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的文人园林意境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拙政园的文人园林意境营造
作者:昝林辰王训迪赵思媛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
摘要: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其园林景观的营建,以诗情画意为审美原则,体现了中国文人园林对意境的强烈追求,以及园林对文人思想的反映。文人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支,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魅力。通过研究和了解对隐藏在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形式语言背后的文化,分析文人思想对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拙政园;文人思想;意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191-02
一、拙政园背景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明清时期,园林美学思想趋于成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园林理论著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出前代,并涌现出一批各具理论个性的园林美学思想家和著作,如王世贞著有《古今名园墅编》、计成著有《园冶》,使得中国古代园林美学丰富多彩。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园主人王献臣字敬止,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历任御史、巡抚等职,后因官场失意,乃卸任还乡。购得娄门内原大弘寺遗址,“日课僮仆,除秽植楥,饭牛酤乳,荷臿抱瓮,业种艺以供朝夕。竢伏腊,积久而园始成。其中室庐台榭,草草苟完而已,采古言即近事以为名”。王献臣以西晋文人潘岳自比,并借潘岳《闲居赋》中所说:“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以拙者之为政也。”故乃命园之名为拙政园,明白道出园名之寓意。
二、文人园林意象营造
(一)立意
1、借水立意
顾公任在《吴下名园论》中写道“拙政园是以水池为中心,全园水的部分,约占十分之七”。它的特点是布局疏密自然,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以水为主题,在各个方面充分抓住主题,突出水的优美。园亭以独特的造型,结合水顺应地形的起伏变化,高低错落布置,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水边设亭,一方面是为了观赏水面的景色,另一方面丰富水景效果。如“荷风四面亭”因四周池水潆绕,尽植荷花,具有“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的风韵特色。“与谁同坐轩”又名扇亭依水而建地理位置甚佳,树高
而雄,石幢静立,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视、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2、借花木立意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园主在保持自性清静中品赏自然景观植物的本真特性,从而获得天地之真气,感悟到宇宙的空灵之中含有无限的真趣。如“荷风四面亭”的荷,夏季清香四溢、荷风拂面;待霜亭以桔林所辅,寓意“霜降桔红”;“雪香云蔚亭”以梅构景,是赏梅胜境。且因梅有“玉琢青枝蕊缀金,仙肌不怕苦寒侵”之迎霜傲雪的品性,故而隐喻建亭构景追求一种心性高洁、孤傲清逸的境界。
3、借古诗词立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的诗文词句与造景结合。如绣漪亭,取杜甫诗“绣绮相辗转,琳琅愈青萤”之意,以豪华的丝织品比喻周围景色的绮丽。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据苏轼词《点绛唇·杭州》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句,借以写景,取名为“与谁同坐轩”,精确地点出了此景的意境,也暗示着园主孤高的品格。放眼亭,取唐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句,亦称“补拙亭”。
(二)布局
1、园林布局主题的多样化
园内分为大小不等的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或为山水,或为奇石,或为名花,或为古术,或为修竹,形成多样主题景观。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分隔但并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似分似合,隐约互见,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这是小空问理景的重要法则。欲扬先抑,在进入园中和主要景区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同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颜色的鲜明度压下来,运用以小村大、以暗衬朗、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韶然开朗的效果。曲折而萦回,观赏的路线总是曲折,以求得境之深、意之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多以空透、轻盈,亭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术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石峰置于庭院。盆景置于室内。都显示了对景物的环境烘托和空间尺度关系的成熟处理。意犹未尽,多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和感受。例如水面延伸于亭阁之下,或由桥下引出一弯水头。以诱发源头耀远、水面开阔的错觉。处处借景,借园外的景物以补园内不足。借园内的景物以满足室内观赏的多层次视感。
2、文人思想对园林空间手法的影响
文人思想对处理园林空间手法也有着不着痕迹的影响文人思想对营造意境时所需要的处理园林空间手法也有着不着痕迹的影响。苏州的文人园林大多为占地不多的小面积园林,而且相对封闭,有高墙与外界隔离,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运用多种造景手法如借景、障景、衬景、匡景、对景;同时运用空间的对比、起伏、层次、引导、暗示、虚实等等手法,小中见大地扩展空间。假山的营造,园路的设置,无一不是从设计之初的意境来考虑的,以满足人们对意境追求,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追求无限的意境。“中国的古典园林并不追求宏大的现存空间,而立足于在有限的现存空间之内去领略无限的‘感受空间’,所以在现存空间这一层次上,中国园林对外是一个全隔的封闭系统,但在感受空间的层次上,它又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系统。它凭借着‘唯道集虚’的空间观,突破亭台楼阁内部小空间的局限,跨越园林四周森严的高墙,虚而待物,面向无限世界伸展。”
(三)建筑
拙政园中建筑相对稀疏,现存建筑主要有兰雪堂、缀云峰、秫香馆、涵青亭、梧竹幽居、听雨轩、远香堂、小飞虹、小沧浪、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宜两亭、波形廊、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与谁同坐轩、扇亭、笠亭、芙蓉榭、倒影楼、留听阁、塔影亭、天泉亭等。与拙政园占地面积相比较,园中建筑数量不算太多,建筑密度也不算太大,但是建筑体型富于变化,构思精巧,活泼生动,风格别致,显示了设计者卓越智慧和旺盛的创造力。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状不一,涵青亭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半亭。涵青亭所处位置,空间狭窄,没有回旋的余地,但造园者以绝处逢生的本领,以高大的粉墙作背景,建了一座复合式的半亭,涵青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整体建筑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改变了墙体平直、单调、呆板的势态,使墙体产生了凌空飞舞之势,具有“变单调为丰富,变生硬为柔和,化静为动,化重为轻的结构形式美”。倚墙而建的涵青亭因势而建,设计绝妙,出神入化,显示造园者化腐朽为神奇创造技艺,确实是亭中佳构。
(四)题名
文人的文学修养集中体现在园林、园中景点命名及匾联题词中从文人的文学修养来看苏州园林的命名与园中景点的命名和匾联题词。从设计开始,就将文人对艺术和自然的追求连同文学意境统一在一起,甚至是作为设计的主要脉络。从命名开始就极具文学意境和绘画的美学意境,如“怡园”来自“兄弟怡怡”,是《论语》中的句子。如“拙政园”,它的设计师乃是著名的书画家文征明,如今去园中还能看到文氏紫藤。据历史记载园子最初的主人明代御史王献臣因效仿陶渊明的“守拙归田园”,将园子取名为拙政园。随后明末年间,园子的东边归了明万历进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王侍郎也是个诗画大家,自己又将园子重新设计,重理山水,又取名“归田园居”,还是应了陶渊明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