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c4569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6.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朗读更是一种启蒙教育,对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种种不足,需要不断地进行艺术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进行一番分析。
一、注重情感表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是非常薄弱的,他们通常还不太会理解文字中的情感色彩,更不会运用语音语调来表达文字中的情感。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文章中的情感,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文章的情感。
只有注重情感表达,才能让朗读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二、注重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语文朗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意思和情感。
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会出现语音语调混乱、停顿不当、语速过快等问题。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
可以通过模仿、朗读练习、语调操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音语调的技巧。
只有注重语音语调,才能让朗读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注重节奏韵律语文朗读并不是简单地读一段文字,而是要把文字朗读得有韵律、有节奏感。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常会出现朗读生硬、缺乏韵律等问题。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节奏和韵律感的培养。
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诗歌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和韵律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韵律故事、韵律歌曲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字的节奏和韵律。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ced4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0.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培养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进行分析。
朗读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语调。
通过听不同的声音,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培养敏锐的听觉。
教师还可以通过语音练习,使学生对不同的语音有辨别能力,提高语音的准确性。
朗读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朗读往往是跟读教师或录音的,但并不是机械的跟读。
教师可以通过掌握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板书,了解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通过朗读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语言更加流畅和准确。
朗读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短文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变化。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其更加敏感和灵活地运用语言。
朗读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朗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到文学的美。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出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水平。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在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表达能力、语感和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素养,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d21aaf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b.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语文是小学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而朗读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朗读,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下面,我结
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
些优美的诵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妙之处。
教师还可以编写一些趣味性的朗读教材,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乐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
行齐读,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节奏和语调。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
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对于一些语音不准确的学生,可以进行多次的模仿和纠正;对于一些
语感不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多次的朗读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情感和节奏。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朗读活动。
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
容进行情感的揣测和表达,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
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角色特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
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朗读理解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在朗
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达到学习语文的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4ddff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7.png)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一些浅谈。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发泄。
而朗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快乐和美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教学,比如通过朗读有趣的故事、诗歌或者校园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快乐和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和同学朗读,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快乐,从而主动去进行朗读。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朗读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比如课文朗读、诗歌朗读、散文朗读等。
而不同形式的朗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都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课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诗歌朗读则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形式中充分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三、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朗读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而朗读教学中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技巧,让他们在朗读时能够更加地流畅和自然;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停顿和语速的掌握,让他们在朗读时能够更加地抑扬顿挫,表达出文字的情感。
老师还可以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时的语音准确性和语音节奏感,使他们在朗读时更加地地道和自然。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培养,让他们在朗读时能够运用好所学的技巧,表达出文字的美感和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艺术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艺术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4e4c64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2.png)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艺术培养引言朗诵艺术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朗诵艺术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朗诵艺术的定义和价值、朗诵艺术的现状及问题、具体实施方法和成效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艺术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朗诵艺术的定义和价值朗诵艺术是指通过清晰、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传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艺术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其次,朗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最后,良好的朗诵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朗诵艺术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艺术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朗诵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班级人数过多也给教师开展朗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最后,家庭和社会对朗诵艺术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诵环境。
三、具体实施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实施方法:1.提高教师对朗诵艺术的重视程度。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朗诵艺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和目标中。
2.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合理安排朗诵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朗诵活动。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朗诵时间。
4.建立家庭、学校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朗诵环境。
学校可定期组织家长会、亲子朗诵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四、成效展示通过以上实施方法,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d68f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3.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做到既注重技巧又注重情感,既注重规范又注重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情投入。
下面将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分析进行探讨。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重艺术情感的渗透。
艺术情感是朗读艺术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热情和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语言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情境和情感,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化的语音语调,在朗读中加入适宜的表情和动作,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传递。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情感状况的创设和情感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更好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魅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重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朗读时不仅仅是单调的朗读文字,而是能够通过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课文的内涵。
在朗读儿童诗歌时,可以通过音乐伴奏、表演形式等方式来增加朗读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世界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朗读剧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让学生在多样的朗读形式中更好地体验语文的魅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重艺术技巧的引导。
艺术朗读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引导。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时更加准确地把握语音语调、停顿节奏等基本技巧,使朗读更加地规范和生动。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https://img.taocdn.com/s3/m/61b187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6.png)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朗读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艺术的展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
一、朗读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朗读是一种注重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气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字的含义。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意境和情节,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 培养表达能力3. 增强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朗读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去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1. 朗读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课堂是一种常见的朗读艺术展现形式。
在朗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或文章,要求他们根据文本的情境和情感来调整语音、语调和语速,使朗读更加地生动自然。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或者讲解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要领和技巧。
2. 朗读比赛朗读比赛是一种激励学生朗读的方式,它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课文或文章进行朗读,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这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3. 朗读表演三、如何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1.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解释和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境、情感和情节,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朗读技巧和示范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要领和技巧。
2. 注重情感表达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和情境。
通过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表演和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和表达欲望。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doc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doc](https://img.taocdn.com/s3/m/4aed2c7d6bd97f192379e94e.png)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
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关键词:朗读作用要求技巧训练形式: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
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
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
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
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21db93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a.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本文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希望能够给语文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朗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朗读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利度,还可以培养其语感和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增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 文本选择在朗读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文本非常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小品文、散文、诗歌等作品进行朗读。
这些作品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洁优美,适合小学生朗读。
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著片段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 朗读练习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朗读练习,例如分段朗读、情感朗读、对台朗读等。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字的把握和理解,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
通过朗读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效果。
3. 表演朗读除了朗读练习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根据作品情节和人物特点来表现朗读,达到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的效果。
通过表演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朗读教学是一个需要学生全情投入的活动,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优秀作品、引发学生共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和热情。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读,互相观摩学习,增强对朗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dad1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5.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语言情感。
本文将从艺术角度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朗读教学的艺术性朗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课文,更是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表达。
艺术性的朗读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注重语音语调、节奏韵律,以及语言表达中的形象想象和情感体验。
朗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情境,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用心去表达。
当学生朗读《涌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涌泉喷涌”的场景,让他们想象水流的急促和清脆声音,从而使朗读更具情境感。
朗读教学要注重语音语调、节奏韵律。
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音量的高低变化,以及语调的变化,让朗读更富有感情。
还要注重节奏韵律的表达,使朗读更有韵味。
学生在朗读《小蝌蚪找妈妈》时,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模仿小蝌蚪跳跃的节奏和韵律,表达出蝌蚪的快乐和兴奋。
朗读教学要注重语言表达中的形象想象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朗读时,要运用形象思维,通过词语的细腻描绘和表情动作,如配合手势、脸部表情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在朗读时要真切地感受情感,将自己融入课文情境之中,从而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当学生朗读《采蘑菇》时,可以通过形象描绘采蘑菇的动作和喜悦的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活泼。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朗读《捉泥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泥鳅嬉戏、水波荡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示范朗读,激发学生模仿。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https://img.taocdn.com/s3/m/614a1f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6.png)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艺术朗读是一种将文字化作声音、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方式,通过声音的表达艺术,将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听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艺术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
本文将重点探讨艺术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艺术朗读是一种声音艺术,它要求朗读者在表达文学作品时要具备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艺术朗读过程中,需要通过模仿并感受文字的意境和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艺术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进行艺术朗读时,需要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同时应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艺术朗读。
通过艺术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艺术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艺术朗读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朗读机会,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https://img.taocdn.com/s3/m/cd920a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7.png)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朗读艺术是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朗诵,从而表达出对文字内容情感、思想及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艺术的展现极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通过朗读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
一、朗读艺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艺术强调语音、语调、节奏和语气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发音准确、语调自然、语气恰当的良好语言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孩子的发音得到纠正,语调得到调整,让孩子们在熟练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语感与音感。
其次,朗读艺术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文字的美,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字能够穿透过去,从而让孩子们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
朗读艺术通过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在朗读中,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感性理解。
二、朗读艺术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艺术中唤醒的情感和思考,能够让学生从思想、情感和文学审美角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发掘文字与生活、文字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扩大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
在朗读中,学生会根据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联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发掘出更多的信息与感受,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朗读艺术,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和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不论是文字中的生活和情感,还是其中的道义与价值观,这些都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朗读艺术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朗读艺术过程中,学生能够寻找到自己的语音、语调、节奏和语气,发现自身的音乐天赋,从而在朗诵美妙感人的文字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优秀的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文学作品朗读起来仿佛就是一场音乐的盛宴,让学生尝试去发现、感受和欣赏这些美的东西,这样自然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1e5d6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0.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还能培养其表达自己、表现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下面从四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一、点读法
点读法是指将文章分成短句、短片段,让学生分段朗读。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生朗读一些比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分段思维和语音语调的掌握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
这种朗读方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更好地理解文章,感受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短篇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短篇朗读是最常见的一种朗读方法,它适用于一些比较短小的课文或故事。
这种朗读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感培养,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诵读
诵读包括背诵和跟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学习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学生来说,诵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并增强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诵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感培养和记忆力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https://img.taocdn.com/s3/m/0f7556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5.png)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朗读艺术是指以声音和语调的表现方式来传达文字的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艺术,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和自然的语音语调。
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唱歌、朗读诗歌、模仿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音语调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文内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来传达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名篇名句、名家名作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激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向往。
可以通过创编小品、朗诵比赛、朗读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艺术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融入情感、思维和语言艺术的教学方式。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力、情感表达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展现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ef3f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d.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是让学生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体验语言美的途径,同时也是培养语音语调、增加自信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因此,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重技巧和艺术的结合,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提升自身素养的机会。
首先,在语音语调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使学生朗读的文字有音乐的韵律感。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强调句子间的韵律,如抑扬顿挫,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体现出句子的美感。
另外,在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方言的语音特点,让学生通过把握不同地域的语音语调,丰富自己的语言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语言的美,同时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其次,在朗读技巧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增加学生的朗读亮点。
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速度和节奏感,使其在朗读时可以吐字清晰、舒缓自然,同时增加朗读的气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呼吸,通过正确地呼吸方式,让学生朗读更稳定、自然,避免朗读时出现窒息等不适情况。
另外,在表演艺术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读风格,掌握自己的声音特点,体现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朗读大师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同时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氛围,通过声音传递出文章的形象、情感和思想,更好地展现文章的内涵和外在魅力。
通过这样的朗读表演,学生可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和修辞语感。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重技巧和艺术的结合,教师可以在语音语调、朗读技巧和表演艺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可以体验到语言的美、提高自身素养和语文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和支持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让语文朗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助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aa9c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3.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1. 引言1.1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汉字识别能力、语音语调准确度和语言表达流畅性。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或现代文的语言特点。
所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内容达到要求,字数200字】1.2 语文朗读教学的特点语文朗读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声音的处理。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声音是表达文字意义和情感的载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语调、节奏和语气,使读音准确地传达出文本的含义。
二是强调情感表达。
语文朗读并非机械的朗读文字,而是通过情感的表达,使文字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色彩。
三是强调语言规范。
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和停顿等语言规范的运用。
四是重视节奏感和韵律感。
语文朗读不仅是文字的传达,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朗读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五是注重情境感的塑造。
语文朗读教学需要通过情境的营造,使学生进入到文本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节奏和情感。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f3aa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5.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学习,初步学会了认字、识词、读句和解释意思,这时候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艺术化的朗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一、艺术化的朗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比较强的,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力和兴趣度都很高。
而朗读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朗读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语文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教学,将课文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感,从而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艺术化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韵律和节奏的结合,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美感和韵律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节奏感。
艺术化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字内容,还要通过声音、语调、表情等方式将文字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不同的人物语调和表情来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有关自然景象的诗句或有关人物情感的语句来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自然的美和人物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
艺术化的朗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化的朗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艺术化的朗读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https://img.taocdn.com/s3/m/42c17c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5.png)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朗读的作用朗读是以声音把书面文字转换成口语的过程。
在朗读中,学生需要通过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来表达文字的含义和情感。
朗读具有以下一些作用。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文本,理解文章结构和含义,并通过语音的表达来传达出来。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语言的感知和把握,并能确切地掌握语音的准确性。
3.增强对语言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表达中提高,通过多次朗读可以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朗读的教学方法1.倾听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在朗读时使用标准而自然的语音语调,使学生能够倾听到正确的模范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
2.分段朗读。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他们可能无法一次性读完整个课文。
因此,可以将文章分成段落或短句来进行朗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3.组合朗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组员分别朗读一段或一句,最后整合在一起进行全文朗读。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
4.多次朗读。
多次朗读是提高朗读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逐渐熟悉文本,提高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5.场景朗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朗读,使学生更能贴近文章的情境,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章的内容。
三、朗读的技巧1.注意语音语调。
朗读时,学生应注意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教师的朗读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语音准确性。
2.合理运用停顿和语速。
朗读时,学生应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运用停顿和语速。
停顿和语速的处理得当,能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和情感。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444d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b.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语感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分析进行探讨。
语文朗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韵律、语音、语调等方面的敏感度和感受力。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自己的语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语音、语调,并帮助他们理解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童谣等方式进行语言节奏的感受和模仿练习,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魅力。
语文朗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模仿和感受语言,更是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评比、讲解朗读技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感词汇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并能够将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朗读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应该通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有声阅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节和意义,提高他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分析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99a7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8.png)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分析,探讨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和特点。
首先介绍了语文朗读教学在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然后阐述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包括注重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结合实际案例,强调了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性,指出只有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成为优秀的语文读者和表达者。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重要性、特点、语感、表达能力、素养、方法、艺术性、发展展望1. 引言1.1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美的语文修养。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朗读教学的特点和方法需要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重视语文朗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才能真正达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性。
未来的发展展望是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朗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朗读中享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朗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读出文字,更是在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上有所体现,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具表达能力和语言魅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用心呵护,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文的美丽和魅力。
2. 正文2.1 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朗读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艺术
摘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
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关键词:朗读作用要求技巧训练形式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
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
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
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
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
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
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
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评读,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
既然有赛,就有评。
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
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
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
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
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
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
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
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
在朗读课文的
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5、表演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
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
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6、自由读
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
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7、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
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
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
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
版
《语文创新教学》,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