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自传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捧读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的《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我在脑海里一直浮现他说过的一句话“蜂采蜜,我采美”。是的,在这部书里,先生用自己真实的艺术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真,他奉献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关于绘画的心得感悟,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他清秀隽美而又充满哲思的文笔之间,读到他那颗至真至美的心灵。
十七岁被美俘虏,进入杭州艺专预科,吴冠中从此沐浴于艺术的世界里,与画再也不能分开。父母的悲伤挽不回被美诱惑的儿子,生活的苦难挫折不能使他停下画笔,疾病也不能使他放弃对画的痴迷。就是因为这样的挚爱,我们今天才能欣赏到吴冠中画中的美。
他天资过人,这从他少年时代的成绩就可看出,但过人的不仅仅是天资。在杭州艺专学习西方画和国画、考上绘画类公费留学到巴黎研修、工作后大量创作写生、在油彩和水墨中辛苦兼程,吴冠中的深厚功力来自于他的苦学苦练。但苦学苦练技巧并不够,作画离不开技巧,可技巧只是工具。只有把心投进去,把情投进去,作品才能获得生命。
1950年秋,他回到祖国,回国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一生以艺术为生命,“隐入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先生每年几次背着油画箱到深山,老林,穷乡,僻壤,边疆写生,在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在水墨中寻求现代化,“在东西方艺术之间造桥”。感到油画山穷时,换用水墨,又有面临水尽时,便回头再爬油画之坡。七十年代前期基本走陆地,八十年代以水路为主,到九十年代,油画的分量又加重,水路陆路交替前进。先生说:“水陆兼程,辛辛苦苦赶什么路,往哪里去?愿作品能诉说赶路人的苦难与欢乐!”先生这样自叙到,真正的艺术总诞生真情实感,诞生于自己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中。鱼离不开水,各具特色的花木品种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壤。放弃飞黄腾达,享誉国际的虚荣,回到自己的故乡,深深扎根于苦难的深层,天道酬勤,日后总能开出土生土长的自豪花朵吧!
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确乎坎坷连着坎坷;穷得要借钱度日或申请补助;批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迫在农村劳动并剥夺尽作画时间……。三十年苦行僧的生活,长期住着两间潮湿住房,长期没有画室,作了画,须拿到院子里推远看,或者就在院子里画,“但画并没有少画”……。
“艺术作品的价值寓于真情实感。”“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固然须具备才华、功力、经历、素养等等诸多因素,但其出发点必然是:真情。”吴冠中是至情之人,他的画更是离不开其真情实感。所有的色彩、所有的线条、所有的笔墨,不是为了技法,不是为了内容,不是为了惟妙惟肖,不是为了某种派系风格,而是为了凸显这些情感。所谓“风筝不断线”,画中系着其生活中所感所受,这些感受借由深厚的功力,飘逸于画中。
吴老先生就是在这样的“艺术苦海”中,成就了杰出的艺术作品。他以他学贯中西的视野和艺术家的博大情怀,以他的良知和勇气,以他对生活的激情,对故乡的热爱,对绘画的勤奋,对艺术的虔诚,终其一生保持灵魂的纯洁,甘作“艺术苦行僧”。他的传记是用他的作品写出来的,他一生的经历荡涤着我们的灵魂。我在先生一生经历中吸取精神的源泉,从先生的画作中感悟生命感悟自然。
先生虽逝,精神永存!画里阴晴,不负丹青,永远的吴冠中先生!
“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萎掉。”
“真正的艺术总诞生于真情实感,诞生于自己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中,鱼离不开水,各具特色的花木品种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壤。”
“风格之诞生于情感之赤诚。”
也就不难明白吴老的画了。魂浴丹青,而后逸于丹青。
你未负丹青,丹青亦未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