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解读的内容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解读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6bdd6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9.png)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解读的内容一、引言1999年宪法修正案是中国宪法史上重要的一次修正。
此次修正案是对1982年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修正。
此次修正案涉及了多项重要内容,包括对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公民权利等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对1999年宪法修正案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
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 完善国家政治体制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重要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了宪法。
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同时,修正案还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明确,使得国家政治体制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2. 健全经济制度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经济制度进行了重要规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也意味着中国将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修正案还对国有企业、农村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使得经济制度更加完善和合理。
3. 保障公民权利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公民权利进行了重要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意味着国家将更加积极地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
同时,修正案还对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加强,使得公民权利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4. 加强国家安全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国家安全进行了重要加强。
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规定。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将更加注重国防建设,也意味着国家将更加积极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同时,修正案还对国家安全体系、国防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明确,使得国家安全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三、对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评价1. 积极方面1999年宪法修正案在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健全经济制度、保障公民权利、加强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af7b9fada38376baf1faecb.png)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权第一次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不仅仅是宪法学界、人权理论界的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在我国人权实践、政治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
人权载入宪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尊重人权,表明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保障人权,反映政府的庄严承诺和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
就刑法理念而言,传统刑罚功能认识中强调惩罚的功能,即刑法的功能主要是惩治犯罪,但随着对人权理念的深化,我们渐渐认识到刑法应当具有保障功能。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法的双重功能,忽视二者之一都是对刑法功能认识的片面。
刑事法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对刑法惩罚与保障的二元功能形成了共识。
这次宪法修改,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更进一步地从宪法权威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
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
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
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宪法的心得800字(优秀8篇)
![宪法的心得800字(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1e6d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b.png)
宪法的心得800字(优秀8篇)宪法的心得800字篇1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丛表面看来似乎与法制没有关系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法制的历史教训。
但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遵守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提高人的思想和法制修养,人的法制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提高的。
要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我还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提高自己的法制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遵守法制的习惯,使法制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法制观念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法制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法制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法制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法制,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法制的行为。
论人权入宪的意义
![论人权入宪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16713dee06eff9aef807df.png)
目录一、人权的涵义与其发展 (1)(一)法律上权利的三种基本存在形态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1)(二)人权的涵义 (2)(三)人权的发展 (2)二、人权保障条款的入宪与中国公民权利的保障 (3)(一)突出人权原则 (3)(二)提供了宪法依据 (4)(三)法外权利的保障 (4)三、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4)(一)人权的入宪历程 (4)(二)人权入宪后的影响 (5)(三)如何正确理解人权入宪的意义 (6)参考文献 (7)试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的重大意义王先元[论文摘要]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建立法制国家来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和视角。
宪法的产生就是人权的法律化。
资产阶级各民主国家宪法均以人权保障作为立宪的基石和目的。
宪政的内容和最终目标也就指向了保障人权。
东西方国家虽然对人权的理解存在差异,但把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宪政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在各民主国家都是一致的。
我国也终于突破理论禁区,适应世界潮流。
[关键词]人权公民基本权利人权保障Make a Dissertatio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s and Protects Human Rights intothe ConstitutionWang XianyuanAbstract: The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put the human rights into the constitution. This is a Milestone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t first put human rights to legal height from political concept. It is a new starting point and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 ights’ concept experienced long history. Natural rights theory is the bourgeois struggle against the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s the legalize human rights. Thus, constitutional content and the ultimate goal will be at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lthough the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right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s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constitution in all democratic countries is the same. China also finally broke through theory restricted to adapt to the global trend of the "respect for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was written into the Constitution. Keywords:human rights; basic civil right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一、人权的涵义与其发展(一)法律上权利的三种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及其相互间的联系1、权力的最初形态——应有权利权利的最初形态就是“应有权利”或习惯权利,即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活条件而产生的权利要求,或公民作为社会主体在现实条件下和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应当具有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权利。
试论宪法修订案中首次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特殊群体人权保障的问题演讲范文
![试论宪法修订案中首次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特殊群体人权保障的问题演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a0bc1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a.png)
试论宪法修订案中首次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特殊群体人权保障的问题演讲范文内容提要:随着XX年新《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中国的人权法制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着重从特殊群体的人权的宪法保护的问题方面进行探讨,试图论述本次修宪的不足及对修宪的完善提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特殊群体人权XX年3月,随着新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新的宪法修正案经全体人大代表表决以高票通过了。
在这次的修正案中,最令人鼓舞的一条便是将《宪法》第33条第三款改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将原来的第三款作为第四款置于其后。
正如大多数媒体所言,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这也是在我国政府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我国人权的又一成功。
然而,《由于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其性质直接决定了这部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不可能非常具体、详细,所以,当我看到整个修正案中只有这一条是直接关于人权保障时,又不无感慨。
因为这次修宪虽然规定了保障人权的条款,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具有司法上的可操作性。
另外,由于保障人权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保障特殊群体的人权,而这次修宪中并未曾涉及。
也许有人会疑问,原来《宪法》的第45条、第48条不是已经对特殊群体的权利作出保障性规定了么?即便这次修宪中未再次涉及,也无妨呀。
但是本人却认为:首先,并非一切特殊群体都已经被《宪法》所保护,《宪法》只保护了其中的一部分,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
特殊群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特指某些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生存状况。
那些由于自身或社会原因常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被称为特殊。
特殊主要表现为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的低下,正是由于这种力量的低下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体现为一种特殊。
其特征表现为: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
因此,不论在哪个国家,特殊群体的外延都是很广泛的。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251ca4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3.png)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如下:
1. 尊重人权:这意味着国家和其他行为体应当承认和尊重每个人固有的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尊严权、言论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普遍适用的,不论个人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其他身份特征。
2. 保障人权:除了尊重人权,国家还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保障人权的实现。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人们的基本权利得到保护和实现。
保障人权还包括提供必要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服务,以及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司法体系。
3. 国际合作: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层面,也适用于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应当通过合作和协调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人权保护。
这包括参与国际人权公约和条约,加强国际监督和问责机制,以及提供技术援助和支持来帮助其他国家改善人权状况。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建立公正、平等和自由社会的基础。
它强调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促进人类的福祉和发展。
这一原则也鼓励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确保人权得到普遍尊重和保护,以实现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世界。
宪法修正案复习题答案
![宪法修正案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c097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3.png)
宪法修正案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修正案是在以下哪个宪法修正案中增加的?A. 1988年宪法修正案B. 1993年宪法修正案C. 1999年宪法修正案D. 2004年宪法修正案答案:D2. 根据宪法修正案,我国的国体是?A. 社会主义国家B.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D. 以上都是答案:D3. 宪法修正案中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是在以下哪个宪法修正案中增加的?A. 1993年宪法修正案B. 1999年宪法修正案C. 2004年宪法修正案D. 2018年宪法修正案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哪些属于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中央军事委员会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BCD2.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以下哪些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人身自由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对)2.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3.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对)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
答案: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划分,旨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权力的有机统一。
2. 简述我国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答案: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
同时,公民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基本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保障了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同时也强调了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1999宪法修正案意义与评价
![1999宪法修正案意义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04977b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3.png)
一、引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总章程。
我国自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来,历经多次修正。
其中,1999年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本文将从修正案的意义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1.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写入宪法,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修正对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这一规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3.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这一修正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4.完善了国家机构组织体系修正案对国家机构组织体系进行了调整,如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等。
这些调整有助于提高国家机构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
5.强化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进一步强化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
这一修正对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评价1.积极评价(1)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有利于完善国家机构组织体系,提高国家机构工作效率。
2.不足之处(1)部分修正案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2)部分修正案涉及的内容较为敏感,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
2018年宪法修正案要点
![2018年宪法修正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cc0b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6.png)
2018年宪法修正案要点文章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标题:2018年宪法修正案要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2018年,我国对宪法进行了重要的修正,其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修正案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首先,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了国家主席和总理的任期。
这一修改使得国家领导人的任期更加稳定,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同时,这一修改也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其次,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
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对人民权利的重视和保障,对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一规定也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提高。
此外,宪法修正案中还增加了一些有关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增加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视和支持,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最后,宪法修正案中还增加了一些有关国家安全、国防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增加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视和维护,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
总之,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要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修改对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修改也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以及法治建设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提高。
在实践中,这些修正案的实施也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和支持。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意识,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宪法修正案得到全面落实。
同时,人民也应该加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我们应该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意识,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宪法得到全面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国家安全。
宪法小常识
![宪法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78ab033580216fc700afd10.png)
宪法小常识宪法概念的最早形成:来自英文constitution,而英文又源于拉丁文c onstitutio。
古罗马时期用来表示皇帝的各种建制和皇帝所颁布的诏令、谕旨之类文件,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
中世纪英国建立的代议制度后来为欧美各国广泛采用时,人们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constitution,即宪法——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
在我国,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此后“宪法”成为特定法律术语。
最早的资产阶级宪法:出现在17世纪中期首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体现为不成文宪法,主要有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律》、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等。
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1791年《法国宪法》。
最早的社会主义宪法: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历史最悠久的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仍有效,到目前只制定了27个修正案。
司法独立原则在宪法上的最早确立: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干涉司法活动。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宪法上的最早确认:1903年列宁指导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章中首先确立,1936年《苏联宪法》最早从宪法上确认这一原则,作为建设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基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宪法上的最早确立: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六条规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无产阶级的第一个选举制度:1871年巴黎公社实行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选举制度,1918年《苏俄宪法》是历史上规定绝大多数人享有选举权的第一个法律。
最早的制宪会议:为制定或修改宪法而专门召开的会议,最早系1787年美国13个州在费城为修改《邦联条例》而召集的。
2024年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心得体会
![2024年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01986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b.png)
2024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心得体会2024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心得体会1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
有人认为学法是一件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事。
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
我们身边的学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
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
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
祖国和人民盼望我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懂得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自觉依法办事。
这样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国家制定了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来规范人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和保护。
有了这些法律还不够,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它们。
让这些法律法规不沦落为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吧。
15岁的小张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
当他因为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时,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有吃有喝,从不缺钱,可是他为什么要到同学家去诈骗呢?儿子在监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两个人都在家讨论赚钱的事,吹嘘自己把衣服卖出了高价,把冒牌服装当卖出去了,我听你们讲了这么多,觉得这事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刺激。
我想如果他的家人都是知法守法的公民,小张也知道一些法律知识的话,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法律我想就是交通法了。
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苦悲。
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
![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f755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d.png)
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导语:2020年是举办“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的20周年。
从2001年起,每年的12月4日,“年度法治人物”总是如约而至,成为一年一度的法治盛事。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认真的学习了刚刚颁布的宪法修正案和相关的宪法方面的知识,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的各项政治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的程序,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变成国家意志。
现行宪法颁布以来进行的4次修改,都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在执政党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制定了新的行动纲领的前提下,及时地反映执政党的最新执政理念。
此次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现实性。
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宪法的指导思想。
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和实施宪法的指南。
把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矗。
(二)、以民为本。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精)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精)](https://img.taocdn.com/s3/m/34bab6e7941ea76e58fa0467.png)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权第一次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不仅仅是宪法学界、人权理论界的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在我国人权实践、政治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
人权载入宪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尊重人权,表明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保障人权,反映政府的庄严承诺和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
就刑法理念而言,传统刑罚功能认识中强调惩罚的功能,即刑法的功能主要是惩治犯罪,但随着对人权理念的深化,我们渐渐认识到刑法应当具有保障功能。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法的双重功能,忽视二者之一都是对刑法功能认识的片面。
刑事法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对刑法惩罚与保障的二元功能形成了共识。
这次宪法修改,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更进一步地从宪法权威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
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
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
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司法考试宪法学讲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司法考试宪法学讲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329ba8327d3240c8547ef46.png)
司法考试宪法学讲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司法考试宪法学讲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中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第一,“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对我国的立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尊重和保障人权,意味着社会关系的调整要更加注重权力和权利的平衡、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通过立法,合理配置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具体到我国的立法实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原则,忠实于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立法为民,重点在于依法配置权力:一方面要确保行政权力可以依法得到有效行使;另一方面要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制约和监督,促使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正确地行使权力,确保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第二,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保障人权的意识。
尊重与保障人权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公仆职责,任何政治决策和管理措施,都要考虑人民的利益。
强化人权意识也有利于发扬民主,抑制官僚主义。
第三,指导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文关怀,必然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
经济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尊重和保障人权,还要求我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第四,指导人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权与自然的关系上,现代人必须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使人享有人权。
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护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权主体非常广泛。
宪法不仅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不仅保护个人的权利,也保护群体的权利。
二是权利内容非常广泛。
宪法所规定的人权,既包括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和继承权等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宪法感想心得体会
![宪法感想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ce61bd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6.png)
宪法感想心得体会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
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
接下来,跟你分享宪法感想心得体会范文。
宪法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篇【1】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保障的立法进程,更好地保障公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
第三、充分认识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国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
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声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次修宪贯彻党的xx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宪法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篇【2】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力度不断加大,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步增强,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
我国宪法中人权的内涵及法制保障
![我国宪法中人权的内涵及法制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1429b5c05901020206409cc8.png)
我国宪法中人权的内涵及法制保障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提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将“人权”二字引入宪法,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通过对我国宪法中有关人权条款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宪法中有关人权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因此,为确保人权条款内容的真正实现,我国有必要从党建、立法、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保障。
标签:人权宪法保障列宁曾说过:“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权是宪法惟一的内在精神,同时又是对宪法进行价值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对“人权”的保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标志着我国宪政理念的进步和升华;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有利于我国司法与国际潮流相融合,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人权对话和斗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我国宪法关于人权保障取得的成绩我国宪法在不断总结宪政建设经验中日益完善。
在新中国先后进行的几次修宪中,一次比一次完善。
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优点,是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一部。
之后又进行了四次修宪,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和完善了对人权的保障。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愿望变为国家意志,为人权法治提供了宪法保障。
到目前为止,现当代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了充分保障,是近代中国以来保障最为完善的时期,公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人。
宪法是根本大法,通过制定根本大法来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实现法律价值和功能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宪法关于人权内涵的缺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通过对我国宪法中有关人权的条款分析可以看出,宪法中有关人权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的缺失,而人权的保障也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按照人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态,人权可以分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
应有权利处于一种应然状态,必须通过法定权利而转化为实有权利(即人们实际享有的权利)。
“法律解释权”行使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
![“法律解释权”行使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https://img.taocdn.com/s3/m/bc5d7c3ba8956bec0875e31b.png)
政治与法律 2019 年第 1 期
一、“解释权”行使中人权价值的缺失
我国 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第 33 条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表明了我国推进“人权保 障”的信心与决心。 自此之后,在宏观立法层面,“人权保障”的国家要求和宪法义务得到了认同。 然而,在司法、执法等微观层面,在“解释权”行使过程中,“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并没有得到全面 落实。 缺乏价值指引、有效监督和规则约束的“解释权”,有时会偏离人权保障的宪法要求。 在执 法、司法过程中会因为忽视人权等价值而导致对法律的机械运用。 更有甚者,披着“解释权”的外 衣所进行的权力寻租还会对公民的具体人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解释权”运行过程中所出现 的种种问题,使“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宪法要求流失在了“解释权”的行使过程之中。 这种情况 决定了研究者需要及时探寻应对方法。
保障人权”是对“法律解释权”进行规制、矫正的宪法原则。 在我国的法律解释法没有出台以前,需要把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融入法律思维或者法律方法之中,以防止“解释权”的误用、滥用。 法律思维不
仅包括根据法律的思考,还包括对人权价值、制度的尊重以及对法律思维规则的遵守。 这是在不改变
现有体制机制的前提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简介:陈金钊,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系解释的原理、方法及运用”(项目编号:17BFX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作者修பைடு நூலகம்改本文初稿的过程中,华东政法大学 2017 级法律方法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吴冬兴深度参与,做了大量工作,在此特表谢 意。 ①笔者对“解释权”和法律解释的理解主要是从法律方法论或者法律适用的角度出发的。 我国目前的法律解释体制将解释权定性为国
宪法专项练习
![宪法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3ba157b5acfa1c7aa00ccfc.png)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上)【本章概述】宪法的基本理论(上)主要涉及到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基本分类、基本原则和宪法和宪政的关系四个部分的知识内容,主要介绍宪法的基本常识知识,应当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掌握。
本章知识中作为客观题题型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的形式特征和实质特征、宪法渊源、宪法分类等等。
本章知识中作为主观题题型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政的要素、宪法和宪政的关系等等。
1、(单选题)下列有关宪法语称的表述正确的是()A、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一词首先由孙中山引入到近代中国B、中国最早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法律文件是《十九信条》C、在现代,所有国家无一例外的将国内最高法律称为宪法D、在近现代出现的‚临时约法‛、‚共同纲领‛属于宪法的称谓[考点]:宪法的语称[解析]:宪法的语称本来不属于重点知识,但是笔者将本部分的要点作为选项进行考察,以便考生查漏补缺之用。
根据《宪法学》(第二版)第1-2页的表述:在近代中国,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一词一般认为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先引入……,A项表述错误;中国最早在法律文件中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语,则是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B项表述错误;在现代,也并非所有国家都将国内的最高法律称为宪法,C项表述错误。
在中国,宪法也有‚约法‛、‚共同纲领‛等其它一些称谓,D项表述正确。
所以答案:D[知识链接]:上述知识点同样可以作为‚宪法的历史发展‛的内容在其它客观题中进行考察,需要考生记忆在上述[解析]中笔者提到的知识点即可,同时希望所有考生应该着重注意带有‚首先‛、‚第一次‛、‚第一个‛的相关表述,通常倍受命题人青睐。
2、(多选题)下列关于宪法的形式特征的表述中哪些是错误的()A、宪法制定和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B、宪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C、在任何国家中,一切法律都必须存在宪法依据D、普通法律和宪法发生冲突的时候,优先适用宪法[考点]:宪法的形式特征[解析]:根据《宪法学》(第二版)第4-5页的表述:‚一方面,宪法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它法律……,另一方面,宪法通过和修改的程序不同于其它法律‛,A项表述正确;‚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项表述正确;‚并非一切法律的制定都必须有宪法的依据……事实上,在任何国家中,都存在大量的无‘宪法依据’的普通法律‛,C项表述错误;‚宪法在效力层次上高于普通法律,解决的是法律冲突问题……,普通法律较宪法更为具体明确,因此在适用次序上,普通法律先于宪法本身……‛,D 项表述错误。
学习宪法体会心得(精选8篇)
![学习宪法体会心得(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4469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2.png)
学习宪法体会心得(精选8篇)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对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不断与时俱进地完善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学习宪法体会心得范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学习宪法体会心得【篇1】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宪法方面的知识,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
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现实性: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宪法的指导思想。
二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三是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四是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二、以民为本: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学习宪法体会心得【篇2】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那就要心里有一杆秤,脚下有一块基石,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去遵守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
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
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权第一次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不仅仅是宪法学界、人权理论界的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在我国人权实践、政治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
人权载入宪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尊重人权,表明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保障人权,反映政府的庄严承诺和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
就刑法理念而言,传统刑罚功能认识中强调惩罚的功能,即刑法的功能主要是惩治犯罪,但随着对人权理念的深化,我们渐渐认识到刑法应当具有保障功能。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法的双重功能,忽视二者之一都是对刑法功能认识的片面。
刑事法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对刑法惩罚与保障的二元功能形成了共识。
这次宪法修改,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更进一步地从宪法权威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
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
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
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因此,将人权载入宪法是水到渠成,是对这些年来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的一个总结。
再次,宪法关于人权原则的规定是人权保障制度走向法治化的里程碑。
人权原则入宪为人权法治化提供了宪政基础,宪法是国家制定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其他法律规范的基本法依据,人权原则入宪对其他法律法规更充分地规定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权原则入宪的司法意义来讲,以宪法原则的高度来规定人权,对司法者可以起到一个深化人权理念的作
用,促使他们将保障人权与正确实施法律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机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前进。
适用于: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教学
来源于:来源:/question/1763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