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1d51a804a1b0717ed5dd42.png)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最新春季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资源资料件出示11)(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船”。
(4)朗读积累。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课件出示12)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2.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板书:撇捺要舒展)3.写一写(课件出示13)(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设计意图:了解带有撇捺的字的写法是要把撇捺写舒展,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敌人被打得。
2.鸟儿飞得。
3.他将教室打扫得。
二、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三、我能接着往后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四、默写《采莲曲》。
参考答案一、1.夹着尾巴逃跑了2.比大树高3.干干净净二、的地得三、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路旁边是那弯弯的小树。
四、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607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9.png)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重难点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我们先来通关第一个板块:交流平台师: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你会选择文中哪些句子进行摘抄呢?说一说理由。
生:我会选择: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这句话写得很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情感,仿佛如见其人。
师:你选的句子真是优美,理由充分。
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课文《父亲、树林和鸟》课后第三题的要求,先从文中选择句子抄下来,说一说你抄这句话的理由,然后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我选的句子是: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这个句子紧扣“像树一般兀立的”这个词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鸟和树林心存真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师:你说的真好,句子分析真是到位!师:那通过刚刚的课文回顾选择摘抄,你知道哪些摘抄方法呢?生:我知道的摘抄方法有:写得好的,形象生动的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写出读后感受。
师:看样子你真是有很多收获呢!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哪些好的摘抄方法呢?大家畅所欲言吧,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哦!生: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生:我喜欢归类摘抄。
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生: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生: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那我们真刀实枪演练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呢?师:请你阅读《带刺的朋友》,运用总结出的方法进行摘抄,并说一说理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92c2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b.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语,并能读准、书写正确;2.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和谐、团结等思想;3.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4.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塑造;2.生词的掌握和书写;3.听说读写并重,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1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文《草房子里的欢声笑语》。
1.2 学生介绍老师带领全班齐读《草房子里的欢声笑语》。
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个故事的感受。
2. 了解课文2.1 新词学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汇总,由学生依据词义和音形进行掌握和书写。
2.2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把握。
2.3 分析故事情节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及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加深理解3.1 观赏图片老师提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观看图片,然后自主讨论并总结图片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3.2 听读故事老师在黑板上讲述故事的情节,要求学生注意听取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感情变化。
4. 拓展思维4.1 分析人物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感情变化的原因和对事情的态度。
4.2 填写作业为了检查学生听课的效果,老师布置填写作业:填写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表格。
5. 组织表演5.1 分组练习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把故事情节化为不同的场景,并让学生在每个场景里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5.2 班内表演在练习过程中,老师看到哪个小组表现得不错,就让他们有机会上台表演并进行班内评比。
6. 总结反思6.1 学生结对报告老师让学生结对报告,回答教学内容的问题,分享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
6.2 活动总结由班委或老师组织学生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并展望未来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c99c8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2.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
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
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
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
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交流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
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
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ac3705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c.png)
部编版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词语:主要包括课文中的生词,如“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等。
2. 读写词语: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语读写技巧,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 语文实践活动:围绕“我的家庭”主题,开展口语交际、习作等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课内生词,并能正确读写;了解家庭结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的读写与应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掌握课内生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词,教师指导讲解,学生跟读、记词义。
(2)读写词语:教师给出例句,学生模仿练习,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语文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口语交际,讨论自己的家庭,选代表进行展示。
3.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生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生词: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等。
2. 词语应用例句。
3. 口语交际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词,每个词语写5遍。
(2)用课内生词造句,至少3个。
(3)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06bf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4.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1.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1.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生字词的掌握。
1.2课文内容的理解。
1.3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2.1生字词的书写。
2.2课文中的长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颗大树,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特点。
2.学习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大意。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书写。
3.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课文理解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4.3学生通过画画、表演等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5.口语表达5.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5.2学生分组进行口语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3学生展示口语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6.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作业布置7.1书写生字词。
7.2朗读课文,巩固口语表达能力。
7.3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还需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4.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建议1.加强生字词的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df0f73aef8941ea66e0566.png)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得。
(2)指名读前三个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把后两个句子写完整。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5)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课件出示10)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
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
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11)(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船”。
【设计意图: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
】(4)朗读积累。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课件出示12)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2.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板书:撇捺要舒展)3.写一写(课件出示13)(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五、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板书:采莲曲)(课件出示14)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da5b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d.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特征、词汇运用和句子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秋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秋天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直接输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汇积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词语盘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音、形、义,能灵活运用到口语和写作中。
-举例:如“晶莹、灿烂、缤纷”等形容词的用法,以及“积累、流传、闪耀”等动词的搭配。
(2)句子朗读与理解:通过读读写写,让学生熟练朗读本单元的优美语句,并能理解其含义,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趣味阅读和习作。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巩固已学的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如下:
1.词语盘点: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词,加强对字形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转凉,树叶变色,果实成熟。它是自然界四季变化的重要环节,也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描述秋天景色的文章。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词汇和句式来描绘秋天的美丽,以及这些语言表达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季节变化。
-举例:区分“灿烂”与“辉煌”的用法,避免在口语和写作中混用。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3bcc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a.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通用1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篇1学习目标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
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
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
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
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
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b063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d.png)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 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 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3. 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前段时间所做的摘抄卡。
【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交流摘抄的好处1.引得学生交流:在这个单元,我们感受了课文生动的语言,还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有些同学甚至把自己的感受都写下来了。
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展示一下自己的摘抄成果,并和同伴说说摘抄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启发。
2.学生展示摘抄卡,交流,二、分享经验,交流摘抄的方法1.引导:摘抄的好处可真多。
在摘抄时,我们也积累了些摘抄的好方法.先组内分享,再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2.小组代表交流,教师小结:摘抄的好方法还真不少!3.引导学生学习“交流平台”:读读书中学习小伙伴的摘抄方法,比比同学们的摘抄方法,哪一个对你帮助最大?小结:摘抄的方法有:边读边画边摘抄,归类摘抄,摘抄后写写感受或者背一背,摘抄时注明出处……4.布置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摘抄方法,结合平时的课内外阅读,制作一-张有创意的摘抄卡,两周以后分享交流。
特别注意摘抄他人的作品一定要注明出处,这样既是尊重原创作者.又便于需要时查阅原文。
三、朗读、背诵《采莲曲》1.出示教师或学生的古诗词摘抄卡,学生齐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采莲曲》,教师正音,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3. 请学生针对读诗时的疑问自由提间,引导共同理解难懂的词句,梳理诗歌大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f9b1a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1.png)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书写要点。
2.学习摘抄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
【语文要素】3.学习“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重点)2.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3.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平时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吗?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3.摘抄的方法:(1)把写得好的句子记录在摘抄本上。
(2)归类摘抄,分门别类,经常翻看。
(3)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写感受。
(4)注明出处,方便自己再次阅读原文。
二、书写提示1.学生自行观察格子中的汉字,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一个字里都有撇、捺两种笔画。
)2.教师出示撇、捺的书写模型,学生观察撇、捺的形状。
3.指导学生书写撇、捺。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生字写法。
三、日积月累1.教师范读《采莲曲》,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诗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含义。
3.指名说自己读诗后都想到了什么画面?4.师明确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5.学生自主读背古诗。
四、作业布置1.学生练习本节课的生字,并在摘抄本上抄录古诗。
2.推荐阅读《小王子》,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你的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难点)2.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ea9b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f.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园、地、七”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用普通话准确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能够复述课文大意。
(3)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规范书写,做到整洁、美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园、地、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等。
2.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把握文章大意,感悟作者情感。
3. 写字训练:书写本课生字,规范书写,做到整洁、美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学生能够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 教学难点:(1)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的感悟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题,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写字训练:学生跟随教师书写本课生字,规范书写,做到整洁、美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语文园地七2. 生字词:园、地、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等。
3. 课文主题:大自然的美与和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f9a03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6.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4.练习背诵。
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采莲。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等。
7.练习背诵。
8.拓展积累。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能试着背诵古诗。
活动意图说明: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审美情趣。
课后的拓展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摘抄:分门别类,边抄边背语文园地七撇和捺:舒展才优美采莲曲:乐府旧题【作业设计】一、我是小小书法家。
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哟。
二、按要求,完成摘抄的相关练习。
1. 我知道读书时积累的方法有()(多项选择)A.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感受。
B.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
C.在摘抄内容的右下方注明出处。
D.把优美的语句当场背诵下来,否则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
2.照样子归类摘抄词语。
3.摘抄生动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记得注明出处哦!)三、补充古诗,并完成练习。
采莲曲(唐)王昌龄罗裙裁,芙蓉。
看不见,闻歌始觉。
1.诗中“闻”的意思是()。
A.听见 B.名声 C.用鼻子嗅气味2.“芙蓉”其实就是,我知道描写这种事物的诗句还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作业设计】一、按要求填写。
1.把“的、地、得”填入括号里。
激烈()赛跑项目开始了,我们在跑道上飞快()跑着,跑到终点,我们已经累()气喘吁吁。
2.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仿写句子)他跑得。
得。
二、续写句子。
1.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精品】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名师教学设计
![【精品】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fde8a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c.png)
《语文园地》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通过句子的对比,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3.初步了解“首尾相连”的语言现象,并感受“首尾相连”的句子表达方式的有趣、生动和优美,尝试续说或仿说这样的句子。
【课前准备】摘抄本、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任务一:聚焦摘抄,梳理、总结积累方法活动1:回顾单元内容,强化语文要素1.结束了第七单元的学习,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吗?2.围绕篇章页,梳理课文内容:PPT出示:走进大自然,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是一本,是一部,里面有无穷的,有无尽的。
走进大自然,我们遇到了一位鸟、鸟、鸟的父亲。
3.小结:我们除了收获到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这些珍贵的礼物,我们还收获到了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并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活动2:交流分享,感受生动表达1.分享:在你积累的句子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分享给大家。
2.交流: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教师围绕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表达的生动。
3.小结:阅读时要关注语言,及时积累。
活动3:展示比较:,梳理摘抄方法1.同桌比较中发现:同桌交换自己的摘抄本,看看自己和同桌在摘抄的过程中,有哪些做的不一样的地方。
2.班级展示中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预设1:分类摘抄预设2:批注感受预设3:注明出处小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可以背诵积累,也可以摘抄好句,在摘抄的过程中可以分类摘抄,可以写下自己阅读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明出处。
任务二关注表达,梳理、探究语言规律活动1.佳句欣赏,发现特点,体会表达魅力1.读句子: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88b5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0.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反义词”的概念和常见的反义词,并且掌握一定的运用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活动,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为学习数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3.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我探究,学习了解反义词概念,对比不同语境下同一事物与概念之间的区别和差异。
2. 教学难点:将所学概念和运用融汇贯通,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反义词。
三、教学过程1、引入:由小学生现实生活引入,如:红绿灯,矿泉水等。
2、理解反义词的含义(1)学生就已知事物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对立面,比如红色-绿色,长-短,高-低等对立面,引导学生理解反义词这一概念;(2)老师阐释反义词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反义词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分析反义词的关系(1)老师展示滑板、单车等具有对立面的事物,问学生它们的相反词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反义词的关系;(2)老师写出若干单词,并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它们的相反词,以此强化学生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及作用。
4、练习反义词的应用老师选择数学中的概念进行练习,如:大-小,高-矮,短-长,引导学生在题目中找到问题,运用反义词概念进行思考,找到正确答案。
5、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通过本节课堂学习和互动,强化学生对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的认识,要求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反义词的概念和运用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从感性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认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将语言简洁明了,例子具有代表性,以及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重点1.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2.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3.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4.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难点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1.交流分享学会做读书笔记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体现。
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中隐含的做读书笔记的基本方法,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在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的不同方法。
2.语言积累词句段运用要引导学生观察“例句”的特点,发现规律,进而尝试运用。
古诗《采莲曲》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在读中感受诗情,不要把“日积月累”变成“古诗教学”。
3.示范临写含有撇和捺的汉字书写,教师要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做好示范。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临写、讲评、再写等环节,把撇和捺写舒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是怎样读课外书的呢?(学生自由交流)读课外书的时候,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交流平台”看看课本是怎样讲解阅读摘抄的。
1.欣赏学生摘抄的语句。
课件出示: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学生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叶的颜色和形状都描写得贴切而形象,写出了秋日梧桐落叶的美丽。
课件出示: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过来了,大地恢复了生机!生:这段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生机勃勃的大地。
课件出示: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学生评析:这段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变强,条理性更加清晰,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2.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摘抄,即在阅读文刊、文件等时,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板书:摘抄)4.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5.教师评议、归纳。
(1)把好的语句摘抄下来;(2)归类摘抄:把好词好句归类,便于运用;(3)写下阅读感受;(4)摘抄时,注明出处。
6.方法指导。
(1)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圈点勾画。
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等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②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可以品评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③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④做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2)善于摘抄。
①摘抄型笔记,即把读书时发现的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
②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
③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④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出原文的纰漏等。
(3)摘抄应注意的问题。
①摘抄内容分门别类。
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②边摘抄边背诵,尽可能多地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精彩词句,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
(板书:摘抄分门别类,边抄边背)7.教师小结。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希望同学们将读书做摘抄的好习惯真正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学得更好,更扎实。
设计意图:理解“交流平台”中的示例,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真正在交流中学会摘抄。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照样子写句子。
课件出示:①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②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③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课件出示:①小家伙摔倒了。
②王老师很着急。
③他跑步很快。
(1)指名读两组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对比两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组?(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得”字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4)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和思考,能把句子写具体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请你把下面的句子说具体吧!课件出示:①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
②______得______________。
(5)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
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
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设计意图:照样子写句子不能简单地“依葫芦画瓢”,要让学生寻找前后句之间的关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①小溪淙淙,流向河流..;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潺潺,流向大海..;河流②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月亮(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
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弯弯的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并配弯弯的月亮的图片。
)(4)朗读积累。
设计意图:言语积累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不必要讲解什么叫顶真的修辞手法,给他们提供大量有意思的顶真的例句,学生会在大量的朗读、记忆中熟能生巧。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了解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2.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一、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得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父及英柔蒙奏雾翅1.观察汉字,你发现这些汉字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都有撇、捺笔画。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3.教师范写指导:“奏”首先要写三横,要注意长短变化,中间一横稍短,三横适当的有一些左低右高;然后写撇、捺,撇、捺一定要舒展一些,可以写得慢一点儿,这样就能把这个字撑开来,给下面的笔画留足够的空间;下面是一个“天”字,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写成捺。
4.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交流,评价。
7.小结:同学们,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汉字时,撇、捺要书写得舒展一些,这样我们书写的字将更加优美。
设计意图:不仅要把字写正确,更要写美观。
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感受每个字中的撇和捺的书写以及在整个田字格中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扶放结合,描临结合,写评结合,把“写好字”落到实处。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板书:采莲曲)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师:《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美满甜美的生活。
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4.组织学生对难理解的字词进行讨论。
课件出示:(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种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芙蓉:指荷花。
(4)乱入:杂入、混入。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碧绿的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采莲。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等。
7.练习背诵。
8.拓展积累。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设计意图: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审美情趣。
课后的拓展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成功之处: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本课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评价方面也有所欠缺。
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时间分配要得当,激励性语言要丰富、多样,还要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