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分析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分析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3-045-02
摘要中国长期以来秉承着以储蓄为主的传统观念,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和消费体制的变化。

反过来,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因素也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

本文对城乡市场进行了收入弹性等实证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发中国农村市场以及国内企业产品转型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消费结构收入支出弹性服务贸易
一、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预期稳定,消费行为渐趋合理化,城镇居民消费比例稳步增加,其消费倾向却由于货币幻觉、贫富差距等原因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比较大,但是从动态来看,其比重是逐年下降的,2007年比2003年下降了2.21%。

最明显的是交通通讯支出的变化, 2007年的比重比2001年上升了22.57%,说明我国消费增长潜力在交通通讯这一领域。

同时,文教娱乐的消费增长也成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家用设备及服务这一领域,消费支出增长速度由2004年的-0.72%提高到2007年的20.72%,四年间增长速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消费需求
在交通、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等领域有了新的增长空间,而在吃穿等传统的消费需求上有所下降。

二、城乡市场比较分析
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的比例最大,最近几年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农村的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远高于城镇的比重。

农村的居住支出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的居住支出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说明农村居民在吃住方面的消费比重远远大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比重。

最近两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支出在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分别由02年的10.38%、7.01%升至07年的13.58%、10.19%,衣着、文化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农村消费也远低于城镇消费。

吃住消费占农村消费多半。

城乡二元消费结构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总的来看,城镇食品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乡村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城镇。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呈下列特征:
1.食品消费来看,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总量上升,其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弹性双双稳步下降,消费结构改善不大。

农村食品支出仍是主要支出。

2.衣着消费比重和边际消费倾向先上升后下降,其内部结构变化比较明显,购买成衣的比重提高。

农村衣着、居住比重和边际消费倾向上升。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交通通讯类、服务类。

城乡居民
对其消费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三、收入弹性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得出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弹性如表1。

以2007为例观察上表可以看出,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八项消费支出的弹性均为正值,说明收入的提高,会刺激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各类消费品仍然存在增长空间。

其中城市支出收入弹性> 1 的有2项,分别是家庭设备(1.231) 交通通讯(1.054),表明这几项消费尚属于城镇居民消费中的“奢侈品”,居民对这几类商品需求量的支出会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用于这几类的消费性支出将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居住、医疗保险、文化教育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是现阶段居民消费中的“必需品”。

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上升时, 尽管消费者对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需求量都会增加,但对必需品需求量的增加是有限的,而对奢侈品的需求量的增加是较多的。

农村支出收入弹性> 1的有四项,分别是家庭设备、衣着、居住、杂商品服务。

目前对中国消费市场来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增长是一个巨大的新空间。

四、启示
中国的消费结构比改革开发前已有重大改变,市场的变化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的转型进程。

应当借机大力推动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改革重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由于科研开发耗时耗力又需要足够的资金,最终结果却又不确定,风险很大。

同时,我国
法制不健全,产权不清晰,所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政府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应当增加科研项目和教育经费,应当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并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2.增加收入,健全保障体制。

据统计,居民储蓄60%的动机是为了应对家庭日后在养老、疾病、失业以及各种意外。

如果这些存款因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而得到释放,对消费需求的增加会是一个很大的推力。

虽然储蓄的减少会缩小银行的资金来源,但长远来说,随着需求的上升和投资机会的增多,银行贷款数量扩大,有可能的资金不足可以通过新增存款和引入外资来解决。

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

3.开发农村市场。

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是关键。

一是突出体制创新,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

二是优化农产品结构。

三是建立农民长效增收体系。

目前有相关举措已经实施,例如“家电下乡”。

此举在广东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但下乡的家电产品类别很少。

尽管如此,“家电下乡”被认为是解决行业高位库存、开拓新市场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4.大力发展改造服务业,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精神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对服务类消费支出比重逐步上升,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本文获得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0904。

参考文献:
[1]范剑平,王小广.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人民出版社.2001.
[2]余明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7).
[3]余少谦.中国城镇消费结构变动及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6(1).
[4]郝正亚,王建中,甄建岗.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当代经济.2007(10).
[5]萨日娜.基于异质性偏好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深度报道.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