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1)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是个体成本与收益;
• 二是社会成本与收益;
• 三是政治成本与收益。
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
▪ 1.宪法秩序与规范性行为准则
▪ 宪法秩序如何影响制度变迁供给?-杨瑞龙
• (1)宪法秩序通过对政体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了 界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形式;
• (2)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和外部性成倍扩大, 由宪法赋予政府掌握国家的“暴力潜能”,可产生“规模 经济”效应;
▪ 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 德姆塞茨(1967)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 权的发展;
• 舒尔茨(1968)也研究了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 变动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他还具体分析了 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价值提高对制度变迁需求 的一些表现;
• 诺斯和托马斯主要根据支配产权的规制的制度 变迁解释了西欧在900-1700年间的经济增长。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仅考察 制度变迁的收益(或成本)与制度变迁供给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制度变迁的供给也可以 用供给曲线来表示。
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
▪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制度 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 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团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 是政府。其中政府或者说国家是最重要的。
• 从分配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要素所 有者或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收入流的分割。
▪ 3.市场规模
▪ 4.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
• 林毅夫(1989)指出,由于某个制度结构中制度 安排的实施彼此依存,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 可能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
▪ 5.偏好的变化
• 偏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偏好,而是群体的偏 好,即某一集团的共同爱好、价值观念等。
• (3)随着制度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在经济上获得 独立地位的利益主体就有进入政治体系和增大自己谈判力 量的愿望,以上过程也将要求对与新的制度安排不相适应 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法规。
▪ 规范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变迁的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 2.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 按照戴维•菲尼的观点,主要取决于设计新制 度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
▪ 6.偶然事件
• SARS——流行病防治法、公共卫生法;
• 9.11恐怖事件——美国公共安全法。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 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 ▪ 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 ▪ 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
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
▪ 制度变迁供给,就是一种新制度的“生产者” 在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的情况下 设计和推动制度变迁的活动,它是制度变迁 的生产者供给愿望和能力的统一。
▪ 制度变迁的需求,指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 需求。
▪ 制度变迁的需求曲线与制度的需求曲线相同, 制度变迁过程不过是新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 过程。对新制度的需求就是对制度变迁的需 求。
▪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对新制度的需求?
• 戴维•菲尼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 在利益,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1)
制度变迁(Institution Change )
▪ 制度变迁,指一种新的、效益更高的制度对 另一种旧的、效益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 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涉及到谁发动制度变迁、为什么要进行 制度变迁、如何进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 效果如何等问题。因此,制度变迁的理论应 该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力、 制度变迁的方式、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等方 面。
▪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历 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
▪ 2.技术进步
▪ 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需求影响可以从他对生 产和交易的作用等方面说明:
• 从生产方面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的 潜在外部性;
• 从交易方面看,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 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
• 诺斯认为,“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 构内实现,才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
▪ 据诺斯观点,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 在利益(诺斯称为“外部利润”)主要来源 于:
• 一是规模经济;
• 二是外部性;
• 三是克服对风险的厌恶;
• 四是市场失败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给 宪法秩序 现存制度安排 制度设计的成本 现有知识积累 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规范性行为准则 公众态度 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
利益动态顺序 变化途径/制度演变
第二节 制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迁的需求
▪ 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 ▪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
▪ 制度的需求,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或能够给制度的消费者提供某些服务。
▪ 制度选择集(林毅夫提出的概念),林认为, 社会科学的进步能扩大制度选择集,下面两 因素也可以:
• 人力资源; • 要素成本; • 实施上的预期成本。
▪ 组织费用; ▪ 技术革新; ▪ 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等; ▪ 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式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
▪ 3.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
• 社会科学和有关专业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发展 的成本;
• 纵观历史,社会知识使制度绩效和制度创新得以 增进,主要是通过成功先例的逐渐积累或作为行 政与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副产品来实现的。
第八章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 ▪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 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框架
制度类别 宪法秩序 规范性行为准则
内生变量 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的利用程度
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 相对产品和因素价格 宪法秩序 技术 市场规模
▪ 制度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 度变迁的成本。制度变迁的供给成本包括:
• 第一,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 • 第二,清除旧制度的费用; • 第三,消除变迁阻力的费用; • 第四,制度变迁造成的损失; • 第五,随机成本。
▪ 诺斯认为,对于不同主体推动的制度变 迁,其成本与收益是有所不同的,不同 行为主体对同一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 的计算包括:
• 二是社会成本与收益;
• 三是政治成本与收益。
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
▪ 1.宪法秩序与规范性行为准则
▪ 宪法秩序如何影响制度变迁供给?-杨瑞龙
• (1)宪法秩序通过对政体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了 界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形式;
• (2)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和外部性成倍扩大, 由宪法赋予政府掌握国家的“暴力潜能”,可产生“规模 经济”效应;
▪ 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 德姆塞茨(1967)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 权的发展;
• 舒尔茨(1968)也研究了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 变动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他还具体分析了 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价值提高对制度变迁需求 的一些表现;
• 诺斯和托马斯主要根据支配产权的规制的制度 变迁解释了西欧在900-1700年间的经济增长。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仅考察 制度变迁的收益(或成本)与制度变迁供给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制度变迁的供给也可以 用供给曲线来表示。
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
▪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制度 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 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团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 是政府。其中政府或者说国家是最重要的。
• 从分配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要素所 有者或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收入流的分割。
▪ 3.市场规模
▪ 4.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
• 林毅夫(1989)指出,由于某个制度结构中制度 安排的实施彼此依存,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 可能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
▪ 5.偏好的变化
• 偏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偏好,而是群体的偏 好,即某一集团的共同爱好、价值观念等。
• (3)随着制度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在经济上获得 独立地位的利益主体就有进入政治体系和增大自己谈判力 量的愿望,以上过程也将要求对与新的制度安排不相适应 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法规。
▪ 规范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变迁的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 2.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 按照戴维•菲尼的观点,主要取决于设计新制 度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
▪ 6.偶然事件
• SARS——流行病防治法、公共卫生法;
• 9.11恐怖事件——美国公共安全法。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 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 ▪ 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 ▪ 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
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
▪ 制度变迁供给,就是一种新制度的“生产者” 在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的情况下 设计和推动制度变迁的活动,它是制度变迁 的生产者供给愿望和能力的统一。
▪ 制度变迁的需求,指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 需求。
▪ 制度变迁的需求曲线与制度的需求曲线相同, 制度变迁过程不过是新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 过程。对新制度的需求就是对制度变迁的需 求。
▪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对新制度的需求?
• 戴维•菲尼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 在利益,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1)
制度变迁(Institution Change )
▪ 制度变迁,指一种新的、效益更高的制度对 另一种旧的、效益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 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涉及到谁发动制度变迁、为什么要进行 制度变迁、如何进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 效果如何等问题。因此,制度变迁的理论应 该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力、 制度变迁的方式、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等方 面。
▪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历 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
▪ 2.技术进步
▪ 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需求影响可以从他对生 产和交易的作用等方面说明:
• 从生产方面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的 潜在外部性;
• 从交易方面看,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 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
• 诺斯认为,“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 构内实现,才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
▪ 据诺斯观点,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 在利益(诺斯称为“外部利润”)主要来源 于:
• 一是规模经济;
• 二是外部性;
• 三是克服对风险的厌恶;
• 四是市场失败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给 宪法秩序 现存制度安排 制度设计的成本 现有知识积累 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规范性行为准则 公众态度 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
利益动态顺序 变化途径/制度演变
第二节 制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迁的需求
▪ 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 ▪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
▪ 制度的需求,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或能够给制度的消费者提供某些服务。
▪ 制度选择集(林毅夫提出的概念),林认为, 社会科学的进步能扩大制度选择集,下面两 因素也可以:
• 人力资源; • 要素成本; • 实施上的预期成本。
▪ 组织费用; ▪ 技术革新; ▪ 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等; ▪ 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式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
▪ 3.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
• 社会科学和有关专业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发展 的成本;
• 纵观历史,社会知识使制度绩效和制度创新得以 增进,主要是通过成功先例的逐渐积累或作为行 政与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副产品来实现的。
第八章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 ▪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 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框架
制度类别 宪法秩序 规范性行为准则
内生变量 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的利用程度
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 相对产品和因素价格 宪法秩序 技术 市场规模
▪ 制度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 度变迁的成本。制度变迁的供给成本包括:
• 第一,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 • 第二,清除旧制度的费用; • 第三,消除变迁阻力的费用; • 第四,制度变迁造成的损失; • 第五,随机成本。
▪ 诺斯认为,对于不同主体推动的制度变 迁,其成本与收益是有所不同的,不同 行为主体对同一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 的计算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