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课件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合集下载
食品样品采集采样.PPT
总之,采样后应尽快分析,对于不能及时分析的样 品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保存,在保存的过程中应避免样品受潮、 风干、变质,保证样品的外观和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一般检 验后的样品还需保留一个月,以备复查;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 保存时应加封并尽量保持原状。
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格式样板)
4、采样的注意事项
· 采样工具应该清洁,不能将任何有害物质 带入样品中。 · 样品在检测前,不得受到污染、发生变化。 · 样品抽取后,应迅速送检验室进行分析。 · 感官性质上差别很大的食品不允许混在一 起,要分开包装,注明性质。 · 盛样容器可根据要求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 烯制品,容器上贴上标签,做好标记。
不得带入污染物,样品应密封保存;容器外贴上标签,注明 食品名称、采样日期、编号、分析项目等。
样品的保存
· 2. 防止腐败变质 对于易腐败变质的食品,采取低温冷藏的方法保
存,以降低酶的活性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已经腐 败变质的样品,应弃去不要,重新采样分析。 · 3. 防止样品中的水分蒸发或干燥的样品吸潮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固体食品主要是从每批产品上中下各部位抽取混合 均匀,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一的样品, 装人磨口瓶中备用。
2、半固体样品就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对于这 样的食品, 例如甜面酱, 取样时, 应先搅拌混匀, 然后方可取样。
3、液体食品, 例如散白酒, 一般先进行搅拌再分别从上中 下
· 根据分析目的和分析对象采样
■ 检测整体 ◆ 针对不同部分分别采样,混匀; ◆ 将分析对象混合后再采样。
■ 检测某一具体部位:从很多样品的该部位采 样,混合。
④罐头、瓶装食品及其他小包装食品 · 根据批号连同包装随机采样。 · 采样数量=被测对象数量的平方根 · 同一批号取样的件数,250g以上包装≥6个 250g以下包装≥10个。
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格式样板)
4、采样的注意事项
· 采样工具应该清洁,不能将任何有害物质 带入样品中。 · 样品在检测前,不得受到污染、发生变化。 · 样品抽取后,应迅速送检验室进行分析。 · 感官性质上差别很大的食品不允许混在一 起,要分开包装,注明性质。 · 盛样容器可根据要求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 烯制品,容器上贴上标签,做好标记。
不得带入污染物,样品应密封保存;容器外贴上标签,注明 食品名称、采样日期、编号、分析项目等。
样品的保存
· 2. 防止腐败变质 对于易腐败变质的食品,采取低温冷藏的方法保
存,以降低酶的活性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已经腐 败变质的样品,应弃去不要,重新采样分析。 · 3. 防止样品中的水分蒸发或干燥的样品吸潮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固体食品主要是从每批产品上中下各部位抽取混合 均匀,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一的样品, 装人磨口瓶中备用。
2、半固体样品就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对于这 样的食品, 例如甜面酱, 取样时, 应先搅拌混匀, 然后方可取样。
3、液体食品, 例如散白酒, 一般先进行搅拌再分别从上中 下
· 根据分析目的和分析对象采样
■ 检测整体 ◆ 针对不同部分分别采样,混匀; ◆ 将分析对象混合后再采样。
■ 检测某一具体部位:从很多样品的该部位采 样,混合。
④罐头、瓶装食品及其他小包装食品 · 根据批号连同包装随机采样。 · 采样数量=被测对象数量的平方根 · 同一批号取样的件数,250g以上包装≥6个 250g以下包装≥10个。
第二章样品预处理方法【共57张PPT】
❖ 注意测量pH值的准确性,误差不应超过0.1 固相萃取技术(SPE)的重要性
由于试剂未经纯化致使色谱分析中往往呈现额外的杂质峰。 ☞更严重的是干扰物在每批溶剂或试剂中有所不同,而影响不同实验室间、各分析人员间的实验结果。 0.
(3)温度 常用的溶剂有水、稀酸、稀碱、稀盐等,也可以采用不同比例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氯仿、四氯化碳
使用方法
❖可先用6到10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弱缓冲液平 微透析技术:实质上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利用膜透析原理,微量地对细胞液进行流动性连续采样的新型采样和色谱样品制备技术。
衡, 影响盐析的条件 盐的饱和浓度
动物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糖类及有关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核甘、核甘酸及其衍生物、磷酸酯类化合物、固醇类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蛋
使用方法 ❖可先用6到10倍柱体积的甲醇或乙腈活化,再用 6到10倍柱体积的水或缓冲液平衡,不要让小柱 干了
❖样品溶解在强一些极性的溶剂中 ❖加入样品
❖用强极性溶剂洗脱不想要的组份
❖用极性弱些的溶剂洗脱第一组感兴趣的组份
❖用极性更弱的溶剂洗脱剩下的感兴趣的组份
确认回收率
各种SPE小柱(三)
❖ 离子交换
❖变离子型化合物为非离子型,用反相方法分离 ❖ 典型的例子
氨基酸分析
加速溶剂萃取(ASE)
ASE 是用溶剂对固体、半固体的样品进行萃取的技术.
ASE 的原理是选择合适的溶剂、通过增加温度和压力来提高 萃取过程的效率.
ASE 可用来替代索氏提取、超声萃取、手工振摇、煮沸法和 其他萃取方法
三种不同型号的ASE
组感兴趣的组份 以1~5ml/min流速洗脱样品
❖用更强的缓冲液洗脱剩下的感兴趣的组份
确认回收率
由于试剂未经纯化致使色谱分析中往往呈现额外的杂质峰。 ☞更严重的是干扰物在每批溶剂或试剂中有所不同,而影响不同实验室间、各分析人员间的实验结果。 0.
(3)温度 常用的溶剂有水、稀酸、稀碱、稀盐等,也可以采用不同比例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氯仿、四氯化碳
使用方法
❖可先用6到10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弱缓冲液平 微透析技术:实质上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利用膜透析原理,微量地对细胞液进行流动性连续采样的新型采样和色谱样品制备技术。
衡, 影响盐析的条件 盐的饱和浓度
动物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糖类及有关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核甘、核甘酸及其衍生物、磷酸酯类化合物、固醇类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蛋
使用方法 ❖可先用6到10倍柱体积的甲醇或乙腈活化,再用 6到10倍柱体积的水或缓冲液平衡,不要让小柱 干了
❖样品溶解在强一些极性的溶剂中 ❖加入样品
❖用强极性溶剂洗脱不想要的组份
❖用极性弱些的溶剂洗脱第一组感兴趣的组份
❖用极性更弱的溶剂洗脱剩下的感兴趣的组份
确认回收率
各种SPE小柱(三)
❖ 离子交换
❖变离子型化合物为非离子型,用反相方法分离 ❖ 典型的例子
氨基酸分析
加速溶剂萃取(ASE)
ASE 是用溶剂对固体、半固体的样品进行萃取的技术.
ASE 的原理是选择合适的溶剂、通过增加温度和压力来提高 萃取过程的效率.
ASE 可用来替代索氏提取、超声萃取、手工振摇、煮沸法和 其他萃取方法
三种不同型号的ASE
组感兴趣的组份 以1~5ml/min流速洗脱样品
❖用更强的缓冲液洗脱剩下的感兴趣的组份
确认回收率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PPT课件
如稀奶油、动物油 脂、果酱等
采样件数 采样
. 从每个包装中分层(上、 中、下)分别取出检样, 混合分取缩减到所需数 量的平均样品.
第30页/共81页
2 具体样品的取样
(3)液体物料
(如植物油、鲜 乳等)
包装体积 不太大的
大桶装的或散 装的
确定采样件数, 开启包装充分 混合后取样
虹吸法分层取样,每层 500ml左右,充分混合后, 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
第15页/共81页
固体样品取样法
第16页/共81页
第17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8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9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0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1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2页/共81页
四分法
第62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原理
HNO3浓、 HSO4浓 KMnO4、高氯酸
有机物质 无机物质
强氧化剂
样品
加热消煮
气态 待测无机物
第63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优点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 需时间短。
②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可 减少金属元素挥发逸散的 损失。
第64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 感官不合格的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第54页/共81页
采样的注意事项
• 采样后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单,盛装样品的器具 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 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 目及采样人。
• 样品采集完后,应在4h之内迅速送往检测室进行 分析检测,以免发生变化。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PPT课件
从有代表性的各部位(如肌肉、脂肪……,蔬菜之根、 茎。叶等)分别采样,经过充分打浆混合后成为平均 样品。
将样品装入预先洗净烘干的广口瓶中,瓶签上注明
名称、采样日期、交货数量、采样方法及其他应说 明的情况,并由经手人签封。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 等过程。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主讲教师:徐坤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第三节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 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 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 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2)适用范围: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 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3)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使用广泛。 缺点:萃取剂易燃、有毒。
(4)关于萃取剂的选择: a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 b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
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SCF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 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对溶质的溶 解度大大增加。
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状态以上。 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为31.05℃,临 界压力7.37Mpa),不可燃、无毒、廉价易得、化学 稳定性好。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
b.温度计选择及插放位置: 温度计的量程应在被蒸馏物质沸点20℃以上;温度
计水银球的上沿在蒸馏头支管下沿在同一水平面 上。
c.磨口装置涂油脂。 d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下端进,上短出;
将样品装入预先洗净烘干的广口瓶中,瓶签上注明
名称、采样日期、交货数量、采样方法及其他应说 明的情况,并由经手人签封。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 等过程。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主讲教师:徐坤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第三节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 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 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 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2)适用范围: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 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3)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使用广泛。 缺点:萃取剂易燃、有毒。
(4)关于萃取剂的选择: a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 b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
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SCF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 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对溶质的溶 解度大大增加。
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状态以上。 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为31.05℃,临 界压力7.37Mpa),不可燃、无毒、廉价易得、化学 稳定性好。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
b.温度计选择及插放位置: 温度计的量程应在被蒸馏物质沸点20℃以上;温度
计水银球的上沿在蒸馏头支管下沿在同一水平面 上。
c.磨口装置涂油脂。 d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下端进,上短出;
教学课件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保存
9
§2 样品的预处理
一、预处理目的 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对样品进行浓缩
10
二、预处理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使被测组分浓缩
11
三、预处理的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蒸馏法 溶剂提取法 色层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 浓缩法
12
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 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5
三、采样的一般方法
1、随机抽样
2、代表性抽样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异,对于粮食、 油料类物品,由原始样品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 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分样常用的方 法有“四分法”和“自动机械式”。
18
1、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
太高的物质。 装置: 注意: —爆沸现象 —温度计插放位置 —磨口装置涂油脂
19
2、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装置:
20
3、水蒸汽蒸馏(动画演示)
水蒸气蒸馏装置.swf
21
习题
❖ 正确采样的原则有哪些? ❖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 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的原理分别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方法; 掌握样品处理的方法
1
教学内容
§1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分类 ❖ 采样的一般方法 ❖ 样品的制备 ❖ 样品的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 样品的预处理目 的
❖ 样品的预处理原 则
§2 样品的预处理
一、预处理目的 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对样品进行浓缩
10
二、预处理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使被测组分浓缩
11
三、预处理的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蒸馏法 溶剂提取法 色层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 浓缩法
12
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 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5
三、采样的一般方法
1、随机抽样
2、代表性抽样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异,对于粮食、 油料类物品,由原始样品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 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分样常用的方 法有“四分法”和“自动机械式”。
18
1、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
太高的物质。 装置: 注意: —爆沸现象 —温度计插放位置 —磨口装置涂油脂
19
2、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装置:
20
3、水蒸汽蒸馏(动画演示)
水蒸气蒸馏装置.swf
21
习题
❖ 正确采样的原则有哪些? ❖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 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的原理分别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方法; 掌握样品处理的方法
1
教学内容
§1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采集 ❖ 样品的分类 ❖ 采样的一般方法 ❖ 样品的制备 ❖ 样品的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 样品的预处理目 的
❖ 样品的预处理原 则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pptx
适用对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
第16页/共19页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要根据分析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来 选。
2.要考虑分析方法的繁简和速度。 3.考虑样品的特性。 4.现有条件。
第17页/共19页
二、分析方法的评价
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它 代表测定方法的稳 定性和重现性。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 果的可靠性。
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 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掩蔽法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 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第15页/共19页
六、浓缩
1、 常压浓缩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
也可用蒸馏装置等。 2、 减压浓缩
缺点: 萃取剂往往易燃、易 挥发、有毒。
第9页/共19页
常压蒸馏
蒸馏法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 不太高的物质。
第10页/共19页
水蒸汽蒸馏
• 适用于沸点较 高,易炭化, 易分解物质。
第11页/共19页
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 常压下受 热易分解 或沸点太 高的物质
第12页/共19页
1906年,俄国植物 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
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6页/共19页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溶剂提取法
第16页/共19页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要根据分析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来 选。
2.要考虑分析方法的繁简和速度。 3.考虑样品的特性。 4.现有条件。
第17页/共19页
二、分析方法的评价
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它 代表测定方法的稳 定性和重现性。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 果的可靠性。
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 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掩蔽法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 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第15页/共19页
六、浓缩
1、 常压浓缩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
也可用蒸馏装置等。 2、 减压浓缩
缺点: 萃取剂往往易燃、易 挥发、有毒。
第9页/共19页
常压蒸馏
蒸馏法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 不太高的物质。
第10页/共19页
水蒸汽蒸馏
• 适用于沸点较 高,易炭化, 易分解物质。
第11页/共19页
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 常压下受 热易分解 或沸点太 高的物质
第12页/共19页
1906年,俄国植物 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
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6页/共19页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溶剂提取法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三、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 1.准确度与误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或标准值之间相符 合的程度,通常用误差的大小来表示。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实值
医学ppt
19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绝对误差越小,测定结果越准确。但绝对误差不能反映误
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当被称量的量较大时,称量的准
①液体、半流体饮食品。 ②粮食及固体食品。 ③肉类、水产等。 ④罐头、瓶装食品。
• 二、样品的制备
• 1.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样品可摇匀也可以玻璃棒或电动搅拌器搅拌使其均匀,采
取所需要的量。
医学ppt
3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 互不相溶的液体 如油与水的混合物,应先使不相溶的各成分彼此分离,
确程度比较高。因此用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数可
以更确切的比较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即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真实值 100%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分,有时用千分数(‰)
表示相对误差。
• 2.精密度与偏差
常用测得值的重现性又叫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几次测定(平行 测定)所得值互相符合的程度,通常用偏差的大小表示。
医学ppt
17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有效数字的处理规则
(1)直接测量值应保留一位可疑值,记录原始数据时也 只有最后一位是可疑的。
(2)几个数字相加、减时,应以各数字中小数点后位数 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字为依据决定结果的有效位数。
(3)几个数字相乘、除时,应以各数字中有效数字位数 最少的数字为依据决定结果的有效位数。若某数第一位有效 数字≥8,则有效数字位数应多算一位(相对误差接近)。
• 1.准确度与误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或标准值之间相符 合的程度,通常用误差的大小来表示。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实值
医学ppt
19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绝对误差越小,测定结果越准确。但绝对误差不能反映误
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当被称量的量较大时,称量的准
①液体、半流体饮食品。 ②粮食及固体食品。 ③肉类、水产等。 ④罐头、瓶装食品。
• 二、样品的制备
• 1.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样品可摇匀也可以玻璃棒或电动搅拌器搅拌使其均匀,采
取所需要的量。
医学ppt
3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 互不相溶的液体 如油与水的混合物,应先使不相溶的各成分彼此分离,
确程度比较高。因此用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数可
以更确切的比较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即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真实值 100%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分,有时用千分数(‰)
表示相对误差。
• 2.精密度与偏差
常用测得值的重现性又叫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几次测定(平行 测定)所得值互相符合的程度,通常用偏差的大小表示。
医学ppt
17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有效数字的处理规则
(1)直接测量值应保留一位可疑值,记录原始数据时也 只有最后一位是可疑的。
(2)几个数字相加、减时,应以各数字中小数点后位数 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字为依据决定结果的有效位数。
(3)几个数字相乘、除时,应以各数字中有效数字位数 最少的数字为依据决定结果的有效位数。若某数第一位有效 数字≥8,则有效数字位数应多算一位(相对误差接近)。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二、食品流通标准• (来自)食品流通规范标准– 《食品良好流通规范》(GB/T 23346-2009)规定了食品良好流通规范的 通用要求,适用于食品链中采购、流通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 节中的任何组织
序 号
标准编号
1
GB/T 233462009
2
GB/T 343182017
3
GB/T 343172017
一、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
标准
• (一)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2.标准的主要内容
– (1)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布局 – (2)设施与设备 – (3)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 – (4)控制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 – (5)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 (6)检验验证产品的安全 – (7)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 (8)产品召回管理措施 – (9)岗位培训 – (10)记录和文件管理 – (11)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 (2)虫害:
• 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 造成的不良影响
– (3)食品加工人员:
• 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 人员
– (4)接触表面:
• 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水果或肉禽罐头在捣碎之前应清除果核、骨头及葱、姜、 辣椒等调料。
• 三、样品的保存
一、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 标准
• (一)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 范
– 是规范食品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 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
《食品分析》PPT课件
采样的不正确,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可能导致有危险的粮食及 食品、饲料进入市场,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采样的目的
• 加强对食品加工厂、仓库、销售网点的卫生监督 • 检查食品生产的原料与成品是否合乎法规、技术要求和有
关卫生要求 • 检查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 • 检查食品生产原料和成品感官性质,有无掺杂、掺伪 • 检查有无细菌、真菌毒素或害虫污染及污染程度 • 检查食品贮藏、运输、销售时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卫生管
理要求 • 检查进口食品生产原料、成品及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我国
有关食品卫生质量标准
第二节 采 样
一、采样的要求 二、采样工具与采样方法 对粮食、油料、粉状样品,采样时常用专用的采 样器。
对流动的粮食、油料、食品、饲料或倒 包采样时,常使用采样铲。
对液体样品使用采样管。 对小包装粮食、食品采用人工捡取的方
对液态样品(如油脂)及易溶于水或适当溶剂的样品, 可用溶于溶液搅拌均匀的办法制样。
第四节 样品的保存
• 样品采样后,应用适当的容器储存。 • 在样品运输及保存中,要防止挥发性成分损失及霉变、变质、成分分解。 • 一般样品检验结束后应保留样品一个月,以备复查。 • 保留样品应存放于适当的容器及地方,尽可能保持其原状,对易变质的食
由于各检样之间可能不均匀,原始样品要按照规定方法混合均匀, 再从这均匀的原始样品中按规定方法分出一部分样品,这部分样品称为平均 样品。
平均样品经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称取一部分用于分析测定的样 品叫做试验样品。
采样的过程便是由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样的过程。
析。
不同质量的检样单独作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样,单独进行分
品不能保存时,可不保留样品,但应事先对送验单位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罐头食品
采样注意事项
• 样本一式三份(检验、复检、备查),每 份不少于0.5kg;
• 不污染; • 及时送检; • 做好标记:名称、时间、地点、批号、
采样方法、数量、分析项目、采样人。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样品的制备:
目的: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分析时,取 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测物质的成分;
(四) 化学分离法
2、沉淀法原理(净化)
•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或澄清 • 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 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 优缺点:时间长(过夜),温度高;对挥发性物质损失较大; 试剂用量少,产品空白值较低,无需工作者经常看管。
湿法消化
• 分类:硝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法等。 • 操作:凯氏烧瓶→称样→加浓硝酸、浓硫酸→电炉小火加热→加大火力
→不断滴加浓硝酸→溶液透明→继续加热→白烟溢出→溶液澄清透明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 ➢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各种添加剂、成品、 包装材料等。
分析的一般程序: ➢ 尽管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 的项目不尽相同,但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一定蒸汽压的有机组分
(四) 化学分离法
1、磺化法和皂化法 • 目的
• 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 性油脂变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除去。
(1)硫酸磺化法(磺化法)原理
• 用浓硫酸处理样品,通过磺化反应,引进典型的磺酸基极 性官能团,使脂肪、色素、蜡质等干扰物质变成极性较大 、能溶于水和酸的磺酸或盐类化合物,然后采用萃取或分 液的方法与那些溶于有机溶剂的待测成分分开。
分类: 常压蒸馏 减压蒸馏 水蒸汽蒸馏 共沸蒸馏 共时蒸馏等
蒸馏法分类——常压蒸馏
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适用于被测组分受热不易分解且沸点不太高的组分分析
蒸馏法分类——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
• 适用对象:用于受热易分解或沸点较高的组分分析。
减压蒸馏
蒸馏法分类——水蒸汽蒸馏
• 水蒸汽蒸馏 • 原理
• 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 被测组分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自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
• 实例:有机氯农药残留物测定。
(四) 化学分离法
(2)皂化法原理
• 原理: 酯 + 碱→酸或脂肪酸盐 + 醇 • 实例1:白酒中总酯的测定 用过量的NaOH将酯皂化分解,过量的碱再用酸滴定法定 量,最后由用碱量来计算总酯。 • 实例2:植物油皂化价的测定(皂化价高---游离脂肪酸含量高)
• 皂化试剂:强碱(NaOH或KOH,NaOH直接用水配制,而KOH 易溶于乙醇溶液)
提取方法
浸提法 液液萃取 索氏抽提法 超临界萃取
浸提法
提取剂的选择原则
• 相似相溶原理(单相溶剂) • 沸点低(45~80℃),易挥发; • 稳定性好。
提取方法
• 振荡浸渍法 • 捣碎法 • 超声波法 • 微波法 •分层) • 原理
用一种溶剂(与原溶液不互溶)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出来,这种 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解度(分配系数不同)。
• 优缺点:时间短,温度低;对挥发性物质损失较少; 试剂用量较大,空白值较大,须工作者经常看管。
(二)溶剂提取法
适用范围:
1、水溶性 • 糖类、氨基酸 有机酸、无机盐等,
大多能直接溶解于水中,一般将试样 加水溶解稀释后可以直接测定。 2、脂溶性 • 某些难溶于水的有机被测物质,则常 用乙醚、乙醇、丙酮、氯仍、四氯化 碳、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来提取。例如 脂肪的测定,常用乙醚抽提,然后用 重量法测定。
• 适用对象
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 分离的物质。
• 特点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必须存在两相间的液-液分配,溶剂的选择是关键。
(三)蒸馏法
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 适用范围
被测成分具有挥发性,或经过处理后能转变为挥发性的 物质的样品。
(一)有机物破坏法
• 适用范围
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如Ca、Fe)
• 有机物破坏法目的
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 过程中成气态而散逸掉,释放出被测无机元素,以便测定。
• 分类
干法灰化(高温灼烧)和湿法消化(强酸消化)
干法灰化
• 操作:试样→坩埚→电炉炭化→无黑烟后→高温炉500-550℃灰化至 无黑色炭粒
样品的采集 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处理 成分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 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采样的一般程序:
需检样品
随机抽样
检样
混合
原始样品
技术处理后,再抽取一部分
平均样品
试验样 品0.5kg
复检样 品0.5kg
保留样 品0.5kg
样品的采集:
代表性采样具体方法: 具体因对象而异(5种情况):
方法: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摇匀搅拌;
互不相溶液体:先分离,分别采样;
固体:切细、粉碎、研磨、匀浆等;
(带核、带骨的应事先去除)
样品的保存:
方法:密封、避光、干燥、冷藏。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①排除干扰(基质效应); 要求:完整保留被②测浓组缩分。; 预处理方法:
①有机物破坏法(灰化和消化) ②溶剂提取法(浸提法、萃取法) ③蒸馏法(常压、减压、水蒸气) ④化学法(磺化、皂化、沉淀、掩蔽) ⑤色层分离法(吸附、离子交换等) ⑥固相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常在仪器分析中使用) ⑦浓缩(常压、减压)
均匀固体样品(粮食、粉状食品) 从不同部位取多袋→用双套回转取样管每袋上中下各取1份混合→用四 分法得平均样品。
半固体样品(如蜂蜜,稀奶油) 用采样器从上中下分别取出检样混合后得平均样品。
液体样品 用长形管或特制采样器。先混匀,分层吸取样品,每层取500ml,装入 瓶中混匀得平均样品。
鱼、肉、果蔬等组成不均匀的样品 根据检验的目的,可对代表性的不同部位(如肉分脂肪、肌肉部分; 蔬菜分根、茎、叶等)分别采样经捣碎混合成为平均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