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观课报告
2024年历史观摩课心得体会
2024年历史观摩课心得体会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4年的历史观摩课,通过这次课程,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____字的心得体会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这次观摩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老师们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亲眼目睹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观摩课,我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具体化。
我以往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然而,在这次观摩课中,我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自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与饱满。
其次,我要感谢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观摩课程。
通过各种互动的活动和学习工具,老师们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提高了我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老师们引导我们仔细观察展品与文物,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和辨认,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文化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同时,老师们还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能够和同伴一起探讨历史问题和交流心得,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增加了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次观摩课,我对历史的观点和态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以前,我对历史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事实的了解,对于历史中人物的行为和背后的原因没有深入思考。
然而,在这次观摩课中,我参观了一些历史遗迹和景点,通过观察和参观,我意识到历史事件不仅仅是个别人物的行为,更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产物。
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我发现历史事件背后往往有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和作用,这让我对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与此同时,通过观摩课,我也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宝库,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也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通过观摩课,我发现历史中的许多事件和故事在特定的背景和时期中产生,然而,这些事件和故事背后的原因和动因却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和社会仍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历史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本次暑假研修收获颇丰,尤其是观课评课这一环节的设置非常好。
听课对教师的专业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使自己不断成长。
而观课评课的大力开展比听课的作用还要大,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因此,更易产生欣赏意识、交流意识和分享意识,对于新教师的快速成熟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
在观看了杜鹃老师的《明清经济的发展》、李拥军老师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董艺老师和胡涛老师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王绪才老师的《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以及程艳华老师的《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六节课后,感受很多。
接下来我就结合这六节课的具体实施过程,来浅谈一下自己对这六节课的认识。
首先,省级专家非常用心地分配了观课评课内容。
每位教师所观看的课例虽不同,但都照顾到了内容不一,形式各样的授课方式。
拿我所观看的课例为例,既有杜鹃老师和程艳华老师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探讨,又有董艺老师和胡涛老师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不同课例展示,同课异构,新教师和老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同,都鲜活的一一向我们呈现了出来,让我在观课过程中切实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对于历史教学也有了自己更进一步的思考。
其次,六位授课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都较强。
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都能根据具体学情和授课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比如董艺老师在讲授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时能做到重新整合教材内容,采用板块化教学方法,用人物贯穿本节课,用邓小平这一伟人的历程贯穿本课的教学。
将诸多的历史事件很好地串联起来,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历史史实,又以情动人,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
课件设计新颖别致,很好地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效果较好,完成了教师的预期目标。
再比如王绪才老师在讲授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时,结合教学实际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探讨来思考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和同学的合作获得学习的快乐,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
观课报告历史
观课报告历史历史观课报告====================观课时间:[观课时间]观课地点:[观课地点]观课老师:[观课老师]观课目标:[观课目标]一、教学内容回顾----------------在此次历史观课中,老师以[教学内容]为主题进行了讲解。
他/她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有效地传授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知识点讲解:老师清晰地解释了[知识点]的概念和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2. 图像和文字:老师使用了丰富的图像和文字,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氛围。
3. 学生参与: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主动研究的能力。
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法评价----------------根据我对此次观课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色,良好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的评价:1. 多媒体辅助: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通过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
2. 学生互动: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知识结合实际:老师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和时事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效果反馈----------------通过这次观课,我认为老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观察和学生反馈:1. 学生参与积极:学生们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并对历史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知识掌握:学生们在观课后能够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3. 研究态度:学生们对历史研究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对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改进建议----------------基于观察和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1. 增加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历史课听课报告
历史课听课报告历史课听课报告一、引言历史课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历史、积累人文知识、培养爱国爱民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记住、理解、阐释、分析当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文化背景,更需要汲取历史背后的思想、智慧和经验,以促进个人思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本文是本人参加一节历史课听课后的报告,通过回顾和总结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所体现的知识和思考,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课堂形式与内容本次历史课老师采取了学生自主阅读、课堂互动、图片解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断感知历史、沉浸于历史,以此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在具体内容方面,老师首先简单地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介绍了“二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德国纳粹复兴,并重点剖析了纳粹党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
接下来,老师又解释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认识纳粹党在德国的组织结构、领袖、军队和宣传鼓动。
最后,老师又通过多媒体展现了二战中散发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准确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去总结从历史中得来的启示。
三、学生反映通过我的观察和记录,学生们似乎都很积极地参与学习,有人认真读书,有人仔细记录笔记。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一些同学在老师讲述关于“德国纳粹”的内容时,非常关注那些小细节,并进行了猜测和总结;而在老师探讨偏离主题的时候,有一些同学会主动发问或者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的反馈中,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是一节有趣,有用,引人入胜的历史课程。
他们接受了老师授课的方式、思路和教学精神,而且学习成效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问题从这节历史课的教学深度与广度来看,这节课程已经取得了比较高的教学效果。
但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某些问题。
首先,学生记忆深度不够,基础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这可能与学生自主阅读和笔记练习的时间和精力有关,也与学生本身的历史素养有关。
历史观课报告
历史观课报告题目:历史观课报告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我的报告主题是历史观课报告。
历史观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对于历史的理解和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它可以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历史学科中,历史观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思潮和意识形态。
历史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经历。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也会不同。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都会对他的历史观产生影响。
其次是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对历史的理解和看法有所差异。
例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评价方式就有所不同。
最后是教育水平。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会有更系统化、科学化的历史观,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可能对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历史观也相对较为片面。
在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历史观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的政府可能通过宣传教育来塑造国民的历史观,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历史观,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阶级分化等都会对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产生影响。
宗教信仰也会影响历史观,不同的宗教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评价方式。
历史观的多样性是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
不同人对于历史的理解和看法都有其独特的贡献。
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对多种历史观的研究和比较,来揭示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历史观的多样性也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讨论的话题。
总之,历史观是一个人对于历史的理解和看法。
它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因素也会对历史观产生影响。
历史观的多样性是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它为历史的研究和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话题。
谢谢大家!。
【优质文档】高中历史观评课报告-实用word文档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历史观评课报告篇一:历史评课记录历史评课记录地点:前楼小会议室时间:201X-12-12下午参加人员:王国文吕志军王顺保许明明高俊杰高秀华赵彦新霍维熙苏爱军记录:任课教师说课:苏爱军:讲述了备课的构想、如何突破重难点;教学形式的创新“火眼金睛”;对本课的反思:1、教材深入准确的把握,历史抓住事件的本质、要点把问题讲透。
2、要充分相信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相信学生一定可以在合作中提高自己。
3、利用好导学案,课前做好准备,为课上打好基础。
听课教师点评:高军杰:1、形式创新,对学生有吸引力2、学生活动中,给学生更多独立表达观点的机会,对学生更有意义。
王顺保:1、某种课型的公式化。
以教材为基础,设置题型,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专业性知识,符合高考要求。
这正是学生欠缺的,学生欠缺的也是考试要求的。
2、引入高考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规律、语言概况、信息提取能力。
吕志军(教研员):1、对本课的点评导入简洁明快,学生合作学习,现场反馈学生信息,教学形式有创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教材的结合、观点与问题、材料、答案的结合、多媒体与板书、导学案的结合。
对教材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有深度。
教学方法有特点:知识点问题化;讲练结合,初步形成知识点-材料-问题-答案-讲评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存在一些问题板书不完整,不规范知识、能力、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有待提高导学案的统领作用要明确3、建议:(1)抓好历史基本事件、人物、性质、线索、概念、规律的学习课堂教学目标三部分(知识、能力、运用)要落实。
构建知识体系,在选择合适的点进行讲解。
规范完善学案加强板书(2)对文科老师的建议要研究高考文综考试说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说话、想象的权利。
选题要精,规范写答案的标准。
看一看大学的书籍,要多学习、多看书,基本历史要素、线索要清楚。
历史观课报告
历史观课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介绍我对历史观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观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事件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下面将重点介绍我在历史观课上学到的三个方面。
历史的重要性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趋势。
此外,历史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继承自己的文化。
历史观的形成历史观是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和理解。
历史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我们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
历史观的形成也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密切相关。
在历史观课上,我们研究了不同的历史观,并通过对比和讨论来加深我们对历史观的理解和审视。
历史观的影响历史观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我们持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历史观,我们会更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
反之,如果我们的历史观狭隘和偏见,就会限制我们的视野和思考。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历史观,保持积极的态度,并通过研究和交流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结论通过历史观课的研究,我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观的形成和历史观的影响是我在课程中学到的重要内容。
我会继续保持对历史的研究和探索,并运用历史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为。
以上是我对历史观课程的报告,谢谢阅读!。
历史课观课报告范文(精选6篇)
历史课观课报告历史课观课报告范文(精选6篇)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课观课报告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课观课报告1一、调查背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由此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
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
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今年,学校掀起了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浪潮,大家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共同学习与交流,在摸索中实践高效课堂,在研究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我的课题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初探》就是以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
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太明白,大家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
学生调查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设计了15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在中厂初中和宋家初中随机抽取了176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无记名进行回答,力争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1、课前预习情况:(1)调查中,第(1)题预习方式上,只看书的,占44%;边看书边做练习的56%。
(2)认为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有较大帮助的占47%,有一些帮助的占36%。
历史教师讲课观摩反思报告
历史教师讲课观摩反思报告# 历史教师讲课观摩反思报告## 引言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基础,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观摩他人的授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一位优秀历史教师的讲课过程,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本文将对此次观摩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
## 观摩过程本次观摩的教学内容是《近代中国的抗争与变革》。
在观摩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位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他运用图像和多媒体资料展示了世界和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历史的发展脉络。
其次,他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展开思考。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最后,他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在课堂管理方面,这位老师严明纪律,学生的出勤和注意力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同时,他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氛围活跃而不失严肃。
在互动环节,他不断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影响,发散学生的思维。
## 问题与不足通过观摩这位老师的授课,我明显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首先,我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教材的应用也较为单一。
此外,我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活动设计,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
此外,在课堂管理上,我尚未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导致学生的纪律意识不够明确。
此外,我还存在着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缺乏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观摩中,我发现这位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 改进方向通过本次观摩的反思,我明确了自己的改进方向,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历史观课报告800字
历史观课报告800字
10月23日,我去参观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古代史讲座。
讲座由两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资深学者主持,郝教授和蔡老师。
他们分别介绍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文化。
课程以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为出发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入的理解。
郝教授首先介绍了秦朝时期中国政治的特点,强调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以及“礼”和“义”等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
蔡老师介绍了十六国时期,重点分析了各朝代政治思想的异同,比较了传统文化和法制的差异。
本次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教授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
古代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增强历史的认知,更能深刻地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并从历史变化中拾取政治社会发展中的宝贵教训。
鉴于以上种种,参加本次讲座,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获得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古代史不仅是我们面对当今社会和历史变化中面临的挑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也为我们探索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素材。
最后,我也深切祝愿有关老师的讲座,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800字)。
期末历史听课总结报告
期末历史听课总结报告1. 引言历史课程作为一种供学生了解过去、掌握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通过参加这门课程,我对历史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提升,并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和回顾本学期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收获,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2. 主体部分2.1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本学期历史课程重点讲授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规范,还了解到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我们学习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和它对历史的影响,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礼制文化和封建社会的特点,并通过对文化交流和贸易路线的研究,探讨了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文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创新和文明的交流。
文明的兴起需要人们的智慧和勇气,需要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在当代,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明遗产,同时也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推动文明的进步。
2.2 政治与社会变革本学期历史课程还着重讲授了政治与社会变革的过程和影响。
我们学习了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如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革命的推动力和目标,以及革命对社会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通过参加这门历史课程,我认识到政治与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历史上的许多革命都是因为人民对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制度感到不满,他们为了改变现状而奋斗。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革命的过程并不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革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会代价和混乱。
因此,在当代,我们需要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寻找平衡点,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发展。
历史学课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本学期,我担任了历史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将本学期历史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3. 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分析能力;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历史学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 中国古代史: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重点讲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
2. 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重点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3. 世界古代史:从古埃及、巴比伦到古希腊、罗马,重点讲解这些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4. 世界近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讲解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图片、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历史感受。
四、教学效果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3.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一、历史听课的重要性1.启发思考,拓展视野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展示历史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与影响。
2.培养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水平通过历史听课,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信息,迅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促进团队合作,增进交流交流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愈发重要。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观点,扩大自己的历史认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二、历史听课议课的实施1.引导学生解析历史事件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的完整认知。
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认识深度。
2.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研究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研究活动,邀请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参与历史实践等,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3.鼓励学生进行议课活动通过课堂上的议课活动,老师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讨论、发言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1.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听课议课活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通过历史听课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得到了明显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历史教师教学观摩报告
历史教师教学观摩报告尊敬的校领导:您好!感谢您给予我这次历史教学观摩的机会。
我于XX年XX月XX日参观了XX中学的历史教学课,现将观摩报告如下。
一、观摩背景为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组织了此次历史教学观摩活动。
此次观摩的课堂是由XX中学的历史教师XX执教,课堂学生为高二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与设计1.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和分析一段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1)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和介绍历史事件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信息理解与分析: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和影响,同时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3)思考与讨论: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就事件背后的历史思想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亮点1. 导入与激发兴趣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同时,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信息理解与分析老师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经过和影响。
老师用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将信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思考与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开了热烈的思维碰撞。
不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思考,让他们从中获取到更深层次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效果及启示通过此次历史教学观摩,我深刻感受到了XX中学历史教师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精神。
他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并帮助学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我也获得了一些启示:1.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历史课程探讨报告
高一历史课程探讨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高一历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以期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为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2. 高一历史课程设置2.1 课程目标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一历史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2 课程结构高一历史课程包括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两个部分,其中中国历史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外国历史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2.3 课程内容高一历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现代史: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等;- 外国古代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 外国近代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外国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3. 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述历史事实、概念、观点等,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加深对历史的直观认识。
3.2 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跨学科教学:结合地理、语文、政治等学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课程评价与反馈4.1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提升等方面的评估。
《辉煌的隋唐文化》观课报告
《辉煌的隋唐文化》观课报告观看了刘老师的《辉煌的隋唐文化》这一课,感觉受益匪浅,差距较大,自愧不如。
这节课内容多,学生兴趣点多,重难点突出,要上好这节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听了刘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
刘老师利用历史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回顾历史信息,做到温故而知新。
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整堂课有条不紊,教学环节连贯,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让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这几处:一、刘老师以音频导入,给学生增强荣誉感,同时刘老师通过展示图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解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回忆以前的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注重新旧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刘老师设计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出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回答,老师加以引导,整堂课很轻松,师生配合很默契,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
三、刘老师在总结本课时,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采取了利用形象直观的杠杆示意图让学生来看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形象直观,再加上史料的补充,从《宋史》的记载,以及南宋人口与赋税的对比,最后扣题说明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总结提升别开生面,新颖而又深刻。
以上是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在这里我说一下自己的拙见,主要有这几点:整堂课有条不紊,很流畅,但是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只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当然,刘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课堂很活跃,很容易就完成了教学内容。
再有就是展示图片较多,史料也很多,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搜集,那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好的发挥课堂的有效性。
最后在教师总结之前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试着让学生来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做适当补充。
通过观看刘老师的这一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下一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高中历史观课报告
高中历史观课报告高中历史观课报告观课报告作者:张元玲单位:平邑县卞桥镇第二中学通过观看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收获颇丰。
各位老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依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谈谈我的观点:设计思路: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且符合教学内容实际,例如:孙倩老师在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说出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知道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朝的都市生活解读认识:通过《清明上河图》学习宋代衣食住行的概况。
教学思路脉清晰。
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
选材典型,新颖,贴切。
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启发性。
创设情境及呈现的问题具有思维含量,富有层次性、有效性,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如:孙老师教学设计相应板块设计:赏画话史——画中游、画里话、画外音(指图讲解)(编演短剧)学习过程设计:观看视频了解概况——了解史实指图讲解 -——联系时事认识价值。
富有层次性、有效性。
教学实施:1、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如:孙老师的导入:播放音乐展示图片,整体认知说起宋代社会风貌,不能不提一幅传世名画!它就是《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就以这幅古画长卷为载体,进行一个赏画话史(画中游、画里话、画外音)的活动,穿越千年,去共同领略那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特点。
例如:孙倩老师在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画中游——整体感知1、布置任务2、播放动态清明上河图3、交流感受二、画里话——分组探究1、合作探究(1)布置:交流之前,我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下要展示交流内容。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听课议课总结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本次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活动于X月X日举行,参加人员包括历史教研组全
体成员和部分学生代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听到了三位历史教师的授课,他们分别讲授了《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三门课程。
三位教师的授课风格各异,但都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他们也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在议课环节中,我们针对三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三位教师的授课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互动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服务。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参与到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来,共同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XXX高中历史观摩活动总结
XXX高中历史观摩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特地组织了一次历史观摩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XXX高中历史教师前来进行授课,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学科的教学新思路和教学方法。
二、活动过程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演示,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与心得。
在课堂演示环节中,他们通过图文并茂的媒体素材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光辉岁月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的精髓,提高我们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方法分享环节中,历史教师们针对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和疑点,以及学生们容易出现的习惯性错误,为我们详细地阐述了他们的教学新思路和应对策略。
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和经验总结,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教学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和魔力。
此外,在全程进行的互动环节中,我们还与来访的历史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他们耐心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并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认识体验。
通过这些交流和讨论,我们与历史教师们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师生情谊和友谊。
三、活动收获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我们全面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魅力和重要性,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也更加深入理解了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科素养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与来访的历史教师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相信这些交流对于学业和职业之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深远影响。
此外,我们还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全面拓宽了自己的社会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对人文与社会的关注和了解,同时也发掘了自己的潜在学科兴趣和潜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准备自己的学业和职业之路。
四、活动反思此次活动的有些环节可能需要加强,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演示环节中,我们可能需要更加精细地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思考深度。
2022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总结报告5篇
2022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总结报告5篇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接下来是关于2021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总结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1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总结报告1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青年教师,自从20__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
这学期我担任高一3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
自20__年秋季山西普通高中进入全国新课程实验省区,我校新课程改革在摸索中已经走过了一年的时间。
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变革,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
我校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八步教学法。
以下对我参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撰写学习笔记和总结。
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
同时学校和历史教研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
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作者:张元玲单位:平邑县卞桥镇第二中学
通过观看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收获颇丰。
各位老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依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谈谈我的观点:
设计思路: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且符合教学内容实际,例如:孙倩老师在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说出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知道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朝的都市生活解读认识:通过《清明上河图》学习宋代衣食住行的概况。
教学思路脉清晰。
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
选材典型,新颖,贴切。
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和启发性。
创设情境及呈现的问题具有思维含量,富有层次性、有效性,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如:孙老师教学设
计相应板块设计:赏画话史——画中游、画里话、画外音(指图讲解)(编演短剧)学习过程设计:观看视频了解概况——了解史实指图讲解 -——联系时事认识价值。
富有层次性、有效性。
教学实施:
1、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如:孙老师的导入:播放音乐展示图片,整体认知说起宋代社会风貌,不能不提一幅传世名画!它就是《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就以这幅古画长卷为载体,进行一个赏画话史(画中游、画里话、画外音)的活动,穿越千年,去共同领略那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特点。
例如:孙倩老师在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画中游——整体感知1、布置任务2、播放动态清明上河图
3、交流感受二、画里话——分组探究1、合作探究(1)布置:交流之前,我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下要展示交流内容。
回顾刚才游览中观察到的现象、再借助手里
《清明上河图》和课本内容,完成合作探究任务,然后我们进行展示交流。
(2)探究: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展示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学法指导:
教学效果: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选取丰富的视频、音频资料、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学生讲述、指导学生编演历史情景剧等多种辅助教学的方法,使历史课堂生动、开放,使学生更易接受,从中锻炼了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当然这几节课也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商榷:
1.课件可以进一步精简,教材中有的图片和材料可以不用幻灯片展示。
2.在教学中应注意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小组讨论过程中,有小部分同学参入度不够,应考虑到个体差异,想方设法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小组学习中来。
通过这次观课和学习,感悟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虚心学习,多交流,多思考,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远程研修历史观课报告
本次远程研修,我通过观课,感觉受益匪浅。
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
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
如《高效课堂之探讨历史材料题的有效解法》有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
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远程研修提供了一次让我学习的一次好机会。
不要只埋头教书,不抬头看路,怎能做到与时俱进,怎能引导学生走向新时代,
历史教学的教育意义之一就是“以史为鉴”。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茁壮成长,走在时代的前列,与世界同步,为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做出贡献。
“用技术改变教学”提供的“优课”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我要更深入的学习,进一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我将把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同时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工作方法等,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快速提高,我相信会收到良好效果。
柳暗花明又一春
——《伟大的历史转折》观课报告
今年的暑期培训,我认真观看了远程研修分配给我的六节课例。
六节课各有特色,我也是各有所获。
六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田娟老师所讲授的八下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下面我就这节课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两个观察点,谈谈我的观课感受。
就教师教学而言,通过观察,我觉着本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巧创情境,精彩导入。
《伟大的历史转折》这节课总体来说内容较枯燥,学习时如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头显得尤为重要。
田老师的设计开头就注重抓住学生的眼球,播放文献记录电影《中国1978》主题曲《我生在1978》歌曲配画面,学生在听、看的同时,自然会产生疑问:1978年有何
特殊性?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为进入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系统整合,思路清晰。
本课课本是用了两个大标题:十一届 __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如何使本课内容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田老师将教材进行的整合,从三方面来呈现:一、拨得云开见明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柳暗花明又一春——十一届 __的召开。
三、国富民安展新颜。
这样的重新整合,使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更加清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能更好对知识进行理解。
特别是第三部分,突破了课本内容,出示大量图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既使学生认识到我党召开十一届 __的重要性,又为第九课的学习打
下了基础。
3、运用材料,步步导入。
针对本课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较枯燥的特点,田老师运用了大
量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影视材料,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另一方面出示材料,让材料帮助学生去理解内容。
如学习在第一部分拨得云开见明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时,田老师出示材料《学好文件抓住纲》和光明日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小组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明白两种观点哪对哪错。
4、加强合作,注重探究。
就整堂课来看,田教师注重设计问题进行导学。
课堂中,教师围绕教材,结合材料由浅入深的设计问题,且环环相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调动了思维,有效解决了基础知识,提升了能力。
在问题的引导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了高效的课堂。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十一届 __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出示问题:当时 __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举措?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及时点拨,将课本内容明确化。
对比遵义会议和十一届 __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讨论,认识两次会议的重要性。
教师只是适时进行点拨、总结。
5、及时掌握,注重实效。
田老师这节课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课堂实效。
一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及时掌握,教师当堂检查,最后再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下负担。
从学生学的观察点看,整堂课,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做到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得出结
论。
一些内容需要当堂记忆的,学生会积极背诵,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观看田老师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教无定法,贵在有法。
田老师这节课,无论从教学的设计、环节的处理、问题的设计、系统的总结,都处理得非常到位。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