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民俗风情

恩施民俗风情
恩施民俗风情

恩施民俗风情

陪十姊妹

新娘出嫁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然后,由上下方四个陪女以诗或歌开台,两旁的陪女依次各唱一首。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开头以劝新人在婆家尽孝、勤俭、讲礼节、对人客气等为内容,而后用彩彩高,盘古论今,相互考查,各显所能,互不相让,热闹非常,一直持续到天亮

哭嫁

女儿哭嫁,是恩施土家族古老独特的婚俗。有嫁前半个月甚至几个月就开始哭的,有婚前一日哭的;有一人独哭的,也有姐妹、哥嫂、父母、亲友陪哭的。哭的内容很多,一般哭祖宗之德、爹娘之恩、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也有哭骂媒人的。多为难舍难分的缠绵之词,韵律也多用七字八句的顺口溜,也有五言七句等形式。如:“长大成人要别离,别娘一去无归期”,“跨了阳沟,便是扬州,跨了扬州城,便是扬州人”等等。哭时,时而低沉,时而悲切,时而高昂,时而欣。解放后,哭嫁渐趋消亡,唯《哭嫁歌》等曲牌仍在唢呐等吹奏乐中流传下来。

薅草锣鼓

恩施人谓水稻中耕为菇秧,玉米中耕为薅草。这两项农事,均值盛夏,难免疲劳困倦,为振作精神,调节身心,便在劳作时伴以锣鼓助兴,故谓薅草锣鼓。薅草锣鼓一般是一锣一鼓,自敲自唱,唱词多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类,也有说唱历史故事的。此外,说唱人还时常即兴发挥,开玩笑逗趣,起鼓劲加油的作用。

整祝米酒

整祝米酒的风俗在恩施盛为流行。婴儿出生后,婴儿之你须带礼品(糕点、酒、食物)去外婆家接外公外婆之亲属前来赴宴,名为“整祝米酒”,同时宴请其他客人,具体日期则由外公定,一般是男孩子整“九”,女孩整“十”,或者孩子满月这天。届时,外公外婆之亲属相邀同时到妇婿家送“祝米”。礼物以婴儿的各式穿戴、布料、用品、粮食为主,鸡鸭鱼肉次之。吃“祝米”之女方亲属,多为妇女,男的一般不去。有“女不赶生酒(寿酒),男不吃十朝(祝米)”的说法。

织西兰卡普

土家女儿从七岁到十三岁期间,每年冬季编织裤腰带上的图案,这样图案汇集起来,就是织“西兰卡普”被面图案的基础,土家姑娘在婚前一年里,一般不下地劳动,在家里专织“西兰卡普”,最少要织两床,多的达八床。花名有“满天星”“狗脚迹”、"四十八勾“等百余种。

喝油茶汤

恩施人喜欢喝油茶汤。制作时先用开茶油或菜油分别将茶叶、阴米( 糯米蒸熟后散开晒干或阴干)、豆腐干、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等炸酥,然后在锅里放猪油,加葱、姜、蒜等调料,掺水烧沸,放入炸酥的茶叶,盛一碗汤再泡进一些炸好的阴米、豆干、阴苞谷子( 将八成熟的玉米粒阴干后用砂锅炒酥即成)、花生、核桃仁等和着汤一起吃喝,且不用汤匙、筷子。这一习俗至今仍广泛流传。

有“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的说法。

龙船调

世界25首经典民歌之一的《龙船调》,起源于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原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种瓜调》,在利川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1956年当地文化干部把经过整理后的《种瓜调》改为《龙船调》,形成了一首表达土家人个性、习俗、追求的情歌。特别是“妹娃儿要过河”一句和“哪个来推你嘛?”、“我就来推你嘛!”相互应和,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人妹娃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艄公的幽默、野性。土家族歌唱家宋祖英先后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林肯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演唱了《龙船调》,进一步引发了世人对《龙船调》的热爱。

女儿会

源远流长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人的民族盛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被誉为“土家情人节”的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传递着土家人真、善、美的脉博与灵魂。是恩施土家族人自发形成的以赶集为借口、以对歌为形式、以情爱为目的的自主择偶方式。如果两情相悦,就牵手到树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会,乃至定下终身。

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朝廷对恩施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女儿会”成为恩施旅游的一名片。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土家语称“舍巴”,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

跳摆手舞时土家人聚集在摆手堂前,在“梯玛”(土家语,即土老师)主持祭祀仪式后,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围圈而跳。舞蹈时,由一人击鼓兼鸣锣,众人随鼓点进退而舞。舞者手与脚成顺向同时动作,两人相对,踢踏摆手,扭腰旋转,刚健有力。

舞蹈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大摆”和“小摆”之分,多表现土家人劳动生活形态。来凤县舍米湖的摆手舞最为地道。

撒尔嗬(跳丧)

即“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祭祀形式。每有老人去世,停灵柩于堂前,亲属邻里前往吊唁。入夜,众人“打鼓踏歌”,通宵达旦,以增热烈气氛,谓为亡人解寂,慰亲属节哀。跳丧的特点是手脚同边,舞姿豪放,动作平稳、舒缓,唱词以歌颂死者生平事迹,歌唱其对子女的抚育以及死者生产劳动方面的内容为主。撒尔嗬又名“跳丧”,是恩施州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早在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就有“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这种习俗经过不断传承,逐步演变为跳丧舞。

当地老人逝世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悼念死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有“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惨而不悲、伤而不痛”之说。土家族丧事喜办的习俗,体现了团结的民族精神和豁达先进的生死态度。

跳丧舞因地域差异有所不同。以巴东县为代表的跳丧舞,两人或四人对舞于

灵前,由掌鼓者指挥和领唱,舞者闻声起舞,围观者跟着合唱。舞蹈动作有“四大步”、“滚身子”、“叶儿嗬”、“燕儿衔泥”等20多个类型。舞者大八字步蹬着,双膝不断上下颤动,胯部左右摇摆,粗犷而豪放,流畅而柔缓,极富表现力和观赏性,不失为土家族的艺术珍品。

如今,跳丧舞已逐步从丧葬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舞蹈。

肉莲湘

“肉莲湘”是不持铜钱竹竿的“莲湘舞”。表演者徒手赤背,两手有节奏地拍打大腿、手、肩、背、胸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充分显示了土家人的粗犷野趣性格。

传说,肉莲湘的起源与城隍菩萨有关,5月23日是城隍菩萨巡视民情的日子。这一天,山民画上花脸,扮成小鬼打扫街道,并沿门挨家欢喜跳跃,以手击于周身有节奏地拍打助兴,后得以流传。

(注:莲湘舞,表演者手握一根三尺长短并安有铜钱的竹杆。用竹杆两头,均匀而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手、肩、等部位,是恩施广为流行的娱乐性群众性舞蹈。)

傩(nuo)戏

傩戏,是戏曲的活化石,主要流行于恩施市及鹤峰县一带,是当地群众藉以酬神还愿时演唱的戏,故称“傩愿戏”。傩戏演出班子称坛,班主称掌坛师,表现形式是以祭祀仪式为载体,以酬神还愿为目的,表现剧目多是与所谓“天地水火”神相关联的历史故事或传奇故事。

傩戏音乐主要由正腔和小调两大类组成,有平调、怨调、神仙调等。正腔粗犷朴实,小调欢快流畅,民歌风味浓。演唱形式为锣鼓伴奏、人声接腔,音乐气氛十分热烈。

傩戏发展到近现代,其内容和形式逐步舞台表演化,因而也为现代观众广为接受和喜爱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山东也有许多举世闻名景点: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山东还有许多特色,饮食小吃、戏曲文化、民间工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东的饮食了。 山东菜,就是鲁菜,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

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主要特色小吃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水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鬼、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利津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等。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是非常爱吃山东饭的。每次回到老家,一定会让妈妈爸爸带我去山东菜馆吃顿山东饭,饱饱口福。一到了菜馆,嘴巴就停不下啦,因为每道菜都做工精细,香味四溢,既美观又好吃,想着都能让人流下口水来。在山东,有一道菜家喻户晓、在餐桌上必点;也是我们家人最爱吃的一道,叫做“炸蛎黄”,现在在北京,偶尔还能吃到一两次,虽然北京和山东做的炸蛎黄是一样的,都是口味咸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但是,怎么吃也感觉北京做的没有山东做的好吃。真是想念家乡菜,也思念家乡啊。不过,欢迎大家都去品尝一下鲁菜,这可是四大菜系之首啊,不尝尝可是太遗憾啦,哈哈。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恩施特色民居建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院系:公共管理 姓名:冉茂姝 学号:2012213079

目录 一.现状描述 (3) 二.民居介绍 (3) 1.有一种建筑“天人合一” (3) 2.结构 (3) 3.特点 (4) 4.艺术价值 (4) 三.恩施地区民居保护现状 (4) 1.大型民居群的保护 (4) 彭家寨庆阳街里话风情 (4) 土司城―聆听历史回音 (5) 2.小型散居吊脚楼保护问题 (5) 四.特色民居的发展 (6) 五.总结 (7)

一.现状描述 我的家乡恩施地处武陵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土家吊脚楼是当地的特色民居。当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将当地的特色民居,民族风俗,特色小吃,自然风景有机结合起来。随着宜万铁路的开通,恩施州的也经济迅速活跃起来。恩施州的发展主打旅游业,辅之以环境友好型制造工业。很好的处理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吸引了外来游客和商家到恩施游玩和投资。 二.民居介绍 1.有一种建筑“天人合一” 吊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它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散发着生命的真纯,没有一丝喧嚣与浮华。身临其境,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如果对大城市的奢华和浮躁感到厌恶,应该切身地去体验吊脚楼所呈现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泛舟静静流淌的江水中,欣赏两岸错落有致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每个人心里都会生出莫名的感动——这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创造的杰作,时光赋予了她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吊脚楼网的寓意就是来自这里的。在这里你不会被时间追赶,不会让思考留下的伤口吞噬了快乐。 2.结构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民风民俗单元说课稿

《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说课稿 汉源县富林镇第二小学敏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教材的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题目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 我从从编写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组成。单元导语点明专题,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思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口语交际习作由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组成。回顾拓展由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个固定栏目和机动栏目趣味语文组成。口语交际多角度选材,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的编排体例,使教材的容和结构得到优化,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涵,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的学习容是了解民风民俗,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的春节节日习俗 藏戏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特点和田的维吾尔生活习惯。并且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容与民风民俗有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及从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各部分容加强整合,整组教材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

整体。 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其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课本中有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阅读,日积月累,趣味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容丰富,形式活泼。 二、说教学容 《的春节》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节日习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出示描写除夕节日习俗的片段,在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这个片段的同时,让学生抓住句子“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体会除夕的热闹,抓词语“吃团圆饭”“守岁”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涵。让学生感受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是三篇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写了不同民族的特点。让其在把握文章容的基础上,再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的春节》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等方法,写春节的热闹隆重。其他三篇用比喻、拟人、反问、象征手法介绍不同民族的特点。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资料,利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进行写作。让其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回顾拓展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积累

(完整版)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北京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山西省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辽宁省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探索月球的奥秘手抄报

探索月球的奥秘手抄报 篇一:《探索月球奥秘》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月球奥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一、选题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大地科教兴国蓬勃发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涉及到了跨学科学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相融合、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等等,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21世纪塑造新型人才。月亮与中华儿女的心思已经融合在一起,月亮的圆满美好和纯洁真挚贯穿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贯穿每一个人。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月亮情怀,设计了本案。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了解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了解有关月球的人文现象,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学艺术想象力、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提高搜索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三、活动准备阶段: 1、准备阶段:(1)一份学习的时间安排表;(2)一份较详细的阅读书目和部分网址;(3)联系天文馆或天文台,以便带领学生进行参观;(4)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5)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6)每个学生一个文件袋(用于对学生进行评价), 2、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 3、活动目标:资料收集阶段,学生分成四个组,各组按主题分别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 4、资料共享阶段,各组将收集的资料与班内其他组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教师补充介绍。 5、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同学们对月球了解多少呢?知道月亮的运行情况吗?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又知道哪些呢?(2)师生谈话:鼓励学生就上述问题说出相关内容,然后确定探索月球的奥秘为活动主题。(3)问题分类,分解主题:和同学们一起对问题进行主题提炼,预设会有如下研究问题提出: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的运行情况?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4)建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帮助学生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交流讨论研究方案确定完善。四、

民风民俗单元说课稿

民风民俗单元说课稿

《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说课稿 汉源县富林镇第二小学秦敏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题目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 我从从编写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组成。单元导语点明专题,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思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口语交际习作由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组成。回顾拓展由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个固定栏目和机动栏目趣味语文组成。口语交际多角度选材,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的编排体例,使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得到优化,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了解民风民俗,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北京的春节节日习俗藏戏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特点和田的维吾尔生活习惯。并且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与民风民俗有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及从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各部分内容加强整合,整组教材成为一个互相联

系的整体。 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其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课本中有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趣味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二、说教学内容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节日习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出示描写除夕节日习俗的片段,在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这个片段的同时,让学生抓住句子“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体会除夕的热闹,抓词语“吃团圆饭”“守岁”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学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是三篇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写了不同民族的特点。让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北京的春节》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等方法,写北京春节的热闹隆重。其他三篇用比喻、拟人、反问、象征手法介绍不同民族的特点。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资料,利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进行写作。让其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回顾拓展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积累

恩施民俗文化

恩施州民俗文化 一、恩施民歌 特点: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全面,与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清新凄艳、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 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 首优秀民歌之一。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柑 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 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 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二、土家民族舞蹈 1、摆手舞 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物 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特点: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是以手的动作带动身体转动,左右摆动,双手自然屈伸,舞姿粗犷健美。 2、撒尔嗬,又名跳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 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把死亡看成登入极乐世界, 表现了土家民族最质朴的生命观。 3、板凳龙舞是苗族请番薯神保佑番薯收成好的一种舞蹈形式。男女表演者排成长蛇阵,手握板凳腿转着火堆舞动,就像龙在腾飞。 4、傩戏一一本意是满足人们的一种愿望,驱逐疫鬼,消灾纳福,多为喜庆场合演岀。表演形式丰富,融法事和戏剧于一 体。唱腔音乐丰富多彩。获奖剧目《姜女下池》《禾多多》《剃那比》。 三、土家风俗、节日 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 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岀嫁的女儿, 端午节一一土家人过端午节有吃粽子、门上插艾蒿、饮雄黄酒、戴香包、划龙舟等多种习俗。 生的庆典——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岀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 爱的庆典―― 哭嫁土家族女儿岀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死的庆典―― 跳丧详细介绍见土家民族舞蹈中(撒尔嗬) 四、土家饮食文化 土腊肉一一高山地带的农家习惯将猪肉俺盐后上炕烘干,猪肉多年不变质,长期储存。 合渣一一最为着名的为宣恩县张关一带的肉末合渣。将合渣冷冻成坨,并掺入肉末与鸡蛋,其色橙黄鲜艳,特别可口。 酢辣椒一一土家人的一种咸菜品种,香鲜而焦黄,常与腊肉一并混炒,油厚而不腻。 利川柏杨——豆腐干恩施――地牯牛 近四年已考过内容:08 年:家乡的桥;09年实践:写民歌、讲故事、谈习俗;10 年实践:旅游景区、广 告词、导游词、建议;11 年作文《家乡的名片》,说明文阅读“桥隧博物馆-宜万铁路”。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材料学院高分子应用技术材料应用1502 李聪 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

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

鄂西民居建筑特点

鄂西民居建筑特点 2016-3-1 土木与建筑学院科技立项

目录 1 鄂西民居建筑风格 (2) 2 鄂西民居建筑形式 (2) 2.1 天井院 (2) 2.2 庄园 (4) 2.3吊脚楼 (6) 2.4石板屋 (9) 3 鄂西民居建筑元素 (10) 3.1槽门 (10) 3.2檐廊 (12) 3.3 山墙 (14) 3.4 天斗 (15) 4 鄂西民居建筑装饰 (16) 4.1木雕 (16) 4.2石雕石刻 (19) 4.3彩画 (21)

1 鄂西民居建筑风格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位于中国内陆的长江中游地区,承北起南,联系东西,在与周边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形成丰富的文化形态;境内群山连绵,湖泊密布,物产丰富,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俱存,自然环境变化多样。聚落类型包括血缘型、地缘型、业緣型以及特有的戍防型聚落。 湖北各地区建筑亦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鄂西南地区主要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的部分县市,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分布最密集地区,传统民居以极富特色的木构干阑建筑——吊脚楼为主要形式。除原汁原味的吊脚楼外,也包括一些砖石与木构混合建筑,以及由此形成的聚落,如利川大水井李氏庄园和咸丰严家祠堂。 鄂西北传统民居集中分布在十堰地区竹山、竹溪、郧县、丹江口一带和襄樊地区南漳、谷城一带。选址多为有山有水的地段,建筑倚仗山体,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常为对称多路多进四合院式,与北方四合院不同,建筑围合,屋顶连为一体,院落均为天井院。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有翁家庄院、高家花屋、冯氏民居、柯家祠堂等。 2 鄂西民居建筑形式 2.1 天井院 天井院是湖北传统民居最基本的空间组织方式。一组天井院就是一个居住单元,通常包括门屋、天井、面向天井的厅堂、厅堂两边的房间(耳房)、天井两侧的厢房以及联系这些房舍的廊道等要素。在厢房的另一侧常常还辟有小天井,用于解决厢房和正屋梢间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因此,一组居住单元通常有一个主天井及两个小天井组合而成。 天井本是人们在家中接天连日的地方,但有时雨雪过多,或是烈日当头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避雨和遮阳,当地民居采取了两种比较巧妙的做法:一种是覆顶式天井,即在天井上搭建一个小屋顶,这样既保证了通风换气和采光,同时也可挡雨遮阳,称为“天斗”;另一种是帘幕式天井,在天井两侧的檐下安装两个可灵活转动的卷轴,将竹帘或布幔卷上或放下。能起到很好的遮阴的作用,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雨水溅落到两厢或柱子上,延长其使用寿命。 典型住宅一般采用“三间制”或“五间制”的形制,即一个居住单元通常为横向“三开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 全国通用 (1)

《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尊老爱亲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怎样使学生体验这种情怀,形成这样一种品德呢?本学期我校希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尊老爱亲的重要性。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我国敬老优良传统、当地敬老名人轶事和优良的民风民俗。 (2)能力目标: 培养调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交往、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敬老爱亲过程中,培养个人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促进社会和谐,让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 三、活动重难点 在敬老爱亲过程中,培养个人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促进社会和谐,让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特制定方法如下。 四、活动方法 (一)成立活动小组: 本次活动成员主要来源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各中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活动方案自由组合,并推选组长进行统筹安排。 本次活动拟成立如下小组: (1)调查走访小组。主要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我国敬老优良传统、当地敬老名人轶事和优良的民风民俗。 (2)宣传报道小组。主要负责宣传报道中队活动信息,营造良好氛围。如本班小记者向广播站投稿、在校园网上发通讯、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图片和文字及时进行动态报道等。 (3)上门服务小组。为身边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二)制定活动计划: 1、学生组内讨论:本组采用哪种方式方法进行活动,什么时间进行,如何分工。 2、教师指导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和活动素材,图书馆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的方式展开研究。 3、各小组交流小组的活动计划,教师审定计划。 五、活动过程 (1)、各中队召开尊老爱亲的主题队课。了解学习我国敬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当地敬老名人轶事、班内尊老爱亲小标兵的典型事例。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榜样,从而激发他们尊老爱亲的情感。 (2)、通过上门服务小组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他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物、购买生活用品、梳头发剪指甲等。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推动敬老爱老、老少共融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3)、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演出。让学生准备一些节目,如唱歌、跳舞、相声、器乐等,到孤寡老人家或敬老院进行节目表演,让老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也让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 (4)、制作感恩卡或写一封报恩感谢信: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制作成卡片或写成一封信,并亲手交给父母,向父母报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实际成绩回报父母。 (5)、为父母做一件事:如:为父母、长辈捶一次背、梳一次头、盛一碗饭、洗一次碗等等。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6)、活动后要求同学们办一期手抄报或写一篇活动感悟。以此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从而培养个人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活动效果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课自始至终都是围绕队员们进行的,并且让队员在实践中成长。有调查访问:从微观的考察到宏观的把握。有小组活动:学生们亲自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尊老敬亲,同时锻炼了自己。有体验表演:孩子们学会了爱,理解了爱。在一系列的体验实践后真正达到“育人育心”的教育目的。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征的民俗民风 礼节往去 敬茶:到牧平易近野作客或正在旅游点上,客人或效劳蜜斯尾先会给来宾敬上一碗奶茶。来宾要微短起身用单脚或左脚来接,万万没有要用右脚来接,不然会被以为是没有懂礼仪。客人或效劳蜜斯斟茶时,来宾若没有念要茶,请用碗边悄悄把勺或壶嘴一撞,客人就马上会大白来宾的意图。客去敬茶是一种下尚的受今族传统礼节。正在受今汗青上不管是繁华之野借是穷贫之野,不管是上层社会借是布衣苍生,也不管正在外交上或正在野面,正在旅途,或正在其余所有场所,莫没有以茶为寒暄品。野外有客去,茶是必不成长的招待物。因而,牧平易近们款待主人,按例是先背高朋献上一碗奶茶,接着客人又端下去炒米战一年夜碗一年夜碗的奶油、奶豆腐战奶皮子等奶成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受今族待客的传统方法。他们以为琼浆是食物之精髓,五谷之结晶,拿没最名贵的食物敬献,是抒发草本牧人对主人的敬重战恋慕。通

常客人是将琼浆斟正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外,托正在少少的哈达之上,唱起感人的受今族传统的敬酒歌,主人如果拉让没有饮酒,便会被以为是对客人瞧没有起,不肯以诚相待。来宾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知名指蘸酒背地、天、水炉标的目的点一高,以示敬奉地、天、水神。没有会饮酒也没有要委曲,否沾唇示意,暗示承受了客人圣洁的友情。接着脱摘平易近族衰拆的野庭妇女端去浑香扑鼻的奶酒招待主人,那也是受今族的传统礼仪。客人会用诗正常的言语劝酒:“近圆的主人请您喝一杯草本佳酿,那是咱们平易近族传统食物的菁华,也是咱们草本人平易近的薄意密意”。 敬神:受今平易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风俗。据《受今习俗鉴》形容,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称的肉块,“第一块祭地,第两块祭天、第三块求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宅兆,第八块祭地盘战火神,第九块献给天子”。祭地则把肉扔背受今包上圆;祭天则扔进炉水之外;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中;祭山则挂之于求奉的神树枝上,祭宅兆即祭原平易近族先人。置于包中,祭火神抛于河泊,最初祭成凶思汗,置于神龛前。那种风俗能够逃溯到今嫩的萨谦学,其崇敬多种神祗,此后受今族崇奉的喇嘛学又排泄了其今嫩的平

中国各地春节的人情风俗

中国各地春节的人情风俗 老北京的春节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

土家族民俗建筑

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古典家具艺术鉴赏任课教师:叶聪 论文题目: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 学生姓名:吴琴学号:1306104038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级: 1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目录: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 一、简介 二、吊脚楼的由来 三、地理位置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选址、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选址 二、材料 三、环境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及建筑形式 一、吊脚楼的结构 二、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三、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二、历史发展 三、民居的优势 四、文化内涵 《五》.、结语

摘要: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由落地建造的座子屋与架空的横屋组成的"半干栏",是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一个独特的类型。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于鄂西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吊脚楼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专家们研究少数民族民居住宅的重要对象。笔者将从吊脚楼的地域特征、来由、建筑特色等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楼吊脚楼。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简介 一、简介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二、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选用 观察湘西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发现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是中国特有的和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为中国重要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因为杉木材的这些优点,被广泛用于湘西吊脚楼的建筑构架、围板、栏杆、地板、门窗和雕刻,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四、吊脚楼周边的环境 (所有图片来自百度)

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设计者姓名 李 叶 所在学校 电白县林头中学 所教年级

九年级 研究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 137******** 电子邮件 44070396@https://www.360docs.net/doc/852183124.html, 一、 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 很多传统节日已被人们逐渐冷落、淡忘,反而 国外 的一些节日正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相反,对于外国的一些节日就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 , 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 2 、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 1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就是生活。 (

2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初步培养学生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 4 )让学生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5 )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课题介绍 这是源于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是开学第

一周安排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个课题与学生本身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 中秋节、重阳节、 除夕等。通过开展课题研 究希望学生能探究节日的形成、发展、传承等。让学生更熟悉了解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

2020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

2020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接下来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元旦各地的风俗,一起来阅读吧! 20xx年中国元旦各地风俗大全 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台湾元旦习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西藏元旦习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习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庆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

恩施最全民俗文化

恩施民俗风情 一、恩施土家族历史民俗文化 白虎图腾:根据汉文文献记载和潘光旦先生的推断,可能在4200年前的夏代初年,出现了巴人的第一个君王——廪君,标志着巴人已进入父系氏族向奴隶制过渡的时代。廪君乃巴氏之子务相,一般认为,廪为虎之意,廪君即虎君。白虎巴人主要有五姓:巴、樊、曋、相、郑。白虎巴人一直崇拜白虎,视白虎为图腾和神灵,认为廪君就是白虎的化身,其宗教信仰都打上了白虎的烙印,作为勇敢、力量的象征,做为胜利之魂来进行礼赞,体现了君廪勇武奋进的精神,还体现了整个部落坚毅、刚猛、豪爽的特质,构成了巴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恩施民歌 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三、土家风俗、节日 1、女儿会:源远流长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人的民族盛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被誉为“土家情人节”的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传递着土家人真、善、美的脉博与灵魂。是恩施土家族人自发形成的以赶集为借口、以对歌为形式、以情爱为目的的自主择偶方式。如果两情相悦,就牵手到树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会,乃至定下终身。 2、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地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地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地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地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地几位老人,登上木制地“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

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地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地“炒鱼毛” 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地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地“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