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一.重要实词:

《世说新语》两则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

2.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3.俄而雪聚俄而:不久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6.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7.陈太丘与友期形期:约定

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至:到。去:离开

10.去后乃至乃:才

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2.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3.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14.下车引之印:拉

15.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16.去后乃至乃:才。

《论语》十二章

1.学而时习之时习时:按时

2.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3.人不知儿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立:站立

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10.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12. 不堪其忧堪:忍受

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爱好

1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趣

15.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

16.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7. 于我如浮云于:对于

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

19.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0.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

2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22. 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

23.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古代诗歌四首

1.东临碣石临:到达

2. 水何澹澹澹澹; (水波)荡漾

3. 山岛竦峙竦:高起峙:挺立

4.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

5.海日生残夜残夜:夜将尽未尽

6. 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向阳的树

7.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不知其旨也旨:甘美

3.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

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

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

6.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

7.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

河中石兽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干:河边

2.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3. 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

4.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

5.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求:寻找竟:终于

6. 棹数小舟棹:划船

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讲学,教书

8.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

9. 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

10.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11.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12.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

13.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

14. 但知其一但:只

15.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

智子疑邻

1.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2.天雨墙坏雨:下雨。名词用作动词。坏:毁坏

3. 不筑,必将有盗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云:说;亦:也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6.而疑邻人之父父:老人。

塞翁失马

1.有善术者善:擅长,善于

2.马无敌亡而入胡亡:逃跑

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反问。

4.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居:经过;将:带领。

5.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富:多

6. 堕而折其髀髀:大腿

7.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此:此人,这个人故:缘故保:保全。6.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二.重要虚词:

二.重要虚词:

之: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2,.曲肱而枕之:指代手臂

3.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善者;代不善者

5.下车引之:他,代元方。

6.其邻人之父亦云:的。

7.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的。

8.人皆吊之:他,代塞翁。

9.其此之谓乎:倒装宾语前置

10闻之笑曰:带前面的事

11沿河求之:代石兽

12.一老河兵闻之:代前面的事

13.其反激之力:的

14.至石之半:的

15.求之下流:代石兽

16.然则天下之事:的

17.人皆贺之:带前面的事

其:

1.人也不堪其忧:代指前面的事

2.回也不改其乐:自己的

3.乐亦在其中矣:代指前面的事: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5不知其旨也:代嘉肴

6.不知其善也:代至道

7.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8其邻人之父亦云:他的,指富人(的)。

9其父曰:那。

10.如其言:代老河兵

11.但知其一:其中

12.其子曰:代富人

以:

1.可以为师矣:凭。

2.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而:

1.相委而去:表承接。

2学而时习之:表承接。

3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4.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

6.温故而知新: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表承接。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11不义而富且贵:表修饰

1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13马无敌亡而入胡:表承接。

14.其马将胡马而归:表修饰

15.堕而折其髀:表承接

16.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17.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1.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2.不知其旨也:句尾语气词

1.去后乃至:才

2.乃石性坚重:就是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

2.二石兽并沉焉:于之

1.虽有嘉肴:即使

1.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成为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3.碧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形成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 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 履:鞋子度( duó):量置:放坐:通座座位 操:拿着度(dù):尺码反:通返返回信:相信遂: 终于 虚词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实词 涉:渡坠:掉惑:糊涂 契:刻遽:立即 虚词其用法同上 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也 所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契者所从坠)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课题】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 译。 2.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 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重要实词: (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不在。 2、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 3、《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 ②温故而知新_ 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③众服为确论:_ 3、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②“学学半”:教 (三)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四)古今异义: 1、去: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 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 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 今义: 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6、是:是非木杮:古义: 今义: 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 今义: 8、人皆吊之:古义: 今义: 实词积累: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聚(不久) 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8.期日中(正午时分) 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 10.去后乃至(才) 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1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3.下车引之(拉) 14.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5.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 16.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17.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 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20.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1. 三十而立(站立) 22.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23.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越过,超 过)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25. 不堪其忧(忍受) 2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2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8.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 29.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30. 子在川上曰(河流)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 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du坐:通座ó):量置:放履:鞋子度(座位 ù):尺码d (度操:拿着遂::相信反:通返信返回 终于 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虚词 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

其?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2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实词坠:掉渡涉:惑:糊涂刻契:遽:立即用法同上其虚词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

生、出现或进行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于”A 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亦:也所......的事、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所从坠)?物”所契者的人”等。(“...... ......的地方”、“ ------ ---- 若像,好像?

七年级上册的实词与虚词

童趣一、主要实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助词,的。其,它的。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介词,被。) 《山市》 1、实词: 恒:经常(然数年恒不一见) 乌有:没有(一切乌有) 念:想到(念近中无此禅院) 危楼:高楼(惟危楼一座) 悟:明白(始悟为山市) 窗扉:窗户(窗扉皆洞开) 连亘:连绵不断(连亘六七里) 洞开:像洞一样大(窗扉皆洞开) 依稀:隐隐约约(城市依稀而已) 裁:同“才”(裁如星点) 缥缈:隐隐约约(则黯然缥缈) 往来屑屑:来往匆匆(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或:有人(或凭或立) 凭:靠着(或凭或立) 不一状:形状不一 市肆:集市(见山上人烟市肆) 故:所以(故又名“鬼市”云) 2、虚词 表时间:(不久,不一会)无何;未几 (一会儿)既而 (过了一会儿)逾时 (忽然)倏忽 世说新语》两则 一.课文名称:《咏雪》 二.主要的实词、虚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复习目标】 1.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译。 2.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 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 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 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一.重要实词: (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不在。2、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3、《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 贤相傅说。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②温故而知新_ 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③ 众服为确论:_3、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②“学学半”:教(三)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四)古今异义:

1、去: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今义: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6、是:是非木杮:古义:今义: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今义:8、人皆吊之:古义:今义:实词积累: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聚(不久)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 上因:凭借)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期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10.去 后乃至(才)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1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5.学而时习之时 习(按时)16.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7.人不知儿不愠(生气, 发怒)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20.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1.三十而立(站立)22.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23.七十而从新 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25.不堪其忧(忍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文言文复习资料(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 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2)期日中:太阳 3、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多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因此。 (3)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4)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带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应为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3)待君久不至,已去。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 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4)非人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 《论语》十二章 【讲解】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知 (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2)温故而知新:得到。 而 (1)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之 (1)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东西。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前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3)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时 (1)学而时习之:按时 (2)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3.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2)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3)三人行 古义:虚指,泛指多个; 今义:数词,确指三。 (4)逝者如斯夫 古义:逝去的一切; 今义:多指离开人世的人。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省略了“以”后的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诫子书 【讲解】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 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 53.只使坠(纵使,即使) 54.充塞四虚(四方) 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56.国人道之(讲述) 二、重点虚词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一.重要实词: 《世说新语》两则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 2.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3.俄而雪聚俄而:不久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6.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7.陈太丘与友期形期:约定 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至:到。去:离开 10.去后乃至乃:才 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2.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3.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14.下车引之印:拉 15.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16.去后乃至乃:才。 《论语》十二章

1.学而时习之时习时:按时 2.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3.人不知儿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立:站立 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10.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12. 不堪其忧堪:忍受 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爱好 1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趣 15.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 16.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7. 于我如浮云于:对于 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 19.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0.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 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最佳答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七上文言文实词虚词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初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集

初中段文言文虚实词用法集锦 一、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二、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文言实词虚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离开)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9.门外戏(玩耍) 10.与人期行(约定) 11.相委而去(舍弃) 12.友人惭(惭愧) 13.下车引之(拉) 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三、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四、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 今义:领 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今义:前往……,到……去 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5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世说新语》两则随堂小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 2.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 《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4.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5.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 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论语》十二章 一、通假字 重点字词小结 6. 《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1.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一、重点实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 .俄而雪骤 (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3 .公欣然曰 ( 高兴的样子 ) 4 .白雪纷纷何所似 (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5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差,大体;拟,相比 ) 6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约定 ) 7 .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 8 .门外戏 ( 玩耍 ) 9 .相委而去 ( 委,舍弃;去,离开 ) 10 .下车引之 ( 拉,牵拉 ) 11 .元方入门不顾 ( 回头看 ) 12 .学而时习之 ( 按时 ) 13 .不亦说乎 ( 同“悦”,愉快 ) 14 .人不知而不愠 ( 生气,恼怒 ) 15 .吾日三省吾身 (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1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诚信 ) 17 .传不习乎 (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8 .温故而知新 ( 学过的知识 ) 19 .学而不思则罔 (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 20 .思而不学则殆 ( 疑惑 )

21 .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 22 .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 23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24 .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 25 .非志无以成学 ( 达成,成就 ) 26 .淫慢则不能励精 ( 放纵懈怠 ) 27 .意与日去 ( 消失,逝去 ) 28 .险躁则不能治性 ( 轻薄浮躁 ) 29 .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 30 .将复何及 ( 来得及 ) 31 .一狼径去 ( 径直 ) 32 .屠暴起 ( 突然 ) 33 .缀行甚远 ( 连接、紧跟 ) 34 .屠自后断其股 ( 大腿 ) 35 .苫蔽成丘 ( 覆盖、遮盖 ) 36 .目似瞑 ( 闭上眼睛 ) 37 .狼亦黠矣 ( 狡猾 ) 38 .眈眈相向 ( 注视的样子 ) 39 .一狼仍从 ( 跟从 ) 40 .屠大窘 ( 处境困迫,为难 ) 41 .顾野有麦场 ( 看,视 ) 42 .积薪其中 ( 柴草 )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 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 最佳答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