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性格
地域亚文化
![地域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a1dac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a.png)
关东文化
五 文化习俗、娱乐活动欣赏
辽南皮影戏 朝阳剪纸
化 主要位置:燕赵文化主要是在河北境内,是在 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 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 北界。
(二)民族文化 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上看,燕赵文化是一种平原文化、
岭南文化——构成元素
三是南迁的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 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 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 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四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 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 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 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
早餐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
点心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
小吃
岭南文化——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代表(客家“天穿节”)
天穿节简介:“天穿日”又称“天穿节”,天穿节是民间纪念女 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也是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 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节日。这是我国民俗节日中,唯一由 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 重要性。自宋代以后天穿节就逐渐消失了,后来只在客家人聚居 地和台湾还有此风俗的“影子”。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岭南文化——传统节日
“天穿节”
THA谢N谢K观看YOU
河洛文化——传统节日
3)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祭拜月亮,至今有些地方还保留着
这个习俗。祭拜月亮的物品除了月饼、点心外,农村还要蒸枣糕。 祭拜月亮时有一个规矩,主祭的必须是家庭妇女,但在腊月二十 三,老灶爷升天时主祭的却是男人。据说玉皇大帝派到每家一个 老灶爷,要他了解每家的情况,到腊月二十三时上天汇报。老灶 爷上天时,各家都要祭灶,祭灶仪式由男人主持。为了让老灶爷 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家家都要供上“祭灶糖”,希望用甜甜的黏 黏的蜜糖粘住老灶爷的嘴。普通老百姓当然拿不出大礼,只好用 这点小小的“糖衣炮弹”来“公关”了。
山东十大绝美古城古镇,感受现实中的齐鲁文化
![山东十大绝美古城古镇,感受现实中的齐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b7611e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1.png)
⼭东⼗⼤绝美古城古镇,感受现实中的齐鲁⽂化⼭东,齐鲁⼤地,中华⽂明的发源地之⼀,有着悠久的⽂化底蕴,⾃古名⼈辈出,⾃然风光秀丽,⽂物古迹众多,⽽⼭东⼈也以豪爽、热情、⼤⽅的性格享誉全国;⼭东旅游四季皆宜。
⼭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运河的中北段,与韩国和朝鲜隔海相望,近代的战⽕⼀直没有离开⼭东,所以⼭东的古城古镇多数都湮灭于历史和战⽕中。
今天为⼤家推荐⼭东⼗⼤古城古镇,分别是:青州古城、台⼉庄古城、曲⾩故城、周村古镇、聊城古城、即墨古城、南阳古镇、微⼭湖古镇、⽆棣古城、雄崖所故城,我为⼤家⼀⼀介绍:1、青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古九州之⾸,这是⼀座仿古仿⽊建筑群的古城,也有古⽼的建筑群落,不过不是很多,⼤多和新建的建筑混在⼀起很难分别清楚,商业⽓息有些浓厚;古城店铺缺乏特⾊,店铺风格单⼀;古城⾥管理还是⾮常严格的,环境很好,城墙上的景⾊很美,可以看到古城的全貌。
推荐指数:★★★★★,便捷指数:★★★★★,门票:进城免费,内部⼩景点收费,建议游玩时间:1-2天,建议交通⽅式:公共交通2、台⼉庄古城:国家5A级景区,京杭⼤运河的中⼼点,中国唯⼀⼀座东⽅古⽔城,可以乘⾈遍游全城;⽐起江南⽔乡,这⾥少了⼀丝柔情,却多了⼀丝韵味;建筑风格极具特⾊,鲁南民居、北⽅⼤院,徽派建筑、客家建筑这⾥都有;这⾥夜景⾮常不错,在古城住上⼀晚,你值得拥有。
推荐指数:★★★★★,便捷指数:★★★★★,门票:160元,三⽇内有效,建议游玩时间:1-2天,建议交通⽅式:公共交通3、曲⾩故城:国家5A级景区,世界⽂化遗产,为护卫孔庙⽽建,体现了鲁国古都曲⾩古⽼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化古韵,可惜的是城墙⼤部分都被拆除了,现在的是新建的;早上8点有开城仪式和表演,下午5点左右关城门;⾥⾯最有看头的还是三孔。
推荐指数:★★★★★,便捷指数:★★★★★,门票:免费,三孔收费,建议游玩时间:1-2天,建议交通⽅式:公共交通4、周村古镇:周村古商城,号称'天下第⼀村',淄博市最⼤的地上⽼建筑群;在清代经济已经很发达,各种作坊⼯⼚很多,现在的古商城以商业⼤街为中⼼,仍保留了不少古建筑和作坊,但是多数是仿古建筑;这⾥的商品价格⽐较公道,美⾷也很多,⾮常值得⼀去。
山东人文环境特点500字介绍
![山东人文环境特点500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eeaa8f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d.png)
山东人文环境特点500字介绍
山东所在的齐鲁大地处X河下游,东境X海,西境为XX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多丘陵地,河道纵横,湖泽棋布,自然环境优美,物产富饶。
齐鲁文化,是指先X至XX时期曾经存在过的齐、鲁两地的地域文化。
齐地开放阔达,鲁地保守拘谨;齐地崇尚武功,鲁地注重礼义。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特别是X家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价值导向,已经深深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中,印到他们的灵魂上。
总体而论,山东的人文传统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重农抑商官本位。
文化本质上就是农耕文化,这种重农抑商的理论既符合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求稳怕变的心理,也符合XX君主定邦安国的要求。
山东历代多出政治、文史之才,而少有科学技术之才,这种人才结构反映出山东民风和文风的特点。
2、循规蹈矩不求变。
山东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闯关东,耕种出一个又一个与故乡相同的村庄来,却不可能泛舟海外开拓出一个与故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截然不同的文明来。
3、仁义至上不言利。
山东人的“仁义”,一种视为正义的理想,无数关于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的传说成为山东人所称道学习的楷模。
4、质朴文少求实在。
山东人有思想但并不机智,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却不善于辞令。
齐鲁大地具有坚韧务实的传统,山东人具有质直、纯朴、宽厚、善良的性格。
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性格的影响
![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性格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fb7d8f3f8c75fbfc77db2cc.png)
2017 年 5 月 第 15 期
学周刊 探索争鸣
LEARNING WEEKLY
M ay.2017 Vol.15
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性格的影响
宋芹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摘 要: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性格具有重要影响,齐鲁文化各组
成部分相互影响、吸收、发展,融合后映射在山东人性格之中。
二、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性格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族群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当 地的文化性格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一个地域的文化性格决 定了当地人的性格。齐鲁大地上最鲜明的文化性格就是几千 年来形成的齐鲁文化,这是根植于齐鲁大地与山东人民骨子 里的历史积淀。文化性格与人的性格相互作用,齐鲁文化的 文化性格决定并且影响了山东人的性格,反过来山东人的性 格又反作用于齐鲁文化,完美朴实地阐释发扬了齐鲁文化的 文化性格。那么重礼乐教化的齐鲁文化究竟造就了山东人什 么样的性格呢?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阐述。 (一)温和 世人眼中山东人最好相处,因为山东人骨子里践行着儒 家圣人孔夫子弘扬的“和为贵”“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以及 “温良恭俭让”的理想人格。国学大师辜鸿铭在其著作《中国 人的精神》中说,“中国人是依靠心生活的民族,所以人们能通 过灵魂和理智完美结合,最终让自己呈现温和的气质”,这种 温和在山东人的性格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有些人说山东人性 格火爆,跟温和没关系,其实这是误解,温和不是忍让和怯懦, 山东人平时是温和、好相处的,不会主动招惹是非,除非受到
最新研究山东人的特点
![最新研究山东人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fba401a32d7375a5178017.png)
最新研究山东人的特点山东的文化传统并不象古古儿说的是那种黄土文化,说是黄河下游文化似乎更能让大家理解,严格的说是齐鲁文化。
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山东人比较忠诚,待人热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泰山塑造的刚直不阿,也有黄海影响的奔腾向前;但我个人觉得水泊梁山的影响似乎也不小,而山东人的性格特征是相对比较豪迈,也相对比较粗,好武,重义气,粗中有细,这样的性格特征如果说是孔子的影响,不如说是梁山的遗风。
鲁西北和鲁西南更是这样,当然也有例外,山东人不是也有象丫头那样精灵古怪的人物嘛。
山东人的性格影响山东很多事情,比如说山东的足球。
我们一直说山东足球的战术比较简单,脚法粗糙,这样的战术绝对是和山东人的性格有着绝对的关联的,而这种粗糙的足球代表人物就是宿茂臻。
在殷铁生的带领下,山东足球一直是保持着那种粗线条的打法,尽管在桑特拉齐和涅波的带领下,山东足球终于有了向技术足球发展的趋势,但是固有的顽疾能是一天就能改掉的?一天不可能建成罗马城,所以球队的改造也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如果继续将宿茂臻留在队伍的主力阵容中,就必须围绕着宿茂臻制定战术,那就一定要发挥他的优势,避免他的弱点,这样的话,只有头球优势的宿茂臻本身就限制了球队全面技术的发挥,还谈什么改造球队?这或许就是俱乐部为什么放弃宿茂臻的真正原因之一。
在这点上,九古的黄土文化的比喻似乎不大恰当,但他说的确实是山东足球与大连足球的存在的差距,这些差距确实是因为文化底蕴所引起的,而部分山东球迷提出的疑义似乎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山东人的性格特点,我至今也没弄明白这样的性格是从山东的什么文化流传下来的,感觉更象儒家思想的思维方式,或许是多种文化交流的结果——那就是山东人敝帚自珍的性格,大家可以去山东看看,他们那里的人基本上不用外地产品,而且地方保护也很严重。
烟只抽山东的,啤酒只喝本省的,山东的白酒基本上是地瓜酒,味道并不好,但其它省份的白酒一样也进不去山东。
山东人性格
![山东人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04e47ae3770bf78a652954dd.png)
山东人性格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杀人越货之徒。
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不像鲁人那样多圣贤,却因沐浴海风熏陶,对时髦很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常常喜欢在媒体中制造声势和影响。
山东人不愧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齐人在这一点上似乎更是得了圣人真传,在山东的政界,齐人总是官运亨通。
“山东出响马”,“山东人豪放”,这些说法只是《水浒》之类小说的误导。
其实,山东人重等级秩序、讲礼数,看重名节,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有时甚至常常使人觉得拘谨。
不过,对朋友,他们向来比较讲义气,也愿意表现自己的豪气。
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用这种话撒娇有点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小妞发嗲”之说,幸亏现在许多山东女孩都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所以,不管是倪阿姨还是盖丽丽大姐也都早在中央台打出了名气。
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不仅在现实中到处认老乡,在网上“老乡”也成为聚众的招牌。
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你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准给你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6)齐人说,我邻居家有个女儿,没到30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无名之辈尚能如此雄辩,所以司马迁说“齐人大智若愚”.鲁亡于楚,楚灭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36个郡.山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朱元璋诏设山东行中书省,齐鲁合而为一.山东人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起到了磨合的作用.山东民情淳朴,悍而不刁,崇武尚勇者数不胜数.剑是古代山东人的饰物,穷困潦倒的冯惯去投奔孟尝君,身上只带了一把剑,不过没有剑匣,用草绳缠着.(7)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留下千古侠风,舍生取义乃大丈夫之勇.象“二桃杀三士”所表现出的则是匹夫之勇,三个人争两个桃,一个人“不得其桃而自杀,余二士亦愧而自杀.”(8)粗犷的性格使他们以轻生为荣,为了面子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死不辱有时竟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吕氏春秋》里有个故事:齐国有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叫东郭,一个叫西郭.一天,两人在路上相遇,东郭说去喝一杯如何?西郭说有肉下酒吗?东郭说用你我身上的肉下酒怎么样?东郭不甘示弱,找来些豆酱,两个人彼此割肉而食,直到倒毙.孔子主张以礼制国,这是圣人之勇,而东郭西郭只能算是莽汉之勇. 【山东人的刚烈】山东男人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山东女人大胆泼辣,敢爱敢恨.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既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9)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痴情的齐国女子,早晨跑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身边.到了晚上,她又悄悄走来,以身相许.如此大胆外露的女子还有钟离春.钟离春,齐国无盐人,长的奇仇无比,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她找到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掩口大笑,问她什么理由.钟离春列举出齐国的四大隐患危险,齐宣王肃然起敬,择良日娶她为王后,辅佐国家大事.山东人的刚烈容易走极端!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书生,有一天诵读《洛神赋》,禁不住心神荡漾,叹道,如果能娶这样美丽的一位女子,就是死也无憾了.谁知道被妻子听到了,她觉的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就跳河自尽了.这条河就在山东临清,名叫妒妇津,传说貌美的女子过河时河水会波涛汹涌,而相貌一般者则会风平浪静.连山东女子都这么刚烈如火,更不用说堂堂男儿.山东人的刚烈是一种优点,看上去又很脆弱,很容易摈弃文明,回归野蛮.这种刚烈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能使头脑清醒,一直处在短暂的矛盾之中,既是果断的,又是犹豫的.【山东人的正直】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山东人说话的原则.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2 跪朝山东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柬名传千古.“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山东人的勤俭】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横批改成勤俭持家吧.勤俭持家,透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媳妇.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11)1930年(民国十九年)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龙同归于尽.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你个小舅子了.(12)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慨大方.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鲁西南地区的山东人见面问候的是“喝汤了不”而不是“吃饭了不”,喝汤就是节俭的意思.大年初一,天没亮,拜年的人要互相问候对方“起得早”,起得早就是勤劳的意思,是一种祝福,代表着一年的好兆头. 【山东人的忠孝】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 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500余人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自刎,海外500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3 跪朝山东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13)想我国人,不为国死,更为谁生?山东人有着强烈的报国思想.“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青岛.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平原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地道战》,《地雷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14)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山东男人,听上去都有响当当的味道,从古到今,名声在外。
齐鲁文化的研究
![齐鲁文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bc3e637e21af45b207a803.png)
齐鲁文化的研究(电信学院)一.齐鲁文化简述齐鲁文化,又称海岱文化,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山东省京杭大运河以东地区、江苏省北部、辽东半岛,基本上与胶辽官话区以及山东省内的冀鲁官话区相符,向西以大运河与中原文化为界,向南与江淮官话区的江淮文化相邻。
齐鲁文化可细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
齐鲁文化准确的来讲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两种文化的融合,即齐文化和鲁文化的交融。
齐国和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
齐国和鲁国基本以泰山为界限,齐国在泰山以北,鲁国在泰山以南。
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二.齐文化和鲁文化说到齐鲁,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山东,的确,齐鲁是山东的别称。
但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齐,鲁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姜齐”或“吕齐”。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
姬姓,侯爵。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齐鲁两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起了无可比肩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1.齐文化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其疆域有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小国接界,北和燕接界,西和赵、卫接界,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
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功臣们派发到各地去做诸侯。
姜太公即吕尚,得到了封地齐国,这标志着齐国的产生。
齐国的存在时间非常长,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一直持续到前221年。
齐国在诸侯国中有很高的地位,在齐桓公时,齐国的霸业达到顶峰。
山东人的性格决定了山东泥塑的造型与色彩
![山东人的性格决定了山东泥塑的造型与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f2c18d02f78a6529647d5341.png)
R r t s ci r dol艺术论蜢山东人的性格决定了山东泥塑的造型与色彩■T E X T/赵青体魄强悍,粗犷刚烈,喉咙粗大,不善言辞,遇事说不卜三句话,便吹胡子瞪眼撸袖子,这便足“山东好汉”给人的印象。
在小说家笔F的山东人,往往都像瓦岗寨里的程咬金,梁山泊的李逵、鲁智深……,个个虎背熊腰,端得一幅豪迈神威的样子。
“IJ J东大汉”给人的另一个突出印象足一一性情豪爽、浑厚朴实、讲义气、守信用。
很多人都听过山东的地方戏曲,像山东快书、山东梆子、吕剧等。
这些戏曲除厂唱腔优美动人外,其共同的特征就是语占质朴爽快。
II I东快书《武松打虎》就最能反映出L I J东人豪爽、粗犷、豪迈的性情。
“闲言碎语不要讲,单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一上来就切入i F题,无须敲锣打鼓酝酿半天,十分干脆利索。
山东人这种豪迈的气概、敦厚的性情是齐鲁大地及其文化的产物,是由浩瀚的大海、奔腾的黄河、巍峨的泰山、博大的齐鲁文化共同孕育的.而且由来已久。
这种爽快,豪迈的性格,源于山东人深层的文化心理,是岁月抹不掉、洗不尽的。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古老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大的,在山东人的血脉里有两个人在支配着心灵,一个足孑L子,一个是梁…泊的好汉。
孑L子的道德足他们内心的信仰,梁11J泊好汉是他们外在的言i i。
打开山东泥塑的画卷,除其民间艺人别m心裁的创意令人陶醉外,更令人赞叹的是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泥塑艺人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秉承九¨东人性情豪爽、浑厚朴实的传统性格,并将这一传统的秉性与民|1IJ泥塑融为体,充分,、显出I Jl东泥塑的独有特征。
山东泥塑大部分集中在山东高密、苍11I、掖县及l临沂一带。
苍山、掖县泥塑以戏曲人物为主;临沂、景芝一带泥塑人部分以动物为主;高密聂家庄的彩绘泥塑种类最多,题材最广,规模也最大,岗此在山东乃至伞围影响也为广泛。
据有关民间玩具渊查结果表明,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相传起源于明代隆庆、万历(公元1567一1619年)年间早期。
中国各省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各省人的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cbdc61e2bd960590c67771.png)
中国各省人的性格特点东北东北指的,,三个省份。
这三个省份的人方言、民风、性格都极其相似,所以可以归为一类。
东北民风彪悍,东北男人身上多少带点匪气,并以此为荣。
东北人喜欢喝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夸点说,一盘东北菜的分量可以抵得上四份菜的分量还有剩余。
东北男人中有相当比例工资比老婆低,而且靠老婆赚钱养活的为数不少,东北男人如果做家务的话会被他所有的朋友所不齿。
而奇怪地是,东北女人对此并不在乎,而且很乐意接受。
好像东北男人就是为了战斗而存在的,在东北,仿佛男人的家庭责任只是在于妻子受了欺负的时候为了老婆挺身而出与人决一死战。
东北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全国绝对无出其右者,让东北男人下厨房,做家务,比让他再参加一次朝鲜战争还要难。
总之,一进家门,所有家务都是老婆负责。
东北男人比较讲义气,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可以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东北女人大多非常直爽,基本上心里想的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不会拐弯抹角。
东北女人经常为了自己喜欢的男人而违背家庭意愿,私奔是常有的时候,如果东北女人真心喜欢上一个男人,她可以背叛家庭,抛弃一切地跟着他,哪怕这个男人打她骂她。
东北人心地大多善良,见义勇为,缺乏经济意识,有时候豪爽地让人难以接受。
我有一次在与一位东北籍的厅级干部一起吃饭,当时我们在包间里用餐,一个路过的男孩子看了几眼我们桌上的美食,那位东北籍的官员竟然叫男孩到我们桌子上一起吃。
据说此官员的东北籍老婆的宠物狗就是以前在某个饭店吃饭时收养的别人遗弃的小狗。
东北人之善良、博爱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东北人中也有一小搓心狠手辣,心黑手黑之徒,这些人有的匪气十足,有的十分狡诈凶狠,需要提防,还是少惹为妙。
东北男人高大帅气的非常多,外形俊朗的英俊小生多得不计其数,但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如果你不是东北女人,他们大多数不适合做丈夫。
一部分东北男人喜欢打老婆,在面对同样的家庭矛盾时,中国其他地方的男人可能选择对老婆忍耐或者争吵。
但是东北男人则抱以老拳。
中国各省性格分析
![中国各省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d55be8102de2bd960588e1.png)
中国各省性格分析人力资源北京江湖地位: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声名显赫。
是当今无可撼动的江湖老大,有权、有势,有钱,家底厚。
有两个大名鼎鼎的祖先——“山顶洞人”和“北京人”,正宗豪门世家。
人力资源:北京本地虽然很少出名人,但中国人近乎过半的名人却都生活在北京。
北京男人口才好,北京女人上得厅堂,下不得厨房。
独门秘技:侃(传男不传女)。
北京男人承八旗遗风,常以居高的眼光看事,又以玩世心态体味人生。
故睥睨世界,纵横捭阖;故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于是侃爷辈出,人称“京油子”是也。
镇宅之宝:故宫、长城待客招牌菜:全聚德烤鸭天津江湖地位:天津原是北方最大的商埠,,在近代曾有过短暂的风光,但离“老大”太近,所以一直站在巨人的影子里,低调了很多。
人力资源:天津小伙爽快,天津姑娘贤惠。
天津人有曲艺天赋,出了不少曲艺大腕,也有不少文化名人,梁启超便是其一。
还有个“泥人张”不能不提。
独门秘技:幽默——天津是码头,天津人的见多识广,能说善道。
由于天津人能说善侃,有“卫嘴子”之称。
但比起“京油子”玩世不恭的“油”来,“卫嘴子”更带有码头“青皮”的“赖”和商埠商民的“XXXXX”,“赖”则执着,“XXXXX”则机巧。
镇宅之宝:马三立待客招牌菜:狗不理包子黑龙江江湖地位:田肥,草茂,要地有地,要粮有粮,要林有林,还有背景,孕育出不少影响中国历史的强人。
江湖地位稳固。
人力资源:黑龙江人有股闯劲,他们的祖先是一刀一斧从北大荒里闯出来的。
黑龙江小伙帅,黑龙江姑娘俊;黑龙江男人有股狠劲,杨子荣和铁人王进喜,都听说吧。
黑龙江人文艺细胞多,出了很多明星。
独门秘技:九阳真经——黑龙江虽冷,黑龙江人却火力旺。
黑龙江人喜欢在大冬天里吃冰点(冰食),数九隆冬却敢在寒冷刺骨的松花江里游泳,真是令人震惊。
镇宅之宝:大小兴安岭千年老人参待客看家菜:小鸡炖蘑菇吉林江湖地位:有山,有水,有产业。
曾经显赫一时,但是由于产业经营状况不良,所以地位有所下降。
有背景,孕育培养出不少影响中国历史的强人人力资源:吉林人性情憨厚耿直,喜欢规规矩矩的过日子,古道热肠,重朋友,是最象东北人的东北人。
山东人的传统性格知识讲解
![山东人的传统性格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0ce6ff70029bd64783e2c74.png)
山东人的传统性格山东人的传统性格作者:刘德增张天麟,一位荣获德国土平根大学博士学位的著名教育学家,说山东人乃中华民族的“长子”:“我们知道凡是父亲的长子多数厚道而幼子则多数聪明。
唯其他是长子,所以他不免失之于过于厚道。
他看到他底老子创业不易,所以多俭朴而吃苦。
因此,他也不免失之过于守成。
然而,如果没有他的秉性忠厚,担当一切;如果没有他的吃苦耐劳,保守祖业;以及如果没有他底卓识远见(往往弟子们看他的卓识远见是迂腐)乃可任重道远,那么这个家庭早支持不住了。
”于钦是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张天麟乃济南人。
如果说这两位山东人的话有自夸之嫌,那我们就再看一下外地人的评论。
江苏无锡人钱穆,一位鼎鼎大名的国学大师,以擅长考据而著称。
他的高足余英时说,钱先生不是为考据而考据,而是为了一个更高的目的: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
而在地域上,他则着眼于山东:“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
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正统的山东人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
从遗传至今的文献与考古发现来看,东夷人已具有粗犷、仁义之特性。
齐、鲁建国后,东夷人的性格发生地域分化,齐人重利、善辩、豁达、刚烈、奢侈,鲁人忠信、尚礼、俭约、谨慎。
隔了一座泰山,齐人、鲁人的性格如泾渭一般分明。
自秦一统后,齐、鲁文化逐渐合流,齐人的性格趋同于鲁人。
这个过程到隋末唐初基本完成。
到了元代,就有“齐鲁礼义之邦”的说法了。
山东人逐渐聚合在“正统”这面旗帜下。
诚实、尚义、节俭、好客、粗犷、豪放,如此等等,加在一起,就是“山东人”。
山东人质直朴实。
他们胸怀坦荡,感情直露,天晴天阴,全挂在脸上。
“有事你就快说吧!”他们会把你的委婉视为“嗦”、“絮叨”而不耐烦。
他们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他们讷于言而力于行,惯用实际行动来说话,看不起“嘴上功夫”。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也是山东人。
齐鲁文化性格
![齐鲁文化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4a4de6681ed9ad51f01df28f.png)
齐鲁文化性格郭秀平齐鲁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争奇斗艳的一朵,在中国文化地图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个性特点鲜明的文化性格。
齐鲁文化性格是生活在齐鲁文化区域内的绝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深层次的历史积淀。
国学大师钱穆在《论中国历史精神》一文中指出:“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
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探究山东人的文化性格,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悟到内蕴深厚的齐鲁文化,亦可从中探询中国文化的精神。
对于齐鲁文化性格,教育家张天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书中说:“有两个人物支配着山东人的心灵与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
”如果说孔子的道德是山东人的内心信仰,那么“梁山泊的好汉”则是他们的外在言行。
这难免给人以神秘和困惑,同在这一方土地上,为什么既产生了温恭俭让、一团和气的孔子及儒家文化,又产生了打家劫舍、行侠仗义的梁山好汉?为什么历史上的山东既是农民起义的高发地区,又是文化名人的辈出之地呢?山东人的血脉里,为什么一直流淌着两种迥异的传统呢?解开这个迷团,必须追溯山东的历史。
山东最早的居民是东夷人,东夷人在山东创造了文明程度很高而又具有独立系统、独立风格的东夷文化。
甲骨文的“夷”字写为“”,乃一身材魁梧的大汉在腰部佩带一张弓。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由此可推断东夷人乃身材高大、善弯弓射猎的部族。
《后汉书.东夷传》中说东夷人“喜饮酒”、“善歌舞”,乃豪放之人。
东夷人又民风素强,夏、商经常征讨东夷,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正在征讨东夷,“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周公东征主要征的也是东夷人。
东夷人同时又好仁尚礼,古时“夷”、“仁”两字同音同形即是证明。
东夷文化为后世山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4e2adf6b84ae45c3a358c8b.png)
南
被 誉 为 我 国 古 代 四 大 名 楼 。
昌 滕 王 阁 、 武 昌 黄 鹤 楼 齐 名 ,
蓬 莱 阁 同 洞 庭 湖 畔 岳 阳 楼 、
糖 醋 鲤 鱼
鲁 菜 酱 牛 肉
孔子
❖ 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 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 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 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 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又名“武老二”。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一 带。形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初为演员 两块相片掌握节拍,后出现打竹板和铜 板的,现较多使用铜板。一般采用站唱 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 袱”。“扣子”的运用,动作幅度较大。 唱词基本为七字句,演员吟诵唱词,兼 以说白。
方言
❖ 语言崇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许 多风俗习惯的形式与民俗故事的流传是与语言崇 拜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到了胶东,宴席一般要备 “吉祥菜”——鱼和炖豆腐。宴席到了最后,如 果端上一盘整条的鱼,便表示酒宴结束,即使再 贪杯的客人也应该知趣地干完杯中酒准备吃饭。 以“鱼”谐“余”,表达幸福欢快的生活没有完 结,余福长久。长岛等地过年少不了“炖豆腐”, 也是取其谐音:“炖”音近粮囤的“囤”,“豆 腐”谐音“都富”,还有“幸福”的寓指,可见,
齊 魯 文 化
齐鲁地理位置
❖ 现在意义上说来, 现在的临沂,日照, 泰安,济宁,枣庄, 荷泽一带就属鲁 国;
❖ 潍坊,济南,淄博, 东营,滨洲,青岛, 威海,烟台等地 属齐国
齐鲁文化与山东人的性格
![齐鲁文化与山东人的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a99df70e79563c1ec5da712f.png)
齐鲁文化与山东人性格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
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
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大体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
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典型性山东男人的七大特征: 山东男人,听上去都有响当当的味道,从古到今,名声在外。
身为山东男人,俺倍感骄傲和自豪。
以下是俺总结的典型性山东男人的特征: (1)山东男人吃大馒头,吃章丘大葱上大学的时候,坊间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找山东男人,只要站在食堂门口,那些手拿6个馒头以上的,定是山东男人无疑。
呵呵,俺觉得十分精准。
为什么是6个馒头,一个说明山东大汉能吃,第二个原因嘛,食堂的馒头好袖珍,呵呵,不提也罢。
提到章丘大葱,山东人是无人不晓,据说判断章丘大葱的惟一标准是葱白高度在2米以上。
前段时间,凤凰名嘴窦文涛来济南作客,客余至章丘寻根,竟也忍不住当众大啖章丘大葱。
爬过泰山的人都知道,泰山上有一道著名的风景线就是山东煎饼卷大葱,呵呵,搞的整个泰山都葱葱的,俺汗颜(好在俺并不喜欢这一口,所以在山东男人堆里,俺是非典,呵呵)。
(2)山东男人乡音不改要说山东口音,那叫个难听,土的掉渣,不提也罢。
可山东男人就爱这一口,不论外出多久,乡音终难改变。
偶有改变的,也是带着抹不掉的山东棒子味,被人笑作“山普”,济南人的普通话更被笑作“济普”,呵呵。
中国各省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各省人的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c5966ff242336c1fb95e0f.png)
中国各省人的性格特点东北东北指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这三个省份的人方言、民风、性格都极其相似,所以可以归为一类。
东北民风彪悍,东北男人身上多少带点匪气,并以此为荣。
东北人喜欢喝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夸张点说,一盘东北菜的分量可以抵得上四份上海菜的分量还有剩余。
东北男人中有相当比例工资比老婆低,而且靠老婆赚钱养活的为数不少,东北男人如果做家务的话会被他所有的朋友所不齿。
而奇怪地是,东北女人对此并不在乎,而且很乐意接受。
好像东北男人就是为了战斗而存在的,在东北,仿佛男人的家庭责任只是在于妻子受了欺负的时候为了老婆挺身而出与人决一死战。
东北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全国绝对无出其右者,让东北男人下厨房,做家务,比让他再参加一次朝鲜战争还要难。
总之,一进家门,所有家务都是老婆负责。
东北男人比较讲义气,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可以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东北女人大多非常直爽,基本上心里想的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不会拐弯抹角。
东北女人经常为了自己喜欢的男人而违背家庭意愿,私奔是常有的时候,如果东北女人真心喜欢上一个男人,她可以背叛家庭,抛弃一切地跟着他,哪怕这个男人打她骂她。
东北人心地大多善良,见义勇为,缺乏经济意识,有时候豪爽地让人难以接受。
我有一次在无锡与一位东北籍的厅级干部一起吃饭,当时我们在包间里用餐,一个路过的男孩子看了几眼我们桌上的美食,那位东北籍的官员竟然叫男孩到我们桌子上一起吃。
据说此官员的东北籍老婆的宠物狗就是以前在某个饭店吃饭时收养的别人遗弃的小狗。
东北人之善良、博爱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东北人中也有一小搓心狠手辣,心黑手黑之徒,这些人有的匪气十足,有的十分狡诈凶狠,需要提防,还是少惹为妙。
东北男人高大帅气的非常多,外形俊朗的英俊小生多得不计其数,但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如果你不是东北女人,他们大多数不适合做丈夫。
一部分东北男人喜欢打老婆,在面对同样的家庭矛盾时,中国其他地方的男人可能选择对老婆忍耐或者争吵。
齐鲁文化区
![齐鲁文化区](https://img.taocdn.com/s3/m/7d032d4525c52cc58bd6beae.png)
3、北魏时期人们对三股泉水威猛喷发的气势生发了猛虎出闸、 壮士出击的联想,于是“槛泉”之名广为流传
4、直至北宋,曾巩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传 扬的名字——趵突泉。“趵”是跳跃的 意思,“突”是突出的 样子,“趵突’二字传神地表达了泉水日夜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
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号称“天下第一泉”。
国际风筝都潍坊,每年举办大型国际风筝会, 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 情特色浓郁。
潍坊--风筝之都
杨家埠年画--中国 三大年画产地之一
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
潍坊风筝简介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 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公输般就是后人所 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 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 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 “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 (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 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 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 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 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 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 体的好时光。
山东人性格
![山东人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f2a31547ad02de80d5d84004.png)
山东人性格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杀人越货之徒。
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不像鲁人那样多圣贤,却因沐浴海风熏陶,对时髦很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常常喜欢在媒体中制造声势和影响。
山东人不愧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齐人在这一点上似乎更是得了圣人真传,在山东的政界,齐人总是官运亨通。
“山东出响马”,“山东人豪放”,这些说法只是《水浒》之类小说的误导。
其实,山东人重等级秩序、讲礼数,看重名节,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有时甚至常常使人觉得拘谨。
不过,对朋友,他们向来比较讲义气,也愿意表现自己的豪气。
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用这种话撒娇有点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小妞发嗲”之说,幸亏现在许多山东女孩都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所以,不管是倪阿姨还是盖丽丽大姐也都早在中央台打出了名气。
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不仅在现实中到处认老乡,在网上“老乡”也成为聚众的招牌。
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你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准给你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6)齐人说,我邻居家有个女儿,没到30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无名之辈尚能如此雄辩,所以司马迁说“齐人大智若愚”.鲁亡于楚,楚灭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36个郡.山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朱元璋诏设山东行中书省,齐鲁合而为一.山东人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起到了磨合的作用.山东民情淳朴,悍而不刁,崇武尚勇者数不胜数.剑是古代山东人的饰物,穷困潦倒的冯惯去投奔孟尝君,身上只带了一把剑,不过没有剑匣,用草绳缠着.(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留下千古侠风,舍生取义乃大丈夫之勇.象“二桃杀三士”所表现出的则是匹夫之勇,三个人争两个桃,一个人“不得其桃而自杀,余二士亦愧而自杀.”(8)粗犷的性格使他们以轻生为荣,为了面子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死不辱有时竟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吕氏春秋》里有个故事:齐国有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叫东郭,一个叫西郭.一天,两人在路上相遇,东郭说去喝一杯如何?西郭说有肉下酒吗?东郭说用你我身上的肉下酒怎么样?东郭不甘示弱,找来些豆酱,两个人彼此割肉而食,直到倒毙.孔子主张以礼制国,这是圣人之勇,而东郭西郭只能算是莽汉之勇.【山东人的刚烈】山东男人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山东女人大胆泼辣,敢爱敢恨.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既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9)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痴情的齐国女子,早晨跑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身边.到了晚上,她又悄悄走来,以身相许.如此大胆外露的女子还有钟离春.钟离春,齐国无盐人,长的奇仇无比,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她找到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掩口大笑,问她什么理由.钟离春列举出齐国的四大隐患危险,齐宣王肃然起敬,择良日娶她为王后,辅佐国家大事.山东人的刚烈容易走极端!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书生,有一天诵读《洛神赋》,禁不住心神荡漾,叹道,如果能娶这样美丽的一位女子,就是死也无憾了.谁知道被妻子听到了,她觉的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就跳河自尽了.这条河就在山东临清,名叫妒妇津,传说貌美的女子过河时河水会波涛汹涌,而相貌一般者则会风平浪静.连山东女子都这么刚烈如火,更不用说堂堂男儿.山东人的刚烈是一种优点,看上去又很脆弱,很容易摈弃文明,回归野蛮.这种刚烈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能使头脑清醒,一直处在短暂的矛盾之中,既是果断的,又是犹豫的.【山东人的正直】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山东人说话的原则.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2跪朝山东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柬名传千古.“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山东人的勤俭】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横批改成勤俭持家吧.勤俭持家,透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媳妇.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11)1930年(民国十九年)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龙同归于尽.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你个小舅子了.(12)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慨大方.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鲁西南地区的山东人见面问候的是“喝汤了不”而不是“吃饭了不”,喝汤就是节俭的意思.大年初一,天没亮,拜年的人要互相问候对方“起得早”,起得早就是勤劳的意思,是一种祝福,代表着一年的好兆头.【山东人的忠孝】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500余人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自刎,海外500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3跪朝山东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13)想我国人,不为国死,更为谁生?山东人有着强烈的报国思想.“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青岛.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平原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地道战》,《地雷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14)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山东男人,听上去都有响当当的味道,从古到今,名声在外。
《齐鲁文化读本》读后感
![《齐鲁文化读本》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4cf734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a.png)
《齐鲁文化读本》读后感《齐鲁文化读本》读后感篇一《《齐鲁文化读本》读后感》读《齐鲁文化读本》,就像是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那感觉,真叫一个“酸爽”。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呢,齐鲁文化,不就是些古老的东西嘛,能有多有趣?可越读下去,我越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这读本里讲的齐鲁文化,那简直是一个超级丰富的宝藏。
里面提到齐鲁大地的历史名人,像孔子、孟子这些大思想家,那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道路。
我就想啊,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那场面得有多壮观。
也许他就像一个超级演说家,走到哪儿就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到哪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到现在也是我们该学习的。
我记得我自己在学习小组的时候,还老是觉得自己懂得多,不屑于听别人的意见呢,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孔子要是知道了,估计得气得吹胡子瞪眼。
还有齐鲁的民俗文化,什么剪纸啊,风筝啊。
那风筝就像是天空中的精灵,五颜六色的,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飞翔。
小时候,我就放过风筝,那时候跟着大人去广场,看着自己的风筝一点点飞高,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想,这风筝不仅仅是个玩具,它也是齐鲁文化的传承者呢。
每一根丝线都像是连着过去和现在,把古人的智慧和快乐传递给我们。
可是,这读本里也有些让我“纠结”的地方。
有些古老的文化习俗,现在好像很少有人去做了。
比如说一些传统的祭祀仪式,现在在城市里几乎看不到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丢失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瑰宝呢?也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有些东西被淘汰是正常的。
但我觉得,就像那些古老的建筑一样,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传统文化也找个“保护罩”呢?读完《齐鲁文化读本》,我就像是被齐鲁大地的文化彻底洗礼了一遍。
它让我骄傲,因为我们有这么伟大的文化遗产;它也让我有点担忧,担忧这些文化会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渐渐被遗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鲁文化性格
郭秀平
(本人生于齐,在鲁任教十余载,对齐、鲁文化有切身感触。
后任教于燕,在感受京师文化的同时,对齐鲁文化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
本文是对齐鲁文化的粗浅认识。
)
齐鲁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争奇斗艳的一朵,在中国文化地图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个性特点鲜明的文化性格。
齐鲁文化性格是生活在齐鲁文化区域内的绝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深层次的历史积淀。
国学大师钱穆在《论中国历史精神》一文中指出:“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
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探究山东人的文化性格,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悟到内蕴深厚的齐鲁文化,亦可从中探询中国文化的精神。
对于齐鲁文化性格,教育家张天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书中说:“有两个人物支配着山东人的心灵与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
”如果说孔子的道德是山东人的内心信仰,那么“梁山泊的好汉”则是他们的外在言行。
这难免给人以神秘和困惑,同在这一方土地上,为什么既产生了温恭俭让、一团和气的孔子及儒家文化,又产生了打家劫舍、行侠仗义的梁山好汉?为什么历史上的山东既是农民起义的高发地区,又是文化名人的辈出之地呢?山东人的血脉里,为什么一直流淌着两种迥异的传统呢?
解开这个迷团,必须追溯山东的历史。
山东最早的居民是东夷人,东夷人在山东创造了文明程度很高而又具有独立系统、独立风格的东夷文化。
甲骨文的“夷”字写为“”,乃一身材魁梧的大汉在腰部佩带一张弓。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由此可推断东夷人乃身材高大、善弯弓射猎的部族。
《后汉书.东夷传》中说东夷人“喜饮酒”、“善歌舞”,乃豪放之人。
东夷人又民风素强,夏、商经常征讨东夷,牧野之战时商军
主力正在征讨东夷,“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周公东征主要征的也是东夷人。
东夷人同时又好仁尚礼,古时“夷”、“仁”两字同音同形即是证明。
东夷文化为后世山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西周建立后,在山东地区封功臣姜尚为齐侯,封周公的儿子伯禽做鲁侯。
齐、鲁建国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东夷人的性格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就分析了齐、鲁两种文化的不同,指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这里的知者,是指齐文化属于智者型;仁者,是指鲁文化属于仁者型。
齐文化是沿海文化类型,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像梁启超所说类似希腊;鲁文化则是大陆文化类型,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如梁启超所说类似罗马。
朱熹对此的解释是:“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
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
”(《论语集注.雍也》)
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齐、鲁文化的接触机会很多,虽然摩擦和冲突在所难免,但同时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孔子曾抱着改造齐学的愿望去见齐景公,希望“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论语.雍也》)但受到了当时齐学代表人物晏子的坚决抵制而归于失败。
后世的孟子出于同样的目的也来到齐国,居留的时间相当长,据钱穆先生推算,孟子第一次游齐“至少亦得十八年”。
长期的居齐,孟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齐学的影响,他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滕文公》上)的思想,与齐学代表人物管子的思想惊人的一致。
而《荀子》一书则是典型的齐学与鲁学相融合的产物。
秦始皇一统天下,齐、鲁为郡县,齐、鲁文化的融合,已是势在必然。
融合的最终结果是齐文化逐渐认同于鲁文化,古人谓之曰“易青齐为邹鲁”。
最终完成齐、鲁文化融合的是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董仲舒所说儒术,已不是孔子为代表的鲁文化中的儒学,而是吸收了许多齐文化因素重新熔铸起来的儒学,是一种以鲁文化为主体,以齐文化为辅翼的文化体系,即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所说的:“仁智合一”的文化体系。
至此,作为同一条母根上孕育出来的两枝风格迥异的文化奇葩齐文化和鲁文化,终于走上了融合,形成了齐
鲁文化。
所以,齐鲁文化中既包含着“王政”又夹杂着“霸道”,是“王政”与“霸道”的对立统一。
所以,山东文化性格中既有“诚实、忠信、尚义、俭约、谨慎”的鲁文化特点,又有“刚烈、粗犷、豪放、好客’的齐文化成分。
文化性格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与文化的趋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
齐、鲁文化融合后,齐鲁文化性格的又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直到隋末唐初才基本完成。
对于齐鲁文化性格的特点,张天麟先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文中指出:“山东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子,我们知道凡是父亲的长子多数厚道而幼子则多聪明。
唯其他是长子,所以他不免失之于过于厚道。
他看到他底老子创业不易,所以多俭朴而吃苦。
因此,他也不免失之过于守成。
然而,如果没有他的秉性忠厚,担当一切;如果没有他的吃苦耐劳,保守祖业;以及没有他底卓识远见乃可任重道远,那么这个家庭早支持不住了。
”张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山东文化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敦厚、尚礼、节俭、坚守传统。
《隋书.地理志》载,山东“其民性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人性多敦厚”。
山东人引以为荣的“齐鲁礼仪之邦”的说法,虽然最早正式出现于元朝人于钦的《齐乘》,但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早就指出了齐鲁之民“尚礼仪,重廉耻”的特点。
山东人崇尚节俭的习俗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记载,“鲁人俗俭啬”。
山东人的节俭之风一直不衰,谚云:“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
但是,山东人的节俭乃自我克俭,对亲朋邻里又极为慷慨大方,尤其好客。
山东人又是坚守传统的,比如语言,山东人是绝不会忘记自己的“方言”的,也就是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诗人臧克家晚年回故乡时,山东话仍然十分标准;学者季羡林精通十种语言,但仍改不了山东腔;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尽管英语说的十分标准、流利,但汉语却是浓重的山东话。
杨念慈先生在《故乡的民性》一文用四个字总结了山东人的性格,即“朴、拙、古、硬”。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和左丘明都是山东人,“巧言、令色、足恭”不光他们耻之,山东人大都耻之。
所以山东人往往拙于言辞,不善表达,并十分反感嘴上功夫。
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又大多生就一幅憨厚的面孔,往往显得不太“伶俐”。
加之在小的地方肯吃亏,往往被过于“聪明”的人视为“呆笨”。
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山东人与山东》一文中总结了山东人的三个特性“勇”、“直”、“硬骨头”。
山东人以勇著称,固然受《响马传》、《水浒传》等侠义小说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山东人身上有古代遗传下来的刚烈尚武的“齐文化基因”。
学者李新泰在《齐文化大观》一书中指出:“齐国崇武尚勇,堪称诸侯国之最”。
《荀子.议兵》中记载:“齐人隆技击。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指出:齐人“勇于持刺”。
据历史学家安作璋先生考证:“山东的农民起义,历代皆有,次数最多,规模也较大”(《历史上的山东》)。
2002年4月,台湾政要郝伯村到山东参观访问,在谈到对山东人的印象时对记者说:“原来我手下有许山东兵,山东人诚实、勤奋、豪爽、讲义气”。
“山东大汉”给人们的突出印象是,性情豪爽、讲义气、守信用。
喝酒最能体现山东人的豪爽,山东人的酒量算不上最大,但山东人的豪饮却是天下闻名。
山东人喝酒表现出来的豪气,由来已久。
济南人辛弃疾酒后写下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一首气吞山河的“破阵子”,同是济南人的女李清照也写下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佳句。
李白四十岁时来到山东,也写下了“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诗句。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系讲师林美惠女士曾经到山东访问,她对山东人的“豪迈义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此次济南、青岛之旅,也让我充分见识了山东人讲义气,好交朋友的豪迈气派。
凡饭局场合,坐下来不分彼此‘先三杯’的豪爽作风,让我七天内累积的酒量,远远超过之前五年喝酒量的总和。
温润顺口、清甜解渴的青岛啤酒,也使所有台湾团员的酒量大增。
酒好、菜好,加上朋友友好,在山东喝得真是过瘾及了。
”山东人喝酒,决不藏奸,往往“舍命陪君子”,大有“就是毒药也干了”的气概。
在外国人的眼中山东人又是什么形象呢?日人坂元宇一郎在《大人风貌的山东人》一文中描绘的山东人是:“宽容,有宽忍的雅量,有强烈的正义感,不拘小节,讨厌玩弄技巧;因为其躯体的条件优异,所以具有军人的特质;他们富有团结心,稍稍有些排他性,自尊性强,因而也缺少融通性和柔软性”。
先哲云:“播种性格才能收获命运”(印度古谚),民族性格能“推动那个民族的一切行为和方向。
”(黑格尔语)国民性格是各种文化性格错综复合的产物,它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区域文化性格存在和显现的,研究地方文化性格,对于认
识、培养、优化、塑造国民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