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
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 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工人阶级和 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和斗争。
分析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仍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 剥削工人的一面; 剥削与被剥削者 的阶级利益相对 立的一面; 消灭的对象。 接受工人阶级及其 政党领导的一面; 相互合作,具有相 同利益的非对抗性 的一面; 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并存)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提出过程、主要内容、必要性、可能性)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具有哪些方面的可能性?
课 堂 讨 论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 了将非公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而我们知道,80年代改革开放恰恰是 针对这种单一的所有制进行改革,并 制定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政策。于是,一些人便说: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此, 我们能不能认为:当年的社会主义改 造搞早了,搞糟了呢?
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
期。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 会不是一个独立的 社会形态,而是由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转变的过渡性 的社会形态。
如何理解这种过渡性?
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 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又有社 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因素 处于主导地位。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 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三、本节小结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是一个过渡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社会性
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国从新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 展的内在必然性
相同
社会主义 改造 社会主义 改革
关联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 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 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不能因为社 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 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不能。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 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 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 可或缺的环节。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 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本节小结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 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全面开 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工业化(主体)和三大改造 (两翼。这条总路线将社会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它的实质就是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 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即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产资料。
实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实
际上是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继续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土地改革巩固 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
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 经过三年时间,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 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 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因素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居于 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 而非社会主义因素则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占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和资 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 反改造的斗争。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从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必将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工业资本比重
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 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第 一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 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 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 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 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 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 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 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 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 四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 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年12 月21日,毛泽东 为斯大林70岁祝 寿时合影。
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 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
建国初中国同各国建交表
国别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 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 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3)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 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于此同时,开 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 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 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总路线的开始。 (5)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 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 线的完整表述。 (6)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 线,并在9月将这条总路线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 部宪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919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 1956
社会主义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1956年)过渡性特征
第一、在经济方面,新民主主 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 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
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
第二,政治上:从阶级力量和社会主要矛盾来看,与三种 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有 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第一种是工人阶级,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第二种是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它们在国家政权中占有重 要位置,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第三种是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基本矛盾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和三大改造道路及经验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分三节阐述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 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第一节
(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决生产力 工业化(主 体)
关 系
总路线 三大改造 (两翼) 解决生产关系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1)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 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加快对个体经 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方面,个体经济由亍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 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 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
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的转变。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 容
(一)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 起即逐步过渡
(一) 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1)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 “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济。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原解放区根据地建立的公营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的经济;接管、征 用、代管的帝国主义在华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转归人民所有
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
代表的官僚资本,掌握着国家的经
济命脉。他们的财产占全部工业资
本的2/3,钢铁产量的90%,掌握着 大银行,把持着铁路、公路、航空 运输等等。
建交时间
1949.10.3 1949.10.4 1949.10.5 1949.10.6 1949.10.6 1949.10.6 1949.10.7 1949.10.16 1949.10.27
国别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 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 瑞典王国 丹麦王国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瑞士联邦 芬兰共和国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土地改革运动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 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雇
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
放出来,进行了新一轮的土地 改革。
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 展开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 最彻底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 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 成,大约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 得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一些生
2、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 经济:个体农民、个体手工 业者、小商人。(在国民经 济中占绝对优势)。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即民族 工商业,建国后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
4、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
者组成,是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 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半社 会主义性质)
建交时间
1949.11.23 1950.1.18 1950.4.1 1950.5.9 1950.5.14 1950.6.8 1950.9.14 1950.10.28 1951.5.21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 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1952
1949 Text
45%
48.5%
工业
农业
1949年与1952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对比
200 160 140
195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35
66 38.3 18.9 12 44 32 15.8 25
布(亿米) 原油(万吨) 原油(百万吨)
铜(万吨) 生铁(万吨)
1949 1952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谓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在国家
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 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 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半社会主义性质
合作社经济
居领导地 位
五种经济成分
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是三种性质的经济:即社会主义 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个体经济在国 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分(特点:建国初期,私有制经济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社会主义因 素和资本主义因 素有哪些?
新民主主义中的 社会主义因素和 资本主义因素
资本主义因素: 经济领域:有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 级参加国家政权; 文化领域:存在资产阶 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 级思想。
社会主义因素: 经济领域:有国营经济 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 政治领域:有工人阶级 的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