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碱坪沟泥石流形成机理及特征研究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及预警监测技术研究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及预警监测技术研究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形成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地形、地质、气候等多个因素。
同时,为了减少泥石流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究和改进预警监测技术。
泥石流的形成与山地地形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在山脉中,经常会有山谷、溪流、峡谷等地形,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盆地。
当下雨时,雨水会迅速流到这些地方并积聚。
当积水达到一定程度,超出了地表的承受能力,雨水便会形成液态泥浆流动下坡。
泥石流还可能由山体崩塌、火山爆炸、冰川湖溃坝等因素引发。
地质条件对泥石流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中,土壤和岩石的稳定性和可侵蚀性是决定因素之一。
如果地质构造不稳定,土石混合物会更容易发生流动。
而在一些地区,由于板块运动等地质活动,地层中可能存在大量的脆弱岩层和断层,这使得泥石流的灾害风险更高。
气候则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直接动力。
大雨将导致山区水位上升,泥石流就像滚雪球一样,随着更多的水和土壤的吸附,规模逐渐增加。
此外,雨量的分布和强度也会影响泥石流的形成。
强烈的降雨会加速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和规模。
为了减少泥石流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在预警和监测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重要的目标是及早发现,并及时向可能受到泥石流威胁的地区发出警报。
目前,人们使用的泥石流监测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质勘察、地下水观测、雷达监测等。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预警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的观测,人们可以实时获取地表的变化情况。
例如,通过监测降雨前后地表的温度、形态和颜色等参数的变化,可以提前判断泥石流的发生可能性。
地质勘察是泥石流预警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详细调查和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可以评估泥石流灾害潜在的风险。
同时,地下水观测对于泥石流预警也非常重要。
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山区地表水的变化,从而判断泥石流是否可能发生。
雷达监测是一种先进的监测手段,对泥石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非常有效。
汶川震区银厂沟区域8·18暴雨泥石流灾害成灾机理与特征
汶川震区银厂沟区域818暴雨泥石流灾害成灾机理与特征黄勋;唐川;乐茂华;唐得胜;蒋志林【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3(21)5【摘要】2012年8月18日汶川震区的银厂沟区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公路、房屋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极震区内,是地震与强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研究其成灾机制和灾害特征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方法,分析银厂沟区域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强震条件下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是泥石流活动的物质基础;沟道受松散岩土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放大;“快速激发型”的雨量特征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石流起动、运动和堆积过程,总结了泥石流活动特征,发现泥石流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成因组合上属于“降雨控制型”,尚处于“青年期”,且在成灾模式上满足“致承耦合”效应.【总页数】9页(P761-769)【作者】黄勋;唐川;乐茂华;唐得胜;蒋志林【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相关文献】1.汶川强震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银厂沟东林寺—海汇桥段为例 [J], 马煜;马东涛;李锋;王显林2.汶川震区北川五星沟暴雨泥石流灾害调查 [J], 董建辉;魏良帅;张国强3.汶川震区龙门山镇高架子沟“8·18”泥石流灾害机理与特征 [J], 余天彬;任光明;王猛;王杰;高波;蒙明辉4.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 [J], 倪化勇;郑万模;唐业旗;徐如阁;王德伟;陈绪钰;宋志5.汶川震区哈尔木沟堵河型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方法 [J], 黄海;谢忠胜;石胜伟;佘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8·13”泥石流堆积扇调查和分析
表 1 研究区典型泥石流特征
野外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沟名
纸厂沟 孙家沟 水打沟 水鸠坪沟 麻柳槽沟 猪槽沟 蒋家沟 马家乌基沟 簸箕沟 黄央沟 王家沟 碱平沟 陈家坡沟 冷浸沟 燕子窝沟 栗子坪沟 曹家岭沟 双养子沟 煤炭坪沟 椿树芽沟 峰洞岩 1号 峰洞岩 2号
2 区域概况
研究区位于岷江上游,为典型的高中山峡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大,地形坡 度大。且区内沟谷发育,沿着龙溪河两岸呈树枝状展布,主沟平面形态为折线形。该区出露花岗 岩、灰岩和辉绿岩等,且地质构造活动强烈(见图 1),特别是“5·12”发震断层(映秀-汶川断裂带)通 过 该 区 , 导 致 该 区 山 体 基 岩 出 露 、 岩 石 破 碎 , 形 成 大 量 的 滑 坡 、 崩 塌 堆 积 体 , 为 龙 池“8·13”群 发 性 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收稿日期:2014-03-13;网络出版日期:2014-11-06 网络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20141106.1108.007.html 基 金 项 目 : 科 技 基 础 性 工 作 专 项 工 作 : 西 南 地 形 急 变 带 地 质 灾 害 综 合 调 查 与 风 险 制 图(20 11 F Y 11 01 00 - 3);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国
3 流域特征
沿 龙 溪 河 18 km 长 度 范 围 内 ,“8·13”特 大 泥 石 流 中 50 多 条 泥 石 流 沟 暴 发 了 泥 石 流 过 程 , 36 条 泥 石 流 沟 堆 积 扇 完 整(见 图 1), 本 文 选 取 这 36 条 泥 石 流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中 22 条 泥 石 流 沟 的 流 域 特 征、物源特征以及主河特征参数如表 1。对龙池地区泥石流堆积区样品进行室内筛分,得出泥石流堆 积 区 的 黏 粒 含 量 较 低 , 其 平 均 有 效 粒 径 d10=1.7 mm, 平 均 不 均 匀 系 数 Cu 为 6.47, 平 均 曲 率 系 数 Cc 为 1.62,且堆积区的泥石流容重范围为 18~20 kN/m3,对比该区已有研究 , [12-13] 则该区泥石流属于过 渡性性泥石流,且泥石流颗粒级配良好,颗粒间以单粒结构接触关系为主。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复核OK)
图5
滑移式崩塌示意图
2015年9月10日5时38分
5.3膨胀式崩塌
在边坡卸荷作用下,卸荷裂隙一般在构造裂隙的基础上继承发 展,在危岩体压应力作用下,层面垂向裂隙贯通后危岩体底部发生剪 切破坏,形成崩落。崩塌区由边坡坡肩前缘向后扩展(见下图3) 。如 果危岩底部含有软弱或破碎夹层,软弱夹层的蠕变和超前风化,或危 岩底剪切带发育优势结构面或裂隙面,将加速危岩体底部的剪切破 坏。
2015年9月10日5时38分
5.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 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 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 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 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 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 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 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 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 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 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 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 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2015年9月10日5时38分
(4)水文地质条件:水体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 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 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 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 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 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 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 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 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 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启动机制及其动力学特征———以北川县五星沟为例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启动机制及其动力学特征———以北川县五星沟为例程思;袁源;王运生【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2(000)005【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北川县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降雨影响,位于北川县擂鼓镇的五星沟分别于2008年9月24日及2009年7月17日发生特大型泥石流,造成了五星沟沟内五星村、大田村和南竹村等多处居民点被冲毁,沟谷两侧房屋倒塌或被掩埋.根据已有资料,通过分析五星沟泥石流的分布和形成特征,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探讨了该泥石流启动机制与物源转化机制,推算不同设计频率下泥石流的特征值,包括该泥石流的运动及动力特征.分析表明:五星沟大部分支沟属中频泥石流沟,发展阶段均属发展期;五星沟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建议尽快对其实施应急治理.开展五星沟泥石流启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监测与治理汶川地震造成的次生泥石流灾害,具有指导意义.【总页数】5页(P119-123)【作者】程思;袁源;王运生【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四川省冶金地质勘察院,成都61005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X43【相关文献】1.汶川震区桃关沟泥石流都汶高速段动力学特征数值模拟 [J], 韩玫;胡卸文;刁仁辉2.北川县五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J], 汪旭;李虎杰;吴森3.基于地貌指数的汶川地震灾区单沟泥石流总量计算方法 [J], 张怀珍;范建容4.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泥石流为例 [J], 魏斌斌;赵其华;韩刚;张海泉5.汶川地震灾区次生泥石流灾害工程措施建设浅析∗--以东林寺至银厂沟海汇桥段为例 [J], 徐建;刘守江;时连俊;林叶彬;张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与形成机制
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与形成机制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与形成机制石流规模主要与沟域内松散固体物源的累计和动态变化情况及与引发泥石流的暴雨情况相关,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的,欢迎阅读参考。
区内本为前期已经勘查和治理泥石流的流通区和清水区,但因2010年来至今暴雨作用下演变发展成了新的泥石流沟,沟内多处垮塌、堵塞和堆积较明显,该泥石流沟再次暴发可能性较大。
目前研究区沟域内可能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固体物源动储量为2.78×104m3,因此查明该泥石流沟的区域地质环境特征,研究其形成机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该泥石流沟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1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1.1地貌条件研究区流域总体上属中切割侵蚀中高山地貌,平面上呈较规则羽毛状,整条沙拉沟流域纵向长约4.38km,平均宽度1.12km,上游段沟域相对开阔,中段稍宽,而下游段,特别是沟口处沟道狭窄。
研究区的上段为原有泥石流流域清水区,平面上呈扇形,纵向长度3.23km,流域面积约3.14km2,坡面上植被较茂密,分带明显。
1.2地层岩性研究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ml4)主要出露在居民生活点附近及公路沿线;崩积层(Qcol4)堆积于崩塌坡体的坡脚,成倒石锥状或条带状分布,厚度一般1~3m;滑坡堆积层(Qdel4)堆积于滑坡体的坡体之上或坡脚;残坡积层(Qdl4+el)分布于山体斜坡地带的表层;泥石流堆积层(Qsef4)主要分布于沟口扇区,主要为碎块石土的杂乱堆积,碎(块)石含量大于30%,分选性和磨圆度差,结构较为松散;下伏基岩在沟谷源头附近及沟谷下游出露为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T2z),沟谷中部带状分布为三叠系下统波茨组(T1b)变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粉。
1.3地质构造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揉皱、断层发育,其中断层规模较大的为F1平移断层,位于测区NW部,走向56°,断距达1.2km左右。
汶川强震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银厂沟东林寺-海汇桥段为例
汶 川 强 震 区 泥 石 流 特 征 研 究
— —
以银厂沟东林寺 一 海汇桥段为例
马 煜 ,马 东涛 ,李 锋 ,王显林
(.成都 理工 大学 工 程技 术学 院 ,四川 乐 山 1 640 ;2 100 .中 国科 学 院水利 部 成都 山地 灾 害与环 境研 究所 ,成都 604 ; 10 1
震后 ,连 续 3年 的地 震灾 区泥石 流活 动显示 ,地 震 区泥石 流 已进入 高 发期 ,该 时 期可 能 持续 5~1 , 0a 甚 至更 长 ,对 可能遭 遇 泥石流 的 区域 ,应 做好持 久性 防灾 减灾工 作 。 关键 词 :地震 泥石流 ;暴 发条件 ;活 动特 征 ;汶 川
—
1 8该段 发生 的 白果 坪沟 泥石 流 ;0 8—0 20 7—1 — 3
笔者 认 为 地 震 泥 石 流 指 由地 震 产 生 物 源 ,后 1 , 4 该段 谢家 店 子 、 厂 沟 主 沟 大 海 子 等 多 条 沟 暴 银
由暴 雨产 生 水 源 而 激 发 的一 种 泥 石 流 。在 同一 地 发 泥石 流 , 断公 路 ;2 0 阻 0 8—0 9—2 _ 2 3 .4,该 段 白
永 善 一大 关 地 区 发 生 7 1级 地 震 时 ,长房 沟 和 马 响水 洞 、 家店 子 、 . 谢 灌子 沟 、洛河桥 沟 、 汇桥 等 5 海
收稿 日期 :2 1 0 0—1 0—1 2
基金项 目:地质灾 害 防治与 地质 环境保 护 国家重 点实 验室 开放基 金项 目 ( Z07—1) G 20 5 作者简 介 :马 煜 (94 ) 18一 ,男 ,硕 士 ,研究 方 向 :岩 土工 程和 地质 灾害 防治工 程 ,m y.08 o a.o 。 au20 @ht i cr m l n 通讯作 者 :马东 涛 ,博 士 ,教 授 , t a id.ca。 dm @ m ea.n 引文格 式 :马煜 ,马东 涛 ,李 锋 ,等.汶 川强 震 区泥石 流特征 研究 —— 以银 厂沟 东林 寺 一 汇 桥段 为 例 [ ] 海 J .桂 林 理 工大 学
为什么会产生泥石流
为什么会产生泥石流为什么会产生泥石流泥石流的产生原因,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预防泥石流的生物工程措施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
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
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
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
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
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爬向高的山坡,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
那么,大家知道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什么?泥石流的危害有哪些。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第一篇: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
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
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
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第二篇: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特征: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三类。
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
CATA姗oPmC THE 13 AUGUS;T 2010
DEBRIS FLo、^毽IN SICHUAN PRo.
V斟CE:CHARACI'ERIsTICS.GE]N】BT【C M匮CHANISM AND SUGGESTIONS
XU Qiang
(st∞^酊k60似D可矿‰施卸d尸r删,胁n帆d c:BDe聊晌聊聊蝣m6咄如n,仇,皆九昕龇舟毋矿死曲加妇’,,阮,lg如 610059)
hazard chain effIect'but also had the signjficant characteristic8 of zonal distribution along the鸵ismic f如lts.The ma.
terials眦inly caⅡle f而m mck slide deposits which tri韶ered by tlle Wenchuan Earthquake.Down-cutting was tIle
mainly mo订ng mode.Extraordinary abundant loose solid materiaJs粕d local short·time hea、哆rainfan by t量le extreme
climate in tlle earthquake re西on were the basic reasons of the debris now occlm呛nce.Witll rega耐to these new
万方数据
泥石流活动将特别剧烈。”谢洪等认为HJ,“龙门山 及邻近的邛崃山等山区因汶川地震的影响,泥石流 已进入强烈活动时期。其强烈活动时间,可能持续 10~30a,甚至更长。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在可 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开展的各种工程建设,一定要 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泥石流危害。”……。
8[1].3 泥石流
中等 轻微 微小
泥石流形成 过 程 框 图 泥石流活动 产 出 环 境
5.3 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山区汛期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水土流 失(泥沙失稳搬运)现象。它是泥沙在水动力 泥沙失稳搬运)现象。 作用下失稳后,集中输移的自然演变过程之一, 作用下失稳后,集中输移的自然演变过程之一, 具有严重的灾害性. 具有严重的灾害性.某些山区河流在汛期中由 于暴雨或其它水动力如溃坝、冰川、 于暴雨或其它水动力如溃坝、冰川、融雪等作 用于流域内不稳定的地表松散土体上, 用于流域内不稳定的地表松散土体上,由于松 散土体夫稳参与洪流运动, 散土体夫稳参与洪流运动,因此在流域内形成 二种汇流现象,一是水的汇流;二是沙的汇流。 二种汇流现象,一是水的汇流;二是沙的汇流。 二种不同相的物质在共同的流动空间内混合而 形成一种特殊的水、沙混合输移现象。 形成一种特殊的水、沙混合输移现象。当这种 特殊的流体中含沙量超过某一限值后,因其流 特殊的流体中含沙量超过某一限值后, 动特性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它对工程 动特性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它对工程 性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设计及环境的影响与洪水、 设计及环境的影响与洪水、滑坡不同而称为泥 石流。 石流。 在一些植被较好的陡坡面,下伏基岩或不 在一些植被较好的陡坡面 下伏基岩或不 透水层埋藏较浅、前期降水充分, 透水层埋藏较浅、前期降水充分,上复松散土 体饱水后,由于土体中 、 值降低和有压地 体饱水后,由于土体中C、 Φ值降低和有压地 下水底作用,也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 下水底作用,也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
松散土体由于饱水后, 、 值降低 土体骨架变形、塑化、 值降低, 松散土体由于饱水后,C、Ф值降低,土体骨架变形、塑化、 液化后发生破坏。 液化后发生破坏。
3. 4.
泥石流 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2、沟床纵坡降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3、沟坡坡度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
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4、集水面积泥石流多形成在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面积为平方公里者最易产生,小于平方公里和10-50平方公里其次,发生在汇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者较少。
5、斜坡坡向斜坡坡向对泥石流的形成、分布和活动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阳坡和阴坡比较,阳坡上有降水量较多,冰雪消融快,植被生长茂盛,岩石风化速度快、程度高等有利条件,故一般比阴坡发育。
如我国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产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得多。
(二)碎屑固体物源条件某一山区能作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松散土层的多少,与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活动强度、山坡高陡程度、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有直接关系。
泥石流形成原因与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勘查方法
泥石流形成原因与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勘查方法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极大的自然地质现象,它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方面具有严重的影响。
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征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勘查方法,对于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地质、降雨和人为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构造和地质物性等。
降雨因素是泥石流发生的直接原因,它可以导致土壤饱和、坡面破坏和山体滑坡等,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形成。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破坏植被、违法采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破坏植被会增加山坡的脆弱性,违法采矿会改变地貌和地质构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加剧泥石流的危险性。
泥石流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包括高流速、大流量、高含沙量、高风险和瞬态事件等。
高流速和大流量意味着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能够毁坏和冲垮经过的房屋、桥梁和道路。
高含沙量使得泥石流具有较大的流态阻力,从而使得其在泥石流通道中堆积形成沉积物。
高风险意味着泥石流发生频率的高、规模的大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严重破坏。
瞬态事件则是指泥石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通常在短时间内发生,限制了泥石流预警和防范的有效性。
在泥石流影响因素的勘查方法方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地质和地形特征。
这可以通过地质勘查和地形测量来实现。
地质勘查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和物性特征的调查,可通过钻探、采样和化验等手段来获取。
地形测量则可以通过地形图、卫星遥感和激光雷达等技术来获取地形信息,从而揭示泥石流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其次,降雨特征的勘查方法也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气象台站、降雨雷达和降雨观测等手段来实现。
了解降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对泥石流的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借助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历史降雨数据进行识别和挖掘,以确定泥石流爆发的潜在风险区域。
最后,人为因素的勘查方法包括植被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和采矿监测等。
植被调查可以揭示泥石流发生的植被覆盖率和类型,从而评估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汶川极震区锄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启动机理
汶川极震区锄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启动机理李安润;邓辉;余天彬;文静【摘要】汶川地震过后大量的老泥石流被激活,随着潜伏期的过去,雨季来临,松散物源开始重新活跃.通过对锄头沟泥石流的实地调查及现场测量发现,该沟流域面积较大,支沟发育,支沟及主沟后缘比降大,主沟中下段宽缓,泥石流物源主要为崩塌物源,分布于流域中上部和支沟内,泥石流由中上部和支沟启动,汇聚于主沟内,并沿沟道下段堆积,并通过室内试验等手段,还原了泥石流发生时的激发雨量及物源分布特征.震后极震区泥石流的具有物源类型丰富、易发程度高、激发雨量偏小和支沟群发等特点,该沟泥石流还出现了堵溃型泥石流现象.【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4页(P285-288)【关键词】泥石流;极震区;成因机制;发育特征【作者】李安润;邓辉;余天彬;文静【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汶川县位于汶川地震灾区中心地带,震区通常由于地震作用导致表层土壤破坏和基岩出露,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使得松散物质淤积于沟道或坡脚处,局部阻塞,在降雨条件下极易暴发泥石流。
对于震区泥石流国内外已经有较多相关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1996年9月6日兰屿地震后就进行了地震专题研究,林庆伟等[1]人通过对地震前后的遥感图像对比,发现激发泥石流启动的降雨临界值与地震后暴发泥石流的沟域面积以及泥石流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2008年汶川地震后,唐川等[2] ,[3]人对“9.24”暴雨泥石流的特征进行研究后提出了震区泥石流的两种启动方式:①暴雨形成的陡坡表面径流导致附着于斜坡上的滑坡体和前缘松散物质向下输移,进入沟道后转为泥石流;②“消防水管效应”沟道水流快速集中并强烈冲蚀沟床中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沟床物质并形成泥石流。
强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泥石流物源的遥感动态演变_常鸣
32卷第1期89 97页2014年1月山地学报M O U N TAIN RESEARCH Vol.32,No.1pp89 97Jan.,2014收稿日期(Received date ):2013-03-08;改回日期(Accepted ):2013-03-23。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K12B01)和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SKLGP2011Z008)。
[This research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Plans Program (2011BAK12B01)and SKLGP independently research projects (SKLGP2011Z008).]作者简介(Biography ):常鸣(1985-),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遥感与GIS 应用。
[Chang Ming (1985-),male ,Ph D ,majoring in environment geology ,"3S"technologies and geological hazards.]E -mail :changmxq@126.com文章编号:1008-2786-(2014)1-89-09强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泥石流物源的遥感动态演变常鸣,唐川,蒋志林,马国超(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碎屑物质在陡峭的斜坡积累,当遇到强降雨时极易成为泥石流的物源地。
2010-08-13一场暴雨导致都江堰市48条沟同时暴发泥石流。
选择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龙池镇境内12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区,采用基于遥感的手段研究“5·12”震前、震后、“8·13”暴雨后泥石流流域内物源的变化特征。
四川甘洛县黑西洛沟“8·31”泥石流动力过程
四川甘洛县黑西洛沟“831”泥石流动力过程史继帅;姜亮;翟胜强【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24(35)3【摘要】黑西洛沟位于四川省甘洛县苏雄镇,该沟于2020年8月31日上午8时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对当地居民、成昆铁路桥梁及基础设施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为研究黑西洛沟泥石流的活动特征与动力特征,综合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现场观测及研究区高精度DEM数据等,并利用Massflow软件对该次泥石流进行模拟验证,模拟反演黑西洛沟泥石流的动力演化过程,定量评价“8·31”泥石流动力特征。
研究表明:“8·31”泥石流主要经历了“降雨汇流—下切侧蚀—一级平台淤积分选—平台后下切侵蚀—二级平台进一步淤积分选—平台后进一步下切侧蚀—岸坡崩滑堵溃—堵河形成堰塞湖、溃决泄流”等“滚雪球式”的循环加剧过程。
基于Massflow的泥石流动力过程分析,模拟各沟段的洪峰流量、流速、流深、侵蚀沉积深度等均与实测数据相匹配,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通过该手段,可更加直观地分析泥石流的动力特征,为后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9页(P52-60)【作者】史继帅;姜亮;翟胜强【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相关文献】1.四川省稻城县子洛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讨论2.四川泸定县冷碛镇黑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危害初探3.四川省甘洛县2019年群发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理4.四川省宁南县石洛沟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5.典型泥石流堵河案例运动过程与堆积区特征分析——以四川石棉熊家沟泥石流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暴涨暴落 的特 点将 其过程线概化成五角形 , 算公式为 计
流动 , 成约长 9 0m、 1 深 6m的堆积体 , 形 3 宽 8m、 堆积体体 积达
1 万 m 。 1
式 中: 为一次泥石流 冲出量 , T为 泥石流 持续 的时间 , m; T= 54 0s其余符号意义 同上 。 0 ; “ 1” 8・ 3 碱坪沟泥石流特征参数 计算结果 依次 为平 均流速
・
5 2・
中国水土保持 S C 0 1年第 8期 WC 2 1
・
1 , 坪 沟 泥 石 流 形 成 机 理 及 特 征 研 究 , 3 碱
褚胜名 , 余 斌 , 丽, 李 马 煜 , 吴雨夫 , 亓 星
( 成都 理工 大 学 地 质灾害 防治- 质环境 保护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 9地 四川 成都 6 05 ) 109
“ l” 8・ 3 碱坪沟泥石 流是从 两条支沟( 黄柏坪 沟和漆树 坪沟 ) 同 时暴发 的 , 在沟 口以上 6 0m处开始堆积 , 淤积 物宽 3 深 4 5 2m、 . m, 到达沟 口后 冲垮 挡土墙 、 塞公 路 , 淤 然后顺 势 向龙溪 河下 游
17m、 . 面积 ( )3 2 纵 比降( )7 % 、 wo 1. 6m 、 , 16 o水力半径 ( ) . 8 R 1 1
坪沟暴发泥石 流需要 至少 2 O年一遇 的降水量 。
3 泥石 流 静 力 学 和 动 力 学 特 征
3 1 泥 石 流 容 重 .
为经验公式 , 用范 围较广 , 适 由公式 ( ) 出的平均流速 计算的 2得 冲出量与实地测量 的堆积方 量 ( 1万 m ) 为接 近 , 1 较 也证 明 了
混杂堆积的巨石。堆 积区海拔 95 l 7 沟 口向西 正对龙 9 一 0m, 0
丰富的固体物质 , 低 了泥石流暴 发需 要 的激发 降雨 量 , 得 降 使
地震灾区泥石流 的活动频 率和 规模都 大大 增加 。碱 坪沟 位于 汶川地震极 重灾 区四川省都 江堰市龙 池镇 ,0 9年 7月 1 日 20 7 凌晨 曾暴发 过泥石 流 ,0 0年 8月 1 21 3日下午在 强降雨 的影 响 下再次暴发大规模 泥石流 , 间断性堵 塞龙溪 河 , 高河水水 位 , 抬
式中 : 为黏性泥石 流容重 ,/ m ; 为黏性泥石流最小容重 , g c
gc Y / m ;。为泥石流最 小容重 ,/m ; 2 > i g c P 为 2l n的粗颗粒 所 a 占百分 比, 以小数计 ; 为 < .5m P 0 0 m的细颗粒所 占百分 比, 以 小数计 。
・ 3・ 5
些 半干旱半湿润 并且 泥石 流强烈 活 动地 区 的年 降水量 。② 降
雨 集 中。降雨时空分 布严 重不 均 ,—9月 降水量 占年 降水量 的 5 8 % 以上 。③降雨强度大 。月最大 降水 量为 5 2 9m 日最 大 0 9 . m,
降水量为 2 3 8il 次连续最大降水量 为 4 7 1m 一次连续 3 . r, nl 5 . m,
威胁沟 口及下游的输 电线路 、 自来水 厂 、 池景 区公 路和石 雕 龙
池公路和龙溪河 , 沟床平均纵 比降 6 % , 5 0坡度 2 5 。在碱 坪 。一 。
沟 , 大的高差 和汇水 面积使得 地表 水能够 大量 快速 汇 聚 , 较 从
而侵蚀沟道和带动松散固体物质运动 , 使得泥 石流暴发 的可 能
[ 中图分类号 ]P 4 . 3 62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4 (0 10 0 5 0 0 0— 9 1 2 1 )8— 0 2— 3
汶川地震诱 发 了大量崩 塌 、 滑坡 , 为泥 石流 的形 成提供 了
的流通 , 岸坡侵蚀严 重 , 沟底及 岸坡分 布有 大量 松散 堆积 物 和
沟组成 。碱坪沟流域图见图 1 。
1 1 地 质 地 貌 . 图 1 碱 坪 沟 流 域
碱坪沟地质构造 复杂 , 裂较 为发育 , 断 出露 的地层 主要 有
震 旦系( a 灰 绿色 安 山岩 、 灰 岩及 安 山玄武 岩 和第 四系地 z) 凝 层 。沟 内第 四系地层有第 四系残坡积层 ( : ) 岩性为含碎石 Q ,
6 1m s 峰值 流量 8 . s 冲出量 1 . . / 、 O 1m / 、 1 5万 m 。公式 ( ) 2 作
2 1 8月 1 0 0年 8日凌晨茶关 村再次发生强 降雨 ,- 大降 1h最 水量达 6 相 当于 当地 1 9mm, 0年一遇 降水 量 , 是在 同样 物源 但 充足 的情况下碱 坪沟却没有发生泥石 流 , 由此可 以初 步推测碱
最长降雨时 间为 2 8天 ,0年一遇 1h降水量为 7 . m,0年 l 13m 2
一
遇 1h降水量为 7 . m。丰沛的降雨为泥石流 的形成提供 4 8m 了水动力条件 , 为泥石流 的突然暴发埋下 了隐患。
13 物 源 条 件 .
至
求
断裂带 贯穿 造成碱 坪沟 沟道 两侧 山体破 碎 , 重力 、 水 在 动 压力 以及地震 的作用下滑坡 、 塌现 象普遍 , 塌体 、 崩 崩 滑坡体 堆 积在沟床及 沟 道两 侧 山坡 上 , 泥石 流 暴发 储 存 了 丰 富 的物 为
谷纵坡 大为水源和松散 固体物质汇 聚提供 了有 利的条 件 , 也为 泥石流 发生创造了适宜的势能条件 ; 道两岸 堆积 的大量 崩滑 沟 物质 和滑坡 堆积物 等为 泥石 流发生 提供 了丰 富 的松 散 固体 物
源 。在暴雨 的作用下 , 量地表 水 汇集 于 沟道 , 流过程 中将 大 汇
碱坪沟所在地属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区 , 分析 15 - 20 9 7 0 6年 降雨资料 , 主要有 以下特点 : 降雨 充沛。年均 降水量 114 8 ① 3 . mm, 最大年降水量 165 4mm(9 8年 ) 已达到或超过国内一 0 . 17 ,
褚胜名等 :8・ 3 碱 坪沟泥石流形成机理及特征研究 “ 1”
性大大增加 。
公园等公共设 施以及南岳村部分村 民的安全 。通 过现场调 查 , 碱坪沟正处在发育期 , 备泥石 流形 成 的地形 和物源 条件 , 具 在
持续降雨或短历时高强度暴雨的诱发下 极易再 次暴发 泥石流 。 因此 , 研究碱坪 沟泥石流 的基本特 征 、 成条件及 动力学参 数 , 形
通过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容 重、 流速、 流量 、 出量等动 力学参数 , 出泥石流 的危险 范围和威胁对 象 , 冲 得 并根 据 沟道
中大量崩滑体等各类物源的堆积情 况 , 在降雨作用下对其再次暴发泥石流 的可能性进行 了分析预测 , 据沟 口现 场堆 还根
积 情 况提 出 了防 治 建议 。
= —
2 ,2 / /
() 2
n
式 中 : 为泥石流断面平均 流速 , / ; . m sn为 河床糙率 ; R为水力
半径 , I 为泥石流沟纵 比降 , 。 m;c %。
选取洪峰断 面 , 参数特征 分别 为断 面宽 ( 7 8m、 ( B) . 高 H)
21 0 0年 8月 1 3日龙池镇茶 关村发生强 降雨 , h最大 降水 1 量达 7 5mm, 当于 当地 2 相 0年 一遇 降水 量。在强 降雨 的作 用 下 ,6时左右碱坪沟暴发泥石 流 , 1 持续时 间约 9 i, 0m n 沟床启 动 并带动 沟道两侧固体物质运动形成 大规模 泥石 流 , 冲毁沟 口农 家乐 、 池 公 路 及 沟 口一处 居 民供 水 设 施 。根据 现场 调 查 , 龙
m。采用 形态调查法计算泥石流流量 q , 计算 公式为 其
q = woc V () 3
式 中: 为泥石流流量 , s 为泥 石流 洪峰 断面 面积 , q m/ ; m;
其余符号意 义同上。
一
次泥石流 冲出量 ( 可根据 泥石流历 时和流量 q , U) 依据
U = 02 4 Q .6 T () 4
图 2 碱 坪 沟泥 石 流 颗 粒 分析
由式 ( ) 1 计算 得到碱坪沟的泥石流容重为 19 /m 。 .0g e
32 泥 石 流 流 速 、 量及 冲 出量 . 流
泥石流 流速是决定 泥石 流动力 特 征和 防治设 计 中最 重要
坡面上 的固体物质及崩塌堆积物 、 滑坡堆 积物 等带入 沟道并 顺 沟而下 , 通过揭底 冲刷卷 动沟 道底 部及 两侧 的松 散 堆积 物 , 以
提 出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 于保 障下游地 区群众生命 和基础 对
设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流域概 况及 泥石流 形成条件 碱坪沟为岷江一级支沟龙溪河左 岸次级 支沟 , 自东北 向西
南方 向延 伸 , 海拔 104 4 汇水 面积 3 6k 主沟 长 5 —2 13m, . m , 28k 平 均纵 比降 3 3 0主要 由漆树坪沟和 黄柏 坪沟 2条支 . m, 6% ,
[ 关键词 ]地震 灾区; 泥石流 ; 形成机理 ; 特征 ; 坪沟 碱
[ 摘
要 ] 00年 8月 1 21 3日在 强降雨的作 用下 ,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碱 坪沟沟床 启动 并带动沟道 两侧 固体物质运动 ,
形成大规模 泥石 流 , 冲毁沟 口农 家乐、 龙池公路及 沟1一处居 民供 水设施。碱坪 沟泥石流是典 型的震 区沟谷型 泥石流 , : 7
[ 目来源]教育部创新 团队发展计划项 目(R 0 1 ) 项 I T 82
( :) Q 分布于边坡滑坡地带 , 土体物质成分复杂多样, 渗水性较
好 ; 四系泥石流堆积 层 ( ) 第 Q 分布 于碱坪 沟沟谷 和沟 口龙溪 河河道 内, 堆积物 主要为碎块石土 , 结构松散 。
12 水 文条 件 .
滚雪球 的方 式向下 游运 动 , 而 引发 了泥 石 流。据 调查 , 坪 从 碱 沟泥石 流发生与否及规模大小 的主要影 响 因素 是降雨 强度 、 地 震烈度 、 人类活动强度 等。 2 碱坪 沟泥石流形成过程和激发暴 雨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