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白色葡萄球菌 (Staphylcoccus albus)
(二)杆菌(bacillus)及其排列状态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 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分支 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 “八”字状等。
梭状芽孢杆菌 短杆菌 长杆菌
磷壁酸 (teichoic acid) 又名垣酸,是一种由核 糖醇 (ribitol)或甘油 (glycerol)残基经磷酸二酯键 相互联接而成的多聚物,并带有一些氨基酸或糖。磷壁 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特有的成分,是特异的表面抗原。
(2)G-菌的细胞壁
较薄,约10~15nm,其结构和成分较复杂,由外膜 (outer membrane)(外胞壁)、肽聚糖层(内胞壁) 和周质间隙(periplasmic space)组成。 外膜由脂多糖、磷脂、蛋白质和脂蛋白等复合构 成,内层是一层薄的肽聚糖,约仅占细胞壁的10%~ 20%。 最外面是脂多糖,即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 和侧链多糖三部分组成。其中的脂类A是内毒素的主 要毒性成分,多糖具有抗原性,即O特异侧链。
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1) G+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 厚,约2080n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结构分 化,主要由肽聚 糖和磷壁酸等组 成。
肽聚糖
(peptidoglycan) 又称黏肽 、糖肽或胞壁质,是细菌细胞壁所特 有的物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 链支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的复杂 聚合物, 占G+菌的40%—60%。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节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Chapter 1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细胞器不完整,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在适宜条件下,细菌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

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对研究细菌的生理活动、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鉴别细菌、诊断疾病和防治细菌性感染等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细菌的大小一、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很小,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上千倍才能看到,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一般大多数球菌直径在1μm左右;杆菌长1~5μm,宽0.3~1μm。

二、细菌的形态二、细菌的形态细菌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3种基本形态,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图1-1)。

(一)球菌球菌(coccus)呈球形或近似球形(豆形、肾形、茅头形等)。

由于球菌繁殖时分裂平面以及分裂后菌体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不同,可形成不同排列方式,这对一些球菌的鉴别颇有意义。

1.双球菌(diplococcus)细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两个菌体成对排列,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球菌等。

2.链球菌(streptococcus)细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多个菌体粘连成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细菌在多个不规则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体无规则地粘连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tetrad)细菌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4个菌体排列在一起呈四方形。

5.八叠球菌(sarcina)细菌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8个菌体重叠排列成立方体。

图1-1 细菌的基本形态(二)杆菌杆菌(bacillus)的形态、大小差异较大。

多数呈直杆状,有的细长或稍有弯曲;有的近似椭圆形而且菌体短小,称为球杆菌。

多数杆菌两端钝圆,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芽胞杆菌)或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有的杆菌末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棒状杆菌);有的末端常呈分叉状(如双歧杆菌)。

第1章-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讲课讲稿

第1章-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讲课讲稿

(5)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 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染色性: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致密,含脂类物质少,不易酒精脱 色,革兰氏染色成紫色;反之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
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 而异。 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 革兰氏阳性菌(G+)(菌体呈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G-) (菌体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组分:
肽聚糖、 磷壁酸、蛋 白 质
③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革兰氏阴 性菌的内毒素;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脂质A(Lipid A): 糖磷脂。是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
分,无种属特异性。是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 主要组分。
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 位于脂质A的外层,由己糖、庚糖、2-酮基-3-脱氧辛酸
第1章-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概念
细菌(bacterium):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 核微生物.
广义细菌: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 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细菌: 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三种:
球菌(coccus); 杆菌(bacillus) 螺形菌(spiral
肽聚糖化学组成:
G(+)菌
G(-)菌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谷、丙、赖、丙)
五肽交联桥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谷、丙、二氨基庚二酸、丙)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等。

细菌具有各种形态和结构,这些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特征。

一、形态特征细菌的形态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球形、杆状、弯曲的弧杆菌和螺旋形菌。

1. 球形菌(cocci):球形菌有三种常见的形态,分别是球形(coccus)、链状球菌(streptococcus)和成堆球菌(staphylococcus)。

球形细菌通常直径在1-5微米之间。

2. 杆状菌(bacilli):杆状菌较长且细长,形状类似于细胞的杆状结构。

杆菌长约1-10微米,宽约0.5-2微米。

3. 弯曲的弧杆菌(vibrios):弯曲的弧杆菌的形态介于球形菌和螺旋形菌之间,较长且呈弯曲状。

4. 螺旋形菌(spirilla):螺旋形菌是一类细菌,其细胞呈螺旋形状,如螺旋线状、螺旋弯曲状等。

螺旋菌通常长约5-200微米。

二、结构特征细菌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壁、细胞膜、质粒和鞭毛等部分。

1.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外层,具有维持细胞形态、抵抗环境应激和药物攻击等重要功能。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多肽组成。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染色特性,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有多肽层,染色时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只有肽聚糖层,染色时呈红色。

2.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是细菌细胞的另一层保护膜。

细菌细胞膜由脂质双层构成,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如传输蛋白和受体等。

3.质粒:质粒是细菌细胞内存在的一种环状DNA分子,与细菌细胞染色体分开存在。

质粒中携带了一些细菌的遗传信息,如抗药性基因等。

质粒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等。

4.鞭毛:鞭毛是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细长的纤毛结构,可以通过收缩和运动来推动细菌细胞的游动。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组成:鞭毛蛋白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的功能: 1. 运动器官; 2. 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穿过小肠黏液层; 3. 细菌的分类鉴定:具有抗原性,H抗原。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三、菌毛 pilus
1. 菌体表面短、细、直硬的丝状物,光学显微镜下 看不到。多见于G-菌,与运动无关。2. 化学组成:菌毛蛋白
1. 无完整的核结构、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等。 2. 单一闭合环状DNA,含少量蛋白质。 3. 特点:DNA量少,多为单拷贝形式,少重复序列。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 capsule
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黏性、胶冻样物质 ≥0.2 μm 荚膜
<0.2 μm 微荚膜 化学组成:多数为多糖,少数是多肽 形成条件:营养丰富(活体内,含血清培养基) 染色:不易着色
其中含有的一些结构:
1. 核糖体ribosome:70S(30S + 50S)
2. 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闭合环状DNA(以后讲)
3. 胞质颗粒:储存营养物质(如白喉杆菌的异染颗粒)
异染颗粒
质粒(EM照片)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或拟核nucleoid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大小
以微米(m)为测量单位,使用光镜观察。
二、形态:细菌按其外形分三类
球菌(coccus):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杆菌(bacillus):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弧菌(霍乱弧菌)、 螺菌(幽门螺杆菌)
保存全部生命必需物质:核酸、酶、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 可发芽成繁殖体:1个细菌→1个芽胞→1个细菌 特点:壁厚,折光性强,不易着色。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
•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 一、荚膜 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围包绕一层界限分明、且不易被洗脱的粘液性 物质,其厚度≥0.2um,称为荚膜(capsule);厚度<0.2um者, 称为微荚膜。荚膜对碱性染料的亲和性低,不易着色,普通染色只能 看到菌体周围有一圈未着色的透明带;如用墨汁作负染色,则荚膜显 现更为清楚(图1-7)。
• 三、 细胞质 • 细胞质(cytoplasm)为细胞膜所包绕的胶状物质,基本成分为水、 无机盐、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胞质内还含何多种重要结构 • 1.核蛋白体(ribosome)游离存存于胞质中的小颗粒,其直径为 18nm,沉降系数为70S,由50S与30S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其化学成 分由RNA(70%)和蛋白质(30%)组成,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每个菌体内约含数万个核蛋白体。 • 2.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F因子、R因子、Col因子等。 • 3.胞质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s)大多数为营养贮藏物,包括 多糖、脂类、磷酸盐等。较常见的细菌胞质颗粒为异染颗粒 (metachromatic granules)。 • 四、核质 细菌没有完整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仅由裸露的双股DNA盘绕而 成,无核膜包绕,称作核质(nuclear materia1)。因细菌细胞质中含有 大量RNA,用碱性染料时着色很深,将核质掩盖,不易显露。若先用 酸或RNA酶处理,使RNA分解,再用Feulgen法染色,便可在光学显 微镜下呈现球状、棒状或哑铃状核质。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 细菌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基本形态(图l—1)。 (一)球菌(coccus) 外形呈圆球形或近似球形。按其分裂繁殖时细胞分裂的平面不同、 菌体的分离是否完全,以及分裂后菌体之间相互粘附的松紧程度不同, 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 • 1.双球菌(dip1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两个细菌 成对排列。 • 2.链球菌(strept0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多个细 菌相连成链状。 • 3.四联球菌(tetrads)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 个菌体排列在一起呈正方形。 • 4.八叠球菌(sarcina)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 八个菌体排在一起呈立方形。 • 5.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 分裂后排列不规则,许多菌体堆积如葡萄状。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染色法
① 初 染:结晶紫溶液染色1-3 min,水洗;
(1)美兰染色
② 媒 染:革兰氏碘液1min, 水洗;
③ 脱 色:95%酒精,脱色时
(2)革兰氏染色: 间根据涂抹面的厚度灵活掌
握,多在15-30s之间,水洗;
④ 复 染:沙黄或复红溶液染
(3)抗酸染色 色1min,水洗;
⑤ 吸干或自然干燥;
周毛菌
(3)菌 毛 Pilus或Fimbria
① 一些G-菌和少数G+菌,菌体上生有一种比鞭毛 数量多、更为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也称为纤 毛。在电镜下才能看到。
② 菌毛与运动力无关。
普通菌毛
性菌毛
③ 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分为:
• 普通菌毛:较纤细较短,数量较多,每菌可有100~500条,
能使细菌黏附于动、植物细胞上,与致病性有关。
• 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决定细菌的遗传特 性。
细菌的核体
2、特殊构造
(1)荚膜 (2)鞭毛 (3)菌毛 (4)芽胞
与基本的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
(1)荚 膜(Capsule)
① 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 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厚度通常 200nm以上,称为荚膜.通过特殊染色法可看见。
与基本的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
特殊构造 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
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这些特殊结构
细菌结构示意图
细胞壁Leabharlann 细胞膜细胞质荚膜 菌毛 鞭毛
核质
1、基本结构
(1)细胞壁(Cell wall) 在细菌细胞的外层,是一层无色透明、坚韧
而具一定弹性的网状结构,可承受细胞内强大 的渗透压而不被破坏。
溶菌酶能切断N-乙酰葡萄糖 胺和N-乙酰胞壁酸的β-1.4糖 苷键,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 菌裂解。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

(2)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及功能。

(3)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及其意义。

2.熟悉:(1)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2)细菌L型及其临床意义。

(3)革兰染色的原理、步骤及意义。

3.了解: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第二节细菌的结构第三节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细菌的L型2.芽胞3.鞭毛4.菌毛5.革兰染色法6.中介体7.质粒8. 荚膜9. 异染颗粒10. 性菌毛11.普通菌毛二、填空题1.鞭毛具有特殊的抗原性,通称___________。

2.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___________菌,被染成红色的是___________菌。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成分。

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5.荚膜多糖黏附于组织或无生命物质表面,在黏膜细胞表面形成___________,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6.根据鞭毛的数目及部位可将鞭毛菌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类。

7.性菌毛由一种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故有性菌毛的细菌称___________。

8.细菌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细菌基本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细胞质和核质(拟核)。

10.细菌按其形态,主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螺形菌三大类。

11.G+菌与G-菌的细胞壁共同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G+菌还有_____________,G-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学第一章

微生物学第一章

细胞膜( membrane) 细胞膜(cell membrane)
或称胞质膜 细胞壁内侧,包绕细胞质 结构:磷脂、蛋白质, 不含胆固醇 功能: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信号 转导等
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mesosome)
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 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 于革兰阳性细菌。
最外层,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所构 成的多糖链。 菌体抗原(O抗原),种特异性 缺失,细菌变为粗糙型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50%~80% 有 无 革兰阴性菌 较疏松 10~15nm 1~2层 5%~10% 无 有
I
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 + -
M
+ -
Vi
+
C试验 C试验
+
(二)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pyrogen) 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本质:LPS –耐高温 –去除方法:250℃干烤、蒸馏、吸附剂等 –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无菌操作 毒素与侵袭性酶 色素 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 杀死某些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细菌素 维生素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capsule) 荚膜(capsule)
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 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 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化学组成:多糖/多肽。 形成条件:营养丰富。 染色:不易着色,负染(墨汁)。
光学显微镜下荚膜
电子显微镜下荚膜

第1章细菌的形态结构.

第1章细菌的形态结构.
外层中内层层
细胞膜
总厚度
15~50nm
外层(脂多糖内夹蛋白) 中层(磷脂 ) 总厚度
内层(同外层) 7.5~12nm
下层(粘肽含量很少) 细胞膜
革兰 阳性菌 肽聚糖、磷壁酸
肽聚糖层厚 由聚 糖骨架、四肽侧链、五 肽交连桥组成三维结构
磷壁酸结构
革兰阴性菌
肽聚糖、脂多糖、脂质和脂 蛋白
肽聚糖层薄 由聚 糖骨架、四肽侧链二 维结构
O GlcNAc
M
L-Ala
M
L-Ala
M
L-Ala
M
G
D-GDlu L-LyLsD-Al-aG
GLy
G
5
Ll yu
M
s
三维结构
D-Glu L-Lys D-Ala
G
GLy 5
M
D-Glu L-Lys D-Ala
大肠埃希菌的粘肽结构
二维结构
m-DAP : 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G
G
G
G
M
L-Ala
G D-Glu
D-Ala
一个 独立 组成 单位
D-Ala
-pi
[Gly-tRNA]5
NH3
ATP
5tRNA
ADP+Pi
P.P.lipid
GlcNAC-MurNAC L-Ala D-Glu L-Lys D-Ala
转肽酶
在细胞壁的生长 区形成肽交链
GlcNAC-MurNAC
L-Ala
[Gly]5
D-Glu L-Lys
M
L-Ala
m-DAP D-Ala
D-Glu
m-DAP
D-Ala
G
M

细菌的形态和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和与结构~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概述:细菌是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没有核仁和核膜,除了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

对细菌进行认识,是从它的大小、形态将细菌进行分门别类以及将细菌进行解剖后,看看它是由哪些微小的结构组成的,也就是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第一部分细菌的大小长度单位:微米。

对细菌进行描述选择出一个适当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细菌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

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0.2微米以上的,所以再次强调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细菌的长短不同对于细菌的鉴别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部分细菌的形态一、球菌:我们根据细菌的外形,单个菌体呈球形或者是近似球形;二、杆菌:单个细菌呈杆状、菌体长而且直的;三、螺形菌:如果菌体呈波状、或不规则的锯齿状。

这是根据菌体形态上的特点差异将全部细菌分为这三类。

一、球菌细菌的增殖是通过无性繁殖,自身复制遗传物质,然后又进行自身的裂解,这样生成的是一个和母体一模一样的子代体。

根据细菌进行繁殖时选择的平面不同和分裂后菌体之间相互粘附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将球菌进行细分:1、单球菌:细菌分裂沿一个平面进行,新个体分散而单独存在,例如尿微球菌。

2、双球菌:指细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体成对排列,例如脑膜炎奈瑟军、肺炎链球菌。

3、链球菌:是指细胞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分裂后多个菌体粘连成链状,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四联球菌是指细胞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四个菌体粘附在一起呈正方形,例如四联加夫基菌。

5、八叠球菌是指细菌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体粘附成包裹状立方体,例如如藤黄八叠球菌。

6、葡萄球菌是指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体无一定规则的黏连在一起似葡萄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说明:我们说细菌属于球菌是说单个细菌的形态特点,单个细菌近似球形就说是球菌范围的,两个粘附在一个就是双球菌,粘附称一串就是链球菌,四个在一起近似正方形就是四联球菌,八个包裹在一起呈立方体是八叠球菌,在临床是最常见的是排列不规则的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医院交叉感染的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菌的大小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 的幼龄培养物为标准。虽然同一个菌落中的个体, 其大小也不完全相同,但在一定范围内,各种细 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而且具有明显特征。

常见的畜禽病原菌多在几个微米之间。

球菌:直径常为0.5~2μm 杆菌:用长和宽测量

抗原性。

与细菌某些染色反应、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有关。
6.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原生质体:指完全除去了细胞壁,只剩下胞浆膜包围
的原生质的个体。这类细菌能生长和增大体积,但不能 繁殖。(如G+菌失去细胞壁后易形成原生质体)

圆质体:指除去了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而保留细胞
壁的其他成分,形成一个疏松的有“外套”的菌体。这 类细菌能有限的生长和增大体积,也不能繁殖。



鞭毛:有些细菌有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丝状 物,称为鞭毛。 鞭毛长度:因细菌种类不同而异,多长于菌体 若干倍。 观察:要用特殊的鞭毛染色法染色,使染料沉 积在鞭毛上,人为地增大其直径,才能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 或用电镜观察。 也可用悬滴法间接观察。
鞭 毛 ( Flagellum)

鞭毛成分:蛋白质,具有抗原性——H抗原 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的有无、位置、数量等可作为鉴定细 菌的依据。
3、螺旋状菌(Spirillum)

菌体成弯曲或螺旋状圆柱形,两端钝圆或呈尖 突状。
又可分为: 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如逗点 螺菌(Spirillum):有两个以上弯曲,捻转呈螺 旋状

4、衰老型、多形性

衰老型或退化型:细菌在老龄培养物或环境发 生改变(在不适宜的环境中、或化学药品的作 用)时,会出现形状不正常的个体。



(四)核体(nucleoid)

细菌为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处于细胞浆 中,没有核膜,称为核体/核质/拟核。
核体


核体分布于整个细菌胞浆中,形成球状、 卵状、哑铃状、带状等。 核体即细菌细胞中的DNA,是由闭合环状 的,长约1000nm的双链DNA细丝折叠或盘 绕而成,散布于整个细胞浆中。

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电镜下可见,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 亚基组成。 链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的 30S 亚基结合,红霉 素能与 50S 亚基结合,从而干扰细菌蛋白质的 合成而导致细菌的死亡;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 80S,因此对人体细胞则无影响。


2. 质粒 (Plasmid)

质粒是细菌染 色体外的遗传 物质。为小分 子的双股环状 DNA。

质粒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例如: 耐药因子(R)、细菌素(Col)、性菌毛 (F) 及某些毒素的基本编码均在质粒上。 质粒并非细菌所必需,失去质粒的细菌仍 能正常存活。 质粒能进行独立复制,也可与细菌的染色 体同步复制。 质粒可以丢失,也可在细菌间转移。
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磷壁酸的作用:

抗原性很强——G+菌的 表面抗原 在调节离子通过肽聚糖层 中起作用 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 关 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 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其作 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 性有关。



3. G- 菌细胞壁的特点

细胞壁较薄,约5~10nm,但有多层结构,化学组 成比较复杂。
space)
指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与细胞壁 之间的空隙。


此处聚集了若干种胞外酶,主要是水解 酶,与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和运转有 关。 能破坏某些抗生素的酶(如青霉素酶)亦集 中在此间隙内。
4.
G+菌与G-菌细胞壁的比较
5、细胞壁的功能

保持:细菌外形
保护:免受外界低渗透压和有害物质的损害。 屏障:它具有相对通透性,对物质的进出,起着 选择性分子筛的屏障作用。 抗原性: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菌体的
S 层(surface layer)

是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的表层结构,它完整地包 裹菌体。 S层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规则排列,呈类 晶体结构。 S层有类似于荚膜的保护屏障作用。新近发现气单 胞菌等的S层是一种黏附素,可介导细菌对宿主细 胞的粘附以及内化进入巨噬细胞等。


(二)鞭 毛 ( Flagellum)
分离自大肠 杆菌的核体 电镜图像
细菌染色体 及超螺旋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S层
与细菌的基本生命活动 没有多大关系
(一)荚 膜 (Capsule)

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 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 为荚膜。



荚膜:与细菌壁结合牢固,厚度﹥0.2μm, 普通光镜下可见,边界分明。 微荚膜:厚度﹤ 0.2μm,不能在光镜下直接 看到。 黏液层:疏松地粘附于菌体表面,其界限不 清而易被洗脱者。
较大的杆菌:长3~10μm,宽1~1.25μm 中等大杆菌:长2~3μm,宽0.5~1μm 小杆菌:长0.7~1.5μm,宽0.2~0.4μm

螺旋状菌:以其两端的直线距离作长度,一
般在 2~20μm之间,宽0.4~0.2μm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 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 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将细菌分为: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 (bacterium) 的概念 ?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属于原核细胞型的 单细胞微生物。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 DNA和RNA,主要靠二分裂方式繁殖,并可 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广义的细菌还包括: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鞭毛超微结构 模式图
• • • •
一端单毛菌:菌体一端只有一条鞭毛; 两端单毛菌:菌体两端各有一条鞭毛; 丛 毛 菌:菌体一端或两端各有一丛鞭毛; 周 毛 菌:菌体周身都有鞭毛。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1、球菌(coccus)

多数球菌呈正球形,按其分裂方向及分裂 后彼此相连的情况不同,又可分为:
双球菌(Diplococcus) 链球菌(Streptococcus) 四联球菌(Tetracoccus) 八叠球菌(Sarcina)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2、杆菌(Bacterium或Bacillus)

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似卵圆形的;


菌体多数平直,亦有稍弯曲的(如腐败梭菌);
菌体两端多为钝圆,少数是平截(如炭疽杆菌) 或呈尖锐状(如尖端梭杆菌); 菌体短小近似球形的,称为球杆菌; 会形成侧枝或分枝的,称为分枝杆菌;



一端膨大呈球棒形的,称为棒状杆菌;
有时个别杆菌会变成长丝状。 杆菌只有一个横分裂方向。

细菌L型:这类细菌没有细胞壁,呈多形态,且能通过
细菌滤器,能繁殖。
(二) 细胞膜(Cell membrane)

与真核细胞膜的区别是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间体 (Mesosome):也称为中介体,是细胞 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的囊状物。与细胞的 分裂、呼吸、胞壁合成和芽胞形成有关。
鞭毛 菌毛
外部附件
习惯上,将细菌结构分为:
基本结构
细菌基本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核 糖体、间体等 与基本的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如: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 并不
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这些特殊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一)细胞壁 (Cell wall)

细胞壁在细菌细胞的外层,是一层无色透明、坚 韧而具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 结构比较复杂; 较厚(5~80nm); 网状结构; 可承受细胞内部强大的渗透压而不破坏。

有1~2层肽聚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10~20%

不含磷壁酸
有特殊的外膜
脂蛋白 脂双层

外膜蛋白
脂多糖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为G-菌的特有成分, 主要构成:

O-侧链多糖 40个重复单位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侧链多糖) 核心多糖 类脂A
类脂A



类脂A: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的特异性,与致病性有关。 核心多糖:具有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侧链多糖):位于LPS的最外层, 露出于表面之外


化学组成:多数细菌荚膜的成分为多糖, 少数为多肽。 荚膜的形成 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但也与细菌所 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能产生荚膜的病原 菌,如炭疽杆菌常需在动物组织中才能形 成荚膜,在人工培养基中则往往不形成或 不明显。

荚膜的功能:



不是细菌的主要构造,失去它,并不影响细菌的 生长繁殖, 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①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②抵抗体液因子(溶菌酶、补体、抗体等)和药 物的杀菌作用 ③粘附作用 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和其他有害环境因素的影响。 也常是营养物质的贮藏所和废物排除的地方。 免疫学实验证明,荚膜具有抗原性。
革兰氏染色

1884年一位丹麦科学家(Christian Gram)发明了 一种染色方法,我们称之为革兰氏染色法。
由于各种细菌细胞壁所含的成分不一样,用革兰 氏染色法染色,反应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两大 类:

革兰氏阳性菌(G+ ) 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染色的过程
1、细胞壁的主要组分

主要成分:肽聚糖 (Peptidoglycan) 或称粘肽 (Mucopeti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