 政 府 在
但 教育 主管部 门 的宏 观 规 划 管 理下 , 成 了分 工 明 管理 部 门也 要求 各 高校 明确 定 位 , 各 高 等 学 校 形 的追 求却 与 美 国高 校 存 在 明 显 差 异 。不 安 其 位 、 确 、 争有 序 、 竞 合作 共赢 的高 等教 育格局 。
美 国高等 学校持续发展 的重要条件 , 色鲜明、 特 使命各异 、 形式 多样是 美 国高 等学校 的显著特 点。我 国高 等 教育要赶上发达 国家的先进水平 , 以从美 国高等教育 的多样化 中得到许 多有益 的启示 , 其是在 办学定位 可 尤 多样化 、 培养模 式多样 化、 经费渠道 多样化等三个方面。
率 世界 第 一 。虽 然 美 国 高 等 教 育 的规 模 如 此 之 个 系统 , 是加州 大学 系统 , 1 独立 的分 校 , 一 有 0所 大, 但其 公立 大 学 与 私 立 大 学 并 存 , 究 型 大 学 、 2 研 0多万 学 生 ; 二是 加 州州 立 大 学 系统 , 2 有 3所分 教 学型大 学 和社 区 大学 层 次 清 晰 , 营利 性 私 立 高 校 ,0多万 学生 ; 4 三是 社 区 大 学 系统 , l0所 学 有 l
第3 1卷 第 3期 21 0 1年 6月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u a f a c e gT ah r U i r t ( u nt s S c l c n e ) o rl o Y n h n e c es nv s y H ma ie & o i i c s n ei i aSe
的差 异 , 力 打 造 自身 的 社会 品 牌形 象 。各 级 各 努
美国大学的教育特点
OCCUPATION2011 10158美国大学的教育特点文/石 震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山东省青岛市市委组织部举行的旨在提高年轻干部涉外能力的培训。
在2011年3月至6月期间,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进修。
学习期间,笔者访问过多所大学,包括马里兰大学、海军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蒙哥马利郡社区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
除教育机构之外,对美国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进行了访问,这些学校的做法启发着笔者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美国大学的总体特点1.环境优美笔者学习所在的马里兰大学,校园里到处可见小松鼠,草坪是大雁的栖息地,水塘是野鸭的天堂,在校外的树林里偶尔还能邂逅到鹿。
2.校园开放这些大学校园很多都没有围墙。
在每年春季举行的校园日上,各系、各专业都将自己最拿手、最吸引人的方面展示出来。
例如,农学院会牵出奶牛,吸引学生报名。
3.名人学者云集马里兰大学在美国两千多所大学中,排名第38位。
这主要归功于学校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获奖领域分别是经济学和犯罪学。
作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更是拥有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海军学院的教师米切尔森于20世纪初因测定光速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学费高马里兰大学对于州内学生每年收取8000至12000美元的学费,外州学生的学费则每年需要20000美元。
斯坦福大学的学费更高,每年45000美元。
5.学校不提供住宿学生上学期间,需要自己租房,自行解决交通问题,或乘坐校车上学。
在马里兰大学,笔者乘坐过的校车线路有110、101、103、104和113。
校车是免费的,开销来源于高额学费。
6.设施完善且利用率高图书馆、草坪、运动场和体育馆是学生最常去的地方。
图书馆提供广泛的书籍资料和影视资料,学生可以边喝咖啡,边学习、交流和讨论;每天下午,会有很多学生在草坪上享受阳光浴;傍晚,沙滩排球、橄榄球、棒球、足球等爱好者爽朗的笑声又会交织成欢快的小夜曲。
中美文化差异
一,饮食观念不同,西方人侧重营养,中国人注重美味。
二,饮食方式不同,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三,饮食习惯不同,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四,饮食环境不同,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五,饮食口味不同,西方人吃甜食,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在中国企业里,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提倡员工从管理自己做起,强调员工的服从。
例外,中国企业倾向于倾向于培养人才,每个员工都要从基层做起,论资排辈,人才的晋升需要经历缓慢的考核。
在美国,企业对员工的雇佣,培训和使用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美国企业注重人才质量,使所招聘的雇员一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对于不需要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
美国企业里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企业内部实现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上下级之间的权利距离较小。
另外,美国企业倾向于挖掘人才,新员工在企业里只要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很快得到提升。
•(二)企业制度文的差异:中国企业以“情”为特征,实行“人治”。
而美国企业以“法”为重心,实行“法治”。
•(三)观念意识的差异:中国企业强调集体主义,经济与政治关系紧密。
中国企业强调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强调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同时,中国企业十分注重和谐,强调员工的归属感,强调以企业的利益,荣誉为重。
而美国企业奉行个人主义,政治对经济的干预较小。
美国企业提倡个人奋斗,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竞争,强调个人作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被发挥到极致,极其注重和突出个人的作用,奉行个人主义。
•(四)企业精神的差异:中国企业缺乏企业精神。
而美国企业精神鲜明,有着独特的企业精神,富有个性特色。
(一)建筑风格:美国的大学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学校,学校周边没有围墙。
而中国的大学校园周边围起高高的围墙,将学校和外面的世界隔离。
(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学生在校园中时刻都是以个人身份生活和学习,群体的约束很小。
中、美国大学教育的见闻与思考
中、美国大学教育的见闻与思考王平;陈章斌;叶福兰【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程,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挑战,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美国大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能力培养、执行宽进严出政策等.【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中国;美国;教育【作者】王平;陈章斌;叶福兰【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信息系,福建福州350202;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信息系,福建福州350202;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信息系,福建福州350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纵观中国高教历程可知,1966年受“文革”影响,全国高校停止招生。
1972年虽然恢复招生,但是以家庭出身、政治表现等作为标准取代高考制度。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中国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
1977年冬天,恢复此前已中断十年的高考。
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毛入学率(校生数占学龄人口总数比例)从30年前的1%上升到现在2015年的36%,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从精英化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大学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
概括高教发展的成就,即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保障加强了。
然而,这种变化过程是在跑步的进程中实现的,一些办学理念、重点方向、规章条例没有梳理清晰,也就是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致使虽然数量增加但质量下降,社会上开始出现对高教质量的各种质疑声,与前对比,“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本科不如专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笔者在大学任教几十年,明显感到如今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届不如一届,所带的研究生也因主动性下降愈带愈累,抛开以上列举原因,还有社会公平的问题,在一般的用人层次上,好的工作不一定会是那些学得好的学生,学生们不傻,也就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美国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的区域差异及溢出效应
美国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逐渐凸显。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美国大学知识创新体系也在不断演变,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和协同创新的特点。
美国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的区域差异
02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东部地区一直是美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以及波士顿、费城等重要的工业和商业城市。这些地区的大学知识创新体系受益于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市场需求,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活动方面具有较高的活跃度。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拥有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学校在科研经费、师资力量和学生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各州都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大学。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的大学数量相对较少,但一些州如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等拥有一些知名公立大学,如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等。这些学校在工程、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学术会议等活动,提升美国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美国知识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知识创新和扩散,推动区域内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
大学作为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促进产学研合作
知识创新体系能够促进大学与产业、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历史回顾
美国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的区域差异及溢出效应
美东和美西的区别
美东和美西的区别一、学校类型差别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东西部民风不同,创办的大学自然风格各异。
美东美国东部的高校有着传统的欧洲风格,崇尚贵族精英教育。
经常看到学校红砖砌成的建筑爬满常春藤,可见其历史悠久。
但是因为纽约的现代化,在古色古香的学校里可以看到很多时尚的影子。
美东著名高校: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罗切斯特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雪城大学、福德汉姆大学、圣约翰大学、瓦萨学院、巴纳德学院、库伯联盟学院、巴布森学院......美西而美国西部的学校更具有开拓精神,崇尚创新的自由精神。
校园也呈现出现代融合的风格,你可能会看到哥特式和印象主义相互呼应。
美西著名高校:加州理工学院、佩珀代因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系各分校、圣何塞大学、旧金山大学、波莫纳学院、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哈维穆德学院、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拉文大学、太平洋大学......二、就业机遇比较美国和西方都是美国重要的经济体,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不同的机遇。
美东以纽约为首的美国东部,支柱产业都离不开金融。
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其他七大银行中有六家也将总部设在这里。
以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为首的各类著名金融、证券、期货、保险公司在此设立基地。
简而言之,纽约是世界金融的同义词。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有很多公司,包括很多外国企业。
因此,位于美国东部的留学生很有可能获得跨国企业的实习机会。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港口之一,美国东部的交通非常发达,由其带动的运输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欣欣向荣。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纽约成为世界艺术和时尚中心。
美西以加州为代表的的美西,经济发展比较多元化,其中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其他地区最难以匹敌的。
“硅谷”汇集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总部或者重要中心,例如谷歌、苹果、脸书、英特尔等。
这些美西的高科技每年都能为国际生们提供大量优质的高科技就业或实习机遇。
在工程领域,美西也不输。
航空是旧金山湾区的重要产业,洛杉矶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化工、海洋、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基地。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校园建筑的差异。
中国的大学校园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高高的围墙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在封闭的围墙内进行。
而美国大学一般没有围墙,是所谓的“无边际大学”、“无围墙大学”,是开放性学校。
学校与其他领地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心中存在着无形的分界线。
这种差异和中西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的院墙文化自古就有而且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于用围墙来保护群体或家庭的领地及利益。
围墙是中国民族文化趋于封闭、向心、内敛与含蓄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心理又与中国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出世哲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分不开。
②另外,院墙文化实际上是对群体隐私的一种维护,中国人一般遵循内部开放,对外封闭的原则,对外界采取封闭防范的态度。
而美国人的房子,包括学校、政府机构等,都是以房屋为中心,四周向外敞开,有的虽然修建篱笆,但也是一些低矮的栅栏,给人以对外开放的感觉。
美国人性格外向、直率,崇尚自由和竞争、爱冒险。
这种敞开的建筑布局与中国的院墙文化相反,体现了美国人对外开放、内部封闭的居住文化心理。
“教”与“学”的差异。
中国大学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上教师只是把提前备好的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全盘而被动地接受。
教学方法依然以提问、背诵、作业为主,学生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差。
另外,大学生学术能力也比较差。
可以说中国大学教育培养出了一群考试的“高手”,而非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实用人才。
美国高等教育非常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极具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念。
学校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由空间,如通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等等。
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平等,上课气氛自由轻松,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而且学生的任何发言都会受到鼓励。
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个案讨论、小型辩论赛、论文中期发表报告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浅谈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差异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大学的起源和演变进行比较,着重分析了中西方校园建筑的差异。
中国学校建筑传统上有大门和围墙,以行政领导和教师为中心,显示出一种封闭的人文意味;而西方校园则为开放式,面向社会,强调个性和交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重组校园的结构和空间,创造自然和人文融合的新校园空间。
关键词:建筑文化校园建筑空间大学一、绪论所谓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是指通过大学建筑群体及其周围空间的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建筑形态、建筑风格、建筑价值及大学生对这些建筑的评价欣赏、情感依附等文明因素的总和。
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
它是和大学整体文化不可分离的有机体,是影响师生情感、品格涵养以及熏陶文化气质的一个微妙而现实的因素。
典型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能使人一踏进校园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的影响和品质,生活在其中能深刻体会到大学的气氛、大学的使命,甚至大学的价值和精神。
对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作比较,选择性的借鉴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优点,充分挖掘和发扬我国校园建筑的优良传统,将两者加以融合,从而拓展新校园空间,塑造新时期的大学校园环境正是本文的主题。
二、中西方大学校园起源和演变的比较大学,如同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所说,是指有意识地致力于追求知识、解决问题、审慎评价成果和培养真正高层次人才的机构。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所以期望大学适应一种单一的模式这种想法是很荒谬的。
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教育模式的差异,使中西方大学校园的起源和演变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我国传统校园建筑的发展历程我国教育起源于住宅,后逐渐演变为私塾,最后成熟于书院。
自古书院往往“择胜地”、“依山林”而建。
如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楼阁庭院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
岳麓书院地处岳麓山下。
书院倚山而瞰湘江,秀丽而壮观。
中国文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旨趣,正是书院建筑择址和塑造环境的理想和追求。
哈佛大学校长 德里克在35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从我们上次聚会庆祝哈佛大学校庆300周年纪念日起,50年过去了。
人们从这段历史中可以清楚得看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几乎不大可能有什么大的动荡会改变哈佛,美国和整个地球。
美国在世界上演的角色也没多大可能发生变化。
少数民族和妇女对于更多机会的要求,医疗保健的巨大变化,技术的急速发展都不会吞没美国。
最重要的危险,仍然是对知识的极端重要性的估计不足。
在所有因素中,正是知识改变了哈佛和其他大学的面貌。
从上次世界大战开始,并在战后继续发展的电子学和生物工艺学的进步,各行各业的精通业务,政策分析运用和现代医学的革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专门知识和新的发明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由于大学是知识发展的主要源泉,大学比50年前我们的前人所想象的更为重要。
幸而,美国的大学以及大的热情和创造力迎接了这一挑战,有力的环境帮助我们取得了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而美国的大学不但幸免于难,而且还由于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为了逃避欧洲的政治迫害而跑到美国而得到了加强,美国的大学还得到了世界上最繁荣的经济的支持。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套组织高等学校的特殊方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大学一直有着不平凡的自由,政府官员很少干预州立学校的事务,私人集团也可以建立它们自己的学校。
所有学校都在为得到优秀的学生,教师和设备进行激烈而又友好的竞争。
我们对这一体制已经如此熟悉,从而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内,大学严重地依赖政府,并在中央计划下运行。
我们这种自由而又分散的体制有着伟大的力量,它允许各自为政的独立学术中心存在,提高了创造力和适应力。
由于避免了政府的控制,决策权利就掌握在有识之士的手中,鼓励竞争成了努力进取以超越他人的动力。
我们在取得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社会不同阶层服务,为广大的个性各异的学生提供不同课程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网络。
中美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美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引言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教育体系、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评估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美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主要区别。
教育体系
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通常由国家政府管理,大学设立和办学都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程序;而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分散,包括州立大学、私立大学以及社区大学等,它们分别受到不同的管理机构监督。
教育目标
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目标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国的高等教育目标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
课程设置
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中国,大学通常按照学科门类划分专业,学生需要在大部分时间内学习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课程。
而在美国,大学通常采用综合性教育,学生需要修习一定范围内的通识课程,以培养综合素质。
评估方法
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中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通常采用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水平,这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评估非常重视。
而在美国,评估更为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经验,学生需要通过项目、研究和论文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中美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从教育体系、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评估方法等方面来看,两国的高等教育有不同的关注点和理念。
中美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经验,以推动各自高等教育的发展。
著名大学校训校徽校风特色等
1、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et:校训:Plato be your friend,and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美国建国后,消灭了基督宗教专制,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以后追求真理和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事业才逐渐兴盛起来,哈佛大学校训最终被确定为“真理”(Veritas)。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并不是哈佛的校训。
基本信息:哈佛大学创建的宗旨可以从其校徽和校训中得到体现。
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译为汉语意即“真理”。
哈佛大学校训译作汉语即“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校徽和校训,都昭示着该校以求是崇真为办学宗旨。
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人眼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学风资料:“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生机:革故鼎新。
质量并重。
教研结合。
内外协作。
哈佛大学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已在近年来衰弱了许多,而且哈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本世纪已跟不上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高科技教法。
在哈佛,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哈佛并不是神话,而是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高校中的成功典范 ,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 ,且有远见卓识 ,创新开拓精神的人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独特的办学宗旨和校风。
哈佛大学的校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创新教育思想 ,其核心内容是 :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 ,崇尚冒险和创业 ,崇尚对事业的追求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强调生活的富有应来自勤奋与努力 ,强调个人的智慧、毅力、能力和自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注意理性分析 ,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
美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美国和中国之间高等教育制度的差异。
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入学要求1.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是开放式的,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成绩。
因此,入学要求通常包括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个人陈述、推荐信、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
2.中国:相较于美国,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更加注重考试成绩。
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需要学生通过高考才能入学。
此外,大学也会根据专业特点,添加面试、体育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考核。
二、教育模式1.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更倾向于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需的课程和学分,注重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美国大学也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活动。
2.中国:与美国不同,中国大学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传授式。
课程设置较为固定,学生必须按照学分计划选修相应的课程才能毕业。
而且,在中国大学的教育中,往往强调奖励学生在考试上的优异表现,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环境1.美国:美国的大学具备完善的校内设施,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
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这些资源学习,同时,大学也积极组织校内文化、科技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扩展自己的职业和社交圈。
2.中国:中国的大学校内设施相对较少,尤其是图书馆等学习资源可能存在不足。
此外,在中国,大学组织校内文化和科技活动的力度相对不足,学生的职业和社交圈也相对狭窄。
四、教育价值观1.美国:自由、平等与民主是美国教育的三大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美国大学整个教育过程中处处可见,包括墙上的宣传标语、校园活动的主导主题等。
此外,美国的教育践行着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选择为出发点。
2.中国:中国的教育传统强调“孔孟之道”和“儒家思想”,注重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积淀。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启示
[ 关 键 词 ] 美 国 高等 教 育 ; 资 源配 置 ; 市场 机 制 [ 作者简介 ] 龚恩华( 1 9 6 8 一) , 男, 硕士, 常 州 工 学 院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 副教 授 , 研 究方向 : 财 税 理 论 与 实践 研
转 型 和升 级 。
一
、
美 国 高等 教 育 呈 现 “ 百花齐放” 局 面
( 一) 大 学发 展 定位 不 拘 一 格
美 国 的大 学 历 史 比 国家 的历 史 更 久 远 。 在 大 学发 展的 3 6 0多 年 里 , 美 国产 生 了一 批 世 界 知 名 大 学 。 每
一
主要 传 统 , 并 成 为 其 发 展 定 位 的核 心 内容 之 一 , 芝 加
世 界 公 认 美 国 高校 的定 位 是 较 为 成 功 的 , 是 当 代
世 界 大学 的典 范 。 研 究 和 借 鉴美 国 大学 发 展 的 成 功 经 验, 有 助 于 我 国大 学 在 全 球 化 和 国 际化 的背 景 下 实 现
受 到 人 们 的重 视 , 社会 、 自然 和 人 的发 展 越 来 越 紧 密
地相 互 联 系 。 人 类 发 展 问题 的研 究 不 仅 需 要 各 学 科 的 知 识 和 学 者 的 努 力 ,更 需 要 不 同 学 科 之 间 的合 作 研 究。 时 任 芝 加 哥 大 学 校 长 的罗 伯 特 ・ 梅纳德 ・ 哈钦斯敏 锐 地 认 识 到 了科 学 研 究 的新 趋 势 , 便 在 学 校 大 力 推 进 交 叉 学 科 的教 学 和科 研 工 作 , 强 调 各 个 不 同 学 科 领 域 的合 作 研 究 。 1 9世 纪 3 0年 代 , 哈钦 斯 校 长 对 大 学 机 构 设 置 进 行 了调 整 , 并 进 行 了管 理 重 心 下 移 的 行 政 改 革, 为 学 科 间 富有 创 新 的合 作 开辟 了道 路 。对 跨 学 科 研 究 与 教 育 无 与 伦 比 的 重 视 由此 成 为 芝 加 哥 大 学 的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差异及特点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差异及特点无论美国人或中国人都有自己引以为荣的大学,如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大学在创建的初期,就带有本国教育的特点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无论你走进哪一所大学,毕业时你身上会或多或少地带有该大学独特的韵味,大学教育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方式、处世态度、工作能力甚至你的一生。
大学教育这朵奇葩得以在人们的心中常开不败,永远鲜红,那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我们走近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一睹各自的风采。
一、美国大学进门容易出门难,中国大学恰恰相反。
这种说法大体上是对的,但是在美国仍有一些大学比其它大学要难进的多,像哈佛大学,只有那些SAT(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学术评估测试)分数很高且高中总成绩也很高的学生才有可能进入哈佛大学,其它方面如volunteer work、体育音乐美术方面的特殊才能以及论文和入学面试等等,也对升入大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美国一般的大学对入学者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在中国,入学考试(NMET)是衡量学生升入大学的唯一标准,这就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技能的培养,造成少数学生“高分低能”想象的产生,不过,近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已有一些改革,正在趋向完善。
这两种大不相同的入学标准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底蕴。
美国的大学重视个人的创造力,这意味着他们不会仅仅通过一次考试来评价学生;而在中国,学生必须显示他们是通过努力学习以掌握丰富的知识,“学而不厌”“满腹经论”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
二、中美大学学费交付不同。
相对于本国经济状况而言,中美大学生的学费都是比较高的,中国学生的学费几乎都由家长支付,而美国学生则是通过银行贷款、奖学金、干临时工作来支付学费,也有某些家庭为孩子支付学费的,不过为数很少。
美国学生自己努力挣钱供自己上大学体现了他们的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周围同龄人都独立自主,如果只有自己依靠父母就会觉得羞愧万分,别人也会看不起他;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就太强了,中国的父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孩子付出的爱太多太多,特别是在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对唯一的心肝宝贝更是疼爱得无以复加,为了孩子,父母做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这就加剧了孩子的对父母的依赖性,所以就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之说。
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区别
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区别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在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学生发展的多样性还是在国际影响力上,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这两个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一、教育体系和结构上的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由大学和学院构成,主要分为本科学位课程和研究生课程。
这些学校通常由政府牵头,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知识的专业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基础知识的培养。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除了大学和学院之外,美国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例如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
美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十分灵活,学生可以选择从研究型大学、文科学院到职业培训学校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此外,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招生制度和选拔模式的不同中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比较统一和集中。
学生通过高考成绩来申请大学入学,高考的成绩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高考分数决定了学生可以申请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
在中国,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非常高,竞争激烈。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制度来申请各种不同的学校和项目。
美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除了学术成绩,还会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领导能力、志愿活动等因素。
此外,美国的大学录取过程还包括面试和推荐信等评估方式,这更加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三、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中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考试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一方面需要严格遵循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也注重背诵和记忆。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美国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美国为何没有国立大学
美国为何没有国立大学作者:彭道林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第02期[摘要]美国的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大学又以州立为主,并无一所国立大学。
这科·现象是由于历史、观念、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然而现象之下的实质,即美国对于大学的理解也许更该引人深思。
[关键词]美国大学;公立;私立[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1)02-0035-03众所周知,在3000多所美国的大学中,没有任何一所国立大学:在规模如此宏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并存,而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据主要位置。
这就是美国大学的现实。
本文着重讨论,为什么规模如此之大、水平如此之高的美国大学中没有国立大学。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历史的原因美国最早的大学建立于1636年,那就是私立的哈佛大学。
由此至美国建国之前,连州立大学也没有,只有清一色的私立大学。
艰难兴起的州立大学(如最早的弗吉尼亚大学、密执安大学)则已是19世纪的事了。
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弗吉尼亚大学,在美国建国之后已近半个世纪才诞生。
它于1818年获得特许、1825年开学。
事实上,在美国建国后80多年里,公立大学也只有十余所。
那时,全美共“264所院校中,私立竞占247所之多”。
公立大学的比例仅为7%,私立大学的比例则高达93%。
直至20世纪中期(如1950年),美国私立大学总数仍占66%,学生人数占50%。
不仅如此,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有更大的比例。
例如,全美排名前20位的大学之中,90%以上为私立大学。
历史表明了,美国大学占突出地位的是私立大学而非公立大学,更没有国立大学可言。
“达特茅斯学院案”这一历史事件特别说明了私立大学为何能在美国深深扎根并长盛不衰。
这是一个著名的案例。
达特茅斯学院是美国建国之前的1769年获得特许状(当时尚由英国王室颁发)的一所私立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与耶鲁:大学特色生成与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美国的大学是在特色各异,地方自治和竞争中发展和繁荣起来的。
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都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哈佛建校于1636年,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现设有1个本科生学院,lO个研究生学院;耶鲁建校y-1701年,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现有1个本科生院(耶鲁学院),1个文理研究生院,以及lO个职业性研究生院。
双方都是世界流大学,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如果说开放心态、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是哈佛一直不变的追求,那么在保守中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为争取个体的独立、为维护学术自主,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精神,则是耶鲁的文化品格和恒久传统。
哈佛和耶鲁发展历程中不同选择和实践集中体现各自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个性魅力,深刻地揭示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
哈佛大学在建校初期基本是英国大学的翻版,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开拓和创新的精神使哈佛很快就摆脱了英国大学的影子,走出了一条属于哈佛人的崭新之路虽然在哈佛1650年由马萨诸塞议会颁予的第一个特许状上并无言及学位授予权,但哈佛学院早在1642年就授予了9个学士学位,背离了英格兰的大学垄断学位授予权的传统。
此外,按照英格兰、欧洲的传统,大学特许状上总是要载明学位授予权的;而哈佛只是一所小学院。
立法者难以决断便干脆在特许状上避开这~一问题。
哈佛学院创办人在早期自行授予学位的做法确实是一种果敢的行为。
至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成立,标志着现代大学的开始,哈佛大学赴德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后极力主张以德国大学为样版对哈佛大学进行改造。
1869年,艾略特出任哈佛大学校长时,一方面吸收了洪堡大学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发展了哈佛大学科学研究的新职能,宣布要稳步建立一所最伟大的大学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又认为,“在任何国家,大学都是敏锐反映本国历史和特性的一面可靠的镜子”,“当美国新型大学降临时,它将不是一个外国大学的摹本,而是植根于美国社会和政治传统而逐渐地、自然地结成的硕果。
‟‟[1]在大学的内部管理上,哈佛从一开始就不是沿袭英格兰和欧洲教授治校的传统,而是采用了校外人士参与管理的做法。
早期,唯一的管理机构是“学监委员会”,其中⋯半成员是马萨诸塞的政府官员,另一半成员是牧师;1650年,哈佛特许状设立由校长和同事组成的另一行政机构——“管理委员会”后,哈佛一直实行学监委员会与管理委员会同管理的“双院制”;18世纪末,哈佛学院的行政大权转入管理委员会,但管理委员会增加了』L位政府官员和一位商人,1806年以前,除一次例外,没有教师被选人管理委员会。
直到今天,哈佛一直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比较和竞争,不断地追求一流。
“对于学校的每·部门,哈佛从不允许那些正在负责某一项目的人来选择谁来评审他们的项日,而邀请世界顶尖级的专家从外面寻找那些最挑剔的人来评审,并用这些评审来作为他们确定未来方向的基础。
同样,在一个人被任命为哈佛人学的教授之前,他需要得到的不只是其所在领域将会成为其同事的人的认可,哈佛还会发信给他所在领域的各方面的顶尖级专家。
这些专家要把这个人与同一领域的其他人进行比较,在任命任何人为哈佛大学教授之前,哈佛都会对这些评审进行仔细考虑。
”毫无疑问,哈佛大学仍然是发达的美国教育的象征,但是,哈佛人却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哈佛大学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保住优势,必须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持续更新自己:“大学永恒的传统屉:我们要永远年轻,永远坚持;断自我更新。
” 3j哈佛办学特色的形成,最为宝贵的经验就足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耍,锐意改革,以领导教育改革的潮流,永远追求向上,永不占败。
与哈佛大学不同,耶鲁大学自创办之日起就深深烙了保守的印痕。
l8世纪初,哈佛的日渐开放和创新的端倪,使教会对哈佛学院的教育方向感到不满,认为哈佛所传授的“神学”已不够纯正。
1701年,亚伯拉罕·皮尔逊牧师会同一群康州公理会牧师,准备另建耶鲁学院,亚伯拉罕·皮尔逊因而辞去哈佛学院的校长转任耶鲁学院第一任校长。
面对当时美国高等学校内部的清教教义统治与“自由主义教育的冲突,耶鲁的办学宗旨十分明确:继承欧洲人文科学传统,为教会、更具体地是为公理会培养为民众服务的神职人员。
凶此学生必须住校,到礼堂作礼拜等。
至1990年才不再称为教会学校,但以博爱精神教育学生始终是其不变的传统。
在大学的内部管理上,耶鲁实行“校长与同事”施政的单一管理机构,由此形成了学校自治、教授治校的传统。
建校初期,董事会不参与管理,学校管理主要由院长承担,1795年当蒂莫西·德怀特出任校长时,董事会已将其不参与具体校务的管理作为法定的政策固定下来,德怀特指定3名教授组成教授会,并作为制度得到董事会承认,成为一条法规受到保护。
之后,每增加一个研究生院或系,就增设一个教授(管理委员会)。
耶鲁的教授会的学者甚至提名或委派自己的接班人。
到哈德利任校长时,耶鲁学院的管理已成为“教授会立法,校长同意,校董事会批准”的局面了。
耶鲁大学一直用心、执着地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着自身的传统。
历史上,耶鲁为争取个体的独立、维护学术自由曾付出过极大代价。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下令:凡是“Conscientious Obje( 一tors”(即自称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者)一律小准领取奖学金的资助。
当时美国名校包括哈佛和普林斯顿,全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
惟独耶鲁守学术独立,仍继续以申请者的成绩为考虑奖学金的唯一准则,为此,耶鲁失去l『来自联邦政府的一大笔基金,经济上几度陷入困境。
但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耶鲁校长金曼-布鲁斯特(Kin gmanBrewster)成了一般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英雄。
人们至今仍念念不忘他当时所说的一段话:“最终一般社会上的人士将会了解:只有在学校拥有全部的自治权利、每个教师及学者皆有研究自由的条什下,整个社会才会有完全的自由与甲等;而这也正是耶鲁的真正完整精神所在。
”1987年,耶鲁大学施密德特校长在迎新典礼上的讲话——《连续性与价值》中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耶鲁的传统精神:“我们热爱知识,认为它本身有价值;我们信奉自由的学术空气,认为它是追求真理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具备第三种价值观,它赋予耶鲁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及知识连续性的传统”,“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对耶鲁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学生成为…自己屋里的君主⋯,“我们决不能因为真理是非政治的,有损于某些人的利益或因为它是丑陋的就背离真理”。
[引。
耶鲁是传统的、保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耶鲁放弃所有他们认为有价值、适宜的改革。
如,耶鲁在美国火学首创了住宿学院,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盛行、人文科学遭到非难和贬低的历史潮流面前,耶鲁作为一所将追求自由真理作为最终归宿、从不过分强调实用性而是突出人文精神的古老学府,始终坚持:完善的人应浚了解前人的智慧,了解人类思想发展史,人文科学教育对今天乃至未来的青年仍然至关重要。
1981年,耶鲁顶着社会舆论的压力成立了“惠特尼人文科学中心”,吸引各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学者,使人文科学的教学与科研能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耶鲁的保守性并不意味着顽固僵化,不思进取,而是基于耶鲁沉着的理性、成熟的独立性和自由追求真理的自我个性,源于对于大学古老的积累的传统执着而用心的呵护,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由此产生的面对社会变化的从容镇静、优雅自信。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在耶鲁历史长河里沉淀的厚重保守的文化品格,才使耶鲁创新型人才辈出,创新成果不穷。
(二)课程既是教育的心脏,又是把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
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改革集中体现了两所大学特色的内在气质和精神品质。
1636年哈佛建校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模仿英国剑桥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开设了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如拉丁文和希腊语。
随着美国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其课程体制经历了很多次变革,不仅走出了仿效英国、为宗教目的服务的传统课程体系,重要的是创建了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适应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制度。
第一次改革(1869~1909)。
1869年,埃利奥特校长一改学校过去对课程设置严格限制的做法,逐步将本科生所有的课程全部改为选修制,通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并在他们步人社会以后将这种责任感发展成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往古典人文学科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支配地位的思想基础,从而为现代语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在大学中占有合法、平等的地位开辟了道路,完成了哈佛大学的现代化转型。
第二次改革(1909~1945)。
1909年,劳伦斯-洛厄尔校长总结完全自由选修制的教训,将德国的自由选修制和英国的导师制结合起来,推行“集中与分配”课程制,为r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他还创立T优等生学生计划和独立学习计划。
第三次改革(1945~1975)。
1945年,由詹姆士-波莱因特·科南特校长组织,开始对哈佛本科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又一次变革,发布了《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的报告,在强调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的知识财富前提下,要求每一位学生必修“文学名篇”、“西方思想和组织机构”以及任一门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三门课程,除此之外,学生必须在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三个领域各选一门全年的课程。
课程的设置主要按学科进行分类。
第四次改革(1975之后)。
由德雷科·博科校长发起,以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维方式为准绳,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以外,建立一套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
经过7年的努力,1982年9月,核心课程作为一一个体系在哈佛大学本科教育中全面执行,直到今天。
[ J哈佛大学历经四次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并引领社会的发展模式,这是哈佛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美国近代高等教育⋯直在反复曲折中进行着课程改革的尝试,一方面不断地摆脱欧洲的课程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建立与美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但这些探索在耶鲁大学开始并未得到积极的响应,当1828年的选课制和选课制本身代表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使自由教育的思想受到严重冲击之时,耶鲁学院发表了《耶鲁报告》。
报告认为,学院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智能训练”,通过使用古典语言讲授传统课程的方式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潜能。
报告明确提出,学院将恪守自由主义教育传统,继续实施古典学科教育,运用古典学科知识的学习把自由的原则植入年青人的心灵,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度优雅的举止、深厚的人文知识素养。
学生通过古典学科的学习获得纯粹的真理。
耶鲁的学院的课程体系是适宜的,应该予以维持。
l J1871年诺亚·波特任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