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有谁_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有谁_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介绍
历史是历史人物编织的画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并作出恰如其分的科学结论,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一: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研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05-1909年指挥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潮,祖籍安徽省婺源县(现属江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曾祖父携家眷到广州经营茶叶生意。
嘉庆二十一年(1816),祖父迁居西门外十二甫,二十五年入籍南海县(十二甫当时属南海捕属)。
詹天佑父母也居住在十二甫。
詹天佑出生于广州。
同治十一年(1872),年仅12岁的詹天佑考取清政府选派首批赴美留学,随容闳出洋。
光绪四年(1878)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成绩优异。
光绪七年毕业回国,被派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学习海军轮船驾驶,获五品军功。
次年毕业,被派在扬武号兵舰。
光绪十年任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教习,因教学认真,获清政府五品顶戴。
同年秋,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请,回粤任广东省黄埔实学馆教习。
实学馆后改为博学馆、水陆师学堂。
詹天佑继续任职,并参与设计修筑沿海炮台和测绘海图。
光绪十四年到天津任中国铁路公司帮工程司(即今工程师。
下同),参与修建津沽铁路。
其后在修筑津榆铁路时,采用"压气沉箱法"打桩,顺利完成了滦河大铁桥桥梁的基础工程,解决了外国工程师未能解决
的难题。
光绪二十年被吸收参加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此后还先后从事津芦、锦州、萍醴等铁路修筑。
光绪二十八年被委派独立主持新易铁路工程,为我国自建京张铁路做了先期准备。
光绪三十一年向商部建议,全国统一采用4英尺8英寸(1.435米)标准轨道,统一工程标准,推广使用自动车钩,为我国自行设计修建铁路打下良好基础。
是年,被任命为商部、邮传部路务议员及顾问,同时被选入上海、欧洲皇家工程师建筑师学会。
同年被调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总办,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根据地形在山腰处将铁轨铺成"人"字形,迂回往返,依次而上,以达青龙桥,使路线比原计划缩短一半。
在京张铁路全线施工过程中,采用爆破法,开通了4座隧道。
其中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开凿时,采用直井法施工,加快了进度,山洞打通,无稍差异,使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建成,于宣统元年(1909)八月正式通车。
英国的总工程师金达与柯克斯也赞之为"绝技"。
京张铁路的建成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詹天佑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人员,为修筑铁路和管理铁路制定了周密的行车、养路、机车、电报、巡警等规程。
宣统二年(1910),詹天佑被清廷授给工科进士第一名。
宣统三年春回广州就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理(总经理)兼总工程司。
同年五月领导粤路公司成立保路机关所,反对清廷以"国有"为名将路权卖给外国。
武昌起义后,领导粤汉铁路全体人员坚守岗位,保证列车照常运行,支持辛亥革命。
民国元年(1912)5月詹天佑在黄沙车站(省粤汉铁路总公司总部)迎接孙中山先生视察。
7月被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
同年12月任汉粤川路会办,协助督办、主管工程事务。
在广州任职期间,创立了多学科学术团体广东中华工程师会,当选为首任会长。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二:张作霖
张作霖,汉族,字雨亭,小名张老疙瘩,1875年3月19日出生于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现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逝世于1928年6月4日。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早年做过土匪,后来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也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
掌权者,喜欢别人以“张大帅”称呼,号称“东北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史称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身受重伤,回到奉天后身亡,子张学良接掌东北军政。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生,“西安事变”发动者张学良之父。
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依靠日本,长期统治东北三省。
1920年把持北洋军阀政府。
1922年被直系打败,退回东北。
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
1927年在北京组织军政府。
1928年被蒋介石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三: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 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另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
清浩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
子,沅德,出抚一半子麒为嗣。
女,桂芳。
”
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
1896年,秋与王结婚。
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
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