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绪论的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哲学学科,探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以及审美活动等问题。
本文将对美学原理绪论进行笔记摘抄,以便读者对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有所了解。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以及审美活动等问题的哲学学科。
美学起源于古希腊,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说。
2. 美的本质:关于美的本质,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如主观说、客观说、模仿说、表现说等。
其中,主观说认为美是主观感受的结果;客观说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模仿说认为美是模仿自然的结果;表现说认为美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结果。
3. 审美:审美是指人们欣赏美的事物,体验美的过程。
审美活动包括审美认知、审美评价、审美创造等方面。
4.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审美活动具有主观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
三、美学的发展历程1. 古希腊美学:古希腊美学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强调美的本质是理性和形式。
2. 中世纪美学:中世纪美学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强调美的本质是神性。
3.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文艺复兴时期美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美的本质是自然和人性。
4. 近现代美学:近现代美学关注审美活动,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规律。
主要流派有:德国古典美学、俄国形式主义、法国象征主义等。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 美的客观性:美的客观性是指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与人的主观感受无关。
如自然美、艺术美等。
2. 美的主观性:美的主观性是指美是人的主观感受的结果,与客观事物有关。
如审美心理、审美评价等。
3. 美的规律:美的规律是指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和谐、对称、节奏等。
4.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包括审美认知、审美评价、审美创造等方面。
审美认知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和思维对美的认识;审美评价是指人们对美的价值进行判断;审美创造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创作、生活实践等途径表现美。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1. 美学与哲学: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等问题。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1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有唐代画家张璪提出。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 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 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 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 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 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 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 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 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美学原理重点内容
美学原理1、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①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古希腊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本身。
它的这种观点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是主观的。
黑格尔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克罗齐的美学建立在主观唯心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②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坚决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单独存在的,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他肯定了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
达芬奇认为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荷迦兹、博克、狄德罗的美的观点也都承认了美的客观性。
③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他的、见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出现以前的最高水平。
但他对美和生活的本质的理解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在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辩证法。
因而,也具有缺陷。
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枝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朱光潜提出,说琴声在枝头上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在琴上的是机械唯物主义。
琴声的发生既要有琴,又要有琴声的手指,总之,要主观与客观统一,那就是美。
3、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先秦时期,墨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的,是有功力性的。
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质。
②结合艺术来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结合艺术探索美的途径,可以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从风格上研究美三个方面来看。
所有这些关于美的创造的理论,不仅接触到艺术创作的关键问题,而且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是,还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解释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往往夸大艺术家的个人天赋和灵感作用。
③结合现实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有其独特性,与西方美学史有很大的不同。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 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 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 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 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 王国维, 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 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 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 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 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 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 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 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 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 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 西洋是唯理的体系(), 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 创化万物, 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普与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 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 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 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 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 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 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1、一般识记:一般得美学观点如:鲁迅得喜剧观与悲剧观、形式美得内涵。
重要美学范畴如:优美、审美风尚、自然美、人体美、丑、美感等。
鲁迅得悲剧观:悲剧将人生有价值得东西毁灭给人瞧。
鲁迅得喜剧观:喜剧将那无价值得撕破给人瞧。
形式美得内涵:形式美就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得有规律得组合。
美得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形式美所体现得内容就是间接得,朦胧得。
优美: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得美,一般指得就是优美。
优美就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得合目得性与客观得合规律性得与谐统一。
它就是真与善得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得一种与谐关系,优美得本质在于人与世界得与谐共存。
审美风尚:审美风尚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得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就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内所显示相对稳定得审美风貌。
自然美:自然美得本质就是人化得自然。
自然美就是无目得,无概念,自由得,在自然风景上显美,就是主客观得统一,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得统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得产物。
人体美:人体美就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得一个充满生命力得意象世界。
丑:丑就是美得对立面,丑衬托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
如果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
以至于人得本质力量受到窒息与排斥,非人得本质力量以堂而皇之得外观走进了我们得审美领域。
这时它在价值维度表现出来得就就是丑。
美感:美感就是在接触到美得事物时所引起得一种感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与怡情得心理状态,就是对美得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带有明显得感情体验愉悦得特征,始终不离感性得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理性得认识。
2、整体理解:重要得美学观象得性质、存在方式及其相关原理(简答、论述题)如:崇高得审美特征、如何理解人得风姿与风神、就广州某一建筑阐述形式美理论、丑得美学意义、意境得基本特征、艺术品得层次结构崇高得审美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对象质量得“大”与对象数量得“多”,一般具有磅礴得形式,突出审美得力度。
美学原理复习知识点
美学原理复习知识点《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四种意见:1) 保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2) 黑格尔: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3)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4)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
(二) 我国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1) 美的问题2)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 艺术问题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的本身”2) 康德: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主观的”。
3)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 克罗齐:“美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 亚里士多德: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2)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3) 荷迦兹:美的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 伍举:美是有功利的,与善密不可分。
2) 墨子:美的标准“万民之利”3) 孔子:美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4) 孟子:“充实之为美”5) 荀子:美客观存在,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相关。
(二) 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意境2) 从内容与形式研究:艺术是二者统一“声情并茂”“形神兼备”3) 从风格研究:内容形式统一(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1) 刘勰:自然之道2) 柳宗元:美在自然3) 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4) 郭熙、王夫之:美是客观的四、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一)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一致的同一的。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二)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才能)(三) 美和生活美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 影响:拉丁语著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仅供参考)美学原理考点
美学原理知识梳理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审美思想美学学科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作品《美学》标志美学学科形成思想:人的心理情况分为:认识情感意志中西方审美体验理论概观:直觉——克罗齐,柏格森,马利坦想象或灵感——柏拉图移情(情感或感受从自我向对象投射)——朱光潜,胡赛尔,巴赫金,立普斯,由菲舍尔明确提出移情类型——对象的形式被赋予生命,向自然界移情,氛围移情,生物感性表现的移情内模仿——谷鲁斯高峰体验——马斯洛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必须与使用功利拉开距离)——英国布洛完形心理(完整的知觉优先于个别的感觉,外在事物与心理之间存在相仿结构)孔子——中国第一个提倡美育叶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心理学经验美学模式,取代了“自上而下”的美学形而上学思维。
集体无意识说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严格地区分美感和快感的是康德1746年巴图提出美的艺术概念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黑格尔把绝对理念看做是精神性的本体,向绝对理念实体表示敬意,就是崇高。
古罗马的朗基努斯是西方第一个讨论崇高的人,在《论崇高》一书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崇高这一范畴。
博克讲的美指:优美尼采——尼采的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柏格森用“生命的机械化”来解释喜剧及笑产生的原因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作为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标志丑从此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研究讨论美的专著——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席勒写成了《美育书简》(冲动——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美育是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主张人性革命)被人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传书”,梁启超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美学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的尝试者,并首次在中国提出趣味教育概念,王国维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作了阐述第一个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蔡元培主张以纯粹的美育代替宗教,赞成和提倡美育的还有鲁迅。
美学研究方法:区别于实证经验的哲学思维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美学研究的特征:研究方法多元性哲学思维是核心方法——观察了解分析体验追问感悟构建审美意识:对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认识还没上升到理论阶段美学思想:审美意识不断发展的结果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观念范畴审美活动:创造审美价值的人类实践活动美学学科性质: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学科对象:鲍姆嘉通认为美是美学的学科对象,强调感性认知的完善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美学的学科对象美学是关于艺术的哲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美是现实强调艺术与现实的美的关系德国立普斯:美是研究审美心理的如何理解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这一命题?@1人类懂得按照某种尺度进行生产,并懂得把内在固有尺度运用于自由生产实践,@2人类将劳动定向于超越动物性活动的自由方向中@3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而美的规律,体现在自由劳动方向之中@4审美在人类全部行为结构中有原初位置所以,人也是按照……如何理解人的劳动才是人的劳动?@1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劳动,人的自由劳动具有无限性,从未停滞于某一特定的实体劳动形态,面向未来无限自我超越@2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是与动物式劳动的区别,是对动物式谋生活动的超越。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知识
• 崇高的审美作用: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明显 的伦理道德性质,是一种充满阳刚之气和正义力量的 美。崇高美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望。 对美好品质与情操的追求。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积 极的审美意义,主要包括:1、激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推动社会进步。2、鼓舞人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崇高不仅激发人的力量,而且有助于人们净化精神世 界,使人感觉到高临在平庸与渺小之上,促使人与卑 鄙、丑恶事物作斗争,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 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从而创造充实、美好、 愉快的人生。
•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复习要点:认识劳动创造了美,把握马克思主义 美学观关于美的本质和主要特征、美的本质与人 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认识什么是真?什 么是善?真、善、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了 解并掌握自由创造、真、善、丑的概念,了解其 他学派的有关观点。 重点掌握:(1)真、善、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2)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关于美的本质 和主要特征
• 三、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 • 1、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规 律性是真,即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 合目的性是善,即合乎功利性。 • 2、见书29页
• 四、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换? • 1、丑是恶的形象体现,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的一 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 2、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要有条件。例如 旧中国变成新中国,就包含了丑向美的转化,这一转 化的条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这一条件, 转化就无法实现了。与此相反,美在一定条件下,也 可向丑转化。例如原来纯洁的青年,由于经受不住资 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的堕落为小偷、杀人犯,相应 地在形象上会由美向丑的转化。由于现实生活中客观 存在着美丑之间的转化,这就给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个 现实而重要的任务。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二、审美积淀何谓积淀?外在的社会生活结晶为内在的审美感受,宏观的人类历史沉积为微观的个体心理结构一这样一种内化的过程,称之为“积淀”。
审美积淀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全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都有关系。
其中,尤以三种积淀方式为重要。
1.生产积淀2.以巫术为主的原始文化积淀3.以艺术为代表的日常文化积淀结论: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育,乃是一-种人类文化社会的、历史的、全面的哺育积淀过程。
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一、对称与均衡:是最常见的形式构成,它们都有形式上的平衡感。
二、调和与对比:是不同形式的并列比较,调和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同,对比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异。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都是体现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关系的形式构成。
四、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形式因素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变化,有规律的组合和反复。
构成节奏有两个条件,一是时间、运动过程,二是力量的强弱变化。
把运动中的长短、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五、多样与统一多样,指事物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指这千差万别的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
多样统一就是把具有差异、变化、对立的各种形式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差异性在整体中消除融化,构成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这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也称为和谐。
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时尚有多种解释,就其内含有时间和崇尚两重意思来说应该与时髦、时兴、流行、倾向相关联,而时尚本身又有样式、方式等意思,因此,时尚与形式必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时尚与特定的形式直接相关,这种特定形式在当下肯定就是形式美。
时尚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前所述,可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也可以是社会政治原因。
而时尚形成的心理原因则是与人的群体意识有关。
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追求时尚时尚的最深层的心理原因,是人的求新倾向。
时尚肯定与变化相关,但却是有规律的。
时尚基于人的求新求变心理,由此也可看出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
美学原理笔记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 重点
绪论1.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Baumgarten 1714—1762年)出版《美学》(Äesthetik)一书,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创立。
鲍姆加通也因此在美学史上被人称之为“美学之父”。
2.中国的美学:近代:(1)王国维的观点:境界说。
著作:《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2)蔡元培的观点:以美育代宗教,推行美育。
著作:《以美育代宗教说》。
现代:(1)朱光潜的观点:美在乎象。
著作:《诗论》、《谈美》、《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如:“花是红的”这里的“花”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对象,而“花是美的”这里的“花”则是客观自然景物与人的主观情思相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2)宗白华的观点: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出发,提出美在“意象”的观点。
《美学散步》如他说: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3)李泽厚的著作:《美的历程》3.什么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
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
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人。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真“、”善“、”美“得到了统一。
(完整word版)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任课教师:夏凡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新编美学教程》王一川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上海•《美学基础》孟唐林窦俊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北京•《叔本华美学随笔》(德)叔本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上海•《美学漫话》宗白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武汉•《美学》(法)于斯曼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12月北京绪论为什么开设此课•“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在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形态和艺术形态当,如音乐、建筑、服饰等等都广泛的存在着“美”。
•“审美”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追求。
人不能只是“活着",而是要“美好”地活着.要学习“诗意的栖居"。
•美学是广告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培养逻辑思维,给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和手段。
•社会需要“正能量”与正确的价值导向。
美学是一种审视世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何谓“美学"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伊斯特惕克)",原意为“感性"“感觉"。
因此,美学最初是作为研究“感觉”的一门学问而诞生的。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分别将其译作“美学”.•由此引发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两种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好”的学问,研究它的本质及规律;•2、美学是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特定审美体验的规律。
本课侧重第二种观点.美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陶冶情操,拥有梦想.•建立价值观导向,规范社会行为•提高人们的鉴赏力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本身•审美心理•美学中的“语言”. 如:艺术美学的学科特性•美学曾长期栖身于哲学之中,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更侧重人文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第一章美学第一节、美学传统与当代一、西方的美学传统与流派为何说“美学来自西方”?1、本质论美学•自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这一定义反映了美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人类审美活动的对象(客体)[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的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还包括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的关系 [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美感产生与发展规律等]======================================================================== =======为什么学习美学?1.时代的需要当今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混杂时期;西方后工业社会艺术、审美深入生活;消费领域中价值消费转向审美消费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美学研究能促进创作。
欣赏和批评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3 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狭义:有意识的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艺术活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人的综合性精神能力的活动广义:通过审美活动实现人的自我生成======================================================================== =======怎样学美学?1.学好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理论联系实际美学史的理论实践和艺术实践3.独立思考 1要有自己的认识2要系统的学习研究掌握知识要点======================================================================== =======补充:1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逻辑学]、情[美学]、意[伦理学]2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3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许家窑人的石球]4审美意识的形成:远古时代人类已有审美意识,它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1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2具有理论的形态,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6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1有专门的美学着作2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一)柏拉图【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柏拉图学园】美学理论:1《大希庇阿斯篇》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2 主张美来源于美本身即美的理式(世界存在的依据也来源于理式“理式说”)理论贡献与不足:理式论柏拉图论爱情贡献:1努力追问美本身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2 讨论了各种美的定义启发思考批判错误观点[如美不是恰当不是有用]错误:1客观唯心主义2 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康德【德国大哲学家美学家】观点:审美的规定是鉴赏判断的主管原则——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贡献与不足:1审美与功利、概念无关审美活动独立了但削弱了它与真、善的联系——审美其实是有功利意义的它以客观功利为前提能完善人格2 审美依据“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不过是主观唯心主义3 审美鉴赏的判断只是主观的普遍性(三)黑格尔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贡献与不足:1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但是是唯心主义的2认识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是唯心主义的3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的统一但还是唯心主义的(四)克罗齐观点:美是直观贡献与不足:承认主观非理性的作用但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缺点(五)弗洛伊德观点:美是性欲的升华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一)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吕克昂学园逍遥学派】观点:1美在物体的形式安排与体积2承认摹仿的美,认为艺术创作就是摹仿3论悲剧的美(二)达芬奇观点:美是可以用感官去认识的事物的性质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三)荷迦斯【英国18世纪风俗画家艺术理论家英国绘画之父】观点: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的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四)博克【英国18世纪美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观点:美是客观的美感的形成与人的生物本能有关(五)狄德罗观点:1“美在关系”说2 他将美和美感混为一谈没有划清两者的界限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1.美是可爱的生活是可爱的2.美是活生生的、多样性的生活也是活生生的、多样性的贡献:1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坚持了美的客观性2超越了过去的唯物主义美学从自然属性来理解美,将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3具有革命性对沙皇的强烈批判不足:1对生活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层次2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辩证法===============================================================================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基本途径: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结合着善(功利)研究美:(一)《国语?楚语上》;“伍举论美”这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审美判断标准(二)墨子的“非乐”思想承认艺术是美的但从功利的角度来理解美才去否定艺术和美的(三)孔子1承认艺术、美的作用2意识到美与德之间有不同、有冲突3要求美善的统一(四)孟子1把精神愉快和感官愉快等同起来,为把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统一起来奠定了基础2充实之为美养成道德的善就是充实就是美(五)荀子人欲是过度的是恶的主张学习礼义以抑制性恶——《劝学》1肯定艺术的作用反对“非乐”思想同时肯定人欲的合理性能刺激人民去创造财富2化性起伪可以实现人格完善就是美结合着艺术来研究美:(一)从主客观的关系研究美——主客观的统一是意境,即美(二)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研究艺术美——艺术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起决定作用(三)从风格上研究美结合着物质现实来认识美:(一)汉末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认为人的面貌反映人的命运(二)南朝齐梁时期刘勰《文心雕龙》为文之用心精细的研究肯定美的客观性(三)柳宗元美在自然自然是客观的自然的美就存在于自然的变化中(四)刘禹锡1自然是客观的2自然的规律是客观的提出理数势三个哲学范畴以揭示自然规律 3天与人相交胜,还相用(五)郭熙美在自然中(六)王夫之1肯定美是自然本身的属性2主张艺术美是自然、现实美的反映第四章真善美和丑美和真善的关系:什么是美?什么是善?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真,即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合目的性是善,即合乎功利性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美与真的联系:美的产生在人的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