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
现代大学的源头与发展-邓相超教授
![现代大学的源头与发展-邓相超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94fa37f56edb6f1afe001faa.png)
现代大学的源头与发展一、现代大学的发展(一)现代大学的产生在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分别是中西?早期大学的代表。
但严格来说,当时的大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因为并无严格的学科划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没有承继中等教育,其教学组织和制度性都不够。
人们通常把欧洲的中世纪大学看做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并把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统大学,以区别于19世纪之后的现代大学。
①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文化。
中世纪的欧洲,“在每一个城市里,只要某一职业有大量的人,这些人就会组织起来,以便保护他们的利益,以及引入有利于自己的垄断机制。
而由学生、教师组成的“学生行会”、“教师行会”、“师生行会”就是传统大学的雏形,这些学者行会对外保护成员的生活权益,对内管理成员的生活和学习事务,并且相互研讨,以共同研究和传播高深知识为目的。
欧洲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和牛津大学等都是这样诞生的。
传统大学的职能主要是教学和研究,目的是研讨知识,让学术研究精益求精,教学内容以传播宗教知识或法律、医学等知识为主。
尽管客观上为教会和世俗社会培养了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如牧师、法官、医师和官吏等,反映出传统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观,但是,中世纪大学仍然与社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是一种自发性、自治性、自卫性的群众组织。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宗教文化的衰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也发生着变化。
与中世纪大学多以研究和传播神学思想、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任务不同,大学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
这一时期大学的教学内容开始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尤其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③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
文艺复兴及之前的传统高等教育,其共同点是注重人文教育,适合有闲阶层的精神陶冶和闲暇享受,专注于对古典文献的解释和理解,不注重实用技艺;大学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社会政治系统。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ee4dfdd9e314332396893c4.png)
现代高等学校权力配置 中国高校的权力配置
政府权力
学校行政权力
教授权力
35
高校权力配置的中西对比分析
西方
学校本位 学术本位 中国 政府本位 行政本位
36
高校权力配置的中西对比分析
西方
学校本位 学术本位 中国 政府本位 行政本位
政教分离的历史 大学自治的传统 立法在先,行政在后
政教合一的传统 中央集权的传统 以法治教尚未形成
44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是理想,现实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做到完全的公平。
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紧缺, 城乡差距大,东中西部差距大等),实行“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
45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是理想,现实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做到完全的公平。
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紧缺, 城乡差距大,东中西部差距大等),实行“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
原则二:学术研究和教学统一。大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追求真理,教师 是将自己研究成果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重要的是掌握独立获取知识 的方法,养成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19
大学的办学理念 蔡元培办学理念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 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 究学术、传播新 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24
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
教育功能: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 研究功能:学术无禁区、知识无国界 服务功能:为社会服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25
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
教育功能: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 研究功能:学术无禁区、知识无国界
服务功能:为社会服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高校教资题库---判断
![高校教资题库---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665a776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4.png)
判断1.我国最早的学位制度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进士制度。
(√)2.一般认为,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为欧洲“中世纪大学”。
(√)3.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不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从事科研活动一般程序为科研准备阶段和科学实施阶段。
(×)5.我国高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前提是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6.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7.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具有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开看问题的特点。
(√)8.遗传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影响儿童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营养、睡眠和适宜的运动。
(√)9.智力发展水平与学业成绩高相关说明,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他不聪明。
(×)10.不管是什么程度的焦虑,对学习都具有损害作用。
(×)1.大学教师的任务是教好书上好课,关爱大学生是辅导员的事情。
(√)2.高校教师爱生的意义只包括:一方面促进大学生学习;一方面促进大学生品德的成长。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讲授所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课时的1/3(√)4.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5.“十九大”首次把勇于自我革命写入党代会报告,“二十大”把自我革命作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6.《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
(×)7.实现个人的美好梦想,除了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之外,还要和大势结合在一起,才有保障和可能。
(√)8.钱伟长,为国而学,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天航空、军事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称为中国近代的“力学之父”和“应用数学之父”。
(√)9.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
(√)10.在线教学中的直播教学(√)1.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来确定。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3946f98daef5ef7ba0d3c77.png)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以儒家经籍为教学内容的官方教育的开始。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后,立“五经”博士。作为太学教师的博士都是精通一经的经师,并属于官方承认的经学学派。“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书》、《礼》、《易》、《春秋》四经,各只一家;唯《诗》之鲁、齐、韩,则汉初已分”。由于传授途径和编定者的差异,在汉代就有了不同的儒经传本,代表不同研究者的学术思想,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但只有那些适合统治者政治要求的经学研究才得到政府的提倡并得以在太学传授。汉代太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极为重视师法和家法,要求学生以老师的学说为准绳。这固然体现了维持学术稳定和统一的需求,但这种做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严重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这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定于一尊的做法,对后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古代太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发端及在各自社会结构中的功能
经秦统一中国,推行“禁私学,以吏为师”与“皇权至上主义”的政策,至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基本策略,中国就此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法制成为政治结构的根本特征。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既得崇化于乡党,又以奖励贤材之人。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使发端于12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成为具有行会性质的社团组织。行会是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有产物,10世纪后欧洲的城市是一个独立的地域共同体,具有完善分工的各种行政机构,是在国家实际上尚不存在的环境中自发兴旺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市民拥有高度的自主意识,而行会也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共同体。
大学教育学考试(试卷编号121)
![大学教育学考试(试卷编号121)](https://img.taocdn.com/s3/m/eca7ed7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d.png)
大学教育学考试(试卷编号121)1.[单选题]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人是( )。
A)夸美纽斯B)康德C)卢梭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2.[单选题]想要了解家长对小学生参加劳动所持的态度,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调查法答案:D解析:3.[单选题]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A)市场评估B)政府评估C)社会评估D)自我评估答案:D解析:4.[单选题]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他的著名的课程编制理论,其理论是( )A)课程理论B)组织理论C)选择理论D)目标中心理论答案:D解析:5.[单选题]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6.[单选题]张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讲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该反思的是( )A)教学态度B)教学方式C)教学手段D)教学组织形式答案:B解析:7.[单选题]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答案:C解析:8.[单选题]德育中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不包括( )。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以诚待人D)坚持严格要求教师批阅答案:D解析:9.[单选题]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进行的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答案:B解析:10.[单选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能力。
11.[单选题]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研究,各研究环节的顺序是( )。
A)编制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问题--开展研究活动--分析研究资料--表述研究的成果B)编制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问题--表述研究的成果--开展研究--分析研究资料C)确定研究问题--编制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分析研究资料--研究成果表述D)确定研究问题--分析研究资料--编制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成果表述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2b692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c.png)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的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自学指导法D.演示法【答案】 C2、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B.直观性C.因材施教D.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答案】 C3、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答案】 C4、终身教育应体现于()。
A.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B.大学教育中C.基础教育中D.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答案】 D5、高校战略管理常用的“SWOT分析法”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组织的()。
A.优势-机会-劣势-威胁B.机会-威胁-优势-劣势C.优势-劣势-机会-威胁D.劣势-威胁-优势-机会【答案】 C6、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师和学生D.教学原则【答案】 D7、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教育家()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A.赫钦斯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答案】 C8、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适龄入学人口比率高于()时,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A.70%B.65%C.55%D.50%【答案】 D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 D10、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A.入学教育B.军事训练C.考查考试D.社会实践【答案】 C1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还容易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
![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7e7649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a.png)
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周益斌【摘要】学界对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存在着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现代大学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太学”;一种认为应该以清末引入的西方大学堂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西方大学堂与我国传统书院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双重起源。
为了全面认识我国的“太学”、“大学”和“书院”,文中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尝试对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给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回答。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our country has dispute on the origin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re are mainly three kinds of views: one is that the Modern University of China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Imperial College”; another is that it should be the Western University as the source which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re is also a point of view that China’s university should be the Western University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y as the dual origin of Modern University in China.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 d China’s“the Imperial College”,“University”and“the Traditional Academy”, it attempts to comb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f the three totally, and find an objective, accurate answer to the source of Modern University in China.【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1【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我国现代大学;太学;书院;起源【作者】周益斌【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众所周知,大学有着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古代高校称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高校称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84c7e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a.png)
古代高校称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高校称谓的起源是古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古代,高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的称谓也随之产生并逐渐演变。
通过研究古代高校称谓的起源和变迁,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古代高校称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最早的高校称谓出现在先秦时期,当时的高校被称为“太学”。
太学起初是为王室贵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地方,培养他们成为各自所属阶级的精英。
太学的称谓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渊博学者的尊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称谓发生了变化。
到了宋代,太学逐渐演变为“国子监”。
国子监是皇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
国子监的称谓反映了中央政权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和管理。
明清时期,高校称谓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此时,国子监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以书院为主的教育机构。
书院是以私人或地方政府为主办单位的教育机构,它们在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时期,高校称谓发展成为了多种形式,如府学、州学、私学等,这些称谓都体现了地方政权和私人资助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和尊重。
总的来说,古代高校称谓的起源和演变反映了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从太学到国子监,再到书院,每个时期的高校称谓都代表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社会背景。
研究古代高校称谓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教育制度的演变过程,从中可以获得对现代高校称谓的启示,提升现代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古代高校称谓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其在现代高校称谓中的启示。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 引言:本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性,并简要介绍了古代高校称谓的背景。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正文:本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探讨了古代高校称谓的起源和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在2.1节中,将详细介绍古代高校称谓的起源,包括其最初的命名方式和命名的原因。
高等教育学题库1022
![高等教育学题库1022](https://img.taocdn.com/s3/m/a66923a86529647d27285280.png)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1一、单选题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B 国子监C 辟雍D 书院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B 法国C 美国D 英国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B 南洋公学C 山西大学堂D 京师大学堂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B 剑桥大学C 牛津大学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A 布鲁贝克B 科尔C 郝钦斯D 弗莱克斯纳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B 退伍军人法案C国防教育法案D高等教育方向法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B 课程体系C 专业设臵D 学制设臵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B 德国 C 荷兰 D 日本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精英教育阶段。
A 15%以下B 20%以下C 25%以下D 10%以下1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受到空前重视,导致了哲学博士学位在(A)新型大学中应运而生。
A 德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英国15、美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中,一般是在(B)阶段进入“终身制轨道(Tenure)”。
A 教授 B 副教授 C 助理教授 D 博士后16、最早系统阐述高等教育理念为“自由教育”的学者是(A)。
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大学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9a59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4.png)
大学的起源与发展大学,这个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教育机构,其历史源远流长。
要探寻大学的起源,我们需要将时光回溯到遥远的过去。
在欧洲,大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当时,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知识和教育有了更强烈的需求。
宗教在那个时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教会成为了知识的主要传承者和守护者。
教会学校的兴起为大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大学往往没有固定的校园和建筑,教师和学生们聚集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学术共同体的组织。
这些组织最初以教授神学、法律和医学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基于古代经典和宗教教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科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了哲学、数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中世纪的欧洲,博洛尼亚大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之一。
它以法学教育而闻名,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
巴黎大学则在神学和哲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这些早期的大学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例如,学生们需要跟随特定的教师学习,通过辩论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们则拥有较高的学术权威和社会地位。
大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宗教改革运动、政治动荡以及社会经济的变迁都对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大学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调整和发展。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发生了重大转变。
科学研究逐渐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在大学里纷纷建立,学者们开始致力于探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奥秘。
德国的柏林大学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者和科学家。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门类日益丰富。
除了传统的文科、理科和工科,新兴的学科如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也逐渐涌现。
大学不再仅仅是培养精英阶层的场所,而是逐渐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开放,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简述古代大学制度与学术生态原型
![简述古代大学制度与学术生态原型](https://img.taocdn.com/s3/m/a3c9180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2.png)
简述古代大学制度与学术生态原型中国传统的大学制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涵上来说,都与欧洲国家有着重大的差别,透过它们,我们大致可以描绘出一种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的学术生态。
尽管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盘与西方接轨的今天,西方大学制度和理念已遮蔽了传统学术生态本身,但是我们还能在当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捕捉它的遗迹。
一、我国大学的起源——太学中国的高等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但因年代久远,学界一般把建于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的太学视为我国正式大学的发端。
太学的设立是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的重要步骤。
在此以前,汉政府并未直接设置学校,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主要在私学中自发进行。
太学设立后,有了集中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机构,朝廷把握教育大权,利用教育这一有力手段控制着学术发展的方向。
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太学成为官僚体系的附属机构,这种权力本位教育以所谓的“学而优则仕”,使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成为依附于政治的组织形式。
作为我国大学的原始祖先——太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是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
它的创办是以教化的推行与官僚的选拔为旨归的,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学也,禄在其中矣”使得“读书做官”的世俗观念与“内圣外王”的理想主义紧密相连。
“学而优则仕”成为世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导引下,权力本位教育自动地凌驾于整个教育系统之上,凸显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二、影响深远的科举制隋朝时产生了科举制,经过唐朝发展,宋、元、明的演变,更加完备化,定型化,直到清末1905年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对隋唐以后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士制度。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选举之意,一般是通过分科分级进行考试来甄选社会各阶级的人才,以备国家之用,自隋唐以来,一直是统治阶级选官取士的最主要途径。
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从太学、大学和书院的关系说起
![论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从太学、大学和书院的关系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c46b2252804d2b160b4ec054.png)
的 “ 太学” 、“ 大学”和 “ 书院” ,本文试 图全面梳理三者之 间的关 系,并对我 国现代 大学的源头给
出一个客 观 、准确 的 回答 。
关键 词
我 国现代 大学 ;太 学 ;书院 ;起 源 G 6 4 9 . 2 9 文献标 识码 A
中图分类 号Biblioteka On t h e Or i g i n o f Chi ne s e Mo de r n Uni v e r s i t y
S t a r t wi t h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o n g t h e I mp e ia r l Co l l e g e, Un i v e r s i t y, a n d An c i e n t Ac a d e my ZHoU Y /一b i n
( S h a n g h a i E d u c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3 1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Ch i n e s e a c a d e mi a h a s d i s p u t e o n t he o ig r i n o f Chi ne s e mo d e r n un i v e r s i t y, t h e r e a r e ma i n l y
bo t h a r e t he o ig r i n o f Ch i n e s e mo de n r u n i v e si r t y . I n o r d e r t o f u l l y u n de st r a n d Ch i ne s e” I mp e ia r l Co l l e g e”。 ” Un i v e si r t y” a n d” t he Anc i e n t Ac a d e my ”。t h e pa p e r a t t e mp t s t o c o mb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o n g o f t he t h r e e t o —
大学的起源
![大学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baccc0e9551810a6f52486c3.png)
大学的起源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但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地方的高等教育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一般认为,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这一时期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如组成了系(faculty)和学院(college),开设了规定的课程,实施正式的考试,聘请了稳定的教学人员,颁发被认可的毕业文凭或学位等等。
中世纪大学在它诞生之初,“不是一块土地、一群建筑甚至不是一个章程,而是老师和学生的社团和协会。
”即仿照手艺人行会的方式,所有的教师联合成特殊的组织即专业行会,称为系或教授会(faculty)(后来把系理解为教授某部门知识的大学分部);学生则组成同乡行会,双方各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1087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为教皇格列高里7世所支持,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
此后,博洛尼亚大学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学术圣地。
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
universitas(大学)这个名称,是1228年由教皇颁布的敕令首先对教师和学生使用的。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本为执有特许状的一种社团,享有高度的自由,实行完全的自治。
教者可以自由的讲授,学生可自由的研究,允许大学师生结社、罢课、罢教,自由安排课程、聘请教师或享有迁移权、行乞权、免纳捐税、平时免受兵役和不受普通司法机关管辖等。
中世纪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要受到教会的控制,都必须开设神学方面的课程;而大学的教师也大多数都是传教士或基督徒。
“因为是教会办的学校,世俗的政治权威管不着它,也许这就是后代大学自治的渊源。
”巴黎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典范。
享有“哲学家的天城”的美誉的巴黎大学成为欧洲各国学生云集的中心,鼎盛时期师生达5万多人。
当时广为流传“罗马有教皇、德国有皇帝、法国有知识”的说法。
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
1168年,巴黎大学的学者们来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
13世纪的牛津大学成为当时欧洲的科学中心,西方近现代的科学在那里萌芽。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253c32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e.png)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单选题(共30题)1、以下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
A.一定的招生权B.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C.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D.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答案】 D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
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中世纪的西欧D.古希腊【答案】 C3、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答案】 C4、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取决于()的性质。
A.政治B.经济C.科技D.文化【答案】 A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
A.政治教育B.培养人才C.完善政体D.民主问题【答案】 D6、“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答案】 C7、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专门人才B.发展科学技术C.为社会服务D.促进产、学、研结合【答案】 A8、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
A.高校B.政府和高校C.政府D.市场【答案】 D9、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发现法【答案】 C10、高等学校职能的主要实现者是()。
A.学校行政管理者B.学校科研人员C.学生D.教师【答案】 D11、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答案】 D12、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答案】 C13、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适龄入学人口比率高于()时,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现代大学的前世今生
![现代大学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8c0d049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2.png)
现代大学的前世今生炎热的六月对于所有的高三学子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月里,寒窗12年的艰辛耕耘就要在一场考试后开花结果,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则是人类教育机构的最高殿堂——大学。
大学是现如今人们对高等教育学府的泛称,而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则称之为太学或国子监等,虽说这些高等学府也有着与大学类似的职能,但这些机构既没有师生的共治,也没有对学术自由的追求,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和现代大学并无关系,甚至连起源都算不上。
【古代私塾】兴盛的中世纪大学既然现代大学和中国古代的那些高等学府并无瓜葛,那就不禁惹人深思,什么才是大学呢?它们又来自何方?以现代的定义来说,大学是一种具有独立意识的教育和科研机构,是当代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它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自然也与现代文明的源头相关联,如果我们追溯世界各国举足轻重的大学的源头,就会发现大学的根其实扎在欧洲。
被尊称为欧洲大学之母的萨莱诺、博洛尼亚和巴黎三所大学,风格迥异,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三种代表。
11世纪初,在意大利南部的沿海城市萨莱诺,一群志在学医的青年与当地医学院中的医师们订立了一份合同,规定了学生缴纳费用和医师传授技艺的条件,以便更规范的进行知识交易,而这就是西方医科大学的鼻祖,萨莱诺大学的前身。
博洛尼亚大学则略有不同,位于意大利的它继承着古典罗马的法学成果,是中世纪欧洲的法学研究圣地,更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有着极高的学术权威与影响力。
至于巴黎大学,最早它和神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很快就因身处法国首都,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而渐渐发展。
这三所大学建立的发展原因和自身的特点都大相径庭,但它们也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站在地中海世界发达的科学基础上,以社会活性为契机迸发。
【萨莱诺大学】正因为如此,近代的欧洲人才凭借着先进的武器与技术闯入甚至摧毁了一个个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他们将欧洲人的文化风俗、法律制度乃至生活习惯都烙印进被殖民的文明当中,当然,这也包括由中世纪学校发展而来的大学。
大学的起源
![大学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b3d1e266a45177232e60a20f.png)
大学的起源(文献综述)———林婷婷141315060005 一、前言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主要机构,其起源一直颇受关注。
原因在于研究大学的起源有利于从历史中寻求大学的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构建大学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的起源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但当时的研究总体上属于单篇性文章,未能形成相互关联的体系。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的起源的研究对象趋向于集中在特定国家或特定类型的大学,研究成果日渐成熟。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大学起源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关于大学的起源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大学的起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
二、大学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大学”一词的定义一直颇有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大学的起源时也都不约而同地首先界定“何为大学”。
对于“大学”一词的不同的界定标准往往导致了其研究对象的不同。
“大学”一词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概念的定义大致分为三种:(一)词源学定义当前,我国对于大学的词源学定义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
”【6】另一种是“大学是高等院校中以学术为媒介进行研究和教育,即培养人和进行高等专业教育的机构。
”【7】(二)描述性定义人们对于“大学”的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
所以,在大学形成之初,人们对大学的定义并不完整,仅仅通过简单的描述来发表对大学的实际认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如下: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指出,“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1】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每一任务借助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2】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3】这些教育大家对于大学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大学使命的描述,其看似分散式的描述性定义却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大学的内涵,使我们深化了对大学的本质认识。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综合强化练习二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综合强化练习二](https://img.taocdn.com/s3/m/0405d1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f.png)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综合强化练习二[判断题]1.“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A.正确B.(江南博哥)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3.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4.费希特鲜明地提出了举办高等教育要遵循“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的原则。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5.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6.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7.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8.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9.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0.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2.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13.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14.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判断题]15.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6.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判断题]17.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我国汉代的太学。
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演进
![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406a2c0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9.png)
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
演进
张东亚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论坛》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历时的,其机构的演进也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脉络.在古代中国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往往由官学与私学交替主导,承担着"养士"的职责,形成松散联合的高等教育系统.进入近代,西学东渐,传统高等教育机构随之而变,新式学堂逐渐兴起,传统书院相继改革,书院与学堂相互融会,生成传授科学知识与传统学问的近代高等学堂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变学堂为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建立并确立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秉承高深学问理念、坚持民主管理制度的现代大学,完成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现代转型.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演进中坚持回应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在近代中国展现了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激进态势和优先特性.【总页数】11页(P37-47)
【作者】张东亚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私塾、书院到简字学堂和大学堂——晚清教育家劳乃宣的教育活动考析 [J], 张立胜
2.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演进 [J], 张东亚;
3.晚清新式高等教育中的课程实践教学述评——以福建船政学堂和北洋大学堂为例[J], 方家峰
4.书院与洋学堂:谁是大学源头?:书院与洋学堂之辨——以求是书院为例探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源流 [J], 金敏
5.清末高等学堂科学教材编译及传播研究——基于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的考察[J], 徐冠华;邢云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1期2014年3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V ol.31No.1Mar.2014文章编号:1001-4543(2014)01-0089-06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周益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上海200031)摘要:学界对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存在着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现代大学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太学”;一种认为应该以清末引入的西方大学堂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西方大学堂与我国传统书院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双重起源。
为了全面认识我国的“太学”、“大学”和“书院”,文中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尝试对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给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回答。
关键词:我国现代大学;太学;书院;起源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B0引言众所周知,大学有着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
随着大学功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学逐渐从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变成社会的“轴心机构”[1]。
但是,我们对大学自身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大学起源的研究显得十分单薄,即使有些零星研究,也存在着诸多分歧。
为了更为准确、清晰和客观地审视我国大学的源头,很有必要对我国大学的起源做一番探讨。
本文主要从我国现代大学、古代太学、古代书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来探讨我国现代大学的真正起源。
1对我国大学源头的争议1.1我国现代大学起源之争大学在我国的起源存在着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大学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太学”;一种认为应该以清末引入的西方大学堂作为我国大学的源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以西方大学堂与我国传统书院作为我国大学的双重起源,湖南大学甚至为此做过努力,曾经向教育部申请将岳麓书院作为自己的历史起源。
1.2起源于“太学”说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有伍振鷟、高奇、熊明安以及曲士培等人。
在教育史家毛礼锐为熊明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所撰的序言中,强调“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高等教育居于世界教育史上的领先地位”,并批评以往将创立于11世纪末、有12000名学生的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Bologna,后来人们译为博洛尼亚大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学的观点[2]。
在毛氏看来,中国的大学,或从殷周算起,或从战国算起,退一万步,“如果从汉武帝设立太学算起,那么我国在公元前124年便无可置疑地有了较为正式的大学。
”在上述四位学者的著作中,曲士培的著作甚至在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宣称“夏、商、西周时期的大学教育”[3];谨慎一点的则将书名冠以“高等教育”[2,4];而熊明安的著作中更是断言“我国的大学教育起源于商代是毫无疑义的”,其理由是《礼记王制》中的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收稿日期:2013-10-08;修订日期:2014-01-22通讯作者:周益斌(1979–),男,湖南桃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估、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电子邮箱yibinzhou@。
90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1卷为学。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1.3起源于西方“大学”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最多,也是目前达成共识较多的一种观点。
该观点认为,我国的大学应该以清末西方大学堂作为源头,其理由如下:我国现代大学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从制度到文化,都与古代的太学关系不大,我国大学本来就是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无论承认与不承认,其事实就是如此。
作为现代大学最具特色的学位制度、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所弘扬的大学精神等,都是现代西方大学的引鉴和学习。
既然将西方大学作为我国大学的源头,那么毫无疑问,建于11世纪末期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就是现代大学的鼻祖,因为现代大学最具特色的学位制度、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所弘扬的大学精神也是从博洛尼亚大学开始继承与发展来的。
1.4“双重起源”说也有研究者,如樊艳艳,通过考察出现于19世纪末的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认为,我国现代大学不能将古代书院的功绩全部腰斩。
她指出,我国的大学有着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境遇,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进程呈现出两条有明显差异的途径:一是直接建立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以移植西方制度为主;二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向现代转型[5]。
特别是第一种方式,在西方外力的支配下,移植外生的途径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如:北洋大学堂自创办之日起,就以美国大学为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学校的一切设置都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耶鲁为蓝本;仿照东京大学建立的京师大学堂,不仅学科设置效仿日本,还使用日本大学的教科书;山西大学堂也在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设计下向现代大学靠近。
蔡元培等大学制度设计者进一步借鉴外来的制度,比起维新运动之前的高等学校,民国早期的大学开始注重学制、科系的建设,并逐步由个别学校的设置进步到整体学校制度与行政体制的建立。
表面看来,制度移植的轨迹非常明显。
这三种关于我国现代大学起源的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都遭遇到一些无法说服其他观点的尴尬。
因此,还是需要回到对太学、书院以及西方现代大学三者关系厘清的问题上来。
接下来将逐一对以上三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比较与澄清。
2大学与太学之间的关系2.1太学的演变太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周朝已有太学之名,当时的太学指中央设立的辟雍等大学。
《大戴礼记·保傅》中“学礼曰:帝入太学,承师问道”,汉代始“太学”成为中央在京师所设大学的正式名称。
汉代,太学作为汉后国学,与之前国学的不同之处是确立儒学为正统学问。
西汉在长安(今西安)设太学,东汉、西晋在洛阳设太学,东晋在建康(今南京)设太学。
在晋代,另设专供公卿大夫子弟学习的国子学,与太学分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
经历南北朝以后,隋代改为国子监,从此绵延了1000多年,直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这一最高学府也随之寿终正寝。
2.2太学与大学的区别事实上,关于我国的大学与太学之区别,陈平原教授已经做了十分清晰和有力的说明。
他认为,大学存在着两种大学史的叙事,一种为我国的大学史应该从四千年前的太学开始算起,一种则认为只能从清末的西式高等学堂开始溯源。
到底哪种大学起源的说法更为合理?陈平原认为,只能是后者,并借用辞书的释义进行论证。
“大学”一词,在《辞源》中是“古代贵族子弟读书的处所,即太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则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在我国一般指综合性大学”。
前者念tai xue,后者念da xue,即便是读音,也都泾渭分明。
《汉语大词典》兼及两者,既讲实施现代高等教育的da xue,也讲包括周之辟雍、汉以后的太学以及晋以后的国子学的tai xue。
依此类推,tai xue史只能讲到晚清;da xue史则只有百年。
之所以长期不被学界所正视,就因为涉及所谓的“民族自尊”。
如果认为我国现代大学应从清末西方引入的大学堂作为开端,那么意味着大学和太学的关系已第1期周益斌: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91经厘清。
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书院与大学以及太学之间有关系吗[6]?如有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3太学与书院之间的关系3.1对太学的基本共识太学如前文所述,滥觞于我国4000多年前的周之“辟雍”和“泮宫”,正式成型于汉朝,鼎盛于唐宋的国子监,寿终正寝于晚清,经历了我国的奴隶制社会末期和整个中国的封建王朝,对“太学”学界基本上形成了如下共识:太学是我国的中央官办高等教育,主要是为帝王将相子弟进行专业教育的场所,以及为封建王朝选拔与培养高级官员的场所。
在我国的古代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国子监为例,它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这说明,国子监是古代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是高等教育的管理机构也是高等教育的实施机构。
3.2书院与太学的关系3.2.1书院简述书院起源于唐代,兴旺于宋代,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
它历时悠久,对我国学术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以北宋的书院为例,现在可以确考为北宋书院的有73所,其中71所为北宋所建,2所是修复前朝旧书院,如果考虑到尚有125所不详南北两宋何时所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北宋一朝实际存在的书院当在百所左右。
73所书院,分布在直隶、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4个省区,每省平均5.2所[7]。
到了清代,书院可分四种类型:一是考课式的,以习八股文、应科举为主;二是以学习古文义法为主,如姚鼎的钟山书院;三是以考据经史、整理古籍为主,如阮元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书院”,戴震(东原)讲学的山西寿阳书院;四是以经世致用为主的书院。
到了满清后期,书院日益腐败,每况愈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全国书院多达三百余所,都丧失了实际存在的价值,在欧风西雨的冲击下,纷纷改为新式学堂。
3.2.2书院与太学的关系古代书院与太学之间除了有地方性高等学府与中央高等学府的区别之外,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围绕封建政治这一中心服务。
书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官学的关系不一,但是总体来说,与太学一样均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最高学府,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也是古代朝延传播政令、教化的重要阵地,是研究学术、著书立说的据点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书院有与官学目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致的时候,但是在一定时期,书院不再是替代官学,而是匡正迷失方向的官学教育,并用于宣传理学思想,这为繁荣我国学术思想、呈现理论争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大学与书院之间的瓜葛4.1西方大学简介4.1.1中世纪大学起源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地方,师生们为了使自己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会仿照手工艺人行会的方式,组成教师行会或学生行会:教师按所教的学科组成行会性质的“教授会”(facultas),学生按籍贯组成“同乡会”(nation)。
由于需要,这些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结9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1卷合成学习和研究的“组合”(universi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